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伊拉“生而为女,听我怒吼”的口号喊得挺响亮,可惜除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外和影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剧情的硬伤多得数不清。没法就这么忍下去所以姑且数一数:
1.库伊拉设计的天赋从何而来?从小作为孤儿流落街头,生存都成问题,小丑是一个成年人尚且被小混混殴打戏弄,一个小女孩怎么有精力在自保之外学习时尚设计?就因为她亲妈是时尚大师,所以她天生就会?又是天选之子那一套?和花木兰同样的套路是挨骂没够吗?谢谢啊迪士尼,对努力奋斗的普通人来说真是激励人心啊。
2.男爵夫人的恶从何而来?为什么一个有地位有财富有好老公的女人会一开始这么坚定地要抛弃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经常随随便便杀个人?灰姑娘里好歹给了凯布后妈几个场景表现她被冷落,这部真就完全把反派当工具人给库伊拉抬轿呗?真是浪费了艾玛汤普森的演技。
3.库伊拉为什么能这么轻易的获取男爵夫人的信任变成她的随身跟班?因为午饭做得不错?一个这么有权势的女人在伦敦找不到一个好厨子,身边一堆设计大师却被刚入行的小姑娘的作品惊艳,编剧,求你不要用脚写剧本了。
4.库伊拉的复仇计划为什么总是要搞个大新闻?街头小偷最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暗中搞破坏偷东西,但这部为了让库伊拉穿上裙子出场显然已经不顾一切。总是要在目击者和保安最多的时候搞事,大场面又没能刺激到让人忽略主角的智商,瞒天过海美人计虽然票房比较拉起码计划还算周密,这部最大的噱头火烧裙子那段完了之后竟然是两个人凑到一起聊天讲话?
5.库伊拉打击反派的方式主要是“穿得比她更美”,这是我最忍不了的地方。2021年了,写女人撕逼还是只会靠雌竞。你明明可以靠掷地有声的台词扎心,可以拍悲哀的不顾一切的互殴,可以拍用脑子拉关系搞事业的商战,你就算不会也可以到男人片里抄,这些都多得是。不,就要拍女的换裙子穿。
全片贯穿始终的漫不经心的气息是最令人恼火的。两个小时,它一直在冲我的脸,用漏洞百出的主线、反复出现的随机的意义不明的桥段、简陋的场景、仅有一张脸谱的角色、烂得稀奇的CG特效反复告诉我,女人的故事,没什么必要精心打磨。
爱乐之城女主的服装也是重头,但那完全是为故事服务的。Mia默默无闻时会穿鲜艳的裙子吸引眼光,功成名就人人都能认出她时就换成了简单的黑白。精挑细选的配色和摄影是美的,故事苍白只有裙摆乱翻不是;唱出角色哀戚和爱意,随她们一起成长变化配乐是美的,自知拙劣所以狂加、妄图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摇滚不是;把女性当成有热情有追求的人去刻画的故事是美的,觉得只需要多给女性几套裙子就行的故事不是。
我就是女的,真正该听到怒吼的是这部片子。你烂死了。
还有人没到影院看迪士尼本部新作《黑白魔女库伊拉》吗?如果有,那我明天再问一遍。
迪士尼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我大概有20年没看过这么风格化的时尚电影了。
为了不剧透,影响你第一次看到那些服装的惊艳感,我就不放剧照了,反正我全程:哇!这个衣服好好看!哇!那个也好看!哇!那个更好看!一路从头“哇”到尾,嘴巴始终没合上。
金丝里爬满虫豸,垃圾车上开出花,对艺术的理解还能再贴切吗?对人类的理解还能再贴切吗?编剧你别装了,是张爱玲铁粉吧?
继《沉睡魔咒》之后,《101斑点狗》反派也被成功洗白,后妈茶话会又添一员,强烈要求迪士尼爸爸开一个villains宇宙,搞点梦幻联动,做做周边,多给我一些花钱机会。
至于剧情,有起伏有反转,但迪士尼毕竟是迪士尼,摆脱不了对人性本善的价值观的引导,你要是期待的是《小丑》或者《疯狂的麦克斯》那样的,那你本来也不是迪士尼的受众,不掏钱就别BB。
价值观我审了一下,一如既往的没任何毛病,包括女主女配和反派在内的所有女性形象全程努力搞事业不谈恋爱不被男人拖累,适合给小女孩看,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真的不懂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这么好的片子给这么低的分数?真的看懂这片子表达的含义了吗?莫非是机翻一样的中文字幕限制了理解深度?这片子的台词写的非常精彩。中文翻译的苍白生硬,无力吐槽。
Cruella差点变成自己亲妈的过程对应了Nietzsche的"Wer mit Ungeheuern kämpft, mag zusehn, daß 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 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与怪物战斗者,要小心自己不要变成怪物。而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Cruella的确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绑架狗狗,毁掉秀场,想让Baroness失去一切。这些做法都和自己想要消灭的怪物越来越类似。她逐渐不是那个戴着红色假发唯唯诺诺但是富有灵感与想法的Estella。但是她最后也没有变成十足的怪物。她成为了跨越勇士与怪物的存在 -- 她最终击败了怪物,但也没有继续是勇士,而是成为了拥有怪物的资产与能力,且还保有善心的人。
编剧应该对希腊神话很熟悉。Baroness对自己孩子的冷漠程度和对权势的贪恋和Cronus有的一拼。Cronus为了保有自己的权势亲自吃掉了除Zeus以外的所有孩子。最小的Zeus被母亲Rhea救下来。她骗Cronus吃下了一块石头,而Zeus则在Cretan Mountains上慢慢长大,养母是温柔的精灵Amalthea(一说是只母山羊)。Zeus长大以后也是去寻仇,推翻了Cronus的恐怖统治。瞧瞧,这故事线和John把Cruella托付给温柔善良的Catherine;Cruella长大了再去寻亲妈的仇多么相似。不过换了个性别而已。
这种神话化的斗争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永远存在的新一辈与老一辈的矛盾。老一辈一开始嫌弃新一辈会拖累自己;而当新一辈证明自己比老一辈更有能力的时候,又觉得新一辈会威胁到自己,最好赶紧消灭掉。所以Jung的神话原型论真的在这里还挺适用的。
片中留了一个悬念,Jasper问她是不是真的要杀斑点狗的时候,Cruella的眼角露出和自己生母一样的疯狂神色。直到后面我们才知道她其实并没有杀了直接导致自己养母死亡的斑点狗。这里只是给媒体和观众一个悬念,开一个有些恶趣味的玩笑。 最后片尾的彩蛋也暗示Cruella在她养母小伙伴的爱和照顾之下并没有变成亲妈那样的narcissist。同时呼应了心理学中的Nurture vs Nature。
本片最精彩的处理之一其实是在末尾的彩蛋里。整个起源故事直接被编剧逆转了事件发生顺序。原动画里的Roger和Anita的斑点狗们不是Cruella自己的斑点狗生的,Cruella原本也没有一只斑点狗。动画里是Roger的狗Pongo在窗边看到了Anita和她的Perdita,急急忙忙冲向公园致使他们的狗绳缠绕在一起他们才遇见的。这个电影里的顺序是Cruella收养了三只斑点狗,其中的Genghis生了小斑点狗,她分别送了Roger和Anita一只小斑点狗。可以预见的是,如果Roger和Anita以同样的方式再遇见,他们起码应该感谢Cruella无意中促成了这段良缘。
最后Cruella把Hellman Hall的man拆掉只剩Hell Hall真是有点好笑。果然大女主电影不需要任何man!她当然还是需要Jasper和Horace的陪伴,但是说实话这俩角色换成两个女性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
首先要说明一点,抛开所有片外因素,这部片子我看得很爽。
艾玛·斯通饰演的库伊拉,也许不符合《101只斑点狗》里的库伊拉,但十分符合迪士尼路线下的库伊拉。
这样一个游走在恶与善边缘的女人,必须是“乖乖女的恶”,是“孩子式的恶”,要不然怎么能当迪士尼的女主角呢?
她的“黑化”,是因为有更坏的人相逼。
她的反击,是因为复仇的驱动。
因此,在社会公序良俗不待见的灰色地带,库伊拉才能够顺理成章地获得父母和孩子的同情。
她有一张王牌,在嚣张而疯狂的报复行为背后,她才是那个受害者。
她在浴火归来。
看到有人说,这部片子让他们想到安妮·海瑟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穿普拉达的女王》。
从人物关系上,确实很相似。不过,《穿普拉达的女王》的人物冲突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冲突,而《库伊拉》则在于权力的争夺和基于过往仇恨的宿怨。看《普拉达的女王》,大部分女孩更感同身受的是在一个陌生职场打拼——尤其是在一个女孩子们梦寐以求的职场打拼,最后获得大魔王认可的那种骄傲感和成就感。
《库伊拉》尽管也频繁构建了几个类似“位于设计金字塔顶尖的女男爵夫人对籍籍无名女孩设计的青睐”这种桥段,但基于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把女男爵夫人是杀人凶手的事实抛到观众面前,基于艾玛·斯通饰演的库伊拉从小就是一个自信心爆棚、压根不需要认可的女孩,女男爵夫人的“认可”反而让我们感到讥讽,也让库伊拉感到讥讽。
为什么我会说,这部电影看得很爽?
原因便在于,库伊拉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获得女男爵夫人的认可,而是要踩在她的头上,告诉所有人,她才是那个王冠上的天才设计师。她一次次踩着女男爵夫人上位,以复仇之名上位,野心被裹上正义的糖浆,连做作的姿态也变得可爱而神清气爽。
正是这种“我很坏也很善良”的路线,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跟着她走上世界之巅。
所以爽,这部电影很爽。
而且,它爽得很干脆,它用艾玛·斯通和艾玛·汤普森的组合,给我们打造了一部充满表演张力和质感、背后却绝对没有人文情怀和反叛深思的电影。
不要质疑我,我绝对是在夸这部商业电影。
我一向主张,不是每一次创作都要带来人文的反思。我们赞美那千分之一的美好的电影,并不是意味着要用那千分之一的美好的电影,去衡量所有的电影。与其看到那些把商业和文艺结合得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我宁愿所有的商业片都能放弃自我欣赏,尊重讲好一个故事的商业逻辑。
我很喜欢。推荐。
By 川者(欢迎关注)
这是迪士尼的反叛童谣,反叛,但还是童谣。我就知道,迪士尼不会真正拍一部恶人为主角的电影,即使这个人物在其他故事中是真正的反派,即使影片或多或少带有一丝莎翁悲剧的意味,但总体而言,依然是“正义”战胜“邪恶”式的童话故事(复仇中甚至没有死亡)。
我没有看过原著,仅从本片来看,作为《101忠狗》中大反派的前传很难站住脚,在影片结尾我几乎看不到库伊拉对斑点狗的厌恶和憎恨,甚至有一种收入麾下的感觉,很难想象日后会成为屠狗魔王。
而换一个角度,带入70年的英国伦敦朋克摇滚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一背景,反叛的意味就跃然而出了。
一个女孩出身于乡下的工人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少年时移居伦敦,从未受过专业培训,却因为大胆而极富颠覆性的服装设计横空出世,震动时尚界,甚至影响一代文化潮流。
这可以是影片中的库伊拉,更是现实中的朋克时尚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人称“西太后”。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萧条和抑郁的情绪充斥着英格兰,特别是蓝领阶层。而即便是这种情况下,服饰依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尚在很大程度上由财富多少和阶级高低定义和引导。
与此同时,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开始蓬勃兴起。维维安将传统服饰打碎重构,将反叛的朋克精神和无政府主义态度融入服装,美化为外在实体,展示了时装和服饰如何融入高度政治化的世界,挑战着传统财富、阶级和地位的服饰观念。
在影片中,这一背景即表现为库伊拉以底层身份逆袭挑战传统服饰文化霸主的代表者男爵夫人。
70年代维维安的设计中大量采用皮革、橡胶、铆钉等元素,这些都或多或少在影片的服装造型中有所体现。而在昂贵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条的"跳伞服装"这一创意,我甚至有理由怀疑正是影片结尾悬崖跳伞的灵感来源。(当然纯属个人瞎想)
而提到英国70年代的朋克运动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那么另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便是马尔科姆·麦克拉伦。他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朋克乐队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的组建者、经济人,也是当时维维安的伴侣与合作伙伴,可以说正是由于麦克拉伦的影响,才促使维维安走上了朋克教母之路。
二人在伦敦共同经营的时装店为当时摇滚朋克的重要据点,是自摇滚乐问世以来青年文化发生的最重大转变的基石。店名在70年代几经更改,从“Let it Rock”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再到“Sex”,直至“Seditionary”。每一个店名都是一次宣言、一种立场的肆意表达。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成功的将朋克商业化并营销。也罕有服装设计师能够像维维安一样将其影响力拓展到时尚领域之外,并且影响至深。
麦克拉伦是一位反政府、反传统思想的反叛朋克,在他主导下的性手枪乐队大量作品都旨在揭示社会本身的病态和既成观念的腐朽,并且由于攻击性和讽刺性过大而屡遭封禁。
性手枪乐队最为知名的一首歌曲是《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而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纪念日时,于泰晤士河的游轮上狂嚎《上帝保佑女王》,直到警察赶到将他们抓捕。
更加让王室难堪的是,此时的性手枪乐队竟然还登上了BBC排行榜冠军,BBC不得不将他们的歌放到第二名,以平息风波。而这句著名的“there’s no future”几乎成为所有朋克人民的呼吁口号。
这一传奇事件几乎被影片直接搬上银幕,最高潮的那一次对垒,就是一场摇滚live时装秀,充满了扭曲的台步、反叛的装束,同样直至警察的追赶和逮捕才一哄而散。而库伊拉避开警察回到住所时干脆唱了出来!
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在我看来,库伊拉作为反派影片,并不是表面上的恶,不是追杀斑点狗的老妖婆,也不仅仅是莎翁悲剧式的复仇人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下行的当今世界,重拾当年的朋克反叛精神,应该别有一番深意吧。毕竟维维安曾经说过:“时尚是我谈论政治的借口和方式。”
顺便延伸一下,八十年代维维安曾在Taler杂志封面完美cosplay了撒切尔夫人,更大胆配文“this woman was once a punk”。杂志出版发行后火爆一时,然而责任编辑却立刻被炒了鱿鱼。
还有影片中库伊拉开着大型垃圾车撞向警察局的一幕,也是直接让我联想到2015年为了抗议使用“液压破碎法”开采页岩气破坏环境,已经是“西太后”的维维安驾驶一辆装甲车直奔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位于约克郡的私人住宅,领着一帮年轻人声讨反对。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西太后的时尚品牌还是朋克音乐,似乎都已经沦为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看到当年这些时代背景和朋克精神的投射呢?对大部分的观众而言,这只是迪士尼又一部童谣而已。迪士尼只能是迪士尼,不会真的迈出真正反叛的一步。即使主创埋了一条如此明显的“暗线”,也只能是一曲带有反叛色彩的童谣。
何况以上种种,仅仅是我出于个人经验的一点猜测和联想。
PS. 打倒阶级宝座上的主人,自己坐上宝座,又是另一个维度的有趣故事了。
昨晚看完库伊拉,到现在依旧还在被震撼到……
迪士尼现在真的很清楚我们当代女性想看什么电影,库伊拉没有什么爱情线,一味的讲了关于“女性复仇”(被复仇者男女都不重要)的故事,近年无论是迪士尼的电影,这部库伊拉,还是先前的无敌破坏王2,再或者是美国梦工厂出品的疯狂原始人2也好,越来越把女性需求放第一位,女性在电影、电视剧,动画里面,不再依靠男人的力量去生活,这才是好的一个进步以及开端。
就算迪士尼或者是别的电影公司是为了营销赚钱利益才去拍的女性主义电影,那也是对女性觉醒有一定帮助的,就连迪士尼都开始告诉女性“你不必只当公主,你也是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那我们又何尝没有理由不去改变自己呢?
每位女性都将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Emma stone的微表情极为加分!摄政公园那几场戏很好的展现了estella to cruella的过程,尤其是得知真相之后那种要哭不哭要笑不笑的癫狂状态,演的好好。男爵夫人也是很出彩的角色,反派有反派的魅力。
非常风格化,服装太棒了,有Vivient Westwood的朋克、McQueen的诡异生物和John Galliano的酷儿,几场服装秀大戏抢眼过剧情本身
太好看了吧!!我希望今年万圣节满大街都是酷伊拉,而且每一个人的衣服还不一样。
太离谱了,素鸡9都不敢这么编
为什么不找玛格丽特·罗比演这个角色?她才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艾玛斯通演技很好;但是总有种乖乖女硬演太妹的感觉。
伊拉过境,寸草不生……石头姐的演技让这个抓马至极的人物变得合理且可信了起来。其实因为电视动画版情人节八音盒那集一直对库依拉恨不起来,算是童年滤镜吧……电影版改得挺妙的,结尾和正传无缝衔接,还埋了好多彩蛋……好怀念小时候在小神龙俱乐部看动画版的日子啊……八音盒里罗杰唱给艾妮塔那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还在耳边, yesterdayoncemore了……
原来Sia还会演戏。
垃圾车里那朵花真是绝了
一个反派成长为反派的故事,竟然还有点好看。两女主飙演技很精彩,一场场时装秀又飒又爽。可惜的是反派的“反”太外化在台词表面,通过台词不断告诉观众:我黑化了,我是坏人,我要去干坏事摧毁东西了…而并非像小丑一样内化,逐渐被吞噬而产生的可怕。以及,这么壕的迪士尼这次特效钱没给够啊,一些镜头太假了。
电影圈的人到底对时尚圈有什么误解
反派逆袭的经典套路:找一个比她更坏的反派~羡慕10后小朋友,他们的童年阴影是艾玛·斯通~
的确不能指望迪士尼能做出一部《小丑》哈,用三个影后撑戏也还是没劲。/希望石头别再演英国人了
垃圾车里开出花 金线里缝着蛾 爱死了
穿普拉达的女王版瞒天过海feat. 爱宠大机密
每次看这种无功无过的片子都会希望豆瓣可以给出3.5的选项
这他妈才是好的时尚电影
观感太割裂了,一边频频被视觉设计上的创意惊艳到,一边又不知道导演在吃力地表达什么,库伊拉这个本来能有深度挖掘空间的主角最终沦为了一种纯猎奇式的空壳人物,视觉残影散去以后,我还是没有懂她为何会逐渐演化成后传中的极端恶人。但终归两位艾玛对戏实在太精彩,戏剧张力拉满。影片虽然整体不完美,但是足够被牢记。
这是一个——我妈妈要杀了我;我妈妈杀了我妈妈;我妈妈杀了我;我妈妈又杀了我;最终我复仇了我妈妈——的故事。
很少有迪士尼的电影能把我无聊到。前半截是玛琳菲森式的自述,中间是穿普拉达的女王,后半截变成了瞒天过海美人计偷珠宝。可能是面向小朋友的吧,剧情弱智的有点可怕,我甚至在中间嗅出了一丝小时代的气息。
华丽复古哥特风,迪士尼又成功洗白一位经典反派。不但有一个时尚女魔头的诞生,还有莎翁式的反转复仇剧本,红唇黑化的石头姐美炸天!两大影后对决反派之巅疯狂飙戏好过瘾...(Cruella竟然是爱狗人士,不怪我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