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想看看东北,你却带我去了香港
今天看了,本意想看看东北到底啥样,本人不是东北人,对东北的了解除了春晚,就是当年一部纪录片《铁西区》,大学同学里面有东北人,特实在,更想了解了解东北的故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片当然不是没故事,只是一样的毛病,叙事特别弱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全中国基本处于集体主义时期的尾巴,所以这个时期全中国上下都有一些共同的回忆点,比如基本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内(私立和国际学校凤毛麟角,只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有一些,基本还是南方居多),大家都父母双职工的比较多,私人经济开始冒头,做生意的人多了,以香港为主通过录像厅,磁带,向大陆广大地区进行的文化传播比较普遍,所以这一代人都会对香港电影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怀,以及其他不累举了,所以打着青春怀旧的片子不论故事发生在哪,具有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会让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有集体回忆的,基本上带有录像厅,老式歌舞厅,游戏机厅等元素之类。很多片子也用过了,所以对我而言可能就更加希望看到一些地域性特点,才会有些新鲜的东西,不过这个电影除了东北味的台词腔调,我确实对东北没有形成视觉上的印象。故事节奏上还是有点断裂的。
电影小品化,段子化,电影的叙事呢?
角色脸谱化,段子手化,模板化,角色的塑造呢?最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老丫头,出场时间不多,挺得劲的。
贾乃亮的节奏就是: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不好意思,是被打脸
东北老丫头打的一套不是咏春胜似咏春的拳法难道是宫二小姐和叶先生学术交流后传下来的?不是说打得不好看,这不是东北往事吗?90年代东北就那么多人知道叶问是谁?咏春是啥了?北方武术高人多的去了,不会没啥本土国术流传的吧?东北,我要看东北!
迷之老人院,你家老人院盖山头啊?这是座山雕啊,还八大金刚啊!院里就那几个小子,一个小女娃假上学,真卖酒,一个老女娃,天天介舞台上唱大曲,一个老男人摆摊卖小人书,一个红脸小青年天天跑场子做主持,一个小白脸天天练屁股,还有一个眼镜哥,打小去了香港学电影了吧。请问老人谁照顾?护工呢?那四十多种病在身的老头不被气死也饿死,冻死了吧。再看那老人院,那装潢,那摆设,哪都不像差人2万块钱,美术部门能不能做旧一点啊?还扣像,扣得一脸夕阳红。
不是东北吗?我要看的东北呢?
倒骑驴的段落,挺好玩的,小地主他媳妇咏春高手老丫头出场时间不长,打得挺不错,一看字幕,成家班的武指,还是有心的。穿窗户那段挺逗。其他,没有其他了。
致敬港片,开始那几个马仔粤语都说不标准?致敬港片就是致敬砵兰街?致敬黄赌毒?香港一点好没见着,全是一些欺骗,奸诈,狠毒的?香港招你惹你了?香港在这个电影里的符号性咋那么不地道呢?人是去了香港学坏的,坏人都是讲粤语的,一到香港还坐了个黑车,的士佬都是黑社会。这不是毁香港吗?
吐槽归吐槽,我不会劝人不去电影院,没看过始终没有发言权的,地域性电影其实概念是不错的,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文化特色都很浓厚,比如香港电影代表的粤语文化,加上本身的特色,是一代人的回忆和感动,只是希望各位电影工作者加把劲,一味的致敬和模仿香港电影的桥段,并不能取得相应的高度,那个时代也过去了,咱好好讲讲这个时代自己家乡的故事不挺好的吗?
2 ) 碰瓷
不推荐看《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微笑]片名碰瓷孔二狗的小说,电影取景用《倔强的萝卜》、《恶棍天使》、《杀破狼》、《陀地驱魔人》等电影的外景地来拍摄,演员们也并不都是东北人,并且倒骑驴在黑龙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然绝迹,只有辽宁依然使用至今,而主演们并没有辽宁口音(PS:普及一下,并不是所有的东北话都一样的)[微笑]全片分两个阶段:1.《老年精神病院的孤儿们》2.《致敬英雄本色——我最爱的小马哥》。
3 ) 亮哥,省点心吧!
相对于春节档的其它影片,东北往事和大闹天竺不仅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还有各大晚会疯狂刷脸。加上两首主题曲『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和『东北吃货进行曲』在微博上的热传,似乎有很大的期待值。尽管影片本身刻有强烈的“东北烙印”,也不妨碍它可能成为一部好电影的潜质,参见“火锅英雄”。
故事的背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处于改革发展浪潮中的东北。讲述了几个不同性格的东北青年才俊,因为从小在老人院长大,从而相知相熟。因为无意间陷入“香港黑社会”的阴谋里,上演各种桥段,只是为了保护老人院。
剧中的演员,马丽表演依旧很用心,只是相似的人设很容易跳戏到马冬梅;贾乃亮确定不是在拍小咖秀大锦集么;于洋的进步是有目共睹啊,笑果也很好;王迅是无功无过,而且后面反转的太突然,都没有内心戏;金士杰和九孔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很自然的流露。
最后,剧中频繁出现的BGM,大多都是强行加入,生硬无比,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快点让我在雪地上撒野。
4 ) 看到一半愤然起身,众人响应,坚决抵制这种公然抹黑东北人的所谓贺岁片
5位主角+1位反派都是老人院养大的孤儿。贾乃亮的疯癫、玛丽的彪悍、梁超的胆小怯懦和见利忘义、于洋(脸脸)的娘娘腔、屈菁菁的拜金和没有节操、当然更有反派王迅的心灵扭曲,这六个人口口声声喊着“东北人……”,我看你们这是组团抹黑大东北的父老乡亲啊。在营口大石桥今日影院看到此片大半,我不禁愤然起身,“打扰大家了,看了这部片子,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们东北人都是有骨气有自尊的,这种公然抹黑东北人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随机放映厅陆续有人离开,并向影院投诉。
我只是一个东北的普普通通的男爷们,我只想说,东北人,勤劳朴实,热情勇敢。男人女人绝大多数都是好样的,我们很厚道,但是我们有自尊。《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别犯贱!!!
5 ) 一切的行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过了王晶和姜文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让人可以欣赏的作品。近来也罕有好作品能够映入眼帘,前段时间的驴得水算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再往前数可能就是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和姜文的几部作品了。我觉得并不是影迷们苛刻,而是最起码我们走入电影院没觉得白花这个钱,你可以题材不行,但可以像张艺谋一样罗列明星。我们没看到好的内容,我们数了一遍明星,看看脸,也算没白花钱。或者你把影迷忽悠懵他,深邃点像王家卫似的让我们看了不知所云也行。要么就像王晶一样,往死了俗,我们也喜欢,脚踏实地的俗!不做作,也能接受。可是我就是不理解,你不是那样人非要装作那样的人干嘛呢?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本来不怎么去电影院的,今天作为东北人支持了一把老乡,出来的时候总有一种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的感觉,好像见到了假的老乡,被人背后伤害了。贾乃亮本来就没有幽默细胞,非要演喜剧,我看了三分钟就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我跟身边的人说,有种被咯吱的感觉。硬挺着把电影坚持完了,出来后赶紧奔厕所,总觉得不舒服。不过透过这件事能看出,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所有的行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以前,十年出一个明星,现在一年出十个甚至一百个一千个“明星”,吃瓜群众的盲从心理,不知道谁有本事,只知道谁更脸熟。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只要有钱,认识一个所谓的大咖,然后砸钱,各种娱乐节目各种上,各种广告不要钱代言,各种包装,宣传,推广,然后参加比赛,买个第一名,年底上个春晚,妥妥滴,然后就是圈钱!
好像自打我懂事以来,当兵的卖命,就没有戏子卖艺值钱!后来发现卖艺不卖身的戏子买了身,更不得了了!农民一辈子的收入,不如女明星脱了陪人睡一宿。有句网上看来的签名,叫女演员的一身香,白领上班半月粮!这是行业问题吗?这真的是行业问题?这只是行业问题吗?是不是那些大咖收徒弟就可以捞钱了,是不是管电影电视的领导捞钱了,是不是相关部门什么电影都批准播放也可以捞钱了,是不是大国为了泡沫经济增长,这样放纵行业问题,就能提前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了!所以,这不是行业问题……我觉得作为影迷们,应该睁开眼睛看电影,烂片直接扼杀,让投资人赔跳楼,以后慢慢的电影市场就清静了!
6 )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食之无味的笑点,没有一点点电影的感觉。
这种感觉像是什么样子呢,就好像你满怀期待的去美食街,各种排队,你不想等,犹豫太饿,只得找一个没人排队的店,你明明知道肯定不好吃,但让你万万没想到的是,难吃也就算了,卖家居然给你上了一坨翔。
虽然这么说可能会过分了,但,你们拍出来这种电影糊弄观众,就不过分了嘛~
导演在视听上还算有点想法,但是这种稀烂的故事、松散的叙事和浮夸的人物真的看得人非常煎熬,片名叫《东北往事》,但是怎么看都是《恶棍天使》的那种架空世界,学《功夫》也没有学到点子上,说实话,真的有东北人看完这片子以后还特别喜欢的吗?
东北人不是那样的,东北人不是那样的,东北人不是那样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贾乃亮你知不知道你装傻充愣不如耍帅扮酷?就这么黑你自己老家你于心何忍?ps:演喜剧真的要门槛,而且门槛还挺高。一味扮丑耍宝不代表就能演好喜剧,求别再挠人胳肢窝了,真难看。
虽说有马丽等众多喜剧演员撑场面,但是也避免不了笑点的尴尬,整场完全get不到笑点在哪里,有点硬挤出来的笑点。只能说贾乃亮真不适合演喜剧。
破马张飞沾了一个“破”字,商业片都算不上,更像是商业诈骗,心疼票钱。
不要拿东北说事儿,烂片,滚犊子。金士杰先生最近多缺钱啊,怎么好几个烂片都能看到您啊!贾乃亮的搞笑表演在某种程度和黄晓明和杨洋一样,他们俩都一副,我帅我知道,贾乃亮是一副,哥知道哥在搞笑,哥知道你笑了,你知道哥屁,回家好好带孩子去好么!多照顾一下你家老妹儿,别总干啥都穿貂儿。
1.三个字形容本片:扯犊子。2.正常东北人不是那样婶儿的。3.和马丽那种天然东北虎娘们儿的气质一比,贾乃亮一点都不像东北人。4.东北混搭香港的结果就是让片子很像一出二流小品。5.有些东北嗑儿还是蛮有感觉的。片尾曲是唯一亮点。6.最好笑的居然是大长脸。7.这片子能请到曾志伟金士杰,导演门子硬啊
不好意思,作为东北人没看出笑点,很屯很闹腾,不走心,香港取景我给了两颗星,里面有些美女的镜头还算养眼,其它就没啥了。百乐门推销啤酒露底了,百乐门里东北妹妹,最后到了香港站街女都是浓浓的东北气质。
不喜欢,没有东北人的爽快,一味的耍宝,不如沈腾逗乐。
1、演出的东北,会让很多不了解东北的人产生误会,觉得东北人装傻充愣。2、红鲤鱼绿鲤鱼,歌好听,加个星。
感觉贾乃亮的演技好尴尬。
九块九买的票,严重不值,劝大家都别去看,全程无笑点。
别放给外地朋友看好吗,自己家孩子咋丑都能接受。别出去丢人,让人家以为东北人都2b。
不知道贾乃亮走的什么路线,搞笑?他就是笑话!演戏?你看看他这几年演的电视剧,有几个不是烂片!综艺咖?偶像包袱重的呦!真的尴尬!我不明白为什么消费东北这个梗,东北是这样的吗?!我想肯定不是,就是消费!贾乃亮=烂片=恶心
一个人也不认识,都什么三流货色。
看到导演的这段资料介绍,我尿了-------2007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同时进军电影导演领域,是一位少有的集表演,美术,音乐,摄影专业于一身的全面型导演,尤其以对电影画面的美感要求极为苛刻著称,并被誉为“影像诗人”。
圈钱电影,大烂片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的東北人。東北人不是這樣的。。。香港人也不是那樣的。。。
太磕碜了 把我们东北人都埋汰懵了
好无聊哦
四平青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