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台》的戏唱完了,最后几集很匆忙:雀儿哥、刁大军、窦老师,三个人排着队,好像为了赶结局似的,一个接一个,被死神拉去斗地主,演完收工,回家吃饭。
生命无常的阴霾之下,大家看戏的情绪,也从前期的嘻嘻哈哈,变成了唉声叹气。
叹雀儿哥英年早逝,叹刁老大人走茶凉,叹窦老汉终生孤老。
如果说“刁老大的死是自作自受,窦老师的死是生命必然”这样的说法,可以让我们有少许安慰,那雀儿哥的死,就是最让人难过的。
为了给毁容的女儿一个正常的未来,身无长技的雀儿哥,只得凭借着自己仅剩的一身力气,来城市赚钱。
但相比于巨额的手术费,雀儿哥用汗水换来的工钱,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他只能省吃俭用,干最重的活,睡最少的觉,吃最没营养的饭。尽管如此,兜里的钱还是离手术费遥遥无期。
就这样,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终于因为长期过度劳累而患上心脏病,雀儿哥倒下了,永远地睡下去。
导致雀儿哥倒下的原因真的仅仅是心脏病吗?
雀儿哥之所以得心脏病,是因为长期超负荷干活,省钱不好好吃饭。所以,真正让雀儿哥倒下的,是穷病。
在《装台》中,相比其他角色,雀儿哥这条线是最完整的,从生到死。
所以我想:
如果我们以雀儿哥为主角,去看《装台》,这无疑又是一部《活着》。
雀儿哥所代表的,正是千千万万为了养家糊口,从农村远赴城市的打工者们。
坐落于城市的城中村,便是他们来到城市的第一站。因为这里离上班的地方近、房租低廉、而且社区功能齐全:超市、医疗、学校……地方虽小五脏俱全。不夸张地说,在城中村的一条街上,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早餐。
一言以蔽之:便宜、方便。
但同样,城中村也是一个繁华的现代城市,最不想让人看到的角落。因为人口众多、鱼龙混杂、难于管理,城中村除了是打工者们的天堂,还是城市“脏乱差”的代表。
如果以“装台”来比喻城中村、打工者、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就是被打工者们(装台工人)装点的舞台,城中村便是舞台看不见的角落。就像剧中所展现的:舞台上莺歌燕舞,而舞台的搭建者——装台工人们则缩在看不见的角落。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脏乱差”的城中村必然变成废墟,被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所覆盖。由此问题便产生了:
当城中村变成高楼之后,那些曾经寄居于,也只能寄居于那里的底层城市建设者们都去哪了?
——当“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时候,“大雀儿们”去哪了?
以上。
本文首发公众号「叶鱼影评」
第32集:大军“潇洒”的一辈子,最终黯然离世。与此同时,菊十月怀胎,新生命降临。主创人员通过这“一生一死”的平行对比剪辑手法,加强戏剧表现,引人深思,赋予“生与死”深层次的生命力。
大军咽气,下一镜头拉升:展现西安城中村全貌。神来之笔的响起了秦腔快板《教学》:”一不吹牛二不喧,我家三辈坐过官。我爷见过皇上的面,我婆跟娘娘吃过饭。我爸穿过黄马褂,我妈穿过绫罗缎。出门不走坐软轿,回来捶背有丫环。吃饭端的是玉石碗,尿盆上镶的是五彩蓝······” 。这唱腔,这场景,完美融合,直指人心,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此情此景,此景此曲,把大军的一生,把人性世俗,表现的淋漓尽致。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文/虾米
我是先看的剧,再看的小说。
看小说的原因其实挺简单,一是等不及了,二是总觉得剧里的人物怪怪的。
特别是菊拿着B超单冲进二代爸爸办公室里的时候,我脑子里闪出大大的问号,凭啥?
一个未婚先孕、没工作、还住在城中村啃老的“剩女”,凭啥理直气壮地去了老总会议室?
直到追完小说,我才明白,原来是剧本改坏了。
在剧里,菊的一切行为就两个诱因,缺爱和脾气差。
但在小说里,菊的行为有更多的诱因,就连缺爱和脾气差,都有合理的解释。
菊本该是个很有层次的角色,引人深思,让人同情。
可编剧改掉的这3个特点,却生生抹去了她的魅力。
失败啊。
小说里的菊,因长得太丑,被迫当了“大龄剩女”。
她很想嫁人,可没人愿意娶她,就连农村来的装台工人也看不上她。
这人是顺子的手下,长得很帅,菊想法跟他上了床。
结果人家嫌菊太丑,工钱也没要就跑了,而菊呢,既失了身,又丢了自尊心。
正是有了这些遭遇,菊才变得攻击性特别强。
她嫉妒那些长得好看的女人,特别是韩梅和蔡素芬。
家里的其他女人越好看,越招男人喜欢,就越显得她惨,没人要。
这些农村来的外人,凭啥抢了她主人的风头。
所以,她要用最脏的话侮辱这两个人,而多骂一次“表子”、“sao 货”,就能多解一次恨。
菊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见识,她只能用歇斯底里的脾气,守护着自己的自尊。
反观剧里,菊长得好看,还有富二代喜欢。
她没必要随随便便和人上床,反正她不求爱也不求性,
而且这样的女人,在同性面前应该优越感十足,犯不着跟泼妇一样羞辱继母和妹妹。
居高临下的态度,可能更适合她。
总之,在对待两性关系和处理同性矛盾上,小说里菊的做法更能说得过去。
而剧版中菊的态度和行为,显得违和又刻意。
因为顺子的无能,菊受了很多委屈。
菊小时候也喜欢坐顺子的三轮车,喜欢跟他去剧场拉道具、跑装台。
可顺子太卑微了,对谁都点头哈腰,菊的妈也嫌他没本事,跟人跑了。
大家都把顺子当笑话,菊也连带着被人看不起。
结婚的新房她不能进,熟人看她的眼神总是寓意深长。
顺子心理素质强大,不在乎外人的闲言碎语,可菊做不到。
她深受打击,不再和周围的人来往,变得自卑又敏感。
可菊依然爱着顺子,直到顺子满心都是韩梅。
韩梅考上大学后,顺子逢人就夸他的女儿,这个女儿,当然不是初中都没毕业的菊。
菊本来就自卑,再看着顺子越来越不稀罕自己,就变扭曲了。
她糟践起了顺子,不工作,啃老,只管花钱和到处玩。
即使顺子都答应了,她也总是说些恶毒的话。
那是她掩饰失落的盔甲,只有贬低顺子,她才感到没那么自卑,没那么缺爱。
再看剧里,菊讨厌顺子,是因为她觉得顺子打跑了她妈,害她没了家。
这个点,真的太勉强了。
首先,菊接受过顺子的第二个老婆,这说明亲妈的分量没那么重。
其次,顺子没偏爱过韩梅,还让韩梅让着点菊,菊的心理落差不应该那么大。
最后,顺子的无能没对她造成什么影响,周围的人总拿顺子打趣,但没人敢笑她菊一下。
事出有因才有果,小说里菊的恨让人理解,但电视剧里的菊,却让人没法共情。
菊,才不是什么无理取闹的人。
菊是个城中村人,初中没毕业,长大后没赚过钱,这样的她,就算见过世面,也是很有限的。
小说里,菊最喜欢听的歌,是龚琳娜的《忐忑》,而且经常外放,声音很大,只顾开心。
她最关心的事是化妆,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上面,化妆品用好的,包买名牌的。
她常去的地方是麻将馆,一打就是一宿。
菊是个没追求的大龄女青年,肤浅又懒。
她喜欢跟大伯出门,是因为虚荣心会得到满足。
她没什么原则,不分对错,能让她坐享其成的,就是好的。
她看不起“过桥米线”,厌恶就摆在脸上,不懂尊敬。
她也不喜欢小黑,在她眼里,狗只是个畜生,该踢就踢,该骂就骂。
菊就是个俗人,虚荣,自私,没有多余的善意,也没有高的道德感。
她经历过不好的事,所以人也是不好的人。
这是小说里的菊最真实的一面,也是剧里的菊,最立不住的一面。
菊的派头、行为,一点都不像没钱花的剩女,更像中产家庭被宠溺的独生女。
顺子没什么钱,菊也没有工作,却好像一点都不缺钱。
她从没因钱窘迫过,耳机是流行款,衣服鞋子也都是耐克、阿迪,零食一买一大包。
最重要的是,菊没钱的概念,她闯了二代爸爸正在开会的办公室。
菊进门的那气势,看不出一点无知和怂。
多没经历的人,才会把有钱人这么不当一回事。
其实,如果不计较那么多,《装台》的电视剧还挺好看的。
但今天我写了这篇文章,就再也不能忽视菊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节。
我能理解编剧想把剧本和时代接轨,讨好一下女性观众。
但是,不是所有的情节和性格都能套用啊。
合理、合情,才能让观众有真实感,才是源于生活的好剧啊。
这么好的演员阵容,可惜了。
评论说菊花这样的人也可以是三观正又心地善良的,因为自己认识这样的人。首先,我不认为不知感恩的掠夺挥霍父母的钱财、干涉他人婚姻、辱骂伤害父母及其配偶的成年人称得上三观正心地善良,哪怕她自认为最可怜、时不时吧嗒几滴眼泪出来,错的就是错的,言语攻击精神虐待也属于暴力。其次,外人跟这种人既不涉及共同家庭财产利益、也不需要天天生活在一起,这种人没必要也不敢以恶毒的嘴脸对外人。如果像菊花对她爹那样,对着再婚的同事熟人来一句“你不要脸!就知道找女人/男人,只顾着自己快活,都不管孩子”,看人家不抽死他/她。因为这样说话就是不对。那为什么对着父母就能说了?不就是看人下菜碟,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要赶走继父继母吗??
按剧情假设一下:作为再婚夫妻,本来要一起筹划未来的生活,对方的子女过来把积蓄拿走,还理直气壮的“我拿我爹/妈的钱,关你P事?!”你辛苦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这孩子却随时可能冷嘲热讽甚至恶毒辱骂你,而再婚伴侣只会强调“我孩子因为xxx原因好可怜的,Ta只是不会表达,你不要怪Ta啊”。如果处在这种婚姻中的是你,你觉得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影视作品宣传的是牺牲奉献忍耐宽容大团圆。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像顺子素芬那么能忍,当父母的婚姻已经被毁于一旦,我们如何认为这样的子女是三观正又心地善良的?就算真有人能忍耐着过下去,这种病态互虐、靠一方忍耐而维系的家庭关系也绝不应该提倡。我见过因为孩子自私算计作天作地而离婚的再婚夫妻,备受精神虐待又损失钱财,真的很惨。所以如果只是外人视角、没切身体会过这种痛苦的话,就请不要替这种子女洗白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对外人讲理就够了家人互虐不算事儿、越忍耐证明越有爱、言语攻击精神虐待不属于暴力、只要有个理由自认为很惨就可以伤害家人、孩子父母之间随意挥霍对方的钱不需要其伴侣同意……那咱们对尊重、善良、法律相关的定义就不同,请不必浪费时间往下看了。
下面是原回答。
首先演员的演技都是值得肯定的,给两颗星。
原著里的菊花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但起码她作恶的理由还算是逻辑通顺,或者说一直作恶才符合她的本性:相貌丑陋又贪慕虚荣,嫁不出去导致她自卑又怨愤,一边不知感恩的榨取父亲的钱财,一边鄙视穷困窝囊的父亲。有人说能带她去韩国整容、提供更好的生活,她就忙不迭地跟人跑了。虐杀小狗(剧里成了爱狗人士),逼走韩梅和蔡素芬,甚至在书的最后一章暗示她还会逼走父亲的第四任妻子。我们可以分析了解这种人作恶的缘由,但无法把她洗白成善人。
电视剧中改编的菊花简直就是个精神分裂,既有原著中的暴虐自私、侮辱、榨取家人,又要拼命往善人形象上靠。一个嫌弃父亲没钱而处处侮辱打压父亲的女儿,有富二代追求不得高兴的蹦天上去,怎会对人家爱答不理??(原著里就跟人跑韩国去了)一开始恶毒暴虐的令人难以置信,把周围的人虐了一圈之后,最后突变成可怜巴巴深爱父亲?!这不是pua就是精神分裂,有病得治啊。
虽然能够理解是为了过审,必须要强行大团圆结局,所以为洗白提前埋下伏笔。反正都打算改编了,就把菊花当成另一个人重新塑造,矛盾的表达方式稍微符合逻辑一些。让菊花作为一个正常的、可教化的作B,而不是一个暴虐的变态,这样后期转变不至于太突兀。比如《渴望》里的大姑子王亚茹,也不是善茬,但观众不会觉得她是个变态、甚至也能理解她曾经的痛苦。
编剧试图既体现原著里菊花的自私、虚荣、变态、暴虐、癫狂,最后又要帮她洗白成通情达理、关心他人的好姑娘,强行把两个极端的性格揉杂在一起真的太过突兀、不合逻辑了。菊花在原著里是捆绑她父亲的命运的绳索,这么重要一个角色搞成这样不伦不类,实在是影响剧情质量。
从之前的《都挺好》就有种感觉:家人虐我千百遍,我待家人如初恋。只要是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就不需要逻辑,甚至法律都可以不顾,算计挪用亲人的财产、辱骂殴打亲人或其配偶…最后宽容+大团圆就完事了。我不否认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病态的家庭存在,但试图把这种互虐的家庭关系当作伟大的亲人之爱,倡导“牺牲忍让=真爱”,这三观歪得真有些过分了。
人和人相处是双方的事。不能一方找个理由说自己好可怜,另一方就得无条件忍让,甚至影响更多人的生活。所以我反对给菊花这样的人洗白,反对宣传家庭成员互虐后强行原谅,反对“爱我就得忍让我的孩子/父母”。
顺子对菊花无底线的忍让被当作大爱来宣传简直扯淡,现实中软弱无能的家长只会任由孩子毁了自己的婚姻也害了再婚配偶。我见过这般病态的再婚家庭,孩子又作又自私甚至教唆父亲算计继母的财产,父亲懦弱无能以自己的孩子为天,继母百般忍让受尽折磨、被讹了几十万还是离婚告终。这种懦弱的家长和暴虐自私的孩子压根不该找人重建家庭。真不希望有人因为相信对方一句“我的娃因为xx原因好可怜的,Ta本性不坏,你忍一下就会好的~”而把自己的人生搭进去。
毕竟再婚伴侣不亏欠任何人的,是最无辜的,凭什么因为别人的孩子可怜就活该承担痛苦??作为孩子的家长,要么矫正孩子的行为,要么想办法保持距离少来往保护好再婚伴侣,而不是拖一个无关的人下水。你跟别人结婚,难道不应该确保人家起码的生活品质和人格尊严吗?一边找人再婚照顾自己,一边任由孩子给人家带来痛苦,这样的家长也是极其自私的。
作为孩子,有了缺爱、自卑、缺乏安全感等等理由、自认为最惨,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了吗?菊花是成年人啊,父亲已经没有养育义务了,她凭什么理直气壮的榨取挥霍父亲的钱财?还干涉父亲的婚姻、辱骂伤害无辜的再婚妻子?她的某些行为已经违法,只是人家不追究罢了,改编成爱狗+扣个不会表达的帽子,就变成三观正又心地善良的好姑娘了??这做好人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菊花这种人就是最自私的。只想着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他人的死活;怨恨家人就牛逼一点自己搬出去,大不了少往来,她却赖在家里一边挥霍父亲的钱一边侮辱父亲一边虐待无辜的再婚妻子。她自私暴虐、好吃懒做,为了大团圆而洗白真的太突兀了。就像《都挺好》的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就既往不咎,顺带两个自私的哥哥也强行洗白,多少人接受不了啊。
家人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而不是找个借口就为所欲为。与其倡导大家怎么无底线的退让宽容、为爱牺牲,不如展现一下如何机智的解决家庭矛盾、让人明白不知珍惜也会失去、勇敢离开过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一个选项。既然剧中把菊花塑造成人渣,就让她恶有恶报,让观众知道肆无忌惮伤害他人是错的;或者像书中结尾那样,顺子注定因为懦弱无能保护不了爱人而单身下去。这才是符合逻辑的。如果非要大团圆,就不要让角色作恶的太夸张,变成“只要周围的人肯牺牲,人渣也能获得幸福”就太扯淡了。
中国不缺好演员,中国也不缺烂编剧。
8.4分!豆瓣怎么了。是吃货太多,还是我们实在忍受不了那些脑残都市曹操(白脸)剧了。同样是张嘉益主演的《爷们儿》只有6.7分,主角的性格和境遇都很类似。这部剧不像小说,像散文是散架的那种散。
吐槽:
1,你在街上撞个女人,然后带到屋里揉揉腿,喝点酒就成夫妻了。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但是前提是20几岁的女孩子,有一些生存的压力。你把这种情节放到蔡素芬身上就不合理。如果你非要写这个桥段来展示刁的暖男特征,需要更多的情节来刻画。
2,疤爷、疤嫂、黑总。这几个配角剧情生硬跳跃,既不能衬托主角,也不能做为单独的主线来衬托社会背景。疤爷一不小心到终南做隐士,黑总一不小心成了慈善家,哈哈,搞笑么。
3、大哥。大哥的刻画也是单薄的不行。尤其是终南山见初恋情人的那段寡淡。
4、两个女儿。大女儿行为鬼扯,她既然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却对二代颐指气使。二代家里的钱不是钱是他吗的天地银行的钱?这太不合逻辑了。二女儿刻画的也是简单至极,没感觉。
5、靳导对刁的情怀。有病吧安排这个桥段,来衬托男主的暖男角色。本身靳导的这个角色表现的还可以。对艺术的追求和不妥协,忽而冷,忽而热反应了艺术工作者的神经质特征和不拘泥于一些事物框框,却被这一幕毁了。
6、三皮和两位主角的关系,太生硬了嘛。然后到最后一集的那种醍醐灌顶式的收场,可笑。
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这部剧太潦草。又想有一点搞笑,又想含泪的微笑。必然导致的是不伦不类。
梦呓,假如我是编剧:
1.加大蔡素芬的戏份的描写。一个知识女性追求幸福,有主见,有追求,有目标,有手段。
2.三皮这个角色。学生爱老师很正常啊,美女老师都是青春期的女神吧,我相信遇见过的男孩都有这种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小学二年级有一个老师。穿着一件红色的大衣长发披肩,我们都喜欢问她题目,讲解的时候,头发偶尔垂到你脸颊,你能闻到发香,那种在你纯真心里投射的美好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很喜欢后会无期里的一句话,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我觉得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写的温暖而纯真。一个女神在你纯真的年代投射的美好,你以为你是孙大圣,长大了可以保护她,却不成想长大的无奈。你只能默默的在心里守护着这份美好。
3.大哥。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对远方都有向往,但是很多人只是向往。我们要对这种去远方的人褒奖,这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好奇心啊!去远方!那些敢想敢干的人离开温暖的怀抱去远方,20岁的决绝,憧憬。却想不到你的远方,只是别人的家门口啊。从不顾一切到“梦里不知身是客”,慢慢的变成“心若安处是故乡”,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可是异乡能安你的心,却不能安你的胃。思念在心里滋长。再回乡,故乡和恋人已经不是曾经的模样。你很想和20岁的自己好好谈谈远方真的有那么好。见初恋这段,我觉得可以参考一部电影《暖》。
4.刁大雀儿。刻画的要再深刻一点,生活的艰辛,小人物的无奈,对女儿的歉疚,对妻子的亏欠,还有那相濡以沫的温情,为啥要拼命啊!因为在这个冰冷的城市有一盏灯为你守候,有一群兄弟彼此相依。在这冷漠的世界里,热血的活着。刁大顺苦,错还有更苦的。但是他们为生活昂扬奋斗。
5.删除疤爷,疤嫂,黑总的戏份。这个点缀没有丝毫的意义。
6.靳导。一个艺术工作者艺术的坚守和无奈,要饱满一点。
以上只是一些浅见。
上个世纪的作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者的灵魂。
因为时代变了,所以在现在的观众眼里看起来不伦不类,怪异而且令人厌恶。
我见过对三皮这个角色最典型的评价,就是不知道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对现在的我们当然没有意义,但是放在那个时代,因为类似的故事王小波写了一本叫做《黄金时代》的畅销书,如果读过这本书,大概就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比,为什么要出现一个令人讨厌的农村学生,疯狂的追求一个知性的老师。
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存在过。好多时候我们对于意义有所误解,认为存在就必须要有意义。但其实不是,存在就是存在,有些人不满足于存在,疑惑每天吃饱了耍开心了接下来是什么?所以才去追寻存在的意义。
不寻找意义,其实也能很好的活下去!
三皮这个角色产生的动机是因为它曾经存在过,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与之对应,作者听过这个原型的故事,或者亲身经历过。和现在的观众一样,为之痛恨过,为之不满过,为之疑惑过。最后存在的就是存在了,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他努力的想去总结出一点意义来。
或许到了结尾我们就能看到作者总结出的意义,又或者编剧已经把三皮在原作者那里的意义更改了,改成了一个更加正能量的结局,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
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在现在这个时代唯一的意义,是给你一丁点的线索,有那么一丁点的冲动,去了解一下当年那些偷窥者的灵魂。
旁白简直多此一举
总的来说还是接地气的,可以追下去,如果都这样用心创作,远离恶臭资本,国产剧还会十剧九烂吗
菊是最大的败笔,要么直接删了,要么按原著的来,至少别把虐狗改成救狗吧,人设完全立不住。
终于开播了!大型陕西文旅宣传片!!看了一集!在外读书的西安人大晚上要饿死了5555!!好有生活气息!陕普快笑吐了!期待后续吧!
近来少有的高质量国产剧。四川有丁真,陕西有装台。美食、旅游胜地、大街小巷、风土人情第一集就随着剧情展开给你塞得满满的。没有浮夸拉垮的演技只有各具特色的群像戏,尤其是顺哥芬姐、八叔八婶这俩对中年cp超甜超好磕,甚至连狗cp之间也很有故事性。这剧也没有磨皮亮瞎眼的美颜滤镜,也没有高大上像样板房一样的室内布景,一切都是接地气,极具生活气息。
很接地气,都是实力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用真正的陕西方言,如果用了那就更地道了!
这部会是今年难得不翻车的有实力派演员的上星剧吗,观望一下
这个刁菊花真叫个丑啊丑啊丑啊丑
现在都讲究精品,如此朴实的生活剧倒是一股清流。舌尖上的西安&宠物世界,台词精炼且接地气。能感觉到剧在往喜剧方向引导~刻意。
国产剧里的清流呢!一眼就被吸进去。再次证明文艺创作的生路是要回到基层中去,回到人民中去。
这算是中央一这几年最结实的剧了吧
感觉很男性视角,一群人去蹲下来去审视一个穿裙子、皮肤白皙的女人,暗戳戳地说🐔儿很大体力很好,连所谓的爱狗人士,都可以光明正大进别人家企图强奸姑娘……也许是我生活经历不够,个人观点。
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烟火尘埃,古城群戏,没有明显的主线,演员都几乎素面朝天,或许像一条弹幕所说,这就是一部央视用来宣传西安的剧
说真的,自称是电视剧就好好按电视剧的形式拍好么,旁白算什么?伪纪录片?我寻思着这形式也一点都不像啊。一直念旁白我也能忍,没问题。那你说两句对话念一句旁白是干啥啊,哪个配音的那么闲
热评有个说张嘉译演的永远像自己,这剧里他怂的要死,白鹿原里他正直悍然,然后和蜗居里比一比,怎么就一样了?
好想撕了那朵菊花
陕西话真的很有趣 ,特别喜欢听 ,张嘉译和闫妮再次合作,两个人的演技都超好 ,选角儿选的太到位,太精准了 ,必追的一部好剧呀
西安人看这个真挺亲切的,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故事真挺稳的,好看感觉很接地气,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
张嘉益和闫妮两个人是我最喜欢的两位陕西籍演员,这部剧还是在西安拍的,当初拍的时候看了很多路透,一直都很期待,看后果然没失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才应该是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该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