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看《觉醒年代》还会感叹正剧怕是这年头极少数不被资本入侵的影视领域,好剧本好剧组好导演好演员奉献的良心制作。那么看这部剧,显然就能推翻这种欣慰和愉悦了。
十几二十岁的少年偶像,被追捧为流量,演少年伟人,虽然演技生涩,但能更多给青少年关注正剧了解历史。甚至三十来岁的流量明星演个伟人,也能惊喜他原来有点演技。
教主何许人,77年生人,四十有余,同辈们已经陆续混成圈内戏骨,教主仍能凭流量接戏,可见有颜任性。
难道教主还需要蹭伟人的热度和流量?!
教主习惯性的用力过猛,这许是他对伟人的理解仅限于苦大仇深。或者,他根本没有时间琢磨剧本打磨演技?
还有总理挺拔的身姿呢,怎么到教主这里连基本的仪态都没有?
毕竟教主自己已是资本,除了做生意、还得上综艺,就算不玩股票、也得秀秀肌肉,买rs、撤rs,和大宝贝合体洒狗粮或者澄清离婚传闻。,,太多事要忙。
那导演为什么非得请教主这么个大忙人来演戏份这样不低又容易招骂的伟人角色呢?
难道是教主霸总演多了,觉着无趣,想演正剧转转型?那就能理解了,毕竟正剧里只是演个普通角色怎么衬得出教主今日的咖位。
这不,随着剧集陆续播出,尬吹演技的通稿也来了,这方面竟然和他家大宝贝异曲同工。
只是要问,以教主的资历难道已经混得和大宝贝一样需要通稿吹演技的程度了吗?不,一定是我们误会了他。
这样一部卫视八点档首播、老少皆宜的上星剧,观众评价如何呢?
现场采访七大姑八大姨,刚打开电视的前二十分钟,都没人认出晓明同志到底演了谁,但都认出了这是晓明本明,教主的国民热度可见一斑。直到被点破了他演的是周总理,才激起骂声一片。“换台!”“不看了!”,整部戏怕是总理的角色最让人看着出戏。
这年头资本强行喂💩越来越普遍,老百姓想在电视机前看点自己喜欢的也不容易,但好歹还有掌握遥控器的权利,好歹。。。剧拍的好不好,老百姓能说句实话评价吗?还是非得跟着营销号一样无脑尬吹。
听说这剧是某腾出品,前有1921,让爽子演向警予,让口碑有争议的流量演毛教员。果然最看中热度,这不教主版总理一播出,夸也好骂也好,热度又来了。
上一次让我来豆瓣发帖吐槽演技的是爽子,教主这是第二位,先做个标记。
作者:杉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忽然多了起来,献礼剧成为荧屏热点。
最近,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上线了。
从2019年开拍,我就开始关注这部剧了,它的卡司,太让人期待了!
导演刘江,既执导过《黎明之前》《岁月》以及抗疫剧《在一起》这样的大场面历史剧集,又有《媳妇的美好时代》《老酒馆》《咱们结婚吧》等现实题材情感剧。
黄晓明、张一山、关晓彤、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吴刚、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王劲松、倪大红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
首次用电视剧的方式完整、生动地呈现出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
《光荣与梦想》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横跨近三十年的历史,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电视剧制作精细,剧中严苛考究各种制式的服装与场景,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就超400人,场景超700个。
例如,黄埔军校的戏仅有12场,但剧组还是专门搭景,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它是一部大气磅礴又精致如丝的艺术品。
网友赞它:
一集封神!
做工精良,电影画质。
而我,完全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被其中细致、动人的故事线所吸引,原来,献礼剧也可以拍的这么棒!
虽然才看了十集,但已多次泪目,它是电视人献给共产党、献给那段历史、献给平凡伟人们最美的情书。
01
在电视剧开拍之前,导演就给出了“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的创作要求。
要求的重点是:要把党史中的人物生平经历,变为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让历史人物更具有温度。
所以,《光荣与梦想》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它是有人情味的、有烟火气的,滚烫的热血和生命就在其中。
故事的开始不是战场,而是回忆。
1982年,3月的某一天,瓦匠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从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当年的《偶感》等手稿开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的诵读声让故事回到1973年的中南海菊香小屋。
小屋里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步履蹒跚走到书桌前,看着杨开慧和孩子的照片,拿起一把木梳,陷入了沉思。
时间回到1919年,张敬尧公然行凶,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去京城告状。
当时的政府,表面上给了一个满意的回答。
但暗地里,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想甩掉他们这群大麻烦。
年轻的毛泽东意识到:靠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去拯救黎民百姓,这条路,走不远。
于是,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力量,起初只是想赶走张敬尧,没想到慢慢的,这股力量有了自己的党,有了自己的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北伐,开始了抗日......
中共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四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历史书上草草带过的时刻,在这部剧中居然如此生动,居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中共一大的召开,本来是在上海李公馆,大会虽然是秘密进行,但大家热情似火,几乎是用争吵的方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会议间歇,他们也到处走,到处看,体察风土民情,感受百姓迫切的需求,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农红军打下坚实基础。
大会还没有开完,一个穿灰色长袍的中年男人闯进了李公馆,外国警察随后进行搜查破坏。
李达妻子王会悟女士当即提出,大家把会议的地址转移到浙江的嘉兴去。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有的买到杭州半路下车,有的则直接买到嘉兴。
大家佯装游玩,在嘉兴租了一条船,借打麻将游湖的名义,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而这位提议去嘉兴租船开会的女士王会悟全程追随,她坐在船头一面激动的倾听着大会的内容,一面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破坏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王会悟女士和剧中人物的神态、装扮十分相似。
一个出场仅仅几分钟的人物,都能如此用心,剧组诚意着实感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弥留之际一遍遍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
看到了在危难面前,要孙中山先走的宋庆龄,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看到了“你我风雨十载,舍命舍子,志还在”的革命夫妻。
我看到了年轻的毛泽东,他还没有成为重要领导时,冷冷清清的宣传部,被他打扫的一尘不染。
看到了爱护后辈,给其他同志夹肉的方志敏。
看到了年轻有为、大义凛然的周恩来,把枪留给别人,要知道,有武器就是生的希望啊!
我看到了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时,身形清瘦到让人质疑。
但当他表达了“我就是要一新参加革命”的决心时,评委为他亮灯。
看到了天生就就是将才,骨骼惊奇的大将陈赓。
看到了千千万万“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年轻军官。
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徐向前、陈赓、叶挺、左权、李大钊、陈树湘......向我们走来。
在这里,他们不再是神坛上的将军、烈士,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03
作为一位女性观众,在所有的剧情中,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
杨开慧第一次亮相,是和毛泽东相见,他叫了一声“开慧妹子”。
毛泽东远行,杨开慧送她一把梳子,那是革命的女性的柔情。
他们开办了文化书社,为工农讲课。
多少次,两个人畅谈中国革命。
不谈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和普通的丈夫一样,会抱孩子笑,给家里劈柴。
寂静的夜里,毛泽东拿起梳子为杨开慧梳头,我们和她的反应一样:原来毛泽东也是柔情铁汉。
中共一大召开前,杨开慧问毛泽东:这次在上海开完会,中国会不一样吗?
毛泽东坚定地告诉他:会。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革命的精神如此之坚定,如此之纯粹,才能支撑日后更多的磨难。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杨开慧被捕,壮烈牺牲。
她本可以登报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逃过一死。
但为了稳定人心,杨开慧拒绝了友人的提议。
她托朋友翻出家里的布料,为她做一身青布衣服,奔赴刑场的那一天,穿在身上,格外单薄。
之前,我只知道杨开慧为革命壮烈牺牲。
但在这部剧里,细节都刻画的十分到位:
杨开慧先生中弹后,导在地上,满脸都是沙子,她三四个小时还没有咽气,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个两个大坑,狗日的发现她没死,又回来补了一枪。
听到消息的毛泽东,第一反应是,看看天空,他没有大哭,但天空快速移动的白云,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
怎么会不痛呢?
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开门说“我没事了”。
但风吹起,桌面上翻飞的“霞”字,是他写了一夜的思念和痛苦啊。
《光荣与梦想》是属于那些革命英雄的、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他们书写下的伟大历程啊,注定不是这几个字就可以书写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还原,是更好的呈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热血的生命。
《光荣与梦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津津有味的文化大餐。
《光荣与梦想》是真正属于当代人的革命故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此等好影片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加的认识了老一辈的不易,珍惜眼前的生活,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强国家建设,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加要珍惜老一辈革命先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的生活,此影片能给年轻人深深的上一课,里面的内容真实,内人寻味,从开头到结尾一直看着我,生怕错过了重要的镜头
觉醒讲的是一大前,拍摄风格偏艺术化,浪漫。
大浪讲的是一大本身(五四到一大用了六集来讲,因为这个会其实开了一周)以及之后各种会议和战斗的决策过程和各人物的性格转变,也可以看成是毛思想的形成过程。风格偏写实,质量也是天花板水平。
光荣讲的是大事件,比如战争,所以五四到一大只花了一集。从昨天第一集来看,非常能体会到导演的用意,整体感觉很不错,比较安静、克制。光影风格像2000年左右的电影,就是有点偏黄,有人觉得好有人可能不喜欢。
目前觉醒是9.3,大浪估计8.8,光荣预估8.5
拭目以待!
电视剧拍的还是很好的,突出了当时年代的思想动态,时事政治,给我们很好的复原了当时的情况。人物刻画的很深刻,有血有肉,剧情清晰,挺有吸引力!作为生活在当代幸福生活的年轻人,不忘记当年的历史,传承与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更努力的建设伟大祖国!现在的社会,精致的利己主义,一切像钱看的思想比较严重,像奉献的思想就被压了一头,接受好的红色教育,更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一部电视剧,想要讲述从建党到抗美援朝的历史,时间跨度未免太大!势必不可能像《觉醒年代》那样抠细节,但看了两集光荣与梦想,初步摸清导演的意图,也就是抓住关键的历史节点事件描述,比如建党就只重点描述一大会议,这样松弛有度我觉得反而比铺大饼的讲述历史要好很多。
选角方面,比较期待演员的表现。首先肯定是黄晓明的青年总理,选黄晓明就意味着肯定争议,我想剧组肯定有剧组的理由。从已经报出的卡司我也认为剧组选角很妙,比如倪大红的黄金荣,张一山的邓恩铭,聂远的叶挺,王劲松的蒋介石,李乃文的彭德怀,冯雷的任弼时。李晨演戏,不知道咋回事就是有种邪气,他来演张国焘绝了
战争场面很宏大,很有气势,16集开始那个伪长镜头衔接的也很有技巧,剧情过于流水账,基本就是中学历史课本的影像化
可以当做主流近现代史教材视频版来看,王劲松和黄晓明表演很好,除了中年毛主席,其他演员表现也不错
党史基本靠说,军史基本靠打。军史压倒性盖过党史。
這劇從立項拍攝的時候就關注著,之前還跟朋友去探班過這個劇組。還蹭了一頓劇組的盒飯,哈哈。沒想到這麼快播出了。剛才打開YOUKU看了一集,拍的還不錯,演員也選的靠譜,紅色主旋律題材如果認真拍的話還真的好看,之前的《覺醒年代》就是個例子,什麼事就怕認真,文化影視劇也是如此。5星支持一下
可以说是无缝对接《觉醒年代》,尤其是大钊先生和教员同框时,因为都是一样的演员(另外很多《觉醒》里的演员也有参演)。因为年代跨度很大,所以不可能讲得很细,但是看了前几集觉得挺好,历史细节拍得很好,部分选角可以,塑造氛围的音乐也不错。
气势总算拍出来了
王劲松老师演得不错,还有特型演员,其他就……
看了1集,不行。光说一点:整个片子没有饥馑年代的潦草感,过于精致干净了。
和觉醒比,还是有差距,PS.好多原班人马还是加分
空袭来了 主要人物就是不肯走 同一个剧情重复了三次 最后一次还直接导致了毛参谋的死 我想知道这除了表现出莫名其妙的不怕死 还表现出什么了? 伟大而先锋的人们给后世留下了名字 却被涂画了一抹尘世的泥 以为装点一下 人就看起来像神 其实成神的始终是思想与精神 肉身每添一笔都是多余垃圾
总体算是能看,但是有的选角真的看不懂,让我大受震撼,尤其是晓明扮演的周总理,令我产生一个疑问,是个人贴上眉毛就可以演总理了吗?看他吧,你就觉得很分裂,仿佛眉毛是总理,晓明是晓明。
我党的发展简史,剧只能说还可以吧
本以为是铺大饼的流水账,其实并不是。导演很清楚,一部电视剧讲述从建党到抗美援朝,几乎不可能,所以导演重点描述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事件。其他的用真实的纪录片影像加旁白的形式交代。松弛有度,还可以的剧。摄影配乐演技都是比较高的水平。和《觉醒年代》完全不同的风格,注意,是完全不同。如果你以一个“看第二个《觉醒》”的期待来看此剧,你可能就会失望了,觉醒更多的是抓细节与艺术共情力,此剧不同
·其实我倒认为评论过于苛刻了,毕竟《觉醒年代》用43集讲3年从新青年到建党的故事,《光荣与梦想》用40集讲建党到抗美援朝近30年左右的故事,体量上来说就没法进行一个客观的比较。肯定无法做到想某些剧情那样深入地对某一时期事件的各方面还原。·整体而言对人物的塑造是有记忆点的,比如最深刻的居然是蒋介石那副的嘴脸,最共情的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牺牲的李大钊、缴械投降的陈独秀、战死的毛岸英,无数的革命先烈,表达致敬。·看完总体感受是很惭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却连自己国家的往事缺乏基本的了解,却对其有诸多评论,实是不该。·尽管所谓“历史只是一个不断被重写的学科”,但基本的了解与探究是必须的,这是迈向人文学科不可绕过的一道门槛。
侯京健的青年毛泽东不错。在近期主旋律电视剧重叠的历史史实中,算是拍得不错的。
看哭很多次,虽然是看完觉醒年代后看的,有些人先入为主了,但演技都很不错!
整体呈现了磅礴的历史格局,也有细致的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合理虚构,历史细节没有瑕疵。刘江导演找到了观众需求、艺术审美和历史真实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每个人物的出场几乎都进行了特别的调度设计,单个场景中包含绵密的信息量,但形式又化繁为简,让历史爱好者得以在细节中联想剧情涉及的伏笔和背景,而一般观众只看故事也没有太大门槛。如火如荼的斗争进程中经常插入革命浪漫主义的片段,节奏感特别好。
黄晓明配演周总理啊。。。。。。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万岁,伟大的罗莎卢森堡主义万岁
从国民党“清党”到张国焘叛党,剧情紧凑,故事动人心弦,后面反而显得少了工匠精神。都是走马观花,细节缺乏,整体而言,可以感受到的是教员之所以能在历史浪尖高瞻远瞩,得益于他独到的思维和对时事的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