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人深深震撼了我:95岁老党员张富清。看了、读了、查了他的事迹后,我深深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其实,他们或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用自己的微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在他们默默无闻的实干中,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阳光和雨露。这让寻找一颗星想到了全国首部反映成都城乡统筹题材的大型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部剧集讲述了解放军退伍女兵、共产党员黄少花曲折而艰苦奋斗的一生——我想,无论是现实生活里的还是历史上电视剧中的,共产党们"不改初心,为人民谋福"的本质是一样的。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电视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央视八套的开播有着非凡的意义。一部作品的好坏与否,还是要看编剧和导演。这次担任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编剧田运章与导演陈力,又一次亲自操刀了《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上、在历史事件的还原程度上,相信观众一定会有所触动、有所震撼、有所收获的。
说起导演陈力,她对重大题材的敏感度和情怀都是一流的,小细腻里有着大格局。在《古田军号》拍摄时,陈力导演曾说:"在新时代如何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如何让历史照进现实?如何用最完美的艺术表达去诠释这段历史?电影《古田军号》一直力求创新和突破,力求宏大叙事、个性表达,为还原历史真实。通过影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和初心,从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部《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何尝不是这种情怀?
陈力导演从1991年执导个人第一部传记剧《少年毛泽东》开始,到如今的这部剧集《在桃花盛开的地方》,都擅长把重大题材还原到生活常态。在生活常态中凸显人物性格,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她努力做到与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实现有效对接,进而产生更多的认同和共鸣。知晓了陈力导演的"用心良苦",我们再回溯到这部剧上看,就不难发现其作品中,历史与当下所激荡出的共鸣。
不是世界太和平,而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让我们无比感怀。日本投降,中原大旱。少女黄少花卷入一场官府和百姓的纷争之后为活命远走他乡。可是祸不单行,在战争岁月几乎没有一块净土——她在途中又卷入国共两军一次战役。被救后,黄少花参军当了一名卫生员。炮火连天的岁月颠沛流离是幸福的,但不知何时枪林弹雨就会毫无征兆袭来。黄少花在渡江战争中被震成植物人送回了老家……这样的经历让一个年轻的女子去承受,若放在当下岁月几乎没人可以存活吧,更没有她那大步朝前义无反顾的勇气!黄少花不仅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她还多次立功。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很少有人把南墙撞个窟窿后昂头挺胸继续上路的——在黄少华身上寻找一颗星就看到了一股"宁把南墙撞个洞也要闯过去的拧劲儿"。或许这股子精神就是黄少花的立身之本,为父老乡亲谋福利的强大底气。
黄少花几次辗转千里找部队无果后在家做起了农民——这个队伍女兵、在战场上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农民就是不一样。她作为一名是"党员身份"的女农民,她以德报怨,改造曾伤害自己的旧政府人员;冲破重重阻力带头试种棉花积极支援朝鲜战争;大饥荒时期不遗余力帮助贫困人家……如此黄少花谁人不爱?不仅周围的父老乡亲喜欢她,一个声名远震的抗日英雄魏守根一辈子痴情少花,虽毫无结果,但他从不后悔。
魏守根这位抗日英雄虽然为人性格多变难以琢磨,常常嘻笑怒骂、阳奉阴违,但在大是大非、大情大义方面决不含糊。还有一位为人正直、忠耿、清廉的田山堂,虽然因为路线问题平日里遭到黄少花和不少群众反对。但是,他在生死关头,为抗洪保障数十万群众身家性命,以身堵流,最终壮烈牺牲。加上一位伪县长和旧政府人员……《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历史环境也颇为复杂,但黄少花她始终保持着一位战士的风骨,牢记一个党员的使命,不忘初心!改革开放后,在她接任村支书后村里的农民家家户户实行"包产到户"的新方式,于是,一条共同服务之路在这个村庄越走越宽。
《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一个多么诗意的地方。当下时代我们在说,撸起柚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无论是张富清还是黄少花,艰苦奋斗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最亮底色。
2019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整整70周年。我们的国家,曾经是一个经历过不少战争和磨难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曾经是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与考验的人民。今时今日,很多00后应该都无法体验到中国曾经经历了什么,也不能理解当兵参军能有什么经历,克服过多少困难?
我们是不是有必要看看,那些真正展示历史情感内核和战斗劳动人民的影视作品呢?
导演陈力就是这样一位对该题材努力钻研的女性导演。其实看她的作品,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还是细腻的平民生活,总是能把表现人物的情怀,作为塑造人物的基石。在她的影视剧里,人物和事件,历史与精神都相对的和谐、统一,也会让观众体会出在革命年代里的生活细节和亮点。一方面她是忠于历史精神的,又跳出历史程序,能把具体的问题吃透的。另一方面她也能粉碎过于现实的内容,重新完善成她每部作品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艺术情节。
她前几年的作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是典型的代表作,而新作《古田军号》则是一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史诗巨片,2011年开始抓剧本创作和不断打磨,历时8年,2018年正式开机,2019年才成片。这次带来的《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介于上述两部部作品中间创作的电视剧。
总体上看,丰富的人物细节,历史的厚重感和浓郁的情怀,可以说是她的艺术特色。
不俗的实力也让她的荣誉满满,多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也拿到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等大奖。
这次选择的演员也有好几位资深的老艺术家了,刘之冰、丁勇岱、王姬也都可以算是“老戏骨”级别的演员了,这样的团队阵容可以说是强大,是值得信赖的。
这部剧基本上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为背景,反映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一群农民历经悲欢离合,最终走向幸福新生活。以一个平凡的、苦难女子的光荣与梦想为主旨,从一位战士的风骨,到牢记一个党员的使命,从不忘初心,到匍匐前行。
从在太极县的土地改革,到桃花渡的每个地点转移,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各种对峙,到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人物沧海与桑田,来树立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较长,从革命历史到新中国成立,几位主要演员也用几十集的时间来充分诠释一次次人物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故土家园的变化和一场场人心的跌宕。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中,整部剧以大气抒情的背景音乐,和深沉的男中音画外音穿插交代了一幕又一幕的转场,显得也尤为恰当。
在主线上,这部剧基本以解放军退伍女兵、共产党员黄少花曲折且奋斗的经历来撰写故事。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上、在历史事件的还原程度上,这部剧也展现较为完整和深入的程度。几个老戏骨的表现更是尤为精彩,丁勇岱、刘之冰、丁柳元、王姬几位演员都奉献出了与角色互相匹配的表演功力。从造型上,有的是灰头土脸的,有的是意气风发的,看得出主场均是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展现出这种体验派演技。以人为本,以史为鉴,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和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关联。这个故事以网状的叙事,交织了几个主人公的经历。其实剧情非常丰富,不仅仅有主线,铺陈出的几条副线亦是丰满,几十年后,少女黄少花,不负使命,以德报怨,她改造了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就政府人员,她冲破重重阻力带头试种棉花,她在大饥荒时期救助穷困人员。解放后的她,依旧不改本色,当仁不让的带领乡亲父老,走上一条破共同富裕之路。
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以饱满的激情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又深沉细腻的图像,有努力奋斗的坚忍不拔,有历尽沧桑的从容不迫。
这是一种对于传统家国精神的回归,一种对于“人运即国运”的朴素真理的追溯。很庆幸有如此的一部电视剧,当我们不只停留对于个体的回首,而是跟随着故事的展开,用历史的眼光,从一个朴素女人的身上去追问时代的时候,那些抖落的点点红尘,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曾经的曾经,无论好坏,都是已成过往,这也恰恰间接的解读出了这部电视剧的意义所在。
还是很欣慰的看到,今时今日的中国,能孕育出这样一部影视作品,没有浮躁没有炫技,扎扎实实的描绘了一个时代面貌。
在这个意义上说,《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完整的塑造出了一个饱满的、有力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从一个女人的一辈子,到一个社会的缩影,再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这或许就是《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部电视剧带观众的,特别是带给我的思考。
“傻子拍出来给弱智看的”
优秀电视剧展播……呵呵
以农村的角度反映解放后社会的变迁,站在小人物的角度反映政策变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演员都很专业,细节都演得很到位,主角很正直,身边也有一堆有血有肉的人,让这部剧有很真实的感受。唯一不足就是旁白有些多余,对推动情节没有什么作用,甚至还偶尔影响了整部剧的基调。
又是一部因为不得不陪我妈看而接触到的烂剧
说实话,反正都是演农村圣母女主,建议王茜华闫学晶选这部这种,至少没那么尴尬狗血。
有这钱干点什么不好……女演员磨皮太夸张了。
这个剧经常前言不搭后语,重要的情节和对话内容还得靠猜,莫名其妙。
這個情節值得更好的主角,以及不建議使用李粟的視角旁白,他太缺少參與感了
对女主发型表示费解。
“要是个女娃,还能生孩子呢,能世世代代的生”。吐了。
少拍点烂剧吧
田山堂这种人,真是一种典型了,地下党小流氓翻身当了书记,飞扬跋扈,有点权力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这个剧经常前言不搭后语,重要的情节和对话内容还得靠猜,莫名其妙。
弃。荒唐,荒诞,荒谬。
???????太迷惑了,陪着家人看的,一集没有任何提示能好几年的跳,事情性质前后转变的十分迷惑
我觉得女主眼睛很漂亮。
瞎了
无法忍受的剧情安排,所有人都胆战心惊,对不杀感恩戴德,动辄就下跪磕头,领导者又臭又硬,这tm是正史剧?
女主发型。。。。。。。直接打1星
黄少花真让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