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城镇温尼伯,听来遥远陌生,在盖·马汀的掌镜下,却生成了乡愁的有机体。透过梦呓的旁白说书、迷幻写实的黑白光影,导演亲自带路,娓娓道来家乡的历史、自然与人文踪迹,以及谜样传说。建构故事与剪接纪实之余,导演对家乡的抒情神往与奇想,让影片依附着神秘和追忆穿越时空,恍如隔世却又亲密温馨。 现代, 加拿大 Manitoba 省 Winnipeg 市~ 导演 Guy Maddin 独坐在火车上, 正准备离开黑白色的家乡 Winnipeg, 和处处监管着他一举一动的母亲~ 一路上, 他在半梦半醒中忆述故乡的种种往事, 一些充满回忆的建筑物, 还有童年时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评语 加拿大导演 Guy Maddin 最近几部电影都沾上一点自传气息, “Cowards Bend the Knees” (弱者无腰骨) [2003] 以自己为主角讲冰上曲棍球, 上一部长片 “Brand Upon the Brain!” (追忆少年狂) [2006] 仍充当主角诉说一个奇情侦探故事, 今次索性以自己的童年和家乡 Winnipeg 的历史为题, 拍出一部充满奇想的自传电影~ 又或者如映后摄影师兼监制 Jody Shapiro 及导演在访问中所言, 称之为一部 “幻想纪录片” (docu-fantasia) 或更加合适~ Guy Maddin 一向扮默片残片的新潮复古风格在这里依然处处可见, 不过这手法在此更成为一种实用而贴切的表现形式, 配合有如印象主义式的超快速剪接和导演本人不停喃喃自语的内心独白, 以表达主角 Guy Maddin (Darcy Fehr 饰) 半梦半醒的混乱思绪和复杂错乱的回忆片段~ 黑白菲林和残片朦胧不清的效果, 也正好切合长年严寒飘雪, 色彩单调的城市 Winnipeg 的风貌~ 在 “My Winnipeg” 故事中反覆重现的种种元素, 简直像是心理分析理论的教材, 例如缠绕心头不去的童年往事, 儿子对母亲又爱又怕的矛盾关系~ 那些一闪即逝的字幕卡就如被抑压的旧记忆, 主角对河流交汇处和母亲双腿的迷恋, 就如他一直潜藏在心底的 fixation~ 不过, 要是太严肃和理论性地分析这电影, 或会忽略这其实是一部非常有趣, 非常感人, 非常富创意, 刻意让真实与虚构混驳不清的独特作品~ 电影一方面把 Winnipeg 这个天气异常寒冷的偏远城市写成一个饶富诗意, 满街都是梦游者的地方, 又把城中的历史大事串连成一个个私人的回忆, 对一些具纪录价值的建筑物加上个人的情感投射, 爸爸的冰上曲棍球场和母亲的发廊固然是的场所, 就连镇上的名人们也成为追忆依恋的对象~
ENORME!
太意识流了。既然运用这样的技巧,那还干吗配解说呢。
帅导演在长途车上睡觉
8.2;稳重点儿多么好
杰作啊杰作
相当好,简直有点超现实。只是有点太紧的感觉,节奏单一了吧。不过一诡魅起来就很可爱。
这片剪辑的好复杂,甚至不怎么像纪录片
唯一我不喜欢的就是旁白的声音。。。
盖伊马丁成名作,朦胧的意识波动和梦呓式的乡愁。盖伊实在是一个疯狂的复辟者,不仅仅是黑白的色彩,连高强度的灯光和画面的复古感都可以再现,从头至尾的旁白就是一首情深的叙事诗,枯燥而又美丽。
仿默片的影像风格,黑白的还用了字幕卡,的确是个影痴导演。可是虽然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同时又那么超现实带魔幻色彩,感觉很神奇。盖马丁用影像还原了自己对家乡温尼伯的回忆和想象,很私人,想到哪讲到哪却不觉得乱,很美很美。温尼伯和温尼伯的人们都乘上了冬日的列车,回不去了
真是如梦似幻
感情好满都要溢出来啦!
在家千日好
诗化的语言,梦幻色彩浓郁
前50%很喜欢,喜欢到差点要变top 1 也许是因为对家乡复杂的情感共鸣了,“想要逃离”。但是后半段,和冰球有关,导演就开始执着地自暴自弃,无休止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当局和忠于的球队,还有依然没搞清楚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然后跳过损坏区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继续,只有repeat一遍了。
这个是他平静的斑驳腹语
前半小时观感还不错,挺感性挺有趣味,这之后我的意识开始涣散,精神逐渐崩溃,看到最后喋喋不休的旁白和无尽的影像拼贴直接变成了大银幕上的亡命咒符。盖伊马丁别拍长片了。
重感冒的零下雾气夜里看这种片好合适啊:“乡愁是一首长诗TAT”。威胁妈妈做饭放鸟的回忆太可怕了,羽毛翅膀的拍打声真是梦魇。最后好催泪,sometimes i forget,i forget my brother is gone,还有a chunk of home.
阳台上的男人。中产阶级小公主浑身发抖。罢工。姐姐撞鹿。降神。福克斯下的福克斯 mt center 河冻马头。黄金小子。梦游城市通灵城市。。这次盖马丁梦呓得过了
盖伊马丁的乡愁带你去漫天冰冻深不见底的温尼伯湖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