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倍速看完了英剧《Behind her eyes 》,只有7集,开始有点枯燥,靠床戏撑起,最后三层反转,非常惊悚,人生毫无希望出身底层的瘾君子和天生拥有一切的白富美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魔鬼才能帮他实现跨越。最喜欢宗教恐怖片的我也觉得《午夜弥撒》非常缓慢枯燥,需要细细品味,这是一部非常特别境界很高的恐怖片,神父大段的布道我看得津津有味,演员很棒,整部圣经新旧约都在讲【被选中】,一辈子侍奉上帝的80岁神父把魔鬼带到人间,刚出狱的酒瘾青年却愿为了拯救世人牺牲自己,穆sl警长尽职尽责从容赴死,半生在教堂侍奉的女人邪恶之极,满口仁义,看这部剧,我脑子里出现了曾经打过交道的神父和认识的教徒的形象,这部剧在为他们立传,在旷野里在教堂里,在哪里更容易收到试探?魔鬼为什么会选中你?难道上帝已遗弃你?【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信奉上帝的虔诚教徒向恶魔祈祷着神迹的显灵。这样的情节似乎是拉斯·冯·提尔这类电影狂徒的作品里才会有的场景,但它却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成长于浓重教会文化氛围下的恐怖片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的新作《午夜弥撒》当中。
这部在《鱿鱼游戏》势不可挡的风靡下被埋没的网飞新剧,极可能是今年最被低估的剧集,开播一个多月以来,该剧在豆瓣仅有不到3000人标记看过,比上半年口碑极好的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还要“冷门”。
美剧《午夜弥撒》在国内的遇冷与作品本身的定位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一部牵涉到西方宗教背景的剧集,没有这方面熏陶的中国观众自然不太感兴趣。
但实际上,该剧非常地平易近人,弗拉纳根在剧集播出后做过如此解释,强调这并非宣扬宗教的作品,它关注的是全人类都可能面临的“信仰”的困局。在疫情后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的当下,《午夜弥撒》的故事甚至与现实产生某种恰到好处的呼应。
该剧所讲述的是,克罗克特岛上一位新来的年轻牧师为居民们带来了神迹,同时也逐渐走向毁灭的故事。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与内陆隔绝的小岛,平日里只有两班船作为连接小岛和内陆的交通工具。岛上原本人口达到几百人,但因为原油泄漏事故,居民们赖以为生的海捕变得极为艰难,导致岛内人口外流,只剩几十人坚守在这里。
如今,离家多年的莱利回到了克罗克特岛。曾因酒驾致人意外死亡,他在监狱里待了四年。身处监狱的每个夜晚,他总会看见被他撞死的女孩,这件事成为了他心里的隐痛。出狱后的他彻底一无所有,小岛成了唯一的归宿,这里至少还有父母。
原定和莱利同一班船到克罗克特岛的,还有朝圣回来的老教士普鲁伊特。基恩女士前来渡口接待,但问了船上的人,并没有普鲁伊特教士的身影。基恩女士来到教士住所,发现了早已搬进来的年轻神父保罗,保罗声称普鲁伊特教士身体抱恙,暂时由他接替几周的时间。
第二天,神父保罗在圣帕特里克教堂举行了他在岛上的第一次弥撒。前来的居民很多,莱利在父母建议下也跟着来了。
弥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新来的神父和别的神父也没有什么两样。唯一让莱利感到惊喜的,是在这里见到了伊琳,那个他喜欢多年的人。和莱利一样,伊琳也刚回岛上不久,她现在最大的生活动力是肚子里的小孩。
晚上狂风暴雨交加,住在海岸边的莱利一家,透过玻璃窗看到海滩上有人的身影。莱利出门追上去,那人却不见了踪影。
第二天天气放晴,海滩边全都是猫的尸体,天空中盘旋着闻尸赶来的海鸥。这种情况没人见过,大家怀疑与原油泄漏或是野兽有关,但仍旧解释不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神父保罗来到岛上不久后,神迹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弥撒过程中,下肢瘫痪的女孩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再是让病入膏肓的老妇人慢慢恢复青春容颜和活力。在这座日渐枯竭的小岛上,神迹让居民们看到了希望,人们史无前例地崇拜着这位神父,以及他身后的教堂和神。
但不幸也跟着发生,神父在一次弥撒中猝然倒地。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变了样,阳光会灼烧他的皮肤,便只能躲在漆黑的房间里,直到晚上才能正常出行。与此同时,他也渐渐显现出嗜血的癖好,无法再进食其他食物。基恩女士看着神父的可怕变化,第一反应并不是逃避,反而是帮神父打掩护。
基恩女士是个极度宗教狂热者,她绝对不允许这件事影响教堂在岛上的秩序,更不允许人们不再信教;她和神父保罗单独商量后,决定把弥撒从白天改到了晚上进行。
保罗神父主持的午夜弥撒,在第一晚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但其实,他和神秘人的会面都被莱利看见了。这个神秘人就是帮助神父保罗显现神迹的幕后推手,而保罗神父其实就是身体恢复年轻的普鲁伊特教士……
这是一部事先张扬的恐怖剧集
尽管今年才得以真正面世,但在此之前,《午夜弥撒》这个名字就曾数次以其他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弗拉纳根执导的恐怖片中。在《无声夜》里,它是女主角电脑上敲打的小说剧情和出版的同名书籍,而这本同名书籍随后又出现在了《杰罗德游戏》里女主角被铐住的床头架上。
眼尖的观众在这两部电影的道具联动中,发现了这本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午夜弥撒》。但彼时的观众们并不知道,这竟是横跨弗拉纳根这些年电影生涯的蓄谋已久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他用恐怖片形式呈现的自传。
弗拉纳根在天主教家庭中长大,小学、中学都就读于信息封闭的教会学校,甚至还在不同的教区做过祭坛男孩。年幼时的他,热爱并深谙教堂里的事务与规矩,其成长环境和对教会社区里普通人的观察,都被他写进了《午夜弥撒》里。
而《午夜弥撒》的主人公莱利,一个因酒驾导致他人身亡的年轻人,更浑身都是弗拉纳根自己的影子。酗酒是弗拉纳根家族史的遗留问题,像是刻进DNA里的诅咒一般,耳濡目染的他也有过一段严重的酗酒史,直到与网飞达成长期合作后,弗拉纳根才开始戒酒。
作为《午夜弥撒》的男主角,莱利在教徒与无神论者间撕扯的身份,同样也是弗拉纳根经历过的身份矛盾。当他离开教会社区去往文化多元的大学,这里的一切颠覆了他原有的认知,让他开始有了重新审视宗教的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宗教产生出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由此看来,《午夜弥撒》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导演不得不拍的作品,作为弗拉纳根的乡愁,也作为他与过往的和解。
创伤的群像,疫情时代的恐怖片
电影《钛》获金棕榈,温子仁、沙马兰等恐怖名导回归,亚洲恐怖片屡屡登上热搜,经典恐怖IP续作轮番登场……我们都以为今年会是恐怖片大年。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似乎每部恐怖片的实际表现都多多少少低于观众的期待。
而美剧《午夜弥撒》却是这当中少有的“不退反进”的例子。纵观2021年的大多数恐怖片都还活在疫情之前的俗套恐怖逻辑当中时,拍摄于疫情期间的《午夜弥撒》的叙事,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当前疫情的呼应。
疫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带走数百万人的生命,催化了产业的变动,世界格局正在改变。而剧集的背景是原油泄漏事故,这场灾难几乎改变了小岛的命运,人口由几百人锐减到几十人,留下来的人也只是艰难度日。而岛上的宗教信仰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转机,以求留住它的信徒。
这座小岛上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创伤和受困的状态。莱利的创伤,来自于他酗酒车祸带来的恐怖记忆,以及作为无神论者在宗教氛围浓重的小岛上的归属感缺失;
伊琳的创伤来自于她在大城市里的不被接纳,从小岛逃出去追寻演员梦,最后却落了个狼狈回乡的窘境,唯有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救命稻草;
而小岛上艰难度日的居民们、下肢瘫痪的女孩、造成女孩瘫痪的男人,以及年迈的神父,他们都活在一种等待着被解救的状态当中,渴望神迹的显现。
在《守望尘世》中,那些失去至爱至亲、陷入痛苦的人们发展出了新的宗教;而在《午夜弥撒》中,无望的人们则把寄托从上帝那里拿回来,放到恶魔的身上。前者是在追问独自活着的意义,后者是在追问坚守信仰的意义,两部作品何其近似。
在疫情依然不知何时结束,甚至有可能伴随人类历史不断持续的前提下,在我们对疫情的恐慌尚未落定之前,观看这些主题深邃的影视作品,同样也可以是我们自我追问“疫情下究竟该如何生活”的一种途径,甚至幸运的话,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网飞人才培养的开端,与弗拉纳根牵手
作为流媒体的领头羊,网飞尽管从《纸牌屋》开始,每年都会产出多部电视剧爆款。但在内部培养独当一面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人才方面,却并没有太好的起色。这一切,直到与弗拉纳根展开深度合作开始才看到了可能性。
从2017年的《杰罗德游戏》开始,迈克·弗拉纳根导演与网飞的合作就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下去。在此之前,弗拉纳根还只是北美恐怖片的行活导演,作品口碑都维持在不尴不尬的及格线位置。
谁都没想到,这位在电影上始终无法搞出大动静的导演,竟然在与网飞合作的电视剧项目上顺利地走了下去。
回望2018年的《鬼入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举成为当年最成功的电视剧集之一,创造出恐怖类型剧的拍摄典范,甚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纯恐怖类电视剧集。
这部恐怖作品的一鸣惊人,让原本被冷落的《午夜弥撒》顺利拿到网飞的投资,也让弗拉纳根导演在恐怖片这个领域真正地获得了一席之地。连弗拉纳根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拍了那么多电影,成就自己的竟然是拍电视剧。
尽管《午夜弥撒》没有成为(显然在题材限制下,也不可能成为)《鱿鱼游戏》那样的现象级爆款剧,但这部剧集在网飞平台仍旧表现不俗。《鬼入侵》《鬼庄园》《午夜弥撒》一路参与下来,弗拉纳根已经成为了网飞恐怖类剧集领域重要的接头者。接下来,弗拉纳根还将会参与包括爱伦·坡经典作品《厄舍古厦的倒塌》在内的多个项目的开发。
合约关系,弗拉纳根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待在网飞,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好的信号。其一是我们将继续看到弗拉纳根制作精良的恐怖类剧目;其二是网飞对弗拉纳根的纳贤,似乎可以看到未来流媒体的人才大战走势。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導演在眾人的疑惑和驚訝中巧妙地設置了對“人性”的考驗:
島民們在親眼目睹“天使”為這座廢土帶來奇跡和永生後,大多數人都選擇喝下“毒藥”——“天使之血”,當他們重新醒來時已經變成了嗜血的怪物並開始追殺沒有參與午夜彌撒的其他人,在黑暗中群魔追逐生命的時候才能重新回味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給出的種種“明示”:
年輕神父到來說老神父在陸地上養病,他頻頻創造奇跡,開始讓人愛戴,更讓人覺得他是神的代表。
《午夜彌撒》大量鋪墊了島上居民來到天主教堂做彌撒的過程,由於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人們也將這里作為他們心靈的寄托,但新來的保羅神父不只是表面所見的年輕且具有領袖魅力而已,除了扮演為居民告解過錯和帶來正向能量的心理支柱之外,也藉由他對於上帝的虔誠信仰給人們提供實質的影響和幫助。
然而只有修女通過蛛絲馬跡猜出他就是那個早去耶路撒冷朝拜的老神父,鏡頭也同時拉回到神父擁抱黑暗的回憶中——
荒野迷途,誤入古跡,遭遇“天使”,被轉化成年輕時的自己。
最要命的是“天使”要他帶自己重返小島,神父激動地以為這是“福音”,甚至自欺欺人地在正式變成嗜血幽靈後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就是大家最需要的“未來”。
然而有的人並不是這樣想。
其中就有開場回到島上的年輕人萊利。
他曾因為酒駕導致一位無辜女子喪命,不僅身敗名裂還要坐牢,警察在現場詢問他的話也讓他久久無法釋懷:
“為什麽上帝每次車禍都帶走無辜的人,而酒駕者卻只傷及皮毛?”
於是出獄後他選擇回到島上,聽從虔誠信奉的父母安排每天都去教堂參加敬拜,可當他發現這個教堂充滿詭異的氣息時他有些猶疑,於是他找到了曾經的戀人艾琳,向對方訴說自己的發現。可這些私底下的疑惑全被淹沒在島民們愈發狂熱的信仰中。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無意間撞見了神父的秘密,神父把他轉化成同類並告訴他:
“這些都是為妳好。”
此時《午夜彌撒》最打破常規的地方來了:
萊利知道即便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於是他晚上把老情人艾琳叫了出來,兩人泛舟海上,等待著朝陽,當陽光出來的那一刻,萊利看著眼前的女人似乎幻化為車禍身亡的女子,他完成了救贖化為灰燼,也終於用自己的死亡讓別人相信魔鬼的存在。
之前我一直認為他作為男主該活到最後,誰知竟早早退場。
“人類值得拯救嗎?這是萊利留給觀眾的一個問題,也是《聖經》中反復探討的命題。
《午夜彌撒》用艾琳最後的掙紮來回答:
信仰的目的是救贖靈魂,不是永活肉體,更不是靠吸食別人的生命茍活在世上。
那場教堂里集體自殺的戲無疑是全劇最耐人尋味的情節——
神父在午夜時分號召全體島民前來教堂,並向大家鄭重介紹降臨人間的“天使”時,那個身材高大、被一雙肉翼包裹著的怪物緩緩走了進來。
它當著眾人的面展開翅膀,可以看出完全沒有語言的能力。全憑神父在“解釋”:
這就是天使,它會讓妳們從此獲得永生。
人們從震驚惶恐中逐漸平復下來,立時分為兩派,一派早已如修女一樣癡狂地崇信“天使”,即便需要吸食人血也被選擇性地無視。一派則完全沒了主意,只有女主艾琳和僅剩的兩三個人選擇直面惡魔並要殺了它。
奈何愚昧的島民們蜂擁而上制服了他們,並紛紛選擇接受轉化成為同樣的惡魔。
從他們看著怪物走進教堂、到為了得到“祝福”喝下毒藥,再到死而復活後如鬼魅一般(實際上也的確是)啃食人類,整個故事才迎來了高潮。
艾琳等人頑強掙紮著怪物們的追擊,一心渴望在信徒中間建立其權威的修女則燒毀了除了她所聲稱的“方舟”——教堂旁的一個活動中心之外所有的可藏匿的住所。
她內心里有著極強的權欲和控制欲,即便成了怪物,她也想要繼續掌控目所能及的一切。
艾琳等人在奄奄一息時用盡全力劃破試圖飛離島嶼的惡魔的翅膀,阻止它誘惑並傷害無數的更多人。這個午夜里充滿了血腥和殺戮。
然而在劇中作為審判之象征的日出前,本性善良的人實現了屬於自己的救贖:
被咬死後成為怪物的萊利父母選擇不去傷害其他人,他們與親朋擁抱歌唱,正直的警長和他的兒子在海邊完成了穆斯林最後的敬拜,在歌聲中他們面向太陽平靜地接受死亡。
而那些選擇黑暗的人們呢?只能一邊舔著滴血的嘴唇一邊慌亂地四下找尋藏身之處——修女留下的“方舟”早被好人們燒毀,正義在邪惡面前選擇了“同歸於盡”。
修女絕望地在地上刨洞,最後她也放棄了。僅剩的一對男孩女孩在大人們的保護下坐上了真正的方舟,在海上看著好人和壞人一起沐浴陽光並熊熊燃燒。
《午夜彌撒》的敘事很舒緩,雖然它是一部驚悚類型,但絲毫不影響觀眾在觀看時欣賞畫面中的小島和神父莊重繁瑣的宗教儀式,當然它值得稱道的還是在一座小島上呈現出的人間百態。
年老的說自己不怕老,卻害怕死亡。年輕的總想得到更多生命的垂青,卻無力於現狀,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和自己走向衰老。當誘惑到來時,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臣服和盲從,哪怕他們心里很清楚眼前的究竟是“神”還是“魔”。
這部劇對宗教的解構、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對死亡的闡述又理性、冷靜。就像《午夜彌撒》最後,修女想要挑選登上“方舟”的幸存者卻落得全滅下場的結局,透露著這部作品背後對於極端思想的批判與諷刺。
《午夜彌撒》正是藉由這段故事探信仰的意義。
它只是借用一段恐怖的故事讓人看到其背後關於生死、神魔的辯證,以及信仰給人的心靈寄托與“過度”的後果。
至於如何在信仰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多少都會有些收獲。
【我们终究尘归尘,土归土】
好高级的剧啊。
因为导演是《鬼入侵》《鬼庄园》的迈克·弗拉纳根,所以看之前还在心里好一番建设,可其实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可怖,至少比起前段时间看到我《致命感应》,温子仁的恐怖氛围抓得更好。隐藏在剧集惊悚的分类下,是非常气质的电影。
四年前酒驾致死人的莱利终于刑满归来,选择回乡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故乡小岛。这天小岛上也来了一个新的牧师,他的到来带来的是小岛上发生了不能用纯科学解决的事。除了海滩上出现的动物尸体,还有脊椎受损的女孩可以恢复行走、怀孕的女子失去了胎儿、久病的老太焕发青春……因此愈发相信这是上帝神性降临的小岛再次燃烧起的宗教狂热,是令人后怕的着魔。
我愿意称保罗为惊悚剧中最佳嘴炮,悬疑的内核是纯宗教片对于生与死的探讨,他大段大段的感悟真的差点让我也陷进去了,如果不是第五集的反转,莱利为了自证这个小岛不一样了选择走上的那条决然的路,在燃烧的那个瞬间真的会让人因此也清醒过来,过度的宗教着迷就是罪恶的。
保罗身上的那个迷在第二集出现的时候剧情就变得好看起来,虽然前面铺垫长,虽然因为台词多而显得很适合催眠,但还是很好看啊。生与死,毁灭和轮回;天使与恶魔,神性和人性……我们的目的地,终归是一样的。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我是所有。我就是我。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鸽子,我妈会花好几周的时间做那种可笑的鸽笼,从内陆邮购宠物鸽,但等鸽子终于送到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把鸽子的翅膀剪掉。
妈妈把我叫去,那时我只有7岁,她让我帮忙抓住鸽子,她好剪掉翅膀。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回答‘这样,它们就不会飞走了。’
接着她对我说,对她只有7岁的女儿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被剪掉翅膀’
然后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一个7岁小孩会问的问题‘妈妈,那你的翅膀被剪掉了吗?’
她说‘是啊,就是你出生的那天’”
这是剧中女主的一段独白,也是我认为对整部剧点题的段落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距大陆48公里外的小岛上,岛上只有127名居民和一座小教堂,这是一个日渐衰落的小岛,岛上住着的都是被“剪断翅膀”的人。
-----------------------------------剧透线---------------------------------
三个归乡人
故事开始于三个人的回归。
男主莱利,在大城市打拼,事业发展顺利,一次酒驾致人死亡,一切归零,服刑4年后,带着一颗绝望的心,重回小岛。
女主伊琳,16岁离开小岛,追寻自己的演员梦,却不知不觉和一个家暴的酒鬼住到了一起,直到某天发现自己怀孕,她决定改变,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那个人,回到小岛,但与母亲不同,肚子里的孩子给了她生的希望,她怀揣希望归来。
神父保罗,80岁高龄终于在岛上居民的资助下,能够重走耶稣之路,但在旅途中迷失,偶遇恶魔(吸血鬼),却将其视为天使,重返青春后,自以为带着天启回归小岛,他还有一份私心,是希望拯救自己年轻时的爱人。
只是这时还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神父保罗就是岛民们熟悉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第一集有一个细节,就是神父在深夜把一个大木箱推进屋子,事后我们知道箱子里装的就是恶魔,而这时神父还以为那是天使。
这也是剧中第一次使用垂直的俯视镜头,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帝视角,仿佛上帝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信徒亲手把恶魔带入人间。俯视镜头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很少,但每次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神迹
如何让岛上的居民接受天启,神父保罗显然是有周详计划的,他知道,直接让“天使”现身只会让人们惊恐,所以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也许潜意识里,他也清楚这个“天使”有些可疑,只是不愿放弃那美好的希望。
他把“天使”之血掺入葡萄酒中,作为每次弥撒后的圣餐分发给众人,静候“神迹”的出现。
一切都是有序推进的,先是老人的视力恢复正常,然后坐轮椅的女孩站了起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奇迹,岛上居民的信仰指数拉上新高,然后开始出现老人返老还童,最终的高潮则是起死回生,也到了“天使”现身的时刻。
一系列的奇迹已经让岛民们不再怀疑,这个失去希望的小岛,住满了折断翅膀的人,他们急于抓住一切希望,这些奇迹让他们觉得自己重获上帝的眷顾,他们不顾一切的信仰,既然有翅膀,那想必一定是天使吧。
狂信者、盲信者、虔信者
狂信者,基恩小姐,几乎是小岛的实际话事人,为人刻薄、恶毒,无丝毫宽容之心。
她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但她熟读《圣经》,随时断章取义,用上帝的话来为她所用,去支持她反复无常的立场,借助上帝的语言她获得了力量,也让信众无从反驳。
狂信者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但偏偏有颗贪得无厌的心,所以他们必须借助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任何宗教、组织、运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集体力量的寄生者,是其中的狂热分子,他们知道离开集体自己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集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都不为所动,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得力量,而这力量来自天使还是恶魔其实无关紧要。
盲信者,那些受益于神迹,和渴望神迹而来的人,说白了,对这些人来说,信仰只是一场交易,赐福于我,我便信仰你,而做交易,恶魔永远比上帝在行。
盲信者是数量最多的人,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只是随波逐流,他们多数时候如绵羊般显得弱小而善良,但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与引导,他们随时会摇身一变成为择人而噬的恶狼。
虔信者,如伊琳、莱利,莱利的父母、还有警长等人,他们的信仰不因外物而变,平时看起来与盲信者无异,但当混乱出现时,他们就是那些保持良知的人。
恶魔也许真的存在,但把恶魔引入人间的永远是人,绝望中的神父成为了盲信者,把恶魔认作天使带上小岛,狂信者基恩想成为神的代言人而把众人献祭给恶魔,最终是虔信者们没有迷失自我,阻止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莱利在成为吸血鬼后,选择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海上与伊琳一起迎接日出,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完成了赎罪,也让伊琳明白了岛上发生的事。
伊琳在最后一刻剪断了恶魔的翅膀,切断了危机,也与童年时的回忆形成了某种呼应。
殊途同归
男主莱利在船上与女主的最后一段对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莱利指了指夜空,说“那里就是一切的来源,星空。
原始人每天狩猎采集,到了晚上,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取暖,他们遥望远处的山谷,看到其他的篝火,像是地平线上的小小光亮,他们知道那是黑暗中其他人的所在之处。
然后他们抬头看到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没有宇宙、星球、光波之类的概念,他们觉得那看起来也像是远处的篝火。
‘那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想,‘在那么高的地方点燃篝火?’他们开始彼此编故事‘那些人?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一定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有的神、宗教,每一场圣战,所有这一切,都从那里开始。”
最后一集,伊琳弥留之际,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她突然回想起之前与莱利关于死亡的对话,她在此刻开始继续那段对话
“身体中的细胞在逐个死去,脑中的神经元在不断放电,我以为我会害怕或绝望,但我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在这一刻我太忙了,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体几乎就是虚空,哪有什么实体?只不过是能量在缓缓的震动,并没有“我”的存在,从来都没有。
我身体中的电子旋转、跳跃,与我身下土地和我不再吸入的空气中的电子混合在一起。
然后我记起,没有哪一点是结束或开始。
我记起,我是能量,不是回忆,不是自我。
……
凭借记忆,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好像一滴水回归了海洋,而它其实一直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分,你、我、我们的父母、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每一颗原子、每个星球、每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当我们说“上帝”时,指的就是这些,那个整体,那个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此刻,我终于想起,不存在时间,不存在死亡,生命是一个梦境,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直到永恒。“
伊琳的这段独白,是宗教,也是科学,我们可以称之为信仰。
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死而复生的人瞬间燃烧,化为灰烬。
无论你是基督徒、穆斯林、无神论者、吸血鬼还是未及降生的胎儿,我们从星辰中来,终将重归群星之间。
外延
这部《午夜弥撒》的主创也是《鬼入侵》系列的创作者,的确保持了高水准的剧作水平。
不过这部剧属于比较慢热的类型,在恐怖片中并不常见,加上大量的宗教内容,所以可能还有些挑观众。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剧,虽然可能也有大量宗教的隐喻没看懂,但它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解读和回味的空间,无论是把恶魔看作真实的,还是隐喻的,故事都说得通,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在看到后面的时候回想起来,才发现前面看似没用的闲笔,都是精心安排的。
剧中最后一场午夜弥撒,集体服毒自杀的场面几乎就是“圭亚那琼斯城”事件的翻版,只不过现实中不会有人死而复生。
另外,这部剧还让我想起了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蝙蝠》,里面宋康昊饰演的也是一位变为吸血鬼的神父,与这部剧中的神父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只是没有《复仇三部曲》那么有名,推荐喜欢这部剧的也可以找来看下。
最近网飞新片出的很勤,前不久的《鱿鱼游戏》和这部《午夜弥撒》都值得一看,十一打算原地休息的朋友,可以囤起来了。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死亡是浪漫的,从来就没有“我”的存在,不过都是宇宙的简单的梦境罢了。"Remember we are dust and to dust we shall all return." (第五集的结尾最棒,最难受绝望,撕心裂肺,比第七集的冲击力要大不少)
七集的体量,把“尘归尘,土归土”写得悲戚而高尚,很不容易了
可能是恐怖惊悚片导演中台词写得最好的一位,又是一次关于宗教,信仰,向死而生的深入讨论
9/10,纯宗教和哲学剧,熬过前两集之后第三集开始就很好看,第六集群魔乱舞,只要能看进去,内核很值得细品,死亡与重生,神性与人性,信仰与执念
要是抱着来看紧张刺激恐怖片可以直接退出去了,这部剧肯定不适合你。今年最喜欢的一部,镜头配乐演员台词绝对值9+,甚至觉得比团队拍的其它作品更好。
意识形态大旗能让人尽情施恶而无感于个体罪孽,而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被割去翅膀;就像史蒂芬金改写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又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改写了《撒冷镇》
人该不该有信仰?你信仰的是否就是你信仰的?从头到尾都在让人不断反思,可能开启了一种新类型片叫哲学恐怖(笑)整体节奏偏慢,剧情推进不是个典型的恐怖片。比起对鬼怪的恐惧,人们信仰的崩塌、对生命的放弃才是最深层次的心理恐怖。可能是个疫情时代让人活在当下,珍惜所有的教育宣传片:哪有什么神拯救你?你命只由你!
导演还是喜欢做很久很久的铺垫。感觉他要用一生来超越鬼入侵了。
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和他一起半夜出海划船,一直划到天亮。在海上他和她讲了一个故事,讲自己是如何被一只吸血鬼咬了。女孩问:你是想吓我吗?想让我无路可逃?男孩说:不,我是想让自己无路可逃。我知道我一直没有你那么坚强。我想让你亲眼看见,你才会相信。我希望你能一直划到大陆去,不要再回那个岛,虽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回去救所有人。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的光晕在他的眼睛里无比明亮和美好。天边一点点亮起霞光,最后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脸庞上。这一刻,他看见女孩小时候的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真美好。女孩伸出手去拉他,下一秒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男孩在眼前燃成了灰烬。
需要用心去细品的好剧。这不是什么恐怖爽剧,而是讨论人性与神性,死亡与救赎。如今的末法时期,宗教早已不是原本的样子,如果上帝能展示神迹,魔鬼一样也能,路西法模样的天使就是如此利用人们的信仰,人性被曲解的教义所扭曲。宗教信仰的产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指出生的意义,以及死亡时的安慰。当末日来临,真正的信仰也给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救赎,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的震动,生命是宇宙中的梦境,死亡来临的时候,将会以一个最宏大的梦来谢幕。众人高唱着“Nearer My God To Thee”一起Dying in the sun。
有信仰的疯比和无信仰的丧比齐聚一岛,在一场伪宗教信仰复兴的“狂欢”后各自覆灭。披着怪力乱神的外皮阴阳某教+探讨人性,一反传统的吸血鬼故事拍法是优点。但我并不喜欢最后两集,或者说我喜欢的东西都在前五集。有趣的是,不喜欢这剧的人说前面拖沓,我反对;喜欢这剧的人说后面感人,然而我不喜欢。“无论在哪都不合群”确实是我的日常了……如果一定要有自己的参与在里面,我的参与就到醉驾无神论者小哥存在的时刻为止 ——他是我全剧最喜欢的角色。Father Paul有种怪异的魅力……blood-sucking Nick Cave!《God in the House》也非常适合做这部剧的outro
午夜弥撒是这三个里我最喜欢的。部分原因是对吸血鬼题材长久的爱,没想到的是利用它解构了信仰系统,很惊喜又很合理。基督教许诺了宏大的永恒,但上帝已死,世界处在虚无时代啦;吸血鬼却能以几乎唾手可得的永生考验你。我们存在主义废物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在黑暗的水中央,等待日出,在晨光中燃烧自己向你证明世界已经疯了。最后一集(两集 煽的有点超过,小扣一星。
看海报以为是部邪典血浆片;看前几集以为是部话痨神棍片;看完发现是部主题深刻诗意优美的神作 。对于人,最恐怖的无非是死亡,而这部剧集披着吸血鬼和宗教的外衣,以每一个“我”为本,认真地讨论了死亡,并告诉观众该如何面对,因为“我们是宇宙的梦境” 。
我们来自星辰的叹息,尘土是我们的归处。从创世纪到启示录,七小时剧本涵盖原初行至灭世的宗教寓言。Mike Flanagan自编自导的文本之厚重,嵌套之精巧,新世界与旧经卷的概念召回映射,梦魇迎来日出。重获光明,分开海水,第二次机会才是神迹。《圣经》如诗亦如谜,宇宙天顶是无垠梦境的剧院穹窿,圣歌吟唱同独白倾诉架出进入天堂的虹桥,唯有联觉思想与情感的音乐可以超越语言形成和音走出尘世。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行骗,多少华美会堂借你之手以群分谎言屠戮羔羊。天使一登场,撒旦就发笑。垂死重力不断牵引我们坠向死亡黑水,徒劳划桨无法抗衡潮汐的圈禁。Deucalion和Pyrrha的方舟驶出洪水火海,911阴影尚未驱散,午夜复苏指控异教的鬼瞳正在你我之间睁眼,真正恐怖莫如人世。失去同理和良心的世界,德古拉将从废墟升起。
剧情是真的摸,高潮是真的快,说话是真的多,画面是真的美!
🍅91%🍿75%(不是你喜欢的那种;弗拉纳根,质量保证。)银翼杀手的雨水、午夜弥撒的阳光,诗意地洒落,普渡,无论善恶。
沉稳慢热,恢宏磅礴。邪恶的天使,扮成神迹的引诱,把堕落当成飞升,把杀戮说成救赎。跪向真主的人因为信仰的不同和犹疑而得救,那些不进神门的人却都被屠戮。最让人动容的其实是那位医生,宁做一个死去的人,也不当可能永生的鬼。那最后的小小方舟上留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男孩女孩,还是宗教意义上的又一版本的亚当与夏娃呢?
如果天使即是恶鬼、那么神迹也是诅咒,相信重生还是选择救赎,最终殊途同归。Hill House讲家、Bly Manor讲爱、这次Midnight Mass讲信仰,多场主题深刻的辩论,强调象征、符号意义。比较起来尤其结局略不如The Haunting系列的感染力那么强。即便如此,美国恐怖故事的标杆仍然是Mike Flanagan
“天使”出场时整部剧的表达已经昭然若揭了:它是魔鬼也是天使,是饮血者也是供血者;可以对标的宗教也如是:是纯洁的也是邪恶的,是希望也是绝望。大量密集的宗教与哲学的台词,文学性根基由前几集缓慢扎稳,伴随着片中的血浆,却谱写出弥留之际最浪漫的诗篇。宗教即是这个世界硬币的两面,可最终得以汇聚——死亡前亲吻爱人,日出前结束一切,信仰/归宿都在熊熊燃烧,重生之前必先毁灭。两段关于死亡的谈论,简直美得要哭出来了。
我是沙砾,河流,森林与山川,是跳动的神经,流动的血液,跃动的原子。我飞过大海,翻过高山,走进黑夜,迎向朝阳,变成宇宙以及无边际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