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月一个晴朗早晨的图书馆,遇到百分之百的男孩
所有你想看的书都被他“捷足先登”过,他坏坏的气你“写得歌词烂透了啦!”
“为了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 后来他这么对你说。后来他奏响了你写的歌,为了听你唱歌,他拉起了小提琴。雨后的天台你们就要看见彩虹。
你以为我在说爱情,不,是梦想……
那个他,那么优秀,好像永远都有主见,他告诉你他未来的计划……你觉得,他走得好快,而你怎么追都赶不上——“好棒哦,已经想好未来要怎么走。我什么都不知道,找不到方向。每天好像在混日子。”
是继续学习,还是就这么追求自己“不切实际”的写作梦想……
“姐姐,你是什么时候想你的前途问题的?” “我就是为找答案才上大学的……”(好吧,难道我要考研继续找答案?)
终于决定给自己考验,赌你能不能在他回来之前写出满意的故事书。
男爵和女仆的故事——知道吗,你们都认定了对方是自己百分之百的另一半,你们以为这么百分之百的适合所以一定会有缘再见?以为短暂的分开,是为了重逢的喜悦。不,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来检验你们是不是真的百分之百适合,你们太年轻,还不知道,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战争爆发了,你们守着各自的玩偶先后遇见过百分之七十的女孩,百分之六十的男孩,百分之八十,九十,结婚生子,那又怎么样呢,那个百分之百的他(她)在哪里?
这是你写的故事,你以为挖到了一颗宝石,摊开手却看到一只死去的小鸟……自由,梦想,未来……在哪里?
我喜欢这些场景,你为了写故事在图书馆查资料的那次,抱了好多书,倔强得让人心疼。他静静的坐到了你对面,你察觉了,抬头,他捧着本书,告诉你:“我明天才走”,“别急啊,慢慢看,我在这里陪着你,看完了和你说话。”多想永远看不完……
他去了意大利,两个月而已,而已……将来他还会走更久,为了他的梦想,你支持他,为了你们的梦想,你会等他。
他提前回来,凌晨守在窗台下,你默契的醒来,他要载你去看日出,他早就决定要这样载着你……翻山越岭。他踩得吃力,你跳下来帮他推单车——“我不要变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知道了,拜托你们。再一下就到了。
我们一路前行,远离灯火阑珊处的人群,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明天你依旧在我身旁……
hey,你知道么,亲爱的,我在努力着,让自己更美好一点,让你多一点喜欢上我的理由,请你也一起努力好么?
2 ) 我想成为更好的人
又回去看《侧耳倾听》。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温暖着我。
看到自己很多年前这样写道,说天泽圣司和月岛雯的故事就是自己想要的故事。
共同奋斗,不怕艰难,一起看世界冷暖。
相濡以沫四个字,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平淡的过程。
爸爸妈妈,那么不一样的两个人,二十几年的婚姻。
两个人之间可以继续,是因为一起走过的路,还有共同奋斗的目标。
为了最初的梦想,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有多少人,在中途就放弃了,然后摊手说这是一个无奈的决定。
理想主义有错吗?现实的羁绊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不够努力吗?
“我怕我赶不上。”
原石里面会有晶莹的宝石。但如果不去相信,也不去切,就永远不知道。
“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变得一点也不可爱了。”
现实有时候是会扇你一个巴掌的,但我还是会继续追梦。
很久没有想起这部电影了,因为一想就会很激动。
"Rather than fall in love, we rise in love."
为了自己的心中所爱,无论是家庭还是朋友,都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To be a better man.
为了理想去爱、去生活、去改造这个世界。
想到这个,突然又有了许多新的动力来完成现在所面对的琐碎事情。
3 ) 我曾爱过一个男孩
稀薄的晨雾里。冬日的冷空气里。
骑着单车,载着心爱的女孩,飞奔。
裹着他的外套,却决心不要做他的负担。
静静地一起等待日出。
朝阳初升,彩霞满天。
终于。终于。迟疑地说出口:我喜欢你!虽然,虽然不是现在,但是我一定会成为一流的小提琴制造者,那时候可以嫁给我吗?
偶然在电视里看过的场景。牢牢地记了好久。昨天偶然转宫崎骏小组,立刻就判断出正是这部《侧耳倾听》。
只是被那句“我喜欢你”,被那种单纯的美好,打动。只因了少年的承诺的认真,因了女孩的坚定。就信了这样的美好。以为那个年纪就该是那个样子。以为一句“我喜欢你”就是全部。
噢。不。我早已不是那样的年纪。
噢,是的。我当然知道这样的承诺有多脆弱。当然知道未来的不可预知。
可是我们都已在现实里理智了太久。可不可以,卸下全部的伪装和故作的坚强,让我们的心柔软一下?就一下。
静静地看着。那么突然地就记起从前。记起自己的15岁。15岁。多么疏离的数字。多么芬芳而美好的年纪。读书的时候也那么的专心。也悄悄地用文字编织梦想。也那么倔强坚定。也很努力地想要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也曾那样地喜欢一个少年。因为他的光芒,而觉得自己的渺小。甚至。坦率地说,尽管以后知道,他算不得最优秀的那一个,自己到底是没能够重新自信起来。
也曾那样地因为一个少年,而非常非常地努力。即使不能超越他,也希望能够接近他。可以平等地站在一起。事实上,我的中考成绩真的是惊人的好。好过他。但是,他因为竞赛的原因,早稳稳地坐在理科试验班的教室。学习高等数学。
那样单纯的喜欢一个男孩。一无所求。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的喜忧与他相关。
后来。
后来。
本就稀薄的感情被时光无限稀释。终于可以平静地听人说起他。相遇的时候,能够笑着说“HI!”
一切都已过去。
只是仍记得当初那分单纯的美好。
就让我们在《conutry road》的乐声里,在宛若梦境的场景里,在熟悉的感觉里。
一个人。静静地。静静地。
回望那分最初的美好。
那个曾用心喜欢过的少年。
4 ) 聆听梦想,聆听爱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向左还是向右,举步维艰,难以抉择。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梦想那么近,又是那么远,咫尺天涯,触手不及。很多的时候,我们努力地想要加快自己的步伐,却发现急功近利的结果令人沮丧,无奈。
一个人最重要的该是明白自己想要些什么吧。“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豪情固然不可少,但有目标的追求才更重要。没有目标的前行到头来或许终是场空。
电影比《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龙猫》等少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平凡的少男少女,讲述着那些淡淡的爱,简单的情。
会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努力着去追随着他的步伐,坚定地守候在他的身边,不想成为他的包袱,想要与他一起分享快乐,分享幸福。或许这就是爱上一个人以后的心情吧。
曾经的可恶男孩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走进了少女的心。借书卡背后的名字,浓浓的憧憬,小小的期盼,原来那个人那么近,那么近。
突然想起在电影《情书》中,那其中关于借书卡的美妙回忆,只是现如今的图书馆中都采用电脑系统。那种由名字传递的幽幽情愫也随着借书卡的淘汰而消失殆尽。古老的借书卡,心动的情怀,终是停留在了过去,不无遗憾。
感谢那只可爱的猫咪,阿月或是叫球球,流浪的小猫,没有目的的前行,却带来了两个人的缘分。
树下哈着白气的单车少年,自行车后座的女孩,动人的日出,暖暖的外套,在那一刻我们说出心中的喜欢,许下对彼此的承诺。
梦想,是我们的追求。爱,是我们的幸福。相信着,几年以后的天泽圣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制作师,相信月岛雯会找到自己想要的路,相信他们会幸福地在一起。
5 ) 是神让我在这样的季节看到“侧耳倾听”
电脑上的字幕已经出来了,我还是不忍关上荧屏,不忍停播那首日语的Country Road。这部电影没有让我落泪,但要说泪珠子闪啊闪的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两个月前,我到了美国;两个月后,我在落魄中看到了它。从第一个镜头,第一个背景音乐的音符,我就觉得这是一部专门为我这样的人制作的电影。歌曲是全英的“Country Road”,但是日本人唱的。这首歌本身就是我们这样浪子矛盾的缩写,分明是思念故乡的音乐,但却是美国的语言。那一幅幅俯瞰城市夜空的画卷,和我初到美国那天从飞机上看到的费城一模一样。虽然这是一个日本的城市,但它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却彰显着美国式的现代化性格,给整个片子定下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传统东方人身上的美国梦。
月岛雯、天泽圣司,他们一方面演绎着对自己梦想的捍卫和奋斗,一方面书写着勇敢的爱情。美国梦在东亚文化圈里本土化的最大挑战,不是制度、不是经济,而是传统东方人对待家庭的态度和对待学业的态度。后者主要是来自科举留下的高学历情结——让人相信学习到一定时候必会鸡犬升天;前者则主要指来自三纲五常留下的父母对儿女命运的主导。
高学历情结的作用,是让青年不去理想,懒得理想,因为他们相信成功的学业能带来一切,于是唯一需要的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影片中老师指着黑板大喊“这个公式一定要记住,会考必考!”恐怕是任何一个在中国参加过高考的同仁都不能再熟悉的语句了。在这样的训导里,学生们根本就不被鼓励拥有选择,大家的区别只是在老师指出的道路上谁能走的更好罢了,如同月岛雯的姐姐,大学也毕业了,一样对生活没有想法,没有追求。
父母对儿女的主导,则让人不敢理想,有了理想也不敢追求。因为大部分的东方人的父母对子女都有着明确而且狭隘的期待,任何偏离独木桥方向的梦想,都是会被竭尽全力打击的。所以我们看到月岛雯用尽全部力量进行一项自己的追求时,父母能够看到的只是主流评价中的退步——成绩的下降,丝毫无视她在自己征途上的勇敢的勤奋。然而,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预期,那就是沟通和理解的可能。父亲最终被月岛雯对追求的执着所打动,没再干涉。但有多少东方人的子女敢于斗争,又有多少东方人的父母勇于理解呢?
所以当月岛雯听到修理店爷爷对她作品的夸奖,突然大哭起来时,我也忍不住热泪满眶。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对于一个传统东方家庭的孩子,敢于梦想和敢于追求梦想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呀!这条路虽然看上去不一定是独木桥,但却布满荆棘——父母的反对,周围人的不理解,还有自己对自己的怀疑。这是条背离了传统的路,必然伴随孤独。孤独,它对人的折磨不下于——甚至心灵上可能更甚于——激烈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当这样的人听到一句承认的时候,那些佯装的坚强和倔强就都倒塌了,心理面隐藏着的孩子般的委屈,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作为一名本科在国内学了4年法学的学生,来到美国读着一个不着边际的硕士,父母对我进法学院的期待让我每次选择都做得无比艰难。金融、法律、行政,他们对我的期待正好和我所天性厌恶的铜臭投机和权力把玩一一对应,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设计基础的人,转行自己向往的工业设计谈何容易?依赖了小半辈子的家人会和你对立,大学同学都有怀疑、甚至讥笑,很多好友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要干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设计课上的每一句无关紧要的表扬,都能让我心潮澎湃。前两天我想请那位老师为我写封推荐信时,我说我没有GRE,我以前也没有任何设计专业的背景。教授说“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颗设计师的心。”那时的我也有着痛哭流涕的月岛雯一样的感动吧……
这个片子另一条和美国梦相交织的主线是月岛雯和天泽圣司的爱情。青少年的恋爱在宫崎骏参与的系列动漫中向来不被视为早恋,千与千寻、猫的报恩、魔女宅急送等很多片子里都有青少年的爱情,有些体现的光明正大,有些略显暧昧。在这些影片中,很多成人眼里“你们不懂”的早恋,其实才是最纯最真的爱情。在宫老的新片“悬崖上的人鱼公主”中更是把这个边界推到了儿童时的恋爱。其实对早恋的禁忌着实多余,要是没记错的话,罗密欧和朱丽叶、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青少年的年纪,一方面连教科书承认那是至真的爱情,一方面又在学校禁止早恋,这本来就自身矛盾。片子里面关于两人的恋情在班上传开来后的那种全班起哄的情景,让中学时经历过类似场景的人们回味无穷,当事人那种略有尴尬略有甜蜜的心情,红着脸到处追着骂人打人,恐怕如今只有在记忆里看得到了。
这条线的另一个主题和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再次重合,那就是跨越千山万水的爱情。
今天是我这学期第一次艺术史没课,于是我有机会去了一个宾大心理咨询室组织的一个小型的聊天活动,他们每周这个时候都有,针对的是国际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我打算抱怨一下和远在大洋彼岸的老婆的爱情带给我了些许压力时,那些刺耳的言论就出来了,“You should finish it and start a new one...” "You should have finished it at the first place...", 后来其中有一位谈到了她在本地发展的感情——“(和本地人谈恋爱)可以帮助我快速融入本地的生活和社会,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交往和见识……”我靠!我们谈的是恋爱,不是生意!为什么这些人在谈论爱情的时候进行的是成本收益分析?但到这个社会不是*客就是*女吗?
两个月,两个月后天泽圣司从意大利回来,带着月岛雯去看日出。依旧是全城的俯瞰,这次不再是灯火辉煌,而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如梦初醒的城市,和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在太阳下面,两颗纯真的心定下了誓言。
两个月,离开北京两个月后我还在太平洋的这一边,她在那一边。我们大学的后面是十三陵水库,我在那里看过日落,日出应该会是更美的,但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一起看过。我曾怀着寻找支持的心态去的那个聊天活动,但我只看到了人们的嘲讽。走出了那间屋子时,我却带上了坚定。在这样的时候,我不知道除了说是神让我看到的这部影片,还能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他让我们这些游子中的少数派,相信我们不会是孤独的!
最后,当Country Road 再次响起时,已是日文演唱了。我坐在黑暗里,不忍关上视频……
——————后记——————
距离这篇文章已经十年了,剧透一下,我后来没成功成为设计师,但文中提到的我的女友,已经是我两岁孩子的妈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先关注上我的公众号(搜微信号ccwallcc),未来可能会更新起来的^-^
6 ) 侧耳倾听
(一)
不知观众在看这部片子时是否注意到几个细节,在这里,借着这次机会,我想顺便指出来。
第一个细节便是在片子的开头,女主角月岛雯在晚上帮母亲去超市购买一瓶牛奶时,拿了店员给她的塑胶袋,回到家时遭到母亲的抱怨。
“只是买一瓶牛奶嘛,怎么还要用塑胶袋呢。”
“人家给我的呀……”
“你说不要就好了。”
这种环保观念深入寻常生活,以至于在电影中,母亲说出这句话时自然而然的神情在我看这部片子第4遍时都无端感到讶异,想必已是一种出于本能的习惯了。讶异的另一端所连结的便是在我自身以及周遭点滴生活中巨大反差的对照吧,即使是强制性的政策,都不敌根植于脑袋中形成的固定思维。于我着实还是有些羞愧的。
第二个细节便是在月岛雯的母亲因为月岛的成绩下滑被老师请去学校的那天晚上,她父亲回家停放好自行车上楼时遇到了一位同住一栋楼的阿姨下楼,狭窄的楼道间,父亲退让到一边,让那位阿姨先行,微微欠着身子。
“晚安。”父亲谦和地对阿姨说。
“你回来啦。”阿姨稍稍弓着身子打招呼。看到月岛的父亲为她让路后又说了一句,“我先走了。”月父点头示好。
这一幕为片子中的夜晚添了几许温馨与美妙,伴着缓慢的节奏,使人感到无比舒适。
第三个细节发生的时间和第二个细节相同,月岛的姐姐阿夕为了月岛成绩退步的事和阿雯相互争吵,正逢着父亲下班回家。父亲没有断然中止这次争吵,而是站在房门口仔细听了一小阵,在回客厅换下工作西装时也仍旁听着,在她们的争执中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才主动去调停。他在让两个女儿去客厅一起解决事端时,特意这么嘱咐月岛,“阿雯,好好地换套衣服过来。”
尽管只是家人之间一起商量事情,父亲的这个要求却是在用另一种形式提醒月岛严肃对待问题。这种严肃不是以面目、神态的相应表现,而是以这种换装的方式使得孩子主动地意识到解决问题时不应惨杂个人情绪,也不应以懈怠的心态面对。
在客厅时,姐妹俩在父亲发问后继续起了争执,而父亲此时让姐姐离开,使得自己与月岛单独商谈。同时对刚从外面回家的母亲说,“请你也过来一下。”父亲这样的做法既给了月岛解释清楚问题以最大的私人空间,同时也尽最大努力地让家中的每一份子都参与到其中来。
面对月岛难以诉说的所谓比考试、升学还要重要的考验,父母俩人最后根据月岛最近的表现权衡再三后达成一致——予以充分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与此同时,父亲也给出了作为过来人的告诫——“不过各行各业都有它们辛苦的一面,到时候可怨不得人。”父亲说这些话时的温和、不急不躁应该也给当时处于慌乱中的月岛以安慰吧。
无论是在图书馆工作的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的父亲,正读硕士、冒失、心直口快的母亲,还是勤快、伶牙俐齿、上进的姐姐,亦或是每一个角落被书籍填塞而显凌乱的小家都在无形中感受到生活的味道。宁静的午后街道或是夜晚被霓虹灯照耀的整座城市,予人以安然温馨的美感,一如《午夜巴黎》的片头中的巴黎街角。
这些精巧的细节被藏匿在情节缓慢的发展之中,给这部描述青春校园式的恋爱故事以更丰富的生活铺垫,尽管是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却不觉得虚幻莫测而使自己完全摆放于观看者的位置,能切身感受到它们从未远离过自己当下的现实生活。
(二)
这部片子看了起码也得有四五遍了吧,最初的温暖和感动从未改变过。无论是青春时期细腻、可爱、青涩的恋爱故事,亦或是在恋爱中逐渐尝试着挖掘、探索、打磨属于自己的那块原石的过程,年少时期所有的妙不可言都满满地占据着片子所寓意的一切,尽管伴随着成长中的阵痛。
雨后的天台,当圣司的父亲终于让步,同意天泽梦寐以求的远赴意大利的克雷莫纳学习制作小提琴工艺时,他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第一个告知了月岛,也以特殊的方式向她进行了告白——“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在图书馆的借书卡上注意到你了。你不知道我在图书馆几次和你擦身而过吧?好几次我还坐在你的旁边。为了要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殊不知在这之前,爱读书的月岛早已在借书卡上注意到了圣司的名字。月岛听这话时的慌张与诧异、表白中圣司的腼腆与害羞,红晕在他们脸上的频繁浮现,两个相互暗恋着的人儿如同雨后的初阳,阳光穿透过阴云驱散雨中的阴霾,而那层纸也在此刻被捅破。瓜熟蒂落,豁然开朗。
当哄散围观他俩在天台聊天的学生时,月岛独自近乎委屈般的抽泣起来。这样的落泪于她确乎复杂,自己同样隐忍地等待对方这么久的心酸,对圣司蠢蠢地、笨笨地付出如此多的精力来引起自己注意的感动,意识到对方已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自己仍旧在原地迷茫寻找时的自卑……
是的,便是在这一天,月岛在初尝恋爱时的甜蜜的同时也在自我发现和探索的道路上开始变得焦虑。她开始摆脱原先的无意识状态进入有自知之明阶段,这种自知之明正是在比照圣司的明确的理想之后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世界广大人世渊博而对自己的存在小心翼翼。她意识到世界之丰富多彩,自己也需要不断提升。与圣司的相遇,无疑是使她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契机。带着挣扎与彷徨,她的这个意识萌生了,可过程着实很辛苦。
和原田夕子的诉说,完全表露出月岛内心的挫败感、没有自信,只因圣司太优秀。
“阿雯,你不是也很有才能的嘛,你写的那首乡村路,学弟学妹大开眼界,要我说,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夕子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月岛,看到了柳暗花明中的村庄。这直接使她意欲写本故事书的想法产生。她找到了自己的原石——写作,原先暗藏在原石中的珍贵的绿宝石开始闪烁起光芒,为她所独有的。
接下来便是下决心打磨那块原石了。从找到故事的题材——圣司的爷爷的男爵娃娃、向爷爷仔细询问有关男爵娃娃的线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至学业成绩直接下滑、抛开学校的联考专心致志做更重要的事情,她那么决绝,不带任何犹豫。她得在圣司去爷爷朋友介绍的雕刻室实习离开不在的两个月里试图证明自己。两个月没日没夜的创作,不吃饭、不上课、拼命查资料做笔记,就这么坚持下来,完成了一部作品。而期间,激励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对圣司制作小提琴时的专注的回忆以及资料书中的一幅图片——一位在监狱中仍制作小提琴的人。艰难的行进中有他的陪伴,似也不再孤独了。
当月岛拿着作品迫不及待地让爷爷品读并给出评价时,你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她的那份焦虑和慌张——她期待着自己的努力能被认可。当漫长的等待后得到爷爷这样的回复——“谢谢你,写得非常好……粗狂、直率,就像圣司的小提琴一样……你这块刚刚出土的的没有磨好的原石我看清楚了,你很努力。”——那一刻,从她双眼中奔涌而出的泪水既是苦涩的,也是甜蜜的,原先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放下的还有忐忑与自卑,一切都尘埃落定。亲身的实践,也让她意识到空想的虚无、自身能力的局限,它们都源于想跟上圣司前进的步伐的急切。无疑,她喜欢上了一个对的人,圣司领着他进入了一个与以往相较更为全新的世界。
两个月后,圣司回来了,他带着月岛去看这座城市的日出。圣司艰难地骑车载着月岛上坡时,月岛毫不迟疑地跳下车,“我不要变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每每在此处落下泪来。清晨,他俩俯瞰着这片云雾缭绕的如梦初醒的城市和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只要有你在我就会努力,我很高兴自己尽了力,让我比以前更了解我自己,我还要再继续念书,我决定要考一所好学校。”有挣扎时的相伴,也有使相伴不至于演变成依附的界限,他们在相互前行的路上逐渐变成了独立的、更好的人,这应该是最为珍贵的吧。
不知道是否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经历过这样的夏天——曾经在街角与那只傲慢的、会坐电车的萌肥猫擦肩而过,却不知道那其实是可以带给我们不思议的奇遇的“门钥匙”;这么一段看似平常却值得无限回味的旧日时光;有一个能够俯瞰整座城市的秘密基地;由巧合带来美妙初恋的图书馆的借书卡……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侧耳倾听时,才能听到那么美妙的歌声——《Country Road》。
情窦初开的感脚,学生情怀的感脚,都异常生动。月岛雯的性格许多地方就像小白一样,我太喜欢了。肥猫很酷。配乐很好。
这是一个我早已错过的故事,我没有在十五岁看到它,我早已进入了不用借书卡的年代。现实中,只有我一个人与图书馆天荒地老。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谢它赐予我的全部勇气。|一五年夏去了多摩市。走在コンクリートロード上,山雨欲来,穿过长长长长的階段,从来没有觉得他们如此真实过。
当代文学青年,为了让喜欢的人看到自己,会标记很多很多的书影音条目。我们也要一起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呀。
近藤喜文的初啼与绝唱。像我这样的水准到处都是,这句台词当时是不是很流行呢。是否对《情书》有过影响呢。Country Road。
原来图书卡寻人是这里来的呀。他们的城市是立体的,真漂亮,恋爱要翻山越岭才行。电影几乎集结了所有少女时代的美好回忆,完美、理想到失真,像一个斑斓的气泡,害怕一伸手就会破碎… 乱糟糟的书桌,伸手摸来摸去就是摸不到台灯开关,生活中的细节被它完整地还原,似曾相识,却不属于我…
阿雯:我还是下来吧 圣司:我没问题...我早就决定...要这样载着你翻山越岭... 阿雯:我不要变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 圣司:知道了,拜托你了——哥觉得这就是伟大的爱情!
美则美矣 但是看着两个初中生这样子的深情 最后还说出你将来嫁给我这种话 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
如果初恋肤浅 怎么我会兴奋狂热 什么都想 什么都怯
细腻可爱的初恋故事如同少女写下的日记一般娓娓道来。侧耳倾听吧,那些呼唤着成长的微弱声音。
我喜欢男爵的爱情,喜欢钟表上永远不能相见的国王和王后。
可以早恋的国家和不可以早恋的国家拍出来的青春电影或动画毕竟是不一样的,好纯爱啊。《少年往事》确实很拙劣地模仿了《侧耳倾听》,连那只猫都一样≥﹏≤。可惜现在沉迷微信手游的电脑小孩已经不能体会这种古老时代图书馆爱情的美妙之处了,圣司和月岛雯在图书馆安静看书会心一笑的情景太温馨了。
我们终于来到以前憧憬的年纪,却发现已经有人订婚、有人结婚、有人出国、有人生活顺利、有人坚持梦想、有人碌碌无为..就像是一个分水岭,毕业时的那个蓝天早已消失不见,那个和你在操场边说着要一起走到未来的人,也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看着窗外的天,突然就黑了,感觉像我们的青春,突然就没了。
我爱死青涩的恋爱的感觉了~~~~~
多么美好啊,他们那边也并不是特别注重学业,可以发展自己的空间和喜好,不像我们都被荼毒 了,结尾有点仓促
本人最喜欢的宫崎动画
青涩的感觉,美好的青春
看的是英文配音版。如果年轻个10岁看到这片我一定爱得痛不欲生。勾起无数回忆的90年代,初恋情怀总是诗。
为了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
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爷爷拿着月岛刚完成的稚嫩的小说,对她说:太棒了,真是太棒了。在才华刚刚起步的日子里,有一个人能完全诚挚地赞美,比什么都好,它不会令人骄傲,相反会让人更看清自己。
我我...我,被两人青涩的爱情感动啦...在自己的生命里,会有那么一个激励自己想要走得快一点的人,为了能够赶上去,牵住他的手,不成为他的累赘,在背后支持着他,与他相爱,与她携手到老,实在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