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四毛的戏挺好,但易水生的戏就容易出戏(一个是因为小孩儿对着江西话自顾自说普通话,另一个是有些台词成人化)~
2、大人的设置、田间追逐、三轮摩托回家看三婆婆容易联想到《菊次郎的夏天》和袁桂莲擦身子容易联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
3、后期高潮,大人和小孩的友情有点像爱情~
4、三轮摩托回家看三婆婆,音乐抢戏~而且,这场戏,对易水生而言是难得的快乐旅游,对黄四毛而言是回家看望病重且时日不多的三婆婆,本身是有强冲突的戏,但不知道导演为什么把这场戏铺成了易水生的情感。上一场黄四毛对三婆婆的紧张、担心,接这一场的开心愉悦,黄四毛的心情转变过大,显得突兀。
5、可爱的处理: 田间追逐那场戏挺好,把黄四毛内心纯真孩子的一面带出来了,让黄四毛这个人变得可爱、丰满~
6、袁桂莲这个人物处理得过实了: 袁桂莲这个人对黄四毛而言一直都是幻想、憧憬但得不到的人,这样一来,袁桂莲擦身子那场戏,给的都是近景和特写,显得过于实了,而且凸显了袁桂莲对黄四毛而言更多的是性吸引力~
7、易水生跟黄四毛的关系由陌生人到朋友发展的过快: 黄四毛偶然的路见不平对易水生而言充满了安全感,所以易水生总想靠近黄四毛,但反过来并不是,一开始易水生对黄四毛而言只是一个跟屁虫,是会烦的,一而再再而三以后,黄四毛在易水生身上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存在,才会慢慢接受易水生。
8、不太理解为什么黄四毛在易水生面前,两次被打,都毫不还手,直接认怂: 只有在易水生面前,黄四毛才显得“高大”,那么黄四毛应该会十分在意在易水生面前维持这种高大的形象。为了维持这种高大的形象,面对强者,即使打不过也应该不会亳不还手。 一次是“与袁桂莲老公发生争执,被打”:这次被打的后果是黄四毛觉得在易水生面前失了面子,脸上挂不住,气急败坏反而跟易水生使性子,导致两人关系首次破裂; 另一次是“为了帮易水生,被殷老板打”:这次被打的后果是黄四毛觉醒把殷老板痛打一顿,决心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因为缺少了“还手但还是打不过”,所以黄四毛的觉醒力度被减弱了。类似于一个人如果要出拳,要先收拳再出拳,才能更有力。试对比,“黄四毛挨打——黄四毛觉醒”,“黄四毛挨打——黄四毛反抗——黄四毛反抗失败——黄四毛挨打——黄四毛觉醒”,后者动作更多,可以表达得心理变化更细腻,观众受到的冲击也更大~
现在关于底层老百姓,小人物的电影太少了。演员演技在线!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
和渴望的应该是有一个朋友,一个能保护他们,陪伴他
们的人。
留守儿童水生,离开熟悉的环境寄生在外婆家,对干孩子来说,这里是新的环境,他们需要太多的安全感来适应:或许是外公外婆的关心,爸妈的陪伴,又或许只要有一两个朋友……外公外婆又没法做到细致入微,不但没有关心孩子的安全,更没有关心孩子的心理。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中国的农村,大人忙着生计,对于孩子的关注确实只停留在基本的温饱上,对于农村的贫苦人家来说,管吃管喝管住就够了,这样还不够吗,那还要怎样?
所以,留守儿童的童年大都不快乐,他们要理解体贴父
母,知道父母不容易,要像大人一样懂事,但是我们都
忘了孩子还是孩子,他们需要太多的关心、关注、陪伴来塑造他们的安全感。
影片最后,黄四毛住的地方被拆了,水生站在那里哭,这一幕实在太心酸了,水生的世界塌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问题:小人物的困境,没钱没文化没技术,生存太难,想熬出人头地更难,大城市不适应,小地方就是跟混日子一样。就像黄四毛,最后他烧掉了不能实现的幻想。
经典台词
“我在这里只有你一个朋友”
这个电影很有深度,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可能同为农村孩子,所以更能和剧中人物共情一些吧,剧中妹妹对哥哥的依赖,主角人物的委屈、辛酸、恐惧、愤怒每一个情绪我都能感同身受。虽没有商业的大制作,也没有剧情片的悬念和反转,但其中的情感处理都可谓真实而深刻,虽够不上10分满分,但想着平均豆瓣拿个8分以上应该不为过。
头一次写短评,尽微薄之力希望好片不要埋没……
看完《不期而遇的夏天》,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消失,还呆滞的坐在电影院没意识到已经放映完毕。我想该如何表达我此时的千头万绪...
首先,电影本身小众温情,却也现实而刻骨。讲的是来自江西宜春(没错,就是我的家乡❤️)的一个典型南方城乡结合的普通小镇上的故事。以底层无业游民、留守儿童➕校园霸凌两大主角相遇,真实地刻画出社会边缘人物和留守儿童的境遇,从而引发大众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类以小人物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真情实感的就如同纪录片一样直叙出来,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浑浑噩噩;另一个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无法感受亲人悉心照料的安全感。为什么我会感到真实和强烈共鸣,因为确确实实这是在老家的小村镇上存在的人物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又有自我情况的主观...不过欣慰的是比起十年前,现在已经少很多了。
易寒导演专业功底确实了得(小宜春的骄傲!👍🏻)把原本印象里老式破旧的小村小镇也能拍的这么清新唯美哈哈。电影里诸多细密工整的各式巧妙构图,看得我阵阵上头(强迫症狂喜🤤)流畅自然的运镜和极为考究的光影效果,也为充满乡土气息的城乡结合部增添不少质感!经典影视角色“福贵”“啸天犬”的扮演者——宜春人陈创也是此次回家乡倾情饰演——小镇游民“黄四毛”,好的演员不用过多赘述,1:1还原的演技值得所有老乡称他为小宜春的又一个骄傲🤟🏻还有超过一半的本地演员,诸多台前幕后的电影人,感谢🙏🏻
哎居然说了这么多...表达来表达去我最大的情绪应该还是乡土情怀爆发吧,毕竟作为一个本就欠发达还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地方来的——土生土长的宜春人,看到在自己家乡拍摄的电影能在全国院线上映,虽然题材和受众注定了票房和商业价值不会很高,但已经满是感动与开心❤️希望电影和小宜春,还有平凡普通但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的人们,都继续向前冲哇!!!
刚刚看完,内心还没有平复,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谁说中国没有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这电影太难得了,在这样环境下还能有一点真实的东西,首先向制作团队致敬!这是一部太有现实意义的电影,直击人心,对于留守儿童,校园 霸 凌,以及那些不言而喻的社会现象都有所表现,难得。不知为何豆瓣分数如此之低,无论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可圈可点,那件红色的羽绒服和大衣象征着四毛的理想和希望,可是当他最后烧掉这些衣服的时候,也许他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让人不忍猝看。
看片名以为是部爱情片 其实是讲留守儿童的影片 影片很真实的反映了农村父母外出务工 孩子留守农村的现状 老人管不好 亲戚给白眼 孩子寄人篱下 受霸凌的现实 同样被欺负的还有那个四川捡破烂的敢怒不敢言的黄四毛 这样的两个年龄差别大的人成了朋友
易水生在帮黄四毛捡水瓶 卖废品看原桂莲中逐渐发现黄四毛其实很可怜 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 而还装得有钱 有面 逐渐与这个唯一的朋友疏离 因为外婆的钱一时没找到还冤枉了四毛 于是关系彻底断裂 现实就是会这样你没钱 但凡有钱不见了就肯定是你不问缘由
黄四毛最终离开了镇里 而水生的父母也从深圳回到了镇里 接上妹妹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了 可是这个夏天的很多东西都被改变了儿童的心理教育应该被父母重视 不仅仅是物质的改善
平遥电影节。开始以为是个儿童片,后来觉得可能是拍留守儿童安置工作的政治作业?再到后来才发现,又又又又是聚焦底层小人物的社会问题片。各种不顾现实逻辑硬上戏剧冲突的情节设置,居然还能拍这么长。不过导演在镜头组接之间动作逻辑的连贯性上拍的非常细致,至少说明他非常认真吧。
还行吧,感觉陈创和章宇有点像,演得挺好,看电影的时候不会被童年那个哮天犬的形象带跑。片尾曲倒挺好听的。
电影不卖惨不煽情,甚至假装是在讲一个相濡以沫的暖心故事,但是骨子里有一种触目惊心的真实。
被童真的动画片头骗了,根本是农村残酷物语,人间真实版《我和我的家乡》,留守儿童倒没什么,主要触碰到的是农村底层单身汉的苦闷生活,没钱没女人,要么自毁要么毁人,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计划生育和新农村建设骗局。ps:代入片中女性的视角还挺吓人的。
2.3/10,拍的太陈旧太老气了...人物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方,非常过时的叙事方式和风格,文本上充斥着一种非常糟糕的无聊感,如果你睡一个半小时起来看结局一点不影响。比较典型的CCTV6那种电视电影。导演想法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实在喜欢不起来。今天看的四部里最差。
蝼蚁的超人也是蝼蚁。但,绝望的生活中也需要有温暖陪伴。
还是要鼓励一下这样的创作,诚意满满,乡村版阿Q,可能也曾是留守儿童,失去了土地和住所,将来他会成为什么呢?三和大神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呢?
如果能再少一些刻奇,音乐方面的,情节方面的,或者进一步克制一下表达欲望,淡化出看破不说的冷静和距离感,哪怕是哈内克那种残酷的,也会进化成为一部更加优秀的杰作。
人和人分分合合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河流是流动的,空气是流动的,人类所有关系也就是这样,不过如此。
快去看!
很有态度的电影 比很多国产看似大片好太多了
社会底层抱团取暖。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PYIFF0414#比较像语文阅读理解里出现的故事,影片审美确实很cctv6主旋律。可贵的地方在于视角,留守儿童与农村底层光棍成为好友,弱势群体的惺惺相惜让这对年龄差分外悬殊的一老一小成为挚友。剧情的高潮由友情始,却终结于底层反抗权贵的悲哀。临别前两个人在篝火前如释重负的微笑,房屋被推到,小朋友的夏天结束了。但一定有什么东西留在了他的心里。ps.本片的音乐很好听,但过分煽情,强行按着哭很没有意思。即便制作人是梁翘柏,主题曲是陈奕迅。
捡垃圾的落魄大叔与被欺负的转学留守儿童,相互救赎与成长的故事。有波折但仍然普通的故事,胜在情感复杂细腻。一物降一物的社会法则中透出深深地绝望,触底反弹的报复也许只是个梦。燃烧的火焰,烧尽了最后一丝幻想和尊严。拆迁的房子,推到了一个人的归宿和眷恋。
走中国版《菊次郎的夏天》/《中央车站》“老少互愈”戏路,其实没多大新意。最有价值的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虽也没深挖,但成为故事重要的背景。【计划生育站 每个字都缺那么一笔】看得出四毛曾也是留守儿童,水生的将来就是四毛的现在,被践踏欺辱的尊严会被固化、循环、交替。后半段在忍辱负重中爆发合情合理,剧作不出错,合格。常年演小人物的陈创也该是被记住的时候了。
不说观念,只说故事,也实在太电视电影,配乐尤其令人难受,小孩一要哭配乐就起且音场越来越强。在创作者不懂就普遍慎用配乐的当下,实属“一枝独秀”。留守青年本来也是个特殊的切入视角,而且合情合理带上了男性面子和尊严的问题,但也只通过强煽情,带出几场可以不需要前后剧情的爆发戏。
导演易寒07年拍过《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1.7万人打了9.4的高分。《夏天》延续了他对底层和老少群体的关怀主题,讲一个独居的拾荒男人和一个小男孩在夏天里的故事,朴素温暖。有人说有点像中国版的菊次郎,探讨一种互相治愈的关系,像片中老师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乘法”,将心比心。秦海璐、郎玉婷、李梦三位文艺片女神专业户齐聚,江西方言很新鲜。
写留守儿童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但写被践踏,自暴自弃,精神胜利的乡下底层人,如何掌握那个度,其实很难。黄四毛一次次被打脸,踩在皮鞋底下,像个被骟割的流浪土狗,令我想起了老家身边认识的某某某。校园霸凌与社会等级的关系确立,也一步步堆集起来电影情绪和人物情感,令一个很主流的模板故事,变得可信。
比较温和。
3.5 雖然是比較商業的片子,也有些配樂過滿不適的問題。但在看了一連串玩符號玩視覺卻基本功缺失的新導演電影後,看到一部劇作完整,認真寫人物關係,表演指導亦不錯的電影後,平添一份好感,情感也挺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