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抉择,不知道看了几遍,今天才敢来评。 我喜欢这一句:未来哪个更适合我们国家,历史会有选择的。 身处未来的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选择,而当时的他们,不知道…唯有坚定心中最初的信念,奋力向前。 多想想你最初的目地。
又让我想起看第一集的时候,那种压抑,挣扎,对未来的迷茫,直击心底挣脱束缚的渴望。
历史做出了他的选择,向着光的方向大步向前。
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层次共分为五个层级,其中最高层级为自我价值实现。
在自我价值实现层面,中国人特有的最高等级则为为人民服务。
不要以为这是一句空话,但这句话在灾难来临时,却是先驱者们刻在骨子里的至理名言。
最新一集《一家人》,就将视角放在了2020年的武汉疫情上,也是这集将全剧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杜富国身为南部军区扫雷排爆的英雄,至今已经成功扫除了2000余枚炸弹,但最终却在一次扫雷排爆中,为了救战友而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和双手;而妹妹杜富佳身为急诊科的护士,在疫情来临时,请求去武汉支援,但国家考虑到兄长负伤归家,拒绝了请求。别说医院领导,我也太理解了。这怎么忍心呢?!但疫情再度升级,杜富佳再次请战,终获批准前往武汉抗击疫情。
我有时候在想,中国人这种舍身忘己的大无畏精神是怎么来的?大灾大难面前总有那么一群人冲在你的面前,为其遮风挡雨,护其周全。汶川地震时,高空“盲”跳的解放军。SARS和新冠蔓延时,责无旁贷的白衣天使。等等。每当国家发生重大灾情时,也总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奔赴灾区,送米送面送蔬菜,力所能及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力量平凡而又温暖,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除了和平年代一代代中国人的舍身忘己外,动荡年代的先驱们更是舍命燃灯,照亮黑暗。陈望道、江流、张人亚、施洋、老钱、糖豆、冲天炮、锅盔、高粱、五花、不赖帐……至此我才真正理解前面几则故事的真正含义,国之大义,萤火之光亦可照耀中国。国家需要共产党宣言,于是陈望道站了出来;国家不忍心看劳工受苦,于是施洋站了起来;国家需要解决中部地区用水问题,于是有了吴祖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赴后继、舍身忘己,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民族魂。
杜富国和杜富佳,真应了那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后续杜富佳将疫情灾区的所有病患组织了起来建了一个微信群,为其加油打气,鼓励大家战胜病魔,这个群叫一家人。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家。
这种很多小片段堆积起来的电视剧,故事亮点没有凸显出来,节奏没有把控好,情绪没有搞起来真的很要命。 不按时间顺序来的吗?是有什么说法解释吗? 看后面的,打我脸了再来改分。 第三集《磊磊的勋章》好看诶,一次又一次地被摔会给人冲击感,关键演员选的好呀,后面好像也是本人出演,不说演技,就是看起来很真诚👍。 第五集《歌唱祖国》,陈晓东演的真好啊,天安门望着五星红旗的那一段,火车上梦醒的那一段,都很不错。不过火车上那个小姑娘说已经记谱了还有众人跟唱是不就有些刻意了。 第八集 《雪国的篝火》太难了当时,虽然有那么一两处感觉有逻辑问题,不过还是很感动。 第十集《天河》不错,人物形象塑造饱满,剧情冲突设置到位,手上的茧子啊等等细节处理很好,邓伦演的不错,测量标点时吓我一跳。
第十一集《第五十五封信》👍,蒋梦婕演的不错,就是那个眼妆有些出戏,剧情处理还是比较平淡,不过挺感动,导演在最后修复好的照片出现的那块处理不错。
第十二集《一家人》,讲排雷战士杜富国,援鄂护士杜富佳,导演节奏控制不错,李一桐演的真好。
第十三集《叛逆者》目前为止最好,导演、演员、编剧功底看出来了!
后面到目前为止一个不如一个,什么玩意儿!我本人尊重敬仰先烈,资方导演编剧演员好像并不呀!
作为五一献礼片,就第一集的观感来说是合格,甚至是优秀的。
但是,如题所说,好的献礼片不应是考研政治摘抄。里面的旁白过多的引用摘抄了共产党宣言,不是说有问题,只是过于讨巧了。这样的话,我可以总在陈望道身上,我也可以总在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身上,人物个性点不突出。看完整集,对于陈望道的热搜是他沾墨水吃粽子,然而这样的野史逸文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片面。
当然这种讨巧的技巧,对于那些不了解党史党章的用户是很吃香的,也可以吸引这些用户去了解党史党章,有一定的宣传意义。但是,用户群体不应该是片面单一的,对于那些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希望看到优质剧本的用户来说,这种讨巧反而讨嫌。
但是,你无法去批评这部剧,不仅是因为他是献礼剧,他所写的都是正确的。还因为这是一部单元剧,不同单元剧情有着不同的演员,也带来了深厚的用户群体,当他们统一出现在一个剧里,为了彼此支持的演员,他们就会自觉的报团,以应对不同的声音。这种力量无意是强大的,但是也确实是不可控的。
总之,先提前观望一下吧,与流量演员的演技无关,只是希望这种献礼剧的剧本能更加用心。
《理想照耀中国》的第四单元故事《纽扣》,讲述在特殊时代,温州打办人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这段故事具有反思性,选取改革开放前这一时间节点,集中地展现温州民众的普遍生活诉求,描绘打办人员在执行硬性公务和自然进行同理关怀之间剧烈的摇摆,以此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宗旨落实,需要每一个公职人员的全心全意付出。
《纽扣》发生于时代的转型期,探究个人的努力是如何呼应历史的必然转向。“纽扣”既是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是促成弥合与绵延的重要隐喻。布片有了纽扣才能够成为完整的衣服,发挥整体性功效;而浩浩中国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一粒粒“纽扣”的紧密粘合,才能够高度集中、力拔千钧。
《纽扣》正着力呈现力量汇聚的生成机制。以章华妹为代表的民众,人人都有小小的、明确的理想,所有人的眼眸都因对美好未来的希冀而闪亮,他们同时又是吃苦耐劳的,愿意为这些梦想而付出踏实的努力。与此同时,这份力量也是分散的,是各自私下进行的。也因此是不成体系、不成规模的。
时值特殊的历史时期,打击投机倒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当然可以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当然,人们对美好未来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繁琐的,通过计划牢牢把握主要矛盾时,大量次要矛盾汇聚成长尾,同样不容忽视。而这些具体、分散的诉求,其实可以更多信任人民群众的力量,依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受监管的市场内灵活解决,才能在资源配置上更加高效。
《纽扣》展现了这种暂时的错位。直面历史,反思历史。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这些星星之火处处闪烁,如何才能凝聚成建设中国的熊熊力量?
需要的,正是一粒粒纽扣:将小小的希望编织进大大的理想,让小小的个体在浩瀚的集体中获取力量;将沟通的壁垒弥合,将所有个体紧密连接,汇聚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正是温州的打办人员的所作所为。他们是打办人员,也是人民群众。正因为从群众中来,所以从不脱离人民群众。牛骏峰饰演的打办人员,清廉俭朴,家中几近一贫如洗。在执行公务时失去纽扣,在母亲密密缝的絮叨中知晓贩售纽扣的必要性。他们能够深切地明白小商品贩售,能实实在在便利群众的生活。对于群众而言,受监管的买卖,是良性的。
同时,他们也理解民众的生活。章华妹是家中的顶梁柱,贩售扣子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她并不是没有良心、剥削民脂民膏金星园是资本积累的资本家。恰恰相反,她足够温和、与人为善,常常送顾客扣子,买卖只为让一家人吃口饱饭。深入的了解带来深刻的共情,因此即使在严格执行公务时,打办人员也始终不站在群众的对立面。
在严格的执法过程中,始终有温情留存。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足够的理解与体谅,使每一个公职人员成为双向沟通的窗口,经由每一次言行,构成一种良性互动。
正因为感受到打办人员流露出的温情,章华妹才会足够信任他们的言行,成为第一个登记的个体户。汉娜·阿伦特在反思二战时,明确指出战争机器中所有执行的德军平庸的恶。如果人加入国家机器就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只会僵化地单向执行,那么系统永远不会优化。《纽扣》四两拨千斤,以一个公职人员平凡之善,承认所有个体在推动历史的作用——打办人员的努力汇报、尽力争取,是推动政策优化的助力;以一个公职人员可以发挥平凡之善,明确制度的可靠性与优越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呼声,才能集中群众的力量,发挥所有人的智慧。
以此观之,《纽扣》的叙述同样是辉煌的。写时代转折期人们的拉扯感,是在反思我们每个人在时代中的定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时代的纽扣。
我们各自绚烂,彼此联结就汇聚成缤纷的整体,一言一行使彼此亲密;我们各自不同,却都在尽力奔跑,以个体的力量为整体注入活力。
《纽扣》,是绵延与弥合的隐喻,向所有平凡、善良、有梦想、有担当的中国人致敬。
《天河》中有一个片段,当时看的时候大受震撼。吴祖太是红旗渠的工程技术员,负责红旗渠的修建,但由于村民在建渠挖洞时偏离了三米导致即使挖通也引不来水,但是村民已经挖了一个月了。这时村民问吴祖太怎么办?吴祖太说我也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三个字,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尤其是这种正能量歌功颂德的大工程中,一般的主角通常都是排除万难,意志坚定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人物,很少会说出不知道三个字,也很少出现像剧中这种比较迷茫的时刻。
摒弃全知全能的主角光环,是这部剧人物塑造的特点之一。
还记《真理的味道》中,中国的有志青年在论述何种道路能够救中国?大家激烈讨论,思想碰撞,无非就是当时的青年们都很迷茫,迷茫于不知道到底哪条路能够救中国?只能走一条试一条,说不定就有一条能成功。
《纽扣》篇中,经济管理处的干事在管理小商贩时,收缴的商品没有立马上交,而是带回家,最后得知商贩们的困难之后又送还了回去。这种收了又还的心态,不正是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管理人员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迷茫吗?
全剧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让事件回归历史,让人物回归人性。
除了吴祖太的“不知道”之外,最后吴祖太意外的死亡也是没有料到的,我以为至少吴祖太会建成红旗渠,然后将名字刻在红旗渠的石碑上。然而他却在检查山洞时,死于山体崩塌,至死都没有见到红旗渠的建造成功。但他最后留下的红旗渠双洞计划,却有后人最终实施建成。
吴祖太如此,张人亚如此,施洋也是如此。张人亚最终没能等来新中国的建立,施洋最终没能等来工人运动的胜利。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在他们之后总有人继承他们的意志,扛起他们身上的旗帜,最终迎来光明。
我记得片头中,象征时间的沙漏中,沙土积沙成塔,数以万计的火种洒向人间,前赴后继的火光一起组成了“理想照耀中国”六个大字。
理想照耀中国讲述的中国建党百年来的历史,而百年来的中国正是有了这些前赴后继的人们才有现在的成果。他们可能没有等来最终的胜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前进和发展的。
吴祖太最终没能等来红旗渠的建造成功,但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最终建成了红旗渠,灌溉了田野;施洋最终没能等来工人运动的胜利,但后来者扛起他的旗帜,最终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中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萤火之光却可以照亮黑暗。太阳也许只有一个,但萤火却是数不胜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太阳之光之外,还有这些奋不顾身的萤火之光的牺牲奉献。
正是这些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的萤火之光,才有现在的中国,我想这就是这部建党百年献礼剧的真正立意,也是片头中积沙成塔的真正含义。
这部剧从片头曲开始到片尾都是泪点,正如片头特效,小人物的信念积沙成金,影响了中国。
景美,感人,真实,致敬先辈!老戏骨赞的,新人也期待~
目前看到第五集,喜欢《纽扣》,叙事完整,小人物的理想,很现实很动人。剪辑节奏感不错,演员表现张力也到位,相辅相成。短小精悍的剧集更见功力。
以小见大选题还不错,老戏骨抬轿,流量们争做最根正苗红的星星
20多分钟一集,很有良心,把事儿讲清楚就完了,不矫情不煽情,但很温情。
纽扣那一集蛮好看的 歌唱祖国那一集那个滤镜用的有特点 有内味儿 再观望几集吧 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组的用心的 也可以看出导演组想要竭力还原以前的那个年代……看到了17集 现在就感觉每个故事都很好 唯一不好的是每集只有二十几分钟 故事讲不完整
看得出团队很专业,水平很不错,可以展开讲讲么😭xiu一下就没了。第一集太凝练了,完全吃不透🙉《守护》我可以TAT,父亲守护儿子所托故事线完整,故事切入点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动人。《磊磊的勋章》我也可以,历史的光芒会更多的偏爱于功勋章上的人物,剧集讲述成功人物背后的英雄,让荣光照耀幕后,看见“平凡人”的伟大,他们也应该被看见。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觉得他很有意义。发现有些角色是由人物本人出演,意义更加不同了。《纽扣》就,还好。《歌唱祖国》的首尾呼应,让我在最后一刻真的泪崩,前面本来觉得平淡来着,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那些为国家抛洒热忱之心的人应当被记得!集中展现王莘(xin 官博说这是故土情结的喊法)的专注与投入,显得人物单纯得可爱。
每个小故事都是按照历史进程来的,就是故事太短了,没能讲完整。
第十集《天河》。与其说是电视剧,不如说是演绎的纪录片。然而还是看哭了。
太短了,不过剧本扎实诚意满满。
主旋律群像,不是集齐了明星,傍靠了政策,就能出好作品的。说句客观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还真是近年来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巅峰
太短了,巜纽扣》,巜雪国的钩火》看哭了。
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目前播出的这些单元都不错。故事短小精悍,演员演技全部在线,场景真实高度还原。第一集片尾曲《追寻》一响起泪目。
Ep1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Ep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里的张人亚父子Ep3刘磊磊甘为中国女子柔道队做无名英雄陪练十六年Ep4温州章华妹卖纽扣成中国个体经营户第一人;Ep5王莘去北京购置军乐器偶得《歌词祖国》;Ep6夏荔苦守胡麻岭,开辟兰渝铁路;Ep7尤勇诚与妻子勇护滇金丝猴;Ep8红军长征炊事班九人全部葬身雪山;Ep9施洋为女工梁佩英斗争,最终走上革命之路;Ep10吴祖太为修红旗渠奉献年轻生命;Ep11陈毅安与妻子志强的革命与爱情;Ep12杜富国杜富佳兄妹的英雄事迹;Ep13渣滓洞里的何敬平与蒲小路;Ep14苗石识字记Ep15小儿麻痹症糖丸的诞生Ep16雷金玉带领乡亲们种甘蔗Ep17山东寿光蔬菜大棚Ep18小红军八妹Ep19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冰糖
16集希望的田野看得我热泪盈眶
题材挺好的,和大人物小人物无关,讲的只是一群有理想的人的故事。遗憾的是每个故事的体量太小了,只有短短的一集25分钟,有时候连基本的起承转合都没有,情感得不到深化,当然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如果每个故事能有两集90分钟的话,应该会好得多。
以前觉得几十年前的事,离我们并没有很远。现在真的感觉到了年代感,因为人慢慢地不在了
终于等到了纽扣的故事,那个年代真的是不容易,好在现在祖国越来越好……想起了昨天网上的罗翔老师送给年轻人的视频,说年轻人要有责任感,忽然想起工作这几年好像越来越对其他事没有热情了,每天被压榨个半死下班了只想休息,是该有些改变了……最后,好喜欢张婧仪,希望继续磨炼演技,加油!
愿世上再无拼盘剧
在《纽扣》里,小街巷,单杠自行车,潮湿的街道,1980年那个时期的温州,为自己的生计努力奔波的章华妹,整个剧情的都让人感觉走进了自己父母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