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1-2)
一份名为《人间指南》的刊物因内容乏味而面临停刊的局面。编辑部所有的六名工作人员心情各异:主编老陈深感力不从心,欲引咎辞职:手下最年轻的2名编辑李冬宝及戈玲打算另谋出路;老编辑刘书友和牛大姐分别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新主编;中年编辑余德利则先下手为强,直接坐进老陈的办公室内,对外自称“余主编”了。未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宝与戈玲回心转意,拓宽思路想出很多调整刊物内容的具体方案。
我不是坏女孩(3-4)
编辑部的《知心大姐》热线接到电话,一名叫刘小红的女孩因暗恋已婚的老师而钻了牛角,她既不能向夫妻关系很好的老师表白,又不堪单恋的折磨,决定以自杀结束一切。人命关天,编辑们个个神经紧张,想出一条妙计让李冬宝去完成。
侵权之争(5-6)
有人冒用《大众生活》主编的名义,向冬宝等人提出合办“六一”晚会的要求。编辑们讨论后一致同意并加盖了《人间指南》的公章。但不久,真的《大众生活》便找上门来要诉诸法律,状告《人间指南》侵犯了名称权。围绕上当受骗和侵权问题,李冬宝们可真长了不少见识。
水淹七军(7)
京郊罗卜大丰收,市民人均近一吨,极有可能造成浪费,为此愁坏了各位编辑,他们开动脑筋,欲将罗卜的各种烹饪方法公诸于世。余德利突然想起一位人称“罗卜王”的老大爷。几位编辑前去拜访,然而老人却不肯将手艺外传。大家软磨硬泡,才从其孙女口中得知一种“水淹七军”的罗卜汤作法,不过这汤的作用却出人意料。
小保姆(8)
《人间指南》发表了一份配图的文章,反映了小保姆菊子的不幸遭遇,得到不少读者的关心与同情。不久,又有一名叫米继红的小保姆到编辑部诉苦,要求冬宝助其“跳出火坑”。出于同情,众编辑帮她寻找雇主,岂料以后发生的一切却令人啼笑皆非。
一朝权在手(9)
为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上级要求各单位派人配合交警担任安全员维护交通秩序。这使从小就想当警察管教别人的李冬宝喜出望外,他打算好好体会体会“大权在握”的感觉,过一回训斥别人的瘾。上岗几天之后,冬宝才真正理解了交警的责任和酸甜苦辣。
无中生有(10)
李冬宝的老同学田桥是一名多产的诗人,他到编辑部送诗稿时与戈玲初次相见,二人对视,若有所思。戈玲被田桥那种我行我素的气质所吸引,没过几天便下决心放弃工作,与诗人共同完成浪漫的沙漠之行 ;李冬宝怅然若失。然而翌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歌星双双(11-12)
李冬宝在某歌厅发现一名叫双双的招待小姐歌喉甜美,形象出众,顿生伯乐识马的感觉,急欲采访双双,却被歌厅老板当作流氓赶出门去。冬宝并不气馁,为使采访顺利,他说服戈玲同往歌厅,拍下了双双练功的照片,照片发表后,果然引起某些人和媒体的重视。
甜蜜的腐蚀(13)
余德利为刊物拉来一个广告客户,为此客户送来一台自产冰箱让编辑们“享用”,然而不久大家就发现冰箱有严重的噪声问题。为对读者负责,这份广告被取消了。客户得知后,竟大耍无赖。
飞来的星星(14)
两名激动不已的读者先后来到编辑部,声称听外电报道说,有个巨大星体正朝地球撞来,两周内人类至少要死亡过半,其中一个还说从自制的望远镜中看到了那颗星星,编辑们半信半疑。晚上,人们真的看到了那颗明显移动的星星,紧张的气氛骤然笼罩了编辑部。
吃不消(15-16)
有一定名气的文人张名高所写的报告文学《中国大宴席》本已给了《人间指南》,然而外地一家兄弟刊物的组稿人却找来,希望老陈将稿件让给他们,并声称早已得到了张的同意。为争取张的最终决定,两家刊物展开了激烈竞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双方采取而且被张名高欣然接受的手法正是报告文学中所抨击的公款吃喝。
谁是谁非(17-18)
一对夫妇在餐馆内打架被戈玲与冬宝看到,不久编辑部又收到两人分别写来的诉苦信。自诩有作思想工作经验的牛大姐前往劝解,不料却被女方打出家门;戈玲与冬宝到来时,正遇男方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寻子记(19)
一台湾老兵返回大陆寻找失散了四十年的独生子,《人间指南》刊登了这一启事,结果竟有一群自称“狗玉子”的人前来认爹。老人在寻子的过程中既见到了假恶丑,也发现了真善美。
胖子的烦恼(20)
食堂的王师傅因过胖遭人非议,为避讳多吃多占的嫌疑,被临时调到编辑部打杂,但他仍念念不忘老本行。编辑们为帮其洗清罪名,制定了苛刻的减肥计划。恶治了近一周,王师傅苦不堪言,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人好办事(21)
文学爱好者小林写了篇数千字的言情小说送到《人间指南》,她认为托了人就能发表,于是四处活动,却适得其反。小林到编辑部面谈,众编辑各抒已见,弄得她不知所措。几番改动之后,稿子面目全非,最终又被老刘删改得只剩下十分之一,当作一分钟小说留用了。
人工智能人(22)
一名自称GBM公司职员的女青年给编辑部送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称后者是该公司研制出的新产品——人工智能人蕾丝,她可干所有人类能干的工作,请编辑部租用,价格低廉。编辑们试用了两天,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娶个什么好(23-24)
自从开设了征婚栏目后,便有一些单身男女陆续将自己的材料送往《人间指南》。某日,一男青年极不情愿地随母亲来到编辑部,老太太非要给不急于找对象的儿子征婚。 经过交往, 编辑们发现小伙子好吃懒做且有心理问题。该给他娶个什么样的女性作妻子,可愁煞了人精似的李冬宝。
人民帮人民一把(25)
曾经冒用《大众生活》的名义欺骗了众编辑的贾何必又要以《人间指南》的名义筹划一台募捐晚会救助灾区人民。冬宝等人欲将其扭送公安局,但贾解释说此次是来补偿上回过失的,终于使大家相信了。晚会邀请了不少曾与编辑部打过交道,以后成了“明星”的人物加盟,有双双、蕾丝、米继红,甚至包括“死而复生”的田桥,大家集中在舞台上,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的情意。
1. 李东宝:激将法?用不着。你想想,我能看着这一老一少俩妇道人家手拉手地走向这险象横生的仕途袖手旁观么?我是那种人么?就算是非叫人往火坑里跳,它也轮不上你们!谁让咱是男的呢?是不是。不就是替大伙儿操心拿主意、替大伙儿担责任、脱离群众、形单影孤地自个儿使个办公室么?没什么了不起的。总得有人不顾个人得失堵这枪眼儿吧。我豁出去了。大不了让人指着后脊梁说‘这小子是一领导,没出息’。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李东宝:你要看谁不顺眼跟我说,我给他小鞋穿。你要怕我得势之后滥杀无辜,你干脆跟我拜天地成亲,咱俩名正言顺地开夫妻店。 戈玲:你猜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李东宝:订婚戒指。 戈玲:你有正经没有?你今天约我来干嘛来了? 李东宝:谈情说爱为主,图谋篡位为辅。诶……别走。图谋篡位为主行了吧。你肯定给我带《战国策》和《孙子兵法》了。走咱别站着了,屋里说吧。 戈玲:你怎么那么热衷于把咱俩的关系往爱情的绝路上推啊? 戈玲:我感觉时传祥未尽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注:时传祥,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2. 余德利的朋友:别看平时都人五人六的,其实都是能为了仨瓜俩枣就载歌载舞的主儿。 牛大姐:李东宝,你也不像话!你怎么就见得咱们这儿主编就姓李的呢? 李东宝:您是不是怕万一不是? 牛大姐:我怕万一是! 李东宝:那您就按最坏的结果打算。 李东宝:我这算是抛玉引砖,红花还得绿叶来扶嘛。 3. 李冬宝:是不是比想像的器宇轩昂、仪态万方得多,让你肃然起敬,都不好意思说心里话了。 刘晓红:反正我也要死了不怕得罪你们,你长得这麼有喜剧效果,而且是强买强卖的那种。 9. 余德利:太对不起了。你批评我吧。 李东宝:算了。赶明儿我也对不起你一回。 余德利:我相信你有能力让李东宝找不着北! 戈玲:这次改了,我请你。 李东宝:不是顿散伙饭吧,边吃边谈临了一抹嘴儿,从此结束爱情关系倒退成同志式的友谊? 10. 李东宝:你别把自己估得太高,确实不是全中国三分之二的男性都憋着娶你。 戈玲:李东宝,这事儿足以使咱们的关系倒退一千年! 李东宝:是是是,重头再来。 11. 李东宝:咱原来不是说好的吗:凡是介绍咱一概不见,傍着家儿当大男大女,过了四十都找不着意中人再捏着鼻子登记。 12. 李东宝:一般人也不敢认您这婆婆,成天讲大道理,嫁你们家赶上党校培训了,一辈子也毕不了业。 14. 戈玲:哎,你说你都喜欢我什么呀?为什么几经风雨,痴心不改? 李冬宝:不按常规办事儿,不行吗?不唠酸嗑,直奔主题不行吗?一切从简不行吗? 戈玲:我哪点儿不如别人啊,还得成简装的? 李冬宝:知识分子办事儿就是这点儿不好。干轻薄的事儿还得师出有名。我都喜欢你什么了?! 23. 戈玲:男,身高,一米六到一米八之间;年龄,十八岁到三十八岁之间;眼似秋潭,面似满月……说实话你也就一般人儿。 永刚:你要光写这些当然是一般人儿啦。可我还有那。你写上,趣味高雅,爱好文艺,精通各种雕虫小技。 李东宝:嗯,都写上了,还有什么?这个……穿什么戴什么写不写? 戈玲:那甭写了。写上成寻人启事了。 李东宝:宽心话儿我有的是,自产自销。 (注:数字代表集数)
编辑部的故事
可是皇军要当你的家!
明白,你喜欢在洋圈里唠酸嗑。
农民起义领袖当了皇上就得鱼忘筌。
知识分子啊,不拿钱托着,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谈情说爱为主,图谋篡位为辅
如果咱们办的刊物能被读者带进厕所,那就算深入人心了。
我觉得时传祥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别看都人五人六的其实也都是为了仨瓜俩枣,就能载歌载舞的主
打一落生,就是新中国的红孩子,生在红旗下,长在党怀里
心花为什么要怒放,替谁怒放,你是不是对社会主义不满!
我认为应该再加上道德法庭警钟长鸣什么的,社会是复杂的,不能全是歌舞升平。
另外广告要讲究点艺术
我忒爱你了.诶您要是穿列宁装,梳大辫子那阵儿跟我表白这句话我非扎您怀里去不可.
要是灌辣椒水,我们就扛着。要是使美人计,我们就招
我是没有想到你长得那么有喜剧效果,而且是强买强卖的那种。
现如今谁不比谁的主意大呀
都五六间大北房 全家身心健康 北方菜
老这样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三个小人呐真快活!
哪个庙里也有屈死的鬼,何况妇女呢,解放中国容易,解放中国妇女那道长着呢。你以为培养了几个气管炎就完事大吉了?
确实属于陈世美的,坚决打击。万一不是秦香莲,也不能让她当了枪使
只要解刨一只麻雀,提出一个具体问题的这就很不错了
打铁需得本身硬,育人先得自个儿红
大有搞头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胁从不问,首恶必办
高参 象棋里的车
要不是你这个事儿篓子呀,也招不来这么一帮赶海的
人家给你打了二两酒,你怎么也得给人家买瓣蒜吧?人家上根烟,你怎么也得给人家划根火吧?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心疼媳妇不在脸上
哪儿有使大牲口看宅子的,那都是猫狗的事
我主要是啊,嫌弃你呀,文化水平低,长相俗
爱情是一把锁
变天账
出头的椽子先烂
现在条件好了,这毛病得填上
既不是生活检讨也不是斗私批修。不管大家说什么,再不堪入耳。一不打棍子。二不揪辫子。三不记黑账。
看看看看,还真是沿儿可沿儿的对儿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
气人有 笑人无
走投无路当歌星啦
热情 热忱 冒失
把牛年的事儿规划规划,养好精神头儿,与民更始。牛年任务重啊,又抓精神文明建设,又通大京九,又收香港,两手都要硬。
党政军警特,工农兵学商
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你是风餐 它还得露宿
当你在我眼前的时候,你是一切。当你不在我眼前的时候,一切是你
我说这个功啊,你要是相信,它就有。你要是不相信,它就没有。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喂 我是知音大姐
我不管什么何主任,我要红了眼看谁都是一堆肉
老余发现那江导啊是一假活儿。整个一混混儿,搁解放前那整个一倒卧,整个一流浪艺人
其实戈编辑是为省钱,这知识分子就惯会给穷酸找台阶
我不就好打个麻将吗?又不挂鞋,你们简直跟林彪似的了啊。都已经定了你是接班人,就这么等不及,下这份黑手。
这事啊是要上道德法庭的
起什么哄啊?中国人倒霉就倒霉这起哄上了
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呐,消费者知道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们挨了坑,脱口骂的是世道,是这国家。
人民嘛,听党的话没错
我喝醉酒说的话啊,你就自当没听见
今儿我吃席了。妈如今也有饭辙了。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不就是结婚吗,两个人搬到一起住,从此就不太平了。
我也觉出来了,左了。
爱情是一把锁。
哎你说,咱们是不是凡人呢?凡人呢,就得有个凡人样儿。什么叫凡人啊?就是半拉人。光靠自个儿这半拉活着挺艰难的。你看,又要喝又要吃,还时不常的得跟一个人说知心话。你知道老北京人,就是北京猿人怎么活到今儿的吗?扎堆呗。没错,你耕田,我织布,你下河,我上山。离了谁都行,就是不能离开伙计。这个单个儿的凡人啊是脆弱的,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侵袭。所以呢,要想活的结实点儿就得搭伙计,明的暗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话懂不懂?
“你好,请问是《人间指南》编辑部吗?”
听到这句话,不怕暴露年龄的小伙伴一定马上就能描绘出当年和爸妈一起看这部剧时全家一起乐呵的场景。
这句经典台词以及这本《人间指南》杂志都出自1991年出品的“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如果你实在对它没有印象,那某火腿肠广告一定能让你想起它。
“冬宝,干嘛呢?”
“想戈玲呢!”
葛优饰演的李冬宝以及他所明恋的戈玲(吕丽萍饰)是《人间指南》编辑部的青年代表,他俩和牛大姐、刘书友、于德利、总编老陈,一起在编辑部里各司其职。六个人个性迥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有人总结道:
权术专家——陈主编 谨小慎微——刘书友 巧心钻营——余德利 马列主义老太太——牛玉清 文青鼻祖——戈玲 人见人爱——李东宝
于是,编辑部的故事就以这6个人为中心展开。开篇第一集,编剧和导演采用对比的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西装革履、很有经济头脑的套路王于德利(侯耀华饰)VS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又带着袖套扣扣搜搜的老派知识分子刘书友(张瞳饰)
年轻时髦前卫的戈玲VS张口闭口政治口号的牛大姐
仅用6分钟,编辑六人行中的4位核心人物之个性就一览无余。接着大家话锋一转,提到组稿困难,杂志越办越差,从而引出压轴出场的男主李冬宝。
人见人爱的李冬宝并非浪得虚名,不仅一张嘴特能侃,接下去的每一集你就会发现他负责人、有原则、坦荡善良的本性。而且对戈玲的一往情深也让人动容,尽管戈玲一直若即若离地晾着他。
开篇的矛盾正是为了前两集“谁主沉浮”的主题做铺垫。其实编辑部的故事是以杂志效益不好,面临组稿困难,编辑懒散,前途一片灰暗展开的。
这本杂志不好的什么程度呢?陈主编在路上遇到一个大妈买了十本《人间指南》,老陈问她,买这么多,是因为杂志好看吗?大妈不以为然地说,是因为纸质还不错,可以拿回去给孙子包书皮!
作为主编听到这样的话是很桑心的。奈何其他5个编辑早就因为杂志不景气和萌生了离职的想法。特别是李冬宝、戈玲、于德利三位青壮年,纷纷到人才中心另谋高就。李冬宝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戈玲,他早早就撤退了。
这时候,陈主编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宣城自己即将退休,并且将在编辑部内部提升一位主编人选。
果不其然,这一消息刺激了整个编辑部,人性也在此时展露无遗。大家开始拉帮结派,窃窃私语。李冬宝和戈玲终于也为了此事在深夜幽会,谋划“夺权”大事。
刘书友更是把非君子行为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老陈面前把编辑部的人各打五十大板,就为了表示自己是最合适的主编人选,虽然被陈主编四两拨千斤拨回来。
接着又是讨好李冬宝,
又是跟于德利摆资历。
而余得利呢,早就以“余主编”自居,到处拉广告,提升杂志的赞助业绩。
正当众人忙得不可开交,也打得鸡飞狗跳的时候,陈主编老神在在地打着太极练着功。等他掐指一算估摸着时候到了,才慢悠悠地晃回编辑部主持大局,并告诉告诉大家,自己这一举动,无非就是想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大家正式杂志没办好的原因,并且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重振《人间指南》。
终于,在第1.2集老陈carry全局的情况下,编辑部回到正轨,并且开始真正地让《人间指南》成为大众的指南。
为什么要推荐近三十年前的这部《编辑部的故事》,首先因为它台词幽默,金句频出,看问题的方式比我们现在许多人的三观都要正。
(余得利妈妈对于追求自我的觉醒)
(顽固刻板的牛大姐也有这种体悟)
在好听的京片子互怼耍贫中,也常常让人深思。随便拿出一张对话截图就可以赶超现在的段子。
(这句话最早出处在这里啊!)
(李冬宝的撩妹技能满点)
(来自戈玲的吐槽)
其次,剧中所讨论的几个话题,到现在看来分分钟可以上“热搜”。比如侵权问题、人工智能、小保姆、大龄青年婚嫁问题等等,甚至在女性独立方面,其中,人工智能这一集的名字叫做“飞来的星星”,是不是想起前些年大热的韩剧?
虽然是喜剧,但是它并非一味追求完美大结局。
关于侵权话题的那集,虽然编辑部的同仁们个个都是人精,但是也因为一时贪念,导致落入他人的合同陷阱,最终被告上法庭并且败诉。结局虽然大家都垂头丧气,但从中吸取了很大的教训。
《小保姆》中,胡搅蛮缠,无知任性的小保姆米继红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刚结束了对米继红的厌恶,下一集就阐述了夫妻关系的主题,老婆明明是个母夜叉,却在众人面前装可怜,而丈夫懦弱无能,在李冬宝他们为他主持公道时偏偏又打退堂鼓。
这两集让人家不禁反思,人们常常以为的弱势群体,是否真有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可怜”。而要求人人都必须为他们伸出援手,是爱心使然还是道德绑架?
而在《飞来的星星》中讨论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更是让编辑部的所有人展现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机器人的挑拨下,为了一己之私互相揭短,互相陷害。眼看着大家同时陷入危险而不自知,搞笑的剧情中却也令人汗颜。
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会有这么犀利的对白、时髦的话题以及看似光怪陆离却又无限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剧情。来,让我放上百度上关于这部剧的基本信息。
总策划郑晓龙,执笔编剧有王朔、冯小刚、马未都……现在一下子可以理解剧中那些金句是怎么来的吧。再加上以下无法复制、超级豪华的“打酱油”阵容:
濮存昕扮演的诗人
张国立扮演相亲青年的赵永刚
刘蓓扮演的歌女双双
于谦扮演的警察甲
甚至连冯小刚、英达都进去友情客串过。
除了演员阵容,剧情走向,看事观点等等,还有剧中的每个人都真实且接地气,他们缺点很多,优点也不少。这一集让人气得牙痒痒,下一集就让人心生敬佩。没有绝对完美、高高在上的大主角,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身影。因此,在看剧的时候总会想到,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不会这样/我也会这样。因此,不管过了十年,三十年,还是六十年,也许这部剧,依旧让人很快入戏。
李冬宝说,活着不易,是个人都饱经沧桑。
所以,不管人间值不值得,这本近三十年前的《人间指南》,也许还能在现在给你一些小小的生活建议吧。
END
建议和97年贺岁电影版一起看,可以感受到葛大爷强大气场的提升。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黄金妖」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上世纪90年代过去了 我大概要用一生去怀念她。
今年过年重看了一遍,修正了小时候的一些印象,余德利没那么坏,编辑部有个这样的人还真是省了很多麻烦,换现在的话就指望他创收了;戈玲真的很潮,很多衣服现在看依然好看,可能材质不太一样了但很多配搭绝对现在也看得上眼,后几集的妆容居然跟现在正好契合,怨不得那时会被牛大姐们看不上眼;李冬宝是文艺青年,小时候还以为他是流氓小混混;老刘最蔫坏,为了占便宜不怕打脸,推脱责任遇事就躲,不过好歹是善良的,牛大姐稍好,但思维方式实在有问题,说不到正题办不了正事;总编老陈超厉害的,面儿上绝对是个好人,其实老江湖深熟谙社会行事规则,既有方法有原则也有心胸和逻辑,是个好领导。台词简直值得青年编剧逐句背诵。后面有几集编的松散,逻辑偏一根筋那种,不如前面来得爽。看完这个再看《我爱我家》会觉得不够犀利。
必须五颗星,全剧每集一个故事,个个故事都精彩纷呈。编辑部里个个儿都是人精,全都戏精上身,把人物都演活了。每集看得都乐得前仰后合,太逗了。
理想主义情怀还未曾全部泯灭......
中国最早的情景喜剧???
葛优年轻时候可真歪瓜裂枣
同《我愛我家》一樣,《編輯部的故事》也顯示了中國90年代作為過渡時期的語言特質:老幹部牛大姐和主編老陳,滿口革命語言和大道理,而80年代的新青年李冬寶和戈玲,則對這套正統話語缺乏信賴,並不斷加以虛無主義的解構(戲仿、調侃)。他們點評人生百態、社會問題以至國際事務,其《人間指南》編輯部,正試圖像上帝一樣指導人間的生活。這顯示的是90年代初期的一種文化想象,即出現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態,替代原有的黨政機關履行職責,告訴人們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2020年4月疫情季於海甸島家庭影院。
北京话普及剧
北京人所向往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我就是這么貧起來的~
重看一遍,小时候不懂。它里面的冷嘲热讽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社会基本没什么进步,除了每个家庭的钱比1991年多了一些。
王朔、冯小刚、马未都、赵宝刚、郑晓龙、刘震云这几个基本上奠定了这部戏的风格,外加葛优这几个,这部戏确实活了,也就火了。基本上也探讨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也算是紧跟时代脉搏,现在看,不失为一部当时社会反映的活化石。后来这几个都是腕。8.5
-东宝,想什么呢?-想葛玲儿呢~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印象中是不喜欢的风格
这个电视剧只要在电视上播,我肯定要看的。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又下了全的看。
4.5;台词密集,嘴炮不断,抖机灵得恰到好处,知识分子的冷幽默雅而不俗,结合时代特色,针砭时弊绵里藏针,细品之余大有深意;六位主角性格各异,形象立体,戏剧冲突制造得极为自然,堪称社会缩影;配角也是大腕云集,红花绿叶皆出彩;国产剧的盛世,可赞可叹。
好段子真是隔二十年还是好段子啊。
至今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就凭我对葛大爷各个时期不分黑白的喜爱,我也不可能是颜控啊~————————————————这个剧的精髓全在片头曲里了,25集就没跳过片头,听了25遍。此剧拍于1992年,而每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年份意味着什么。因此它就成了理想主义的尾声,市场经济的前奏,首都的小老百姓渐渐过得好了起来,仍然在谈论地球宇宙和人类之爱。价值虚无之前的荒诞和计划时代的社会性互搏,解构的意思总在那儿一拱一拱的,可是都不彻底,因为最根本上,是社会人间充满善和爱的主题在那儿托着,这说明,80年代还没完全过去。戈玲特别酷。而且戈玲剧中每一身衣服都好看,穿搭特别有参考意义,果然时尚是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