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豆瓣看到知乎,一边倒对这部剧批评的,大呼三观不正。而且我注意到很多都说是陪妈妈看什么的。针对此剧的吐槽看不下去了,文笔不好,逻辑混乱,大家凑合看,我就是不吐不快。以下言论仅仅是针对过低的评分和毫无根据的吐槽而发,不代表我对《姥姥的饺子馆》无条件粉,亦保留后期吐槽之权利。
其实,这部剧,不是给陪着妈妈的少年看看消遣的,是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姥姥姥爷他们那一辈的人一起看回忆过去,忆苦思甜的。剧中对白和剧情,人设等或许狗血到令人难堪,然而难堪的只是纯洁的少年,经历过片中真实场景的人没有评判只会回忆。如今在千禧年后成长的人远远想不到当时的人面对当时的困境是如何的束手无策,是怎样的无能为力。他们只能在看似没有可能的现实的缝隙中左冲右突没头苍蝇一样的寻找各种可能。就像现在讲的,所谓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今纯洁的小白兔们,聊这剧和聊八卦一样轻松,那是你们的父辈抗着重重的重压,为你们抗下所有的龌龊,你们才能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在这里指点评论别人的三观不正。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寡妇因为丈夫犯了政治错误而带着四个孩子(后来是五个)是多么艰辛。赶上下岗失业,赶上了共和国变化最大的四十年,任何普通人,在这样的洪流中都很难把握如今看来正确的人生方向,再赶上孩子青春期,叛逆期,还有一个生活中的对头,自己文化还不高,见识不多,容易小富即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老嘚瑟,这个人物真实到也许就在你我身边,或许是妈妈,是姥姥奶奶。不管是谁,都真实到让我想起来我身边一个一个的张三李四,他们是那么真实,有时候善良到即使流浪儿也会领回家视为己出,也会姐妹阋墙互相拆台水火不相容最后老死不相往来。有人说太宠儿子老三了,还给老三骗婚,骗了农村来的姑娘太不道德,亲家老两口贪婪自私,大老杨见钱眼开不忠诚什么的,还有很多鸡零狗碎狗屁倒灶的。我看这个也吐槽,但这正是人物的真实之处,一个没有文化重男轻女的老太太,你能指望她有多高觉悟?剧中小人物的卑微和龌龊,是令观者都难堪,可是他们就那么真实地戳在那里,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先说到这里,总之当时情况下人的选择总有当时不得已的苦衷和当时现实的合理性,现在人用事后诸葛亮的上帝视角来评价吐槽确实不合理。过去终将成为历史,现实越来越好,那些埋上灰尘的真实扒拉出来,吹一吹看一看就好,不要翻来翻去的挑毛病了。
毕竟,过审的片子远没有现实残酷。
PS:我看到很多差评是陪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辈的老人看的,那证明,在他们心目中这部剧是值得看的的,所以我可以说,差评的是四十岁以下的,也就是说,你们真的不懂那段历史。
妈妈生病,我陪床从开头断断续续的看,昨天到今天又看了好几集。儿媳妇和亲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好在翻然悔悟,和老三重归于好。这个时候姜桂芳没有落井下石,大方得接纳了儿媳,也没有再责难亲家,足以见到为老人的,用大智慧化解家庭矛盾于无形。而后饺子馆被封和解封,找大老杨回饺子馆工作都是传统妇女的中国式智慧的集中体现,宽容大度,既往不咎多好的人性。真不明白,那帮一星的,到底有没有看完就评价?
今天看到姜桂芳为了老二的负债,到处借钱凑钱,由于人缘好都愿意帮她,可她不愿意白受人帮助,连夜写下了几十张欠条,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重信守诺。
拍的其实还好,剧情挺紧凑的,不会让人觉得枯燥。街景属实简单,应该说太过简单,国产动画片里面的都比这丰富。那些说房子太大啥的可能没看几集就不看了,这个房子邻着坟地,便宜也应该,片中也说了。就是里面的事情有点太刻意了,哪有什么事情都赶到一家里面的,你均摊给罗家也能丰富点啊。总得来说三星吧,饺子挺好看的,人物特点也挺鲜明,事情也都挺反映真实情况的。
作为八零后,很爱看八九十年代的剧,老婆给推荐这个,主要是她爱看里边的吃饺子。一星就给剧里边的饺子吧,看着香,演的好!
第一集就把人看的差点气死,真想问问剧组团队,你们怎么能派出来这么变态的东西,确实是伦理剧,完全没伦理,大姐夫是了,一家人不是沉浸于悲伤,张罗丧事,而是这妈愣等着二姑娘满嘴跑火车也不说大姐夫的事,然后两个姑娘打了起来,然后二姑娘完全不心疼姐姐,就在意自己老公,这是仇人吧,出门以后两口子有说有笑,还念诗!!!这是什么人?真有这样冷血无情的畜牲吗?如果有,那更不能在影视作品表现了吧,多反面啊!这种完全无人性,不现实的情节真是突破底线,真是相对着导演和编剧破口大骂,你们有那一天的时候,自己的亲亲还能若无其事的谈情读诗!要不然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你们自己家就是那样的!国产剧的烂真的是无底线,毫无底线!!
纯凭片段写的,因为手机找不到怎么写短评
天天看家里人看就陪着看了一小部分,这剧难道很好看吗?就陪家里人看了结婚那段,两家人家对着干,姜桂芳这种无理取闹和不计成本地和对家对着干也太胡闹了,为了给儿子结个婚家底都要花出去了?好不容易请来的厨师就这么自说自话就加菜了?太自我为中心了吧?还有就这么使唤那个老李?工具人吗?(手机竟然不能发短评了?)看样子还帮儿子骗婚?看自己儿子暴露了还笃定拿礼金和户口扣儿媳妇也太恶心了吧?就这还是靠自己坚韧的性格和高超的智慧带领儿女们闯过一关又一关,饺子馆在起起伏伏中始终维系着家庭的情感?然后过了一阵子年三十了觉得骗婚这事该翻篇了就开始嫌弃儿媳妇不是了(虽然这儿媳妇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善茬)?就仗着那时候离婚女人会被人笑话呗?真是服气了这剧三观了
《姥姥的饺子馆》这个温情的名字是吸引我看这部剧的主要原因,在开始的时候是被‘包饺子’的手艺,桂芳不顾家人反对把方达收养的情节触动到,但是越看后,越觉得这剧脱离实际,严重三观不正,毫无人物形象可言。
第一,孩子教育方面,由于老三身体不好,就一直宠溺,养成妈宝男;方达把人踹河里了,做各种浑事,还当着孩子面前蛮不讲理的骂街,请问这是树立什么样母亲的形象。担心老三娶不到老婆,就连着撒谎,骗婚,不是这一出,有那么多年的怨气,家庭不和谐吗?
第二,时间线方面,好像是刻意做了几个时间点,然后把事情安上去发生,这就使剧情变得非常的冗长、乏味,不合逻辑,对面国营饺子馆能养10年闲人?老三那边结婚快10年才怀上孩子?老四真的能那么狠心结婚10几年不如家门?按时间线都快50岁的老四能那么年轻,有那么小的孩子?
第三,家庭观,婚姻观。这部剧是我看的最多寡妇,孤独终老的人的一部,桂芳因为对死去老公的执念就这辈子都不再嫁,大女儿一心只想着女儿,完全没有个人生活,二女儿完全没提到感情生活。她们的青春就在编剧的安排下直接逝去了,没有半点波澜。作为母亲,不应该完全是为孩子着想,完全不想个人生活的,活在世上的人都应该有对未来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全部精力培育下一代,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让自己过得开心的义务。这部剧为了塑造母爱的伟大反而使这种爱变得什么肤浅,单一。
最后是饺子馆,也是我最失望的地方,整部剧思想最错误的地方,先是那6张半桌子,多一张都不是味!然后是现在新时代,现代人都追求快,不会再吃这些传统的东西,饺子。就把饺子店关门大吉。我以为这部剧再糟糕也会保留对于传统手艺的工匠精神,都会让这份饺子的温情一直传承下去。好的手艺,好的精神没有新的旧的之说,好吃,货真价实的饺子放在哪个时代都宾客满座,错的是老的人,随意糊弄过去的东西,为什么不教授学徒手艺? 为什么不招新员工? 如果全世界都是编剧这种错误的观念,那我们中华民族好的东西就要永远逝去了。
第一次写影评,个人主观的所想所感~
烂的看不动了,还被强迫着看(我为啥要把电脑架在客厅,这些年被逼着听了十几部大烂片)
这一家子里没几个正常人。
先说说老大,本来呢老大应该是家里稳重的一个人,但是没想到这里的老大各种作,最后还把对她很好的一个男的硬生生作走了。
老二呢,一天就知道走歪路,让自己老公假装单身去勾引领导女儿借机升职,结果人两假戏真做,结果呵呵哒。离婚之后做生意跌了那么大一个跟头,不长记性,过了一两集又开始作妖了,一天到晚白日做梦。(赔本了去找前夫借钱的时候让前夫大骂了一顿那里真的解气,虽然她前夫人也不咋样)
老三呢,前面槽点蛮多的,窝囊废一个,娶了红萍之后本来以为这两口子可以代替老二成为作妖中心,结果中途急转弯,反而成了这一家子里槽点最少的一户了……
老四呢,写的太扯了,护校毕业没两天进医院扎针比老护士都厉害,逗我呢这是。本来以为老四应该没啥作妖的地方结果感情生活不服要来搞一下,非要总结一下那就是这里的老四是真的又瞎又倔。后面剧情(到我今天看的这里,方达亲爹妈来了的这集)里出镜不多就不评论了。
老五呢,捡来的娃娃从小简直就是当祖宗养的,熊成这样都没被打死。长大了之后倒是好多了,就是到了高考前那段剧情真的假……太刻意了。
老李头,苦了他这份心了。
老杨头,不做评论。
徐大舌头,演员的演技非常棒,就是角色人设和相关剧情略显智障。
最后说说这一家的核心人物,姜桂芳。
感觉这个角色是全剧三观最不正的一个人了,自私愚昧,脑洞通天,满满的负能量。老三相亲,遇到一个有孩子的女的隐瞒事实想骗老三结婚,她暴跳如雷大骂了人娘两一顿,结果回头自己就隐瞒事实,美化包装老三骗人红萍和老三结婚,成天游手好闲,只会斗虫遛鸟的让她说成研究所领导,研究动植物生态。婚后红萍发现了真相这一家子还横的不行感觉就跟是人红萍骗了她家老三似的,随后让红萍和她父母一顿折腾一顿坑,也是她家自己活该。这里还有个细节要说一下,和红萍父母吃饭谈结婚的事情的时候老四竟然穿着护士服去的,这又是再逗我?老五从小调皮捣蛋无恶不作,不分缘由护犊子,感觉再大的事儿到她这里都不是事儿。小孩子打闹,老五一脚把人小孩踢到河里,她不教育老五这个问题严重性反而夸老五救人有功,难不成等人小孩淹死了才是老五犯错?老五亲生父母来找老五的时候,也不知道她是咋想的,不,也不知道编剧是咋想的写出这样的智障剧情,又打又骂赶老五出家门,断绝母子关系,图了个啥?就为了逼老五认亲?感情这养母和亲生父母是天敌不能共存,有养母就不能有亲生父母,有亲生父母就不能有养母?我要是老五就特么连夜买火车票回北京去,让这老太太自己冷静冷静去。
其实吧,我就感觉这老五亲生父母找来的剧情就是多余的,不知道加这一段是图了啥,老五来到老方家,你们当亲儿子亲弟弟呵护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其乐融融不就完了,非要弄这一段干啥唉。
再说说选角,为啥老二看起来比老大老了好多……姜桂芳看着跟大姐一样……
不知道最近的CCTV1和CCTV8是怎么了,大烂片一个接一个的放,是想恶心谁呢……
明天我的新耳麦快递就来了,终于可以逃离中央八台了。
很不正的三观,但又十分具有年代现实感
这家人太讨厌了,太讨厌了!人渣们的饺子馆。
没见过这么讨厌的一家人
虽然很讨厌这家人,但想来现实也是这样啊,这只是千万个家庭中自己讨厌的一家而已……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什么封建糟粕电视剧?陈小艺演的姥姥从头到尾重男轻女 反正自己生的女儿连路上要饭的别人的儿子都比不上咯?我真实呕吐
三观那叫一个歪哟
这不就是毁掉改革开放的一群奸妄小人吗?整个剧里充斥着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偷,过河拆桥,欺男霸女,卖身求荣,一群坏到骨子里的市侩,每个人拉出来枪毙十次都不够,就这样残害善良百姓的电视剧,居然还能播出,
年纪大了看起年代剧了,本剧是我看过的唯一一个以小市民阶层,市侩思想的家庭为主角的影视剧,刷新了我的三观。陈小艺演的主角活脱脱一旧社会思想小老太太,作为一个没有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有点怀疑那个时代小城市的小市民阶级会不会都是这样的。。。。。看过再降一星,编剧也是厉害,剧情让我就剩三集硬是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最后一集还是想把四星加回去,虽然三观不正但谁不是那样活的呢,小地方的生存哲学不就是能不吃亏就不吃亏吗,谁也别说谁。自己把日子过圆乎了才是真。
看到12集,这位姥姥,做事干脆利落,有魄力;同时护短,重男轻女。自己也是女人,还是有能力的女人,家里也是女儿明显承担更多生产力,也能被洗脑这么严重。希望以后有变化吧……其实这个人设,现实中真有,现在是不是叫女强奴?因此看了也是真心塞……20集里有句台词“离婚的女人不值钱”。呵呵,多好的反婚标语啊~
挺好看的!
看了开头几分钟就放弃了,陈小艺的动作明显既不会擀皮也不会包,开什么饺子馆啊,太不专业了。脸皮和两个女儿一样‘嫩’,饺子馆的阿姨干嘛嘴馋非得挂一粒东西啊,还要咬一下奖牌,过去的人有那么恶心吗
闺女受委屈,想离婚,爹还不让闺女离婚,否则就给闺女下跪!情节符合国情!
年龄跨度没有表现出来,或者说演员没有演绎出来,让人很是出戏,再有三观有待整理吧!
断断续续差不多跟着我奶看了二十多集 三星半吧 很多人的思维定势挺搞笑的,好像别人拍什么就是宣传什么,就刷新你三观了。难道自己没有判断力吗,这里面很多被人喷的剧情,比如骗婚、熊孩子、自私自利……却恰恰是最最真实的。我奶给我讲过去骗婚,结了婚才知道嫁了个傻子。所以真的不要一看到一个所谓“三观不正确”的剧就各种喷,又不是让你学别人不好的做法,有“坏”才能衬托“好”,除非自己就不是个明白人,是非不分,看到什么模仿什么,那才可怕。话说回来,所谓的“人性的小瑕疵”汇聚在一起,却是朝着一个宣扬亲情顽强坚韧的方向在发展,所以主旋律还不错啊。再从剧情来讲吧,真的还挺吸引人的,故事不老套,却是真真的人情世故,看了一集还会想看,单从故事塑造来讲,我觉得挺成功的。
(狗头)闲到一定境界看了《姥姥的饺子馆》,拍得真好!(狗头)编剧与导演把主角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通过一种讽刺的形式表现出来。刚开始以为“姥姥”会是一个含辛茹苦的形象,但看到后面发现“姥姥”才是这个家的矛盾制造者——刚开始故意偏袒大女婿,致使大女儿二女儿产生矛盾。重男轻女,领养五儿子为的只是壮门面,惯着三儿子,致使三儿子不工作并且有一定心理问题。为了给三儿子找对象,站在一种奇怪的道德思考上理所应当地去骗婚。除此以外,二女儿竟然让老公去勾引局长女儿。三儿子的岳父岳母活脱脱中国部分老人的真实写照。所以即便该剧传播的价值观不恰当,广电审查员可能审查那天眼睛可能迷上了尿不湿,但这也无法阻止我感叹这部剧拍得真好(此处有很多狗头)
重男轻女贯穿全部,方达就是个典型的熊孩子代表,自己养的闺女竟然比不上外面要饭的男孩。从头护到尾,熊孩子把家里搅得鸡飞狗跳,不许别人说他一句,还骂自己女儿……?????看得我真是想上手揍熊孩子一顿
这街景走点心行不行,你怎么不弄动画的呢?!陈小艺都演姥姥了,我的妈呀,半路夫妻才多少年啊
我的妈呀,女主人公伙同一家老小骗婚?!
要拍市井人物,拍出的人物又显的小市民不讲理,剧本有问题,一家人都是傻逼,三观炸裂。看不起农村的,还骗人家,这尼玛牛逼大了,这不就是旧社会给傻儿子骗婚嘛,卧槽,这还献礼改革开放!?
剧情傻逼,演的也很傻逼,一边口口声声说大姐姐夫对她们多好多亲,转脸大姐夫去世,大姐立即变成家里的讨嫌鬼???其他人继续开开心心该干嘛干嘛??4个子女至少仨傻逼的家庭也挺难凑的,这家长得什么玩意儿能把子女全部教育失败呀。。一个国企基层寡妇家是一整个四合院??就算自己盖能盖这么大?砖不要钱啊?而且我还在这80年代初的背景里看到了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感觉这个片透露着一股子奸佞小人和没本事的人才在国企里呆着,有能耐的都被排挤下海赚了大钱的感觉??夸改革开放不是这么夸的吧,遵纪守法不惹事只想安生过日子的人不该这样被指责吧?全员吵吵嚷嚷喊得我耳膜要穿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