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一口气看完了这部英国迷你剧。这么精彩的剧集居然只有几千人看过,实在震惊。如果不是《真相捕捉》页面的关联推荐,或许我也错过了这部好剧。
故事并不复杂,一位出租车司机杀死了一个女孩,在警官steve逮捕他的时候,他主动坦白了另一起命案并带去了藏尸地点,但是由于没有事先进行米兰达警告,他的供词不能作为合法证据,法庭只对杀害女孩sian的案件判了25年,同时steve因为所谓的“渎职”而丢失了工作。
随后接手调查的警察在附近水域打捞起60件女性衣物,包括sian遇害时穿的,又获得一个妓女的供词,她称杀手与becky有过情感关系,这与杀手所称的不认识becky的描述不符。彼时换了一位对证据合法性采纳更为包容的法官,案件审理时警察局邀请了当时他们甩锅并抛弃的steve,而他为了实现正义毅然出庭指证。最后becky案谋杀罪名成立,25年刑期改为终身监禁。
第六集,当宣判“guilty”时,我真的浑身鸡皮疙瘩竖起,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脑子里只浮现一句话: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位了实现它,多少人赴汤蹈火,身败名裂,当杀手带着警官steve去那个偏远的山坡上坐着,如同像神父忏悔般说出自己的罪行时,steve并不知道这一刻已经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但是我相信,即便他知道后果如此,他依然会选择这样做,因为有的人他内心是有信仰的,那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东西,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部剧由真实故事改编,我想真实事件有时往往比影视作品更吸引人,而这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作品。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而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到底应该如何平衡。比如案件中,米兰达警告的初衷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避免警察过度使用公权力而侵害公民的利益,因为为了获得嫌疑人的供词,难免会存在一些威逼利诱,甚至严刑拷打。但是,如果过度保护人权,导致公权力的实施受到阻挠,这样的程序正义还应该维护吗?
正如影片最后,steve参加一个新闻访谈节目,当主持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时,他反问对方:如果受害者是你的女儿呢,如果遵守了程序规定,那杀手一定会闭口不谈,而你的女儿只有一个结局,死亡。对于他的行为的处理,只会暗示后来的警察遇到类似事情时选择明哲保身,对于可能导致的受害者的死亡,他们也只能来一句,so be it。
考研生熬夜看完了这个 真的来不及这很多明早还要起来做肖1000 简单说两句吧
1.刑法的机能有三个 其中两个是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 保障人权既包括了保护普通人不受刑罚处罚 也保护犯罪人不受刑法以外的法律处罚。这两对本身就是天生的矛盾,绝对的,永恒的,决不可调和的矛盾,过分强调一个就会必然绝对绝不可避免的放弃另一个。看了这么多中外的侦探悬疑律政剧,由心里发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国家的处理这对矛盾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外真的很多对比 但是真的要睡了 有点赞啥的再细说吧 第一次这豆瓣)
第二,也是一对天生的矛盾,程序正义于实体正义,说到底就是效率于公平。西方普遍的精神原则是:100%确保程序正义,只要程序100%是正义的,所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正义的,也就是种树开花结果的因果论。我国对此并不持肯定态度,我国认为两个正义都要维护,两个正义都离不开,只是二者发生冲突时,更倾向程序正义。毫无疑问,我就我所学所认知,我赞同我国的观点。(具体的写不完了!还能写几千字) 我国xi的理论就明确表明,法律中有且必然有政治因素,西方所谓的法律完全独立是不存在的。(具体的…不知道豆瓣什么尺度 第一次发 先不说了吧)
最后说说剧吧,真挺好的,可惜了那个警探最后还是被毁了,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吧。今晚正好学到了刑法总则,随便这两句,希望上岸,晚安。
这里直接打分吧 4⭐吧! 更喜欢真相捕捉!
刚刚注意到片头:This is a true story.
而不是通常看到的:Based on true story.
这里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对照维基百科本案的真实案例记载,本剧的还原度相当高,连Sian失踪后的时间线几乎都是一秒不差。还有Becky妈妈对审判结果的评论,也是一字不差。
正因为是真实再现,所以更觉得压抑,尤其是第四集。
大伙眼睁睁地看着变态Christopher领着一大队警察,找到了尸体;C向Fulcher坦白第二具尸体时,还有第三者在场,有一位女警察一直在笔录他们的谈话。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肯定是C干的啊。可是法律偏偏说No,而且负责此案的警官甚至还有滥用职权甚至刑讯逼供的嫌疑。
真气人啊!
Becky的生父,也是个混蛋。早餐与Becky妈妈的谈话就看出来,丝毫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之后更是投诉Fulcher,简直让我出离愤怒了,如果我在场,说不定会打他一巴掌。话说回来,这剧的演员找得真好,除了Fulcher的那张脸实在是太熟了,其他人都让我相信就是本人,本人。
包括C的演员,分明就是变态本态。出庭时向着旁听席那一笑,毛骨悚然。
体制渐渐成了自己的敌人,无奈。我能够理解对警察的各种限制,是为了避免真正的滥用权力,法官认定当日取得的口供不得用于起诉,是在杜绝后患,是不开这个口子。但是本案一清二楚,并没有别的可能,这个时候还一味地教条,则显得愚昧。
现实灰暗。
到目前为止,第三集的评分是最高的,这一集一定会大幅下降。因为大多数观众还是更喜欢痛快淋漓的剧情。
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剧。
刻意使用了摇晃的镜头、大量的切入和切出、第三视角,营造一种纪录片的感觉。但似乎观众并不买账,批评的声音很多。我却很喜欢这种感觉,有一种真实感。
男主角Steve Fulcher由BBC版《夏洛克》中的华生,马丁-弗里曼饰演。每次都是镜头给到他时,我才意识到这不是纪录片。演技还是一流的,当得知同事Ray上吊自杀时,说了两个What,第一个表达对这个消息的震惊,第二个表达对同事自杀行为的不解,结合面部表情,表演很到位。
此外便没有光鲜亮丽的演员了,其实两个母亲的演员挺有名。但这部剧里的妆容服饰都极普通,衰老的面部,更有助于表现两个母亲失去女儿的心碎。
其中一位母亲在酒吧外等女儿出现,没有等到,然后去给酒吧外的站街女分发三明治,请她们帮忙时,有一种淡淡的悲伤。
警察剧走到现在已经进入瓶颈期,很难翻出新意。且看这部A Confession能不能有所突破。我是很看好它的。
今年新剧的名字都这么笼统,另一部也是九月的新警察剧,The Capture,名字也大而统之,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对应中文。
从第一集看,《坦白》暂时输给《捕捉》。
剧本节奏很紧凑,也导致我24小时之内迫不及待的看完了六集,整体感觉很精彩、很惊喜
Felcher最后和开篇的那个人一样,都被曾经的警局同事“背叛”,被大家唾弃,万幸的是Felcher没有走上Ray自杀的路。Ray和Felcher的职业生涯都被毁了,why is that?
回顾事情的开始,你会发现,渐渐的周围的人选择隔席,选择站到条条框框那边,选择什么不说,而但凡险恶之人想利用这个情况谋权得利,打压谁,都能轻易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不是开玩笑的。
事事难料,做什么决定担什么责任,不做决定不担责任,我们的官阶、职位高低冥冥之中暗示了谁应该做决定担责任,谁可以躲避责任。或许Felcher的部下无从指责,但是what about his boss。为什么他的上司可以在discipline hearing上改口不认同Felcher的做法,让他彻底失去来自高层的支持。Just somehow, people at higher level could manage to get away with that, but people at lower/middle level could not. 隔席是我知道的最让人心凉的事之一,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的人来说,就更失望。
也许是因为事不关己,也许是因自己的利益更重要,也许是只能无能为力的看着。
说到底是因为当复杂情况发生时,有好有坏,有功有过,人们无从判断,也找不到标准答案,人云亦云,一开始为你庆贺,后来又成群的攻击你。我经常想,当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们的反应真的是来源于自己的大脑,还是在单纯模仿别人的行为。我们真的有在自己思考吗。
望永远不失去勇气,去勇敢的思考自己的结论。
By 沃
说真的,如果不是野外突击询问,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两个女孩子了。带Christopher回警局,要求有律师,然后C就可以永远躲在No comment的后面,对所有问题一概不回答。
Fulcher真的是个好警探,直觉准,敢于行动。事实证明他之前大规模搜寻Sian,派人跟踪C,这些策略都是正确的。他对待C态度适中,既没有威逼,也没有软化。
C问,You think I did it. 而他直视C的眼睛回答说,I know you did it.
C坐上车后,Fulcher替他系好安全带,还细心地问了问,紧不紧?
应C的要求调高车内空调温度。
之后还递上一支烟。
正是这种态度让C放下警惕,不但交待了Sian的藏尸地点,还坦白了另一个女孩Becky的谋杀也与自己有关。虽然因为年代久远,Becky的所在地记得不太清楚,给警方找寻尸体稍微制造了一些麻烦,但C对Fulcher的无保留,是令人印象相当深刻的。他还问Fulcher,我一定是什么地方出毛病了,一般人是不会就这样走出去杀人的。这段交心令人惊叹。
想到Fulcher之后会因为这件事辞职,真是痛心,体制就这样失去了一个优秀的警探。
马丁-弗里曼还是一如既往地演技精湛,如果不是他的脸辨识度太高,我真会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有人说马丁没有突破,可是为什么总要突破?就这样给观众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又经典的表演,不是挺好么?
C的演员也很棒,他就是那个变态。
两个妈妈对坏消息的反应,处理得也不一样。本剧在制作上很精心。
外景也美,尤其是直升机上的俯拍,配上音乐,如果不是案子让人纠心,还是挺让人心旷神怡的。
以为是侦探剧,结果却…算是一部社会剧情片吧?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只愿意按流程办事,不愿多做一步的原因。平庸但绝对安全…跟职场一模一样,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对这种偏纪实性题材不能自拔,正义的尺度到底如何衡量,对犯罪一方权利的矫枉过正,是否是对受害方的二次伤害,那么那个真正的平衡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的话,那么到底倾向那一边,正义都不能在所有尺度上的得到伸张。
警察叔叔可怜……
感谢贝基妈妈为她女儿申诉的坚持,感谢史蒂夫在司法系统漏洞的面前,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跟高智商罪犯博弈,牺牲了的自己事业帮助了两家人。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就像片尾男主说的那样,如果这是你的女儿,你会站在怎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不通情达理只考虑个人得失,规章办事的结果是让罪犯逍遥法外,请问法律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相信这剧名不止形容于那位罪犯。
出乎意料的好叙事,开场稍嫌保守,但因为节奏刚好,所以反倒把悬疑控制在一个微妙的程度上。细节很到位,有落地感,由小的事件渐渐变大,这种故事虽然保守,但很考验创作者的节奏感。
第三集,嫌疑犯主动坦白出第二个尸体,立刻改口供。本集出现两位悲伤的母亲,听到噩耗后一个沉默一个瞬间崩溃,乌姆里奇演技炸了。第五集,明白了,剧情梗概应该这样,嫌疑犯向警察坦白第二件罪案后否认坦白事实,对受害者家属以及警察的生活和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影响。第六集,坏女孩妈妈几年来苦心为女儿寻求正义真心了不起,对比之下好女孩妈妈长时间不直面现实,懦弱太多,这点比较像大部分的妈妈。
这实在是一部让人掩卷长叹的冷门好剧。从找寻一位失踪少女,在一座安详的小镇掀起一个越来越大的旋涡,这个旋涡透析着人性的极善与极恶、职场(警方)内办公室政Z、乃至对一部已实施三十年的法例触动到英国庙堂之上的重新评估。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最有力的敲打,是对于一条残旧的出警法例,与把索取案件真相还被害人及其家属一个说法需求的对比,到底孰重孰轻,却没有标准答案,留给观众思考,这是该剧最精妙的一个处理。
4集过后改打满分,非常写实非常冷静,没有任何花哨的虚头,这就是UK探案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为正义服务,真正为正义服务的是人的良知与品性!潮爷很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的警察角色。Imelda Staunton和Siobhan Finneran再一次证明且代表了颜值普通但演技优秀的女演员。
真实事件改编。欧美法律真的是绕啊绕把人绕到沟里去了。嫌疑人的人权当然是要保护的,但受害者呢?受害者的权利在哪?法律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立场站好才对,你们不应该是普通的官僚,你们应该是维护正义,保护弱者的英雄。想想如今香港的某些废青,真是可怜又可悲。个人评价:A-
光是看到我潮演了一位detective就够我哭泣。而且是一位如此刚正不阿、认为真相和正义应该凌驾于死板的条框和不合理的法规之上的、有温度有人性光辉的detective。一位甘于用自己的事业、名誉甚至一生去对抗罪恶势力的detective。法律条款和案件簿是冷冰冰的,可是案件中的受害人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人们真的该通过真实的案例去反思法律有时候到底是在保护些什么人的权利?
从警察,家庭和邻居家庭多个视角刻画了一个女性失踪案,镜头的晃动刻意营造了纪录片的质感和第三者的观察角度,呼应了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以及又是一个符合马丁叔气质的角色~
和真探有一拼
在Charing Cross地铁站里看到巨大幅海报了
比真相捕捉还好看
庆幸最后司法还算是公正的,至少还死者一个迟来的公道。变态凶手满嘴谎言,如果不是碍于法律漏洞,早被判决了,哪里还有机会上庭自辩,以为自己很厉害似。这剧拍得紧凑无冷场,让人忍不住认真的看,认真的追。这世上犯法的人很多,烂警察更多,Fulcher的执着算是当中异数吧。
配乐加画面配合拍摄手法,营造的阴森氛围加上空调,真的一身的鸡皮疙瘩,第一集会感觉人物关系混乱,坚持看到第二集就清晰非常多,近期的惊喜英剧,很喜欢这类题材
那个勇敢作证的黑人女孩真的是有勇气 镇定 头脑清晰,反驳有力,变态问她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时,她反问:贝琪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感觉她的证词才是对陪审团起了影响作用的
这么喜欢这部剧大概因为它打中了我的点吧…Steve的所有不甘委屈无奈有Karen看到…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到赢…最大的打击从来不是失败甚至不是冤枉不是委屈…是无视是冷漠…那是让人真正失去希望的…可以打垮一个人的东西…
一方面很frustrating但同时也非常reassuring - 暂时没有完美的体系,那么维护/监管现有体制的运行高于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