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影里的人物分析
看完这部影片,感觉里面的人物塑造还是挺值得思考的,想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先说说女主卡莉吧,我个人对这个角色没太大感觉,不喜欢也不讨厌,开头可以看出女主比较有上进心,很想去纽约奋斗,对自己的哥哥态度便是一味的劝阻和无奈但是没有真正想去深入和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女主还是爱她的哥哥的,只是自以为她的哥哥是她想的那个不守规矩没有担当不成熟的男人。女主很为朋友考虑,不想让她的女友在感情里面受伤害,后面女主和文森说的话感觉女主还是比较机智的,总得来说女主是个比较“正能量”的人。
女主男友韦德对女主的双胞胎哥哥比较排斥,难道就因为他哥哥偷了车而已?但是男主表面上一直还是保持基本的礼貌,一部分是还会顾忌女友的感受,但更多是证明他很友善而尼克很无理。韦德应该是那种看起来平时做事中规中矩的人物,又十分地不自信,不自信自己能一直拥有卡莉,不自信自己比卡莉的哥哥强,不自信自己可以去纽约生活等等,又很想证明自己行,很讨厌这个角色。到了小镇韦德就变成了个逗比。。。恨不得快点第一个死的感觉。。什么礼貌、规矩这些他都很在意的条条框框好像都是给别人设的,那他之前凭什么鄙视尼克呢,闭馆他硬要闯,还拿打火机烧蜡像,随便弹弄钢琴,加油站没人就要闯,去人家上厕所也到处逛到处乱碰,关键逛了已经有很多提示危险的迹象他却毫无所知,自作孽不可活只能这样讲了。
影片男主应该是女主的哥哥尼克,好喜欢男主,不仅因为他的外表,更因为这个角色本身。刚开始他出场就好像很放荡不羁的样子,和女主彼此不太和睦,总是喜欢在言语上给女主和她的男友刺激,甚至看到他和卡莉在露营的对话时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不太喜欢这个哥哥,而且给他下了个只会抱怨别人自己一事无成的定义。但是开始也有一些小细节告诉我们他只是不会表达对妹妹的爱,也不太会表达自己。他其实很爱他的妹妹,他对妹妹男友态度不好一是他应该感觉到这个小男友对他只是表面的和谐而内心不喜欢也不太尊重他,二是因为他是卡莉的哥哥,就如长兄为父的感觉,他总会挑挑这个男孩的刺,尽管他心里知道韦德人还是不错的(后面他和道尔顿的谈话中可见)。尼克自己虽然对卡莉 韦德 态度不好,但是还是很维护他们,车上回击道尔顿让他闭嘴不要嘲笑韦德,阻止道尔顿拍卡莉,因为他知道卡莉不喜欢被拍,卡莉不慎掉进死动物坑他脱掉衣服让卡莉换下,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到他对妹妹的爱是很深但又是很笨拙的无声无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都对丢弃动物尸体的那个人心生反感和不安时,只有他觉得那没什么,那个人只是在做他的工作,他不会因为那个人肮脏、看着有些猥琐而轻易否定他,事实上这个扔动物尸体的人也确实不是什么坏人,反而真的想帮助他们。后面知道车子并不是尼克偷的,而是道尔顿,他觉得自己早有前科就去替道尔顿顶罪而不让道有不良记录,多么仗义的兄弟啊!从这个也可以看出尼克之前和卡莉在露营时候争吵并不是因为真的怪卡莉,而是觉得卡莉关键时候没帮他而感到伤心失望。尼克在救妹妹时的勇敢果断,腿上中刀还想竭力引开文森,也说明尼克并不是不敢担当的懦夫,他真的只是渴望更多家人的关心和爱。
杜蒂的第三个儿子到底是不是那个丢弃动物尸体的人啊,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她的儿子。他习惯了动物的恶臭、自己的工作和两个哥哥的变态,但自己还尽量保持着一个正常人的内心。可能没有接受正常的教育,也很少与人交流,他和人交往比较生涩,不太会掩饰(看卡莉换衣服和在车上看卡莉的身体),也不会有意消除他人的顾虑,这些都使他很容易被人误解、不被信任。他对不信任他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知道他们自己去了肯定死路一条,但是我也在想,如果卡莉和 韦德坐着他的车去镇上的话他们就会不受伤害吗?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我个人感觉应该是会活着的,因为这个丢尸体的人并没参与两个哥哥的杀人行动,也没在哥哥们危险的时候去帮助或是后面去复仇,说明他应该不是和哥哥们同一条船的。人们一般都喜欢相信衣冠楚楚的小包,而对他敬而远之,人真的不可貌相啊。。。还有一种可能:不是。如果不是的话我猜测杜蒂小儿子不会是给男女主开车的司机吧,那样的话就好可怕了,弃尸人最后和卡莉他们打招呼可能就是再次和他们笑着道别。。。
卡莉的女友和女友男朋友,女友感觉并不怎么对自己的感情和身体负责,但是多少还是会为黑人男友考虑,但她的黑人男友并不怎么爱她,不懂得倾听她也不太关心她,感觉他们两个更像性伴侣。。。
小包和文森两个本来是连体的兄弟,原来以为文森比较牛逼,后来才知道小包才是主谋。可能是文森因为分体手术毁了容貌而有些自卑,以前也是一直连在小包身后很依附于小包,但是小包不懂为什么童年时候那么暴躁,直至后来彻底变成杀人魔王。我感觉他肯定是痛恨他的父母的,至少不是因为圆他妈妈的梦而杀人做蜡像,他利用欺骗文森,来完成自己的变态家园,他也不爱文森,他嫌弃文森辱骂他,但是要文森帮助他杀人做蜡像又不得不给个巴掌再来个甜枣。但是文森很在意他,看到他受伤会关心,看到他被打死时发出巨大的哀鸣。文森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一样,信任并跟从着小包,内心的自卑和做蜡像的满足让他一步一步也成为了杀人魔王。他确实很可怜但是也不值得同情。‘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能给予新的或是更合理的解读。
2 ) O__O"…好奇害死猫,谁让你大胆儿来着
首先,我有几个疑问:难道孩子们不知道不该轻信陌生人的话吗?难道孩子们不知道不该轻易进入他们控制的领域内吗?难道孩子们没有一点自我防卫的意识和准备吗?难道车的损坏和录像机的失踪不能提醒孩子们回想一下晚上那辆异样的卡车?单纯的米国孩子们哪,fuck多了看来是会影响情商的呢。。。
剧中的韦博,一个大老爷们却婆婆妈妈,喜欢东逛逛西看看。这不,让人家剪了脚后跟的筋了。和陌生人独处,难道不该尽量避免他人的势力延伸,而要增强自身的博弈筹码吗?这孩子,很傻很天真。不过也很可怜,别的同伴好歹是死了,一了百了。他却是活着的。活生生地看着自己变成了蜡像,只剩眼珠还在转动。痛死了~!好不容易见到了同伴,以为救星来了,结果这位救星还挖自己的脸,痛死了~!
女主很漂亮的说~真心地美丽~也很机灵谨慎。可怜被嵌掉了小半个手指。一看到坏人拿出钳子,俺就立马乖乖地紧紧闭上了双眼,好半天才睁开小半个眼儿看到了那鲜血狂飙的场面。
女主的哥哥,帅就不说了,还亦正亦邪。这样的人最让人心动了~嘿嘿,可谓是整部剧中相对正的一位男生了。话说,这个角色最后的死里逃生提醒男生们,手脚工夫很重要。关键时刻助人助己;同时也提醒女孩子,找个结实点的男生,就算他痞、他赖、他狠,只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还是可取的嘛。。。
总觉得,导演让希尔顿参演,而且给予那么个角色,怎么看都是故意在耍逗她。不过好歹也拿到两个金酸梅了。恭喜恭喜。。。
至于另外两名遇害者,我就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那个喜欢那DV的孩子,你明明看到同伴变成蜡像了,明明知道剥掉他的脸上的蜡,就是血淋淋的骨架和肉,干嘛还一块一块地撕啊?你不怕吗?你不知道他会痛吗?你不知道危险降临吗?你干嘛不跑,或是提防着点儿呢? 那个黑人小伙,你那个,很强烈啊。。。翻译都要不好意思了吧,所以说成是炒饭。感谢你啊,我还学了个这方面的黑话嘛~让你关键时刻不接电话,还不让希尔顿接电话,不然你俩能死那么快吗?所以说,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电话短信要及时接受查看。以防不测。
三兄弟,都是变态。虽然只看到孪生的两个在杀人,但,那个神经兮兮的卡车司机明显就是第三个兄弟。狗狗在他旁边,也在文生旁边,证明他们几个一直在一起。他不可能不知道小镇的情况,却还把他们带过去,明显是把货运回去给俩兄弟宰啊。警察叔叔要把他抓起来啊~!但是,我的疑问是:为毛毛这家三兄弟全是大变态啊?难道就因为父母生前居住于小镇上被人嘲讽?这刺激很大吗?大到三兄弟都变了态了?哎,一家变态撞一起,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3 ) 观后感
一个暴躁的父亲,一个偏执的母亲,塑造了三个畸形的孩子。母亲将所有的爱投注给了蜡像,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痛苦。
大儿子小包,是一只潜伏在树枝上的豹。他眯起眼睛在树上假寐,静静等着猎物的到来。谁也不知道他的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能是从母亲死的时候,可能是从父亲死的时候。小镇上的人一个个地在消失。先是加油站老板消失,再是隔壁去参观蜡像馆的一家人...当有人发觉这一切不对劲,想要离开的时候,蜡像馆已经建成,再也来不及了。最后那个腿脚不便只能在窗边窥探的老太太的门铃也被他按响了,既然你那么喜欢看,就让你永远看下去吧...
二儿子文生只知道,只要听话乖乖的,就不会像哥哥那样被打被骂。他的父母没有教给他怎样爱如何去爱,当父母去世后,他只知道跟着哥哥就是对的。如果哥哥说是妈妈希望我去做的,那一定是对的。第一次,哥哥带回来了一个人,他让我做出最完美的蜡像,他说,这是妈妈希望的,妈妈做不到的,只有我们帮她完成。那么好吧,那个蜡像的世界里,什么都有,你们短暂的生命我帮你们永远保存......
三儿子从懂事以来,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一般的家庭不同。他有一个发疯的母亲,一个崩溃的父亲,还有两个脾气古怪的哥哥。他竭力摆脱这个家但不知道如何摆脱。他努力和镇上的正常人接触,但是渐渐的,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没有做蜡像的才能,甚至不能入哥哥的眼。偶尔遇到过路的人,他是很乐意带给哥哥们的,可是他心里还是在渴望着能和正常人多交流。如果,如果你们愿意信任我,我就把你们当着活生生的人,如果你们不信任我,那你们就是哥哥的蜡像了.......
4 ) 《恐怖蜡像馆》:真善美—善=毁灭?
在N个人向我推荐它之后的今天,我终于看了这个电影:《恐怖蜡像馆》(《House Of Wax》)。不是1953年的那个,而是2005年希尔顿参演的那个(好吧,白富美确实很容易成为标志,尽管她在里面只是个花瓶,演技也很滥)
还没看完就知道自己上当了。哀家虽然重口味有看恐怖片的嗜好,但是绝对不是这种欧美血腥的style,就知道制造血肉模糊的限制级画面,还有刀插进肉里面扑哧扑哧的声音,然后巨清晰的镜头赤裸裸地放大皮肤的纹理和毛孔还有西方人旺盛的体毛当然还有恶心吧啦的伤口给观众看…
剧情其实也不新鲜,一群小年轻沉溺在流行乐、性、烟酒、球赛之路上,却不知道恐怖慢慢靠近,后来因为车坏掉,分头行动去求助的过程中遭遇变态杀手,一系列血腥恐怖的场景上演。当然了,这可是美剧哦,美剧的结局总是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美国精神哦,所以男女主角与变态杀人恶魔斗智斗勇,尽管遍体鳞伤,依然可以九死一生,而且还揭开了真相,永远迟到的警察处理着满是尸体的现场。。。
不过看完之后,想想这个恐怖片还是有意思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蜡像。
片中的变态杀人恶魔是一对连体男婴,哥哥的脑袋连着弟弟的脸。父亲私自动手术将他们分开,于是哥哥可能因为手术伤到脑神经变成了有暴力倾向的脑残;弟弟因为半边脸被切掉所以变成了极度自卑阴暗的丑男,但是他却继承了母亲杜蒂制作蜡像的天赋。他们两个将镇上所有的人都杀了并在他们濒死之前将他们制成蜡像,所以:教堂里的牧师、电影院的观众,甚至在窗户后面偷窥的老太太都是包裹着尸体的艺术品:蜡像。
天才“丑男”将活死人麻醉,将多余的体毛刮掉,并把他们定格成生活中最美的样子。这些蜡像被做得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通过后来第一个受害者——被制成蜡像的小帅哥就可以窥见——脸上的汗毛和手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见。某种程度上,这些生命因为被做成蜡像而得以永葆青春,以最美的面目永恒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对美的追求为何唤来了死亡和毁灭?
在西方,19世纪之前甚至几乎整个漫长的19世纪,真善美就像三位一体的上帝不容置疑,古典主义将其视为不可撼动的艺术准则加以奉行。我们可以想到那些古希腊的雕像、圣母圣子像、以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等等,尽管对象由神变成了人,但是真善美的统一从来未曾动摇。
直到19世纪后期,天才王尔德的《莎乐美》开始让人怀疑美可以脱离善而独立存在,而电影《恐怖蜡像馆》中的蜡像则是美与真的统一:将人体美精准地呈现出来,这是古典主义艺术的风格;蜡像的艺术对象是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这是浪漫主义艺术的风格;对真实的追求是自然主义艺术的宗旨。。。(值得商榷)
那么,无论是对美的追求,还是对美与真的追求,都可以与善无关。看过《恐怖蜡像馆》之后,我明白为什么当我跟张老师说我曾经考虑将“美”作为信仰的时候,他让我去看这个电影的原因了,这种想法的确很恐怖。
但是当我们说出“与善无关”时,其实也是给“善”下错了定义。究竟什么是善?善是什么?此处省略一万字。
外表看起来美的事物,里面都是丑的?
当天才丑男将小帅哥的体毛挂掉,将伤口缝合,固定他的姿态和表情(以防不美),浇上熔化的蜡,并精心打磨,涂上颜色之后,视觉效果上的确美得无可挑剔,但是美的外表下包裹着的是腐烂发臭爬满虫的尸体。从这个角度仔细一想,蜡像也只不过是个隐喻而已,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身体里面包裹着的不也就是黏糊糊、血肉模糊的五脏六腑(肠子里还有屎)。当然,不仅仅是人,任何生命(自然的生命)都是这样,因此后来有人说美只存在于艺术中(忘了是谁说的了)。
不过,当我们在说“美只存在于艺术”中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美?美是什么?
双胞胎VS连体婴
电影中惟一幸存的是那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谓之“好”,尽管这一说法在西方不成立,但是电影想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扮演哥哥的演员真的很帅很惊艳,妹妹也很漂亮很性感,他们两个尽管起初存在误会和隔阂,但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为彼此着想的善良使他们活了下来,并且冰释前嫌;与此相对的是变态杀人恶魔的连体婴,也就是脑残哥和丑男弟,通过照片可以看出来,他们在还没有被父亲动手术分离之前,跟其他的婴儿一样是纯净的,天真的,笑得很灿烂,那才是完整的他们。而分开之后,一个变脑残了,一个变残缺了,于是这一对连体婴始终以断裂的状态活在这个世界上,相对于双胞胎的完美,他们是分裂的、不正常的、畸形的、病态的。直到最后他们头脸相连,死在一起,才又变得完整了。只有死,才能拯救他们因断裂而带来的病态,恢复他们的完整;而代表善和正义的双胞胎兄妹战胜了断裂而带来的邪恶力量,是美国的新教精神,只是为了给人们以渺茫的希望罢了。
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状态正是分裂,连体婴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人也就是连体婴,我们一生孤独痛苦,被不同的声音和力量拉扯,直到死亡才能真正解脱。
好吧,我又一次绝望了。人,一定要有信仰,可以不是宗教,但是心中一定要有爱,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至于发疯或者想死。
5 ) 谁先死?
有种游戏叫“杀人游戏”,在座诸人分别扮演警察杀手和良民,在天黑闭眼之后,杀手杀人,而其他人推理破案,并把杀手消灭掉。玩过几次这游戏之后,就再也不肯参与,因为那根本就是一个袒露内心秘密的游戏,谁被杀、谁指证、指证谁,都分明在表达对别人的真实看法,尽管表达的方式那样曲折和隐晦,而且貌似一场游戏。
所以,常有人因为玩“杀人游戏”起了纠纷,假杀人最后变成真杀人,假命案流了真血,不是因为受不了在游戏中被杀,而是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你是弱的,是不重要的,是被人讨厌的,应该先死,而且经常要受死。
谁死,谁先死,从不是乱来的,秩序井然,等级森严。恐怖片是最能体现这个法则的,它看似乱杀一气,却有严格的次序。以翻拍自五十年代电影的《恐怖蜡像馆》为例,六个外出的青年,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被变态谋杀的:面目模糊、性格相貌都很平庸的男青年A第一个死,他对剧情毫无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多余人”;接下来死的是男青年B,他有点娘娘腔,性向很可疑;黑人男青年C第三个死,他为了看球赛,闹着脱离团队,还常和白人女青年D肆无忌惮地当众亲热,和他一同死去的,是白人女青年D,她性格豪放,而且还和黑人恋爱——他俩死在寻欢之后,C死得没声没息,D作为白人,获得了在临死前挣扎和奔逃片刻的小福利;双胞胎兄妹E和F则在最后安全脱身,哥哥E有点小叛逆,有为了寻找刺激偷车的前科,但他极其英俊,而且对妹妹极尽呵护,妹妹F则性格纯良,读书之余还辛苦做工。
《十三号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猛鬼街》、《夺命狂呼》、《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等系列片,都是按照类似的次序决定角色的生死的,当剧中人脱离团队跑到车库去偷欢的时候,他们的丧钟敲响了,当剧中人拒绝了朋友舞会或者嗑药派对的邀请,默默去温书的时,她已经获得了不死的资格。而在《黑暗侵袭》里,撒谎的、扰乱军心的女子探险队员先死,有孩子的女人最后逃出生天,《客栈》系列里,则安排稍丑的男女先死。
谁死?谁先死?品行不端的、缺乏团队精神的、性嗜好不够主流的、受伤的、缺乏性格的、相貌不佳的,以及有色人种、单身男女。在惊悚片里,他们必死,而且先一步死去。
最后存活的,是行为端正、感情专一、好学上进的十佳青年,而且得是白人,如果有情侣,而且两人都是白人好青年,男方则会为救护女方而牺牲,孩子不会死,有孩子的,也等于获得了长命符。恐怖片没有道德和等级么?恐怖片里,有最赤裸裸的道德观和等级观。所有的恐怖片,其实都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牛大姐热爱的《警钟长鸣》栏目。
偶有例外,《客栈》第一集让非白人逃出去了,但第二集一开始,他就被杀死了,最后的胜利者,还是白人美妞,而罗麦洛的《活死人之夜》只留下了黑人、妇女作为幸存者,因为它并非纯粹的恐怖片,有时代隐喻,黑人和妇女,是作为受害者代表出现的。
恐怖片没有政治?生或者死,是最大的政治。
6 ) ……一般
总而言之,这个片子是这样的:
小镇上有一家子,爸爸是医生,妈妈做蜡像。后来妈妈生了连体双胞胎,爸爸做手术把它们分开,弟弟的脸被永远毁了。一家人受尽小镇人嘲笑。后来,妈妈疯了,爸爸举枪自杀。兄弟俩被送到孤儿院。长大后,他们回到小镇,按照妈妈葬礼那一天的场景重新布置小镇——当然,是把人杀掉做成蜡像来布置。再后来,电影开始了。
以为自己是被妹妹告发而入狱的帅哥和他任性美丽的双胞胎妹妹;暗恋妹妹的喜欢拍DV的无聊男和妹妹的自闭不想去纽约的男朋友;由“豪门艳女”帕里斯希尔顿出演的女人和她男朋友,这俩人满脑子XX。
这六个人去看球赛,遇上大堵车,于是扎营野外。车又坏了。于是理所当然被引向恐怖小镇,然后就和一般恐怖片没什么区别了:追逐,逃跑,猎杀。不过这部片子很血腥:希尔顿小姐是被钢管穿头而死;无聊男的头生生被切下来;妹妹的手指被果枝剪剪掉,那个血喷的……啧啧。
最后当然是双胞胎兄妹战胜变态双胞胎。蜡像馆在大火中溶化,兄弟俩的尸体保持他们出生时的姿势,缓缓沉入地下,永远不分开。
片尾的小细节是:警察(永远最后赶到)说那一家子除了变态双胞胎,还有一个孩子。于是我们的目光被引向把他们引入小镇的那个处理动物尸体的人,我们发现,他们用一样的猎刀,开一样的卡车,甚至那小镇上唯一的活着的狗也是他的。那人坐在车上,向兄妹俩笑着挥手告别,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这部影片教育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随便砸别人车;写close的地方不要随便闯入;不要打扰教堂;不要总想着XX;不可偷盗。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美国青年无愧于“傻大胆”这一称号。
其实真的算个好题材,就是这剧情太弱智,人物太飘,还不如玩游戏
搞笑片么。
呃……
印象最深的就是揭开脸皮露出牙那一幕……
硬是吓的我一晚上没睡着觉- -
台湾某个拍恐怖片的导演 推荐的
双生儿大战龙凤胎......影院大放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的时候我那叫一个兴奋
6/10。场景设置极富戏剧性特色,例如连通地下室的走廊满墙壁是伸出的人头,还有影院里坐满了制造出的活体蜡像,售票口旁一张[兰闺惊变]的海报展示着颅骨孔裂的画面,该片描绘了一对相互折磨的疯狂姐妹,以此暗示天生的畸形和暴躁的哥哥对文森特心理病变的影响。最具特色的是贴地视角构图,在文森特追杀佩姬那场戏,摄影机像蛇一样蜿蜒前行以描绘危险的逼近,佩姬站在高处的铁架上,利刃不断从脚下的网格中伸出来,扎入她的脚裸,惊慌惨叫的佩吉躲入车内,此刻低角度摄影逐一展示车内挂件、车窗再贴近地面,佩姬从车底下探视,文森特挪动脚,瞄准佩姬慢慢伸出脑袋的一刹那,车窗玻璃后的文森特投掷出铁杆,铁杆直穿眉心,佩姬的身体后倾撞到栏杆跪倒在地,脑袋的血顺着铁杆流淌而下,镜头刻画凶手的残忍时只见凶器,不见其人,在整个段落中伴随着紧张感。
有些镜头挺渗人的
我比较推崇的一部恐怖片,效果很好,因为真的参观过杜莎蜡像馆,所以感觉比电锯惊魂啊什么的真实,哈哈~
剪刀剪的我好痛 = =
有深意。
这个导演拍的恐怖片总是不急不慢,渐次推进,慢慢铺垫后再抖出一个个高潮,有时略显拖沓,却显得更为从容不迫吧,会很清清楚楚的讲好一个故事。
最后很牛逼
那对兄妹为啥不是情侣呢~嘿
等着第2集
搞笑的恐怖片
变态连体双胞胎VS正常好看龙凤胎,正常胜。
美式乡村偏僻小镇的变态杀手,背景还是精神病连体婴,就这故事性就挺强的了,外加活人蜡像和真蜡像屋的设定放到2022年还是很惊艳的。有大量血腥重口镜头,也有惊悚气氛的渲染,特别是钢琴男被扒下半张混着蜂蜡的血肉模糊脸,真名场面呀,太深刻了了,个人7.5分,可看性还是挺高的。
如果说割人家脸皮,挖人家眼睛这种对恐怖片迷已经免疫了的话,从小妹的男友被浇成蜡人眼球还在动的那刻,这个绝对值得一看。封闭的小镇全是蜡人,但内核是活人。。这个比封闭的小镇里全是坏人出门郊游的情侣怎么都逃不出坏叔叔的手心要有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