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往往具有这样的特色:小说中的历史细节较为考究,但小说的整体构思却极其天马行空。《风起陇西》便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在这部小说里,马伯庸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利用其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作为小说的故事框架,却又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编造了一个更像是发生在二战或者冷战时期的谍战故事。
而路阳恰恰是一个非常善于在古装片中嫁接不同类型元素的影视剧导演。路阳导演的名作《绣春刀》,披着古装武侠片的外壳,但内在故事的类型,却具有浓重的古典好莱坞黑色侦探片风格。路阳导演巧妙地将古装武侠片与黑色侦探片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融合进了一部电影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路阳是最适合对马伯庸的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导演。
不过,因为小说的文字具有含糊性和想象空间,所以读者对于马伯庸历史小说里那种强烈的错位感,可以当成是马伯庸个人的特色甚至恶趣味,从而选择忽视或者直接一笑置之。可一旦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大量的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筑起了一个极具真实性的空间让观众沉浸其中,而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故事,却又明显与那段历史具有错位感,观众就会对其中的矛盾变得极为敏感,从而对整个故事产生怀疑。
所以在对《风起陇西》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主创团队选择了用谍战剧的影视类型对原小说进行重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谍战剧在国内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影视类型,不仅拥有大量经典的影视作品、小说可以进行参考,就连当下年轻人最爱玩的剧本杀,谍战类型的剧本杀也极其风靡,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谍战类型都有着极高的受众接受度。《风起陇西》影视剧的编剧金海曙老师,本身就曾编剧过《狐步谍影》、《父亲的身份》这些优秀的谍战剧作品,由他操刀《风起陇西》的影视化改编,可谓是驾轻就熟。
可以说,影视剧《风起陇西》里,对于原著小说的所有改编,都做到了更贴合谍战剧的类型风格而进行的改编。比如对于潜伏者陈恭身边的人际关系,影视剧相较于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改编。而这些改编的方向,让观众更容易将陈恭的处境,联想到《潜伏》里的余则成和《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陈恭与天水郡守郭刚有着过命的交情,但陈恭却一直受到天水间军司司马糜冲的怀疑。而在《潜伏》里,余则成与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关系良好,却受到同事李崖的怀疑;在《黎明之前》里,刘新杰同样与第八情报局局长谭忠恕曾在战场上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但依然遭到同事李伯涵的调查与怀疑。
可以说,在很多经典的谍战剧中,潜伏者身边总是有着类似的人际关系,这几乎是此种类型片的标准人际关系。因为这种人物关系最适合发展故事、营造紧张感。一方面,潜伏者与敌对阵营里的人,建立起了真实的感情关系,这既是对潜伏者的保护,但当潜伏者不得不背叛、欺骗对方时,那种内心的纠葛与痛苦,也常常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最大情感吸引力;而另一方面,敌对阵营里,一个自始至终都在怀疑潜伏者的力量,又能不断给潜伏者制造麻烦和危机,用悬疑感接紧张感不断刺激着观众,让观众欲罢不能。
影视剧《风起陇西》里,陈恭与郭刚、糜冲的关系正是如此。陈恭与郭刚之间的友谊在前期被反复渲染,郭刚全心全意地信任着陈恭,多次在面对糜冲的刁难时,义无反顾地保护陈恭,甚至让观众都忍不住想要磕陈恭和郭刚的CP,也正因如此,当郭刚得知陈恭确实是蜀国卧底、而陈恭必须利用甚至绑架郭刚时,这种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会让观众期待不已,恐怕无数磕两人CP的观众都要心碎一地了。而糜冲这个角色也被编剧塑造得十分有魅力,他一直都冷静、敏锐地观察着陈恭,不放过任何细微的情报,总能从细枝末节处发现陈恭露出的马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性力量存在,观众才会一直对陈恭的处境提心吊胆,迫不及待想要点开下一集。
而更让我感到佩服的地方是,编剧巧妙地利用了原著小说中,糜冲潜伏进蜀国窃取连弩设计图的情节,将之改编成了陈恭与糜冲一起潜伏进蜀国,然后陈恭杀死糜冲,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了五仙道。这样改编的好处,首先就是避免了视点的过度分散。小说里可以有多个不同视点交叉讲述故事,但变成影视剧后,这种视点的分散,容易让观众难以移情到角色身上。影视剧《风起陇西》将视点统一到了陈恭的身上,让观众从头至尾都替陈恭担心,从而完成观众对陈恭的移情。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编,还让谍战剧的类型元素在《风起陇西》中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增加了观众的新鲜感。
剧中陈恭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五仙道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以胡彪的身份,打入威虎山内部。威虎山的首领座山雕不信任杨子荣,一再试探杨子荣的身份,而每一次杨子荣面对试探,都采取各种办法巧妙花姐。而在《风起陇西》里,五仙道里的大祭酒黄预也一直怀疑陈恭的身份,不断设下毒计,想要逼陈恭露出马脚。陈恭一方面要与黄预周旋,另一方面,五仙道里还潜伏着他的妻子翟悦。陈恭与妻子明明深爱着对方,却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只能假装互不相识,最终甚至面对妻子英勇就义也无能为力。陈恭在五仙道里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机,而他与妻子的感情,又是在这紧张的氛围里,最让观众关心的一抹温情。
为什么我说佩服编剧的改编?因为编剧把原著小说里的情节,包装进了谍战剧的经典情节之中,对两者进行了巧妙融合,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突兀,反而能够一直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挂心。这种融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写过故事的人,却明白其中的困难。说白了,影视剧的类型元素,有着自己的结构、人物关系和情节冲突,而小说的故事编排,有时候与影视剧的类型是相矛盾的。如何化解这种矛盾,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代入到剧情里,正是考验编剧技巧的地方。
最后,我还想聊聊影视剧《风起陇西》的主题。在大多数谍战剧里,观众的代入感其实很容易实现。比如最常见的抗日谍战剧,其中的正邪对立、观众的立场和情感代入,都是非常明确的。但《风起陇西》的故事背景却是发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却很难轻易地认定观众,一定会选择支持蜀汉。
在马伯庸的小说原著里,马伯庸其实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了这些情报工作者所谓的“忠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忠诚,对于“汉室的复兴”是有价值的,但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权力角逐的工具、棋子而已,一切的努力都显得毫无价值。
但在《风起陇西》之中,在这部剧的一开始,观众便通过另一个主角荀诩的回忆,讨论了主角们作为潜伏者,所作出牺牲的价值所在。一开始,荀诩与陈恭依然强调,他们的付出是为了“汉室的复兴”。但当陈恭的妻子、荀诩的表妹翟悦追问,到底什么是“汉室的复兴”时,荀诩的回答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题:所谓“汉室的复兴”,不是一姓之人成为皇帝,而是无数像陈恭、荀诩、翟悦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免受战争的荼毒,人人都可以过上和平、富足的好日子,而不用再卧底到敌对阵营,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在第二集诸葛亮的回忆中,诸葛亮对年幼的荀诩,也再次传达了相似的内容,所谓的“汉室复兴”,不是让刘姓之人称王称霸,而是让天下百姓富足安康。
这就是《风起陇西》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它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在谍战剧的类型元素之外,放入了真情实感的主题与思考。观众不再是作为旁观者去观看魏蜀吴三国的谍战、潜伏,而是真的能够代入到角色的情感之中,为他们的选择而揪心、感动。如果说,马伯庸的原著小说,是在历史的缝隙之中进行戏谑调笑,那么影视剧的《风起陇西》,则是在历史缝隙之中,放进了主创者们的真情实意。
我在五一小长假倒数第二天开始看《风起陇西》,一不下心刷了个通宵。
摸着良心说,《风起陇西》是我近两年看过的国产电视剧最佳,没有之一。很久没有看过一部不能跳过和快进的电视剧了。
所以你可以想象我12点点开爱奇艺开始看,看了2集发现还有16集的心情,怎么办,好了,熬夜刷剧吧。
全剧24集,16集在2/3处,刚好是一个小高潮。魏国潜伏在蜀国的密探烛龙身份暴露,白帝的冤屈得以洗刷。但是没想到,剧情一转,白帝的身份让人有了其它的猜测。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几天将是剧情最后的大高潮,反转再反转,很久没在真的影视剧里看到堪比内娱更精彩的剧情了。
书和小说用了同一套人物。但是剧版和书版基本上是两个内核一致,主要情节一致,但是人物丰满程度不一致的两部作品。
大约相当于《西游记》原著 和 《西游降魔篇》。
原著小说出版于2006年前后,彼时马亲王还没开始写《古董局中局》。这部作品可以认为是亲王较为正式的朝“历史侦探”方向探索的第一次比较成熟的尝试。
写完之后,亲王还不忘在后记里哀嚎:
“二十几万字的数量对于很多强者不过是沧海一粟,只够铺陈完开头,但对于天性惫懒的我来说,已经是生平极限中的极限了。用田中大神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预支完了下半生的勤勉。”阿弥陀佛,幸亏以后我就是死上班族,再也不用干这伤筋动骨的营生了。”
当然亲王口嫌体正直,正是有了《风起陇西》,后面才有《三国机密》这样的脑洞,乃至于《长安十二时辰》,到了《两京十五日》,风格已经非常成熟,乃至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对比书和剧,书里荀诩是第一男主,他东奔西跑,发现线索,为蜀除奸,也是围绕着“烛龙”展开,而陈恭只在开头出现了一下,面目相当模糊,倒是糜冲在书中存在感更强一些,盗取设计图纸这一系列动作都是这个小聪明干的。
剧中,则一改穿针引线大男主的套路,变成了群像戏。每个人又有了一份长长的人物小传。杨仪的小格局,在与诸葛亮的日常互动中,被自然点破。李严对曹操的欣赏,草蛇千里。陈恭与荀诩的姻亲关系,不仅铺垫了两人的友谊基础,陈恭妻子翟悦的去世,更是加满了戏剧张力,让陈恭和荀诩都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人。
亲王的书是一部20万字的中长篇,而电视剧的创作大大加深了整个故事的厚度。
好的剧,让人获得的不只是情感的宣泄,而是让观众对角色着迷。不瞒你说,从昨天到现在,我已经对三国历史深深上头,查阅了杨仪,李严,诸葛亮之间的爱恨情仇,甚至有再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冲动。
《风起陇西》的故事是从马谡大意失街亭开始的。
两年前,刘备讨伐东吴大败,在白帝城病危。临死前,将死的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并留下了著名的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当然有句名言说得好,不要看人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刘备在安排下一届领导班子的时候,可不是像言语间这么陈恳。他在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文官之首)的时候,同时也任命了益州士族李严为中都护(武馆之首)。两人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持的观点不同,因此这番安排既能让两人互相牵制,也能安抚蜀地旧人。
当然,诸葛亮和李严都不是愣头青,和大多数社畜一样,虽然不喜欢彼此,但是还是能一起工作。
这是《风起陇西》故事发生的蜀国背景。
而纵览三国局势,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上书《出师表》,意欲北伐。第二年,曹丕去世,曹叡作为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刚刚即位,魏国政局不稳,诸葛亮此时已经暗中搞定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地,三地响应反魏,如果能守住三地,蜀军继续北上,就能占据两周。
为了抵御魏军的反扑,诸葛亮派马谡守三地的战略要地街亭,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拿下。
街亭失守,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马谡被斩,诸葛亮上书自贬三等官职,同时也在筹备第二次北伐。
历史上,街亭失守归咎于马谡不听从诸葛亮建议,但是剧中给予了另一种想象,是由于却归咎于蜀军情报工作出现问题。这才引出了全剧故事。
人物背景查漏补缺
荀彧 & 贾诩
实际上,三国里并没有荀诩这号人物。但是这个名字太三国了,以至于刚看到的时候,以为历史上确有其人。
不过虽然历史上没有荀诩,但是却有荀彧和贾诩,在这两个人身上,我们能隐约看到男主角的影子。
荀彧是魏国谋士,被评价有“王佐之才”。虽然曹操当时挟持汉献帝,是实际的首领,但是各种迹象都表明,荀彧忠于献帝而非曹操。
最莫衷一是的就是其死因,在他死之前,曹操想进为“魏公”,以此询问荀彧意见,但是荀彧表示,你应该谦虚谨慎,劝谏了曹操,同一年,荀彧去世,去世前烧毁了自己所有的上书。有人猜测是因为“曹操想让荀彧杀死献帝皇后,荀彧不从,自杀身亡。”
纵观荀彧一生,聪明且忠诚是其注脚。和剧中白宇演的荀诩确实有几分相似。更好玩的是,历史上还有荀陈两家是世交的说法。也暗合了荀诩和陈恭友情的线索。
贾诩和荀彧类似,也是魏国谋士,只不过他的年代更早一些。曹操还没发迹的时候,贾诩就闻名天下。投靠曹操之前,在官渡之战,劝说张绣向曹操投降,解决了曹操当时的困境。后来被曹操重用。老年后,认为自己不是曹操旧臣,担心被猜忌,因此主动退居二线,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
这种不贪恋名利,有大智慧的性格和荀诩也有点相似。
陈恭
东汉末年,确实有陈恭其人。他的生平不详,只知道是跟随李通起兵,霸占了河南朗陵县。嗯,更直白的翻译,可能应该算得上当时的草寇或者土匪。当然后来带着人投奔了曹操,也就变成了正规军了。
剧中陈恭是天水主薄,但是也略微提到他少年时候,喜欢游侠。这个背景和游侠李通是相似的。
亲王此时可能只是借用了陈恭的名字和一点点背景,稍加发挥,才变成了电视剧里的白帝陈恭。
杨仪
杨仪在剧中至今应该算是正面人物。但是真实历史上,他虽然才干敏达,但是心胸狭隘。诸葛亮去世后,就投入到了搞倒魏延的运动中去,终于斗垮了魏延。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两人就不和。诸葛亮北伐途中去世,北伐被迫中断,在杨仪主持下秘不发丧,魏延一方面要被迫断后,一方面还要听命于杨仪,自然很是不爽。两人在北伐撤退途中,均是飞书向皇上告状,说对方谋反。
后来魏延终于被干掉,杨仪有因自己的属下蒋琬更受重用,而与其不合。后来口不择言,说了:“后悔当初没投靠了魏军” 的话,被告密,导致被废为平民。
但是杨仪没有就此打住,反而有不断上书骂人,终于被捉拿下狱,最后自杀身亡。
杨仪,就。。。怎么说呢。确实心眼很小,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在剧中有一幕戏,他去找聂远演的冯膺,要求他赶紧把烛龙一案了结,对烛龙一案背后的真相并不在乎,而是更在乎诸葛丞相与李严的朝堂斗争。
格局不大,格局相当不大。
李严
最后来说李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翻看他早年经历,是少有的能于政事的蜀中干将。在刘备托孤之前,李严就官拜尚书令,辅佐诸葛亮处理政事。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也曾写信劝降新城太守孟达。
可以说,此时此刻,他和诸葛亮虽然不能说是亲密无间,但至少也是至少也是同心同德。
但是随着刘备去世,他的骚操作就频出。先是劝说诸葛亮加九锡,也就是说劝说诸葛亮自己称王。但是被诸葛亮婉拒,还拿出了匡扶汉室的大旗,说如果事成,”那时再与诸位一齐晋升,就算十命也可接受,何况于九锡呢!”
孔明不仅高风亮节,还是真·语言大师。
李严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便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开始要求独立开府,拥有更多地方自治权利,但是遭到诸葛亮拒绝。
后来魏军伐蜀,诸葛亮派其赴汉中迎敌,李严却各种推脱,直到诸葛亮为其升官后,才勉强愿意。
在北伐途中,他负责粮草供应,其操作就更加令人迷惑。开始告诉诸葛亮,粮草不济,建议退兵,诸葛亮听从建议,撤军回来,但是回来后,竟然又表示:“军粮充足,不明白为何撤军。”
话里话外,好像他失忆了一般。
最后逼的诸葛亮掏出他的手疏与其对质,他才认罪。也因此被贬为平民。
自此,李严的政治生涯结束。虽然是从蜀国三把手的位置上跌落下来,但是至少也得了善终。甚至死在了诸葛亮之后。
剧中李严的形象和历史形象颇为一致,他也有爱蜀之心,爱才之心。只不过,似乎爱里有些不纯粹,不甘心。
我觉得影视剧里,表现爱情、亲情是比较容易让人共情的。但是通过表现民族大义,理想,信念,让人共情是难的。
比较容易就落入了假大空的俗套里去了。
但是路阳的作品,一贯能在历史背景下看人。
《风起陇西》的海报里有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谁人手中子 扮做弈奕棋人”。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自以为控制大局的人,实际上只是别人的棋子。但是剧集我看到这里,会觉得其实人人都是自己立场的棋子。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受别人控制,不如说受自己的立场和认知控制。
甚至在16集了,这整部剧里都只有立场,没有好坏之分。
蜀魏的谍战是因为立场不同,蜀国男主可爱,魏国的官员也不遑多让。郭刚的单纯赤城,糜冲的认真执着,乃至高堂秉的低调隐忍,他们每个人都有人性闪光的地方。
诸葛亮和李严在朝堂上斗争,李严接到了李邈提供的构陷证据,也因其是捏造的,选择不用,这一刻,我能看到作为一个剧中希望塑造的反面,他仍有较高的底线。
甚至于李邈,他最初为马谡仗义执言,最后却落得贬为平民的下场,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路阳之前拍过《绣春刀》,对这种风云诡谲的局势拍摄有了诸多可贵的经验。从这个角度看,《风起陇西》找到路阳来拍,简直是天作之合,制片人得加鸡腿了。
《风起陇西》是一个加大版的《绣春刀》,立场更多维,戏剧张力足够。拍得紧张刺激并不难,难的是导演竟然在这复杂的关系里,能让故事的主线不散,并且稳步推进,这个节奏感,在当下中国影视剧里绝对属于上乘了。
就,还有8集。大家赶紧刷起来吧。
我是马伯庸忠实书粉,但是确实《风起陇西》看的太早,具体细节已经完全忘了,处在一个很好的观影状态——认IP,又不会校对细节。
这剧播出之后,几个八卦类公众号的反馈步调很一致——这剧不太行。又不是被统一了说法的那种一致,有的说陈坤在哪哪里就是收视洼地,有的在收集豆瓣反馈,以此证明大家的愤怒大有来路。直到昨天,传媒头条也说了这剧不行,央视收视率截图摆在那,确实惨,又摆出了之前《人世间》的破3截图,还有最近央视六套同时段播放《一代宗师》的收视率截图,让人不得不好奇,这剧,究竟有多差阿?路阳,应该可以的呀。
我看了,一夜狂刷到第8集结束,1/3剧程已结束,5星,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后半段不急转直下,比如换了导演与监制这种重大变化,稳稳掉不到4星以下。
1. 有人说,剧里人物说文言文的时候就上解释字幕,是侮辱观众智商。我真的想问说这些话的人,请问您看了吗?您看的是常规速度电视剧吗?还是网上的截屏呢?如果以常规播放速度,在上表奏章时、写奏章时用的文言文,用口语表达出来,确实理解不了,不是我们理解能力不行,是跟不上口语速度呀!如果把文字摆在那,让你阅读,时间由你自己掌控,确实能理解,但是口语表达中,你就是跟不上呀!你有那长时间浸泡在文言文口语世界里的生活体验吗?给个字幕解释怎么了?这么友好的行为,怎么就成侮辱观众智商了?还是有些观众太容易对号入座?太容易被侮辱了?更不用说,8集了,就2个还是3个地方,出现了这种处理,又是在陈书上表时,相当于自己读了自己写的文章,有什么好单拿出来揪住不放的?
2. 我确实不喜欢陈坤,一点没有影视剧号召力,可是他演的是真的好阿。比《金粉世家》里玩世不恭的贵公子还好,有了一种勇毅与人世间的大爱,又可以在低头做人与释放真我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让陈主簿这个人格外真实。又控制住了他的高低眉,只在一些巨大情绪时浮现,这个人物比较谨慎,所有出现频率也不高。有一段他和王骁出“外勤”的任务,王骁临时改了路线,就像猜出了他的想法,给他气的,那种吃瘪状态,不动声色地生气,确实又是生气的样子,又让一个间谍成为了真实的人,处理的真好。
3. 王骁,适配一切角色。翻脸即是另外一种人的演技,被他拿捏地死死的。和陈坤两者之间互相想整死对方,又面上和和气气,还调侃几句的样子,拍案叫绝,多一分,假,少一分,代入不了,把三国时代世家子弟的仁义礼智信的底层逻辑和乱世为了活命不得不奸诈狡猾表现地淋漓尽致,让看他们的人都跟着过瘾。
4. 更让人惊喜的俞灏明,为了诸葛亮殚精竭虑地样子,让人都忘了他曾经在《那年花开月正圆》出演了杜老板,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样子完全找不到,一个有点小心眼,但绝对忠诚的样子,拉着你进入三国时期,很难出来。
5. 还有让人吓了一跳的,白宇的演技这么厉害吗?小表情一个接一个地给,那种为了朋友的担忧、自我纠结,甚至在看到Angelababy之后的动情都那么真实,我都觉得他是真的爱上她了。
6. 有人说,常远最后的那个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剧后花絮不懂吗?你不爱看,就不看,又不是放在剧中像广告一样出现的,一个彩蛋式的安排,有什么好在这批评来批评去的,电影彩蛋怎么不见有人冲上来说这说那的?而且常远在这里把自己赖赖唧唧式表演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主演电影,真的不行,可能是剧本不行,没有对他的路子。在这里,这个有点鬼心思,又无法抵抗性格中全面懦弱的小人物,也太有意思了吧!以至于,他一说话,我就想乐,整体有些拉直的钢线,到他这就“嘣嘣”软下来,又让人弹出好听的琴音。
7. 所有演员在线,每一个人都贡献了精湛的表演,随手截图,随意看,眼睛中都有着古人的人性与光芒。
8. 路阳里程碑式作品。同是“风起”,一个是马伯庸写的剧本,一个是马伯庸正式出版的小说,影视剧化后天差地别,不仅仅是对蜀地建筑下了心思,不仅仅是画面的美感,更是剧情推进的速度非常大刀阔斧,又张弛有度。有人说,这是“阴间滤镜”,我反而觉得开场时,烛火阴晴不定地光亮隐射在李光洁的国字脸上,恰到好处。此后房间里的稍暗处理,也有做旧情怀,没感觉哪里阴间了?还有说,故事说的不清楚。哪里不清楚?一个间谍在总部眼里出了问题,派出内部成员去锄奸,整个故事的矛盾在开场时就给出,之后就是一条自我验证、大义永存的路,哪里不清楚?
又想到一个场景,常远说,“姐夫,光复汉室阿!”聂远一副不耐烦地把他打发走。同样是汉室大义,在聂远嘴里,你信,在陈坤嘴里,你信,在白宇嘴里,你信,常远一说,真实感来了,那个时代确实有志存高远的人,也当然有为了大势让自己活下去、想活挺好的讨巧的人。这些不同的人无谓大小,只是一部分被史书记住了,一部分没有迈进来,后一部分人,就像正在打字我,也可能是正在看着这些文字的你,我们也是真实地活在这个时代中,努力!动态!有趣!美!都是棒棒哒!
又又,第7条其实有点没底气,因为Angelababy还是不行。她嘟着嘴使劲地散发魅力,我知道她要干嘛,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为了演绎而演绎,真的会被人看出来,喝口水都好像在说:看我喝水的姿态怎么样?真不?而不是就让人觉得这个三国时期的人在那普普通通喝着水。她一来,就是跑男。但是她戏份没有那么多,而且大多都是和白宇的对手戏,看她出戏,白宇又有本事把你拽回来,真是一个好演员,在角色里变得这么有魅力。
天天追剧,李严的扮演者绝绝子。
如果懒得考究台词,用大白话都没问题,但能不能不这么现代、不这么出戏?下面几张是实在难崩的,诸如“出外勤” “开晨会”“过会儿冯xx会找我谈话”之类的也就不计较了,“干货”这种词我认识也才短短几年,三国的人出口闭口就是“干货”简直离谱,再者“专案小组”“损失评估”“案情分析”这种放今天都算big words的在三国里面是不是有点奇怪呢?下一步是不是诸葛总理召开蜀国常委扩大会议,重点整治蜀国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有人说这是马伯庸的风格,首先我没看过他的书,但是这剧并没写着只让书粉看吧?我不知道他啥风格,也许这些词语在原作显得风趣有幽默,但是目前这个剧,是个全程100%都很严肃的历史悬疑剧,画面、对白、剧情映衬出的气氛压抑的都溢出屏幕了,这样的情况下你猛然嘴里蹦出“专案组”“损失评估”这样的词汇,何来幽默趣味之有?只让人觉得编剧没有一点认真严肃的态度…
非要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能搞个穿越架空啥的,非蹭三国呢?类似《寻秦记》之类的,那你满口现代词汇,想想确实还挺好玩儿的。
有一说一,剧情还可以,但说白了就是现代谍战剧,白宇永远弱弱的像根稻草一样在追查真相,陈坤又本着一种很奇怪的台词语气,但是这个摄影我是真的顶不住,三国是没电灯,但是把这个作为你不打光满屏乌漆麻黑全是噪点的借口说不过去吧?
最初看演员阵容,陈坤白宇,配角也都是实力强悍,各有特色。本来特别期待,准备五一好好追剧,“从前四集看来,《风起陇西》真是一派大剧气象。”注意,各大平台和宣传都是说前四集,因为第5集,后来发现有AB,也不知道剧方是怎么想的。说实话太浪费厂花主演的一出剧了。
可能各有考虑吧,也希望演员能更贴合剧作,形象演技都能更符合剧情需要。一部剧好不好,观众更看重整体呈现的效果。
《风起陇西》总算迎来了大结局,这盘下了近半个月的大棋,终于到了落子的那一刻。也许你的脑袋还没被整晕,却先被这样的一个大结局,弄得肝肠寸断了。没错,这哪里是什么谍战剧啊,分明是一部大虐片好吗?看看我们可怜的思之,“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有妻不能见,有朋不能聚”。身为一个终极卧底,他是最重要的那颗棋子,是这盘大棋能否下赢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蜀汉未来的命运,却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何等的悲壮。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舍生取义”。怕的不是只有一人“舍生取义”,而是两人。中国古代还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怕的同样不是只有一人“士为知己者死”,而是两人。陈恭和荀诩,他们就这样的两人。既可以为国家大义献出生命,更可以为对方慷慨赴死。当“士为知己者死”的陈恭,遇上“士为知己者死”的荀诩,他们的结局从一开头便已注定。那场牢狱中“最后的诀别”,将兄弟二人的生死情谊推向到了最高潮。荀诩那句“我能读懂你的心啊”,不知道让银幕前多少观众的心碎成了两半。
风停了,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回望这一路追剧的经历,可以说也是经历了颇多波折。首先从开场起,就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又或者说,这部剧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开头。从《三国演义》的背景讲,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因街亭失守导致全面溃败,迫不得已的孔明最终决定“挥泪斩马谡”。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最后在萧瑟的秋风中,星落五丈原,年仅54岁。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也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匡扶汉室的承诺,却最终只能换来一个遗憾的收场。
这样的一个开头,何尝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终极剧透”。不管陈恭和荀诩他们怎么努力,最多也只不过拖延一下蜀汉的覆灭时间而已。从这部以蜀汉为主要视角的作品来看,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感伤的结局,也给这部作品渲染上一丝悲壮的成分。这当然不能责怪别人,很多读者看到诸葛亮死了就把手上的《三国演义》给扔了。更有甚至,看到关羽走麦城或刘备托孤就哭成了泪人,再也没有心情继续下去了。也难怪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便流传着一句经典的歇后语: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正如剧中人常常对着远山感慨“起风了”那般,《风起陇西》偏偏选择在蜀汉最危难的这一刻,迎着狂风怒号,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我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接下来的进展,我更没有猜中这竟是一部几乎没有大规模冷兵器捉对厮杀的古装战争剧。继续看下去,才发现原来是一部以谍战、悬疑和权谋为主的三国题材作品。你能想象一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几乎没有任何大场面吗?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这就是路阳导演的《风起陇西》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马伯庸原作的最出彩之处,它不是一部三英战吕布那样的动作片,而是一场和你处处“勾心斗角”的脑力竞赛。让你时时刻刻跟随陈恭和荀诩等人在天水、南郑等地出生入死,沉浸感十足,又始终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走,像在一款三国志题材的RPG游戏中大冒险。
在剧情设定上,《风起陇西》拥有两条较大的主线:一条为“谍战”线,一条为“权谋”线。先说“谍战”线,它又可以从蜀汉和曹魏两方视角来展开。蜀汉视角,当然是以荀诩等人的“锄奸”为主线,以揪出那个隐藏在蜀汉情报机关司闻曹的内鬼“烛龙”为目的,否则在这场情报战的对决中,蜀汉必将全局被动。曹魏视角,一方面他们要铲除蜀汉来的卧底,另一方面也派出游枭潜入蜀汉内部,以推进“青萍计划”的实施,完成在蜀汉高层秘密布局的意图。双方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捉间战和反间战。
而在“权谋”线上,主要呈现的是蜀汉视角下的一场争权夺势战。一方是咄咄逼人的李严,一方是岿然不动的诸葛孔明,围绕着不同目标利益之间的博弈。而蜀汉最大的情报机关司闻曹,变成了所有阴谋和阳谋相互角力的主战场。众人明面上都是蜀汉人,嘴上说着心系蜀汉,却在行动上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深陷在派系之争的涡旋中不能自拔,黑暗正降临在这座看不见的战场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就要来了。
《风起陇西》的整体节奏适中,24集的长度似乎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每集均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作为标题。这些计策起到了总结剧集的作用,也将这部剧的“策略”成分推向了极致。说得夸张点,这是一部能够锻炼脑力的电视剧,信息量极大,细节和暗线繁多。大家观看过程中千万不要玩手机,不然你得一次次地倒回去重看,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但如果非要说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我想还是像陈恭、荀诩这样的“架空人物”。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也耳熟能详诸葛亮周瑜郭嘉那样的谋臣,和关张这样万人敌的武将,《风起陇西》的主角却是一帮合理想象出来的“小人物”。没错,无论官渡之战、赤壁大战亦或三分天下,记载在史书上的无非都是些英雄人物,他们也确实在战略层面上主宰了一切。但《风起陇西》讲述的却并非这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们,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他们依然有出类拔萃的智力,所向披靡的勇气,有血有肉,侠肝义胆,愿意为了国家大义而慷慨赴死。我想无论这些人代表的是蜀汉还是曹魏,他们都配得上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传奇故事。
20220427 第一集就风起云涌,紧张的透不过气,最后常远的独白看似是解析,实则对不熟悉三国的朋友很友好,尽快入戏!接着追!
在央8和我爸看完两集,节奏很快,人物出场密集,毫不拖泥带水,在对话间交待前情,逐步带入。有点费脑,需要聚精会神地看。画面构图和打光完全是电影质感,让人无比舒适。爱奇艺的剧片头做得越来越棒了,就是片尾曲放新裤子的歌实在是不合适,风格不相融啊。李光洁的诸葛亮越到后面越出乎意料地好,和小荀诩谈论民生的时候,下着小雨,旁边是嫩绿的稻田和劳作的百姓,氛围自然舒阔。陈坤的表演时而有改不掉的浮夸和做作,白宇四平八稳,眼神戏欠了一些。但配角们都很好。会继续追下去的。
本来想看看有多烂,没想到这么好看,现在的网络啊……太可怕了
太扎心了 一口气看了四集上微博以为会看到观众高兴地讲又出来了一部好剧,结果发现一堆人黑……内娱完了
为啥这么多人说门槛高啊,我虽然对历史也不了解,看了一集感觉大概意思也懂了,门槛没那么高吧,先打四星是因为对间谍感兴趣,等后面多看几集再来重新打分。
在央八看了一集 没看出什么来。(陈老师能不能不要用气声说话了…
我是白帝,要找出烛龙。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后我就是烛龙。冯膺知道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我还是白帝。一群智商2500的大神处心积虑,突破道德的底线,挑战法律的权威,贻误了北伐战机,在杀敌一百自伤八千后终于陷害了小学生李严将军......
想起李诞在奇葩说里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一段讲演。他说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天下苍生,没有苍生何来天下。可悲的是有些人眼里只有天下却没有苍生,用苍生换天下,无疑是舍本逐末了。思之这辈子唯一一次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思之思之,你终于在生命最后一刻做了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下辈子不做白帝,不做烛龙,去做浪迹天涯的人间逍遥客吧。共心悦之人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肩无家国大义,惟愿儿女情长。
路阳,你真是中二脑洞爱好者的福星,祝愿你永远有钱拍戏
2022年度第一部没倍速,没跳片头片尾一集不落看完的剧,很精彩——1,全剧职场天花板冯膺,他如果有传记至少可以拍40集;2,全剧第一想杀黄玉,第二就是杨仪,黄玉杀妻之仇人神共愤,杨仪更可恨,所有事情都是他搅得,替主角团不值;3,全剧两个闭眼玩家荀诩和李严都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孝和就是江阳的前世,不会变方向的样子就是思之的光,但就结果而言还是太想让人把他塞回洞里;4,陈恭最后几集隐忍弯腰的刻画打动到了我,早就恨透了,厌倦了这虚假的生活,最后赴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他在天水和孝和策划顶替糜冲打入五仙道的时候,想要活着的状态,彷佛马上就如愿和悦儿一起了;5,全剧最遗憾的下线必须给到糜司马,他的戏值得加入到主角团;6,全剧最佳最有记忆点的演员必须给到聂远老师;7,我裤子的OST很棒!
为了不让流水线的劣币驱逐良币,我绝对支持这部剧。
最后一集痛彻心扉,看到思之戴着枷坐在地上,眼泪就没停过。这部剧讲了代价为何而死,代价如何而死。死于牛记酒肆围杀,死于小拢山掩护,死于自证清白,死于堂上垂死反击,死于林中做局,死于阳平关接住一块玉,死于下雨天的靖安司,死于五仙道鸿门宴,死于中毒,死于竹鹊,死于神仙沟对战,死于利箭入脑,死于爱人怀中,死于定军山夜袭,死于木刺穿喉,死于西乡关隘,死于看到她穿了一身黑衣,死于沔水堤坝,死于她留给她丈夫的那把剑。死于斩首、死于宏大口号、死于党争内斗,死于疲惫、愧疚和渴望自由。
趁着结尾上头感给打个五星,被低估了吧…真的受不了谍战片,果然又是眼泪直掉💧一直没打开看,就怕这剧故弄玄虚,实际是第一集就看进去了…感觉配角们太出众了,人物魅力好实啊,miss马可怜之人又有可爱之处,下线虽然早但是翟悦比柳莹有魅力太多太多,郭刚真正的男酮势力。(ab和陈坤真的好花瓶啊,这俩同框时一时判断不出谁的气声更膈应人…(孝和不准查了,2020年你还盯着查就没有思之护你了你就得变成行李箱里的尸体了…
古装谍战、消息走漏、卧底烛龙,不管是题材的新颖度还是剧情的悬念感都是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质感大家直观可看,说暗的主要是因为用烛光做主色拍摄,质感不需赘述;演员选的也都是相对成熟和有实力的,就目前来看演技非常好(莫名喜欢王骁),两集看罢,节奏飞起,飙戏感出来了……
果然是路阳,太电影质感了,非常适合影迷的一部剧,故事可以简直用“三国版无间道”来形容。前四集节奏和表演hold住了,期待后续的反转,24集很友好!
很有新意的古装谍战,在三国的框架里发挥想象是很有看头,以前看到的都是硝烟弥漫的斗智斗勇,背后无硝烟的谍战还是第一次看,妥妥勾起我追剧的欲望。画面的整体质感是我喜欢的腔调,电影的构图和配色很对“三国”的风味,目前看着是顺心的。
谁做的配乐?谁剪的片子?给我站出来!!视听视听,全部负分!!
扑面而来历史的现代感。三国,真是从不缺好故事。忠诚与背叛,谍影与暗战,情义与生死,孤勇与信仰,小人物的悲与壮,在历史的罅隙里,渗透出冰冷的潜流与暗影。唯一不变的,只有吹拂在秦岭山头那来自陇西清冷的风,冷冷地注视着时代与人世的变迁。路阳你好会选男人,我果然还是爱会演戏的演员,「谍系男」之间的对弈看得人心潮澎湃。
这剧肯定不烂。也没标榜自己高级,观众看不懂吧 ?曲高和寡是它自己说的吗?我只觉得它为了更通俗好懂其实没卖什么关子,文言文还有翻译,片尾有说书式回顾分析。有的角色台词也比较口头化,其实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官员,想着要去嫖乐,确实可能不跟下属说官话吧。但我也明白为何有人get不到,比起寻常架空古偶里的琼楼玉宇、锦衣玉食,这公元三世纪的GDP的确不怎么样,照明也极端还原那年头的原始暗火,人也穿粗布麻衣比较多,布景也不是横店常见那条迎来送往的闹市,而是真.天下未统 战乱不断地萧条零落,种种“苦”“暗”“涩”“重”不是所有观众都乐意体会的。
就,你真的永远可以相信陈坤,他身上的古人感就像出厂自配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