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想给三颗半星,因为女主唱完全可以换一个人...实在难以接受。边缘之舞,edge这个词很贴切,人在各种边缘之上,言谈举止都会很有意思,无分好坏。
男主Stanley,在中下层和上层社会连接的的边缘处。男主louis,在下层社会及至“谋杀者”的边缘处。女主Pamela,在上层社会迷失自我的边缘。女主Jessie,在下层社会中突获巨大成功和名誉后迷失的边缘。其他人不一而足,也都生活在边缘,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吧。
感想有二。
一是人还是鲜活点好,平日里温文尔雅知进退,事情来了就惊慌失措退缩不前,倒不如那种平日里桀骜不驯骄傲自负,事情来了勇往直前重情重义的好。反正我喜欢后者。
二是信任,老旧的话题新说,人和人之间关系远近,一方面是利益瓜葛,一方面是纯粹的感情,还有一种是二者搅合在一起。中间那一种的信任,是与生俱来满满的,相识之初莫名就有,待一件件失信的事情发生之后慢慢减分,是从100到0的。第一和第三种,信任是不确定的,需要一件件事情来证明,分儿嘛就是上下浮动,区间值上限大概永远也无法到满分。由此,我们知道天然的那份信任感弥足珍贵。
至于穿插在人群中,阶层,人种,性别,年龄,职业,是障眼法,诸相而已。
其实都是挺老套的梗和剧情。 《Dancing on the Edge》中,男女主角某种程度上就如镜像的两面。借用摄影师Sarah的话:“再也找不到比他俩相差更多的人了吧?”诚然二人本质有着共通之处,譬如耀眼的容貌,轻浮的表面,固执的灵魂——但就气质而言,一个是跳跃的火苗,一个是浮动的冰山,营造出的氛围全然不同。 Pamela是最典型的交际花,美艳、优雅、轻佻,从第一话登场起就洋溢着纸醉金迷的名媛气息。她衣着华丽,表情高傲,言语尖刻,住在奢侈的大宅里,拥有自己的社交圈,与王室子弟来往密切,没有正式工作却深谙上流社会法则。她像大多数碌碌无为的贵族一样,从不早起,耽于娱乐,对心仪的男子毫不掩饰地引诱,对长大成人的弟弟保护欲过剩。即使是她名义上的朋友Sarah,言语中也不自主同时流露出对她高不可攀的仰视,以及空虚度日的不屑。她的美丽和傲慢似乎都建立在与生俱来的地位上,好像一恍神就会被时代所遗忘。 而Stanley,他只是个处在上升期的小杂志副主编。他的工作环境窄小、简陋、初成规模,而他成日睡在杂志社或母亲家里,好像自己从没有过真正的住所。但他活跃、忙碌、圆滑、充满激情,积极出没上流社会场所,与达官贵人们相谈甚欢,被他们所赏识。他撰文、画漫画、指挥乐队、计划电影,多才多艺,野心勃勃地为未来勾画了无数蓝图。他不放过每一个可能轰动舆论的机会,狡猾设计,大胆冒险。虽然是新兴刊物,他的文章依然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推崇,使他能风度翩翩行走于每一处正式而尊贵的场合。 这是两个一开始就站在落差位置上的人。他们熟识于衣香鬓影的聚会,之后她坦然邀请他参加火车上的野餐,目光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他周围。在小小的火车隔间里,她举手投足几个流转的眼神和熟练的暗示就诱得他靠近,之后便如蜂群遇见花蜜,在床榻间纵情交合。从头到尾,Pamela是完全占据了主动权的人,甚至包括亲密时的姿势。Stanley像是她相中的猎物,抵御不了危险而甜美的蛊惑。 在社会地位上,Stanley显然远不如Pamela。他大力宣传的新兴黑人爵士乐队需要各方势力推波助澜,跑得他应接不暇,而她甚至不用他开口求助就知道要做些什么来疏通他的障碍。早期的Stanley在Pamela面前不时会流露微妙的谨慎,当她说起野餐时他暧昧地感谢她的赞美,之后又反问:“是赞美吗?”而Pamela就算示好也始终保持她特有的姿态,玩味而娇媚,会让你觉得什么都在她掌握中,她是支配者。 但这种假象很快就能看出破绽。 Stanley只是个闯入上流社会的平民,但他从未失去过自己的自尊。他对任何人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时而文质彬彬,时而大大咧咧,绅士且不乏可爱的无赖。他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对追逐的梦想一清二楚,他向上爬的气势一往无前从未终止。很显然,他并不那么挂心男女情爱,和杂志社同事Rosie的露水之欢只是各取所需,从Rosie不信任的评价中足够看出他对恋爱的态度。他拥有年轻英俊的外貌和良好教养的风度,面对急于攀附的对象Cremone夫人,也会不经意地流露些许异性的魅力来讨好她。他还是个明显的机会主义者,熟悉的女主唱死去时除了悲痛更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当中的新闻价值,以此为动力,再次精神抖擞投入工作中。 而Pamela呢?她大概比任何人都清楚自身真正的价值有多么容易被遗忘。每一次与Stanley会面,她或多或少都会含蓄地提醒他,自己关心的“不止是衣服和男人”。他们的谈话中她从不按常理出牌,却一次又一次观察到他作品里的变化,揭开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我知道你觉得我不是真对你的杂志感兴趣。”她看似漫不经心,却有敏锐的直觉和锐利的眼光,善于随机应变。但贵族的桎梏和女性的身份压制着Pamela,她的生活始终空洞,压力有增无减,甚至会在日常的小摩擦后突然情绪化忍不住泪水。她担忧并羡慕着天地比自己广泛得多的弟弟,同时因彼此共有的冷酷父母而焦虑,痛恨这个充满歧视与保守势力的社会框架,也痛恨无法改变现状的自己。 可Stanley的出现像是一道光,他俨然在扮演他漫画中那个有着神奇经历的主人公,不断冒险,积极探索。他的打字机时刻在指尖下忙碌,发出愉悦的声响。他告诉Pamela,只要自己愿意,甚至能带他们去月亮上——对于Pamela来说,Stanley身上有着她最向往的一切,那么明亮,绚丽,生机盎然。在他面前,她保留着贵族的矜持,却又不由自主被吸引。所以她在Stanley面前单纯地哭泣,在找不到弟弟行踪时贸然向他求助,甚至大过节跑去他家一起用餐。她告诉Stanley,看到杂志就会想起他,而他促狭地问她每周只会想他一次?她笑着说这已足够。 而当Stanley快活地又一次耍弄了上流社会,挑衅了纳粹,在德国人的晚宴上公然让才华横溢的黑人乐师演奏后,Pamela望向Stanley的目光渐渐变得更加闪耀和坚定。在夜空的焰火之下相拥共舞后,她从他背后叫住他,对他说:我爱你。 那一瞬间,Stanley异样的表情足以证明Pamela惊人的勇气。但之后的事情更令人惊讶。 因为她微笑着重复了一次自己的话,用最明媚的眼神注视着他,说:但我们都知道你并不爱我。 他没能反驳,因为她并没给他反驳的机会。在交谈中她几乎永远掌握着主动的节奏。 她说:我现在一点也不介意,也许是因为我相信,我能让你爱上我。 他的回应断在半空,最终化为炙热的吻。 骄傲、敏感、坦诚、时刻不忘保持优雅坚韧的微笑,这就是Pamela。她的冷淡中有自省和尊严,轻佻下是勇气和柔情。被她这一刻直率的表白强烈推动着,Stanley对Pamela的情感开始产生质的变化。他的表情从诧异、犹豫转向迷茫。 对于年轻气盛的记者来说,这个难以预测的女人到底算什么呢?无疑他是喜欢着她的,他会被她鲜艳的红唇和妖娆的身姿所吸引,会把与她的合照挂在离自己最近的墙上,看到她情绪莫名失控会紧跟出去柔声安慰,尽力协助她有些任性傻气的寻找弟弟方案,惬意地迎接圣诞节她突然闯进自己家像小孩一样扑进怀里的吻。他会在言语间迎合她顽皮而浪漫的小念头,由衷赞美她的妆容,与她一起窃窃私语后开怀大笑。他们日渐熟悉,足够默契,他了解她的狡黠、她的需求、她的眼泪。他们在多处公开场合下携手并肩,出双入对,旁人看来俨然是赏心悦目的伴侣,眼神胶合,姿态亲密。 但这时候的他确实不爱她。至少不够爱。 在共同扶植的黑人乐队女主唱暴卒之际,Stanley也迎来人生巨大的转折。挥金如土的美国富翁收购下他们的小杂志社,记者们不用再在狭小的书桌和阳台上抱着打字机挤破头,他们将拥有真正的办公室,Stanley的职位和薪水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一切既得益于Stanley敏锐又冷酷的新闻触角和创作才能,也得益于他与Pamela亲弟弟Julian等各贵族间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他也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譬如各种企划的主导权,譬如对杂志未来走向的把握,譬如那个承接着月亮般梦想的漫画小连载。野心与喜悦充溢着Stanley,让他并无时间去细细品味不安。 可Pamela却比他孤独敏感得多。年轻的弟弟即将去美国发展事业,她将独自面对冰冷的宅第和双亲,对神秘的美国富翁她更是保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警惕。而沉浸在未来中的Stanley却不能理解她眼中流露的深深寂寞,直到晚宴上她挂着空虚的表情举杯祝福“我祝在座的各位一定都会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成功——通过为Masterson先生工作”时,他才露出异样的目光,似乎感应到她那种个人价值日渐失落的无助,也警惕到自身的境遇。之后他迅速离座回到杂志社最后一次检查工作的举动,是庆幸还是自省,实在别有意味。 人生中,细节里,Pamela其实对Stanley是更偏向于依赖和憧憬的,但她的言语行为却往往在有意无意中点醒或刺激着Stanley。 说到底,因为他们的信念和意志中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他们的灵魂是融合且一致的——新兴艺术的挖掘,人种平等的思想,渴望反抗的心情,利用规则的狡狯,以及最终不约而同做出为保护无辜友人Louis不惜挑战不健全法制的冒险决定——这对于Stanley来说不容易,是少见的看到他流露真性情和正义感的时刻;这对Pamela来说更不容易,她几乎是在亲人和原则之间做出了这个选择。虽然并不曾真的对弟弟犯下的杀人罪行有所了解,但潜意识中深知Louis的清白,还是毅然陪在了四面楚歌的乐队身边。 出现在Louis身边的Pamela,对于Stanley来说是一次新的猝不及防。他喜爱她,却未真的对她全心信任与了解,而她却令他再一次刮目相看。奔赴车站前Stanley一再认真地劝说Pamela回家,并留意到她丢下Julian的事实。此时的他,无疑没有去考虑到任何身份、金钱或机遇的利弊相关,他是在真心实意地担心这个女人,担心她那一触即碎的家庭和她苍白努力的微笑。 但Pamela还是留了下来。这一决定让她失去了最珍视的东西,也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再一次共同乘坐的火车之旅,是Stanley和Pamela最后的情感升华点。两人默契地掩护乐队混迹在头等车厢中,Pamela的机智打发了前来查证的各种专业人员。Stanley轻声说,我们的确需要你。Pamela的表情悲喜难辨,与Julian电话未遂满怀焦虑的她已经拼尽全力。 送别脱离危险的Louis,所有人松了一口气,Stanley第一反应动作是不自觉地揽住Pamela的肩膀。她对他也报以释然与信赖的疲惫笑意。她去候车室拨通往家里的电话,他最终放心不下她独自一人,跟上前去,却看到她因亲弟自杀的噩耗而崩溃的容颜。她彻底地失控,对他嘶声哭喊:我都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能留他一个人?What have I done? 他试图拥抱她,勉强组织几句苍白零碎的安慰,声音混乱犹疑。最终他紧揽她颤抖的身躯,果决、郑重、一字一顿地说: 我爱你。 一遍。又一遍。 如此走来,早已成为彼此的记忆那一部分。他知她聪敏骄傲,他知她柔弱仓惶,他知道她对他无法自抑地渴望,却不可能放下尊严苦苦纠缠。他知道自己需要她,也被她所需要着。 不可否认这一刻的感情中多少有同情与怜惜,然而那正是因为在她内心防壁全面崩塌的这一刻,他如此地想要保护她,守住她的溃堤,却发现自己对这汹涌而来的悲伤绝望完全无能为力。 他唯一能做到的只有爱她。 这是Stanley对自己情感的确认,也是对Pamela之前表露心迹的坚定回应。 命运转折起落之际顺势而生的爱情,在最炽热也最冰冷的时刻,催化成熟。 《Dancing on the Edge》本质上是一部极为内敛的古典剧,剧情淡淡道来,确实沉闷,却不难看出编剧为它注入的苦心。它的情感节制、细腻、优雅,用许多不易觉察的小细节用来刻画角色,这些人物群像的关系变化才是这一平铺直叙的故事最富戏剧性之处。往往演员一个不自然的动作,一个相视而望的眼神交换,你就能意识到有什么在发生变化,伏笔已然埋下。阴晴不定的Masterson、偏执焦躁的Julian、明哲保身的Arthur、刻板阴沉的Harry、不安现状的Cremone、再到无比强势又极度脆弱的Pamela,以及时而热情又时而薄情的Stanley,他们都是自身充满矛盾的个体。一开始你很难看好Stanley和Pamela这段轻浮的关系,却随着主线进行时轻轻点缀的情感脉络一步一步发觉,他们真的可以给予彼此幸福。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另一对黑白官配,Louis和Sarah。俩人之间虽有种族隔阂,但因家庭背景的种种关系使得阶级距离更近,从一开始就相处得极为自然,一面志同道合,一面情难自禁。但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男人输在了信任,女人输在了勇气。你可以说这是命运捉弄,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但最终落得连个温情的告别都不剩,是多么讽刺。 而时代的车轮已经滚滚碾过,将艺术、文化、商业、政治与人性统统推向变革的悬崖。固步自封的、歧视他人的、引领弄潮的、两面讨好的、恐惧变化的,形形色色的灵魂都无法完全控制自身的命运。惊世骇俗的冲击过后,一切看似恢复到原本的平静,但早就有什么暗涌的东西发生了质变,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渗透到全新的世界中去。 就如失去亲人的Pamela,让身侧Stanley轻握她的手,看舞台上黑人女歌手深情而从容的演唱,静静绽放她从未有过的娴静笑容。 愿他们永伴对方左右。 补充: 作为一部群像剧,还是觉得《Dancing on the Edge》最主要的败笔在Julian和Jessie这一对儿这里。故事线相对激烈突兀,情感铺垫不够,许多线索含混不清,但所占歌舞份量不少,人物塑造也旁敲侧击花了不少笔墨,大有冲散模糊主线剧情之嫌。目前留下的大致印象来臆测,男方定位是笼中挣扎的小兽,也是中二性格埋藏太久的定时炸弹;女方徒有巨星的歌艺才能,却没有野心规划也缺乏责任感和大局观。但剧本并没有更多篇幅来展现这两人的性格。可能是导演感觉Tom hughes的演技不足以撑住更多的戏码,也可能编剧里有某个《梅林传奇》的粉丝实在太想换主唱了。 以及,虽然正片推黑白男主的感觉很明显,但我更喜欢Stanley和Eric这对互相较劲火花四溅的互补战友,如果有续篇请务必成为黄金搭档XD (没错说到底我就是来推颜推CP的)
2013年因为工作原因不知不觉存到2021年才看的BBC鹅厂在线五集片(似乎没剪),幸而没错过。
第一集悬疑式开头,讲述一支黑人乐队如何从小酒馆走向豪华酒店驻场,从英国地下小众走向皇室雅俗共赏(看到格温第一瞬我觉得完了,却没料想她演技比梅林时期好些许尤其加上她的演唱)。片中演员水准不愧为BBC自制,剧集也一洗印象中沉闷式的叙述,每一集逐渐悬疑紧张升华,铺垫前后呼应太巧妙。
首先,路易斯是位非常彬彬有礼,稳重沉着的黑人绅士,他受到了不少没有种族歧视人士的欣赏而在工作社交结缘。酒店某夜朱利安需要路易帮忙处理某间凌乱卧室遍体鳞伤的白人女子。路易斯内心忐忑但仍体面,一如既往沉着应对帮助了朱利安,侧面也让观众感知在浮华资本的背后的阴暗,而朱利安也道出了自己的不易与心酸。那个时代,黑人由于奴隶的历史原因,不仅身份没有落实,还会遭绝大部分白人的偏见与冷眼。印象很深的一段是乐队成员因被投诉说偷吃蛋糕在餐厅大堂奔溃,其实他只是维权为乐队的半年生计并争取住宿条件却得罪了主管,在白人眼里更是个恶心低贱麻烦的黑鬼,看得也是令人替其不公而愤然。
黑人爵士乐团得到了富商名流们的引荐逐渐有机会为皇室表演,从只能后门进出到可以酒店正门进出,从小有名气到大获成功。富商大亨几乎给每个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规划,比如买下报社计划让报社从地方走向时代周刊那般国际化,自由职业或者能力非常有限的人均可以在大亨的安排与扶持之下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非常丰厚的收入(其实这里让我也非常不安,成功来得太轻易,富豪真的是无私回报的慷慨与仁慈吗?)。大家在火车上结缘,郊游合影,在花园派对并演出爵士乐招待王子,然而某一日主唱杰西假说她发烧不能参加演出,实际她刚有些名气就开始急功近利,晚上私约朱利安被击伤在酒店的储物室里,最后于医院去世。
观剧起初非常想知道凶手是谁,和路易斯一样认定了反常的朱利安,但越到后面会感觉内幕并不仅仅是朱利安一人那么简单,编剧旨意告诉我们人性的丑陋,种族歧视、资本运作、黑幕交易、阶层嫌隙、人类私欲……人,不仅仅拥有感情,更是权衡利益得失的动物。
剧中前后呼应很美,例如:帕梅拉对斯坦利说:“我知道你并不爱我,但我觉得最终会我能让你爱我。”,最后斯坦利的确爱上了她并在她最低谷的时候说出:“我爱你。”。
还有对比呼应,例如:亚瑟家两位小姑娘看到黑人路易斯来访非常冷漠,但是看到白人朱利安面露喜色非常热情。
还有彩蛋伏笔如:至少路易斯潜逃三次来电至酒店接电话的都是南森,虽然签合同时他说话耿直不中听,但他其实都没有捅破告诉阴险恶毒的哈利而是每次转接给正确的人(我觉得他是知道人好人坏的)。
各种伏笔与呼应有很多,善恶人性也不是单向的,大家可以自行探索思考。有个剧情伏笔:最后集朱利安与亚瑟望着窗外说自己想回到在花园演出那天,亚瑟说他有时也这么想。仿佛花园如天堂那般应有尽有得美好无瑕,为朱利安的死又埋下伏笔。他想去的“天堂”,但“天堂”永远消失了,如果他和大亨去美国对他来说更是地狱与煎熬,非常得讽刺。大亨像个魔鬼,他可以利用人类的贪婪去施舍财富、赐予权利、满足愿望,但是他剥夺了人类的自由与思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看似拥有,却失去了幸福。从现实角度来说,资本控制令人迷了心眼,让一切衡量单位变成了金钱,似乎可以转瞬改变人生让一切变得无限可能与光明,但无尽的堕落也是下一秒。不踏实的人生,不劳而获的心态会让人而迷失自我与美好的初心。
我就是来看Matthew Goode的
虽然给了五星,还是觉得有点虎头蛇尾。同理可见《演播时刻》。明明都觉得 案子非常复杂离奇了,最后的原因却总是轻描淡写
导演真狠,摆明了前头四集就是冗长的铺垫,爱弃不弃,最后一集好看,你撑不到活该🙄真是靠强迫症硬撑着看完,最后一集是不错,但也不会觉得当初弃了有多可惜。景是好看的,大部分人都好看,音乐也算好听,但女主唱无论长相还是声线都太太太平庸了。看着大家一看就惊艳,一听就着迷的,觉得很可笑啊。反倒是次席歌手姑娘有一张很迷人的漂亮脸蛋,声线也挺有特色的。
从Julian自杀前那段话来看谁杀人挺清楚了,Hughes演得也没说得那么糟啦,虽然确实呆滞,但要对着滚娘摆出张痴汉脸已经很不容易了好吗!前两集我还挺喜欢的,典型会出事的节奏,再加上角色间情感的张力。这剧看着真穿越,Pamela长得像CM,Hughes像基莲,连Goode也越来越像铁叔,而且帅得毫无死角啊躺平
5集一个月就这么过完了,英国的时代剧从场景道具到摄影剪辑都细致入微,要说悬疑其实也没有很悬疑,只是串起了种族歧视和时代束缚等要素。为古迪儿首次主演英剧加一颗星,Stanley实在是个灵气十足的角色。
特别好的英国剧 有那种过去英剧才有的叙事节奏和表演 还有隐藏在皮和骨头中间的矛盾并且直到最后也并不明说 最后全部的音乐都棒
开放式结局差评
非常迷人,很有时代感,爵士乐为主题的剧集,里面的歌都很好听。但是因为我对这个时代并不了解,看的时候总有隔膜感。还有对主唱的刻画太少了,她的死亡描述得也不够清楚。
为什么每一部想看的BBC剧里都有滚娘!!!!!不过这次编剧三集就做到了梅林编剧5年没做到的事情——杀滚娘!!!!
讲真,滚娘能别老演这种药店碧莲的角色么。我已经很正直的路人心态了,可还是忍不住不感叹,好一朵白莲花!!
内敛的古典剧
如果不是Matthew根本就不会看,太难看了
精致。精美。精巧。经典。惊艳。惊喜。在冰山融化之前,咯吱的破裂声被令人沉醉摇摆的爵士乐掩盖了,正如阳光背后不为人知的放弃……
各种英伦气质男!!Matthew Goode和Tom Hughes亮瞎眼!!各种英音听得你要醉掉!!慢悠悠的一曲爵士末了 剧情也恰好慢悠悠的流淌 完!美!五!星!!!!!!!!
前两集觉得看不懂=,=乐队莫名其妙走红和各种宴会及虚无的欢愉;第三集开始突然发力:毕竟是1930年代的伦敦,萧条中乞食的人民、今朝有酒今朝醉表面风度翩翩各怀鬼胎的贵族、即位之前的爱德华八世兄弟兴起而至兴尽而归、神秘的共济会和谋杀、隐喻般的美国大亨和落魄贵妇……多线叙事驾驭纯熟,人物各色各异,镜头剪接里的张力十足,黑色电影般的神秘紧张感和末日狂欢般的高潮瞬间交错映现。虽然导演为了反转故意安排很多人物细节前后矛盾,不过可以忽略了。
前两集确实挺不错的,黑人爵士乐,撩人且充满着异域风情。三四集东拉西扯言之无物,让人昏昏欲睡,但还是撑到了第五集,不动声色地恢复了水准,基本满意。
节奏略不适,群像戏份分散,某位著名毁戏女配线有模糊主题之嫌。内容和氛围其实挺好,种族偏见和时代变迁都有传达到。男女主绝对是我近两年最萌的修成正果的BG没有之一
jazzjazzjazz,有点意思、
wiki上讲 there were strong rumors Prince Georgie had an affair with Noel Coward(=_=)前脚Stanley采访Lady Cremone的时候问她是不是Noel Coward会把剧本都寄给你看blablabla,后脚Lady Cremone就和Prince Georgie刷了HMV老板跟BBC高层一把顺带推介贵BAND……这样的暗梗……
虽然非常害怕被扣racist的帽子但是说真的卡司导演是怎么根据「 Beautiful and mysterious with an amazing voice, she fascinates even royalty.」这个设定选上滚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