•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草叶

    喜剧片美国2009

    主演:爱德华·诺顿  苏珊·萨兰登  梅兰妮·林斯基  泰·布利尔  凯丽·拉塞尔  理查德·德莱福斯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导演: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草叶 剧照 NO.1草叶 剧照 NO.2草叶 剧照 NO.3草叶 剧照 NO.4草叶 剧照 NO.5草叶 剧照 NO.6草叶 剧照 NO.13草叶 剧照 NO.14草叶 剧照 NO.15草叶 剧照 NO.16草叶 剧照 NO.17草叶 剧照 NO.18草叶 剧照 NO.19草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9

    详细剧情

    倍受学生爱戴,事业如日中天的古典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听闻自己孪生兄弟布雷迪(爱德华·诺顿 饰)的死讯后匆忙赶回奥克拉荷马州的老家,塔尔萨市的小迪克西镇。布雷迪的好友博尔格(提姆·布莱克·内尔森 Tim Blake Nelson 饰)负责接机,到家后发现布雷迪并未中弩箭而亡。比尔虽然气愤,但仍同意翌日去养老院看望十几年都没见面的母亲(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布雷迪带比尔参观自己设计组装的第七代无土水栽优质大麻,并介绍他认识了当地中学的英语老师珍妮特(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饰)。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

     长篇影评

     1 ) 哲学没有错,大麻也不是自由。

    有时候我也会假设自己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没毕业,成为社会青年或者直接去打工,而不是在所谓的不怎么象牙塔的象牙塔里读书思考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许仅仅是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接触不一样的人,心智和思想更加不深刻而世俗,就像一般人用肤浅这个词来形容的人一样。
      肤浅吗,假如是那样的人。
      等了好久终于如愿看完了《草叶》。它比我原本就期望的精彩更加有内容和内涵。电影是这样一个仅用文字和言语无法表达的玩意,欣赏一部电影所需要的时间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最多不超过三个多小时,但是好的电影所包含的信息量有时候大大超过了一本书的容量:很多道理和事实,思想和故事的综合表达是书本无法承载的,好的电影却往往能够胜任。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面通过图像和声音,它为我们呈现出的是导演的直观世界。
      我相信《草叶》是09年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我愿意将其排在自己09年所看的所有电影里作为王冠上的那颗宝石。
      爱德华诺顿在这部时长只有不到一小时四十分的影片里出色的饰演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兄弟:哥哥Bill是大学的哲学教授,言行举止皆具学者风范。沉浸在自己规范完整的哲学世界里,作为学校的风云老师时常出现在学术杂志的封面。但是Bill却没有正视自己的勇气:他为了逃避自己对两兄弟不加管束母亲和瘾君子弟弟,乃至自己的故乡“小德克西”,通过不断地读书,求知,最后成功地逃离了小镇生活,在大城市了谋得了令人羡慕的教职。他以母亲和弟弟为耻,12年未曾与他们谋面,甚至改掉了自己的乡音使自己口音纯正。他寻求真理,准确地说是苛求真理,认为世界是严格地规范而制衡的。在影片开头的课堂上也通过Bill的授课内容体现了他的追求:不断地通过抑制欲望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他拒绝与仰慕他的女学生乱搞,尚未结婚,致力与自己的哲学天堂和学术研究。
      弟弟Bradi在一般人的眼里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没什么教养,说的话甚至到处语法错误,他种植大麻,吸食大麻,还教唆别人甚至他那四十岁就就养老院的母亲一起吸。除了种植大麻他成天无所事事,不是惹是生非就是游手好闲。他杀债主。但是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坏:他关心自己12年不曾见面的哥哥,他阅读每一篇Bill的文章,不管看不看得懂。他母亲一直认为他比Bill聪明,他也会看望完自己母亲后因为自己的没用捶胸顿足。他自作聪明地在杀完犹太人债主之后在墙上涂鸦了一个纳粹的标志,却可爱地画反了。他的唯一愿望是结束大麻生意,做一个普通的父亲,这个小小的愿望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Bradi被债主催债,走投无路下“诈死”,传播自己死亡的消息将Bill骗回家,为了商量怎么对付那些放贷的犹太商人。
      两个兄弟,别说性格迥异,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千差万别,而且哥哥说话时逻辑明确条理清晰,而弟弟甚至连母语都能出现语法错误。这样迥然不同的完全是两个人,都是爱德华诺顿。从《一级恐惧》到《搏击俱乐部》,扮演多重人格对诺顿已经不是问题。这就是诺顿,你让他演什么,他就能是什么,不会有演技好不好的问题,他就是。
      胶片开始转动后,你会越来越喜欢Bradi这个人。豆瓣上一位叫做“诗格洛斯”的会员这样评价他:“影片似乎更加褒扬Brady,这个带着牛仔帽子,双手纹字, 叼着烟,弹着吉他,唱着乡间民谣的痞子英雄,,他的生活过的远比BILL来的苦难,进过监狱,甚至欠了一屁股债,而他最想要的是,做一个父亲,这样的愿望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奢求。于是他和世界做斗争。他种植大麻,通过大麻给生活带来平静。”
      Bradi杀死了债主,被另一位很无辜(但是我懒得介绍他)生活压力巨大的犹太牙医不慎开枪打死了,失去理智的Bill开枪打死了牙医。Bradi临死之前将手枪从Bill手上夺过来,“Bill你没有杀人”。
      Bill呢,后来BIll为了弥补Bradi和原有的秩序,与弟弟的客户谈判,谈判变成了暴力,Bill为Bradi挨了一箭。黑色幽默的是,影片中开头Bill收到Brady中了弩去世的消息。“We break the world,now it's time to repair it.”Bill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原来的平衡。
      弟弟死去了。Bill认识到自己十几年来的努力都不过是逃避生活和恐惧生活的借口。他最终承认了与Bradi在一起的时光是他最快乐的时光,而这些年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影片的最后,恐惧下雨天的Bill坐在雷雨天下,抚摸着女诗人(虽然超重要但是我也懒得介绍她)的手,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桌子上摆放的,正是惠特曼的《草叶》。

    =============================================================================================

      肤浅吗,假如是那样的人。假如是Bradi。
      这么看来Bill才是肤浅的了。影片对Bradi度更多地是赞许,对Bill则给予黑色幽默的讽刺和反省,让他最终悟到自己所做的不过是不敢正视自己的恐惧。通过Bradi和女诗人,Bill开始接纳自由。
      其实Bradi无疑也是肤浅的,他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因素,他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选择了一种自由动荡的生活。可是Bill呢?为了逃避的选择未尝不是选择。豆瓣的网友说Bill的哲学世界是不靠谱的,是“生活顶上的浮云,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哲学本来就是极度抽象的,虽然影片讽刺了Bill的逃避,但是对哲学的追求并不意味着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只是在构建空中阁楼,做无用功。我想,影片叙述的并不是什么现实不现实的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生活态度会有差距。影片确实讽刺了Bill,一定程度上赞许了Bradi,但那不过是对生活态度的主观意见,我们可以反思高等教育的弊端与多余的可能,但是不能否定高等教育的作用。影片的主题不是欲望战胜理性,是正视和回归自我。
      哲学没有错,大麻也不是自由。
      
      偏执地喜欢那些讲述多重角色,多重性格,孪生兄弟姐妹,一人分饰的故事。比如《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两生花),《搏击俱乐部》,《一级恐惧》,以及现在的《草叶》。这不仅是考验演员演技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就生活的双重多重可能提供了实验的土壤。
      假设自己初中毕业或者初中没毕业,成为社会青年或者直接去打工,而不是在所谓的不怎么象牙塔的象牙塔里读书思考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那样的自己会更肤浅吗?
      或许,对于肤浅二字的判断标准本身才是肤浅的。我们可以羡慕,可以质疑,但是无权否定他人的生活而仅仅处于自己的优越感。反过来,我们也无权否定自己的生活。观念可以废,理想可以改,只有生活本身是不能否定的。
      起码,《草叶》让我正视了换位体验的魅力:在自己埋首在书本里的只是对和宏大美好的理想蓝图的奢求中,有能力发现窗外草地的油亮,光线的透亮和透亮中振翅的知更鸟灵动的旋律。

     2 ) 电影《草叶》经典台词解读

    电影《草叶》经典台词解读
    Passion is essentially and mercilessly human. And the best that we can hope to do is to quell it, through relentless discipline
    译:情感是人类本质上的弱点,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持久的自律,抑制情感。
    注:只有抑制情感,我们才能做到理性,而理性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处事做人的根本,这样才会实现所有的和谐。当然,人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况,人毕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抑制,而不是消灭,如果消灭了人也就不可能为人了,感性是我们之所以生活的如此美好诗意浪漫的源泉。理性是我们生活合理有序的主食,感性是我们生活之所以美妙有趣的调料
    The healthy life is comprised of constant focus by the individual, to excise those forces that weaken or confuse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him .He implores us to devote our lives to this kind of control. Meaning ,our every waking moment. which is that the balance needed for a happy life is illusory, And as soon as in our gorgeously-flawed human way ,we think that we’ve attained it .we’re pretending divinity, and we’ve gonna crash,
    译:健康的生活就是在万众瞩目下,依旧保留自己的一片净土,不受那些扰乱认知的世俗的杂念的影响,他乞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这样的自律。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每时每刻保持清醒自律,这就是我们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平衡,但他是虚幻的(亦即很难做到因为人是有惰性的。笔者注)。一旦我们以人类固有的方式误认为我们达到了这种平衡,那就是在自诩上帝,我们也将因此而灰飞烟灭。
    注:(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调和俗世与现实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要永远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做自己心灵纯净的守望者。一旦我们流入俗世,忘了自我,自以为自己达到了平衡的状态而洋洋得意时,其实你也就自以为是上帝了,那么此时你也将会消逝在世俗的历史长河中,寻不到你曾来过这个世上的身影。)
    Nietzsche says that tragedy emerges from the clash between Apollo, God of reason and harmony , and Dionysus, god of intoxication. And that their struggle within our human condition is inevitable , and that is what has produced the most salient form of art the world’s even known.
    译:尼采认为,悲剧源于两位神的交锋,即理智与和谐之神阿波罗,迷狂之神(酒神)狄奥尼索斯。在人类身上,这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这样也就产生了世间最耀眼的艺术形式。
    注:在尼采的悲剧中,酒神精神和强意志力是其主要思想。他曾说: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也要学会—俯视下方。爱生命,必须爱生命本身,必须对他满怀感激之情,肯定人生的全部,连同他的苦难和悲剧。在这苦难的悲剧中,你要体会的就是在战胜苦难中体会受苦的快乐。生命就像我们爱恋的一个值得我们怀疑的女子,她温顺、娇柔、妩媚,但也时而不驯、恣肆,允诺而抗拒,羞怯而又嘲讽,而正是这些使的生命本身更具诱惑力,更加妩媚动人。而我们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造健康的美,和谐的美,生命力强健的美。
    I tried the tenure track, but college students are already too culturally informed, closes their minds.
    译:我曾尝试去大学任教,但是大学生的文化已经定型了,他们的心智之门已经关闭了。
    注:这是Janet在回答Bill问她为什么不去大学任教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其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从一定角度去反思呢?谁的错误,文化定型到底是谁的错误?或许是社会的错误,让我们接受了世俗的教育,但或许我们也有责任,是我们自己不懂的怎样去改变,将自己的心智之门在世俗面前关闭了。我们习惯了接受,习惯了被灌输,习惯了当知识的奴隶,我们害怕去改变,害怕被别人不理解,于是我们也就随波逐流,将那些一成不变的好好继承,努力继承,认真继承•••我们没有想过自己可以选择•••
    Because some day ,she’ll be gone ,then where will you be ?
    译:因为有一天,她将离去,而你又将在哪里?
    注:这是Janet在询回Bill和他母亲关系时的一句话,对母亲永远不能释怀,即使她有很大的错误,当她有一天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又将在哪里?很深刻的一句话,再大的仇恨,能比得过给予你生命的恩情么?许多人都在期盼,我父母亲养我多少年,我将来养他们多少年就算把恩情还尽了,彼此不相欠了,因为我恨他们对我曾经的曾经,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生命使他们给予的,你把养育之情还尽了,那你什么时候能把命还给他们呢?他们走了,你的生命将飘向何处?
    I got kicked off of Noah’s Ark I turn my cheek to unkind remarks. There was two of everything but one of me.
    译:我被踢下了诺亚方舟,面对风言风语,我从容淡定,事事皆成双,惟我独一无二
    注:《草叶》插曲,挺好听的。即使我不能在世界末日来领之日,登上重生的诺亚方舟,即使面对世俗的风言风语,我依然能淡定从容,这是何等的气魄与气定神闲,或许这就是佛教的自我皈依的羽化。因为,事事成双,惟我独一无二。

    Do you believe in higher power? Yea, I do . It’s the only way to make sense of all this . Otherwise, it’s just pure fucking chaos. Like , the world was created by Him ,and He judges what we do ?No , I think it’s more like ,like parallel lines. Parallel lines? Yea know , two lines go on and on forever, and never touch. Yea .Cept , cept they don’t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And man can’t create no true parallel. It just more of a concept. Well ,that concept ,that perfection, We know it exists, and we think about it. But we can’t never get there ourselves. I think that right there is God.
    And we barely even barely even know each other. You have not know what you are. You have slumbered upon yourself all your life. Your eyelids have been the same as closed most of the time. What you have done returns already in mockeries. The mockeries are not you. Underneath them and within them, I see you lurk.
    译:你相信有上帝吗?是的,我相信。否则世界怎么能如此多彩,它只会一片混乱。这么说来,他创造了世界,由他来评判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我认为这更像平行线。平行线?对,你知道,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但永不会相交,其实他们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人们在现实中画不出两条这样真正的平行线,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这种概念,即理想的状态,我们知道它存在,并且理解它,但我们永远不能达到那种状态。我想上帝就在这冥冥之中。
    注:罗素、黎曼等科学家假设当两条平行线无限长时,他们会在无穷远处相交。(例如:在球面上,就会发现,相互垂直于赤道的经线会相交于北极点和南极点。)后来,非欧几何和黎曼空间就诞生了,该成果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发. 平行线公理就是区分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一个重要区别。 按常识来说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从定义出发是绝对不会,但从条件出发有些情况下用某些理论可以证明相交。我们早已习惯了多少年的知识灌输,当我们再来看小学、中学、高中的数学,是不是会骂呢,这个世界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原来的真理到现在都是错误的。是说明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在逐渐进步的,还是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无情嘲笑?我们永远活在不明不白的现实里,用那些所谓的真理,安慰着我们脆弱的灵魂,因为我们从内心恐惧自己找不到归宿。这是好是坏,真的不知道,因为当我们有这种皈依的宿地时,我们安然现状,可当我们真的有一天失去这个皈依的时候,人类会乱成什么样?难道这些就是西方自文艺复兴杀死上帝后追求的泛性论?个人的自由性?这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
    If everybody runs around , making their own rules, how can you find what’s true? There’s nothing to rely on. One night, I spooled my serrated skin, devoured your leaves, knowing no poison, no love nourishment in that larval blindness, a hunger finally true.
    译:如果每个人都创造自己的规则,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呢?那样就没有了依据可循了。那一夜,我背着锯齿的外壳蹒跚着,吞噬着你的枝叶,没有毒药,也没有爱的滋润,目盲的幼虫,惟有饥饿才是真实。
    注:我们真的已经习惯了依据别人的话语、别人踏出的路,做我们理想的、现实的事。因为我们从内心就天生恐惧没有依据可循的新生。已经忘怀了那份曾经想过创造的冲动。可笑的人们,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即使没有那些爱的滋润,但那些都不是真实的,只有我自身的饥饿给我的才是真实的存在。典型的存在主义!我去感受我的存在!我只做我自己!
    Maybe what’s true is in front of us, and we’re moving toward it without even knowing it’s there. Once you think you’re got it all solved, what’s left?
    译:或许真理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正在逐渐向他靠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某天你觉得你看透了一切,那还有什么意义?
    注:我们需要活的明白,但亦需糊涂。当你真的看破红尘,真的明白人将不带走一切地死去,那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你还会一如从前的前行么?你还会一如从前的开心幸福么?人生自古有时须糊涂•••
    Jesus is a loving and forgiving God, he don’t care where you’re been ,he don’t care what done. He just wants to love you up ,and wants you to do the same to him. You know ,he was there when you was born, and he just wants you back again before you perish. He loves you and holds you and he comforts you, and gives you everlasting rest, because Jesus is a compassionate God.
    译:耶稣是宽容慈爱的神,他不在意你曾去过何处,曾做过何事,他只想为你付出爱,也希望你爱他,你出生时他就在你身边,他仅仅是想你死后回到他身边。他爱你,他帮助你并且安慰你,并赐予你们永恒的安详。因为他是有同情心的神。
    注:不知道是不是《圣经》里的,只是想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救赎,不在意你的曾经,不在意你的过去。何为在死后还要回到身边?
    It is irrational to fear an event, if when that event occurs, we are not in existence. And, since when death is, we are not, and when we are , death is not, Then it’s irrational to fear death. One might just as well of Epicurus‘s thought on death, fear birth.. I was born just a few minutes before my brother, Brady. He lived life on his own terms, indifferent to fear, ,either his own ,or those of others, And let’s be honest by any normal measure, my brother was a criminal and a colossal fuckup. But, in the years that we were together, when we were growing up, he gave me the happiest, freest times, that I will ever know. I don’t know why it took me so long to realized that. I left little Dixie because of my fears. My greatest regret is that I never told him how difficult that really was.
    译: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已不存在,那又有什么理由源生惧怕之心(亦即惧怕是荒谬的)。当死亡降临时,一切都将归于虚无。生命还在,死亡则逝。惧死之心,何来之有。像伊壁鸠鲁说的,与其恐惧死亡不如害怕新生。我只是比我弟弟贝迪早出生几分钟,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不害怕。老实说,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在任何常人眼中,我弟弟就是一个罪犯,一个操蛋的人。但是,在我们在一起的这么些年里,我们一起长大,他给了我很多快乐自由的时光,但是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意识到这些。我因自身的恐惧而离开小迪克西,而如今我最后悔的就是没能告诉他,抛下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艰难。
    注:这是Bill在其弟弟葬礼的一段讲话,道出了他内心藏了多年的东西。与其恐惧死亡不如害怕新生。这是多少人没有勇气敢于踏出的一步。死亡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来到的,但是新生呢?我们害怕作出这样的抉择,永远没有勇气。这就是生命本身的可悲之处。(其实没有读懂关于死亡的那些论述,只是浅显的猜测)、
    当他说出抛弃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艰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失去后悔恨,有多少人曾经悲叹过眼前的幸福没有珍惜,可这些悔恨和悲叹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去体谅?我们悔恨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否做的更多了呢?我们的珍惜何在?幸福何在?
      恐惧是可怕的心理阴影,在心理学里好像有种治疗心理恐惧的方法叫做“强制治疗法”,亦即我们越是害怕,越是去面对,在这种急剧的矛盾中,你不死的话,你就获得了重生。这种方式是一个很好的疗伤方法,无论是什么困难,感情亦好,事业也罢,当你在其中不敢面对的的时候,你拿出自己全部的勇气,勇敢面对,看那些让你心痛的东西,是否会让你心碎,让你死亡,如果这些不能将你压死,在这个反弹的过程中,你的所有也就获得了重生。尝试着去做,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Lonely are the free ,they don’t walk like you and me ,they just tumble in the breeze . Lighter than a feather all together separately, That’s how it supposed to be, no matter where they wander, from post to in-between, from here to over yonder, there no place for them to land. Lonely are the free, the silent are the strong, not so much as a whisper, tell you anything is wrong. You’re know all along that you can’t help but listen. And now the moment’s gone(片尾曲,不全)
     
    译:孤独即自由
    少有人如同你我
    这般漫步
    只这么在风中凌乱
    轻如鸿毛 理所当然
    不论在哪里徘徊
    从过去到现在
    从这里到那里
    无处可依
    孤独即自由
    沉默即坚强
    不同于耳语者
    告诉你一切皆是错
    你心底一直明白
    只是无法自制聆听
    现在一切都已过去
    正是你才如此坚持
    直到打破寂静 迎来曙光
    那是汽笛声吗? 仿佛献祭的歌曲
    沉默即坚强
    注: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得,他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寻求寻求消遣而不得,他是戏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得,他是中性的
    这首歌很好听,歌词很迷人,但始终找不出这首歌。望大家给帮忙找找,谢谢!

     3 ) 我要站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忧伤地种大麻。

    期待了太久,看到迅雷上华丽丽的下载链接时,居然阵阵鼻酸。

    影片没有带给我太大惊喜,但也没教我失望。教授哥哥在种大麻的弟弟葬礼上那段讲话,分明把我弄哭。

    嗯,是诺顿最熟悉的套路。他不就是我们口中的人格分裂专业户么?只不过这一次是一人分饰两角,人生志向与职业全然不同的双胞胎兄弟。他轻车熟路,也许是看了太多他的电影,我也觉得可以闲庭信步,慢慢看故事进展。

    看着看着,感情倾向就出来了。都是诺顿,我却更爱种大麻的弟弟多一些。总觉得那个更接近真正的诺顿。他相信科学,要用最先进的水栽法种植大麻,他引进最先进的设备,他的种植室宛如高端生物研究室。他收集科学家哥哥的每一篇学术著作,要知道那可是要人命的艰深晦涩的哲学论著啊。

    我时常觉得他才是诗人。一位种大麻的忧郁诗人,诺顿留长发的样子和短发的他截然不同。我更喜欢他吊儿郎当假装自己是个流氓的样子。

    这位大麻诗人内心有着强烈的对爱的渴盼。他有一个即将出世的孩子,有一个很好的老婆,有一个很肝胆的搭档,有一个其实很爱他的哥哥,有一个好莫名的年纪轻轻就进了养老院的妈妈,还有一把老吉他。

    反观哲学教授哥哥,代表着人群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而出人头地的那一类精英。在人前有着充分的自我意识,不愿意但也不避讳自己的过去,总想脱离固有的生活轨道,却对过去的生活有着无法言明的眷念。他活得很纠葛,似乎,也不太快乐。

    只能说相比诺顿同学曾经演过的那些角色,这部电影的剧情相对薄弱,但是并不妨碍电影本身的好看。一点点暴力,小小的文艺,正如街道办事处里总隐藏着文艺青年一样,惠特曼的诗用来形容大麻的自如生长,是那么恰当,又让人忧伤。

    以善恶来评判大麻弟弟这个角色丝毫没有意义。他种大麻是为了生存,不种大麻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我痛恨的却是他竟然死在那个神经质的破产牙医枪下,多多少少带来了几丝喜感,抹煞了生活固有的残忍。同样的,用任何世俗的标准来评判我们可爱的教授也完全没有必要,他明明知道弟弟杀人,却没有大无畏地选择报警,像每一部国产片里都会出现的正义傻逼一样;当他看到弟弟倒地,下意识他开了枪,他要为弟弟还债,开始和他并不屑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似乎回到混乱的小德科西,他才更加有血有肉,还原成一个真正的人一般。

    空手捕鱼的女诗人我很喜欢。她总喜欢光着脚丫。她的诗质朴,热忱,就像九月里成熟饱满的麦粒,丝毫不知羞涩,太阳下闪闪发亮。无疑,她必定是那照亮教授生活的最亮的光。

    婴儿的啼哭声却给了我好多希望,多少弥补了我对大麻弟弟之死的耿耿于怀。人类繁衍果然很有意义,我最热爱生命的延续一说。而这,也就是大麻诗人生前至大的期望吧?

    其实,这真的只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甚至说不出什么高尚的道理。只是一个带着点忧伤的故事。甚至可以这样说成一个国人爱用的励志故事,从前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可是有一个很聪明又不爱念书,有一个勤奋有努力,结果不爱念书的长大后种了大麻,勤奋的长大后当了教授......好吧,写到这里,写成这样,我真的忧伤得开始蛋疼了......

    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谁。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或者和整个世界对抗。因此,不论种大麻背诗歌也好,还是当教授让女学生垂涎也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世界。


    亲爱的,当你蓄起长发,嘴角泛起那丝最熟悉,又带着一点点嘲弄,却又善意蔓延的笑,我多么多么想靠近你,和你一起种大麻啊。就让大麻蓬勃生长,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的忧伤与邪恶一样。

     4 ) 谁也摆脱不了纠结的人生...我猜得对吗?

    昨天看了爱德华.诺顿的《草叶》....爱德华演了一对儿双胞胎兄弟,自己和自己飙演技,挺精彩的...可是最后...我没看懂!

    我问LL,他说中心思想是:一个人再怎么想逃离自己的根基也不能完全摆脱,Bill想逃离混乱、贫瘠的家乡、无政府主义的母亲、养殖大麻的弟弟,但是最终还是回到这环境里,在一片混乱中陷在这里,最后只能接受,就像接受雨天,虽然恐惧,但是能坦然接受。

    但是隐隐的,我又觉得有另一种解释——
    1、影片叫《草叶》,扣题的有两样东东,一本惠特曼的《草叶集》,弟弟Brady用水培方式种大麻。
    1)《草叶集》得名于诗集中的一句话:“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电影里,Rabbi还对Bill吟了一首惠特曼的诗,“你不了解你自己,只因你一生沉睡,紧闭双眼,你做的一切都是对过去的嘲笑,但那不是真实的你,你已将真实的自己深深隐蔽。——这种行为我觉得是——麻痹。
    2)大麻——麻痹。

    2、萨兰登演的妈妈是60年代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中的产物,一辈子吸毒颓废,一切随心所欲。——麻痹的人生。

    3、Bill为摆脱恐惧而追求事实的真相:因为恐惧雷雨学习关于雷雨的科学解释。因为恐惧母亲鬼混的生活方式,研究60年的无政府主义泛滥的社会现象。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活得明白,他每日忙于研究评论别人的哲学著作,不敢正视自己的出身,不敢回家见人,甚至不敢谈场恋爱。——依然在麻痹。

    so,也许弟弟看上去很聪明很酷,但是他也在用大麻麻痹自己,哥哥看上去很聪明很光鲜,但他也在用哲学麻痹自己。他们能摆脱麻痹吗?不能!谁也不能,包括我们自己,因为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和理论永远像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就像Bill说的,上帝和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虽然物理学说,理论上不存在两条平行线,早晚会相交,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不可能见到平行线相交的点,所以也很难想象在活着的时候见到上帝,所以也很难想象人生能完全活得明白,摆脱自我麻痹。可是人是纠结的,人生是纠结的,每个人都想活得更明白,无论是用大麻刺激,还是用哲学解释,都只能在追寻中无意识的被麻痹附身。

    总之,一切回到开篇时,Bill讲课的那段话:“人别想像上帝一样站在高处,说自己看破一切,每个人可能都会在某一时刻,感觉自己达到了这一高度,但是,最好能提醒一下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影片的意义也许没LL想的那么悲观,人能摆脱自己本来的生活层次,暴发户三代后也能成贵族。也许比LL想得更悲观,人生永远只能在在追寻真理和陷入混沌中纠结。也许导演根本没想说什么,是我想找答案却又没找明白。麻痹,我不是骂人!

    哦,PS一下:影片的ending,是Bill和他自然的诗人女友坦然接受雷雨的浇灌,按我的笨想法,那就是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纠结(就像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所以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纠结吧,可以追寻我为啥活着,或者追寻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类的,但是别为这事儿烦恼甚至恐惧。比如,有些演员或哲人为这事儿放弃生命,就,纠结太过了。

     5 ) 来看看诺顿自己怎么评价草叶吧

    这是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翻译的一个诺顿的专访,翻译水平不高,大家将就看了,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26333/97783


    爱德华·诺顿专访

    By Sean O'Neal March 31, 2010

          通过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例如《一级恐惧》[Primal Fear],《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野兽良民》[American History X],《第25小时》[The 25th Hour]爱德华·诺顿成为了他那一代电影演员中的代表人物,而近十年以来,他又或多或少的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他在一些小成本电影例如《地狱深谷》[Down in the Valley],《面纱》[The Painted Veid]中安静、深思熟虑的表演与《红龙》[Red Dragon],《无敌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以及2008年的警察电影《自豪与荣耀》[Pride And Glory]等大成本制作的电影中的角色相平衡,诺顿也曾长时间完全告别银屏演出。近两年来诺顿主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奇特的选择:在电影《草叶》[Leaves Of Grass](由《无敌浩克》的合演者蒂姆·布莱克·尼尔森编剧及导演)中,由他一人饰演二角的双胞胎兄弟比尔和布拉迪——一个是严肃,谨慎的古典哲学教授,另一个是种植大麻的罪犯——在俄克拉荷马的荒郊野外中发生的与吸毒者纠缠不清的喜剧故事。不久之后,诺顿将和罗伯特·德尼罗在电影《石头》[Stone]中演对台戏,在这部戏中,诺顿将出演一名扎着小辫的纵火犯,利用他的女朋友(米拉·乔沃维奇)敲诈德尼罗饰演的假释官以使自己出狱。现在,他还在为了花了十年来改编的乔纳森·勒瑟姆的小说《布鲁克林的孤儿》编写电影剧本,在这部戏中他将导演并主演一名患有秽语多动症的侦探。在电影草叶的首映之前,The A.V.Club与诺顿进行了简短的交谈,讨论了其出演的电影中的深层意义,他饰演的许多人物中的分裂性格以及他为何不愿意谈论他自己。(最新消息:我们刚刚从宣传人员那得知,电影《草叶》找到了新的投资者,并且在今年夏天之后上映,具体日期待定)

          The A.V.Club(以下简称AVC):你说过你为了出演电影《草叶》宁愿接受了大幅的降薪。你为何对这部电影如此感兴趣?

           爱德华·诺顿(以下简称EN):[笑]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的有原创性,而且我们大家都决定为了蒂姆而团结协作——真正的去关注这部电影并使其拍摄成功。一旦你将这些都投入进去的话,你似乎就必须来完成这部电影。这些天来,资金确实有点紧张。正是这样。

          AVC:你在其他电影中都会有许多创造性的元素加入,包括重写台词。在电影草叶中是否也是如此?

          EN:不。蒂姆才是这个剧本的主人。这是他个性的体现,并且他还拥有这么好一个团队来将古典哲学家和南俄克拉荷马的大麻种植者的世界并列在一起。对于蒂姆来说这是很真实的。我很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人能够掌控这方向。这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AVC:蒂姆是如何让电影中的哲学性的内容变得明晰的呢?比方说,在这部电影中你所饰演的人物性格涉及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关于太阳神与酒神的冲突。在电影中的潜台词就是比利的性格是酒神的那一面,而布拉迪的性格是太阳神的那一面。在这部电影中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呢?

          EN:唔,蒂姆已经将这些东西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了,如果我们还无法体会的话只能说明我们很愚钝了。蒂姆认为很多类型的故事都是有其典型性的,即便是两个相似的故事。有些故事,通过重新的设定背景你可以重新演绎。当拍摄《野兽良民》时,我们有时会探讨奥赛罗和麦克白——关于老派的悲剧中某人因为自身的过错而堕落以及教训的故事。我的朋友大卫[麦克纳]这样写道:“我们何不通过一个当代奥兰治县的故事来演绎出来?”我喜欢这样的想法,将一些已有的戏剧性的想法用当代的故事或其他什么东西体现出来。我认为蒂姆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你说的这些平衡与分歧的理念当中投入了许多柏拉图式的想法。我认为他做的很不错。他将他所认识的世界植入了那些古典的理念当中,我很钦佩他。

          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而且有人能够为此而导演,并且只为他们所有的话,这将会是非同寻常的体验。我还记得读刚到《搏击俱乐部》的剧本时,我想,“除了大卫[芬奇]之外无人能够做的更好。”这就像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如同某人的才华与这个剧本的完美结合,你再也无法找到比这更好的导演和剧本。在《地狱深谷》和大卫·雅各布森,《第25小时》和斯派克·李之间,我都感受到了这样的结合。就像经历过911之后的纽约;我认为除了亲身经历者他人是无法体会的。而一旦你有了这样的感触,你就会非常想加入其中,因为你知道有人会做一些非常独特的事情。我认为蒂姆在这部电影中正是这样。我们只是想帮助他一起完成。

          AVC:在这部电影中涉及到的另一个人——海德格尔,认为《悲剧的诞生》体现的是一种“分裂的意识”,也是从一级恐惧以来你所扮演的角色中非常常见的主题。你为什么总是徘徊于双重/分裂人格的表演之中,或者说他们总是紧跟着你呢?

          EN:我认为很多人在其内心世界里都有自己未知的一面,而这一面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可以溯及至乔瑟夫·坎贝尔,甚至更远。就连迪帕克·乔普拉都谈到过“阴影”的概念,他认为人们都有其“隐秘的一面”。我认为很多人都有这一面。《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穿透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人们的心,正是因为它试图解决许多人关于自身为何被迫在这个中性的,现代社会中存在,而人们却无法看清自己内心的问题。这种意识或者收关于如何将真实的自己从现代社会中抽离出去的想法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人,而存在于一般人之中。我认为存在于很多人的原因在于人们确实体会到内心中这种分裂的感觉,那种没有得到释放的感觉。我体会到了。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体会到了。他们体会到了比这个世界允许他们体会到的更复杂的内在。

          我并非有意去探寻这些事情,但是但我看到这样的事情时,我想他们启发了我,我认为当中有着更复杂的东西。顺便说一句,他们并非总是要求我一个人完成这些。就像在《搏击俱乐部》当中,是我和布拉德皮特一同演绎这种分裂性格。有时,我是因为对某个主题感兴趣而参与,而有时是因为作为一个演员而进行挑战。[在《草叶》中],很明显,两者都有,“看你一人能否饰演两个相互作用的角色,”一个十分有趣的挑战。这正是喜剧/悲剧面具所代表的——那种双重性,正是戏剧的本质。有时,我并非感到自己是那些两难抉择的代理人,更多的是感到我十分幸运的能够接近这些抉择并且审视他们。当我经历这些时,我十分的享受。

          但是有趣的是,当人们谈论《一级恐惧》时仅仅因为当中的“欺骗”,你能了解吗?这十分有趣,但是我确实认为一个角色——就像野兽良民或者第25小时中的——经历的复杂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说,要比双重本性的“欺骗”更难以达到。有时候人们会通过《鬼计神偷》[The Score]来问我这些事情,我很喜欢这样,“Yeah,但那只是种即兴表演。”这很有趣,但是这确确实实是一种小伎俩——就算是在电影中,这是中欺骗。这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你必须相信他已经实现了,但是那并不是一个复杂的角色。有时我被一些很复杂的事情弄的战战兢兢。比如说,相对于《一级恐惧》或其他更加有趣但是并没有那么多挑战性的角色,我更害怕《面纱》当中的角色,就比方说《面纱》当中某些非常阴暗的变化,某些我认为非常困难去抓准表演的尺度。

          AVC:这是你第一次真正的跟“自己”演对台戏。你和爱德华·诺顿共事有何感想?

          EN:[笑]他知道他的底线。那样很好。当某人了解自己的底线是件好事。不,这是件有趣的事情,我认为这比人们想象的要更普遍一些。就比如说,你在写文章,而编辑过来说你写了一堆狗屎让你很生气。在你的脑海中,你会想象很多你可能会有的对话,你会将他们演绎出来,你会把双方的对话都写下来。或者,你与某人有了争论,你走开了,然后你再次写下:“噢,我本应该这么说而他应该那样说...”我想很多人每天都会在某个时刻想象出这种双方的对话。我认为这种发生在我们脑海中的精神上的对话把戏是确实会发生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最有趣而又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试图让事情变得更感性和浪漫,而非更刻板。你不会仅仅想要不停的重复相同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有趣的事情就是试图用“等会,他们就像是压在了对方身上”或者“他们看上去像是在同一位置,粘在了一起”来代替“二者相连接”的说法。用两个人待在同一个地方的这样打比方的说法来取代刻板的对现象的形容。我们一旦融入了这样的想象,我想是会十分有趣的。确实可以通过不同的演绎让同一个角色有令人意外的表现。这很难解释,但是是很有趣的。

          AVC:那么你还会和“诺顿”再次合作吗?

          EN:[笑]是的,我还会再次与自己合作。虽然其中一个我喜欢反复进行拍摄,而另一个我则喜欢拍的快一点儿。

          AVC:拍摄完地狱深谷之后你曾在一个简短的访问中谈到了乔瑟夫·坎贝尔,你提到了他的关于“完全的先验主义”的观点。在那次采访当中,你说到,“有时我觉得我很善于帮助另外一个自我。”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EN:当你开始不同的工作,他们有时会在不同的地方。在拍摄《地狱深谷》时,大卫·雅各布森对西部有着新奇美妙的冲动。他带着一个完全处于理论阶段的剧本找到我,而我们在一起的大部门时间都是我在试着将他从已有的想法中拉出来,从而让这个剧本能联系起来。而其他人——就像搏击俱乐部或其他电影中——都会说,“我懂啦,我知道他在说什么。”这就达到了一种清晰的地步。而在《草叶》中,则完全不一样。蒂姆的剧本——我不想说就像是能防弹一样——是那么的真实可见。他已经牢牢的控制了他的理论,就像是一次对二元理论或者说对于一个寻找平衡的角色的探险已经蓄势待发。我读过这个剧本后,感觉就像“这个剧本就像是为了准备的一样,我已经完全领会了蒂姆想要表达的思想,那就是不断尝试平衡自身的不同侧面”。我很喜欢这样。

          许多擅长表演的人都知道...在表演中我能如何最好的将自己的东西加入到表演之中?那就是你绝不能够只为了自己而做这些。你绝不能只为了图自己的满足。你应该为了沟通自己和角色而做这些。那不就是《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的主题“沟通”吗?影片中两姐妹有这“沟通”的人生哲学,我认为确实如此。在电影之中我对此考虑良久。如果你对一些对你影响深刻的电影加以深究的话,这些电影能够助你前行,“天啊,他们说对了。”当我第一次看《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当你长大后将要去公立学校,干些什么事情,而你会感觉“上帝啊,已经有人这么干了。有人已经将这些都告诉我了。”我想这就是这些电影最让人激动的地方了。当你感受到大家能够重温这些电影,重温你曾经过说的,然后感叹到“我体会了”或者,“我懂了你在电影中想表达的,这让我对某些事情的理解更加深刻,”或者“我感同身受”——那就对了。我认为这就是我在电影中不停寻找的东西。而现在,这些东西非常有限。在《红龙》或《无敌浩克》中就无法找到。[笑]有时我想如果能够说“这就是一种娱乐方式或只是种消遣,”这就够了。但是我觉得最好还是去试着寻找,“其他人正在谈寻和述说的东西跟我和我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呢?”

          AVC:像《无敌浩克》这样的娱乐大片——特别是加入到《复仇者》[Avengers]这样的影片的行列当中去的电影——又有着续集和宣传的要求,似乎这类电影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和创造的精力。这些是否困扰过你?

          EN:稍有困扰。实际上,我会通过种种途径去参与更加小成本的电影,我认为这些电影更有必要。这些电影没有那么多机械性的事务。有时那些有着复杂性或者跨越性论调的电影更需要激励。有时我会停止对那些大制作的电影的参与而更关注那些独立的小成本电影。并不是我不支持大制作的电影,我只是觉得他并不需要得到如此大的关注。很奇怪的是,有发现这些拍摄的经验能有更少的消耗而更有效率,因为如果你不去导演这些电影,或是去制作这些电影,而是啥都不管只顾自己份内的事情的话,你就过时了。到那时你就可能只能去些动漫展之类的事情了。我想很多演员都会说那些都是些最简单的表演没有一点挑战性了。

          AVC:那么你还是打算继续《复仇者》之类电影?会不会有什么让你放弃这些让其他人去扮演浩克这类的角色呢的想法呢?

          EN:这是某些我并不...[停顿]还有许多大的电影公司的重要安排需要去做,但我不会投入很多思考的时间。我想他们在做复仇者这类的电影之前,还会有很多其他的角色推出。例如北欧雷神,美国上尉等等。我想这些会在更晚一些时候进行。

          AVC:此时此刻,你只是要完成和罗伯特·德尼罗在《石头》中的表演。在今后的九年时间里,你还有那么多的切身体会需要表达出来,你是否会与德尼罗再次演对台戏?

          EN:这太棒了。当你开始钦佩像德尼罗那样的演员的表演,并且想象能够从事你所钦佩的那些事情的话将会很激动...这将比出演电影石头更加重要。我非常高兴能和他一起演出,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特殊的体裁...你知道这是部黑帮影片。这是个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这是个有这十分的复杂性的事情,并且在各种角色之间有着更为实际性的东西,所以我更加期望某天能够有机会和鲍勃一起共事,因为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演员并且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看这他所做的并和他共事让我非常的着迷。我们非常迅速的完成了这份工作。花了将近35天的时间。这是我拍一部电影用的最少的时间。这也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工作。导演约翰·卡兰,曾经执导过面纱,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棒而且非常严肃的电影导演,我非常高兴能和他再次共事,重拾我们在其他影片中体会到的东西。如果你曾和某人一同工作过,那么再次合作将是件非常顺手的事情。这是一次非常让人愉悦的拍摄经历。

          AVC:最终你也在《布鲁克林孤儿》这部影片中有了更加重要的进展,这是一部你和乔纳森·勒瑟姆在11年前就已经做好了选择的事情。你能不能透露给我们一些关于这部电影上映的进程呢?

          EN:这很难说。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对于我来说,写这样的剧本,其实会与现在的工作以及想做的事情向冲突。我无法做到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能坐下来鼓捣些东西出来。所以不幸的是我因为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停止了创作...老实说,要想找到个没人打扰的地方专心致志的完成它还是有些困难的。

          AVC:你能否你有多想完成这个剧本的创作吗?作为一个初次创作剧本的人,你是否真的想将故事背景设置到20世纪50年代?

          EN:我想我会等到我做完之后再进行讨论。我觉得在我完成之前来就开始解释的话真的没有一点好处。这个剧本的创作仍处在半途之中,所以我无法像一个导演一样来谈论它。我想说任何从导演角度的对此有关的讨论都是假设性的。我的意思是,我现在有了个关于此的想法并打算写下来,但是我还没有这么做...[停顿]这对我来说还为时过早...[停顿]作为一个导演来说的话,我对此还没有任何联系。

          AVC:这个话题就到这里吧。你多次提到你很钦佩鲍勃·迪伦,因为他常常拒绝谈论他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对我这样的记者。你现在是否仍然觉得作为演员有些事情令人生厌呢?

          EN:有时我认为最好的事情并非摆脱一切。我是说,当我们去观赏电影、聆听音乐时,为什么你要夺走大家认识某些事情的能力,不让他们通过电影得出自己的结论呢?有时我很害怕这样的问题,“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因为我觉得应该让人们自己去体会电影里面的东西。迪伦对我来说是个好榜样。他自己进行创作,而且我认为他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来捍卫他的做法。作为一名演员,有时需要向观众们进行说明,帮助他们理解。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赏析似乎更加容易。对我来说,讨论对于蒂姆纳尔逊作为作者或他的工作的欣赏是很容易的,而对于我自身的讨论却不那么简单。

          AVC:但是,你一直以来都不得不这么做。回到我们之前谈论过的话题,这似乎就是作为演员的“双重性”吧。

          EN:是的,可以这么说吧。我想你会说这是演员行业所必需的。但是我认为有许多方法践行这个理念又不破坏它。[笑]希望如此吧。

     6 ) 俗人·哲人·诗人——生活理想的三重

    【俗人·哲人·诗人——生活的理想】

    文/空语因明

    《Leaves of Grass》,这个电影的主题是“生活的理想”或“如何克服恐惧地生活”。这个主题可以被看做是生活理想的基本形式,它也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这个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结论,不是说教,而是呈现着生活态度的结构,呈现以某种理性。

    这个生活态度的结构中有三种形式,一种生活态度的形式和另一种关联着,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三种形式的意象都是“Leaves of Grass”,对应着后者的三个意思,即:大麻,草地,草叶;这三个意思又对应着持有不同生活态度的三种人,即:俗人,哲人,诗人。要怎样克服恐惧地生活,这三种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中括号[]所标注的是对应于该电影中某时间点的台词)

    【大麻与俗人】

    该电影中双胞胎兄弟之一的布雷迪·金凯德,持有的是俗人的生活理想。他是一个大麻种植者,用卓越的水培法培育出优质的大麻。他拒绝将大麻看作类似于海洛因那样的化学毒品,而是将其看作自然的赐予,它是自然成长的,在纷乱的世界中给人以宁静的感觉[09:00]。

    1】俗人的生活理想是幸福。幸福的实质是身体的快乐。大麻作为一种意象即代表着这种身体的快乐。大麻给人带来的宁静平和的感觉,即属于身体的快乐。对大麻的利用,对于俗人而言,是满足身体快乐的途径。它就像食品满足饥饿的人那样给人带来身体的快乐。布雷迪培育大麻,就像糕点师烘焙蛋糕,而他对此所持有的感情,并不比糕点师倾注给蛋糕的美好心情微弱。家庭的幸福也属于身体的快乐。

    家庭是身体的扩展,是身体实现的前提和可能性。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一个扩展了的快乐身体。俗人的生活理想中,家庭的幸福理应是其中个体幸福的保证。

    2】幸福意味着克服恐惧。对于俗人而言,幸福的生活应该是没有灾祸的生活,或者起码地,在有了灾祸之后可以转危为安。据说“幸”这个字本身就是“转危为安”的意思,这个字本身就凝聚了俗人的生活理想。既然幸福是生活的理想,那么就意味着生活原本处在非幸福的可能性之中,或者说不幸往往缠绕着生活中的俗人们。

    正是为了达到幸福这一生活理想,并且试图隔绝不幸的可能性,历史上的俗人们才那么钟情占卜或算卦。他们希望通过占卜或算卦来预测灾祸的发生,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止灾祸,转危为安。对幸福的渴望并不是一种安分的力量,它本身就像灾祸一样不安。俗人们还希望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去寻求帮助,将希望寄托在神灵,向神祈“福”。“福”是人在寻求神灵的感情。人们越是不安,对神灵的感情也就越深。

    3】俗人们为了获得身体的快乐,为了幸福,做出了很多荒谬的事情。与此相比,人们试图利用大麻来克服恐惧,就显得不那么荒谬了。大麻舒缓神经系统,使身体达到宁静的快乐状态,这种克服恐惧的途径是那么直接,通常并不需要多少关于恐惧的知识。这种克服恐惧的方法是物质的,并且直接顺应着身体,相当于自然反应。大麻代表的是通过物质达到幸福的方式。布雷迪将大麻看做“自然的恩赐”,正是俗人幸福观的表达。

    4】进食并不是克服对饥饿的恐惧的完善方式,同样,利用大麻也不会因此完全克服恐惧,实现幸福。不论抽多少大麻,这个世界也仍旧那样[09:20]。布雷迪坚持培育出售自然的大麻,不去出售化学毒品,这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相反,这使他遭遇毒枭的威胁,陷入恐惧。他并没有在恐惧面前退缩,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他通过策划消灭产生恐惧的事物来克服恐惧。

    这种克服的方式是比较明智的。他觉得这种方式可以完美地实现他的生活理想,实现他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但偶然性事件,仍然会使得这种相对明智的方式变得危险。布雷迪就因为那没有预测到的偶然性事件而死亡,非幸福的可能性之实现吞噬了他设想的幸福。

    【草地与哲人】

    该电影中双胞胎兄弟之一的比尔·金凯德,遵循的是哲人的生活理想。他是一位古典哲学教授。如今的哲学教授在大学讲堂里向学生们传授哲学课程,而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则在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思想的讨论。想象那幅场景,哲学家和他的聆听者或讨论者们一起坐在阳光下的草地上,阐释爱智慧的生活方式。

    5】哲人的生活理想是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方式,通过理性来抑制激情式的情感,这是一种精神生活或理性生活[00:50]。哲人就是爱智慧者,哲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爱智慧。无论一个哲学家提出的理论或强调的观念有多大差异,他们倾向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哲学家的身份并不必然取决于哲学体系,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并不需要一个哲学体系,因为爱智慧的生活方式本身比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更有说服力。虽然闲暇是爱智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而大量的财富甚至可能连必要条件也不是。

    6】哲人们试图通过爱智慧的生活方式而获得灵魂的幸福。如若幸福一词总是和身体纠缠着的话,那么可以说哲人的生活理想是灵魂的恬静。对于哲人而言,身体的幸福是转瞬即逝的,也是虚妄的,只要束缚在身体中,就不会获得灵魂的恬静。而且,俗人们所渴望的幸福,也显得那么虚妄,身体的幸福不可能那么持久和稳定[01:27]。

    还是那样一个道理:对幸福的追求本身就意味着不幸的幽灵在环绕。只有灵魂在对绝对者的沉思中,也就是爱智慧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或升华了的幸福,或称为恬静。哲人的生活理想是对俗人生活理想的否定,哲人通过认识人所处的生活而否定这样的世界。俗人的生活理想并不需要对生活世界的整体认识,这种生活理想对于哲人而言是疯狂的或甚至荒谬的,这种疯狂在现实中随处可见。哲人们与其保持距离,避开由对幸福的追求而产生的对不幸的恐惧,他们在远离尘嚣的草地上进行灵魂的沉思。草地作为哲人的在场,承载着哲人的理想生活方式。

    7】古典哲人的生活理想或思想追求都是和相对主义格格不入的,相对主义的世界就是虚妄的世界,个体以自我感觉为标准,隔离参照。相对主义意味着认识的虚妄。正是由于此,哲学教授布雷迪不认同类似于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53:00],按照自己的规则去设置韵律意味着韵律的消失,意味着没有韵律可循,那样的诗歌属于虚妄的世界。哲学教授布雷迪并不认同自然主义的生活及思考方式。对于古典哲人而言,认识生活和否定生活是一体的,认识自然和否定自然也是一体的。哲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沉思同时意味着对它们的远离,通过远离,哲人摆脱对不幸的恐惧,进入精神的恬静境界中。

    8】本质上支撑哲人身份的是超越生活和超越自然的思维方式或精神境界。正是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的超越,对不幸的恐惧被摆脱了,似乎一切问题都被解决了,哲学家由此在灵魂或精神中接近绝对的智慧。但这时候在生活中还剩下什么呢[54:00]?虚无。绝对的智慧就是虚无,别无其他。古典哲学家的生活理想也就是生活的虚无(虚无不是空虚,空虚是相对主义的观点)。但这对生活中的俗人而言,是不可理喻的。

    只有在生活和自然被压抑的历史环境中,古典哲学家才具有卓越的地位。一旦生活和自然觉醒,古典哲学家就会被贴上“反生活”或“反自然方式”的标签,被边缘化。由此,古典哲学家的地位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哲学的衰落。古典哲学现在被认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虽然人性并没有多少改变[20:10]。在觉醒的生活中,俗人们似乎不再需要哲学,他们也不理解哲学,他们恣意于物欲之中:他们所谓的精神或灵魂也只是物质的幻想,他们所谓的哲学其实也只是物欲的理由或借口。

    9】在生活世界之中,对被恐惧事物的认识未必能克服恐惧。具有再多关于暴风雨的知识,也挡不住对暴风雨的恐惧[01:36:13]。在思维中对恐惧的限定或否定,未必能克服恐惧,尤其当恐惧源于身体的时候。生活世界中的恐惧往往是身体的。当哲学家把思维和身体分开看待,进入隔离身体的沉思生活,这时候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就不再是超越的了,而是另一种被限制的生活方式。

    【草叶与诗人】

    该电影中的高中女教师珍妮特,具有诗人的生活理想。她的秉持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徒手捕捉四十磅的鲶鱼。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这是一种自然的,不被韵律限制的诗歌,真挚而自然的感情由此表达。

    10】诗人的生活方式既是自然体验的,也是灵魂表达的;既是原始的,也是未来的;既是知性的,也是直觉的。在诗人的生活方式中,身体得到肯定,并且是通过自然得到肯定,由此也是肯定自然。它和俗人生活中对身体快乐的追求不同,后者旨在获得快乐,并且求助异于自然的技术去获得快乐,这是一种当下的或转瞬即逝的快乐。珍妮特在拥有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徒手捕鱼。徒手捕鱼和用鱼竿捕鱼,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是一种身体直接参与的自然体验,是对身体和自然的肯定;后者着重于通过技术手段钓鱼获得快乐,物欲所希望的快乐。

    诗人以身体参与的自然体验并不是旨在获得转瞬即逝的快乐。在诗人以身体参与的自然体验中,诗人也参与着灵魂或精神的表达。诗作是灵魂的知性表达。在这种灵魂的知性表达中,原始涌动在眼前和未来之中。A hunger finally true[53:22],本原式的真实,从原始到未来,融贯在灵魂的进程中,在理想的诗作中表达着。由此,诗人在其生活理想中能获得比哲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具体的真实。

    相比而言,哲人只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具有其真实性,将相对主义看做虚妄。哲人排斥相对主义。但具体生活中的相对主义,从来没有真的消失。哲人没有在生活中拯救真实,而是存在生活之外,在虚无之中。哲人在哲学中具有的知性并不自然。诗人的生活理想意指具体的真实,自然的真实,诗人的直觉融汇在其灵魂表达中。诗人在具体的自然体验中环绕真理,而不是在生活之外将世界看作虚无[53:56]。相对主义只是个体的自私使然,在自然灵魂的统一性中,诗人具有的灵魂知性已然在自然中超越了相对主义。

    11】阐释诗人的生活理想,关联着对诗作之本质的界说。按照流俗的解释,诗在本质上是按照韵律或格律安排和布置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具有分行的书写方式;韵律是诗作的本质方面。若此看来,诗作几乎相当于歌词了。那些取消了韵律的现代诗作,比如自由体诗,就不是真正的诗作。自由体诗,使韵律相对化,从而失去了韵律这一标准的实在性[53:09]。

    其实,韵律本来就是相对的,韵律属于个别语言的个别历史阶段,它是建立在个别语言的偶然性之上的,韵律是执拗的产物。一些所谓的诗人和美学评论家认为“诗作不可翻译”。之所以诗作被认为是“不可翻译”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韵律的语言相对性,个别语言之间的韵律是差异的。但,认为“诗作不可翻译”是一种庸俗的和相对的观点,虽然它具有相对的理由。

    诗作的韵律也会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变得陈腐,如若韵律是诗作的本质方面,那么诗作也只能在故纸堆里寻找,或者进行陈腐的模仿。比如那些说现代汉语的人模仿古诗的韵律进行所谓的创作,很多其实根本不是诗。韵律担当不起诗作的本质,而只能算诗作的偶然。

    诗作的本质并不应该依赖韵律,由韵律布置的言辞也并未必就是诗作。不过,将韵律相对化和非本质化,并不意味着缺乏韵律的做作断句或分行书写就能写作诗。诗作的本质和诗人的生活理想相关。“身体与灵魂,原始与未来,知性与直觉”,这几对词语通过想象得到综合,在某种程度上界定着诗作。

    12】诗人的生活方式,既是俗人的,也是哲人的;既不是俗人的,也不是哲人的。在诗的生活理想,诗人既沉浸在自然身体中,也沉思在内在灵魂中。在自然身体的沉浸中,A hunger finally true,诗人的灵魂通达自然的意志。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选自《Song of Myself》,见《草叶集》)

    原始能量或自然意志以自我的诗作表达。肯定自我的自然身体,自我的内在灵魂得以呈现。

    Youshall no longer take things at second or third hand, nor look through

    theeyes of the dead, nor feed on the spectres in books…

    (选自《Song of Myself》,见《草叶集》)

    在懂得诗作的源泉之后,你将“不再通过他人之手领略事物,不再通过死人之眼审视世界,以书籍中的幽灵为食”。在哲学学术中,主要的活动就是研究以往哲学家的文本,对其作出评论,或者承袭以往哲学家的理论,几乎言必称先哲。写个哲学论文都要牵扯一大堆参考文献。

    在该影片中,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对其他哲学学者的著作进行评论,这个著作讲的是雅克·拉康的理论承袭海德格尔的理论[33:36]。而海德格尔又在某种程度上承袭尼采的理论。哲学学者的这些活动就是通过他人之手领略事物,通过死人之眼审视世界,以书本中的幽灵为食。哲学学术中的此类做法和将韵律当做诗作本质的做法是一致的。他们没有通达自然的内在灵魂,没有领略表达的本原。

    在自然身体或自然灵魂中,诗的本原已然在此,最真实的身体和灵魂已然在此。对恐惧的克服不需要依赖书籍中的幽灵。在自然身体中,恐惧是那么自然;在内在灵魂中,恐惧又那么不自然。不需要对恐惧产生恐惧。

    ——2013年4月

     短评

    我他妈给诺顿的演技跪了。。能把萨兰登的气场压到低成这样。。

    5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 飞行员们肯定喜欢这个片吧我猜

    10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 配乐不错。故事没多么出彩的地方,无疑是Edward Norton的人格分裂进行到底而已。

    1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 1-相较于开头,结尾过水了2-总有这样不喜欢的演员演出的佩片儿

    13分钟前
  • 小九儿
  • 推荐
  • without Edward, this is nothing.

    1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 剧情三星诺顿五星,于是这是我在豆瓣的第800部电影。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一个模子, 两种性格, 在小镇上激烈的碰撞, 反射出的是亲情和对逃离故乡的思考. 诺顿演技太精湛了, 不过装说的爱尔兰口音还是有点不习惯.

    23分钟前
  • SilentTyler
  • 推荐
  • 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

    2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 要不是冲突衔接的有些僵硬就好了,而且由于个人特定时段因素加分了

    31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 诺顿的个人表演。哥哥死掉的剧本处理方式不够好。和他在搏击俱乐部、美国X档案的表现还是有一定差距。狗日的,好帅。。。

    3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 宝刀从不老。

    38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 爱德华诺顿演技突破之作!

    40分钟前
  • B-B-B
  • 推荐
  • NORTON的片子都喜欢

    41分钟前
  • 一灯
  • 力荐
  • 其实这片子不错,看到最后5分钟才high得起来

    44分钟前
  • 花都满
  • 推荐
  • Edward Norton分饰两角,redneck虽粗俗但是足够讲情谊,一些小笑料伴着兄弟的逝去而怀念自由无虑的日子

    49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
  • 诺顿演的太好了

    5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 4.5星。小有科恩兄弟之风采,诺顿的表演天衣无缝

    5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 或许真理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正在逐渐向他靠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某天你觉得你看透了一切,那还有什么意义?

    59分钟前
  • 荆棘鸟
  • 推荐
  • 77/100。立意和层次被《A Serious Man》甩出十条街不止。然而如果能有个稍微好点的剧本和像样的发行片商,摩根弗里曼或者杰里米莱纳的提名就肯定没戏啦~

    1小时前
  • 猪大腿
  • 推荐
  • 在电脑上放了10天,终于还是看了,虽然没有字幕,我爱诺顿,他不是杀毒软件,

    1小时前
  • 王想想,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