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情报人员是唯一可以精确体现民族特性的
Bill最后说,情报人员是唯一可以精确体现民族特性的。这句总结了全剧,冷战下的英国,失去日不落地位的英国,George最后问了那句为什么,Bill讥讽道这还要问吗,宣誓效忠的祖国已经成了人家的棋子,那他情愿选择做一颗有用的棋子,George没有反驳。电视剧没有电影进程那么快,电影的戏剧冲突更加明显一点,对于一部充满英式阴冷气质的故事来说,两者各有千秋,各自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2 ) 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再创作
和多数电视剧一样,每集头上会有上一集的一个片段作为开场白。但是第一集呢?是凭空做出来的,演的是“马戏团”新领导班子开会的场景。一班老戏骨凑在一起,不说话全凭肢体语言比划,完美地吻合了我对他们每个角色的想象。 是一个完美的开场白!
这个D版的缺陷在中文字幕上。把“马戏团(英国军事情报五处,MI5)”翻成“塞可斯”,把“老总(Control)”翻成“肯卓奥”,语法的错误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我们能要求他们怎么样呢?把Jim Prideaux 翻成“裴杰岷”吗?D 版商能选中这么一部英国老电视剧我们已经谢天谢地了!
3 )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前天看了电影,然后下载了剧集。
看过原著的人都说79年的电视版非常忠于原著,近5个多小时的篇幅确实解答了在影片中一切疑问。这也就是电视剧和电影的优劣所在,对于这样一部不适合电影化的关于冷战时期间谍小说,足够篇幅将人物关系交代明晰,人物立体化是很重要的,现在想想当时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就是被牵着鼻子走。
因为时间趋近,剧集也更容易就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质朴与真实感,而演员外形的平民化选择也令题材更加写实。
当然对于大多数看电影的人来说,并没有看过小说或者剧集,为什么还是为电影欢呼喝彩?说明电影版本确也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乐趣,前十几分钟简练的铺陈剪辑就完成了摊开来至少需要半小时剧情;塔尔和伊琳娜的相识,电影完全“后窗化”的处理显然也是出于对眼球的吸引;彼得在圆塔偷值班记录一段在影片甚至被设置为一个小高潮;还有添加的圣诞舞会分段切入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直观的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影片相对高成本的制作品质,在艺术指导和服装上的21世纪化也是包装后的视觉质感呈现。
4 ) 不看原著很难看懂
这是勒卡雷的间谍世界,与弗莱明的"007"完全不同,间谍们不再是三头六臂的英雄人物,他们平凡一如其他众生,忠贞、爱国、勇敢、献身等和贪婪、权利、腐化、败德、出卖等相互叠映,造成了精神和体制的荒芜。这一个个破碎残缺的人物,浓缩着间谍世界的破碎荒凉——这就是此片的精髓所在。
影片弥漫浓浓英国味,牛津口音,潮湿的街道,灰暗的房子,雨伞或风衣,冷冷的空气,铁轨岔道口迷离的灯光,精细考量的对话,暗中流露的压力感,人物内敛的气质,沉静与深邃的氛围,凝练而又略带迷茫的叙事风格。十分喜欢那股调子。迷恋那股特殊的英国味儿。
人物表——“乞丐”乔治.史迈利:资深间谍;“锅匠”潘西.阿勒莱恩,对外行动总指挥;“裁缝”比利.海顿:伦敦站站长;“士兵”罗埃.布兰德:主管东欧谍事物;“穷人”托比.伊斯特哈斯:点路灯组组长;老总:圆场首长:彼得吉勒姆;剥头皮组组长:吉姆普莱多;原剥头皮组组长:里基塔尔:外勤间谍。
这不是一部容易读懂的作品,它描绘的是一个破碎、无奈和荒凉的间谍世界,这符合我的口味,但也可能因此会失去观众。影片完全抓住了勒卡雷原著的精髓,并将原著的情节大胆创新,而且还将对冷战时期的反思巧妙地影射到当下的时局之中。出众的英伦演员班底也让人欲罢不能。
5 ) 史迈利真可怜
三部曲中,锅匠这一部应该是最好的一本。否则也不会优先选择拍成电视剧和电影。
好在哪里呢?
就我个人理解,好在完整的塑造了史迈利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史迈利吧,不知道家庭背景如何,反正剑桥或者牛津语言系的优秀学生。被导师看中,引见入了间谍这一行。啊想起来了,貌似有人提起过,史迈利的父亲是个研究历史还是语言的学者。总之,史迈利属于那种比较老实的,对于信得过的长辈的劝导,言听计从。而且因为间谍这个可以帮助祖国的行业,年轻的史迈利当年也是充满了荣誉感的,愿为祖国肝脑涂地,愿为间谍行业奋斗终身!
可惜,史迈利入行的时候英国还行,等到他正值壮年经验丰富,有能力为祖国贡献更多力量的时候。祖国却如一艘行将就木的破船,越来越开不动了。于是史迈利的同僚们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如何为自己谋利益的思路上,编造“工作成果”换取仕途上的升迁,而史迈利不幸的成为了他们的牺牲品……先是被戴了绿帽子,然后扫地出门,大爷的……黯然神伤,用一种只有英国绅士才能有的方式生活,宅在家里研究德国古典文学,还要供养媳妇儿在外边花天酒地。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职业规划。
你选择了某一行,准备为它奋斗终身,结果你满清热情的时候,这个行业却垮了,不仅如此,这个行业还害的自己失去了一切。
怎么办?
比尔海顿选择的是背叛,出卖……
史迈利选的是以静制动……
结果呢,结果大英帝国还是继续日薄西山,最终史迈利也无法挽回荣誉,不过他确实尽到了一个愿为事业竭尽全力的老间谍的职责,他能做的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就提示我们,我们工作,为的是这个工作带给我们的荣誉,还是我们工作,仅仅是为了我们要做这个工作,而且要做好。
比尔海顿,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种要恢复旧贵族荣誉的念头。如果一旦达不到,立刻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的结局和他的出身一样,贵族注定要没落,被时代淘汰。
史迈利,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了工作,没有了老婆,没有了爱情,他其实连像样的朋友都没有。啊,他有一个伟大的敌人。卡拉……
所以,我们如果不想度过乏味的一生,就要有个伟大的敌人。
6 ) 不错的外语片
不错的外语片。介绍一下获奖情况:
1980 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 Film Award) 最佳男主角:亚利克·基尼斯。
该片还获得了艾美奖 1981的提名!
一堆老大叔们根本分不出谁是谁,看来一部TV有几个花瓶还是很重要的。。。
Alec Guinness's best performces as George Smiley! The whole cast was perfect! For my beloved: Peter Guillam, Bill Haydon & Jim Prideaux
Smiley never smile
这版的Fawn和Jerry Westerby 好萌啊,但是一想到后一部会发生的事就TAT喜欢程度:哭泣的Bill>生气的Bill>偷笑的Bill
补遗,我最喜欢约翰.勒.卡瑞小说改编的电影有三部:《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和低估的短篇小说《俄罗斯之家》。而Alec Guinness塑造的乔治.斯迈利是他最为精湛的角色!
Alec Guinness就是微表情管理界的绝地大师。
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2011的电影版会是一部腐片了。希望太大,这个很多好评的电视剧让我有点失望。
补标。
好好看啊!!!好带劲啊!!!简直就是一锅老火人参乌鸡汤啊!!!相比之下电影版简直就是鸡精加凉水啊!!!
看勒卡雷就像走在路上,忽然被拉进小巷套麻袋揍了一顿,好不容易挣扎出来,看见天边第一缕曙光,但还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全身上下哪里都痛(。
想给4.5颗星
还是卡拉最厉害啊,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老乔治从五十年代就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完整的五星!!!从片头的套娃到片尾曲!!!各种贴合各种神!!!时间线较原著有调整但是更容易理解了!!十分清楚明白!!!PS:越enjoy电视版就越担心电影版,总之别太走样吧,sigh
看前两集各种名字代号又是大叔脸我都怀疑自己的智商能不能看明白,还好从第3集开始就越来越精彩!原来剧名就是真相!
看完2011电影版后一头雾水,于是买了董乐山翻译的小说,又正好找到1979英剧版,用一段时间看完了。相比电影版,英剧稍显平淡,起伏不大,也没有什么噱头。演员也都不熟悉所以人脸识别困难症严重发作。不过由于片长是电影版的两倍,对理解剧情还是有帮助。片尾曲非常好听。准备再看一遍电影和小说
不得不赞精彩绝伦!三十年前的电视剧拍得如此丝丝入扣扣人心弦。演员们也丝毫不比电影中的逊色。尤其是将曾经是日不落帝国战后沦为要仰美国表兄鼻息的卑微小国谍战人员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007终究是只能安抚普罗大众的娱乐玩具,这才是冷战间谍的完美再现,又看一遍,对结尾的拿捏印象深刻
如果说史迈利的人马是在你胸口戳了一刀还剜了剜那么虐的话 这部就是用平底锅砸你后脑勺那么虐……看完那一部哭了五分钟根本止不住 然而看完这个整个人就是懵逼的……_(:зゝ∠)_……#我特么得再看一遍夜班经理回回血跟这两个比夜班经理真是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
这是一部凝重,阴郁,有质地,文学气质的电视剧。每一位演员都有着雕塑般的美感。片头设计,对白,服装,亮点数不胜数···看完电视剧我对电影版已经没剩下什么期待,因为有些东西确实是无法超越的。
太赞了 完全符合英国人给我的感觉 Bill Heyden简直就是Magnus 长得像 说话也像 风格更像!!!觉得Colin Firth演得Bill很怂一点都没有超越这一版的Bill这一版的都是男神。Peter原来戏份真么多而且非常之关键,benedict演得peter,感觉在电影里对情节毫无推动作用。
我吹毛求疵的在英国男间谍和俄罗斯女间谍的韵事上扣了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