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风声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0

    主演:徐璐  文咏珊  周一围  张志坚  杨祐宁  余皑磊  牛子藩  徐敏  盛朗熙  刘俊孝  马卫军  江一  高子沣  孙宁  牛飘  丁子玲  张皓然  王纯  吴京海  孙布尔  冯千  马晓峰  黄娟  杨廷东  王海地  朱研  纵昕芸  金晖  马伯全  

    导演:李云亮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风声 剧照 NO.1风声 剧照 NO.2风声 剧照 NO.3风声 剧照 NO.4风声 剧照 NO.5风声 剧照 NO.6风声 剧照 NO.13风声 剧照 NO.14风声 剧照 NO.15风声 剧照 NO.16风声 剧照 NO.17风声 剧照 NO.18风声 剧照 NO.19风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12:4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中国,时值汪伪政府统治期间,军统特工顾晓梦(徐璐 饰)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伪装终于成功打入汪伪政府内部。一名日军情报部高官的死让日方震怒,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一个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领导人策划实施的。  为了彻查此事揪出老鬼,顾小梦和译电组组长李宁玉(文咏珊 饰)、剿匪大队长吴志国(杨祐宁 饰)、司令侍从官白小年(牛子藩 饰)、剿匪总队军机处处长金生火(张志坚 饰)一行五人被关进了裘庄。负责审讯他们的是特务处处长王田香(余皑磊 饰)和日本特务机关长龙川肥原(周一围 饰)。如果不能在期限内揪出老鬼,那么他们五人将无人生还。

     长篇影评

     1 ) 这一版《风声》,属于电游达人们

    剧版《风声》终于上线,让人多少有些好奇:原著已风行多年,2009年,又曾被成功地改编成电影,在这一被开发多次的“老IP”上,还能挖出什么新东西呢?

    然而,从目前已播出的前几集看,剧版《风声》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在对原作气质的把握上,剧版有独到之处。

    《风声》的底色是一个大型游戏

    遥记《风声》小说刚问世时,曾引起巨大争议。从传统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它属于类型小说,颇受严肃文学排斥,可它写法奇特,百读不厌,深得读者喜爱。

    《风声》获得了2007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授奖词称它“探索了人的高度,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以对人类一直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象,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依然是努力将它阐释成严肃文学。

    在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风声》与丹·布朗小说在审美上有如此多的共通处,它其实早已超越了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的粗浅标准,而是走向后现代写作,其魅力不只在“写什么”,更在“怎么写”。

    传统小说的套路是:讲故事—塑造英雄人物—感动读者—引导读者认同主题。而后现代小说则打破了读者与作者的区隔,写作者不再是布局者,他更像猜谜节目的主持人,调动读者积极参与,不断解开谜局。

    从文本看,《风声》原著采取了“拉抽屉”式的布局,一个谜解开了,又是一个谜,而后一个谜常推翻前一个谜,使原本成立的逻辑瞬间坍塌。单独看,许多谜没有实质意义,但抽调它,故事就变得不完整。

    其实,人生不就像“拉抽屉”吗?从目标到结果,从来不是两点一线,走过许多弯路、做了许多无用功之后,才能抵达终点。回头看时,所有这些弯路,其实都是财富,它们可能比达成目标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小说其实比传统小说更“真实”,它体现了现实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从本质看,《风声》就是一个大型游戏。设计者知道攻略,参与者只能通过不断尝试,去猜测设计者的意图,这构成了巨大的趣味性。

    终于有了能看懂游戏的观众

    遗憾的是,《风声》的这种叙事风格,被长期误解成“悬疑+谍战”。所以人们只谈其“烧脑”,不谈它的“有趣”。

    一方面,我们有漫长的“文以载道”的传统,叙事是为目的服务的,一旦偏离目的,就被认为是废话,应该删去,这就忽略了,在“文以载道”的同时,古人也强调“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翻译成白话文“人都要死的,应该在历史书上留个名,让后人学习”,意思虽没大变,可如此陈述,怎能光耀千古?

    事实上,“怎么写”是重要的,至少和“写什么”同样重要。如果文学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它呢?

    另一方面,在相当时期,玩游戏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电子游戏只有被视为一种“可以原谅的恶”,才勉强保留。提到游戏,人们更关注如何控制它,或让他变得“寓教于乐”。很少有人考虑,游戏本身的强烈美感。当不会玩游戏的人来制定规则时,游戏的价值往往被忽视。

    事实上,游戏提供了一种宝贵体验——在迷宫般的生活中找到解决路径,通过“拉抽屉”的方式走向成功。这种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剧版《风声》的幸运是,创作者终于赶上了这个时代——许多观众是网络原住民,他们从小与游戏相伴成长,完全能接受游戏逻辑。

    前代读者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风声》的细节如此理性,而非感性。因为他们生活在关系的社会中,离开情感交流与扮演,寸步难行。

    新一代读者会觉得世界本来如此,他们从小在电脑边长大,少有伙伴,不愿为任何人委屈自己,他们的情感更简单,理性更丰富。他们也许不善与陌生人交流,但能一眼看出套路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破绽。

    该怎样呈现原著的游戏性

    剧版《风声》的惊艳处,恰恰在于它把握住了原著的游戏性,并呈现给读者。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节奏明显加快。一上来便是“关键时刻”,直接进入高潮,奠定了全剧从悬念到悬念,从危机到危机的叙事结构。剧版《风声》不像传统影片那样,慢慢地做人设,而是故事推着人走。第一集开场没几分钟,几名主角就被关在了船上,他们的性格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在困境中被激发出来的。其实,这个封闭空间本身就是“狼人杀”游戏的变种,剧版《风声》创作者知道,今天的观众能很快代入其中。

    其二,解释空间更开放。就像第一集中,顾小梦(徐璐饰)在考试中,用两根头发丝就解了题,也许是发质不同,也许是发丝拉力有别,但究竟是什么,剧中没给出答案。传统观众会觉得这是一大漏洞,其实,丹·布朗也常布下类似的模糊答案(他的许多小说结局都不明确),因为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人们去思考。对此,许多网络原住民们不会觉得违和。

    其三,主体性增加。传统叙事作品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角往往聚焦在一个人身上。其实,在《风声》原著中,李宁玉(文咏珊饰)、顾小梦就是双主角,李宁玉的戏份甚至更重一点,从作者对主角名字的设计就能看出来:李宁玉化自“宁为玉碎”;顾小梦则行动浪漫,有时不切实际;吴志国(杨祐宁饰)已隐喻他是正面人物……剧版《风声》还原了多主角的设计,甚至连原著中较弱的金生火(张志坚饰),在剧版中也变成了操盘者,这恰恰体现了网络游戏的生态现实——人人都在操盘,但高手背后有更高手。

    其四,抽屉的数量增加了:虽然目前只播出了几集,但故事的密度明显加大、线索明显增多,体现出影视在叙事上的优势,即信息量比小说更大,通过快速切换,使情节变得更加曲折。剧版《风声》保留了原著“拉抽屉”的结构,却明显增加了“抽屉”的数量,体现出创作者对原著精神的深度把握。

    其五,专业度增加了:在原著中,有大量摩尔斯电码的内容,这和丹·布朗的小说异曲同工,都是为了给阅读设置标记物。毕竟读长篇很难一蹴而就,往往读到后面,读者已忘掉前面的内容,降低了悬疑性。所以,用一个简单的神秘标记将全篇串联起来,但这种技巧很难用影视表现,反而常将观众拉出故事之外。剧版《风声》加入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破解,不仅更直观,且增加了抽屉的数量,确是一个精巧的设计。在剧版中,有密码学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拓展了更多的审美空间。

    它不是历史剧,应带着后现代视角观剧

    剧版《风声》努力还原了原著的后现代小说特色,但也给自己增加风险。毕竟,后现代小说带有强烈的解构性。麦家写《风声》,不完全是回望历史,在创作中,他也没做太多文献整理,而是试图从当代人的心境,去理解历史中的人。那么,必然会有人会问:这不是在篡改历史吗?

    这些年来,因一些历史剧的不佳表现,让观众对影视剧中的历史错误特别敏感。但《风声》不是历史小说,剧版《风声》也不是历史剧,其中蕴含的后现代美学的本质是解构——历史强调古代与今天的不同点,后现代叙事则强调古代与今天的相同点。后现代叙事的价值是,让人们主动去体会历史,而不是将它视为巨大的博物馆,除了被动瞻仰,再无作为。

    通过后现代叙事,剧版《风声》将观众们着急了解故事结局的心态,转移到追寻造成结局的原因上,从而激发出他们了解新知的乐趣。事实上,《风声》中的密码并不复杂,但解开密码的过程无限复杂,读者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路径。

    换言之,看剧版《风声》,不是“看到结果—分析原因—揭开底层逻辑”那么简单、那么直线,在后现代叙事中,看似BUG、不合逻辑、偶然性都可能是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观众能一眼看出结局,有的则一次次被套路,有的会融入其中,有的能发现细节的种种问题……但重要的是,虽然观众各不相同,却在剧版《风声》的牵引下,不自觉地开始分析,并在分析中既得到新知与快乐。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好的作品必然是复杂多元的。不知剧版《风声》后面会如何(如果后面的逻辑设计太低端,会对全剧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至少从目前看,它足够复杂、多变,加上精良的服化道、摄影等,堪称值得一看的良心之作。

     2 ) 李宁玉对顾晓梦和吴志国的感情

    李宁玉为什么会爱上顾晓梦而不是吴志国,因为吴志国和李宁玉走的不是一条道路,李宁玉说“虽然吴志国把杀人当儿戏,但是他从来没有薄待过我,我也知道,也许他是被冤枉的,可替他喊冤的话,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说的。”因为她对吴志国没有爱情。她说“我对她们完全没有感情,感情只是弱者的借口,人生于我,不过是个数学模型,公式已经确定,要怎样的结果,就输入怎样的数据,感情只会是它的干扰项,我必须要排除。” 我们看过后面就知道李宁玉对第二任丈夫是有感情的,她入党是第二个丈夫介绍的,而且她们有一个女儿,因为丈夫去世打击太大造成流产,后来就没了爱,应该是不敢去爱了,作为一个间谍不能有感情,感情对她们来说是会要命的。

    顾晓梦问她:“你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她很严厉的说“因为你一直企图用感情来干扰我。”那顾晓梦干扰到底成功了没有呢?如果不成功,走出裘庄的就会是李宁玉了,哎

    顾晓梦对李宁玉来说是一个例外,吴志国那么爱李宁玉,李宁玉都没有心动,为什么偏偏爱上了顾晓梦。电视剧里一开始还没上船李宁玉就应该是知道顾晓梦的,毕竟顾爸爸是李宁玉的上线。而后在办公室和船上处处维护,虽然有对老同志的崇敬而去保护他唯一的女儿,但是前提是她也要值得她去保护。顾晓梦一开始表现的聪明、机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种冒险家的精神是很吸引李宁玉的,就像在黑暗里孤单的一束光,然后遇到了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束光,就像天上的一片云,遇到了水波里面的另一片云,她会忍不住的去关注对方保护对方。她们在船上有一段对话,李宁玉说“漂亮,年轻,富豪掌珠,寻常千金小姐钓金龟婿,都是出洋留学,逛舞会开沙龙,请问顾小姐到底是为什么,偏偏要进这种鬼地方?”

    顾晓梦:“因为我要钓的,不是金龟婿,而是另一个人。”

    李宁玉:“谁?”

    顾晓梦:“你,破译天才李宁玉。”

    顾晓梦:“我可没有说半点假话,我跟刚刚吴大队长一样,那么真心实意…”

    既然都一样真心实意,为何李宁玉没有爱上吴而喜欢顾呢?原因估计也和后面这段话有关系,顾晓梦说她和吴志国不一样,她要成为像李宁玉一样的人,这里估计就不是单单指破译方面了,要想一个人爱上你你不单单有才华,你思想三观也要和对方一致,才能够走到一 起。

    顾晓梦虽然不是共产党,但是她在船上表现出了她了解共产党且不排斥共产党,甚至说欣赏共产党,在裘庄的时候她表现出了同情共产党,因为同情,还被李宁玉批评了。李宁玉说“同情共产党的话,对任何人都不该说”

    顾晓梦对李宁玉的感情是很热烈直白主动的,而李宁玉对顾晓梦的感情是很克制和小心翼翼的宠溺、时时刻刻的保护。在顾晓梦生日那天,她调皮的邀请李宁玉上桌子跳舞,当顾晓梦爬上去的时候,李宁玉很紧张的对顾晓梦说“小心”,一个25岁的大姑娘,爬个桌子李宁玉都担心对方磕了碰了摔了,又怎么可能让顾晓梦代替自己去死呢?也可以看得出来她早就爱上顾晓梦了吧。至于那些温柔、微笑,又当裁缝又当老妈子的区别对待更不需要说了。

    顾晓梦25岁生日那首《偶然》歌曲,是李宁玉对顾晓梦的表白和诀别,“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25岁烟火下,李宁玉流泪了,有对前辈的崇敬,信仰大于一切,宁愿牺牲唯一的掌上明珠也要救她,也有对顾晓梦被父亲放弃的一种同情,应该更多的是同爱人诀别的痛苦,那一刻她更坚定了让顾晓梦活着走出裘庄。

    抛却生离死别,她们之间的相处其实蛮甜的,就是太短暂了,就好似那紫色的烟花,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

    当李宁玉牺牲后,顾晓梦就活成了李宁玉。一个肉身死了,灵魂还活在心爱人身上;一个肉身活着,灵魂却随心爱之人去了。

    李宁玉对吴志国的感情有对同胞命运的同情,应该也有对他那份感情不能回应的不忍和愧疚吧。

     3 ) 以弗洛姆的理论理解玉梦“母女情”问题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这本书经常被大家调侃为,每一任前女友我都送过一本。楼主本人确是如此,很多关系好的朋友都送过一本。

    因为小组中关于玉梦“母女情”,“小妈文学”之类的讨论非常多,所以楼主在先简单介绍一下弗洛姆观点中的爱的理论,并以此解释一下楼主本人理解的玉梦“母女情”问题。

    一.理论问题

    ①爱的理论 ②母爱的相关理论 ③情人的爱的相关理论

    二.玉梦感情的理解

    ①玉梦的“母女情”问题 ②回顾李顾二人情感,何为神交? ③李宁玉如何调情顾晓梦,顾晓梦的回应

    --------------------------------------------------------------------------------------------

    一.理论问题

    如书题目《爱的艺术》,弗洛姆对于爱最主要的最核心的观点是:爱是一种能力,如同艺术一样,可以习得并且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使爱的能力得以提升。

    人们关于爱的普遍的认知误区:

    1.多数人把爱的只看成被爱的问题,或看成爱的对象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他人和自己是否有爱的能力的问题

    2.认为爱是不可学习的,认为爱是一种瞬间的体验而非永久的状态。

    3.希望得到爱情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将自己打扮的光彩照人,可以塑造自己形象来造成对他人的吸引力。对这些东西的追求导致忽视对爱本身的理解,如同南辕北辙,最终是不能收获爱情的。

    ①爱的理论:

    1.人类的孤独感源于不能同人因爱相产生联系。

    2.使用drug或情欲高C这些狂欢状态可以产生暂时令人摆脱孤独感,但最终不可持续,并且失去后会产生更深的孤独感。

    3.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连结的最终答案。

    4.共生连结不是连结,如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关系。因为受虐者未来逃避自己的孤独感让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支配控制的对象,通过放弃自己融入施虐者的世界。施虐者同理,通过掌握他人的生命与那个生命达成连结。

    与共生性结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整性的条件下结合,是积极的可以打破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方式。

    5.爱是给予。给予是一种从无到有创造性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意义。

    ②母爱的相关理论:

    1. 母爱的本质是,我之所以被爱,是因为我是妈妈的孩子。因为我是我,所以我会被母亲爱

    2.母爱是被动的经验。母爱是无条件的。

    即获得母爱我不必做任何事。母爱存在便是存在,不存在便是不存在。得到母爱不需要习得,同时也不能失去母爱失去和控制母爱。

    3.婴儿时期的爱:我爱人,因为我被人爱。成年时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4.父爱是有条件的。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赢得,顺从满足父亲的期望和规则就能收获父爱。积极的一面是,父爱可以通过不断付出努力获得。

    ③情人的爱的相关理论:

    1.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是指肉体结合意义上或生活各方面意义上排除对他人的情爱,而不是排除对他人博爱和关注。

    2.没有爱的肉体结合令人感到羞耻,甚至令双方对彼此憎恨。

    3.因为需要共同生活,除了爱本身以外需要对象的选择,以及尊重,包容,理解,平等。但是爱的本质如前说述是相同的,失败的爱情往往是因为人没有爱的能力。

    4.爱某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也是一种决策,鉴赏力和诺言。

    二.玉梦感情的理解

    ①玉梦的“母女情”问题:(在尉官的“李宁玉和顾晓梦不得不说的事---用逻辑实锤两人精神共鸣”一帖的基础上理解:链接://movie.douban.com/review/13217635/?dt_dapp=1

    1.爱是一种能力,因此只要生命不死,这种能力一直存在。李宁玉具有深爱他人的能力,源于她爱第二任丈夫,并孕育了两人的女儿,遗憾的是女儿最终夭折,使李宁玉失去成为母亲的机会。

    2.李宁玉存在给予他人母爱的能力,源于她对顾晓梦说:如果我能有个女儿,如果我的女儿能活下去,我一定会为她,结束这个黑铁时代,亲手为她带来黄金时代。(第31集28分26秒)

    李宁玉对女儿的爱的表现是,为了你的幸福生活和光明的未来,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包括我自己的生命。

    3.李宁玉不必对顾晓梦讲述与第二任丈夫之间的感情,因为对于一个只为信仰存在的数学模型而言,这与她的任务毫无关系。因此这段话里,隐含了李宁玉只能对顾晓梦说出的情感的表达,也是爱的表达

    4.李宁玉与顾晓梦之间“母女情”是存在确实来源的,但是这种来源不是血脉连结,不是情感寄托,而是爱的本质,甚至是母爱的本质。即因为你是顾晓梦所以我爱你,我给你的爱是无条件的,你不能拒绝,你也不能选择。

    解释:密码船任务,如没有顾晓梦偶然破局,李宁玉原本是有死亡觉悟的,甚至大概率是会死的。因此她让顾晓梦参与二代恩尼格玛机的组装,并在第三次见面时就选择生死相托,这种无言的托付顾晓梦未必能懂甚至就是不会懂,但是懂与不懂,理解与不理解,在李顾二人之间并不重要,因为她们直接从相遇跨越到生命的极限即我可以为你而死,那么中间的过程就不再重要了。李宁玉在顾晓梦茫然无知的状态下,给予她无条件的无限的爱,鼓励,支持,信任,信仰,同时你只需要完成我对你的期许。但是这期许不是爱的条件,而是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条件和偶然,进入风声这个故事,这个相遇的偶然是这艘密码船,是机要处,是无形之中命运的推手。密码船上李宁玉托付死生,李宁玉就没想了解顾晓梦,也没有必要了解。你是什么人不重要,你做了什么事(甘草片)不重要,我要死了,我得把能给你的都给你。这与与母亲的态度类似,天下的母亲并不懂女儿也没有必要懂,但是我就把自己付出给你。李宁玉要为女儿开创黄金时代不是因为一个还没有诞生的人需要黄金时代,而是李宁玉必须给予。编剧以母爱做比喻,比喻李顾二人的爱达到了无条件的为爱奉献付出牺牲的程度。

    5. 关于“从那天起我再也无法爱上谁了,我再也无法做一个母亲了”的解释(第31集27分19秒)是因为她失去了爱的对象,失去了值得她去爱的人,但她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她心底里渴望能够爱别人,给予他人爱,然而这种渴望只能别压抑,把自己活成数学模型。直到顾晓梦的出现,成为了承受和承接李宁玉的爱的对象

    李宁玉想说的是:我的女儿是我的骨肉至亲我会无条件的爱,今天我遇到了你顾晓梦我也会无条件的奋不顾身的爱你。

    引用尉官的公式:正常人生+数学模型=第二任及女儿+顾晓梦=嘴巴说的(爱)+行为上的(爱)

    6.李宁玉对顾晓梦的爱有举重若轻,不遗毫发之感。李宁玉已经以生死相托,她自己也已经看破死生,她的这种爱本是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是错位感在于,顾晓梦当时并不在心理上承受这份重量,而是一种似有还无,飘在心头无法排解的复杂情思,这种情思在裘庄时才愈演愈烈,越来越深越来越重,直到变成撕心裂肺的痛楚。

    顾晓梦与森田跳舞,李宁玉知道他们原本要逃亡,那把刀在哪里有那么重要吗?然就在灯灭的一瞬,生死之际转瞬之间,李宁玉顺手将餐刀放在顾晓梦的餐巾下,安然地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在顾晓梦被日本人用枪指着头顶,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掉的时候,被李宁玉随手救起,这个坐在自己身侧的人,她连眉毛都没有变化,眼睛都没有多眨一下。顾晓梦记住了这次偷刀,轻轻地在她手上点下:多谢,心也陷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②回顾李顾二人情感,何为神交?

    1.何为神交:心意投合,灵魂深处超越一切形式的本质相合。李顾二人彼此是世间无任何理由的唯一,李顾二人感情,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李顾二人并非了解,并非性格相合,并非脾气相投,并且可以说李宁玉永远无法理解顾晓梦,顾晓梦亦永远无法理解李宁玉,这是源于顾晓梦就是顾晓梦,而李宁玉就是李宁玉,源于她们自己的本质。李顾二人的这种神交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2.李宁玉对顾晓梦稍加了解是两次关于她冒险精神的对话,一次在从顾家出来的车里一次在背诵托马斯劳伦斯的诗句那里,正如龙川对王田香所说,这种级别的对话你是理解不了的,观众也不会理解。因为李顾二人没有感情基础,没有生活基础,没有时间基础,没有细水长流的感情培养过程。事实证明,李宁玉永远无法懂得无法接受顾晓梦一个女孩子跑到非洲猎狮的行为,在她的观念里这就是轻视生命。而李宁玉眼中的超越一切的信仰在顾晓梦眼中一文不值,没有意义,这是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思想。这段冲突对话,就是写作者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李宁玉就是不懂顾晓梦。保持独立的自我是爱情的前提,她们不需要在此理解对方,因为她们已能为彼此而死。

    ③李宁玉如何调情顾晓梦,顾晓梦的回应:

    1.李宁玉调情顾晓梦是最高级的调情,她轻易地操控了顾晓梦的情绪。在那段关于劳伦斯的诗的对话后,二人一度陷入沉默,顾晓梦心情忐忑,陷入自我怀疑,陷入对玉姐的怀疑,这恰恰是她思考后的结果,因为她信任李宁玉是本能,对于李宁玉的情爱也是本能,而所谓“交往大忌,情浅言深”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词语乱用。不知是否是顾船王给她讲过的道理,跟交往不深的人不要深谈,她才把这八个字误用在此处。然而李宁玉并不介意她说的话,实际上顾晓梦并没有影响她的能力,李宁玉完全可以控制住顾晓梦,不是吴志国那样的需要用手掐住你的脖子或者是禁锢住你的身体式的控制,而是李宁玉动一动手指顾晓梦的心间都要泛起涟漪式的操控,操控你的行为,你的感情,你的思绪。

    调情第一步:引起你的好奇心。李宁玉说:我送你个生日礼物啊。顾晓梦心脏怕是会高兴得漏掉一拍,这是李,宁,玉的礼物,只给我一个人的礼物。李宁玉接着挑眉说:不告诉你。

    调情第二步:令你掉入失落。顾晓梦满怀期待的向李宁玉索要礼物,这是顾晓梦从白天等到晚上的期待。李宁玉说:我忘了。

    调情第三步:满足你的愿望。李宁玉为顾晓梦折了一条小裙子,淋上鲜红的红酒。李宁玉深思熟虑这个礼物了吗,没有,在顾晓梦痴迷的眼神中,李宁玉清楚地知道,只需要信手拈来,你必然会喜欢,你必须喜欢。

    2.顾晓梦的回击方式,真诚,直白,大胆,激烈,莽撞,放肆,索求。

    顾晓梦对李宁玉的要求,有小心翼翼,有忐忑不安,但是她必然也必须向李宁玉不断要求,得寸进尺,永不满足,因为心中熊熊燃烧的爱意让她如果不靠近李宁玉不让自己与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她就会痛苦不堪,她会像沙漠中失水的人最终干枯而死。她不会恋爱,没有手段,唯有一身孤勇闯入李宁玉心间。放带给她李宁玉的感觉的音乐,硬把她拉上桌子跟自己跳舞,李宁玉不肯,她抓起李宁玉的手放在自己肩膀上,搂住她的腰肢,注视着近在咫尺的面旁。我就是爱你,就是要跟你跳舞,我就只跟你一起过生日,我生日愿望就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有你,我就是希望年年今日,你李宁玉陪我看烟花,给我弹钢琴,给我改裙子,给我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你在我的身边。

    结语:

    生命不是钟表上的指针从12秒一定会划向13秒,生命存在各种偶然,或者是中国人所理解的缘分。人不能被动地等待合适的那人出现,而是当人具有爱人的能力,很多人才有可能成为合适的那个人。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幸福美满的夫妻或伴侣,他们也会吵架,他们同时也深爱对方,不是因为彼此都很完美,而是爱本身让他们产生连结。这样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爱人,也不必为此感到难过,仍然可以热爱下一个人,因为爱的能力始终存在。就如同无法想象一个人不爱家人朋友而能产生美好的爱情一样,因为本质上爱的能力是相同的,不爱他人的人同样不能爱自己。

    我们需要接受,我们所热爱的风声,有百分之10的人打了1分,这是因为我们个人的眼中永远只有主观,没有客观。我想,对于玉梦的喜爱,也是因为心中原本就是对美好的向往,而玉梦的出现成为了这份美好的代表。这与弗洛姆所阐述的爱的道理是相似的。母亲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比世界上其他孩子好,是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而喜欢风声不是因为风声比世界上其他故事都好,而是因为我只喜欢这样的故事,只喜欢李宁玉顾晓梦,不想再看别的故事了。

    正如尉官所说,“每次的舍生忘死总是把信仰和生命全托付给小顾,让楼主不知道该为李宁玉这种无条件爱你信任你,给你全部而悲哀,还是为小顾被迫接受这种爱而凄凉。”这是李顾二人感情最令人回味无穷,也最令人意难平之处。

    最后致谢尉官,因为没有她点出李宁玉顾晓梦之间的情感脉络,就没有今天的这篇帖子。刚开始听到她的分析时,楼主整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希望大家可以回看尉官的帖子。

    最后的最后,呼吁大家不要在组内发泄个人情绪。人生有五慎,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网络是匿名场所,在此也应同人在生活中的态度是一致的,正如顾晓梦所说,人在不经意间的态度才是他在世界上的真实状态(大概)。所以大家应理性讨论,我相信被玉梦吸引的人,喜欢这个故事的人,也都是生活中善良,阳光的人。致谢组内豆友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风声。

     4 ) 换一种方式认识哀伤与失去,死神便成了爱神的信使

    ——顾晓梦的成长与爱恋,是在哀悼中完成的,这并不一定是件悲情的事。

    看完剧的第一感觉是:玉梦是HE。

    尽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但起初对这句话本身的思考并不深。

    直到开始试图详细地论述这个观点时,遭遇到了一些困难。

    无法忽略的事实是,这段关系中相爱的两个人,最终一生一死、天人永隔。

    李宁玉,何其美丽的女人、何其高贵的灵魂、何其年轻的生命,她的逝去,必然是一场巨大的遗憾。

    当二十五岁的顾晓梦,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死亡时,这是一件好事吗?似乎任我们再怎么论证,也无法否定这一悲剧的事实。

    死亡,注定是这段关系中无法被绕开的一个里程碑。可我总觉得,在这之前,她们相爱,在这以后,她们更加相爱。

    ——这基于一个很强的假设:她们的关系,并没有随着李宁玉的逝去而消失。

    死神是爱的信使。

    李宁玉用自己的死亡,送给了顾晓梦四份生日礼物:一份对存在价值的肯定,一份在回忆里永恒美好的爱情,一场独一无二的冒险,以及一条要用一生破解的密电。

    顾晓梦郑重地接下这份大礼。接下来,她开始哀悼,因为她意识到,她被这份失去完全改变了;此后,真正的爱情才刚刚发生,那样的爱情,不再是罗曼蒂克式的,而是基于完全的信任、完全的理解、完全的交融。——她们的关系,随着顾晓梦自我认识的转变,而转变了。

    当说出这段关系是HE时,讨论的并不是死亡这一事实,而是对这一事实的双方回应。

    她们是,已知死亡作为的结局,却共同选择了开始以及延续这段关系。

    因为,“爱就是去不断地重新创造。”

    中间插个小安利,此文本是基于我和朋友的一档播客节目中提炼出来的片段。播客节目分三集,加起来大概有三个小时,感兴趣的可在文末查看收听方式。(PS. 听过的小伙伴,谢谢你们之前的支持!)


    一、岁月之书

    很多年前看过一篇特德·姜的短篇科幻小说,叫做《你一生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很强的假设,就是语言结构决定了思维习惯。所以女主角通过学习一种来自外星的生物“七肢桶”的语言,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女主角也不可避免地看尽了自己的未来。

    可惜,她看到的未来一点也不明媚,甚至说,非常悲惨:她会遇到一个男人,他们起初会很相爱,还会有一个女儿;可是这个男人会背叛自己,而他们的女儿,则会在25岁的时候死于一场滑雪事故。

    这无疑是很悲剧的人生,可是她无从改变。就像是一个人站在了岁月之书前,这本书按时间先后记载了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事件,包括她在某一刻打开了这一本书。也就是说,这样的未来,无法改变,无论她个人自由意志如何——更确切地说,她读懂了自己的命运。

    李宁玉说自己的人生是“确定了公式”的数学模型,关键在于“确定了公式”。李宁玉太聪明、太会算,以致于,她参悟了自己的岁月之书,算准了自己的死亡。死亡,是我们普通人一生中最大的不确定,而李宁玉,不仅知道何时会死,还知道自己会怎样死去。当她走上密码船那一刻起,一切都在她的计划中。

    她总是先人一步,她总是先人好多步。

    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你该如何选择?

    在《你一生的故事》中,女主角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故事的结尾,当那个将来会和她结婚、离婚,却对此一无所知的男人,来到了她面前,问她“你想要个孩子吗?” 女主回答说,“好的。” 于是他们手拉着手,走进房间,做爱,为将来那个必然早衰的孩子种下种子。

    她说:“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但如果不这么做,“我的一生都将浅尝辄止,跟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受这些事件所裹挟。这是无法避免的。”

    李宁玉也同样聪慧。

    “死亡是野餐时远处隐隐的雷声,李宁玉是第一个听到的人。”(这句话忘记出处,记得在编剧微博还是哪里看到过)

    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命运,她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在一瞬间。她也动摇过、挣扎过,但最后选择了去爱、去感受、去跳舞、去吟唱、去笑、去哭、去全情投入,以最真挚的情感,翻阅岁月之书的最后几面,让泪水落在它应该落在的章节上。

    那顾晓梦呢?

    故事的叙述,是在顾晓梦的回忆中进行的。她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踏上这艘密码船。”

    所以在经历了一切后,当几十年后的顾晓梦,回顾她的人生之书时,她从后往前翻阅着,看到在二十四岁那年她与玉姐的相遇,她停在那里,决定从那里开始继续往后翻阅,一面一面,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风声》里的故事。

    这是多么坚强的两个人啊,沿着不同的轨迹,落到了各自人生之书中两人交汇的那一页,并毅然决然地,打开它,让她们的故事,成为现实。

    在既定的、以死亡为终点的事实面前,她们都选择了爱情。这不是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我选择激情的冒险,而我太年少无知,并不明白这份激情之后的代价。也许再来一次,她不会纵身一跃,不然最后卧在铁轨上,不会出现那一瞬间的惊慌、遗憾和悔意。

    李宁玉和顾晓梦是,她们已知结局,却共同选择了开始这段关系。

    那么看看,这段爱情是如何被延续的?


    二、哀悼

    顾晓梦的成长,是从她推开裘庄大门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的。

    作为裘庄捉鬼游戏的唯一幸存者,晓梦见证、经历了所有人的死亡,其中包括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玉姐,其冲击之大,不可能在一时之间被完全消化。

    李宁玉的牺牲包含了大量信息,那时还懵懂的晓梦还不理解它的含义,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它,直到走出裘庄后,晓梦才开始去理解、消化玉姐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 探索生命、死亡的意义,找到她认同的信仰。

    出了裘庄第一天,晓梦回到家里,有一段撕心裂肺的哭戏。这场大哭,不仅仅是顾晓梦对积压已久的情绪的宣泄,更像是一场哭丧,悼念的对象,有李宁玉,也有死于裘庄里的每一个人。

    在很多哲学家眼里,死亡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或是最重要的事件。当人开始意识并且正视自己必定会「死亡」的一刻,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接下来会更真实、有意义地活着。但如果面对的是他人的死亡呢?他人的离世意味着什么?

    美国思想家、哲学家Judith Butler 在《暴力,哀悼,政治》一文中对这个问题有很精彩的讨论。

    巴特勒说,当我们失去一个人的时候,一个朋友、一个爱人、亲人时,对方带走了我们身上的一部分,可我们并不知道,于是我们会思考、会回溯,然后最终会发现与他人之间构成的纽带。正是这些纽带构成了我们。

    当经历丧失时:

    情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失去了与我相对的“你”,当我们之间的联系成为我的组成部分时,情况就更不是这样了。当我失去你,我会哀悼这“失去”,同时也会变得无法理解自身。没有你,“我”是谁?一旦失去此类构成自身的纽带,我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一方面,我发现自己失去了“你”,也失去了“我”自己。另一方面,也许那种从“你”身上失去的东西只是一种关联,这种难以言喻的关联并不是由你或我独立构成的,它是区分并联系“你我”的纽带。

    当我们哀悼时,我们在思考,联结我们的纽带是什么,而那个问题的答案,与“我是谁”又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悼念中,我们经历了人生的转化。“当我们认识到,失去可能会永远改变我们时,人就会开始哀悼。哀悼意味着着接受改变,或者说,它意味着服从改变。”

    五人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情人。让人震撼的,有吴志国问李宁玉“那首诗是什么来着?”之后试图咬舌自尽,有白小年喊出的那句“我是裘正恩的儿子”,有金生火走远后又回头说“宁移白首心,不堕青云之志”。

    联结五人团的东西,是身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是对新世界的向往,是对亲人、爱人的保护,也是动荡年代的人们对自身的飘摇命运的哀叹和悲鸣。

    顾晓梦在失去他们后,不断地思考这些纽带,同时也思考着,她是谁?

    巴特勒在文章同时也提出了“可哀悼性”这个概念。在她看来,不允许被哀悼的人,就是被排除在人类根本的资格之外。人之为人的根本,就是因为人的可哀悼性,这是我们社会性的体现。但是李宁玉(以及其它三人)的身份很特殊,她是一名间谍,这意味着,她是不能有坟墓的,也不能被公开祭奠,晓梦就算是为她的牺牲流泪也要躲在家里。所以晓梦必须要活下去,她对李宁玉的每一次哀悼,每一次思考,都是在维护为谍报工作牺牲的李宁玉作为人的资格。

    从某种角度来看,晓梦的生日愿望——“我希望以后的每个生日都有玉姐陪着我”——实现了,而且是通过她自己对玉姐的爱的回馈,对玉姐逝去生命的哀悼实现的。


    三、重新认识哀悼和丧失

    现在关于哀伤的主流叙事,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很深。弗洛伊德191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哀伤与忧郁》的论文,奠定了当代哀伤心理学的基础。他把人看作独立的个体,假设人们在生活中是彼此分开的,而哀伤的终点就是,人们能把附着在逝者身上的能量撤离出来,然后在没有逝者的世界里继续前进,若无法做到这点,患者会因为对ego的过分抑制,导致自尊降低、ego变得贫乏空洞,走向抑郁。

    所以当代哀伤心理学,对于帮助患者走出哀伤的这个问题,给出的方案是,把生者和逝者的关系进行切割,“让时间治愈一切”。

    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有关哀伤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界开始讨论,切断生者与逝者的心理、精神联系是否真的必要;以及,是否应该为“哀悼”去病,并鼓励人们在哀悼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心理学家罗琳·海德克写了一本书叫做《哀伤的艺术:用美的方式重构丧失体验》,其中的核心观点就是:即便遭遇不幸,我们依然可以感到被安慰、被支持,甚至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她在书中写了很多案例,关于生者会在死者逝去后,仍然保持与他们之间独特的联结,让逝者的话语、教诲、他们之间的故事不被封闭在过去,让逝者的“自我”,随着时间向前发展。以这种方式,生者能从这段关系中汲取新的力量,找寻意义,更好地生活。

    逝去的人,并不需要被尘封在回忆里,而生者依然可以与逝者保持着联结。

    影版的老鬼说,她不是人,而是一种精神。她的“自我”,是以上述的方式一直存在着,后代会受到“老鬼”精神的影响。每当有人在悼念,在诠释、实践这种精神,老鬼的“自我”就会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当我们说到信仰、精神的传承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信仰和精神都是很抽象的,它需要通过人来体现。人是精神的践行者、表达者、传递者。

    而精神是如何传承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

    晓梦和玉姐对彼此都是这般:我爱你而爱你的信仰,也因为爱你的信仰更爱你。

    逝者的故事在生者身上延展开。所以并不是晓梦和玉姐分开了,而是,她们的生命交织在一起,所以没有人能再把她们分开。

    爱的联结会一直存在。


    四、蝴蝶

    接近结局的时候,顾晓梦在裘庄外捡起了一片落叶,想起了李宁玉吟诵的那句“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微笑”,然后那片残叶在她眼中化为一只蝴蝶飞出了裘庄。

    蝴蝶是转变的象征,它意味着生命的延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斯参观了很多集中营,发现很多墙上都画满了蝴蝶的图案,一片片斑驳地印在墙上。后来她在为一些垂死的孩子提供临终关怀的时候,也发现孩子们会画蝴蝶。在孩子们眼里,破茧重生的蝴蝶象征生命形式的转化,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的开始。

    裘庄也像是一个集中营。它是封闭的,充满压迫、暴力和罪行。没有走出来的人,他们在晓梦的哀悼和回忆中获得了新生,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有一首诗叫做《蝴蝶》,作者是巴维尔·弗里德曼,他写下这这首诗不久后,就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是一位死于的青年人在21岁写下的,表达的就是这个意向,诗人的名字叫做。后来这首歌在当地集中营附近的小镇广为流传,成了很多当地小孩的心灵之歌,帮助他们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

    《蝴蝶》

    巴维尔·弗里德曼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色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最后,

    站在玉姐的视角,我想她一定不希望晓梦的灵魂永远被困在裘庄,或者完全活成李宁玉的样子。

    如果这就是玉梦的结局,那么不只是这段关系,连李宁玉和顾小梦这两个人的人生都会是悲剧,一个人的牺牲毫无意义,一个人的余生只剩悲伤。所以两人默契地选择了另一条路:让逝者的精神永远留存,生者也会在余生为逝者的自我构建新的意义。

    晓梦活到了80岁,中间这几十年,她和玉姐的故事,她们笃信的思想,还有这段动人的感情,必然会在有意无意间影响到周围的人,再由周围的人影响更多的人。晓梦死去时,或许也会有人在对她的哀悼中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那么她们留下的东西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生生不息。

    晓梦只有真正走出了裘庄,才是真的爱李宁玉。

    走出去,并不是遗忘,而是为它构建新的意义。

    感谢你看到这里,在这里宣传一下我和朋友一起办的一档有关影视人物的播客,感兴趣的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FM|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播客中搜索【啊!是猫咪呀!】或单集名称:

    S1.E10【风声】李宁玉:解一道题,爱一个人

    链接://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c401ef0131bcd1acdfce2f?s=eyJ1IjogIjYwMzE1NTRlZTBmNWU3MjNiYjFkNDExZCJ9

    S1.E11【风声】顾晓梦和她的女idol们

    链接://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ced47d488bf1b38bd747bf?s=eyJ1IjogIjYwMzE1NTRlZTBmNWU3MjNiYjFkNDExZCJ9

    S1.E11【风声】换一种方式认识哀伤与失去,死神便成了爱神的信使

    谢谢大家!!


    链接://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d7cd6103c9bf1da959d3d8?s=eyJ1IjogIjYwMzE1NTRlZTBmNWU3MjNiYjFkNDExZCJ9

     5 ) 最聪明的那个人,往往是最先爱上的人。

    李宁玉比顾晓梦更早的爱上对方,大概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爱的有多深,毕竟数学模型的理性壁垒不是一般人能够打破的,深情如吴志国,也只换来李宁玉一句;希望你下辈子能遇到你的玉姐。

    李宁玉不是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她是老鬼,以李宁玉的道行,还有她之前对白小年谈及关于第三任丈夫的话来看,以及生日时弹的那首《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李宁玉非常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喜欢上顾晓梦的;就是在密码船上,在一群哀哀戚戚的人群里,在顾晓梦上班的第一天,她就敢试图用相机嫁祸金生火,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在只是经她小点拨之后,顾晓梦就知道怎么用谎话脱身,但却显稚嫩,李宁玉一句“我相信她......”就开启了顾晓梦的躺赢之路,但顾晓梦并不知道,在她看来密码船上自己是第一次见到李宁玉,但李宁玉也许是在那本《佳媛》杂志的封面上,或者是顾晓梦拿枪逼退钱虎翼要给她说媒时,再或者从顾民章的三言两句间,李宁玉很早很早就知道了顾晓梦,不是什么顾船王的女儿,而是一个意气风发,如朝阳炫目的人,那是她羡慕的人,是她触及不到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连谎都撒不好,还要往火坑里跳......所以李宁玉会忍不住问顾晓梦,你为什么来这里?其实这话她明知故问,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天才,拿了狼人杀全剧本的李宁玉当然知道顾晓梦来是刺杀金生火(但没想到这么生猛),但李宁玉还是忍不住好奇想要知道顾晓梦内心的真实想法?

    你是不是想在情报处钓金龟婿?

    所有人都说顾晓梦是直线球,李宁玉不是直线球吗?天才说话从来不兜圈子,但是天才如李宁玉没想到是自己莫名就被调戏了,被崇拜了,被激将了,也忍不住的开始在意了。直到顾晓梦跟她说,破译真对你那么重要吗?你可以去重庆、延安时,李宁玉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有一种感情叫“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李宁玉的信仰没有人能懂,哥哥不懂,吴志国不懂,金生火也不会懂,但顾晓梦这个只见过一面的人,却无比赤诚的告诉她,你有其他选择,只要你活着,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宁玉那句;无关信任,只是信仰,其实倒过来就是顾晓梦内心的真实想法,她对李宁玉的欣赏,无关信仰,只是信任。

    这样的顾晓梦,李宁玉怎么会忍住不被干扰呢?李宁玉早就有了脱身之计,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递情报,但顾晓梦却杀了森田,这是她没想到的,但她还是会忍不住帮顾晓梦脱险,李宁玉甚至不惜拿自己和三井去赌,这个时候情报传递不重要了吗?她自己想起来的时候都不后怕吗?但是顾晓梦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李宁玉拒绝顾晓梦入职情报科,但还是忍不住在顾晓梦卖弄小聪明的时候留下了她,那篇斯嘉丽的影评说的是顾晓梦,难道李宁玉听不出来吗?如果真听不出来,编剧就白写了后面刘宗林的那个电话。在那三分半钟的影评里,李宁玉看到的不是斯嘉丽,而是顾晓梦,于是她走神了,李宁玉可能这时才意识到,顾晓梦就像是冬天里的太阳,照进了她幽暗的生命,她喜欢跟这样的光源在一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下去,都需要自己的阳光,所以她会像被蛊惑一般,竟然答应顾晓梦留下来(之前见到顾民章时说好的不要的),会在赵小曼抢功时,四两拨千斤的护着顾晓梦的劳动成果,会时刻关注顾晓梦的动向,会在走廊上隔着窗户看她的背影,其实在送君子兰那场戏中,李宁玉让顾晓梦出去,顾晓梦抱着君子兰站在外面,午后的阳光打在君子兰上,剧本在这里写的是,李宁玉抬头看到窗户外的君子兰,想着顾晓梦还在毒日头下站着,才软了心让赵小曼叫她进来(导演的镜头拍的还是不够细腻,这场戏不是简单的对话戏,而是李宁玉在对顾晓梦产生某种情愫时的摇摆,其实是感情戏)

    该怎么一句话就死死地拒绝这个一直放低姿态讨好自己的富豪掌珠呢?李宁玉或许还没想好,但听到顾晓梦说君子兰是天皇最喜欢的礼物时,向来冷漠克制的李宁玉竟然有了脾气,她说;你既然这么戒备我,就不该来情报科?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开了全知视角的李宁玉,却连顾晓梦是不是真的信任自己都不知道,竟然有点窝火,或许她内心的os是,我都帮你偷刀了,你还防着我,你到底要怎样?

    留下顾晓梦的结果就是......顾晓梦差点儿出事,所以李宁玉才无比坚决要赶走她,顾民章的话都不管用。

    在车上时,李宁玉再一次问顾晓梦为什么要跳火坑,顾晓梦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李宁玉整个人都方了,但就在顾晓梦反问李宁玉,为什么要救自己时,裘庄的催命符来了......这段戏设计的特别棒,因为最后李宁玉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当时没有说出口的话.......这段戏像不像,在车上你问你的心上人,你喜欢我吗?你的心上人犹豫了一下,心里有千头万绪,却只淡淡的跟你说,我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我回来告诉你...... 结果可想而知。

    天才如李宁玉,心乱的那一瞬,她就知道顾晓梦是干扰项,但克制冷静亦如李宁玉,她必须排除掉顾晓梦,只有排除掉她,她才能活着,像光一样。

    裘庄十日,李宁玉在干扰和排除间挣扎反复,有句诗怎么说来着;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后的顾晓梦大概每个晚上都是失眠的,永远无法安心入睡的,也只有这样的折磨,或许才能和李宁玉的裘庄十日的煎熬扯平吧,李宁玉一面要护她周全,一面要忠于信仰,一面要身负家国敌仇,一面要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顾晓梦给她的爱,一面又要拒绝顾晓梦让她不要陷得太深,还有一面就是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要死了,我要和顾晓梦说再见,可我舍不得她,那就先骗骗她,先骗骗她也好......

    我总在想,李宁玉如果知道,自己死了之后,顾晓梦会变成第二个自己,她大概从一开始就不会让顾晓梦踏上密码船,李宁玉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顾晓梦离开危险,做女海盗,做富豪掌珠,做她的斯嘉丽,永远都不是做第二个李宁玉,可《风声》从一开始就是倒叙,顾晓梦说,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被流传,即使时光倒流,我也还会义无反顾的踏上那艘密码船,还能为什么呢?不过是和李宁玉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这黑夜的海上.......

    这不就是爱吗?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只会以自己的情感逻辑出发,李宁玉用自己的逻辑和生命千方百计送顾晓梦出裘庄,而顾晓梦偏偏用成为第二个李宁玉一次次回到裘庄捉鬼,顾晓梦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裘庄是小人生,人生是大裘庄......

    你有想过这个场景吗?双手染血的顾晓梦坐在裘庄的鱼池边,透过水波痴痴望向池底,池底下面是地牢,她最爱最爱的玉姐在那里死去,裘庄是李宁玉的坟墓,又何尝不是顾晓梦的荒坟,所以李宁玉不在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都是黑铁时代,永远不会有黄金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李宁玉,自然也不会有顾晓梦,如此类推,还是那个夜晚,李宁玉会不会后悔吞下那颗氰化钾呢?

    后悔也没用,因为我们爱一个人,永远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更何况李宁玉从破译天书那一刻起,注定是一场死局,她对顾晓梦的爱情,大概是这盘死局里,唯一的光亮和永恒吧。

     6 ) 关于风声电视剧背景的一些补充

    1、“军统,戴笠,锄奸行动。”森田一语道破,逼得顾晓梦铤而走险,先一步动手。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原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他是一个“特务头子”;他是服务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一枝“暗箭”;他经营了被称作“中国的盖世太保”的军统组织。当时一位国民党的官员则说,“戴笠制造了这么一个幻象,好像他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可能实际上并不存在。”在拥有着可怕权力的同时,他保持着“特务”的那种自我隐藏、自我保护的神奇本能。他从不公开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甚至在政府官员里,都很少有人认识他。 戴笠使他的名字成为了一种符号,它所代表的意义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一个组织,是黑暗、恐惧、血腥的代名词。1984里的“老大哥”,蝙蝠侠,都是这样,只要人们一提起这个“名称”,就会下意识的警觉。当听说“戴老板手下的人”来了,就知道,又要死人了。(蒋介石是大老板,戴笠是老板)

    2、青岛会谈期间,李宁玉即使进了76号,也要坚持自己的破译结果,救了汪精卫一命。 这里的“青岛会谈”在1940年一月底举行,主要讨论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的相关议题。会谈前,国民党军统获知,命潜伏在青岛的傅胜兰“制裁”汪精卫。结果军统王天木叛变,情报泄露,刺杀行动失败。 “七十六号”是日本侵略者为扫清在华反侵略分子所特别建立的一支汉奸特工队伍,是以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首,受"梅机关"分部——日本驻上海宪兵队总部宪兵直接监管,由李士群、丁默邮等人在侵华势力扶持下建立起来。 3、冯·诺依曼 李宁玉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顾晓梦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这两所学校之间有个关键的联系,它们都是冯·诺伊曼待过的学校。李宁玉上学时,诺伊曼在德国。顾晓梦留学时,诺伊曼在美国。她们有可能都当过诺伊曼的学生。 冯·诺伊曼是囚徒困境的提出者,博弈论最重要的奠基人。《风声》剧中的全部困境,都基于博弈论。博弈,为了共存,为了活着。 冯•诺伊曼和约翰•纳什在博弈论方面都有成就。冯•诺伊曼创立的博弈论主要为合作博弈论(极大极小原理),然而,诺依曼的博弈论过于抽象,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纳什提出的非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更好地补充了这种缺憾,完善了原先的博弈论。(电影《美丽心灵》讲的就是约翰·纳什的故事)

    4、芥川龙之介的《蜘蛛丝》 犍陀多是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大盗,身居地狱,只干过一件善事:穿过森林时放了脚下的蜘蛛一命。佛祖知晓后下放了一根蛛丝予他,助他脱离地狱。但是其他罪人也看见了,都争抢着攀爬,蛛丝承受不起如此重量,断了。所有罪人重归地狱。我十分阴谋论地认为佛祖包藏祸心,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犍陀多的那根蛛丝会断,这样的救还不如说是害,也从另一面反映了细微的善不足以抵消大恶。 5、《地狱变》也很有意思。 画师良秀是一个矮小的、瘦得皮包骨头的、脾气很坏的老头儿。他画的《五趣生死图》,听说可听见天神叹气和哭泣的声音,还可闻到图中尸体腐烂的臭气。他性格古怪,却最爱他的女儿。堀川大公命良秀画地狱,可是地狱怎么画呢,他苦苦思索了多月仍不得解。他向大公建议做出一番场景:一辆槟榔毛车,被火烧着,车上一位华贵的女人,穿着嫔妃的服装,四周包围着火焰和黑烟,快将烧死这车中的女子。 大公把良秀的女儿放在其中,身为父亲的良秀没有救火海中的女儿,而是拿起画笔,画出了不朽的地狱变。在第二天自杀了。 剧中顾明章为了大义,决定牺牲自己的女儿换取李宁玉,虽说无私,但我还是不喜欢他。地狱变出现多次,刚开始不明其意,后来更是无法理解。看了看别人的解析,不明白,现在是这么认为的,以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再改。

    6、老金说,“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金圣贤怎么死的,龙川怎么败的,都在这两句话里了。 全局意识,大局观,见其一而知其十。代表也说过,遇事得向上看,不能盯着下方。裘庄捉鬼,金生火必须得先死,不然再有一点时间,死的就是龙川了,金生火明白,龙川也明白。所以老金才在临别时对李宁玉有了那番交待。利用龙川心里的鬼。 一般人见一知其一二就是佼佼者了。扁鹊说,他的两位哥哥都比他厉害,一位在病未发之时,就已经将它消除。另一位是在病刚起之时将其治愈。而他自己则是在病入膏肓之时进行医治。所以世人认为他最厉害。我们一般人也是这样,在事情未完全发展之时,看不到它的脉络,只有等他完全显现的时候才明白,为时已晚。俊俊关于唐探的预测,以及许多事情的看法,就是提前看到了事物的发展轨迹。 以前学过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也是这样。烛之武虽未在朝堂,却知晓天下局势,智退秦师。这时候就显出缺少人生经验的劣势了,就算人家明明白白的把事情的经过起因摆在你面前,给你解释清楚,你还是不明白,怎么三言两语他就退兵了呢?在这之中,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他们行权术挑拨的重心。 牧云德说,居上位者不必亲自动手,只需动口便可借刀杀人,而这挑唆鼓动之任,也可交由他人去做。这种人才是真可怕,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且完全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 7、最重要的是,因为一部剧,不仅观看了剧情,还学到了知识,结识了好的编剧,他们的坚持令人敬重。少年游之一寸相思有同样的坚守。侠义,少年在见过最深的暗后,依旧可以保有初心,有勇气迈步前行。不是怨愤、报复、疯狂,而是于痛苦中与之决裂,燃烧自己以希望点亮大道。鲁迅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人的不堪、欺瞒、肮脏……污染了武林,没有正义、公理,被打压、逼迫使这条道早已山穷水尽,再行不得,少年们重新开辟,用自己踏出了路。 能遇见这般的剧是幸事。你所收获的不仅是它本身,还有与之相关的扩延。而且,更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有些剧虽然好,但可能不适合当下去看,得看时机。 我对影视的选择标准是看它是否触到了我的“音叉”(如同康拉德的“维也纳”),如果它响了,我就知道我必须去看,一定得看,不看不行。

     短评

    好喜欢在一条船上生死未卜的设定,有种大逃亡的感觉,悬疑的气氛也渲染的很好。

    7分钟前
  • 爱吃饺子🥟
  • 推荐
  • 一开始第一集有点神剧的赶脚,很多人就弃剧了,你们看看最新的评论,就会发现看到后面的人普遍打分比较高,一定要坚持看过前三四集,才会发现后面越看越好看,台词感觉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感觉有一些好有道理,节奏还挺快,不拖泥带水,毕竟总共才38集

    8分钟前
  • 纯真且豆腐
  • 力荐
  • 玉姐我疯狂爱慕.... 怎么会有这么聪明、冷静、孤勇又看起来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女人555

    11分钟前
  • Merindigo
  • 推荐
  • 好难过,这剧至少可以8.5以上!表扬一下终于没有大段大段旁白的谍战好剧!7.2分低了!至少值得8.5分以上,这剧7分实在是低了,值得二刷!很讨厌看完英美剧回来打低分的人!跪久了骨头软!

    14分钟前
  • 好剧人人爱
  • 力荐
  • 原来最甜的地方才是最殇的地方,裘庄囚住的竟是我自己。顾晓梦穿红裙子真的美得好明艳。李宁玉那身气质真的绝了,又暧昧,又克制,又隐忍,又直白。谁能抵挡冷淡系直女的主动出击呢?!

    17分钟前
  • 又丁
  • 推荐
  • 麦家这本小说还是改编成电影更合适一些,剧情紧凑,电视剧的话就显得有些冗长无聊了,而且这个版本给金生水的戏份是不是有点太多了?从服化道来说的话还可以吧,造型有点模仿电影版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挺棒的。徐璐演的不太好,不是很符合顾晓梦,李宁玉让文咏珊演也不是很贴合,总之选角一般吧。

    21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还行
  • ~金生火这只老狐狸就得张志坚这种老戏骨来演啊,一举一动都老谋深算

    25分钟前
  • 山禾
  • 推荐
  • 忍了前面两集就可以了

    30分钟前
  • 蒙蒙细雪
  • 还行
  • 这个质感太赞了,真的是电影级的,看好电视剧口碑超过电影

    34分钟前
  • 红酒与咖啡
  • 力荐
  • 就服那些看了一集半集就打一星的装逼犯们,豆瓣真是显示你们装逼才能的好地方,这剧确实有些地方有逻辑漏洞,但是总体下来还是能自圆其说,剧情虽不说步步紧逼,但是绝大部分都为剧情推动做了贡献,两位女主的演技可能比起张庭坚来没有那么收放自如,但是最起码也能精准的表达出来了角色所需对应的状态,更有甚者没有高材生数学家类的气质,感情所有的行业顶尖者都有自己的神秘气质,是有多么见识浅薄啊,很多大佬你不知道他身份之前,他给你的印象可能就是一普通老百姓,最烦这种什么一看就没有什么什么气质的言论,气质由内往外的东西,是在交际中慢慢的展现出来的。看完此片给我的的感想是战争时期谍报工作的不易,展现了谍报人员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体验不了这种在死亡边缘跳舞的惊险与决绝,但最起码不一样的战场上的奋斗者需要尊敬

    39分钟前
  • 夜色凭栏
  • 力荐
  • 我真的怀疑这部剧是被组团黑了!这剧7.6分认真的????这剧8.6我都觉得给低了!!!!!主角演技在线不说,配角也全都表现出色,所有人物都智商爆表,没有出现神剧里那种无脑反派或者圣母主角,台词没有一句废话,逻辑没有一个漏洞,剧情层层递进,不管是从剧本角度还是拍摄手法角度或者是演员演绎角度,这部剧都值得五星!这部剧甚至连bgm都是满分水平,打一星的人请问你们有心吗?这么优秀的国产剧,你可以不看,可以不喜欢,但恶意差评真的很无耻。 最后,表白玉梦cp,太喜欢这对cp了,也感谢两位女主带给我们的精彩演绎。这将是我最爱的谍战片,没有之一!

    43分钟前
  • 不知名熬夜大师
  • 力荐
  • 普林斯顿数学系毕业能用发卡开保险柜烟灰缸砸钻表用头发的强韧程度指认嫌疑人的高材生口红色号选错了。

    44分钟前
  • 盲盒游戏戒断中
  • 很差
  • 金处长演技真的绝了,一个眼神就演出老谋深算的感觉,表面上却还是和蔼可亲的,演技满分。

    46分钟前
  • Andy伪文青
  • 推荐
  • 如果我有罪,请用法律制裁我,而不是李宁玉的死亡。

    49分钟前
  • Nobody.
  • 力荐
  • 这是一部逼格之作,国剧里比较少见的悬疑剧,编导把自己逼上创作绝路,用一腔孤勇杀出一条血路,用台词杀人,用眼神杀人,用逻辑杀人。高智商间谍,狼人杀剧情,凭此胆魄给五星。

    50分钟前
  • 小可爱
  • 力荐
  • 年轻时不要遇到太惊艳的人,一见玉姐误终生,不见玉姐终生误。写给声声叫玉姐的晓梦。好久没有遇到,如此精彩动人的故事了。感谢编剧和演员的付出。谢谢李宁玉,顾晓梦,金生火,白小年,吴大队,感谢相遇。

    53分钟前
  • 惊浦🤍🌌
  • 力荐
  • 女主和女二太好磕了QAQ CP我锁死 钥匙我吞了!!!

    56分钟前
  • lizdqian
  • 推荐
  • 看着预告片就感觉有点像抗日狼人杀,要找出谁是“老鬼”,期待。

    58分钟前
  • 小松莲
  • 推荐
  • 相比电影版阴郁沉闷的气氛,剧版《风声》整体风格不像是一部正统的谍战剧,反而像一部民国悬疑探案剧,删掉了刑罚部分,更烧脑,倾向性更重。

    60分钟前
  • 丫上进
  • 推荐
  • 来看杨祐宁,好奇他会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吗?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