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的大致故事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是感觉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中间好几个迷惑剧情让我没法入戏,导致后面看到我觉得还不错的片段也没法被调动情绪,一边听着感人的BGM一边在心里吐槽前面看到的剧情。
首先,我好想对主角说,相机上的那条带子,是给你们挂脖子上防止手没拿稳相机掉地上的,不是摆设啊啊啊啊啊啊,怎么你们拿相机从来不把带子挂在脖子上,我看那相机在你们手上岌岌可危真的太难受了。这相机是爷爷的遗物,最后给男主的生日礼物,寄托了三人回忆,明明是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轻拿轻放呢。(还有,我总感觉这相机没盖镜头盖,但我不太认得这相机的型号,也有可能它的镜头盖本来就是这样的,要是说错了我之后就删了这句。)
海底闪光的暗色细沙是咋回事,一点来由都没有,就出现几次想要把人往下拉把人吞噬掉,是有什么象征意义?就感觉它只是主角团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海中求生,缺衣少食,时不时还来个恶劣天气、碰撞事故,主角团要面对的困难已经很多了,加这一条感觉没什么必要啊。
诺波的两次告别,第一次是大家做好了小艇想叫诺波也上船,但是诺波身为房屋的化身不能和大家一起走,所以他就直接把船蹬出去自己留下了,结果触发女主的ptsd,女主无法接受这样突然的告别,不管不顾地要跑回去。既然如此,那第二次告别的时候能不能郑重点,好好地说再见,多交谈一下,让大家把离别之情好好说完没有遗憾了,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看到他第二次告别的时候又是唰地一下跳出去了,我都怕女主一惊也跟着再跳下去。
女主以前在这间屋子里看到漂流之景的时候,睡一觉再醒来就会回到家里,而且时间会回到进入公寓之前,为什么这次回去之后大家身上的伤没有消失,而且时间也过去了,我看着那个撞到头昏迷的妹妹感觉好心痛啊,真的没事吗,会不会有后遗症啊……
最后,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女主的原生家庭,女主因为家庭不幸加上爱她的邻居爷爷也去世了,心中苦闷没人能诉说,所以很难受,总是一个人躲在即将被拆迁的房子里,实际上这事也就和男主还有点关系,并不关其他人的事。女主需要放下悲痛的过去,男主需要解开和女主的误会,但是其他人并不需要在这次漂流中获得什么成长(而且这旅程太受罪了,性价比低)。我个人觉得不如改成只有夏芽、航祐和诺波三人的旅行,再把旅程改得没那么受罪,例如让这房子有水电,有食物,反正大海和海上的其他旧屋都是幻境了,那把这栋房子也改得幻境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对吧,既然最后是靠沟通让女主放下,那也可以直接让他们三个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沟通交谈。
补充:印象中令依菜说过几次她认为是女主把他们卷进去,但其实直接把其他人卷进去的是另一个上蹿下跳大呼小叫的男生,是因为他说要去旧房子里抓鬼,航祐和另一个高个子男生才会进去那栋楼,然后他们跑上房顶被路过的女生们看到了,才导致令依菜和珠理也上楼的。如果没有那个熊孩子进去抓鬼,顶多只有女主和诺波在漂流。这群人一起住了这么久,竟然连熊孩子想抓鬼的事都没聊到过……感觉真的有点缺乏沟通了……
另外,其实也不能全怪那个想抓鬼的熊孩子,就比如令依菜是想尝试再次劝说男主和她一起去佛罗里达玩才进去那栋旧楼的,就算她路过看到男主几个人在楼顶,也可以选择站在外面等男主下来,而不是直接钻围栏进去。那是待拆迁的楼,本来就不给进去的,自己违反规则进去了,结果被卷入漂流事件,怪谁啊……虽然女主看起来是一切的开始但是把别人卷进去的还真不是她……
《漂流团地》的问题和亮点都非常突出,必然会为影片带来颇为两极分化的评价。我个人是非常欣赏这部电影的,但在观影过程中,一些体验也与不少恶评颇为一致,这说明了电影叙事与剪辑,情节构成的一些问题。即便如此,我仍然很喜欢《漂流团地》,它的人物与故事内核揭示出了现代人在自我、家庭和历史之中的抗争与超脱,它螺旋上升的主旨确是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当然这个前提是观众得忍受前期小朋友琐碎无聊的争吵,这一推进情节的方式成为了拉低电影水平的硬伤。
因此首先谈论的便是电影叙事的问题,在我看来,小朋友之间的拉扯和主线及其关键情节的联系实在太弱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一方面没有太推进主角团的关系,另一方面和主角团之间的抉择也没有太强的因果性,即便神秘的建筑小精灵(或许是地缚灵?)也没有予以前百分之九十九的漂流之旅一个清晰,同时也是应当富有悬念的目的性,这对电影前期的观影体验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了。
具体来说,这种糟糕的观影体现便集中反映在无聊的叙事节奏和冗长恼人的对白两点。由于缺乏引人注目的看点和矛盾,令这些小朋友们的争吵——还得吐槽这些小兔崽子把东亚家长不好好说话的习惯和毛病学得倒是非常到位——逐渐难以让人忍受。真实,确实挺真实,无理取闹,抗压能力弱还真是小学生的写照,不过说来,他们大多数时候还是和少年热血漫画的角色一般果敢,更别说拥有着超强的身体素质,难道这就是足球部的双前锋吗?这点我一个成年人都很敬佩,因此航佑和夏芽还是很难讨厌起来。而这其中女二令人血压升高的几次爆发犯熊,可能确实说出了作为局外人的观众的些许心声:夏芽你忘不掉爷爷,忘不掉旧团地,憋扯上我们啊,而且更显得四个配角实在无辜,同时形象塑造也相对单薄;所以虽然我非常同情和理解夏芽,但女二的指责,总将我从航佑和夏芽之间的和解与成长——成长线的核心意象便是如何处理团地这个叙事空间以及有关人格化的团地,小精灵诺波的一系列重大抉择——中拉出来,去思考甚至怀疑他们行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这让电影最动人,最有趣,也最精彩的内核失去了本该绚丽的光彩,蒙上了一层厚重,也难以忽视的阴影,这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即便如此,当电影到达尾声,还是拉回了我不少的好感,也实实在在的让我体会到了治愈与希望。直到结局,才恍然发现电影是想表达几个几近青春期的孤独小孩互相拯救,渡人渡己的故事。诺波期待孩子们的笑声,不愿孤独地形神俱灭,不仅在现世现身,试图通过隐晦的方式在老楼挽留夏芽,而且在现世干预坠楼的夏芽,或有意或无意地将主角团带入了建筑的往生之海。夏芽在老楼中一度得到了幼时未曾得到的归属与家园,宛如未断奶的幼儿,她迟迟难以割舍与爷爷生活的时光,然而正如爷爷家所在的即将拆迁的团地一般,这段时光也注定要和它的物质载体团地一同逝去,当然夏芽沉浸于此也未尝不可,在老楼里痴迷于nostalgia,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确是她的自由,但谁知道这会将她和她的身边人卷入一场惊险的夏日神隐。航佑自不必说,难以理解夏芽别扭矫情的行为,不明白她为何沉浸和自责于自己的“过失”,进而也试图挽回曾经亲密的联系,但是电影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学东亚家长嘴臭是不可能实现和解的。在此“漂流”的神隐,为这些孤独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和解,一个互相拯救的契机。
在我看来“漂流”与往生之海是人类面对自然与社会所滋生的孤独与无助的隐喻及其高度具象和物质化的空间,无论于人格化的老楼诺波,还是卷入老楼的主角团来说都是如此。从前期的情节,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往生之海的些许规则,如若不到达彼岸之“家”,老楼诺波的命运不过两条,一是如摩天轮姐姐和游泳馆小精灵——还是可以合理推测出送航佑急救食品的,大概是游泳馆的精灵——独自随波逐流,独自面对凶险的狂风大浪,进而导入第二种结局,亦即因为大海的环境或者与漂流的其他建筑碰撞——如与百货公司碰撞之后急转直下的境况——孤舟般的老楼难以保持结构的完整与浮力,等待它的便是被海底的阴影所吞噬,迎来彻底的死亡,这一点称不上什么恶意,不过是这片海洋的“自然之理”。游子们等待着回归远处的家,最后的暴风雨也是与自然之理抗争的高潮,齐心协力,不放弃一个人、一座楼的主角团,终究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与升华:诺波不必独自漂泊大海,超越了他过往与航佑夏芽生活的记忆,与他的同僚们一同在小岛乐土开启新的生活,而不必孤独面对天道自然的无常。夏芽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身体力行捍卫了诺波这个幼时美好生活的集合体,到达“家”的小岛之时,隐喻着她接受了时间的残酷,并与成长的阵痛实现了和解,具体到电影,大概就是她开始接受爷爷的去世,老楼的瓦解,与青梅竹马感情逐步的淡薄——以成人的经验,小学最后的暑假,来年四月的毕业季,这点所昭示某些缘分的终止或许也是不言自明的;这场浪漫的告别,最终意味夏芽这个仍在爷爷襁褓中的幼儿实现了断奶,拥抱了成长。于航佑来说,他先前不能理解接受的约莫是与夏芽关系的疏远,但他又缺乏沟通的勇气,然而他作为团队的小领导则在漂流中,凭借“拯救所有人”的高远,践行了责任与果敢,与夏芽达成了和解,推动了两人的成长,将结局导向大团圆;至于其他四人配角,收获了生死的莫逆之交,难道还不够可喜吗?
由此正是孤独与死亡的阴霾与暴风雨被驱散,结局最美丽的海上盛景,象征着希望获得了最灿烂而光明的胜利,如此的安排,这些小朋友们成长的故事还是给予了身为现代人的观众一味治愈的甘露和勇于直面孤独之常态的补剂——强心针?这部节奏和叙事“温和”,缺乏战斗性的电影确实很难算上。也是因此这部有着累累叙事硬伤的电影终归让我讨厌不起来,并乐意为它写一篇长评来细细把玩、回味它的情节、人物和世界。
最后,漂流“团地”还是隐隐的能够瞥见主创团队的些许现实关怀。团地是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时代的产物,是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工人阶级住房问题的权宜之计,居于闹鬼团地公寓楼的爷爷,也是团地世代的代表,夏芽和泡沫时代风格的city pop插入曲,都在反映一股战后日本黄金时代的nostalgia情怀。当然怀旧的产生端赖于当下与记忆中的过去的落差,拥有着switch和智能手机的当代日本社会不再如泡沫破碎前的活力与精神、物质的富足,亦缺乏对未来的期待:再努力考学劳苦工作也不足以实现阶级跃升,年老的养老问题在日本迅速蔓延的老龄化面前则更为严峻。因之当代日本,正如无法从爷爷家的过去走出来的夏芽一般,今不如昔的感念解构了现代以降的进步主义信仰/宏大叙事/意识形态。故而主角团的成长,建筑的往生,或多或少传达了主创对于这一历史与世代记忆的超脱的希冀。同时置于中国的历史语境,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改开时代以及逐步走来的“后工业”时代所需要面临的一系列产业转型及其带来的人员就业、工业建筑处理的问题,而电影复兴这一希望的零星火花的旨趣,也足以为保守不同民族国家身份和历史传统的人们共享,从而激起共鸣吧。
画风还是蛮清新的,只不过这段经历,对小孩子而言,会不会太伤了些,毕竟那个年纪,正是叛逆任性的时候,倘若换成初、高中生,或许会深刻许多吧…… 海上漂流的神迹设定在时间之外,那里作为旧事物栖居的天堂,更如废土般憔怆幽邃,当然,诺波这个形象,有着控诉的深层内核,而这,源自于被遗忘的执念…… 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脱离了爱情这个话题,有着人生反思的大意义在里面,就是这个时间太过冗长,且固执己见的场面令人头大,反而引起不适……
在要拆迁的老房子里一群孩子被带入了一个奇幻漂流世界,房子就像船一样海面飘着行驶
剧情节奏紧凑,容易入戏一点不拖沓,细节也很棒,对话交流表现很有冲击力,说白话就是感情表情展现突出,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很有意思,没有一个多余情节。特效和音乐搭配的也很棒。看的很舒服。 俩小时看着时间不短,真是想让他再多演一些内容不够看的 夜里给我看兴奋了,满脸开心 声优有你喜欢的
早知道諾波會輕功水上漂的話,何必老費勁從小船游過來救他呢?小朋友們看到實在差點沒傻眼,但可能也不好意思說啥吧...
整體除了喧擾的小孩吵架,還是比較舒服的電影,可以給上3顆星;漂流教師等的題材已經讓人印象深刻,基於此設定感覺沒有太多新意,作畫品質雖有細節但人物表情一般,很期待後面類似的作品愈發上乘。
看完之后,我想起了曾经那样的一个小村子,外来人虽然少,经济发展不起来,但是那个时候小路旁边是比人还高的甘蔗地,我家后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绿绿的草地,一到夏天,爷爷会在外边竹林边乘凉,我和堂哥们喜欢在大院子追逐打闹。 后来,甘蔗地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草地没了,建起了一栋栋的楼房,村子里拆了一半的房屋,变成了汽车工业区。到后来,竹林还在,爷爷没有了。村子里更多的旧事物被淘汰掉,变得越来越陌生,渐渐地物是人非。 电影中那片茫茫大海就像一个废墟坟墓,在现实世界淘汰的建筑,在大海中漂流着,渐渐被人遗忘,这样的孤独感让我觉得很伤感。那些长满野草建筑,曾经也装载了许多人的欢声笑语,也是别人曾经的家园。但更新迭代,所有新事物的基础都是旧事物,旧事物的淘汰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是成就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最后,虽然对电影题材有共鸣,但理解不了这群小学生在吵什么,动不动就吼吼吼,这个年纪的小学生这么暴躁的吗?另外,主角团里有7个人,但明显另外三个,似乎,好像作用不大?
六十年老房生出灵智并化形的神奇故事。2个小时看得头疼,所有人都不会好好说话一直在鬼叫。真难看啊,既不感人又不好笑。
超乎同龄的异类感很迷人,但故事还是《哆啦A梦 伴我同行》的一种变奏:精心设计的环境—情节—说教—人物架构锁死了生活的可能性,消解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神秘。因此,这场误入的奇幻漂流永远成为不了永恒的Stand By Me,甚至……不那么永恒的Sonny Boy。
虽是角色设定是小学生的动画片,但却不是那种老少咸宜的儿童电影;其对应的观众应是浸淫社会的油腻成年人,这厮其实是一部风味独特、瑰丽奇幻的“盗梦空间”+“少年们的奇幻漂流”之旅(成人礼)。片中的“团地”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工厂住宅区很相似,一建一拆,从童年到中青年的印记突的一下涌上心头,瞬间就来了一记温热的代入感。漂流空间其实是隐藏的记忆之海(灵界),每一栋建筑物对应一个特殊的记忆节点,相机是记忆的载体与情感的羁绊,小孩子诺波是建筑之灵亦是记忆之灵(执念)。充满希望的、未知的前路,叫做梦想,而那些回不去的所有,叫做梦。现实与回忆,只会渐行渐远......好好生活,好好成长,好好惜福,好好道别,好好交往,好好回家。软肋非常明显:由少年视角展开的各种吵闹,成员的记忆故事没有充分深挖,篇幅与剪辑的问题。
1.日漫里面经常出现的两种人,“都是世界的错”和“都是我的错”,各有各的傻比【。2.男女主角只是小学生,不是哑巴,被误会有理由也不说,做事情直接冲不解释原因,几分钟讲完的故事偏要讲俩小时,急死你。
《企鹅公路》导演。7分,主要是这种故事,大概小孩不会看,大人看小孩间的冲突可能会怀念,但又觉得没什么新意……
有话不好好说真的是日漫通病哎 小学生也如此早熟吗 力量比社畜强多了
因拆迁引发的奇幻漂流,小朋友无法应对的孤独感需要友谊和陪伴消解,想象力差不少,故事实在很无聊,小朋友的情绪表达也稍微有点过头了,画面还是挺清爽
天天不好好说话的小学生令人心焦……主角团一群小朋友里,女主负责引发事件和自怨自艾,男主负责嘴硬和扮英雄,其余四人主要是凑数和引发矛盾用的路人,真的完完全全是被卷进男女主私人情感问题的无关人员(而且玲奈一开始吵闹我就头痛)总的来说时长也太长了,完全可以再压缩一下的。
有《企鹅公路》做基础,当奇观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明白石田祐康又是在以虚写实,表面是奇幻故事,内核是创伤的疗愈以及在告别中成长的童年。和很多豆友不一样,我个人很快进入了观察者的状态而非代入角色。较之《企鹅公路》,结构和内容都稍显直白,但依然非常对我的口味。
想讲的东西其实蛮深刻的,但是弄的有点太复杂了。诺波其实就是夏芽对于公租房时光美好回忆的人形具像化,而随着公租房面临拆迁的境地,记忆也开始生锈,露出断掉的钢筋,长出杂芜的野草,她不愿割舍,宁愿坚守这份记忆,去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而航祐则更愿意放下这段记忆向前,只不过他不想去到一个没有夏芽的世界,同时也发现了诺波的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整体其实就是在说,人生就是由告别组成的,只有放下执念才能收获成长。主题和概念没问题,石田祐康的作画也依旧冲击力很强,就是搞得太复杂太纠结,节奏感不是很好,而且这些道理由小学生之口讲出未免也有点太残酷了。感觉控制在100分钟左右观感会更好。
夏日、暑假,公寓楼航行在碧海上。与过去告别,和友人的和解,一段艰辛的旅途之后回归家园。
太好看太感动了!!!colorido的作品真太棒了!今年的最佳电影前两作我都超喜欢,这一作也不例外一如既往的小学生的夏天回忆,真的好好漂亮在海上的建筑,好浪漫想起了《天气之子》,都是风雨大家都好可爱歌曲、音乐好好听还要再看一遍
远不如《企鹅公路》,设定很强,但人物过多、故事不灵,过于强调冒险的动作场面而缺失真正珍贵的情感,怀旧也因而割裂得宛如“为赋新词强说愁”。
想象力真的好棒。在大海里与承载着过去回忆的建筑告别。我还以为会是一一告别,但是停留在了感情最深的,其他的只是推动情节发展,比如获取食物,和建筑间的撞击,所以没有能够猜到剧情发展,不错。去年我长大的建筑也被拆了,所以看这部电影格外有共鸣。而且我在那里也有一个那样特殊的人的回忆。年幼时这种感情格外强烈,当你是个孩子,得到了珍贵的爱,会更难以疏解离别的伤痛,会更加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这部动漫真的很不错。与过去珍贵的回忆告别,与那同样承载着珍贵回忆的地点告别。现在的城市发展,故地重游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变成无处寄托的情怀。所以人纵有万般不舍,最终也要学会move on。必须要往前看,时间的河流只会一直向前。那些给过我们爱的人,那些对我们意义深刻的人和地点,真的很感谢。
真的不像小学六年级人设,中学生会好一点吧。女主就是个作精
【C—】石田祐康的描绘对象总是小学生,而他作品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一个独特的性格(指不符合年龄的行为),而制作组对其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观感,在这里面就有几个小孩会让人心生厌烦,开局就设下一个悬念,对于过去的隐瞒和云里雾里让角色像谜语人,对于女二的蛮横与不讲道理做的用力过猛,对于情感的流通做的过于单一,以致于无法与之共同流浪共同寻找失去的家园,这股感情无法共鸣,让我对这部电影没有喜欢的地方。
Netflix的片子,本以为又是一个大数据烂片,结果超出预期,挺不错的。片子整体的节奏虽然不太好,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谜语人的状态,没给孩子们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节奏,一直在鬼喊鬼叫。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带点恐怖色彩的奇幻设定,最后揭秘之后的真相也言之有物,非常喜欢这种把人物的心理创伤和奇幻设定紧密结合的做法。
一段奇幻冒险,如果时长缩短一点的话剧情会更加好,比如一个半小时。
团地世代的告别祭与成人礼。漂流的不是家园,而是回忆,是一些长满了锈斑和水草、曾经存在过如今却消失不见或者不知去处的东西。想起了幼时的小伙伴们、已经拆除的公寓、被废弃的游乐园、关闭了的游泳馆、搬走的商铺、所有以为无限漫长却瞬间完结的夏天。成长就是慢慢接受那些已经远去、却始终影响我们一生的事物,像化身少年的安次爷爷(比起建筑精灵,我更倾向他是小时候的爷爷),总是在冥冥之中守护着我们长成大人,并让我们开始习惯越来越多的残缺与失去。
觉得很好看,值得五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豆瓣评论如此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