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那会儿第一次看了这个片子,那时候在农村很少有彩电,我到朋友家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看碟片,当时她家在我们村里还算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把碟片放进vcd里看。 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就是阿娟和他们最后唱歌,并且打跑了那俩外国人,那几句歌我都记了二十几年。 这个电影拍了都29年了,比我还大,所以如今再重温,感慨良多啊。 我都步入中年了,英叔早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片子依旧经典,依旧有我这样小时候看他影片的观众在怀念着他,怀念着那一份独特和遗憾。 这个片子是搞笑喜剧,前期是拯救被家暴的女鬼,但弹幕的说法令人窒息,都觉得现在女人地位高,男人惯出来的毛病,女子就该三从四德………看的令人害怕,二十一世纪了,还有这种高高在上的sb们…… 所以女鬼反击男鬼的那段就很解气,爽。 后半部分就是面对偷黄金的外国人,赶走他们。 虽然搞笑又雷,但还是充满了正能量,有男女平等的尊重,也有爱国的热血,总之就是搞笑又刺激。 好多打斗场面的动作很好看,英叔做过武术指导,所以动作里包含了很多中国元素,就很亲切和感动。
徒弟们其实打扮都很潮,香港以前的繁荣是真令人感叹。
好喜欢女徒弟,有实力还胆大,哈哈哈哈哈,巾帼不让须眉,牛逼。
男徒弟们也很可爱,好喜欢这种氛围的片子。
依然是徒弟插科打诨,师父出马才是真的对付大BOSS的套路。
喜剧的元素基本靠徒弟来支撑,奈何这几个徒弟太雷同(甚至没一个是熟脸的演员),难以出彩。电影拍摄的时候正是无厘头风行之际,这个片子也学星爷大玩无厘头,不过桥段都是抄的,虽然星爷也抄,可星爷表演出来就天然好笑。
咸书真是港香文化的一部分。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咸书、漫画、武侠等文化都凋零了。
罗慧娟这脸被捏得应该很痛。
这个戏原来是反家暴的。哈哈,恐怖片而言,这个立意挺好的。
打者爱也,爱者打多几下。这话因为港产片而“深入民心”。
还玩穿越,可惜这时候穿越已经被玩烂。罗慧娟穿越到现在,不过玩得不好笑。
这种连环击打的动作,从《鬼打鬼》洪金宝结尾打潘金莲老婆,到这个林正英被恶老公痛打,到《叶问》,经久不衰。
剧情实在太混乱,就是大乱炖,一时古代一时现代,又徒弟玩乐,又家暴,突然却又杀出一段鬼佬抢黄金,而且还大玩民族牌,恐怖片玩脱成了捉鬼大师斗真人番鬼佬。
现今的生活压力是很大,但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不要碰到压力就感觉承受不足,寻死觅活的,寻找一种突然的解脱,你以为你解脱了,其实只要不努力奋斗,做鬼你也会不容易。
你看片中的女鬼,活着的时候受老公欺负,死了不还是受老公欺负?每天没打的鼻青脸肿的,要打上百年,比做人还苦。要不是遇到贵人林正英,帮她打跑了恶丈夫,同时给了她改变自身的信心,正是她自身思维的改变,才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
做鬼都知道要靠解放思想,自我奋斗,通过努力翻身做主,何况人呢,既然生而为人,你就足够幸运,虽然暂时遇到困境,何不转变一下思路,发奋图强,活出一个励志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說什麼。。。電影大工業時代產物罷了
超级中等,但不乏笑料。
太搞笑了
又雷又囧
记得这片子很狗血无聊。
我怀念钱小豪的年代......
这一部里英叔好可爱,还唱国语歌
笑点奇冷无比。今晚陪阳阳观看。
此“鬼”指洋鬼子
癫狂的笑点盛宴
这是一部女权和爱国主义的神奇牛逼电影。相当的奇幻和好玩~~感谢童年的陪伴,麦当娟~哈哈哈
大巴上看的 挺搞笑的啊
好可爱的女鬼啊哈哈哈
塑料感的剧情,小丑化的人物,以及随便的无厘头笑点,都让该片既为典型港片,又为跟风急就章。对于头晕、喉疼的病人来说,如此简单粗暴的喜剧,看得就是爽啊。《僵尸先生》之后,几乎所有林正英当男主角的电影都是此片的衍生品,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演员比林正英更适合演道士了,他已经成为捉鬼道士的代言人。
全靠罗慧娟一个人撑起这部戏,前面扮三从四德,中间扮麦当娟,最后扮川岛芳娟
两星半 爆米花片。前半段蛮好玩的,英叔的徒弟将降魔道具玩出了新花样,而女鬼也萌是萌的,但后半段就开始俗套了,很多桥段也非常尴尬,特别是罗慧娟雷人的换装,最后粗暴的枪战也非常无聊,而那突如其来的爱国主义也非一般突兀。剧本还是太粗糙,很多笑点也很刻意,太多这种制作也注定驱魔电影的没落
太棒
很搞笑,就是最后面的一些台词,感觉太冷笑话了……
以前看过,经典中的经典
笑点很足!!!!!!!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