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一开头,两双踉跄的脚步映入画面,一对苦难的夫妻和他们尚在怀中的婴孩,在逃难,不知道他们从何处来,也不知道他们能逃到哪里去。母亲已经坚持不住了,倒在地上,在弥留之际说的也是让他们父子两个一直向前走,别回去,回去就是死。可是向前走就能活吗?只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父子在路上走,在路上活,父亲也在一年年以后死在了正在修筑的大路上。在幼年父母双亡的情况下,金哥就这样成长了起来,不仅自食其力,而且乐观向上。 在影片的前半段主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把金哥兄弟六人的大致轮廓勾勒了出来。剧情以他们在失业之后只得去乡下修路为中点逐步展开剧情。 在修路的过程中,金哥人等认识了茉莉和丁香,并于他们结下了非凡的友谊。其实在我看来,两位女角色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两朵花儿在绽放。 电影中在饭馆里,茉莉坐在桌子上,在众人的起哄之下唱起了《凤阳歌》每一句歌词都扣动着人们的心弦,带领着人们的记忆,导演借助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多在战争流离失所的人。于此同时,电影中的反派也没闲着,汉奸头子看上了茉莉和丁香,这也是一个巧妙的伏笔,为营救金哥留下了铺垫。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的一个片段,就是丁香问茉莉喜欢谁,茉莉说出了金哥的勇敢,老张的铁臂(我觉得是力量),郑君的聪明,章大的粗莽(粗中有细,有缺点,却善良可爱),小罗的志气(还有傲气),小六子的千奇百怪(机灵),随后也切过了每个人的特写。这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特点,这也是当时中华人民的特点。 在之后,汉奸被收买,想办法要把工人都赶走,但因为当地还有驻兵只能用委婉的办法。导演作用了一个镜头的切换,从工人们的粗茶淡饭转到汉奸宴会的大鱼大肉,不仅实现了空间的转换,这何尝又不是一组对比蒙太奇。 汉奸也想收买金哥他们,结局自然不言而喻,汉奸把他们押到地牢,对他们用刑。尤其是对金哥用刑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各异,有悲伤,有难过,而最吸引我的是郑君的表情,他的表情是欣慰。 最后金哥得救,把路修好,但却遭受了敌军的扫射,包括茉莉在内的都被杀死了,金哥的母亲死在路上,金哥的父亲死在路上,金哥长在大路上,最后也死在大路上。他们的死是美好的破坏,更能激起我们的愤怒,更能表达当时导演的进步思想。在结局的时候,导演诗意的让每一个死去的又活了起来,让每个人又唱起了《大路歌》,又开始向前方行进。这个结局我觉得可能也是符合我们大众另类的“大团圆”。 这部电影我觉得因为当时的政治因素,很多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能运用隐喻的办法,比如从开头到结束从来都没有日本的字样,只有敌军,诸如此类,对电影肯定造成了一定得影响。当时这部电影正处在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跨越阶段,导演也进行了尝试,在影片中加入了歌曲还有一些其它的声音,歌曲在电影中与画面结合起来,给观众也造成了冲击,而且有很多的唱歌镜头是由聂耳进行指挥帮助完成的;但也有一些声音的出现让我觉得突兀不适,感觉有点乱,但在当时的条件之下,这无疑是对导演的苛求。 在剧情上,有许多巧妙的情节,比如前面说到的汉奸在饭馆看到茉莉和丁香以后,他的狗腿子跟他说有机会让丁香去府上做菜,为后面营救金哥留下伏笔。还有在狗腿子与工人起了冲突,汉奸在高处说过已经记住了金哥他们,也为后面收买金哥做了铺垫。乃至最后让丁香活下来可能也是另有意味。还有我觉得工人和汉奸其实也形成了一种阶级对立的感觉。但我也觉得在老张临死之时,周围的环境却没有沉重的氛围,让我感觉有点遗憾。 电影并不沉重,里面的搞笑镜头总是让我能开心的笑上一笑,包括让狗腿子“坐飞机”,还有时常出现把手从脸上往下一抹,再轻轻的拿拳头往上一敲,就可以把愁容都赶走。导演用乐观的方式给我们讲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影片依然让我振奋不已。 今年是孙瑜导演诞辰120周年,伟大的“银幕诗人”,诞辰快乐。
孙瑜在抗战前的两部片子很有意思,并不是简单的国防电影,而是把抗战的理念和连贯性叙事结合,可能在1933年的《小玩意》中,还有大量的悲剧场面和情感诉求,但是到了1935年的《大路》,女性作为行动元、女权主义的伸展更加明显,而一种商业片的模式也在《大路》中作为主体叙事展开,虽然在功能指向上,“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的性质不可否认,但是从影片中的多处情节来看,情色元素、女性窥视、挑战传统都可以找到。
在茉莉和丁香讨论故事中的五个男性时,两人亲密的接触是第一个情色暗示,虽然用女同关系进行嵌套过于牵强,但是茉莉衣扣的松开,丁香和茉莉亲昵的动作,可以视作早期女色引诱在银幕中的表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五位男主角在溪中洗澡,而两位女主角则在山上远观他们,尤其是黎莉莉饰演的茉莉,她不仅没有像丁香那样羞涩躲避,反而大胆观望,并在语言上调侃,这种女性视角的性窥视,一反传统中男性对女色的渴求,即使在如今21世纪初叶,在电影中安排这样的性窥视的性别颠倒也并不常见,从情色窥视这一点来看,此种安排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个有趣的情节则是五个男性被地方帮办囚禁时,又是茉莉和丁香两人用智所救,不管是茉莉的丢剪刀,还是丁香去喊工人一起救人,影片在这块将两位女性的主导地位强化到极致,就连帮办卖国的罪证也是茉莉用智拿到,这一点,让五位男性的行动作用边缘化,尽管他们才是片中大路的修筑者,但是在电影的主体事件中,他们像是一台应该作业的机器,可是操作机器的主体却是两位女性。《小玩意》可能有丝毫区别,原因在于阮玲玉饰演的叶大嫂,并没有像《大路》中的两位女性具有改变电影故事发展的力量,她虽然在片中被安排为中心,但是最终也逃不过精神虚弱的悲剧结局,不过从设定来看,这种安排已经将女性的地位放的很高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瑜这两部电影都是有关女权的,不同是,《小玩意》中的女权是明面上的支撑,力量上的无力,而《大路》中的女权可能是明面上的弱势,行动上的中流砥柱。
而对于《大路》来说,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它实际上是一部具有商业片叙事特质的电影,我们不排除它的“国防性质”,但是从故事主体中,却发现孙瑜用了大量的连贯性的叙事手法,比如先是讲述男主角金哥的来历,接着展开五位男性的性格特征,继而用失业作为下一个情节点的必要条件,推动了修路的主线索展开,然后是青春男女的恋爱、笑料,再用时事中的“战争因素”过渡到高潮中的“囚禁—拯救”,在拯救一情节中,又用交叉剪辑来加强紧张感和悬疑性。
全套组合拳打完之后,影片再借用一个“国防”性质的结尾来画上句号,即使是用二次曝光、叠印等手法作诗意性的阐释,也没有让商业片的体质减少,而只会增加它作为商业片的优秀性。
《大路》由被称为“银幕诗人”的孙瑜摄制,1934年上映,作为左翼进步电影代表作之一,无疑其历史地位和成就在中国影史上都不可代替。有声片探索初期,影片声音多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大路》作为配音片,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音乐方面由聂耳制作,全片声音主体是四段歌唱部分,但也有非叙事音效(声音有点俏皮),对应叙事同时也增强了影片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路》不同于以往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它直接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大声疾呼。国难当头,电影人以电影作为武器,向全社会发出“救国”的呼喊,《大路》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围绕一群筑路工人修筑军工用路展开,讲述以金焰一行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反抗卖国地主和敌人的故事。但是影片里不能忽视的两个角色,就是“黎莉莉”饰演的茉莉和“陈燕燕”饰演的丁香。茉莉和丁香在情节上特别是后期高潮部分,营救金哥六人时表现出的犀利勇敢,是对新女性的写照,也是孙瑜想要冲破封建观念的表达之一,起到明显的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用,表明女性也是反抗敌人的重要力量,呼吁全社会共同抗敌!影片对个人叙事较少,但是茉莉用台词讲述她印象中六人的性格时,很好的凸显了六人每人的特点。片中主要反派是身处地主阶级的章大,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老虎扑向豺狼的一个装饰品,老虎对应日本侵略者,而豺狼则对应了章大这类欺压工人、为一己私利卖国之人。 影片叙事上,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对蒙太奇的运用逐渐娴熟。比如茉莉唱《新凤阳歌》时,讲画面切换到正经受日本人侵略逃散的人们,对应歌词的同时,突出电影主题,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那样一个时代:即使饭馆里再温馨,国家也正在遭受磨难,强调时代背景的同时也进行了对比;饭馆里温馨,地主满脸愤怒,也形成了一组对比蒙太奇。影片也引入一些细节,比如茉莉烫发,也是对应了30年代烫发在上海兴起。 电影对镜头的使用也更加具有创意式表达特色,比如饭桌上的环绕镜头中景拍摄人物动作表情,再比如金哥被抽打时,拍摄影子“挨打”的画面(运用到了联想的手法);最美的画面,莫过于丁香和小罗的“月下幽会”,同孙瑜的银幕诗人名号对位,场景构架和拍摄方式都可以直呼惊艳。最最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最后一幕中,拍摄敌军战斗机时的镜头和用叠印的方式来表现灵魂出窍,让人难忘,电影竟然可以这样表达,这部分的叠印很好体现了《大路》是怀揣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只见银幕三个字“亡国奴”深深刻在心上,让人愤懑不平!四个大字“我们不逃!”是的,我们不会逃,唯有反抗,唯有进步,唯有革新才能让国家和平,“大路”是工人血泪之路,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路,孙瑜以此为题表明故事发生场景的同时也呼应了主题。
《大路》由被称为“银幕诗人”的孙瑜摄制,1934年上映,作为左翼进步电影代表作之一,无疑其历史地位和成就在中国影史上都不可代替。有声片探索初期,影片声音多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大路》作为配音片,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音乐方面由聂耳制作,全片声音主体是四段歌唱部分,但也有非叙事音效(声音有点俏皮),对应叙事同时也增强了影片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路》不同于以往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它直接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大声疾呼。国难当头,电影人以电影作为武器,向全社会发出“救国”的呼喊,《大路》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围绕一群筑路工人修筑军工用路展开,讲述以金焰一行人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反抗卖国地主和敌人的故事。但是影片里不能忽视的两个角色,就是“黎莉莉”饰演的茉莉和“陈燕燕”饰演的丁香。茉莉和丁香在情节上特别是后期高潮部分,营救金哥六人时表现出的犀利勇敢,是对新女性的写照,也是孙瑜想要冲破封建观念的表达之一,起到明显的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用,表明女性也是反抗敌人的重要力量,呼吁全社会共同抗敌!影片对个人叙事较少,但是茉莉用台词讲述她印象中六人的性格时,很好的凸显了六人每人的特点。片中主要反派是身处地主阶级的章大,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老虎扑向豺狼的一个装饰品,老虎对应日本侵略者,而豺狼则对应了章大这类欺压工人、为一己私利卖国之人。 影片叙事上,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对蒙太奇的运用逐渐娴熟。比如茉莉唱《新凤阳歌》时,讲画面切换到正经受日本人侵略逃散的人们,对应歌词的同时,突出电影主题,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那样一个时代:即使饭馆里再温馨,国家也正在遭受磨难,强调时代背景的同时也进行了对比;饭馆里温馨,地主满脸愤怒,也形成了一组对比蒙太奇。影片也引入一些细节,比如茉莉烫发,也是对应了30年代烫发在上海兴起。 电影对镜头的使用也更加具有创意式表达特色,比如饭桌上的环绕镜头中景拍摄人物动作表情,再比如金哥被抽打时,拍摄影子“挨打”的画面(运用到了联想的手法);最美的画面,莫过于丁香和小罗的“月下幽会”,同孙瑜的银幕诗人名号对位,场景构架和拍摄方式都可以直呼惊艳。最最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最后一幕中,拍摄敌军战斗机时的镜头和用叠印的方式来表现灵魂出窍,让人难忘,电影竟然可以这样表达,这部分的叠印很好体现了《大路》是怀揣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只见银幕三个字“亡国奴”深深刻在心上,让人愤懑不平!四个大字“我们不逃!”是的,我们不会逃,唯有反抗,唯有进步,唯有革新才能让国家和平,“大路”是工人血泪之路,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路,孙瑜以此为题表明故事发生场景的同时也呼应了主题。
<一天一部电影>补昨天2019.1.2 这部影片由第二代影人孙瑜导演,他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 除《大路》外,他还有《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野玫瑰》等作品。 他的影片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同时还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主观情感,被称为“诗人导演”。 这部影片讲述了以金哥为首的六位修路工人,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丢掉了工作,于是来到了通往战争前线的大路上修路,他们依旧保持着勤劳质朴的品质,团结、奋进、不断修路,但被走狗地主关了起来,最终被在修路过程中与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两名女性救出,继续修路时被日军轰炸死亡,影片最后以一种幻想似的手法展现了修路工人们死而复生,拉起铁磙继续修路,带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压迫的精神,大路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象征。 在B站看得,说是默片,但开始时修路时唱的歌是有声音的,中间人物对话都是用默片式的方式展现的。 没有那么多一些人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现代的那种噱头,它就是一部反映战争中以及旧社会中人们收到的残害,但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两名女性中丁香是和小罗有爱情的,但是她们对这些工人们不是那种情爱关系,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对这些勤劳勇敢质朴的修路工人的崇敬热爱之情
@电影资料馆。洋溢而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大义宣扬+世俗趣味,滑稽、冒险、世情、抗争等元素俱全,默片+配乐,Lesbian段落、洗澡段落和最后死而复生的叠影给人印象深刻。金焰和黎莉莉在银幕上都是极好看的,韩兰根真是不可多得的滑稽演员,刘继群亦然,张翼和郑君里(神似草剪刚)亦有出演。
大家都在关注里面健康的男性身体
聂耳的音乐好牛逼。从婴儿的哭声开始我就并不把它当成默片。最早的隐匿同性恋段落。在美国留学三年的孙瑜,受到的电影熏陶和社会熏陶真心与世界齐眉啊。
本片讲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的男男女女逃向世外桃源后彼此相亲相爱的故事。男主演卷裤腿+留undercut+男模身材!昨晚最雷到我的并非女同片段,而是汉奸府上侍女一个个丑到触目惊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豪放女黎莉莉自然算是最好看的了。其他亮点:裸男、SM、男同、不穿内衣
没有彼Code 有此Code 着实很香艳 labor/阶级斗争is tied into erotics 最后我们没有赢 但是我们的translucent doubles站起来了 looks like film does embalm the dead; specters of cruel optimism superimposing upon a future that may never come, manifesting revolutionary aspirations, ~project~ing themselves into post- time or whenever we are gazing, victory is “on the other side”
健康的身体,洋溢的青春,国片初之美,如朝气蓬勃的春天。丰腴的黎莉莉横抱着瘦削的陈燕燕,中国左翼电影史就此改写,百合之香,绽放花苞。
该片是中国电影又一高峰,技艺能力达到的情感力量至今无法超越。
如果不是最后一幕,这简直就是一个保卫家园惩恶扬善的音乐片。而最后的日军轰炸,以及国军用步枪击落了日军飞机,则让大路上的火车成了彼时第一共和国的隐喻。
这叫精致修复过?!又一次被资料馆忽悠了,声带惨不忍听,中间大量电流噪音。积极向上的形体美,近乎摆拍展示,一看到加柔光的镜头就有感觉,只是电影的诉求似乎有些奇怪:没有想象中的坚决,又多了各种弦外之音。
What "exquisitely renovating" really means is everything but a renovation to this film.
孙瑜回顾展,吴中路红星Luxe,中国电影资料馆2k修复版,8.2分1,三年,十年,二十年,一百二十年,金哥和他的伙伴在荧幕上用生命筑起了一条反抗压迫解救祖国的大路,孙瑜在影史中用光影点燃了一片燎原星星的熊熊大火2,一曲浪漫主义的革命烈歌,结尾的死亡让悲壮有了宿命的论感,不过在我看来“复活”有点多余了3,电影技术上,可以看出早期电影人对西方电影语汇的学习、借鉴与自身的挖掘探索:压路筒压大路切到擀面棍压面粉,莉莉世外桃源的歌唱与战斗的惨烈交互,小店工人们的饭餐切到胡公馆的饕餮,还有抽打金哥时墙面上表现主义的光影4,一众明星的大特写实在美不胜收
#A+#说到早期中影史是绕不开时代的,然而就是那样的时代里的电影竟然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孙瑜不愧是银幕诗人,最后的叠化是最最最悲剧、最最最叫人心碎,也最最最叫人热血的叠化,他们必须要死去,这之后他们才会不朽。黎莉莉说出他们六个我都爱的时候,便明白了这种爱必然会伴随着个体的死亡。唉,好像没能在之后的中国电影里感受过这样充沛的情感和生命力了——这对我而言远超第五代哇。
中影史拾遗。默片添音轨真是尴尬的观影体验……对阶级对立的塑造一如既往延续了20年代重指示性轻再现性的特征,而结尾蒙太奇与多重曝光的手法正是有意识地借鉴同时代欧洲电影创作经验的缩影。
看着看着评星就上去了。前面颇多喜剧元素,如戴爷所说,本片尚未形成性别的观视结构,会出现今天看来既有男同又有女同的段落(男人们露肉,陈燕燕和黎莉莉那通翻滚啊……),还有女人观看男人洗澡的段落。金焰解绳子那段拍得很写实。最后国族命题介入,处理的相当好。这种半有声片音效还是很坑爹……
2020212 红星吴中。黎莉莉演风情万种简直信手拈来,甚至一度让我产生她要搞姬的错觉。其实结局停在军官说路修完了就够了。
1.重看费里尼1954年《大路》后,终于也来观看中国1934年《大路》了;2.群男全裸溪边嬉戏、丁香和茉莉躺椅上的亲昵暧昧…真是意想不到的段落,最后的“鬼魂”特效场面也是惊喜(想起了有类似特效的1940年《中国白雪公主》);3.时有时无的声音听着有些别扭,另外,腾讯视频的在线版本声音也挺差,里面婴儿的哭声是大人后配的?听着好怪;B站、1905电影网的修复版本(?)倒是改成小孩子的哭声了;……
UCB Modern Chinese Film Studies screening 2017.9.25 时隔九年半第二次观看,饭馆里的调度、丁香和茉莉的肢体互动、最后“魂兮归来再上大路”的结尾,《大路歌》的“哼哟”莫不是来自鲁迅的“杭育”。《新凤阳歌》让人难忘,可与《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四季歌》一起听。
1·聂耳的原声带2人物形象多样复杂化,个性迥异的6兄弟,性格鲜明的姐妹花3·音效受科技因素很生涩·舍弃人物对白,突出歌曲意义4·结尾转变突兀,细节铺垫不够5·仿照《北方那努克》字幕代替人物对白。6从《姊妹花》到《大路》已经从单纯内景转移到外景,镜头不再是固定机位。7·洗脑作用强大,结尾奇
1.最吊诡的是悲惨大路二十年培育出朝气蓬勃、青春健美的灵魂。金哥看似领导者,实则更像闯入者,或者传教士。 2.尽管电影语言有借鉴学习类型片,例如人物特写和几个转场镜头的对比,但更外露的主观评价色彩,另外剧本整体依保持文学性,故事落入虚空,字幕更放大了这一点,另种类型的“漫游叙事”。 3.值得一提的是声音的运用,介于默片与有声片之间,开篇主题歌曲点题,滑稽音效展现人物间的羁绊。4.黎莉莉抱着丁香说“我谁都爱”,那明明就是谁都不爱,姐姐能爱我吗,我弯了。
当年的女性真美。很有气质。当年的故事很好,演绎手法现在看已经很旧很生硬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能这样来看,反正就是在表现手法上很累。故事反映的精神面貌时代气息都是我喜欢的。看得出是无声片向有声片的过渡所进行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