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弗兰肯斯坦的诅咒》。
文:kingkim123 校:黑特-007
•不再令观众们害怕的恐怖电影 著名的恐怖片演员贝拉·卢戈西在晚年一直和“吸血鬼”作斗争。一方面,他很想突破“德古拉”这个角色,另一方面,他想要说服观众们“horror movies never die!”。于是,在1951年他决定去英国“试试机会”,开始了他“德古拉复活”的舞台巡演。但很可惜,德古拉不再令观众们“害怕”了。五年后他去世,下葬的时候仍然是德古拉扮相。
据合作的女演员Shella Wynn说,在当时德古拉演出的时候,很多观众会忍不住笑。这对卢戈西的伤害非常大,他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耻辱”。
为何恐怖片在辉煌了20年之后,在50年代“突然”不受欢迎了呢?
这些恐怖片在进入50年代以后令观众们不再害怕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由于科技的发展,大量博眼球科幻片出现,传统恐怖片的恐怖元素不再让观众信服”;
2.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相信科技、太空、原子弹和UFO,渐渐地失去了对恐怖片的“信任”;
3.恐怖片需要色彩;这一时期的恐怖电影还停留在黑白时代。
4. 大量的改编出“续集”,剧本逐渐粗制滥造
现在回看汉默公司的恐怖电影,或许我们能找到汉默为何兴盛不衰几十年的原因。
•汉默宇宙的兴起
而就在此时,一家英国的电影公司正在孕育属于自己的“恐怖片宇宙”。1957年,英国一家名为“汉默(Hammer)”的厂牌(布雷工作室)推出了一部色彩恐怖电影《弗兰肯斯坦的诅咒》。这不仅仅是英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第一部色彩恐怖电影),也是汉默电影公司兴盛的起点。从此形成了以泰伦斯·费希、吉米·桑斯特、彼得·库欣和克里斯托弗·李为首的“汉默王朝”,汉默推出的一系列电影影响了未来10年的恐怖电影大师。
50年代开始,市面上流行起了“哥特小说”,由此以爱伦坡等人为主的作品开始被陆续搬上了荧幕。人们开始沉迷于古堡、马车、风衣、沼泽这类的“哥特式”符号。就在此时,一部打着“弗兰肯斯坦”旗号的恐怖电影上映了,一时间,这场“弗兰肯斯坦”风暴便席卷了英国。
•大刀阔斧的改编
由于环球公司的“盯梢”,避免惹上官司,汉默公司不得不对这个故事进行改编。但不得不说,吉米是一个天才编剧。他将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我们的科学家多了一位红颜知己和一位良师益友,私生活变得十分“香艳”。
和环球原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汉默版本的弗兰肯斯坦,很显然并不打算把焦点放在怪物的身上(从怪物出场的频率可知),而是关注弗兰肯斯坦这个人身上。在我看来,这样做非常睿智:1. 很多时候,“less is more”,既然怪物的化妆水平显然是拼不过环球化妆大师Jack Pierce的。不如把怪物“藏起来”; 2. 焦点集中在“人”而非“怪物”身上,无疑会令道德审判的意味更重,更有说服力。
全新的人物和情节、和故事的讲述方式(电影是在弗兰肯斯坦的叙述中展开的)使得当时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们眼前一亮,“甚至猜不出结局究竟会如何”。
•色彩为感官带来了刺激
“一开始大家很不认真,电影刚开始时大家还有说有笑的,但当电影第一幕出现的时候大家开始安静了。”(BY 泰伦斯·费希的采访摘录)
恐怖片的刺激除了剧情,更重要的是感官体验。汉默出品的恐怖片几乎都是“必杀”的——鲜血、尖叫、暴力和性,该有的镜头一个不落。而当这些镜头拥有色彩后,影片的冲击力和刺激感大大提神。打个比方,或许你不相信德古拉害怕阳光,但当你大荧幕上看到德古拉在阳光下的手臂逐渐化为灰烬的时候,这个情节的可信度无疑会增强。
被赋予色彩之后的血迹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导演泰伦斯·费希非常会抓住观众的心理,在很多关键的环节下都设置了鲜红的血液。而很多的道具及布景,如老师的睡袍,郊外的花朵,也都使用了红色;这些都极大刺激了观众们的感官体验。
布景的搭设也由于色彩的衬托变得“神秘高贵”了起来,颇有一种进入“弗兰肯斯坦世界”的新鲜感。这些场景的搭造,都让这部电影的恐怖氛围变得十分具有可信度。
•弗兰肯斯坦和他的怪物
除了优秀的导演、编剧,影片的成功更离不开两位优秀的演员:扮演弗兰肯斯坦的彼得·库欣和扮演怪物的克里斯托弗·李。
其实早在《弗兰肯斯坦的诅咒》制作之前,汉默电影公司便已经开始在业界崭露头角了。很重要的原因是1953年电视剧《奎特玛斯实验》的播出。这部电视剧由于诡异的情节(一个宇航员携带不明细菌回到地球,并开始发生变异。这给当时的观众很大的冲击),一时名声大噪。于是汉默认准了商机,购买下了这部电视剧的电影版权(以后我们会提到这部电影),并于1955年上映这部电影版《奎特玛斯实验》。所以在汉默决定要重启“弗兰肯斯坦”系列的时候,“怪物”这一角色究竟花落谁家便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电影的制片人彼得·罗杰斯最后锁定在了两位演员身上:克里斯托弗·李和伯纳德•布雷斯劳。然而在谈到报酬的时候,布雷斯劳的经纪人要求每天10英镑,而李则是8英镑,于是李拿到了怪物这一角色。这位1.9米的演员就此一举成名,之后还接演了“德古拉”一角,和库欣一起成为了英国恐怖电影史上的标杆人物。
和李的默默无闻不同,在接演弗兰肯斯坦之前,库欣就已经和大导演詹姆斯•威尔合作过了,虽然是一个没有台词的小角色。库欣对表演的尊重使得“弗兰肯斯坦”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甚至超越了环球原版。
除了情节的改动,这一版本中弗兰肯斯坦的出彩和演员的表演密切相关。据库欣本人所说,为了让这个角色增加可信度,他专门拜访了一名医生,并且学习了一个月“如何让大家相信我做手术的样子”。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撇开以上这些,还有很多间接证据来证明《弗兰肯斯坦的诅咒》这一影片的成功;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票房。最终电影以超出制作成本70倍的票房,一举成为当时最家喻户晓的恐怖电影。票房上的成功不光说明了影片过硬的质量,更是一种宣告:英国汉默式恐怖片的时代到来了!
看完文章,如果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此链接:
链接: //pan.baidu.com/s/1AQkQBW9harJeU4eQ8PJcLg 提取码: ugfg
2015年拖延症字幕组&树屋字幕组曾为这部电影做过中英双语字幕,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这版弗兰肯斯坦好黑化啊,各种作各种邪恶向,但是怪物妆画的也太随意了吧……除了比较惨白血和接缝比较多以外一点也不吓人,造型不如老版啊
屡拍不爽的题材,虽然有不少对原著的改动但也可以接受。,和「太空第一人」倒是有点相似,整个50年代人们对科学未知的探索和假设达到顶端。ps:妆化得挺好,怪物就是沙鲁曼法师演的,好玩〜
彼得库辛和克里斯托弗李的合作,虽然杜库伯爵的弗兰斯坦怪物造型有点糟糕,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彼得库辛演的弗兰肯斯坦博士和原著相比没有人情味,反而是对科学实验一直保持狂热的形象。
四星改五星 弗兰肯斯坦无出彼得库欣之右者
Cinemax. Cult and old-school.
被造物向造物者的重心转移。
三星半。每一个科学狂人都有着成为造物主的执念,而诅咒也必将伴其左右。又有克里斯托弗·李老爷子!而且,他演的就是那个怪物,够B级,够cult!
谁才是怪人?已经较前几版有了深入思考
这部整个就是Peter Cushing的独角戏,不说演技如何,他的面相就很适合演这种丝毫不在意道德约束的偏执角色。说实在的,男主对男二的心理操控其实很有意思、贯穿全片,甚至Frankenstein的性取向都显得很可疑,但是男二的演技不够,演不出那种爱恨交织、明知道自己被控制又逃不脱的纠结感,把这根隐含的主线浪费掉了。
“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利用这些知识造福人类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我们科学家的问题就是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发现 我们把它们交给毫无准备的人们 就再次转身投入未知的黑暗中”
作为一部半个多世纪前的彩色恐怖电影,而且有经典的两部黑白版《科学怪人》在前,这片还算拍得不错。把电影重心放在弗兰肯斯坦上而不是“怪物”上,是与老版本最大的区别。新版给男主角加了一个助手和表妹。虽与原著不同,但也做到了叙事流畅,化妆到位。推荐一看。“怪物”居然是克里斯托弗·李演的…
科学怪妈养小狗🥺🥺
男主长大了怎么比老师老那么多😂,不过这版弗兰肯斯坦坏得特别彻底...
故事更注重弗兰肯斯坦本人,强调他的自私冷血,原来的助手升级为导师,两人的矛盾围绕科学伦理展开,片名中的“诅咒”也许就是指以弗兰肯斯坦为代表的疯狂科学家们的执念与悲哀。对科学怪人的悲剧性则没有太多挖掘,它基本只作为恐怖符号出现,造型比老版更加生猛,一段加速推镜将恐惧推至观众眼前。克里斯托弗·李演遍文学名著怪物,轻松驾驭。同样是一场火焰戏,本片的设计和老版的火烧磨坊场面相比太小家子气
在化妆技术不太行的情况下选择更加关注于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癫狂,经典搭档确立,相比在一系列经典恐怖片中饰演的正派角色,彼得·库欣显然在这个灰色地带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总之这个思路太对了,改编之后的恐怖感比最经典的环球版强了不少。
【3.0】在此前的弗兰肯斯坦电影中,被造物是电影不容置疑的中心,相应地,造物者的个人叙事一步步地走向了遁形。本片即是基于这种状况的反思,由此展开一场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弗兰肯斯坦改写,人性的贪婪和人的悲剧性被拎到台前。从上述的改编意义来讲,不管是在Fisher的作品序列里,还是在弗兰肯斯坦的电影产出中,这都是一部独特的、应该载入恐怖片史的电影。
蛮吓人的,看的时候,视线前面有台落地风扇晃来晃去也会让人紧张。毕竟是1957年的片子。
据说这部预算只有二十五万美元的低成本电影,不仅为汉默公司赢得了国际声誉,更是重新激活了一度萎靡的英国电影工业……不知道后面这个评价是基于史实确乎如此,还是更多为了迎合剧情而故意用“重合激活”一词抖了把机灵?
这部重点是peter cushing演的科学家啊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还意外的风流
一虎一席谈《南京副教授换偶该被定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