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画迷和电影迷来说,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在中国尤其如此。譬如,用google搜索“宫崎骏”,会找到337000个网页;用google搜索不主流的译名“宫崎俊”,也会找到7280个网页。相比之下,“陈凯歌”有149000个网页。用google搜索HayaoMiyazaki(宫崎骏的英文名),会找到282000个网页。这说明,凭借动画影片《千与千寻》获得柏林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宫崎骏,在西方同样拥有无数拥趸。美国一月份的《纽约客》杂志刊登了女记者玛格丽特·塔尔博特对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的专访,极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宫崎骏罕见地对女记者玛格丽特·塔尔博特发表了长篇宏论。
塔尔博特说,和许多西方人一样,她一开始既不了解宫崎骏,也没有主动看过宫崎骏的动画影片。但她的孩子爱看,作为妈妈,她也就跟着一起看了。她去电影院看过《龙猫》和《千与千寻》的电影,也通过电视看了他许多影片。突然有一天,塔尔博特意识到,其中一些动画她看了好几遍了,而其它的儿童影片她一般不会有看两次的耐心。从这一刻起,她对宫崎骏产生了兴趣,想了解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魔力,不仅吸引了她的孩子也让她一遍遍地看“幼稚”的动画片。
矛盾一:“我的片子不要重复看”
想和宫崎骏对话并不容易,因为两个原因,这位全球闻名的动画大师很少接受采访。第一,宫崎骏是一个出了名的工作狂。第二,宫崎骏对动画片有一种矛盾情感。尽管他相信自己的动画片不错,但他并不喜欢漫画在日本泛滥成灾的现状,而他又是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推波助澜者。
宫崎骏身上的矛盾一面一开始就展现了出来。当塔尔博特说,她和她的孩子一遍遍地看他的漫画时,这位63岁的老人非常恼火。他警告说,他的片子最好一年内不要看两遍,因为孩子们把太多时间花在电影电视上不是好事,这会让他们忽略现实世界。
矛盾二:要奇幻,但首先要真实
在互联网时代,宫崎骏拒绝用电脑绘制漫画,一直坚持用普通铅笔作画,速度极慢。宫崎骏说,他喜欢传统的手工工作方式,留恋迪斯尼的老动画片,反感梦工厂的“时尚娱乐”方式。精美的画面、经典的音乐、再加上对孩子们心理出神入化的描写和非常人文化的主题,使得宫崎骏的动画片极其纯美,打动了全球不计其数的观众。
宫崎骏认为,奇幻的想象力对他的影片非常重要,但现实主义更重要。他说,奇幻的形式下必须“有真实的心、头脑和想象力”。现在,奇幻这个词在日本被用滥了,电视剧、电脑游戏和一些动画片都说自己富有奇幻色彩,但因为缺乏真实性,这种纯虚拟的奇幻只会“囚禁人类”。宫崎骏说,奇幻和真实是一个悖论,他会努力让自己的影片充满奇幻色彩,但这只是为了表达现实的主题,他决不让影片成为纯粹的虚拟世界。
矛盾三:“故事是导演,我不是”
有趣的是,早在2001年,宫崎骏在法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动画片从来没有剧本。
宫崎骏说:“在开始拍片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当我开始绘画时,故事才跟着展开。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我们只是一边制作电影一边编故事。这是制作动画影片的一种危险方式,但我喜欢它,因为它可以让作品变得卓尔不群。”
宫崎骏说,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会一次次地对每一个动画形象进行加工。他说:“我想象自己成为它们本身,并以它们的身份进入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做。每画出一个形象后,我会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工作。只有在最后期限前,我才能结束它。”
是什么将故事带向结尾呢?宫崎骏回答说,不是他的思考或设计,而是故事自身的秩序。他说:“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矛盾四:普通形象更易引起共鸣
宫崎骏的极端自我并没有将他禁锢在他的个人世界里。相反,他拥有可怕的理解孩子内心的能力。塔尔博特说,她还没有看到哪个导演能够像他这样,能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譬如,为宫崎骏摘下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等桂冠的《千与千寻》就很容易打动孩子们的心。
宫崎骏在这部动画片上做了很特殊的选择。譬如,与流行的日本动画片不同,这部动画片的女主人公千寻并不很勇敢,而且长相也非常普通。对此,宫崎骏解释说,这正是他理想中的千寻形象。他说,千寻10岁,而《千与千寻》就是拍给这个年龄段的日本小女孩看的。如果千寻非常漂亮,或者有飞行等特殊本领的话,普通的小女孩们就不觉得这部动画片是拍给她们的。
矛盾五:日本动画之王迷恋欧洲
宫崎骏的动画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他的“下意识之井”。譬如,童年时,他的家族有一个飞机零件厂,这使得宫崎骏从小就对飞行和飞行器有了一种狂热,而他的动画片里也常常可以见到飞行。
塔尔博特说,宫崎骏对动画的细节有一种魔鬼般的迷恋,有强迫症一般的高要求。只为了找到他头脑中的一个完美画面,他也会进行一次全球旅行,而欧洲又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的许多影片的背景是欧洲。他之所以对欧洲如此迷恋,也是因为童年。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战争摧毁了他的童年,但他用想象力在自己头脑中描绘了一个虚拟的美丽欧洲。尽管欧洲事实上战火更猛烈,但这个虚拟的美丽欧洲成了小宫崎骏的避难所。并且,宫崎骏还爱上了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奇幻文学,他后来承认,夏加尔和波希对他的电影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矛盾六:影片积极,内心悲观
尽管他的动画片非常美好,但他实际上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称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让人类变成地球的敌人,认为人类难以逃脱大自然的惩罚。热爱自然的宫崎骏说,他甚至希望看到“绿色的杂草重新接管(世界)”。
63岁的宫崎骏半开玩笑地说:“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东京被大海淹没,NTV(日本电视公司)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因为)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会走向崩溃,绿色的杂草将接管(世界)。”
但是,极其悲观的宫崎骏对孩子们却有一种类似敬畏的爱,他不想让自己的悲观厌世情绪影响他们。
这部片子我想主要讲述的是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个主题是很容易想到的,今天的世界如此繁荣,人类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伴随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由此也招来了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山洪、泥石流、风沙,种种灾害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我想宫崎骏通过这部片子主要就是想昭示,人类应该想法设法缓解这一矛盾,不然最终受害的会是自己。
但是,这部电影也还有别的寓意。比如我所看到的,仇恨与宽容。一开始,拿各神的出现,就是因为它对于人类的仇恨如此的强烈,以致于它在从西方国度逃离到东方国家的路途中,毁坏了很多的人类村庄,夺去了很多人和动物的生命。人类的石火弹让拿各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折磨,同时也激起了拿各神强烈的仇恨。直到最终倒下的时候,拿各神说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人类最终会体验到我的痛苦和仇恨”。在阿西达卡身上留下的诅咒在拿各死后也不能够解除,终于有了阿西达卡的这一次远途的探寻。
阿西达卡确实是开明、善良、勇敢、正直的少年,同时在这部片中也是宽容的化身。拿各神强烈仇恨带来的诅咒使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在他西行路上和敌人交锋的时候可以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但是他不以为喜,想到的只是“有两个人因为我而死”,也许自己不应该来。他承受了拿各的诅咒,也背负了拿各的仇恨,却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克制拿各的仇恨。
在达达城,自然和人类的矛盾如此尖锐,相互之间的对立无法调和。这里冲突带来的仇恨在本片的故事情节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贯穿了影片始终。阿西达卡刚刚到达达达城,看到的就是犬神族和由黑帽大王带领的达达人之间的流血冲突。幽灵公主心中充满了对黑帽大王的仇恨,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杀黑帽大王。而黑帽大王也身负了在和犬神族对抗中死去的达达人的仇恨,所以意图除去犬神族和幽灵公主而后快。这里双方相互之间的仇恨很深,在幽灵公主心中,既有幼年被人类遗弃的痛苦,有犬神族在人类的石火枪攻击下伤痕累累的愤怒,也有保护森林和为被人类所破坏的森林复仇的强烈信念;而人类也有在犬神族对抗中失去亲人的苦痛。他们作为强烈仇恨的双方,彼此之间都不能够相互原谅。
在后来的人类和山兽的战争中,猪神乙事主在族人全军覆没的巨大痛苦和仇恨中终于发生了变异,也变成了邪魔,浑身被令人恐惧的虫状液体所包围。这个时候,它已经失去理智,心里想到的只是复仇。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的意象象征,虫状的液体代表着乙事主内心无妨抑制而从身体中迸射出来的仇恨,以及由此而来的强烈怨恨和诅咒。自然而然的,邪魔也就代表着那些因为内心充满强烈仇恨而失去理智,只想疯狂报复的生灵。在影片运用和表现这些丑恶可怖的意象的背后,影片的制作者是在告诉人们,人如果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怨恨会是多么的可怕。这期间,阿西达卡一直在努力阻止双方之间的仇恨和杀戮,但是在这种强烈的仇恨面前,阿西达卡所代表的宽容和理性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在后面的情节进展中,就连山兽神也不可避免地坠入了仇恨的深渊。失去了头部的山兽神也失去了理智,在森林中疯狂破坏,再一次表现了仇恨的巨大破坏力。这里仇恨的主体一直是在逐步升级的,从一开始的拿各神到后来的猪神乙事主,再到掌管万物生死的山兽神,仇恨主体的层次越来越高,同时仇恨带来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这里影片也蕴含了另外的含义:即使主体非常明智和贤达,也会有在强烈仇恨的冲击下失去理智的危险。最后阿西达卡终于成功阻止了人类企图带走山兽神头部的行动,把头部还给了山兽神。此时的山兽神终于表现出了它作为万物主宰的理性,在找回了头部以后平静地倒下,没有在死前给与残存的人类最后一击。就像一切终于过去之后阿西达卡说的:“山兽神没有死,它仍然掌管着我们的生与死,是它让我们活下去。”在这里影片充分表现了宽容的伟大。
影片的最后,虽然森林终于恢复了平静,因为战火而焦裸的土地重新绿草茵茵,幽灵公主阿桑却说到:“即使恢复生机,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森林。”她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原谅人类,离开了阿西达卡而去,预示仇恨一旦发生,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而开枪射下山兽神头部的黑帽大人自己终于也失去右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说明仇恨的创造者自己必然也会受到仇恨的惩罚。仇恨和宽容的对立,终于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透过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仇恨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宽容才能最终结束这一切。这个道理很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看似简单却又深难。
宫崎骏的片子目前为止看了三部:《千与千寻》,《移动城堡》和这部《幽灵公主》。如果说《千与千寻》带给我的是大师级叙事技巧、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与精致的艺术效果综合到一起的巨大震撼,那么《幽灵公主》就让我真正开始崇拜宫崎骏。
故事情节是一方面,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生存本身立意就很高;不过最直接抓住我的首先是对怨恨的刻画。怨恨与不甘被形象化作蒸腾的气体,色彩绚丽的毒蛇,紧紧缠绕死去灵魂的魔障纠缠。被怨恨充满的灵魂被这样的蠕虫毒蛇一般的形象紧紧覆盖而失去本来面目,画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恶心、沮丧、丑陋。如此寓意生动鲜明,前后呼应反复出现:放不下才是最大的心魔。
除此之外,情节中我最为欣赏的是一种中立态度。主人公Ashitaka从一开始就在不同势力中反复穿梭,他理解各方面的动机,却又超然世外,不得已处偶然出手,极度相似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天外高人。这部电影中没有人是坏人,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均衡是Ashitaka,或者说整个故事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种均衡可以理解为故事表面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完全可以引申成为一种哲学理念,一种生活态度。从后者的高度出发,《幽灵公主》超越了《千与千寻》,是一部值得反复玩味体验,从多种角度解释的影片。这样充满多种层次空间的电影总让我第一时间想起大师库布里克。难怪欧美动画界称宫崎骏为他们的“神”。
影片在艺术效果上虽然不如《千与千寻》精致,但却有一种史诗般的洒脱与自然,这与神话、精神力量的主题相互辉映得恰到好处。故事结尾也没有落入一般动画片所谓“大团圆”结局的俗套,从头到尾干净利落,让人鼓掌叫好。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部电影的配乐:悠远,恢弘,又十分干净。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这就寻电影原声音乐去也。
作者:包大人
23年前的今天,《幽灵公主》在日本上映,1.48亿美元的日本本土票房一举让本片成为当时日本影史票房冠军,直接把称霸本土票仓15年的《ET》拉下马。
在1997年之前,还没有一部日本动画能够达到50亿日元票房,《幽灵公主》却达到了惊人的190亿日元。
它也是第一部获得有“岛国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的动画电影。
而1100万美元的海外票房梗标志着宫崎骏动画自此成为了全球IP。
这也为之后《千与千寻》的全球大爆埋下伏笔。
《幽灵公主》上映14年后的2011年,新海诚的商业大制作《追逐繁星的孩子》上映,日本评论界的声音一片哗然:
在绝大多数宫崎骏的粉丝看来,这部用所谓“日本传统动画制作手法”完成的致敬之作,无疑失败透顶。——增井孝子
就连国内观众也觉得《追逐繁星的孩子》太像《天空之城》+《风之谷》+《幽灵公主》的合体,其中《幽灵公主》的影子最多。
比如人形的万物之灵,可能只是滤镜没滤镜的区别。
男女主遇险,站位都不变的。
男主角有一部分情节直接照搬,比如割头发,骑兽远行,家人送别……
当然,23年来,“致敬”过《幽灵公主》的并非新海诚一个。
卡梅隆早前在日本宣传《阿凡达》时曾说影片的片尾就是在致敬《幽灵公主》。
两部影片都是讲述被神“选中“的人类男深入原始族群,爱上敌方野玫瑰阻止人类暴行的故事。
《金刚:骷髅岛》导演更是亲口承认骷髅岛的地貌设计极大借鉴了《幽灵公主》中的原始森林。
片中身形庞大,头上长角的“孤礁牛魔”便是麒麟兽的银幕变体。
《幽灵公主》究竟有什么魔力?
在宫崎骏的作品序列里,评论普遍认为《千与千寻》最具深度,《悬崖上的金鱼姬》最具童心,《哈尔的移动城堡》最梦幻少女。
《幽灵公主》处在一个讳莫如深的地位,它是宫崎骏作品相当独特的一部,可以说在他传世作品里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故事讲述在一个与世无争的村子里,山神突然发疯攻击村民,为了拯救危难中的村民,男主角阿斯达卡杀了山神,而右手中了凶煞神的诅咒。
这种诅咒会让人异化成非人类的怪物,达卡只好离开亲人往西方流浪以寻找解除诅咒的方法。
旅途中他遇到了由幻姬大人带领的穷苦村民在麒麟兽的森林里开采铁矿,提炼矿石。
他们的行为不仅干扰了靠种植农田为生的农民,也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
其中白狼神莫娜和她养大的人类女孩“幽灵公主”桑对幻姬恨之入骨,因为她们觉得幻姬带领众人破坏了森林。
想帮助人类的阿斯达卡被桑深深吸引,他理解她,但为了帮助穷人又不得不和她作战。
一次战斗中,阿斯达卡被麒麟兽所救,他的立场更加摇摆不定。
这时三方混斗中又加入了一批人,官方派来的疙瘩和尚为首的一群人来杀麒麟兽,幻姬以火枪击毙了麒麟,麒麟的头被疙瘩和尚抢走。
麒麟暴走成了人形怪兽,为夺回自己的头,大肆破坏着森林。
阿斯达卡和桑联手决定帮麒麟夺回头颅。
这部动画可以说是宫崎骏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幽灵公主》中没有单纯淳朴的少女。
男主角阿席塔卡是一个忧郁boy,身中诅咒,命不久矣。
阿桑被白狼养大,刀尖上舔血长大的百兽之女。
他们刚开始是绝对的敌对关系,兵刃相见。
也没有非黑即白,片中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
比如最大反派幻姬(黑帽大人),无论是砍伐森林,改良火枪,还是屠杀野兽,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持炼铁城百姓的生存需求,就连串通和尚弑杀麒麟兽,也是为了得到官方势力的庇护。
如果有人妨碍她,她会毫不留情的杀戮、牺牲,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此女还是个女权主义者,带领城里的女人顶起了半边天。
除了角色设定不同以往的单纯童真,这部作品画风也偏成人向,山中精灵长着一张骷髅脸。
还出现了大量断肢、斩首、坦胸露乳等“重口味”画面。
而最具冲击感的画面就是刚开头山神发疯,袭击男主所在的村庄,狗带之后慢慢腐烂成骨架的镜头。
身上布满了不知道是蛆还是什么玩意儿,简直就是童年阴影。
而且这种虫子还被2006年的电影《撕裂人》拿来致敬,真的绝了。
最重要的是,《幽灵公主》没有宫崎骏以前作品里的普世价值和乐观精神,变得暗黑无比。
大自然不再是崇高圣洁的象征,它不再神秘莫测,而是有了人类的劣根,人类摧毁着大自然,大自然也在摧毁人类,即所谓相爱相杀,黑暗与光明共存。
当年央视引进这部动画,重新配音,改字幕,将其变成了环保主义大片,人类要爱护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等等,实际上理解得太肤浅了。
《幽灵公主》的思想基调在《风之谷》漫画时已埋下种子,是宫崎骏对于《风之谷》精神内核的延续:
救赎与自我救赎,以及风之谷和幽灵公主最重要的题词:“活下去”。
《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是宫崎骏笔下所有女孩角色的原型
要体会《幽灵公主》,建议先看《风之谷》漫画,动画只拍出了漫画的前面一点点,相当于引子。
漫画跟动画比起来可以说相当悲观厌世,原来所有的一切灾难都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悲剧永不会停止(谏山老哥的《进击的巨人》也是这个理)。
所以如果只是普世且主旋律的“环保”,其实是对《幽灵公主》的浅薄看待,宫崎骏本身也非常讨厌这个字眼,也讨厌别人说他是“环保主义者,在多个场合及《出发点》均有提到。
《幽灵公主》实际上更像是日本近代史的一次回顾。人类学会使用火枪,杀死了山中精灵,甚至抢走了它的头颅,已彻底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他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明确提到过:“这部影片只是重现了历史上人类的足迹。只要我们谦卑的活着就可以与自然和平共存,而破坏自然仅仅因为我们的贪婪”。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当我们意识到即使谦卑地活着都会破坏自然,我们真的会无所适从。我想我们只有站在这样一个无所适从的角度让一切重新开始,才能真正去思考环境、自然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矛盾不可调和,虽然这一切都无法避免,但是“活下去”才是唯一的希望。”
宫崎骏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东京被大海淹没,NTV(日本电视公司)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因为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会走向崩溃,绿色的杂草将接管世界。”
但他之后并不再纠结于人与自然的冲突,无论是《千与千寻》里的汤屋,《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蒸汽朋克,还是《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海底王国,乃至于写实风格的《起风了》,都是童话寓言叙事。
自然之女波妞和人类之子宗介happy ending
当年在《幽灵公主》里的“活下去”也成了《起风了》的海报题词。
后来,满足他看到东京被大海淹没愿望的是新海诚。
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对宫崎骏《幽灵公主》遗憾的一些增补呢?
我想,每到7月12号,《幽灵公主》将一次又一次被后辈们提到,因为它所表现的内容,在病毒、洪水肆虐的2020年,得到了某种验证。
宫崎骏果然是最关注女性的导演之一。
他的作品中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思考区别于其他浅薄的娱乐性动画片。
给我无数思考和感动。
宫骑骏就是个生态环保大师啊。
宫崎骏的巅峰之作
宫崎骏最好的作品,在内涵的深刻性、复杂性及广度上都超越《千与千寻》。久石让的交响乐恢弘苍凉,宛如天籁。片中角色都不是善恶分明的脸谱化形象。血肉横飞的黑暗场景与单纯可爱的小精灵形成鲜明对比。关于仇恨与宽恕,关于无尽的冲突,关于人与自然循环往复的角力,没有出路也要活下去。(9.5/10)
嗯,原来这是个反战的电影。虽说从故事到画面都很有气势,但是总觉得少了些打动人心的东西
探讨过“反战”之后,宫崎骏把主题直刺人类的心脏——“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宫崎骏自己也没有答案,但年纪已高的他忍着伤痛完成了这部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伟大史诗动画。加上久石让画龙点睛的配乐,使全片充满了浓郁的古日本风情,奏出了苍凉广阔、荡气回肠的效果。震撼又震惊!宫崎骏最优之作
矛盾并没有化解,也是无法解决的冲突,人类与自然。故事少了一份感动,配乐伤感的绝妙。
每年都会看一遍,这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宫崎骏作品,它赤诚而纯粹。关于自然、生存、人的业障,这种不带立场的冷静叙事才最残忍。当宫崎的才华无需浪费在描绘恋爱私情上时,每一帧分镜便都化作一幅瑰丽绝伦的日式民俗美学画卷。我的名字是阿席达卡,从东方尽头之地而来,你们是否就是山兽神之林中的神明?
大家来保护环境吧……
8.5/10 《幽》不落窠臼的一点在于其所提出的一组永恒的矛盾:生存是否意味着必须要弑神?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共同活下去”的可能?导演借Ashitaka之口表达了自身在处理该问题时的暧昧态度:Ashitaka始终在进行着一场孤独的战斗,他拒绝屈服于任何一方简单的价值观,而近乎愚蠢地坚信着和平共处的切实可能;或者说,他对于如何调节这对近乎没有任何可能实现和解的矛盾保持着一种无奈的态度——“活下去”,并非是一种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生命礼赞;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充满着哀叹与迷惘的祈愿——我们唯有活下去,我们只能耐心地等待,用时间冲刷一切罪孽与诅咒,期待着某一天这一永恒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抑或是迎来一个无法解决的终局——待到那时,东京早已被洪水淹没,人类的湮灭不过是地球所患的一场热症。
史诗,叹为观止。可以想见它启迪了多少动画和电影!男主情绪层次的递进变化啊(他从头至尾的行为都很值得细细考究),树上的精灵们好可爱。多么让人心动的一个故事。【。。看了一个下午各种版本的阿凡达啊我】太好看了看哭了。
看宫大师作品,做正直健康少年
应该是宫崎骏在内容以及构架上最宏伟饱满的一部,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很有气势。但老爷子还是太心软了,人类用恶意回馈大自然,大自然却始终轻而易举地选择宽容与新生;不得不说,结尾真的有几分憋气。
飞鸟的一句你好美,把我心都化了。还有六部宫崎骏的动画片没看,这样算来岂不是比诸位都幸福多了?
老宫最宏伟的巨作
尽管由五小时缩减至两小时略显晦涩,尽管为商业目的加入过多感情戏,然而剧本酝酿长达十六年的本片是宫崎骏的顶峰与转折。史无前例的13.5万张胶片,CG技术与吉卜力少见的血腥镜头带来一系列视觉及心理上的震撼,宫崎骏放弃了理想主义,将人与自然视为不可调和的两个极端,指出人类首要问题是生存。
人与自然的战争史诗
97年有这样的动漫实属不易,可是很不明白日本人的文化,没有绝对的恶,就算犯错也都可以一笑置之,取走鹿神的首级酿成大祸,且根本不肯归还,最后还可以笑着露脸,该说日本人宽容呢,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