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东周列国·战国篇

    大陆剧中国大陆1997

    主演:曹培昌  樊志起  杨童舒  温海波  温海涛  高兰村  李洪涛  杜志国  蒋恺  李振平  

    导演:阎建钢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2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3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4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5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6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3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4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5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6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7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8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19东周列国·战国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8 12:39

    详细剧情

    中国的战国时代是世界人类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东周列国·战国篇》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从三家分晋到秦始皇一统山河的二百多年中,诸子百家纵横捭阖、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浩瀚场面。   《东周列国·战国篇》通过精心收集考证,复原了两千多年来流传的有关战国时期的典故,如“孙庞斗智”、“商鞅变法”、“田单复国”、“苏张纵横”、“窃符救赵 ”、“吕氏春秋”、“荆柯刺秦”等经典故事,让观众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领略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根。   曾有人预言:九十年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局势将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又一模拟,因此《东周列国·战国篇》的推出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死士豫让(1-3集)   第二章 魏宫惊梦(4-5集)   第三章 商鞅变法(6-9集)   第四章 孙庞斗智(10-12集)   第五章 苏张纵横(13-15集)   第六章 赵武灵王(16-18集)   第七...

     长篇影评

     1 ) 留学的跟关系户的差距

    这部战国篇跟第一部春秋篇简直就没法比!实在是没法看下去!从主题曲到片中插曲,有时候看着看着他这插曲不合时宜的就出来了。故事剧情啰嗦拖沓,儿女情长杜撰太多,这种历史剧需要儿女情长吗?还是杜撰的?看得简直想吐!愤怒的我于是回来翻看了一下导演,又看了看两个导演的作品。只能说专业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个垃圾样!这种水平还做了老师,难怪现在的导演水平这么差,原来是废物教废物!

     2 ) 【澄思录】圆型迷宫

    【澄思录】圆型迷宫

    作者 火柴人

    商鞅:火柴人,你唤醒沉睡千年的我,这是为什么?

    火柴人:我已经领悟到你留给东方的东西了。

    商鞅:是什么?

    火柴人:圆形迷宫。

    商鞅:哈哈哈,终于有人破了我的千年谜题!火柴人,老夫设置千年的圆形迷宫,套在国人头上的圆形框架,居然被你给破了!

    火柴人:这也是无常运势、因果累积至此世,水到渠成,开花结果的因果运势决定的。

    商鞅,你决定不了你的受精卵种子、生命起点和时代前戏,你的受精卵、你身处的宇宙时势大环境、战国东土小环境、家庭背景、父母教育和命运遭际联合造就了你。现在已经21世纪了,你在公元前4世纪出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长达两千年,你已经完成了你的历史任务,接下来,该有后来人突破你的框架,就像爱因斯坦突破牛顿的框架,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了。

    商鞅:说得好!没想到老夫千年后,还有你这一个千年知音。

    火柴人:东土中国与西土诸邦诸民族本为同一个起点(宇宙基阶体和框架互动产生的宇宙本体—能(量)维(度)体系统)所孕育,之所以因果累积至后世,地球被人为划分为东西方、南北球,东西方文明如此不同,因最初东西半球的些微不同导致日后的大不同。

    这个最初的不同,就是东方定居式生活与西方流居式生活的不同。这滴颜色不同的第一滴水分别滴落在东西方历史的长河里,导致不同颜色的涟漪扩散开来,造成东西方的大不同。

    最初,地球原始人散落居住在东西方,都是直线思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线思维效率最高,沟通最简洁快捷,也便于暴露问题,进而迅速解决),并无明显不同,定居持无序(混沌)分布状态,后来因气候变化和人口繁殖需要新土地口粮等原因,导致原始地球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徙,从此身体差别不大、思维差别不大(都是直线思维)的一群地球原始人迁徙至气候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球东西方,开始了与各自地理环境最初的互动,形成了最初的不同。

    因欧洲处于高纬度北温带,气候寒冷,耕地较少,以种植小麦为主,粮食产量较少,随着人口繁殖,口粮产量无法满足新增人口需要,为了避免战争流血,居住在欧洲的这一批地球人开始外出殖民、抢劫(海盗)或经商,形成了流动式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环境和原始人类的性格的漫长互动中,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居住在欧洲的这一部分地球原始人逐渐适应了流动式(迁徙式)生活方式,性格逐渐喜欢冒险,性格更加外向,由于不断的迁徙,遇见的主要是陌生人,为了人际交往、情感培养和利益交换,人情在陌生人交往中不大起主导作用(情如水,易感动,易淹溺,易翻覆浪花,充满不确定性,人情的缺点在于无法通过人情百分之百有效准确预判人心,尤其对于非父母直系血缘的其余关系人,极易丧失口头契约束缚性,造成人际行为口头约定的反复不定和心灵信息的不对称),于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公正和公平,陌生人之间形成了契约(法律)文化,法律更加明晰化,公布于天下,增加了众人对人际交往后果的未来可预判性,从而导致人际交往的安全性极大增强,这客观上强化了这一部分地球人的直线思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进而形成高效率的经济型社会。但西方地球人仍然讲究人情,只不过将人情规则限制在可预判的近亲属关系和可预判的安全范围内,避免了人情难以辐射的近亲属之外的人际交往群体(社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判的危险性(不信任),从而增强了安全性。西方地球人没有将人情泛滥化,没有用人情(私心)干扰不适合人情规则主导的宏观(陌生人)人际群体的公权力领域(包括政治、立法、司法领域),从而确保了与权力掌握者没有人情关系的绝大多数社会人在社会行使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公正,进而保持社会的自由、公正和平等。

    为了照顾人情,西方确定了高福利社会,严格设定了重遗产税,打击财富垄断(利益流不断从上层(圆心)向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均匀流动),确保高惠民度的医疗免费或低费、社保免费或低费、住房免费或低费制度,其以北欧国家(瑞典、挪威等国)为惠民政策高密度高质量高数量核心和圆心,依次向德国和英国第二梯队(第二圆边)和法国、意大利第三梯队(第三圆边)和美国第四梯队(第四圆边)层层扩散高福利文化涟漪,随着离圆心国家越远,圆边数目字越大,福利密度越小,惠民度越低,形成了一圆心四圆边(圆心最浓、逐级递减)的高福利国家文明体系。

    让情归情,法归法,互不干扰,防止财富两极分化,一切公共权力和义务彻底明晰化,确保了社会每个阶层的权利、义务,这是迁徙到欧洲的那一批地球原始人一直延续古代原始人的求真思维(直线思维)的文明成果。西方地球人的社会是以法律为转轴转动的照顾所有阶层的直线递进明晰(透明)式社会。

    那么,对于西方地球人而言,只要法律公正,一切都会公正。如何确保法律公正呢?居住在西方地球的原始地球人采取以下治上(民众牵制官员)的以民为本的民治社会,官员任免权力在民众手中,采取傀儡线执行官制度,即民众用官员任职固定年限、选举方法作为牵制官员的傀儡线,让官员成为百姓手中的傀儡木偶,只有执行民意的权力和义务,限制了其余私心,从而将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老百姓手中。

    西方地球人文明的缺点是大直线、小动荡(小回荡)。直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拐弯。在和平时期,在公权力范围内总是吵吵闹闹,民意过显(说话自由)的法则,导致如果民意分歧明显,易造成短期社会动荡(外表动荡,实则内部稳定),但是这是充分暴露社会问题的时机,当气球的负能量不断膨胀,如果压抑,会产生最后的大爆破(周厉王堵民意,国人暴动),如果时常给气球放个气(公权力范围内吵吵闹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气球永远不会膨胀到破的局面,长远来看,对百姓和统治者都是有利的(西方王室同一个家族可以统治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群落的不同国家一千年,东方王室往往两百年就改朝换代,西方王室懂得利益细水长流,慢慢吃,因果始终平衡,东方王室目光短浅,吃到膨胀,因果迅速不平衡,最多两百多年就被换掉。东方王室悟性不高)。

    西方地球人的问题在于如何有效限制民意分歧明显产生的动荡,需要向东方人学习一部分圆形思维,短期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动荡问题。

    再看东方。最初的一部分原始地球人迁徙到东方的黄河流域,发现这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恰巧符合水稻(水稻需要夏季多雨)和小麦(小麦需要冬季少雨)生长条件,土地肥沃,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横贯东西,于是决定定居下来,靠农耕为生,以种地为主,养殖小动物(鸡、鸭、鱼、猪、牛、羊)为次,采集和打猎为辅,养活东方原始人。由于人都是好静不好动,好安逸不好迁徙的,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总和守恒,能量系统内一处用多,另一处就用少),人就是一团能量,能量主要作用是维持生命(形式)系统运转,如果将能量用在其他方面,维持生命系统运转的能量就会不够,严重影响生命存活。所以,迁徙到东方的原始地球人看守住一块土地就能养活自己,就懒得四处迁徙走动了(如果迁徙到西方的地球人遇见的是和迁徙到东方的地球人遇见的同样一块好土地,西方人也会发展出东方一样的圆型文明),于是,迁徙到东方的地球原始人出现了东方定居式生活。这导致东方出现了人情社会。

    具体形成过程是,一户人家在一块土地肥沃的荒地定居下来后,开始繁殖后代,以其为圆心会逐渐形成一个圆形村落,这里面都是有亲属关系的熟人,维系他们关系的是人情。人情作为交往规则,其特点是主导适用于近亲属关系,不主导适用于远亲属和陌生人。因为人情特点是情如水,易感动,易淹溺,易翻覆浪花,充满不确定性,人情的缺点在于无法通过人情百分之百有效准确预判人心,尤其对于非父母直系血缘的其余关系人,感情和利益约定极易丧失口头契约束缚性,造成人际行为口头约定的反复不定和心灵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东方村落都是近亲属定居在一起,随着繁殖代际增多,血缘关系不断被稀释,人际交往也会越来越稀疏,一般而言,居住在村庄边缘的东方地球人往往是离村庄祖先那第一代人的老屋(往往处于村庄中心)最远(血缘稀释化)的血缘后代际人,人际关系会很微妙。不过尽管如此,东方一个村庄主要都是熟人,导致人情小社会逐渐形成。由于一个个人情小村庄组成大社会,导致人情社会在东方形成。在这个人情社会里,情感作为人际交往的主导方式,不可避免带来了东方人的正面和负面性格:

    首先是重视亲情伦理,轻视爱情。在东方,由于定居制和浓厚的人情文化,导致子女在婚前和婚后都和父母及其家族联系过于紧密,导致亲情大于爱情,爱情容易被亲情主导(干扰)而不自由,这是东方大多数爱情悲剧的根源。西方是爱情大于亲情,根源是西方人处于人口流动社会中,容易摆脱亲情控制,形成纯粹的爱情自由观,西方爱情悲剧往往是相爱双方的价值观冲突而不平等或者受到国家、民族的干扰而不自由。

    其次是求善大于求真。因为人情主导人际关系,导致东方人往往碍于情面而遮蔽真实,藏污纳垢的结果就是隐性对抗(曲解、稀释)朝廷之真法,导致中央号令出不了京城,甚至出不了皇帝制定决策的书房,一出京城甚至一出皇帝书房就被人情曲解,执行不力,一旦朝廷认真追究,往往以人情线追究法责,常常导致一群人被一锅端(人情网被起底)。所以,东方是以人情圆心为核心建立的网状社会,各种情感关系(往往以情感道德的形式)互相牵制,不自由,而西方是以法律轴心为直轴线建立的直线矩形社会,各种情感关系不被情感牵制,只被最低底线的法律线牵制,导致情感不需照顾最高高标的情感道德(亲情)线,只需照顾法律底线,导致情感自由空间更大,至于在巨大的情感自由空间内,西方地球人是遵循道德高标还是只遵守法律底线,需要更加具有自主权力的西方人的自主选择。这种求善大于求真的思维导致东方地球人的文学艺术发达(求善求美思维发达)、科学不发达(求真思维不发达)。中国古代科学只是经验科学发达,实验科学不发达(中国人靠劳动经验被动总结科学,不是靠科学思维主动研究科学)。

    再次是性格内向、老实懦弱。东方地球人总体上性格偏内向(东方性格最外向的人来到西方,也显得内向),形成了内向依附性人格(奴性)。

    根源在于陷入到圆形思维里,固步自封,无法自拔。

    东方人有恒产(土地),好定居,只愿守着一块地,不愿失去,于是面对官员或恶势力的盘剥,总是隐忍。

    东方人形成依附性人格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和你商鞅有关。

    商鞅:愿听其详。

    火柴人:商鞅,你利用了人情社会的特点,让其泛滥化、法权化,并导致日后形成了外儒内法型社会。

    东方定居型社会以家族式村庄为基础,人情以家族宗法(祖宗法即人情亲情法)形式维持社会运转。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情善”亲爱被向上高层级递进、递远为祖宗的代言人(族长)对子女的“法”管控(祖宗已死,离新代际后世子女而言,客观上血缘已经较远了,族长不一定是年轻后代的直系亲属,导致亲情的真实的情感由于代际相差较远被淡化为家族利益),因此,家族金字塔的最高层与最底层相隔太远,情感已经很淡,人情面纱已经变味为家族利益甚至族长私利,这是人情社会变质的最关键一环。

    人情社会已经只剩面纱,只剩下行为模式和思维工具,丧失了情感实质。(人情的情感实质只适合主导运用于近亲属,不适合主导运用于远亲属和陌生人群体)。

    由此,人在亲情伦理的捆绑下无法寻求个人的自由,导致所谓的“善”压抑“真”,形成古代东方的外和谐内压抑型社会模式。这是一个伪人情社会。

    而此时,东方的最关键的一个人出现了,就是你,商鞅。

    战国后期,战国混战不休。你为了统一东方,采取以圆心覆盖圆边、以上统下的方式建立圆型统制型社会,本来这无可厚非。在战时,是可以运用强力集中资源办大事的。问题在于,你将这种临时策略常态化,战时如此,和平时也如此,通过法权强力剥夺百姓的几乎所有资源,输送到国家层面,客观上造成王室暴富,百姓穷困,形成国富民穷、官富民穷的局面,并延续了整整两千年。无论盛世衰世,古代东方人都穷困,这是极不正常的。

    最令人不堪的是,你制定愚民政策,给东方人制造了外在法律和内在思维两套枷锁。这个措施遗祸无穷。

    说到这,我想说,你的法家思想和西方地球人的法制思想不是一回事。

    你的法家思想是建立在黄河渭水流域的人情(宗法)社会基础上的统制型思想。你利用了秦国百姓的人情社会思维,将人情从最适合运用的近亲属领域扩大到宗法型全社会层面,将秦国村庄本已经存在的宗法(族长统治)权力轴思维替换(上升泛滥化)为君王(秦王)宗法权力轴思维,在模糊的圆心社会基础上,加载并强化了统制型(以上统下愚下)思维,本来,统制型思维无可厚非,可以加强国家管理,关键是你干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

    你利用百姓服从家长的(人情)亲情服从观念(绝对服从),偷换概念,泛滥化为百姓绝对服从君王的法权服从观念,最关键的一环不在这里,而在于你建立了一个圆型迷宫。你开始打造围墙,给秦国百姓修了一堵圆型思维围墙。你利用百姓饱受村庄宗法思维“洗脑”进而奴化的老实懦弱,没有反抗性的特点,采取强法和愚民政策,强化统制(上统下),剥夺了百姓最后争取自由平等的工具——求真型(直线)思维。当你的思想反复对百姓“洗脑”,强化权力法统思维(内化为情感道德求善型思维),导致百姓认为一旦秦国出现问题,错在于不服从法的道德,不在因果,所有的错误在于人的不善,而不再考虑善背后的因果—制度的问题。这是东方千年文化底盘的最大的核心问题。

    你所做的,就是将农村存在的族长宗法制度泛滥化为国家法权制度,并且剥夺了东方人的思想自由。

    这份历史责任,既在于东方良好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地、定居型的社会,宗法制压抑法,更在于你的强化人格依附性的法权思想和愚民措施。

    在你之后,古代东方历朝历代封建王室觉得你的法家思想对王室太有用了,既可以强化统治,还可以让百姓丧失反抗性,又可以让王室暴富。但是你的思想太赤裸裸了,不利于愚弄百姓,于是古代王室(从汉朝开始)借用儒家思想,将仁义道德外衣披在法家权力轴上,彻底给东方打造了一个圆型迷宫。古代中国人困于圆形迷宫的模糊型人情思维里,反复求善,思考止步于善恶,没有深入思考导致善恶的因果(制度性因果),实际上始终没有发展出因果求真思维,于是在圆形迷宫思维里打转转,固步自封,没有全面递进式思维。

    这个恶果是很严重的,它导致东方人的思维彻底被掰弯了,弯男遍地,直线思维退化成圆型思维,局部丧失了工作进取心,社会人广泛痴迷于人际关系学,依附于权力轴心,影响到实干精神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思维。到近代后,实验科学思维严重落后于世界,实验科学思维不发达,影响东方的高科技经济增长点,这是影响东方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的思维危机;商鞅,你还导致国富民穷、官富民穷的现象持续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导致东方形成人人想当官,不愿意当百姓的官本位思想和投机心理,客观上导致官场斗争激烈、官场生态环境恶化,从长远来看,这对官员不利,影响到了古代东方上层王室的利益,王室和官员的心态较为恶化,严重影响了王室、官员的寿命、心态和幸福感。古代东方王室300多个皇帝平均寿命30余岁,寿命不及农夫,许多宰相和官员也属于非正常死亡,官员群体没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可言,相较而言,西方王室存活期更长,王室居住在城堡里开艺术沙龙,一个王在一个国家当王当腻了,可以去其他国家当王,英国王、法国王、意大利王、西班牙王、德国王经常去对方国家当王,长期四处旅游,贵族少了许多束缚,东方王室则不能挪窝儿,一个王朝最多200多年就结束了,西方王室幸福感强于东方王室)。这在于古代东方强调法统(具有外和谐内压抑性),古代西方强调自由(具有外在短期动荡内在动态平衡自由性)。

    东方人的优点在于处理问题属于圆形思维,以和为贵,牺牲小我利益成全大我国家,解决问题可以绕弯子,也能达到目标。西方人要向东方人学习圆形思维,避免西方社会动荡期过长。

    东方人则要向西方人学习直线思维,推动社会长足进步,科技发展,不断突破僵化思维和固化思维,分析因果,找准症结,实现长足进步。

    西方和东方,形成各自的现状,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责任,而是宇宙、地球、天文、气候、地理、人类等众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要认清优缺点,结合圆形思维和直线思维,突出优势,弥补缺点,不断突破僵化框架,实现新进步,才能实现人类的动态因果平衡,宇宙的和谐发展。

    商鞅:你已经领悟。

    火柴人:古代东方最大的事件,就是你商鞅的出现,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耶非耶,成耶败耶,尽赴江水向东流。

    听我一偈:

    当年秦气荡四海,从此东方迷宫建。

    斗转星移许多日,跳出思维观长雁。

    三万临淄学宫士,八千郢都离骚燕。

    均在君王情网下,周转法权两千年。

    火柴人写于2018年10月20日,值江汉秋深,楚天露浓,长河奔流,直向沧海。

     3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死士豫让》的改编及探讨

    战国篇与春秋篇的制作思路大不相同,以人物写历史,重在写人,对历史的重塑很多。

    我整理了一些剧与史料的不同之处

    1 从晋卿到君主

    逐范、中行,六卿变四卿,是三家灭智、分晋的前传。

    在剧中,中行氏在剧中被略去,韩魏一笔带过,而范、智、赵三家刻画较多。

    1.1 被美化的范氏

    剧以兵器、屠杀、呼喊、鲜血开场,家主被杀、遗孤逃命,极尽悲凉,类似《赵氏孤儿》(注:同样不可信)的塑造。范氏女温柔美丽且有仁爱之心,范氏子幼而罹难。

    然而历史中,范匄、范鞅父子先后执政,打压异己灭族栾氏,极尽贪婪索贿诸侯,树敌甚多。范鞅死后,范吉射在晋卿斗争中失败出逃。顺便发散一下,关于范氏女儿,《左传》记载了栾祁,《国语》记载了董祁,一个因私情让老爸灭了儿子家族,一个觉得丈夫不尊重自己让兄弟把丈夫吊树上打,她们都是范匄的女儿。

    这种改编,我想,是为了描写豫让忠于旧主的妥协。

    1.2 荀瑶的“五贤”与“不仁”

    智氏,本与中行氏同宗,至荀跞与荀寅,作为执政的荀跞驱逐了荀寅。荀瑶为荀跞之孙,《国语》记其“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荀瑶执政,智氏最强,而多狂妄之举,“戏韩康子而侮段规”,水淹晋阳又对韩魏两家威胁“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乃今知之”,功败垂成。

    剧中对荀瑶的狂妄塑造很到位,可惜没有契合“美鬓长大”这一点,或许不愿智伯抢过赵孟风头,过多共情失败者。

    1.3 “王者”赵无恤

    《史记》称赵无恤生母“翟婢也”,《左传》记荀瑶斥赵无恤“恶而无勇”,想来正是出身微贱,性格隐忍能成大事,是荀瑶的反面。

    剧中,添加了赵无恤杀范氏子嫁祸荀瑶一节,是写赵无恤心狠手辣,也是写这个时代作为胜利必须残酷。剧中简化了晋阳之战,使赵无恤面对荀瑶时更加从容不迫,又提前了三家受天子封国的时间,更加彻底地表明,赵无恤是这个时代的王者。

    《史记》记赵鞅,“赵名晋卿,实专晋权”;记赵无恤,称“赵襄子元年”,俨然视为一国之君。简襄功烈,赵氏完成从晋卿到诸侯的转变,周威烈王的封侯,是迟来的名分。

    关于奴隶与民心,时代与成败。剧中赵无恤解放奴隶以得民心,而荀瑶骄傲不愿为之。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先例,据《左传》记载,栾盈之乱的范匄,“斐豹隶也,著于丹书……斐豹谓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铁之战的赵鞅,“克敌者……人臣隶圉免”。

    2 从复仇者到殉道者

    2.1 士为知己者死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书中这一段描述非常清晰,荀瑶欣赏并厚待豫让,于是豫让以死报答知遇之恩。但剧中,豫让首先表现出的是对范氏的忠心耿耿。前文已经提到,为合理化这种忠诚,美化了范氏的形象。我以为,这种改编,使豫让的形象产生了裂痕。

    重新审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它应该有一个前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罕见故而可贵。剧中,豫让对范氏有程婴杵臼式忠诚,如果范氏可为“知己”,不杀智伯又引以为“知己”,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如果范氏只是旧主,而智伯是真正的知己,那么前一份忠诚就显得迂阔,也削弱了后一份情义的分量。

    范本化的忠诚与游侠式的报恩,前者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道德标准,后者是先秦义士的信条,让人物兼有这两种品质,是审美的怯弱。

    改编最大的矛盾就是如何“化仇敌为知己”。创作者选择用赵无恤的“谲”反衬荀瑶的“正”,乃至将范氏之灭中智氏的罪责脱去,并有意将荀瑶、豫让塑造为不能容于今世的英雄,让他们惺惺相惜。但就观感而言,很牵强,不了解历史的观众必然困惑豫让态度的转变。

    2.2 道之不行

    刺赵襄子是豫让故事的核心。然而如前文所述,刺杀的动机变了,豫让从游侠变成背负着旧道德的悲剧英雄,他的刺杀也随之变得沉重。

    王者之剑出于庄子外篇《说剑》,“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是唐雎不辱使命。惜也,议论精彩,人物滞重。

    祠堂一节,一半出自史书,即友人建议“伪质而事襄子”,豫让拒绝“怀而二心而事其君”。然则背景大不相同,史书之中,豫让漆身吞炭,友人见之不忍,剧中豫让放弃良机,同僚有怨言。如此曲折,一方面刻画赵无恤的真心,一方面显示豫让的“仁义”—虽然难免使人想起宋襄公。将豫让推向道德顶峰的同时,令他更加孤独。

    第三次,对抗天下人心。比较魔幻的改编,也是直书本章立意:为“义”而死。剧的呈现较难使观众信服,虽然巫与火强调了鬼魅的气氛,豫让的癫狂与范氏女的死,还是过于生硬。我猜,创作者想要表达豫让面对时代道义崩溃的绝望,范氏女死以示豫让道之不行,但无论如何,剑架于脖颈作辩论而不杀,是很失败的呈现。

    最后的击衣与自杀。删去漆身吞炭,改伏于桥下为军前挡道,史书里处心积虑杀赵无恤,剧中变作求死证道。因为要证道,所以要“坦荡”,所以没有“漆身吞炭”。虽然同是击衣复仇,内涵截然相反。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国篇》的豫让,从史书中的复仇者,变成了春秋战国之交的殉道者。

    3 视角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从春秋到战国。历史的叙述当然有无数落笔之处,2019年的电影《我控诉》,以军官视角写德雷福斯事件,甚少刻画德雷福斯和左拉,而作者自有极为清晰的表达。作为《战国篇》的开篇之作,用豫让视角描写三家分晋,并以“最后的道义”立意,当然意有所指。获麟绝笔,死士殉道,二者遥相呼应,悼念盛时而哀季世,仿佛“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立意先行,落到实处,不得不对历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写。因为豫让象征道义,所以顺带着他的旧主范氏与知己智氏都需有正义的形象,正如《赵氏孤儿》对赵氏的美化。然而历史本身只是尔虞我诈的争夺,无论范吉射、荀瑶还是赵无恤,谁都没有更高尚的人格。剧本的塑造,将豫让表现为神坛之上的人物,有赖于演员的坚毅,塑造得动人,但我以为,差史书的磊落几分先秦义气。

    因为以豫让为主视角,另一些人物的弧光被删去。以张孟谈为例,剧中作为赵无恤的谋臣却无独特表现,而史书之中,不但是扭转晋阳之围的关键,并且功成身退,留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著名典故。

    原创的范氏女多为观众诟病,不再赘述。

    畅想以《春秋篇》的方式拍摄三家分晋,或许如此开展:荀瑶饮酒侮辱赵魏韩,荀瑶索地赵无恤拒绝,晋阳围困,荀瑶骄狂韩魏反水,(漆其头以为饮器),张孟谈功成身退,豫让击衣。朴素串联大事件,却可能会更多保留历史的原貌与先秦风气,更多的人得以在一闪而过的瞬间散发出独特的光辉。

     4 ) 记《东周列国·战国篇》之《魏宫惊梦》

    (注:同样的内容我在自己微博和B站上也有发布存档,都是本人啦,只是怕丢。。。)

    三刷《东周列国·战国篇》中的《魏宫惊梦》,这次是花了几天时间一个字一个字把两集的全部对白打了下来,并细细截图。细品之后我发现我还是小看了这两集的编剧,我对翟璜和子夷也并没看透,其实如果是当作抽离历史背景的同人剧来看的话(要是片头打上“本故事纯属虚构”就好了),真的,这两集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了,人物也极其精妙。虽然只有短短两集,90分钟的剧情,但包含了太多,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在吹彩虹屁之前,我也先写几点缺点,就当是先抑后扬了。

    第一个缺点,也是我认为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子夷去找翟璜那里的前因交代的有点不明确。前面能看出子夷因为战场上的那一面是对翟璜有些心动了,不然也不会在翟璜被绑上殿的时候那样紧张,看到翟璜被国君砍断绳索之后又长出一口气。但是这种心动应该还不足以让子夷这样聪慧的一个女子冒那么大风险跑去给魏王戴绿帽子,翟璜又是很明确地誓死效忠魏王的,万一被拒绝且告发怎么办?所以我最开始真的以为是腹黑魏王想搞翟璜故意设的局,想给翟璜定一个强奸主母的罪过杀掉他(甚至有可能仙人跳啥的),但看后面剧情感觉又不是。貌似子夷就是单纯的耐不住寂寞,被男子气概十足的翟璜吸引了,很纯粹地馋他身子,所以就跑去私会了。但还是那句话,铺垫还是不太够,只不过有一处魏王冷落子夷的镜头,但是在那之前可还是有很色气的子夷服侍魏王洗澡清理伤口的镜头的,不能就因为一次冷落,子夷就甘心冒那么大危险去找翟璜。这里如果可以稍微多给一点交代就好了,其实都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改成魏王发脾气家暴或者是很冷血地要让子夷为国献身去勾引翟璜之类的都可以,只要稍微让子夷的动机明确一点就好了。毕竟看后面对子夷的塑造,她并非一个享受淫乐的女人,相反,她深情、聪慧、通透又有一种傲气,所以这里出轨动机的交代不清多少还是会让子夷形象的完整性有一点打折扣吧。

    子夷拾剑,此时爱意已经隐藏不住了

    第二个缺点就是翟璜之死那里。其实这个点算我吹毛求疵了,就是我觉得最后应该让翟璜大笑后自尽会比较符合人物。在走入这个圈套之前,翟璜和子夷的那段对话中其实翟璜已经很明白地表示了这次是生死未卜的,是他铤而走险,所以他是有做好回不来了的打算的。而最后,当他意识到这个局就是要他命的时候,他眼中闪着泪光,狂笑着说着“欲除翟璜,何须如此费心摆布?”的时候在他心里他其实也是明白了自己必死无疑了。而听到李悝说“诛翟璜者赏万金”的时候,按照翟璜的傲气,按照他的那份英雄气概,他应该会选择自尽的,就好像他最后说的那句“谁能杀我!”,在他心里,其他人不配,只有他自己可以结果自己,因而更好一点的设计是让翟璜拔出剑后直接抹脖子。而且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翟璜和子夷这对恋人以相同的姿态赴死。就像子夷最后所说他们起码还有选择如何死亡的权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去死。最好给个类似子夷身死时染血的剑落地的镜头,这样二人更是接上了,效果一定也会更好些。(当然,还有个私心,就是我真的不想看樊伯再次被捅个对穿了,伯约是给钉柱子上了,这次是让人给捅透了,呜呜,虽然知道他必死,但尽量别直接出死亡镜头还是稍微好一点点啊)

    “欲除翟璜,何须如此费心摆布?”

    再次被捅穿,呜呜┭┮﹏┭┮,我的翟大夫啊!


    好了,缺点说完了,下面开始吹彩虹屁。

    首先,先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认为塑造得非常好的角色——魏文侯。这个君主是真的深谙权谋之术啊,除了一个女人,他到最后真的什么也没失去,不仅除掉了原本尸位素餐的旧贵族们还解决了权势日益见长的新贵权臣翟璜,还得到了一个汇集了各路贤才、罢黜了种种弊政和庸吏的走向富强的国家。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他善于玩弄权术,把没有什么根基的出身低贱的车夫之子翟璜推在外面做恶人,而自己既享受了翟璜为他带来的种种好处,让翟璜帮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最后还成功解决掉了权贵们口中的“小人”的翟璜,还算安抚了仅存的恨翟璜的旧贵族。而且翟璜被杀的罪名是要谋害国君,死有余辜,就算是他提拔起来的那些新贵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如此真的是一举多得。最绝的是,这位魏文侯的忍耐功夫和演技也真的是一流的。就是在发现翟璜断剑之后,他不是马上发怒去办了翟璜和子夷,而是将此变成一个更让翟璜必须对他死心塌地的理由。这一招真的太绝了,他很明白翟璜还是一个有强烈荣辱心且真的忠心于国家的人,因此就拿断剑去刺激,而此时翟璜因为和子夷的关系本来就有愧,又被魏文侯这样一通表演,更是觉得愧疚,因此更是感恩戴德,为了对得起魏文侯的重托,不要说只是让他去驱除尸位素餐的旧贵族,让他去死他都是不怕的。也因此,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魏文侯真的是太聪明了,太懂帝王之术了,简直是教科书一般的操作。唯一感慨的就是他可能一生都会是孤独的,因为不懂他的人终将成为他手中的利刃,失去价值后会被他丢弃;而懂他的人(比如子夷)则会因为看透所以心冷,只会害怕、远离,因此他永远不可能拥有一个知心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子夷临死前会说他好可怜。不过细细想来,作为一国之君,他更多的追求自然是在国家层面的,也许深夜时分,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寂寞,但那也都是暂时的,是生活的小插曲,从大面上来讲,他真的没什么后悔、可惜、不值的。因为他是一个国君,而他同时又知道怎样去做一个国君,并且也乐在其中,他又有什么可怜呢?

    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的两口子

    发现翟璜的断剑后一脸“环保色”的魏文侯


    官服翟璜(樊伯这个气质啊,也是没谁了)

    从这一刻起,翟璜心中应当就已然坚定了誓死都要报国为君了吧?

    而这次细品,让我观感改变最大的则是男主翟璜。之前我只觉得他太傻了,明明有着一颗为国报效之心,也有着过人的才干,却不懂权术,被魏文侯当枪使也不知道,最后注定不得好死。再加上和子夷的关系,就对他观感不是很好,哪怕那个时候我就很喜欢他这张脸,但观感不佳就是不佳。但这次细品之下我才发现,翟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并非是一个憨直莽夫,只是他卑微的出身和他那份为国为君的拳拳忠心注定了他要知不可为而为之。因此他的悲剧是从他一出场就注定了的,他注定要毁灭,哪怕没有魏文侯那样的善于权谋的君主,哪怕没有李悝隔在中间和魏文侯一起演戏把他推入深渊,哪怕没有他和子夷的那段不伦之恋,他也会走向必然的悲剧,自己毁灭掉自己。

    在这一刻,一切其实早已注定

    这里想感叹下编剧的高明之处,就是翟璜的出场其实就有点类似于对他后面的命运的一种预演,只有几句话,但一切都已经注定。当他以利剑相逼国君的时候,对子夷,他说的是“我不配,但下臣知道我魏国一国之君不能活着受敌国的侮辱。君亡国亡,君亡臣死,为国殉身,义无反顾!翟璜成全国君之后,即使夫人不手刃翟璜,翟璜也定当引剑自刎,追随国君,同赴九泉”。为了成全国君,他情愿做被世人唾弃的弑君之事,在他的心中,君与国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可以保全就要拼死保全,但是如若保全不得,那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他翟璜被摆在了哪里呢?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啊!子夷的剑他不怕,弑君之后其他人的刀剑他也都不怕,甚至没有这些人,他自己都会结果自己。在翟璜心中,为了他的国与君,他是完全不会想自己的!他情愿去做成全国君的利剑,哪怕身死,在所不惜!这也是为何我之前说过他最后的死亡那里稍微有点欠缺,如果是自尽就会更好,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翟璜的那种自毁性,他最后应该是死在自己的剑下的。

    在之后的剧情中,也有一些细节,编剧再次在强调,翟璜其实不是看不明白,哪怕他因为一颗痴心想自欺也有子夷来解释,让他明白;他也不是真的因为权利和美人就蒙蔽了双眼,而是他不在乎。因此在剧中,子夷这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需要由她引出翟璜的真心话,让翟璜说出,纵使看透一切,纵使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必死之路,他在所不辞。这里处理得最好的一处就是《魏宫惊梦(之一)》的结尾部分,子夷来劝翟璜那里,当然,这里也是子二人感情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此就留到下面马上要做的关于翟璜和子夷的感情的分析那里详写。


    唯一的一次深情对视

    之后,就要说另一个让我第一次看时不能理解的地方了,就是翟璜和子夷的爱情。之前我其实是想不通的,为什么非要安排爱情进来?为什么必须要有子夷?这次细品,我才理解编剧的良苦用心,还真的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这段感情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几乎是整个故事无法割舍的灵魂。因为这段与子夷的关系,翟璜的形象变得更为复杂、鲜活,他不是只有前面罗列的那些光辉的一面,他不是一个完人、圣人,而是一个也会输给情欲,会有矛盾挣扎的有污点的人。以前我会在想,为什么翟璜那么忠君爱国,面对子夷,他最后还是经不住诱惑,和她发生了关系了呢?但细细想来,谁又没有弱点呢?也许,这就是翟璜命中注定躲不过的劫,这个连死也不怕的大英雄最后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没有办法拒绝送上门的这份爱情。不过也因为他是翟璜,所以他会有矛盾、会有内疚、会有挣扎和逃避,所以他不会想着为了将子夷占为己有而去疯狂地做出什么背叛国家的傻事,相反他会更觉得对不起君主更加坚定为国尽忠的心。

    其实在翟璜和子夷的这段感情中,子夷的感情是比较简单,没太多变化的,就是如她所说在战场上翟璜剑指国君之时,她就爱上他了。而翟璜对子夷的感情却是在变化的,在刚开始,翟璜就是情欲击败了理智单纯因色相而结合,对子夷他更多的是愧疚、自责,甚至是害怕她碰他。那个时候翟璜对子夷更多是欲而并非情。但是在子夷劝告翟璜不要出任相国那场戏之后,翟璜对子夷的感情才真的变成了爱,直到最后变成了他生亦相觅的难以割舍的爱情。这种感情的变化,演员的表演给得都很到位。春宵之后,从床上醒来的翟璜仿佛是噩梦初醒一般,额上是汗,目光中是恐惧,完全没有应有的爱意和温情;几次子夷伸手来摸他的胡子或者手,他都是条件反射一样躲得好远;子夷抱他,他的手却不会去抱她,相反他会推开她。这个时候,在翟璜心中子夷并不是那个知心爱人。在翟璜心中他们就是因为肉欲犯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还是子夷拉着他犯的(“来人,为翟大夫宽衣”这句台词简直男女错位了,子夷这是把翟璜给睡了,只是翟璜不够坚决,没顶住,就真成了)。也正因此翟璜觉得这个错误以后两个人躲着不见也就结束了。于是当子夷说了“你放心”之后,翟璜才敢再和子夷有一点眼神接触,因为他认为只要子夷放过他,不找他,他就不会再犯错误了。

    明明是一夜春宵,翟璜却仿佛是噩梦初醒

    摸胡子失败

    一把推开!

    摸手未遂

    而到了《魏宫惊梦(之一)》最后子夷劝翟璜那里,翟璜对子夷的感情发生了重要转折。这一段对话不多,但层层递进,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在子夷以史为鉴,给出翟璜第一个不可为相国的理由的时候,翟璜的回应是“夫人,难道你不希望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英雄?”。这个回应是回扣前面二人第一次交合后子夷给出的喜欢翟璜的那个理由的。也就是在翟璜心中,他认为子夷爱他爱得就是很表面,他是英雄,所以她爱他。于是这里他抛出这一句反问,这句反问甚至带了点试探,因为此时翟璜心中对子夷还是没有真正的爱的。但是,这真的就是翟璜心中所想吗?并不然。如果他真的是渴求成为这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英雄,那么在魏王要任命他的时候他为何不喜反忧,为何又要推辞?甚至在被任命后,回到家中他也压根不开心,反而是发泄怒气一般地砍木桩。面对翟璜的这个反问,子夷马上就又进一步地去解释,说出了朝中真正的掌权者是李悝这个事实。面对子夷的这个分析,翟璜的反应是他走近了子夷,说出了他心中真正自己比较相信的那个借口“可是国君对我信任有加”。这里翟璜走近子夷的这个动作给得太好了,因为之前翟璜从来都是在努力远离、躲开子夷的,因为这个是引他出现不轨行为的诱惑,但这里他却是向她走去。前面说过,翟璜并不傻,子夷只简单的一段话他是可以听出子夷是真的关心他,是真的在为他着想,所以此时他心中子夷的形象其实是有些变化的,以至他愿意主动向她靠近,也说出他的心里话。之后就是子夷的对国君的分析和那句非常感人的表白了,“我不愿你如此招来横祸,我只想让你伴我多做几个好梦”。此时子夷是眼含热泪,泪水就要夺眶而出,而面对子夷的真心相劝和发自肺腑的表白,翟璜心中对子夷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前面多少都有交代,朝中的人巴不得翟璜死,而他自幼也是因为出身卑微受尽欺辱,恐怕子夷真的是第一个真心关心着他、希望他好好活下来的那个人。因此,此时面对子夷,翟璜不再躲避,不再把子夷当作只是痴迷他外表而渴求肉体之欢的人,他深情地望着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动伸手将子夷揽入怀中。不过,也正因为他是翟璜,在他明白了这个真正爱他、关心他的女人的心意之时,他的回应却是 “蒙夫人垂爱,翟璜感激不尽,如今国难当头,纵使刀山火海,身为男儿,翟璜在所不辞,望夫人助我”。如果没有这份爱,翟璜一心为国尽忠的选择其实已经很伟大了,但是更让人动容的是,在他明白前路艰险、必须要放弃自己、放弃与爱人的相守相伴之后,他还是毅然选择走那条最艰难的死路。不过,也幸亏有这份爱情,翟璜日后再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起码这世上还有一个子夷是真心想着他,爱着他。当翟璜帮助魏王打下了中山,实现了黜庸纳贤、富国强民的理想之后,哪怕所有人都盼望着翟璜死无葬身之地,但起码还有子夷希望翟璜活下去,希望和他一起逃走。而到了最后,翟璜固然惨死,但也还有子夷愿意随他而去,共赴他生之约。因为他们这份爱情,这个无比悲凉的故事中多少还有了一点点暖意,也让翟璜这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有了那么一点柔情。

    对子夷还是怀有疑惑的翟璜

    “我只想让你伴我多做几个好梦”

    最热烈的一次拥抱,也是唯一一次了


    说了剧情的好,下面再写两点我认为最精妙的服装道具上的设计吧。设计最棒的绝对就是翟璜的断剑了。这把断剑,牵连着三个人的爱恨,也贯穿全剧,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最后子夷用翟璜的断剑自刎更是神来之笔,这柄断剑开始了她与翟璜这一世的爱情,同时又是这柄断剑送她去赴翟璜他生之约,让她去开启与翟璜来世的爱情。子夷也是双重意义上的亡在了这柄断剑上。还有一处很绝妙的设计就是黑衣的使用。在《魏宫惊梦(之一)》的结尾,翟璜说出“如今国难当头,纵使刀山火海,身为男儿,翟璜在所不辞”的时候他穿的是黑衣。因为从那里开始,他要走向他的死局了。而到了《魏宫惊梦(之二)》的结尾处,准备去杀吴起和李悝时翟璜穿的也是黑衣,而这一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去赴死了。同时,在最后一幕,子夷穿的也是黑衣。子夷真的是通透又从容,她预感了翟璜必死无疑,也明白自己必死,就做好了准备,从容赴死。这身黑衣,是为翟璜,也是为她自己。

    看着翟璜的断剑,思念着爱人的子夷

    子夷一生到底是亡于翟璜的这柄断剑

    翟璜已死,子夷又如何独活?这身黑衣,为他,亦为自己

    最后说一个不太可能的猜想。就是有没有可能电影《神话》有对这两集的借鉴?而且还把来生的故事给补全了。好吧,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因为看的时候真的觉得不少地方都挺像的。不过蒙将军和玉漱的爱情可比翟璜和子夷的爱情甜得多,逻辑也更顺,不过矛盾和挣扎却相对少了些。


    定下他生之约的翟璜,此时他的眼中亦闪着泪光(视频中好清楚的,截出来就不明显了)

    “我俩一起,共赴来生之约吧”

    唉,只可惜《魏宫惊梦》只有两集,翟璜子夷的戏也不是重点(看剧本的话真的就是点缀,只是演得太好,故事写得也好,给人感觉好像他俩之间的故事很多),以至于樊伯和杨童舒这对神仙颜值组合我根本没看够。而且两个人的感情戏真的是非常含蓄,连亲吻都没有,感情最浓烈的一次也不过就是长久拥抱,但即便如此他们之间的情还是能给我这个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虽然我知道剧中的翟璜和子夷都是艺术创作,真实的历史上翟璜得以善终,而子夷也不存在,但我真的希望在某个地方,在他们的来世,他们可以相守一生,过上翟璜希望的这一世绝不可能的神仙眷属的幸福日子。


    (如果有来生,希望他们可以如此相见)

    翟大夫可以痴痴笑着望着子夷

    而子夷也可以将这样的美好只给翟大夫一人

     5 ) 战国篇剧情的问题——太感情化

    看了两个单元我有点迷醉,跟第一部的厚重完全不像。加感情戏不要紧,别黑历史人物啊!!白瞎那么多演技好的帅哥美女。

    又看了几个单元,其实第三个单元开始更接近史实了,但好几个都加了莫名其妙的奸情。

    编剧文学素养挺高的,能拍出历史悲凉的宿命感,尤其是赵武灵王那个单元。但不是每个故事都适用啊,拍范雎也用这种权力宿命的套路,用多了反而令人疲乏。

    而且拍摄手法上,大段的对白没有推动剧情,反而有凑时长之嫌,比如孙膑庞涓的阵前对话。(甚至台词还谜之琼瑶风……)

    最后一个单元,演员根本不合适,剧情也把秦始皇黑成变态……

    编导似乎是小清新过度,整天就是主角受了权力的腐化最后死于权力,或者要归隐山林而不得这种,过于清高鄙视一切强大的权力,这不是对待历史作品的正确态度。

     6 ) 看了几集就觉得不行,就没往下看

    片头曲用了个关雎,关雎就关雎吧,音乐风格慷慨激昂,还配了大量战争场面,这合理吗?还有第一集,一个豫让和两个孩子讲这么长时间,有意思吗?全剧直接用智伯围晋阳,三家分智,三家分晋开头都合理,唯独用区区一个豫让开头很不合理。总之,这部剧比现在的一些所谓历史正剧还是强一丢丢,但是比《春秋篇》差远了。

     短评

    改编的乱七八糟每集都有感情戏,导演应该去拍偶像剧!

    6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 其实拍得挺难看的,和春秋篇差距非常大,但是比现在的一些还是强很多的。随意歪曲史实,脑洞太大。而且为什么每个主要人物都谈起了莫名其妙的恋爱。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失败的,全是男权社会刻板的想像。情节拖沓。

    10分钟前
  • 弥生小姐糯米桑
  • 还行
  • 豫让与赵无恤:死士之剑与王者之剑……这特么什么鬼啊,历史剧拍的太戏剧化了,知道的一些与之不符的,就怀疑起了整部剧的历史性。翟璜上完床翻脸不认人啊。。。杨童舒是好看。这一次拍了太多的儿女情长。

    13分钟前
  • 似水年华
  • 推荐
  • 都拍成言情剧了。当然杨童舒是非常美丽的,很古典的长相。

    16分钟前
  • 云无月
  • 还行
  • 当年放这个片子的时候被大多数人诟病为现代意识太浓,总而言之就是不KOP。但跟现在那些关云短鸿窗宴比必须跪

    20分钟前
  • rafa@caravane
  • 推荐
  • 拍的不如《春秋篇》,杜撰的东西有点多。

    21分钟前
  • 阿狸
  • 还行
  • 片头曲和片尾曲都改编自诗经,古朴幽雅,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旋律;每个故事当中基本都加入了些感情戏,有些明显生拉硬扯的很没必要,把好好的历史剧搞成了言情剧,削弱了原有的肃穆感,更使得剧情显得亢长;最后看到郭涛扮演的秦始皇时,我震惊了,没想到在十几年前他还演过这么正经严肃的角色来着阿

    26分钟前
  • 其燦如言
  • 推荐
  • 愤怒中……编剧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扯淡!浪费了这些演员道具,啊啊啊啊,气死我了~

    28分钟前
  • 喵喵
  • 推荐
  • 前四章看完不看了。。。非得每個主角都配個女人扯幾下么。。。戰國那麼多名人不好好拍

    33分钟前
  • 无涯子抵制修音
  • 较差
  • 国产剧最爱

    36分钟前
  • Jane
  • 力荐
  • 不必厚此薄彼,《东周列国》的战国篇和春秋篇一样的精致、精彩。春秋篇更偏重于考据与历史真实,战国篇则改编情节较多,尤其男女感情戏明显多于春秋篇,节奏更顺畅,也没有春秋篇现场收音不够清晰的问题。很多人诟病的情节改编过多的问题,在我看来根本不存在。我们比较下同样是经典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就容易理解了。东周列国属于中国历史的上古年代,史料有限,冯梦龙的《东周列国》作为文学底本,远不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显然不是真实历史,那为什么又要求《东周列国》要完全遵照历史真实呢?显然,我们评价《东周列国》(无论春秋篇还是战国篇)的标准应是基于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电视剧,而不是史书。

    38分钟前
  • 红棉812
  • 力荐
  • 文艺至死的历史剧。

    40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力荐
  • 春秋篇有多好,战国篇就有多烂,三颗星全给演员,跟编剧导演没关系,春秋好就好在深得史实精髓,战国不是历史剧,是编剧个人在瞎编故事,跟言情剧没啥区别。

    45分钟前
  • 在逃樱桃小丸子
  • 还行
  •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剧就是一部春秋战国简史,帝王谋士贤臣良将,下部加入情感故事,每集都有一位佳人出场。

    50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 看过第一集,严重歪曲历史,基调跟主流武侠剧无异。

    55分钟前
  • Jimmy
  • 还行
  • 秦始皇跟个傻子一样

    56分钟前
  • DeNiRo4H
  • 推荐
  • 神剧

    58分钟前
  • 小牛魔王
  • 力荐
  • 相当不错的国产片

    1小时前
  • CIE
  • 力荐
  • 历时七年总算把这个剧给看了!虽然服装道化比较粗糙,但春秋时代不就是如此吗?那时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先进的装备。所以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加分项!春秋和战国这两部剧贡献了太多的历史典故了,对于历史感兴趣的人太有益了!剧情符合所查史实符合率六成!商鞅部分最最让人动容的,无奈,心酸,和绝望,和高高的相位形成强烈对比,作法自毙不过如此!

    1小时前
  • 大隐隐于市
  • 力荐
  • 拍摄仅次一年,为毛和《春秋篇》同系列,《战国篇》拍得如此垃圾?效果和现在的脑残剧一样?瞎编乱造且不说,那不合时宜的主题曲啥时候都放,在赵惠文王死了母亲时,也特么放“关关雎鸠”,太恶心了!好多实力派演员,到了这剧,演技也变得渣得一逼,让你无法忽视导演的神奇水准。

    1小时前
  • 斯特
  • 较差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