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耳無罪》:卑微大耳男的小夢想大世界
誰都可以擁有夢想。不獨獨是火火的舞台劇《大世界》中的一班在獨裁社會被壓制自由被無限監示的「賊」,也可以是出身哈薩克、夢想只在大漠中建立自己的羊群和家庭的寒微鄉下小男人Asa。有這夢想,他其實也擁有一個大世界。
-----
《大耳無罪》的哈薩克,這個《哈薩克鄉下佬出城搵著數》的主角波叔的出身地,原來跟我想像中,那麼兩碼子,起碼我想不到,原來是大漠遊牧,感覺很蒙古。
可能來自自身生活節奏,感覺上本片節奏緩慢,而且利用了不少的長鏡,把一幕幕大漠生活細緻描繪。由策騎兼帶羊牧羊、駕著車子買物賣物、相睇、拯救垂死的蓄牧、幫母羊分娩;甚至在帳幕(蒙古包?)裹的家庭小事,女兒愛高歌、小兒子愛拿著小竹子扮騎馬,都得以細緻描劃,十足十民族的深度精華遊,讓觀眾如我們像寄住在民宿,伴隨這群生性簡單的人,在浩瀚大漠裹,歷經生活的喜悅和憂患。
要說的事情壓根兒不多,幾句可講完。反正,故事不算是主菜吧。Asa這個小男兒,旨在尋找愛人,然後結婚,然後領養一群羊,然後在大漠中建立自己的「地盤」,世代相傳,簡單的願望,這些那些,他都畫下了在自己的水手服的衣領內,連帳篷的花紋,他都想好了。他翻起了衣領,在門縫間(對方不願見他而躲了起來),一臉不知羞的向自己的愛人Tulpan表白並吐露自己的夢,企圖引得對方注意。換來冷待,他仍是一臉懵懂。
Tulpan嫌他大耳,可是大耳無罪啊。他繼續在姐夫的家中寄居過活。一切都是不順意的生活,難道就可以說擺脫就可以擺脫到嗎?他不滿姐夫對他冷言冷語,他甚至覺得對方命令自己而不快,一度「離家出走」。
走呀走,看到一隻等待分娩的羊。Asa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成功替母羊分娩。片子用了不短的篇幅以及長鏡,那一刻,由能力引發,被姐夫壓制的男性尊嚴抬了頭。所以,他一見到老友,就嚷著說,我要找Tulpan!不過結果如何暫且不表...
最後,物品行李都執拾好了,要離開這地方吧。但思前想後,始終,都不願離開大漠。大漠,始終是男兒大丈夫的紮根地吧,換成城市,都是酗酒者和癮君子的地方,好嗎?
不像一般的電影,本片節奏緩慢,內容也其實不太緊扣「大耳」這香港譯名中的主題。像生活的素描,淡淡的,寫實的。這一套獲取「某種觀點」大獎的電影,果然與別不同。
原文:
http://the4re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03188 2 ) 那些花儿
“Tulpan”在哈萨克语中是“郁金香”。这样一个大漠黄沙朔风凄厉的边塞片子,哪儿来的郁金香?
我看大漠边陲的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是猎奇——我对那种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游牧民族游牧生活非常感兴趣,就好比当年抱着三毛的散文一本本读下去,想看看在那么贫瘠的地方,幸福的花朵怎么绽放。电影《图潘》上来就满足了我的好奇心:退役水手Asa在姐夫Ondas与朋友Askhat的陪同下到姑娘图潘家去求亲。图潘的父母面色严肃,正襟危坐, 姑娘图潘在帘子后面露出一只眼睛偷窥这个滔滔不绝话多得要死的年轻人。求婚礼物是个蒙古包里完全没用的廉价枝型花式大吊灯,图潘父母倒是收下了。回家路上Asa美得冒泡儿,不顾风沙大声歌唱——他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哈萨克北部贫瘠的大高原上,Asa想要当个牧羊倌,就必须得有家室。在自然环境无比恶劣的戈壁环境里,一个人战斗只有死路一条。
可惜Asa没能高兴多久,人家姑娘嫌他耳朵太大,加上又想要进城求学,不愿早早嫁人。可Asa这小子死心眼,连脸都没看着,就对人家的粗辫子和小手背着了迷,借着小小的狭窄的柴门缝隙,给图潘讲他的梦想——蒙古包,大漠,羊跟骆驼——苦苦哀求姑娘下嫁,结果还是被图潘彪悍的娘给叉了出去。
成家梦断的Asa,是继续留在姐姐家里寄人篱下,还是放弃当羊倌儿的梦想,随朋友进城打工?
《图潘》求婚的部分很让人联想起《图雅的婚礼》,但之后的情节发展并没有后者那么曲折,影片俘获人心的是全那些淳朴自然的细节:待客时简陋的奶酪和嗡嗡翻飞的苍蝇,做奶酪的长铁桶,帐篷顶上晒着风干的坚果,哈萨克北部戈壁的漫天风沙,小羊羔出生时人可以不顾腥臭与血水嘴对嘴的为其做人工呼吸,小女孩儿蹲在帐篷角固执的大声歌唱,舍不得自己孩子的母骆驼跟着摩托车嗷嗷嚎叫追逐……
严酷而贫瘠的生存环境,让人的心变得坚硬而粗糙,但粗糙表皮的下面,在漆黑的夜里,在呼啸的风中,在倔强的歌声里,不能被夺去的是梦想,尊严,感动,还有欢乐。主人公Asa把他的蒙古包、大漠,羊跟骆驼画在水手服大领子的背面,对着小小的一角镜片仔细审视自己的大耳朵。Asa美丽的姐姐在严厉的丈夫与年轻的弟弟之间左右为难,杂货车走过扬起的尘烟里,捡起遗落的糖块,仔细吹去上面的浮土。Asa的大侄子每天像狼一样忠实的保卫着唯一的收音机,给父亲重复一天里所有的重要新闻。最小的孩子拖着他的木马,咯咯笑着,在广袤的看不到边际的大草原上撒欢儿的跑,跑,风中传来的,是姐姐永不间断的歌声。
我为这样的人们深深着迷。
我相信导演Sergey Dvortsevoy也正因为迷恋,才拍出了这样一部优美而震撼的边塞电影。在纽约电影节上,Dvortsevoy说八成的镜头都是无剧本的临场发挥。在哈萨克斯坦生活了28年的他,一直被荒芜大漠上人们内在的平静与欢乐所吸引,他想展示他们的生活,挖掘他们的内心,寻求幸福的秘密。我想,这是为什么他不遗余力的刻画牧民生活的细节,孩子们脸上丰富的表情,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幽默而舒心的片段,甚至包含了真实又残忍的羊羔产仔过程。所有的人物都那么真切,就连恶声恶气的姐夫,也有大风沙中接生小羊的温柔一面。
Asa终究没看着图潘姑娘,我也没见到戈壁上开出不切实际的郁金香来,但我知道,漠漠边尘里,昏昏朔气中,那些梦想的花儿啊,原来从不曾凋落。
3 ) 未能目睹的郁金香
http://www.douban.com/review/1569592/ 推荐Ulzhan时就提到过Tulpan,有趣的联系。
戛纳东京大出风头,有几把刷子吧。
可惜是过犹不及的一个片子。
虽然在摄影上面做的很出色,长镜头里的风沙暴大气象算是一绝,有些匪夷所思(接生等段)。但很多镜头就是太过设计,可以切、可以换,但导演就有意(刻意、故意)地不断拉长。影片不仅镜头虐待人,音响设计上也很虐待人,完全没有配乐,全部用剧情带出(如小女孩卖命地放声大唱)……后半部分不如前面有意思,迫使我放弃了逐画深究的念头。
这种极致的追求会让人想到杰兰,比杰兰还极端。如果说杰兰是可以把画面一帧一帧地剥离,Tulpan就是逐个镜头地设计了。
有《哭泣的骆驼》般的动物加分,整体上还是很值得一看。不过最后估计就和《乐队造访》等片的受众面一样吧,被忽视的地理版图、一样的获奖路线,趣味有余但难有大作为。
说到最后,内地观众更容易想起的恐怕还是王全安《图雅的婚事》。在艺术追求上,私以为本片会强一些。
4 ) 不经意的收获
很简单的故事,简单到那么真实那么自然,简单到让你以为是记录片,看完后试图去分析找寻其中的深度,都觉自己是可笑的。这是一部哈萨克电影,一个水兵退伍后回到哈萨克大草原,投靠了他的姐姐跟姐夫过着游牧生活,小伙子憨憨直直,安排的相亲时一个劲介绍在军舰上的奇闻怪事,而他相亲的对象的名字叫Tulpan(图潘),影片一直到片尾都没有见到这位姑娘的样子,相亲的结果是姑娘嫌他的耳朵大,不喜欢他,这完全打乱了小伙子的人生梦想,而姐夫家的羊群又遇上问题,新生的羊仔没有一只能存活,渐渐的他跟姐夫之间也越发矛盾,以致最后他踏上奔往城市的车子想离开早原,故事就简单的述说着,没有太多角色,姐夫一家子有几个小孩子,加上小伙子的一个朋友,另外就是相亲对象那家的父母了,但每一个人是如此可爱,那整天骑着木棍当马要小伙子带他去城市的小外甥,那一天到晚爱唱歌的小外甥女,那个爱好收藏色情图片的朋友,甚至连那头追着摩托车的母骆驼都是那么可爱,故事是如此自然的发展着,镜头带给我们的草原是如此荒凉,风沙满天让人错觉是在沙漠,带着沉重但不觉压抑,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原始而粗旷,没有一丝做作,不带一点烟雨江南。
最后痴情的小伙子讲了很多的章鱼故事却仍然没有得到姑娘的青睐,但他在离开草原的最后一刻放弃了去城市发展的想法,选择去继续坚持自已的人生梦想:在草原上,找一个老婆,养一群羊,有一个能收900个频道的电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牧羊人,当然能有一个摩托车就更好了。影片充满了幽默感,画面呈写实风格,整个片子没有配乐,整个过程你的眼睛会充满笑意,很愉快的经历,一直到昨晚的梦中,脑子里还在盘旋那个小外甥女唱的那首歌,还有那股草原上奶白色的龙卷风。
5 ) 大漠·帐篷·女人
时间:2009年6月26日19:00
地点:Parallele影院
事件:Tulpan上画第五周
1. 图潘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一个在电影中连脸都没露过的女人;
2. 我们的男主角做梦都想见到这个女人,可是他的耳朵太招风,女人不待见她;
3. 其实除了招风,退役水兵的样子和口才并不算太差,求亲用的吊灯还挺漂亮。所以我们用脚趾头就能想到求亲不成是-另有原因;
4. 水兵住在姐姐、姐夫家,姐夫看不起他,姐姐可怜他,因为:没有女人就没有羊群;
5. 问题是:在这块大漠上,羊群有的是,女人却没几个;
6. 姐姐家的几个孩子都各怀绝技:3、4岁便会骑木马,还会学驴叫的是老幺,整天抱着收音机复述国内、国际新闻的老二过耳不忘,大姐则是一个民歌歌手,歌唱的冲动与生俱来;
7. 开拖拉机的好友则是流行音乐和美国流行文化爱好者,“美国”查尔斯王子等等对其来说都是如数家珍;
8. 水兵三顾帐篷皆得不到图潘的接见,一脚踹开门的他愣住了;
9. 片中还有一段如何给羊接生的珍贵教学视频资料;
10. 其实,我想说的只是,这部电影一点都不闷。
6 ) 真实
对这类题材感兴趣,因为具备可操作性。但看到有评论说这部片子拍摄用了4年!若果真如此,那就很难了……对此表示一点怀疑。如果是4年,那小孩子总是要长大的。
片子里大量采用长镜头。虽说大量采用长镜头,却不是“纪录片”风格。演员的调度和走位都是经过设计。而且也没有强调“纪实”。应该就是导演喜欢的风格。但通篇的这种长镜头有时会有出戏的感觉。尤其是在主客观转换和演员复杂调度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那时会觉得是出于“技巧”或者过于强调“风格”。
水兵执着的想要做一个牧民,让人想到对土地的依恋。可现实环境又那么严酷和贫瘠,在这也许体现了民族的根性。而“上进”的女孩,开拖拉机的朋友,包括最小的外甥都向往城市,这大概就是现实吧。导演没有强调这种冲突,只是提到,甚至没有更深入的去讲水兵为什么执着的做一个牧民。
非常好的电影,能看出拍摄的难度非常大。这种长镜头的方式很考验演员表演。而且片中大量的动物和小孩子的戏,更难了。
戛纳的一种关注应该是对独特的人文发现的奖励。这片子最优秀的部分大概就是真实,哈萨克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并不是通过“纪实”的表现形式营造,而是纯粹的表演得来。
一种关注大奖+东京大奖,哈萨克斯坦新浪潮代表作。虽说不少地方颇有卖弄异国情调之嫌,但长镜头真是讲究,不少场面确实是越看越觉得叹为观止;有着对草原上婚姻的经济结构精确的把握,有几个颇为出彩的小桥段,不乏幽默感。确乎是影展路线的上佳作品。且看十年后升级戛纳主竞赛的第二部表现如何
好看哭了 虽然一句台词都没听懂。完全摒弃了连续性剪辑 用手持的摇转运动来呈现事件与对话 通过横摇速度将情绪纳入镜头语言 对话内容甚至多余;这样的长镜对摄影师有极高要求 尤其是动物的调度惊为天人(无论是龙卷风一场羊群与尘土的交替遮挡运动还是背景里抢镜的戏精骆驼 或是男主接生小羊的完整过程!)环绕全景被加入剧情的推进中 开头开拖拉机回蒙古包的路上 镜头摇离人物直到完成眺望指向土路 两人对话贯穿。地平线作为一种关键视觉标识在不同情绪下处于不同高度以切割出不同的空-地比例。声音比画面更有意思 无论是动物尤其是驴和骆驼无时无刻不在打断前景喧宾夺主而爱唱歌的女儿更是像动物一样不受控制,牧场第一幕就是大型合唱现场。始终没有露脸的图潘也最终由一只公羊替代,或许男主真正无法放弃的正是这个生命力充溢的草原世界
我喜欢骑大马的小朋友、唱歌的女孩和妈妈、背新闻的大男孩、开拖拉机的痞子、给羊儿做人工呼吸的男人……
08东京金麒麟、戛纳一种关注最佳影片!未能目睹的郁金香,技术流秒杀图雅,长镜头想像而不能,动物加分直追哭泣骆驼
真即把像韩国人啊
xzd 哈萨克斯坦
结尾有些突兀……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辽阔的草原猛烈的风暴;难产的母羊聒噪的劲歌;诱惑的艳照模糊的广播;地动山摇的羊群及性格各异的一家六口人…大银幕上的一切极为生猛,对观众造成强烈冲击,仿佛置身于草原风暴中。看似粗糙但却充满调度极复杂的高难手持长镜头摄影,动物比演员更厉害!剧组真牛逼!
返璞归真,牛逼!
哈哈哈,很可爱啊!完全没想到硬朗的哈萨克也有这么温柔的幽默。 隐忧传统的消亡而不用咬牙切齿的腔调,挺好的,不过照我看呢,帐篷,咱真的还是别住了。。。
是个好电影。和图雅的婚事很像。只是更自然更有意思。我服了所有的演员,还有这个哈萨克导演。
note:非常非常純樸可愛,這種質感相當的驚喜,標準紀錄片硬底子才能拍出來的影片,在多數時候維持了去剪接感的紀錄片時間連續性,完全超自然非演出的演出,導演甚至好像可以控制影片中跑來跑去的各種動物。比他的紀錄片好看太多!
那些花儿
竟然这么好!自然的场景搭配戏剧化的故事和镜头,男主通过给羊接生得到成长,遇到挫折后仍然满怀希望,穿插穷苦牧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暗线,图潘不露面,很妙。演员不是明星脸但过目难忘,就像郭子兴第一眼见朱元璋“奇其状貌”的感觉。编导很聪明。
图班嫁给我。只有你,才能撑起我的美梦。
我在火车上放过羊,库斯图里卡炸死了很多羊,大耳朵小哥更牛逼,直接给羊做人工呼吸。
2010.另一种生活。
第一部哈萨克电影。影像的真实性,还有满满的细节。李娟的书拿来拍电影,绝对会比这部好。
拍攝難度想象不能…
外星一样 羊羔 广角景深旋转 沙始沙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