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慕强,反客为主,爆发,血腥惨案,人性在荒岛上接受考验
很多影迷们都应该对《稻草狗》有印象,一个老老实实的作家去乡村度假,却没想到被一伙流氓盯上了,在屡次劝解无果的时候,作家终于开始了杀戮。结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流氓被击毙,作家换身惩罚者,乍一看,这也没什么嘛,作家很受用,然而整个过程中,作家的心理变化曲线却告诉我们,逼急一个老实人意味着什么?或者说老实人在愤怒之后究竟会有怎样的爆发力重压之下,人们的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等。
那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同样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也是耐人寻味的,不过本片的故事就更加复杂了,复杂到几乎在一开始,你所想到的发展规律并不适用于全片,最后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本片开始失控,最终迎来了一个我们都意料不到的结局,然而这个结局虽然是击溃了侵略者,但是主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种代价以结果来看却很荒诞。
《荒岛惊魂》是罗曼波兰斯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侵略者和反抗者的斗争。一对黑帮杀手激战过后,流落到一个岛上,岛上唯一的建筑就是一个庄园。这个庄园主是个退伍兵,他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一起生活。然而杀手的到来打破了这场宁静。
其中一个杀手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去,另一个杀手则是驻守在这里等待下一道命令。在这期间,庄园主展现出来了配合使得杀手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做任何事情。
而此时庄园主的妻子却对丈夫的无能而展现出来一种鄙视,这种鄙视就如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深度患者一样,出于女性的慕强心理,她却对于杀手开始有了兴趣,而这一切丈夫看在眼里,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去扭转,只能干生气。
丈夫的朋友们在第二天陆续到来,杀手只能装扮为他的园丁,然而当杀手和丈夫朋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的时候,丈夫崩溃了,朋友们便开始愤然离去了。此时的妻子开始撺掇丈夫偷来了杀手的枪,鼓动丈夫开始搏斗。
于是,重压之下的丈夫爆发了,结果很畅快,杀手死去,丈夫疯掉,妻子却跟着丈夫的朋友结伴离去。小岛上依旧是丈夫的私有财产,虽无人问津,但却彻底安全了。
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本片是再适合不过了,作为罗曼波兰斯基的早期作品,本片一定意义上给观众展现的元素太多了,以至于我们不论是从哪一点去发掘,都能找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丈夫是一个退伍兵,当他从生死线上回来的时候,自然对于杀人这件事情感觉到压抑,而这个时候年轻的妻子却在不断的鼓动丈夫进行杀戮,这使得丈夫非常纠结,他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人,自然不会对于战争中的杀戮饶有兴趣。因此,一开始的丈夫是拒绝的。
然而这种拒绝并不意味着丈夫彻底的软弱服从,从最后开枪的结果来看,丈夫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第一打偏了以外,其余的子弹发发命中了敌人,这是一个军人的素养,同时,这种素养却使得自己重新陷入到战争带来的伤痛中去,随后,丈夫疯了。
妻子是一个一般女性形象,一般女性在潜意识里是有着很深的慕强心理的。面对入侵者,面对自己丈夫的软弱不抵抗,妻子很容易对于强者表现出来一种爱意,这种爱意并不局限于普通的喜欢,而是深深的折服。
她对于这个入侵者并没有展现出来仇恨,而是逐渐的将那种恐惧不安转换为依附,甚至于可以和入侵者一起来嘲笑自己丈夫的软弱,对于强者的崇拜以及对于丈夫的不断鼓动说明了妻子并不是愿意看到危机结束的,而仅仅是想要看到强大的异性为自己冲锋陷阵而已。
而对于杀手说,不得不说这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只不过是要借着这个地方为自己某一个安全的缓冲地,最后还是要离开的,但是就主人而言,任何非法入侵都会造成一种恐慌,这种恐慌是难以用自己的原则来淡化的。
当杀手不断地用语言以及行动来羞辱这个主人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这个老实人爆发后的结果。然而之前的一切都将这个老实人爆发后的力量隐藏了。但结果是不会说谎的。
有限的空间内,或者是密闭空间下人们开始焦躁不安的时候,总是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极端的事情,然而这种情况投射到这个小岛上之后,我们就能看到这个丈夫最后的爆发和这个杀手最后的覆灭。
但这一切却跟年轻的妻子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她的心早已经属于另一个年轻人,她鼓动丈夫挑衅杀手不过是想要看到两败俱伤的局面,最终能为自己获得很好的结果,就结局来看,她做到了。这就是人性,当所有人的目的都相悖,结局自然难以预料。波兰斯基诚不欺我。
……
你好,再见
2 ) 存在与自由
结合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更好理解这部电影。重点不倾向于桃源世界的崩毁,而是在闯入者出现后,一男一女各自的反应。
女人是讽刺的大胆的聪明的,她并非不能保护自己,但出于她对于一如死水生活的厌烦,对丈夫消磨殆尽的爱情,她本身即在期待这样一位闯入者。所以她像是实验般地,并不如丈夫那样如临大敌,甚至开始与粗俗的匪徒嬉戏。而她则始终将反抗的权利交托于自己的丈夫,而搁置了自身选择的权利。她拿到猎枪,又放下;挑衅歹徒,以激起丈夫的反应;她摸出歹徒的手枪,又交给瑟瑟发抖的丈夫。她向往自由,但本身又放弃了自由,纠结于对丈夫的执念上。直到最后丈夫发疯时,她才选择离开,但其中也有不得已如此的意味。
而男人真的没有能力反抗匪徒吗?他和匪徒之间是一种权力游戏,他们之间的差别不是一把枪和强壮的身体,而是心理上的战斗。男人在剧情的最开始就是这样一个存在,躲避曾经,选择避世,消极地任自己成为他人压力之下的客体。他有无数机会反击,但从起始就放弃了自己的行动与选择,想用不作为来继续自己的存在,延续过去的生活。但最终当妻子离开,他独自坐在与世隔绝的礁石上,望着孤零零的古堡时,还有谁能证明他是存在的?
故事的背景设定暗示,男人与前妻离婚,变卖财产,选择与年轻的现任妻子隐居世外。这一选择是出于逃离社会压力,追求自由的初衷,本身即是被动的,而非一种主动向往。但在荒岛之上,他们得到的并非自由与幸福。自由来源于自我选择,而非逃离他人。最终生活的崩溃,还是归根于人的自我束缚。
3 ) 荒岛惊魂
罗曼波兰斯基比较特别的作品,纷杂的叙事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故事是要如何发展与收尾,粗暴野蛮的Richard、胆小软弱的George、水性杨花的Teresa、以及诸如会骂脏话及开枪的小孩等等,把本属于世外桃源般的孤岛变成一个争相离开的末路,虽然隐喻的指向性不如《水中刀》那么明确,但却可以有开放性的多重解读。
4 ) 有趣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波兰斯基
1、个人一向认为,在黑色、悬疑、惊悚领域,罗曼.波兰斯基是唯一一个可以拿出来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放在一起说说的主流导演。
2、当然希区柯克的伟大毋庸置疑,开创性的创造了繁多的叙事方式、故事创意,但是在拍摄剧本水平程度相同的黑色悬疑故事时,感觉波兰斯基的表现力并不弱于希区柯克,某些方面甚至更强!
3、除去上述两位大师级人物,在黑色悬疑惊悚领域,其他主流导演都至少差了一个级别。(其实大卫.林奇或许会比较接近,但过于另类、非主流)。如早期酷爱悬疑片的布莱恩.德.帕尔马、大卫.芬奇、克里斯托弗.诺兰、甚至朴赞郁等人,虽然也足够优秀,但总是感觉他们的电影骨子里差了些什么东西。艺术“二字”有的时候确实不大好用理论解释清楚,“感觉”、“天赋”确实不是可以后天修炼的东西。
4、还得继续说波兰斯基,在电影领域,提到“天才导演”、“才华横溢”这类评价时,我首先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罗曼.波兰斯基。29岁导出《水中刀》、30岁导出《荒岛惊魂》(影片推迟上映了3年)、32岁拍出《冷血惊魂》、35岁《罗斯玛丽的婴儿》横空出世......天啊!无法用言语形容我对罗曼的敬仰。
5、本来想写点儿《荒岛惊魂》的观感,却说了这么多波兰斯基。现在回到正题。《荒岛惊魂》的故事本身带有很强烈的戏剧性、悬疑性、未知感,主题和《水中刀》有某些类似,但却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来展现,呈现了一种荒诞、暴虐、阴暗、凄冷、嘲讽式的电影状态,个人风格化展露无疑,迥异于其他导演。喜欢他电影风格的人不可不看。
6、观影过程中一度认为饰演女主角的就是凯瑟琳.德纳芙,可仔细看又感觉气质上不对。没想到这位演员是凯瑟琳的亲姐姐。同样非常的漂亮,比凯瑟琳更加的立体、野性。可惜过早的死于车祸,不然其成就之高当不在妹妹之下。(忽然想起了类似经历的相声界的马桂元和马三立两兄弟,吼吼)
7、《荒岛惊魂》虽然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但在波兰斯基早期的惊悚电影中比较,算不上特别优秀,没看过的建议先看《罗斯玛丽的婴儿》、《冷血惊魂》和《水中刀》。
5 ) 《荒岛惊魂(Cul-de-sac)》:最亲密的敌人【第1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6/cul-de-sac16.htmlCul-de-sac (1966)
本片获得第1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影片讲述一对夫妻与一个歹徒的故事。一座小岛上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外来的歹徒打破。歹徒来自没有涨潮前的公路,他还有一个受伤严重的同伙在公路上的车中。歹徒偷偷潜入夫妻家中,通过电话与上司联系后就掐断了电话线,准备等待上司派人来接他。夫妻二人很快发现歹徒,但是在他的威胁下,夫妻二人很听他的话。随后,三人将歹徒同伙搬入屋中。此时,夫妻中的男人很害怕,但女人却与歹徒相处融洽,还将自酿的酒给他喝。歹徒同伙很快就死了,男人随即被歹徒叫醒去挖坟墓,安葬了同伙。清晨,男人已经变得有些不正常,开始向歹徒不停地诉苦。几天过去,公路上终于来了一辆车。于是,歹徒将夫妻关了起来,兴奋去迎接来的人。可是,到来的只是夫妻的客人。为了不漏破绽,歹徒装作夫妻家的园丁,并给大家做起饭来。此时,男人已经显得很烦躁,他在客人吃饭后,用一个借口撵走了众人,其中还包括与女人关系密切的邻居。晚上,女人趁歹徒熟睡偷走了他的枪,交给了男人。歹徒醒来后,接上电话联系上司,才知道不会有人来接他,就准备离开。可是,歹徒发现枪丢了,就威胁夫妻两人交出手枪。男人慌乱中打死了歹徒,女人就让男人陪她马上离开小岛,但是男人呆住了。女人见到如此状况,只好随回来取东西的另一个男人离开了小岛。最后,男人在涨潮的公路上狂奔起来,疯了。
本片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因为它会给每一个观众不同的感受,不像是惯常的影片——大家都有统一的感受。因此,这部电影是很难评价的。此外,本片相关资料也少,更使得人们难以猜透当初Roman Polanski拍摄本片的意图。因此,我只能写我自己感受到的,而且与网上诸多观点并不相同。
我体会到的编导意图是,Roman Polanski想通过这部影片展示困境下人们的心态变化——劫持者往往是最亲密的敌人,这从夫妻与歹徒之间的相处就可见一斑。比如,男人会为歹徒刮胡子、男人会向歹徒诉苦,女人会帮歹徒挖坟、女人会给歹徒做早餐,等等。以上这是“亲密”的关系,然而夫妻二人终究还是歹徒的人质,所以歹徒会用枪提防他们、会打跟歹徒开玩笑的女人。因此,即使夫妻二人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们与歹徒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敌人”。
影片另一方面,还展现了爱情的虚伪。关于这些,是通过夫妻二人的关系展开的。既然是夫妻,那么他们必然相爱,可是片中的种种细节告诉观众们,两人并不相爱。比如,女人与邻居偷情、女人在餐桌上与男人暧昧,以及最具讽刺意味的场景——枪指着夫妻二人时,两人争相往后躲。这一切都表现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的虚假。此外,片尾女人让男人与他一起离开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需要有人陪她。所以,当另一个男人出现时,她彻底抛弃了男人。总之,爱情在本片中并不是那么美好,真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电影拍摄方面很出色,也可以说本片在技术方面无懈可击。因为这样一部只有三个主角、场景范围有限的电影,能做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还不沉闷拖沓,就不是一般编导所能做到的。可见本片的叙事节奏、故事结构、画面取景、剪辑运用多么出色。这也让我了解到Roman Polanski在电影方面确实颇有才华,能够叱咤影坛多年还是有些真本事的。总之,这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放到今天来看,依然会赏心悦目,而且也不会感到沉闷,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悬疑惊悚片。
额外说一句。本片中文字幕缺少70-77分钟左右的字幕,所有版本中文字幕都没有。英文字幕倒是很完整,为什么没有人翻译一下?量并不大。
演员表演方面同样出彩。虽然片中两位男主角Lionel Stander、Donald Pleasence不是特别出名,但并不影响他们在片中的精湛演出。怯懦的男人、彪悍的歹徒,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深深的烙印在世界电影史中。片中女主角Françoise Dorléac是Catherine Deneuve的姐姐,但两人的相貌并不相像,还是Catherine Deneuve更漂亮一些。她在片中的正面特写不多,所以我对她的印象也不深。可惜的是,Françoise Dorléac因为车祸英年早逝,让世界少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女人。
总结一下。本片相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来说非常出色,即使在今天来看依然不会落伍。此外,“困境求生”的故事模式也给了现代电影很多启发。同时,细腻的人物塑造也让电影颇具深度。因此本片获得金熊奖实至名归,只是本片比Roman Polanski的其他电影差一些。
Françoise Dorléac
Françoise Dorléac
序列:0842
Cul-de-sac.1966.BluRay.CC.720p.AC3.x264-CHD
2012-06-16
6 ) FIFF12丨DAY4《荒岛惊魂》:稀少的人物带来不寒而栗的情节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荒岛惊魂》,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孤岛居民们细思极恐的评价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
连海报都和《稻草狗》那么像......
果树:
劫匪一角真是可以排到我个人最反感反派形象的top list了。
我们敏熙:
男性ego受到挑战,便是丑态百出了。闯入者调动的是紧绷的情绪。
Daisyrrr:
波兰斯基电影里一贯的精彩的精神分析,一环扣一环的人物关系,把虚构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波兰斯基在艺术上的修为与创造力始终是不容置疑的。
格系艺人:
波兰斯基的金熊之作。自由与取得自由途径的探讨,揭穿爱情的虚伪,实则是一把揭开人性秘密的手术刀。波兰斯基在叙事节奏,场景构图,故事剪辑上都颇具观赏性。
张益达:
通过相对内敛的情节和少量角色,设法编织了一个波兰斯基式戏剧,对话中黑色幽默的拿捏很准,男人与前妻离婚,变卖财产,选择与年轻的现任妻子隐居世外。这一选择是出于逃离社会压力,但在荒岛之上,他们得到的并非自由与幸福。自由来源于自我选择,而非逃离他人。
Bboard19920313:
不得不承认波兰斯基在处理此片情绪上的确很有一套,观众们的情绪始终都是紧绷着的。可不知怎的,我总感觉这个剧本写得莫名其妙,人物也显得过于夸张而有些失真,过于跳脱的情节让人无法接受。另外影片的画面设计感很好,可是在黑白的影像烘托下我不太可以,拍成彩色片我可能会加一星。
子夜无人:
对这个小世界的构建完全做失真化、社会寓言式的处理,人物和环境都设置得极其标签,身上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存在的可能性。停在马路中央的废车被水淹没、被闯入的伊甸园里本来就正在发生着同床异梦的故事。女性对外来者又试探又确认,性吸引是兵不血刃的武器;男性对外来者又惧怕又崇拜,枪是自我防卫也是聊以自慰的证明。一个富足、自由、无拘无束的世外之地,只要多出一个人,就立刻束缚缠身,而原本的关系也脆弱到即时崩盘。
#FIFF12#DAY4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叙事好闷,黑白镜头摄影美。
凯瑟琳德纳芙的姐姐豪放怪异,一瞅就不是省油的灯,还能放射出黑色喜感,比她那经典款的妹妹生动有趣多了。
中文译名明显没有到位。应该是一部心理恐惧片,可能与幽闭恐惧有关,开头不错,后续故事就吸引力一般了。
人物关系与影像风格似《水中刀》变奏,孤房、海边、不速之客,三十年后又有了《死亡与处女》,虐恋升级便成了《苦月亮》,还有那体态结实、充满魅惑的金发女郎。66金熊
无力的荒诞;不速之客;本性的暴露和扭曲。
年少轻狂的波兰斯基
画面绝了
看得时候觉得异常混乱,套用豆友的一句话就是“一群人进进出出,母鸡上蹿下跳”,看完后才觉得有些荒诞得回味的地方,但依旧不喜
7.9;last words to the world
不同于波兰斯基的其它名作,《死胡同》重点不在悬念不在惊悚却更似一出荒诞的黑色喜剧。在这个寓言似的电影中摄影和调度绝对是最大亮点,虽然有些镜头会给人刻意感但同时又不得不赞叹导演的能力,例如一镜到底的那场海滩戏,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另外,Françoise Dorléac非常美。
小资产阶级就是能作,这种"打破平衡搅动死水"的故事放在这种语境下显得很荒谬啊;波兰斯基能力没的说,但这种为电影而电影的电影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太过。
惊悚悬疑荒诞幽默寓言等多种类型的杂糅,难怪当年《巴顿芬克》会得到波兰司机的力捧,确实像是在向他致敬。
闹心
波兰斯基早期的电影里演员都很少啊
封闭的叙事环境对于Rechard是身体上的荒岛,对于Teresa是精神上的荒岛,对于George是灵魂上的荒岛,三个人物又分别对应本我、超我、自我三种状态,意志相互隔绝,关系却维持平衡,在这种错位中的任何交互都成为荒诞效果和人性讽刺的触发点。
无感
入侵者成了主导者,延续水中刀的博弈式3p开创吸血鬼之舞的美女被打光屁屁,波兰斯基的恶趣味真是愈发彰显
人家的60年代……
纠缠不结
重看。孤岛封闭小格局,外人的入侵与三人之间的微妙心理依附关系,是非常典型的波兰斯基,但黑色幽默与荒诞的情节又非常不波兰斯基。后三分之一有点失控情绪四处乱窜的感觉。Dorléac这个角色也太白羊了大概没有别人可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