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那么久,投资那么大,结果确这样。感觉特效还是非常可以,但看这申公豹不是豹子成精么,虽然身材高大但没有细得声音么。希望夏雨可以出神。姜子牙也是高大威猛之像,希望黄渤老师可以威武一点。纣王看着倒是相差无几,再霸气侧漏就更好了,毕竟最后一代人王还丰功伟绩。李雪健老师老来出戏别强撑。元始天尊倒是个中年模样但不够仙气不够威严。三清六圣,气场不够强大。
上周因为工作关系,去青岛东方影都探班了《封神三部曲》剧组。整个参观和学习过程都令人受益匪浅,因此借这个机会,在这里也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因为保密协议的限制,我没有任何在现场拍摄的图片,因此全文无图)
当我们在说电影工业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要简单地总结,我认为工业化的最重要指标,一个是「标准」,一个是「流程」。只有建立起标准和流程的电影生产体系,才能被称为是「工业化」的。
当然,乌尔善导演之前在各种采访中,也提到了自己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认知标准。他的总结无疑是最全面和最官方的。
第一是类型化的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
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一部电影的大规模生产;
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
结合乌尔善导演的标准,以及我自己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的所见所闻,我们终于可以在中国电影的制作体系里,谈论一下「工业化」的问题了。
作为一部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是中国电影甚至亚洲电影迄今最大规模的制作。而之所以要做如此规模的投入,是题材和类型以及市场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为了确保它在商业上的安全性,它在创作上必然是类型化的。而类型化的创作,其实就涉及到了类型的「标准」问题。
「类型」就是创作者和观众的一个市场契约,是观众在花钱买票之前,就能确信自己得到相应标准的娱乐体验。创作的类型化是所有标准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其他所有的技术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创作是必须要从本土经验逐步积累才能完成的标准体系。
标准的建立一般都要遵循如下过程:市场需求导致了应用,应用导致了体验,体验导致了要求,要求导致了标准。
对于国产神话/史诗电影来说,在经历了之前十年的摸索和积累,需求、应用、体验和要求都已经非常明确了。乌尔善导演作为这个类型中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他凭借之前的《画皮2》和《寻龙诀》,已经为这个类型的中国电影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作标准。而《封神》则在继续这个循环,并开始重新建立标准。
从我在片场的体验来看,《封神三部曲》的拍摄无疑是重新定义了这个类型的标准。无论是从叙事、表演、角色造型、整体美学的建立,以及所有细节的落实,《封神三部曲》都超越了之前中国同类型电影的创作标准,并建立了一个达到甚至在部分环节超越了国际水准的创作标准体系。
电影的创作最后还是要依靠制作和生产环节的细节落实,最后才能把导演和主创部门的创作呈现为一个个的画面和最终的电影。对于绝大部分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在制作和生产环节确保最初的创作意图不折损,其实是一个非常考验和折磨大部分中国电影人的痛点问题。
相信大部分电影创作环节的从业人员都听说过这个形象的比喻:拍电影就像是你捧着一碗水跑长跑,最后比的不是谁先到,而是到了终点后你手里的这碗水还能剩多少。
之所以会有这个比喻,就是因为中国电影在之前的手工作坊时代,很难在所有制作和生产环节都做到忠实执行创作意图,当每一个环节都在因为各种无法控制的变量而折损创作意图时,这些环节导致的误差就像工业生产中的「公差」一样,逐渐累积之后,最后组装起来的机器已经无法百分之百地实现最初的图纸设计功能了。而超大规模的电影制作,就像是组装航空发动机一样。成千上万的工序和数以百万级的零件,以及供应链管理,任何的误差最后都会积累到最终的成品上。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变量,除了无法按时交付产品外,这些误差积累也会导致原始设计无法百分百地发挥功效。
如果我们想让一部超大规模制作的电影,最终在银幕上实现最初的创作意图,就需要落实数以百万计的创作细节。而这个过程,依靠的就是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有过制作经验的电影创作者,都会明白我上面说的那些痛点意味着什么。如果分析和拆解我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看到的拍摄过程,相信大家会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工业化」。
有一场特效水池的戏份拍摄,需要演员在造浪机制造的波涛中进行表演。我的感受就是整个剧组的拍摄效率非常高效,流程非常合理,可以做到准点出工准点收工。
在很多效果完全靠运气的特效水池中拍摄,能做到准点收工是非常难的,这意味着剧组已经把所有可能的变量都控制住了。这些变量包括但不限于演员的表演排练、安全训练、现场的安全管理、在狭窄空间内的机位设计、灯光控制、人造波浪的效果控制、现场特效和后期特效之间的衔接、现场镜头效果和动态预演的效果检查,等等。
只看这些文字,其实很难估计出这场戏的准备和拍摄工作量。但经过我和乌尔善导演以及制片团队的沟通,我确信这场戏拍摄时,所有的人员和效果,以及特殊设备,都是经过事先的缜密排练和预演的。
例如,在特效水池的人造波浪中进行表演,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演员在人造波浪中根本站不住,一个浪花过来演员就会被冲出画面。靠给演员身上加配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一是会影响演员的表演,二是会给演员带来安全隐患(你沉下去就浮不起来了)。
如果是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个问题,光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急死制片部门。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靠现场的器材就能实现的。而这种细节问题的暴露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依靠成熟的外包技术团队,二是依靠事先的缜密排练和预演。
最终现场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在特效水池的底部铺满了钢板,上面有挂钩系统,让演员可以用脚部挂住这些挂钩,确保大浪涌来时,虽然身体会摇晃,但演员仍然能相对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表演区域。
这场特效水池戏份的其他细节还包括但不限于:
所有参与水戏拍摄的演员,不但事先都排练过所有戏份,同时也提前接受了专业培训,还考了专业潜水证。拍摄现场也有安全员随时在画面外候命,确保演员的安全。
人工造浪机的浪花效果也是经过之前的排练,确保所有的细节都能达到导演的要求。
现场的绿幕和遮光黑布都是固定在挖掘机的机械臂上的,随时可以根据画面需求以及太阳角度进行调整,非常高效快捷。
每一组镜头拍摄完成后,现场特效剪辑立刻就能将现场镜头和之前的动态预演进行检查,确保所有镜头没有遗漏,以及所有镜头的效果达到了之前的设计。
在另一场动作戏的拍摄中,整个剧组也呈现了同样的高标准和高效率。
这场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人打斗场景,而且前中后景都有主要演员在表演,调度复杂,同时还需要人工降雨,以及配合复杂光效变化。在拍摄难度上类似《一代宗师》的开场雨中打斗,但参与打斗的演员人数更多,而且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也更加复杂。
这场戏大概花了一周左右就完成了拍摄,每天的拍摄时间从中午1 点开始,到夜里1 点结束,正好12 小时。按照剧组的管理流程,这是一个「中班」加一个「夜班」的工作量。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因为整个拍摄过程非常有序,所以大家并不需要经常加班。所以在正常拍摄结束后,剧组工作人员还能够在晚饭后在驻地附近散步遛弯。当大家在楼下碰到后,相互打招呼时,都会问到,你明天是中班还是晚班啊?那种对话场景,相信在老式工厂家属区生活过的朋友都会非常熟悉。)
在城墙下的打斗戏份,有二十多个演员参与,因为之前经过了细致的动作排练和表演排练,所以在拍摄时,除了导演的表演调整外,几乎每一个镜头中的每一个演员走位都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
因为涉及到复杂的特殊效果和特效化妆,所以整个拍摄中不时需要暂停,以便特效化妆部门进行特殊效果准备和调整。而现场的第一副导演孙晔安排的拍摄流程非常科学,整个拍摄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无序停顿和盲目等待。
(很多剧组工作过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剧组拍摄忽然会停顿下来,然后包括导演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它就类似在自习室里大家都在闲聊时,忽然会出现一个安静瞬间。那是一种混乱偶然达到了某种同步后的偶发现象。)
这种复杂动作戏的跳跃拍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漏拍镜头。但在《封神三部曲》剧组的现场拍摄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担忧。所有表演和动作都经过反复的排练,所有镜头都经过细致的前期规划,跨部门沟通会上也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和目标,整个拍摄现场忙而不乱,真正做到了紧张有序。
现场剪辑随时把镜头加入预览时间线,导演随时可以检查最终效果,配合这些专业化流程和职业化工作人员,我们最后看到的就是一个职业化的剧组在一个工业化流程中的专业化表现。
顺便提一嘴。在我探班当天的拍摄中,城墙上有一个由著名演员扮演的角色,因为镜头设计关系,他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背景中的一个模糊身影。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全程都完成了表演,并一丝不苟地配合了所有准备工作。我一直觉得,这一点和「艺德」其实关系不大,这正是职业化的表现。因为这就是一个职业「演员」所应做到的职业化标准的体现。
就是依靠这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准备工作,以及数千项琐碎细节的具体落实,《封神三部曲》剧组才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了预定镜头的拍摄,并且达到或超过了预定效果。
而这个过程,就是创作标准和生产规范,以及乌尔善导演所说的「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
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化」。显然,电影工业化很重要,因为它能确保在一个复杂的大制作电影拍摄过程中,导演和主创部门的创作可以忠实地呈现在最终的电影中,同时制片部门还能确保这一切都是在预算和周期内可控地有序进行。
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只有当我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按照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出一部预定类型的电影,我们才能在后续的包括营销宣传发行影院市场资金回收再分配等等细分环节上,有序推进,并进一步完善整个中国电影体系的工业化。
那时的中国电影才是真正的工业化产品,才能够真正地成为更大的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自【 张小北】
第一部看下来,感觉电影制作团队真的用心了,推荐大家去看。 演员演技都在线,老戏骨就不用说了,这里要特别表扬年轻演员,没有一个让我感到失望的,男儿个个铮铮铁骨,肌肉发达,阳刚之气满溢屏幕,女儿(特指妲己扮演者)性感妩媚尽展阴柔之姿,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狐妖的妖兽之性。并且,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殷寿在王宫突然当场杀人,旁边的宫女个个被吓得连声尖叫,连滚带爬,当纣王拿着宝剑走到姬发旁边时,镜头给到殷寿的特写有一个宫女也在镜头内,她是五体投地,瑟瑟发抖,生怕下一剑刺死的就是自己,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对细节的把控程度,连露脸镜头都没有的群演都这么入戏,可想而知观众当时的代入感有多强,总而言之,所有人的表演都是贴合实际不浮夸做作。 特效,放在2023年的今天虽已经不算惊艳但也算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符合商业大片的基本标准,有较强的真实感。 场景道具,据说导演和团队都是考据狂,每个场景和道具都会详细翻查史实资料以做到尽可能的还原,这点在大屏幕中可以明显感知。但我也要指出一个缺点,就是王公贵胄们的服饰和道具虽然都很有质感,但是都太新了,一看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没有那种古朴的落后的农业社会的感觉,王宫的基础设施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
剧本,主题是弑父与夺权这个比较敏感的人伦政治题材。导演对标的应该是《指环王》三部曲,可见其抱负之大,不想浮于表面的决心。我并非原著党,整体看下来,十分扎实,逻辑合理,节奏明朗,剪辑顺畅,情节都是一环扣一环,一点也不拖沓。但也还是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殷郊为保护父亲,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要殷寿传位于他,我们这些电影院的观众当时看到这段都笑了起来,为什么笑?因为殷郊这样一个从小在王宫大院里长大的王子被塑造成了一个毫无城府的傻白甜。其次就是剧本的台词都过于现代化,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说出来的,这点大家如果玩过古剑奇谭第一部这个游戏的话,你就知道什么叫有古韵的台词了。
最后,希望《封神》可以在国内国外大卖,同时也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在明后两年如期上映,中国从来不缺好的题材,缺的是用心制作电影的人,一定要良币驱逐劣币,把烂片打得屁滚尿流,这样,观众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好作品,祝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这个倒数就开始了。但或许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延长人的生命,这方式就要从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始。”-费翔
去年年底,备受瞩目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发布了预告片。该预告片时长为30秒,众多经典角色悉数登场。
其中费翔在预告片中,着实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镜头中,费翔饰演的纣王,身材高大健硕、气势霸气威猛,饱满的胸肌清晰可见。
年过半百的他,肌肉仍如此饱满有力,无数网友为其疯狂点赞。
以往,我们提起费翔,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很少有人能把他和这样的身材联系起来,59岁的费翔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其实早在2018年,网上就曝出费翔即将参演《封神》的消息,从开机到现在这一年多时间,几乎每个节日费翔都是在剧组过的,甚至自己的生日也是,费翔为了角色,付出了很多,相信未来呈现在大银幕上的纣王,一定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每一步踏出去之前还会考虑很久,不是那种特冲动的。
费翔1960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1981年,从史丹佛大学戏剧系毕业后费翔回到台湾。不久,被张艾嘉发掘,参与演出台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的拍摄,从而进入演艺圈。
1982年在台湾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流连》,获得了”金唱片”奖。1986年,费翔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了他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跨越四海的歌声》,成为第一位跨越海峡进军中国内地歌坛的台湾艺人,他的《跨越四海的歌声》磁带发行一举突破百万大关。
1987年费翔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以《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而一唱成名。让费翔 一夜之间成了全球华人的偶像。
当时费翔受追捧的程度几乎接近疯狂,很多人为了对自己偶像致敬男生们就模仿他留起了长头发,穿上喇叭裤。
1989年,费翔在中国大陆12个城市共举办了65场演唱会,当时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专门结合此次巡回演出,拍摄了《费翔和他的歌》纪录电影。
巡回演唱会结束后,费翔在这个时候却选择了告别中国流行乐坛,去纽约寻求音乐剧和舞台剧的发展,开始了自己新的追求和挑战。
回顾费翔整个演绎生涯的路程,不难看出他就如同一场火,不仅让自己的热情释放,也同样感染着周围每个人。
他敢于作为第一人回归大陆进行演出,更是在他火遍全国的时候毅然选择去纽约发展,这种急流勇退的行为很多人都不理解。
其实正是这种的选择才更像是费翔,他需要更多的空间释放自己。
看似很保守的性格,其实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当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以为他会继续沉寂下去的时候,却发现他又带着这团火折了回来。并且这团火还和当年一样,熊熊燃烧,同样可以轻易点燃大家的心。
其实现今的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承受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以至于我们平时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好好停下来想想我们的需要,只是跟着惯性向前冲。
其实,偶尔改变一下状态,休整一下再出发,也是件好事。
回归后的费翔虽然已经59岁,但是魁梧健壮的身材依旧,很多人都羡慕不已。如何在这个年龄还可以保持这样的体格,是大家都想知道的。
在之前的采访中费翔就表示,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更是透露了自己的运动方法,那就是每天都要做30分钟运动。
费翔解释说:“各种方法有着很大的差距,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不是特别的容易,我也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摸索和尝试,才总结出适合我的方法。”
并且解释说“我比较容易乏,所以每天只做30分钟的运动,不仅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又不至于让自己过于疲惫,同时也不会影响我安排工作。”
同时,费翔认为睡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睡眠对我们的健康特别重要。现在社会人们的日程都是满满的,似乎只有睡眠时间是可以牺牲的。
比如你晚上回到家,已经十一二点了,想起还没有查E—mail,—上网,又去浏览别的信息,再去休息,已经两三点钟了,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长此以往,对身体、精神都不好。
所有人到中年都要面对很多问题,如何避免油腻和维持体型。正是靠着自己强大的自律,和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费翔维持着不老的神话。
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让费翔身上的火焰不灭,依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顺其自然地去享受生活,与别人分享才快乐。
“我会尽量让周边的人都快乐”,这一点也是费翔保持不老很重要的秘诀。快乐的传递使自己的情绪也会得到很好的带动,减少负能量的堆积。
费翔其实也遇到过人生的低潮,正如他回忆中说到的。
“其实我也有过情绪低潮,十分抑郁,甚至也曾动过自杀的念头,所幸那时有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调整自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看到亲人或朋友的离去,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能把名、利看得比较淡,顺其自然地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费翔还有一个习惯。不愿一个人旅游。
“我也试过一个人旅行,那有另一番滋味和收获,可是绝对没有两个人一起开心。这个人不一定是爱人,也可以是朋友或家人,任何事情要和别人分享才会更快乐,更有意义!”
正是在这种快乐的互换中,心情得到了释怀。
在激流中,可以顺其自然地去享受生活。这个和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是分不开的。
《封神演义》是我小学时代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当时看了好几遍,觉得里面既有英雄,又有妖魔,既有战争,又有魔法,故事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现在再次回顾这部小说,不知为何竟然没有了当初的快感,只感觉小说的叙事模式和《西游记》有些雷同,情节编排不够跌宕起伏,人物刻画不够细腻生动,主题挖掘不够深刻。听闻导演乌尔善要花三十亿执导《封神三部曲》,真心希望其在原来小说的基础上能有突破,能有开创,要不然这三十亿可就花得太不值得了。为了当初最喜欢的东方魔幻小说给导演提几点建议:
猜想一:没有人物是完美的。神仙也有耍小脾气、使小性子的时候,妖魔也是有情感、有思想、有人性的,纣王开始也不是完全的暴虐残忍,他也有亲情,有爱情,在爱情里迷失了自我,慢慢的从人变成了魔鬼,姜子牙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人,他有很多事都做不好,也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一直在追求存在的价值却总是四处碰壁。这样的人物刻画才真实立体,有血有肉。
猜想二:主题除了善恶和正邪之争以外还能有什么?有友情、有爱情、有亲情,有梦想、追寻存在的价值,这些都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更容易让人共鸣的。
猜想三:神力越少使用越好,人力越多使用越好。这就是《指环王三部曲》、《蜘蛛侠三部曲》与《雷神三部曲》、《复仇者联盟四部曲》的区别。炫目的法术和法物使用得过多,虽然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但是一定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破坏故事情节和叙事节奏,很容易拉远与观众的距离。还是应该尽量使用人类的武力,过于强大的法术和宝贝只有在决定胜负之时才可使用,应该有次数限制。
猜想四:遇到困难时主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避免中国神话故事普遍的叙事模式,就是剧中主人公一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一定是去求助神仙,或者主要人物遇到困难时,神仙一定知道,于是立刻派人去解围,这种遇到困难就去求助的叙事模式很让人反感,神仙应该发挥的作用是教你如何去克服困难,更多是精神上的支持,实际上还要靠你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让观众与剧中人物有更大的成就感,而不是直接插手解决困难,这也许就是东西方魔幻电影的思维方式不同。
猜想五:武王姬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封神演义》里的涉及姬发的故事少只又少,给读者感觉姬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英雄们费尽千辛万苦推翻商朝竟然为了一个在故事里可有可无的人物,这个主题听着就让人泄气。我觉得在电影里必须弥补这个缺乏,否则伐纣兴周就没有了一个重大的意义。
猜想六:封神故事最吸引人的元素应该是团队精神。这个团队的主要人物是姜子牙、姬发、杨戬、次要人物有哪吒、雷震子、土行孙,这个团队每个人作用都不相同,性格各异,因为相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一起,这种团队精神也许才是封神应该弘扬的精神内涵。
猜想七:三部曲的叙事结构和基调应该有层次感。就像人民解放战争还分为防御阶段、反攻阶段、决战阶段,《封神三部曲》的叙事和基调也应该有层次感,第一部故事核心是对立,分两个层次,一是讲述纣王的恶与文王的善的对比,二是兴周伐纣团队的形成,高潮应该放在亡命天涯式的逃亡。第二部故事核心是防守,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纣王的讨伐,武王的防御成功,第二个层次是闻太师进攻,武王防御失败撤退,高潮就是武王与闻太师的攻防战。第三部故事核心就是决战和反攻,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武王反攻,闻太师防御失败,第二个层次武王与纣王的决战。也许这样的叙事结构才能既有层次递进又有转折变换。
首先要替玛丽珊卓小姐感谢乌尔善导演。他成功的在《封神》开头完成了本应呈现在第八季的凛冬之战,夜王他老人家可以瞑目了。其次……开始槽多无口系列……西岐那一望无际的麦浪啊……道具组分不清玉璧玉环与玉珏的的区别啊……冕啊……服化道就一言难尽啊……鹿台真的是个台啊……还TM是个xxxl版的玛雅神庙啊……大司命啊……人牲只是百人祭啊……遥想武丁只是问卜个"我媳妇还好吗?她想我吗?"都不止这个数啊……文王上来就会八卦啊……最最不能忍的是,没有空心菜,没有炮烙,没有虿盆,没有酒池,没有肉林。就……为什么呢…真是靠"真爱"祸国殃民吗?人之匮乏啊,贫穷的想象力呀。妲己只需要魅惑和活儿好就足以撼动人心吗?不知道该说是这种流于表面的劣质情欲是对女人的想象太匮乏还是当今男人的情欲太贫瘠。但是这片值得看吗?值得,只有做好三点。第一不要带史实考据脑子,第二不要带小说的考据脑子,第三不要带脑子。怎么说呢?内核就是"爸爸去哪儿了"的故事。表现形式呢……就……虽说港片没落之后再无艳情电影现世了,但是花那么多钱拍个情欲片实属大可不必。我觉得企宣快上吊了,给的礼包也是大方了。点心,手办,饮品和一罐子冰糖燕窝。真的是满满的求生欲~可以去看,满屏的一言不合即露肉。群男卖肉还是算是养眼,并且费翔帅爆了。对了,还有台词。不挑李雪健难的病后恢复的声线,费翔再不标准的发音也是百老汇范儿。(但确实一张嘴我就秒回吴彦祖的口音"原来是小瘪三")其他原音不可原谅,中文其次无边,且申公豹是北京胡同腔儿这事儿太恐怖了!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