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比不过第一季,第一季案件会有高能点,会让人想不到,第二季感觉主角团集体降智😔…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么傻怎么当的警察,互相还没有嘴,遇到危险不叫支援,受伤不叫救护车…还有新加的女警,毫无意义,甚至怀疑她咋从警察学院毕业的…就算是技术人员,该学的技能总归有吧,情商总归在吧,没有干嘛让她出外勤?警队没有女探员了?要她干嘛啊,看了十几集,剧情太拖拉…没有高能片段还加悬疑配音显得吧虚张声势…第一季看着会有怕的感觉,第二季越看越困…总之,不如第一季,看有人说十三集过后紧凑了,但是前面太垃不吐不快
说到有深度,引发思考的高逼格影视剧,前有汉尼拔,西部世界,Mr. Robot等等,网友们总是吹捧欧美日韩等舶来剧各种思想放飞,内涵深刻,同时吐槽国产剧快餐文化,是阉割的主旋律,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近期一部国产网剧。
是的,“网剧”,“国产”,打上这两个标签基本上就和逼格,深度就此拜拜。
那么,心理罪2将是一部颠覆这种概念的剧。
究竟是什么让她区别于其他的悬疑推理剧,甚至是所有的网剧?
故事的开头,就讲述了网红主播被直播残杀的案件。
喷子一看,网红?直播?马上大喷这破网剧!又瞎改原著,蹭当下的low格话题!而细心的观众只要略微思考,就会震惊于其中的寓意。
因为这涉及到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也是雷米原著教化场中最核心的理论-斯金纳箱子(skinner box)
心理学与人类行为:人和动物真的有区别吗?
skinner box,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酷炫有逼格的词,它是行为心理学奠基者B. F. Skinner (1904-1990)最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实验,在Skinner的实验之前,心理学的研究偏重于哲学思考,从他之后,心理学开始看重行为研究与动物实验观察。
实验本身很简单,在隔绝外界噪音影响的箱子内放一只小白鼠,并设置一个按键,只要小白鼠按下按键,它就能得到食物。这种奖励机制下,小白鼠学会了按键这一行为。
看到这里,就可以发现这个实验和网红直播的惊人相似之处,都是在与世隔绝的盒子(直播间)内发生,你给奖励(食物或金币),动物就会被驯化(老鼠按键或主播表演你想要看到的行为)。
这将是一个非常时髦的概念,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人类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们的行为真的是由我们自己的意愿支配的吗?还是只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塑造出来的?人和动物真的有本质区别吗?
心理罪2就这样以网红直播被杀案,生动又惊悚的热点实例,缓缓展开了雷米整个教化场——“以城市为实验室,人类为小白鼠”的巨型实验,何其创意,又何其恢宏。
这样的创意在心理罪2里比比皆是,比如第10集女警唐悠被当街绑架案,为什么单身女子在众目睽睽下被绑架,却无人伸出援手,甚至还会起哄帮手。这其实源于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就是说围观的人越多,大家的责任感越低。
每一样热点事件都是心理学的体现,甚至人们各式各样的日常行为,各种经济体获益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心理学基础。
为什么网络直播会兴起,这也许是普通人的窥伺欲甚至驯化欲的释放,也是人类行为驯化的具现。网游是逃避心理的避风港,微博是表现欲,对消息最先接触的渴望催发的产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心理学,可以被说到很大,大到决定人类的全部行为与历史的走向;也可以被说到很小,小到实验室里一个斯金纳箱子。
从一个个小故事,心理罪2就铺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局,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而这部剧并不止停留在高玄学的领域,作为一部刑侦剧,她毫无疑问也把目光投放在“法与情”(法律vs感情)这个刑侦剧亘古不变的核心讨论上。她不仅仅体现了广大人民警察队伍的艰辛与残酷的牺牲,还更进一步深刻探讨了终极问题,正义与法律的存在必要性。
法律与感情:正义究竟是什么?
早在第一案结束时,主角方木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人已经死了,正义真的实现了吗?”
那时的方木刚刚成为警察不久,敏感又有些忧郁的他即使在成功解决了案件之后,仍是沉浸在这个终极拷问中难以走出。
而历经沧桑的老刑警,也是方木的师兄边局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正义看不见摸不着,她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但这时,观众也不禁会问:“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在暗河案中,警察局长邢至森兢兢业业一生,却因办案连累了家人,得不到亲人理解,甚至要面对生死之危局,如果不是方木的机智和邰伟的勇敢,他甚至可能含恨而终,那么这种得不偿失的牺牲,也是正义吗?
不用质问,剧中男主给了你答案。方木说:生者为大。他说,活的人,都在认真努力的活着。他不知道万家灯火下究竟在发生着什么,但只要亮着灯,就意味着生活,意味着希望。而我们(人民警察),不就是为了守护这些希望而生的吗。
方木以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尾呼应,这是对他成长的体现,也是对剧中对正义诘问的终极答案。
正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义也是会迟到的,但只要正义这个理念还存在于每个警察,每个人的心中,她就永远不会被抹灭。
警察为何要探究真相,不只是告慰死者亡灵,也是安慰生者之魂。现实犯罪案件中,受到最大伤害的,除了受害者,往往还有他们的亲人,破获白银市连环杀人案,也许受害者已经长眠地下,但得到宽慰的是她们饱受折磨与煎熬数十年的家人,甚至还包括这个世界上所有相信正义,愿意遵循社会公理与公平的普通人。
正义是一种信仰,她不同于宗教信仰,没有拟人化的虚无缥缈的神,她更多的是一个概念。但是如果失去她,这比失去任何东西都更要可怕,她是安稳生活的基础,这就是方木为何说生者为大的原动力——他并非要忽视死者的诉求,而是他看到了更重要的,对信仰和人性温暖的保护。
这也终于让我们理解到,为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法律,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没有警察。
特殊的警察:翱翔于破晓时分,黑暗与光明交界处的白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这些人在黑暗中为你负重前行。”
说到警察, 70,80后观众们的眼前也许还会浮现出那些经典的国产影视剧中的铁汉形象。他们大多身材魁梧,面容刚毅,虽然饱经风霜,眼神中却透着不可忽视的锐利。
随着近些年欧美日韩刑侦剧的引进,人们对警察的印象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为了吸引眼球,国产网剧中的警察形象也随之变得多样化且时髦起来。他/她们可以造型时尚,走妆容靓丽范儿,也可以言行出位,痞气十足,还可以走一边听着古典乐,一边剪裁服装的高逼格范儿。
其实对于心理罪系列网剧来说,想打造同类型的欧美日韩式主角并不难。套路大家都懂,只要流水线一般地给主角设定个高冷毒舌高智商属性,搭配以T台走秀的精致服装,再加上方木扮演者陈若轩的高颜值和演技实力,混搭出这类典型的出位形象简直不要太容易。
可是另类的导演程浩却选择了特殊的电影式打光,把剧中人物整得个个灰头土脸,颜值直降数个百分点,也是辛苦了心理罪2里的女演员们。
放弃了手到擒来的康庄大道,选择走这么一条接地气的路,导演这是要搞事情?
查看导演的履历,原来程浩的父亲是公安系统内的著名编剧程琳,从小耳濡目染,这就不难明白导演放弃了遵循热门模式这条省事途径,选择还原真实警察形象的初心。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人民警察形象?
雷米老师这样说过:“方木身上的坚强,勇敢,担当,是从事这个行业中很多人都具有的,脱了警服他们是普通人,穿上警服他们就有一种职业使命感,希望帮助别人沉冤昭雪。”
心理罪2里的方木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却又很难被归类定义的警察。
即使写过长篇的方木解析,但直到今日我也很难找到恰当的词藻去形容他,方木很复杂,他的身上有无数个谜团,他究竟有没有黑化,甚至是否曾跨界,利用教化场和梁泽昊去自相残杀,这些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答案。所以我越想去看清他,却越模糊。这让我有些困惑,也有些着迷。
直到偶然看到一个bo主形容的她喜欢的角色属性。
“我佩服的还是那种,本身特牛逼,却依然对世界友好,心怀善意,从不恃才傲物仗势欺人惹事生非,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主动来犯者虽远必诛,诛完继续做回老实人,柔软而坚韧。身怀绝技,却不炫耀锋芒,不释放戾气滥杀无辜到处怼人,说到底温柔才是最大的力量,喜欢牛逼而又温柔的人。
这真的不是照着方木写的?牛逼而温柔,这个词用的真好。
即使是心理学天才,方木也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警察。他从不吝惜以最大的善意去迎接每一个人,即使走过地狱,即使身处无间,他终究还是那个方木,以最动人的泪去感受别人的哀伤,以最温暖的笑去渡化善良。
他就像一只白枭,既是游走于暗夜之中的猎杀者,也是翱翔于破晓时分,引领我们看到穿透阴霾的第一缕曙光的生灵。
其实人民警察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形象,他们都是普通人,却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使命。影视剧中的警察也不必被定型,因为影视改编都是取材并放大普通人身上的各种特点。只要观众接受,警察可以通过任何形象来表现。
但无论是何种形象,以何种模式来展现,
真正的人民警察,都是正义这种信仰最坚定的守护者。
科学与伦理:人可以拿来作实验吗?
方木的白枭,取材于心理罪2宣传时期的概念海报“兽念有形,人心无状”,我觉得这个创意可能来自于雷米老师这段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怪兽,坏人有,好人也有。善源于人性,恶也止于人性,人性的堕落或升华都在于内心的克制与支配。”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同样是天才,同样都是拥有卓越实力的强者,方木可以因为温暖的本性克制自己的魔念,而陈哲则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毫无辖制的走上了邪路。
提到陈哲的贪念,心理罪2这部剧又大胆的踏入了又一个哲学大坑,那就是科学与伦理之争。
在第23集结尾的小剧场,方木和邰伟就探讨了这个问题。
在理解他们对话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人类心理的生理学基础,是多么的复杂。
科学界普遍意义上认为,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源自于大脑。
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试图通过解码大脑皮层活动来研究人类的思维。比如,现在流行的“读心术”(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就是通过复杂的算法,从大量的脑部的血流信号中,解码出来大脑要表示的信息。其运行单位就是体素,而1个体素 ~ 数十个功能柱 ~ 1,000,000 神经元。
而且这种多体素分析也仅仅能解码简单的视觉图像投影。
由此可见,人类的神经科学究竟有多么复杂,而想要把小鼠身上的动物行为成果,直接套用在人类身上的举动,又是多么的狂妄自大和不科学。
当然陈哲也可以反驳,强调科学的进步需要莽撞,也需要做出牺牲云云。
但且不说推进科学的发展从来靠得不是盲目自大,只说这其中涉及到的伦理学问题。
生命可分轻重吗?
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可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这句话真的成立吗?
这是一个经典的伦理学困境,典型的例子可参考1967年由英国哲学家Philippa Foot 提出的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其中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
究竟是按下按钮,杀死一个人,还是什么也不做,任由那五个人被撞死。
功利主义者也许会选择保护五个人而杀死一个人。
但如果那一个人是你的亲人呢?又如果另外一边不是五个人而是五百个人呢?或者说那一个人是希特勒的亲人,就是他的死造成了世界大战,届时所有人都会被卷入浩劫,那么这个时候又要如何做选择?
这根本就是一个伦理困境,是无法给出答案的问题。
生命是不可测量的,也无法拿到天平上去权衡轻重。是否应该牺牲少数,成全多数,这个概念从来就不能被判断。
科学的推进也从来都不是以舍弃生命做为代价。放射性元素的发掘很有意义,但是原子弹的发明源自于他,进化论改变时代,但是纳粹主义利用了他。
科学本身并无对错,他的影响只是取决于应用他的人对他正面开发,还是肆意妄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牺牲少数,换来所谓社会的进步,根本就是一个谬论。
如果新世界新科学的执行者是陈哲这样的疯狂利己主义者,那谁又能保证,你不会成为他的实验的下一个牺牲者?!
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说,并不是说不能拿人体来作实验,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移植,个性化医疗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前沿,为人类医学的进步贡献良多,我相信只要实验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心存敬畏,操作规范,这些具有正面意义的科学试验是不可或缺的。
心理学与心理疏导 (实用性,非常有意思的改编)
一部好作品的意义不局限于她多么时髦,或者多么细思恐极,而在于她对普通观众的启发,和其隐含的教育意义。
心理罪并不是单纯的曲高和寡,故弄玄虚的作品,她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在用故事去启发,去教诲观众心理治愈,以及对自我精神困境的疏导。
早在心理罪2发布会的时候,主创们就表明心理罪第二季的主题,区别于第一季的人人都有心理罪,而是如何治愈心理罪。当时我脑门上就接连跳出数十个问号?心理罪原著暗河与教化场中似乎并没有强调这治愈心理罪的主题吧,主创你们莫要瞎改啊!
然而观看完心理罪2全集之后,我觉得这个改编是非常的有意思。从第一件罗家海案,编剧就提出了心理疏导的最基本流程,那就是很多心理矛盾与疾病都是源于错误的判断与认知。而最终案曲蕊的救赎则是一个对这个主题的升级与画龙点睛之笔。
心理治愈是需要外力的,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很多时候不善于表达自我,也羞于去求助心理问题,连生理问题都讳疾忌医,何况承认心理疾病呼。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心理病,莫名的心悸与失眠,古怪的身体疼痛与肠胃问题,脱发与饮食紊乱,这些多数都是心理问题的生理表现,然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比如,焦虑症常常伴随由心跳加速,这在进化心理学角度,是因为焦虑源于对自身在危机状况下的保护,自然就伴随应激状态(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准备逃跑),但是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显然不再需要面对捕食者(狮子老虎狼什么的都被圈禁成吉祥物了),可是我们身体里这些古老的保护机制仍然存在。我们面对潜在的危机时仍然不自觉的会有这类生理反应。
所以有的人觉得自己心脏不适,但是去医院就诊却毫无所获,这很可能就是被忽视的焦虑症的症状。
我很喜欢大结局方木对曲蕊的心理剧,他带她回到她心中一切怨愤与焦虑的根源,去斩断那痛苦轮回的起点。
其实方木的做法很简单,他只是在温和地辅助曲蕊自己走出深渊。圣者渡人,强者自救,方木提供了支持和突破口,曲蕊靠自己走了出来。这个办法需要两个人心意相通,互相合作,所以同样的方式用在谭纪身上就未必合适。
我觉得,只要看完大结局,都能感受到心理罪2中的正能量,这是一部看完了虽然知晓生活荆棘丛生,但依然心存温暖,笑对深渊的好剧。
消灭犯罪的引申思考(来自笔者的思考)
我曾在心理罪前8集首播之后写过一篇短评,“也许我们都是斯金纳箱子中的老鼠”
当时就表示了对这部剧的期待,也在短评的结尾处留下了这些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罪?而心理罪又能不能被治愈?是不是有一种方法,让犯罪被从根本上消灭?而教化场这个巨大的,以城市为斯金纳箱,以人为白鼠的实验,究竟会何去何从?我希望,看完整部心理罪2,能得到一个答案。“
相信看完心理罪2之后,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我认为,如果一部剧可以引发思考,引发想像,那就是相当不错的效果,而提出的问题,也根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如果觉得这篇剧评太长懒看,那么可以直接跳跃到这里。以下总结了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人类是动物的一种,受到刺激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应激行为,所以人类是可以被“教化”,但是,未必会产生预估的教化效果,就和Skinner动物实验里的白鼠一样,它们也会产生很复杂的行为变化。而与之相较更为复杂千倍的人类,其教化结果更是难以预估的。就像曲蕊等“实验品”虽然会畏惧刺激源,但同时也会展开各种报复行动一样,也好比现实社会中杨永信的学生为什么会杀死亲人一样。
人的先天与后天非常复杂,行为并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自由意志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去细化以及等待科学的深度探索。
人并不是单独的个体,就像细胞一样如果没有和别的细胞接触,会很快凋亡。每个人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人可以被看得很微小,只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小小分子,也可以很重要,只有人维持对正义的信仰,社会才不会坍塌。也许有的人会觉得相信正义很吃亏,尤其会被那些投机的人占了便宜,可是从长远来看,谁能一世都在占便宜呢?就算拥有最大的权利,可以决定亿万人生死的强者,难道就毫无制约,丝毫不怕被教化吗?我觉得,如果大家都愿意像方木那样拥有同理心,坚信正义,守护幸福,也许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平稳。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没有任何一部剧比心理罪更具有正能量。
心理罪,真的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
方木,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警察。
End
作为看过小说但不是记得很清楚的路人粉。我只能给两颗星⭐不能再多。这两星还是看在大壮和阿展牺牲得如此壮烈的份上。
下面进入正题。
说说这剧多到没法子说的各种槽点。
【一】直男麦麸
每集最后的小剧场总是强行麦麸。各位观众,因为你们喜欢男男cp,我们特别为你们准备小彩蛋,是不是很意外?很惊喜?
看着被迫营业的方木邰伟刻意说的那些虎狼之词,我觉得这糖太硬我吃不下去。
【二】糟糕的女警设定
小说看过太久,我不太记得是不是有黑客女警唐悠这么个人。印象中是没有的。
唐悠一上场,就看出她智商上的硬伤,开始一通分析说是连环杀人,然后自己打脸说是复仇杀人。这么飘忽不定,我是局长我也不相信她。
每次看到编剧塑造一个有点特长就随意蹦跶出来质疑男主本事,然后就被他秀一脸的笨蛋女警,我都想骂人。
公安局招女警,不是让你们这些编剧承托人物用的。
【三】随意删减小说剧情
在小说里,教化厂的案子和暗河的案子好像并没有合二为一。而且小卖部大姐那里还有条支线,反正没有电视剧说的这么简单。
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改编好小说,重要的不写,没用的写了一堆。
【四】抄袭?
说抄袭可能有点重,但我刚看完毛骗终结篇,对小宝套路耿晓辉找沙地里的冬冬记忆犹新。所以我看到方木去挖杨芸,立刻想到了毛骗,一想到毛骗,就觉得开枪劫狱都是假的,是用来套路幕后黑手的。结果,果然。
如果说毛骗是我没想居然有这样的反转,那心理罪就是,我早猜到是这样老土的反转。
【五】会自己切镜头的监控
方木最后同大boss说自己是怎么骗到他的时候,说做了假视频黑监控,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挂在电线杆上的监控,可以自己切镜头。看到这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除了编剧,导演的智商也不在线啊!
身为原著党,改的我都快不认识了(不,已经不认识了)……
没有原著那么悲惨,邢娜老邢都活了下来,梁泽昊那个原著中的废物居然成了暗河案的boss也是太美化他了,陆家村场景中没有那时候看原著时候的震撼,感觉如果加入陆海涛剧情会发展的更好。顺带吐槽,结尾梁四海独白那段真是……大哥你确定你是恶贯满盈的恶霸???
教化场案删掉了杨锦程和他儿子,直接把陈哲升级为boss,杨芸说成曲蕊,而且我居然最后在陈哲身上看到了 城市之光 中江亚的影子……杨芸这个角色不好评说,本以为是代替了原著中的杨锦程,结果发现除了他们俩都姓杨外好像没什么关系了。作为原创角色蛮喜欢她的。然而,整体来说,教化场案感觉改编失败了,教化场是教化场,城市之光是城市之光,你非要让教化场去做城市之光,唉
结尾那段方木越狱那段倒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
8分好评……作为网剧真的很喜欢,比很多电视剧好的多。剩下两分致敬原著。。。
其实我是看完心理罪1后开始追原著的,所以事实上在看书时我心里的方木和邰伟已经定型啦……哈哈,就是他们俩啦↓
老实说,心理罪第一季看着还有点新鲜感,导演功力也不错,剧情编排还算合理。第二季这TM什么玩意儿! 第二季完全是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说教而说教,为了反转而反转,。细节经不起推敲,逻辑上全是漏洞。公安局破案成了密室破案,凶手杀人也成了密室杀人,来来回回就那几个角色,反正都是高手,就观众是弱智。 看了七八集就无语了,反正我知道剧里凡是有名字的基本都不是凡人,都会整出点事来,爱心园老头儿后来护理要蹦出来抢戏,最后的隐藏BOSS估计就是那个杨芸,否则她没事不会老装逼。果不其然…… 本着本人追剧不烂尾的原则强忍着把第二季看完了,后来上网一查原来导演班子换人了,难怪呢。 综合评价第二季剧中的角色,老班底里除了邰伟还算是正常发挥(也仅仅是正常发挥),其他人都是烂的一P。
新增人物里那个女警察唐悠简直是让人无语,我发觉这个女演员不仅和《人民的名义》里那个女检察官林华华长得很像,而且在剧中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动不动撒娇嘟嘴,闪动自己觉得很漂亮的大眼睛,真是一副找抽的傻白甜的脸啊。
还有那个梁泽昊,演技很烂也就算了,问题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演技烂,老是想致敬《暗黑骑士》里小丑的经典,我估计他离《古惑仔》里乌鸦得绝色都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也有演得好的,心理罪第二季里个人认为唯一出彩的角色、唯一演技爆棚的是那个娱记申宝强,这个演员把这个外表顽痞又要面子到内心极度自卑的小角色演活了。
总的来说,心理罪2实在是不怎么样,水准比第一季下滑太多了。除了有方木和邰伟这两个角色之外,其他简直惨不忍睹……🍉🍉🍉
“方木警官,为什么你说的话都这么富有哲理,又这么装逼呢”
熟悉的味道,神棍小哥和队长这次还同居了
第一季一两集一个案子 看的还行 结果这一季除了第一第二集是一个案子 尼玛后面 看到16集 一个案子还没破 多少个晚上我都抱着看完这个案子我就睡觉的想法看的 结果 你妈 还让不让人睡了恩???
客观的说,摄像带动故事的痕迹十分严重,快剪和晃动的镜头,让我在55吋的电视上看的有晕车的赶脚。故事性上来说,缺乏案件内在逻辑的升级和紧张感,导演过于炫耀拍摄技巧,而忽略了原本的故事性。新角色完全失败,邰伟演技依旧给力
杂糅了原著中的《教化场》与《暗河》,改编处理得还行,米楠和亚凡那两条线应该是为后面剧情做铺垫吧,只是续集几年后也毫无着落,略显可惜。
不好,导演要背大部分锅,跟隔壁白夜同样年轻的王伟判若云泥。爱奇艺把这个系列卖给乐视本来就爹不亲娘不爱三月地里小白菜,充满了捞一笔就跑的急就之感。但是!刨除掉所有的粉丝服务内容,还是羡慕方木呀,有邰伟这样的伙伴并肩同行。无名长夜,互为灯具;生死大海,同作舟楫。
果然逃不出网剧第二部定律。总的来说,没有第一部那么引人入胜,我总感觉是因为编剧不是顾小白,才会感觉到台词如此苍白。
教化场和暗河的打乱重洗,其实全部小说中,我感觉最接地气最符合悬疑小说类型的其实就是暗河,是新本格推理的典范,可是电视剧的翻拍为了故作悬念吊胃口玩了一把和暗黑者同样的“神”的救赎。这就没意思了。真正的方木应该是从暗河阶段开始成长的,那才是一个警探该有的样子。变格派真的是太小儿科
一口气看了8集。心痛失望 QAQ 换了制作班底后,整体质量下滑。镜头特别晃,切得人好晕。台词冗长,节奏过于缓慢、混乱。虽然剧情现在还在铺垫,但没给人抽丝剥茧有条理的感觉。似乎导演现有的叙事能力驾驭不了心理罪这个庞大复杂沉重的故事。开篇不利。【看完了。剧集过半后还行。可惜太慢热了】
五元文化的副业是批发地球仪灯吗?
换了制作团队,风格大变,加了新角色,女主唐悠这个设定是在搞什么啊,从头到尾都在强调PTSD创伤,这是怕不知道这一季的主题么,不过制作还算认真,但比上一部退步了,待追完详评
今年可真是悬疑探案剧之年。方木的制服照挺帅的,果然我们都成熟了。
女主强行傻白甜。强行使用大量毫无意义的剪辑,晃动,强行故弄玄虚。强行XJB扯淡,XJB推理。
完全有失第一季的水准 女主宛如一个智障 第一集出场时不知哪来的优越感 剪辑也很混乱
中间一度有些拖沓让我怀疑24集怎么拍得完,细节也没有第一季用心。好在13集开始紧张的感觉又回来了,主线展开之后真的好看,像第一季一样越到后面越是重头戏。结局很满意,治愈PTSD的方式是爱啊。最后表白陈若轩的方木,虽然方木变圆木了,但是很喜欢第二季木木成熟坚毅的气质,原音也是好评!
方木已经胖成圆木了2333333
基本上还是第一季的感觉,全员原声挺好,剧情是糅合了暗河和教化场,但是前期不太流畅。不喜欢唐悠,角色智障也没有太大意义,现在的片子里没有一个两个拖后腿的女角色就不行吗?还有镜头的晃动,不太舒服。
个人觉得比秦明跟蜗牛好
看到18集,真心受不了这逻辑了,17集时为啥之前能从梯子下到坑里,到了铁水要来的时候梯子就神秘的不见了?为啥死的2个小弟非得都跳下去?就不能再找个梯子吗,不能找根绳子吗?找根棍子也行啊,何况之前的镜头说明抱起那个小女孩的时候离坑沿都不远了。。。真是崩溃,18时竟然还向英雄致敬。
质量虽然比第一季有上升,但是多了一个令人讨厌的傻逼女主角,看得我心里发火,为傻逼女主角减一星(建议你学一下隔壁的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