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又名《论有一个万人迷妻子的烦恼》
那么好看的老片子都不看,看什么烂片。
电影剧作满分,很多对话都有潜台词。每个人物都让人喜爱,甚至连结尾自杀的上尉也一样。如果现实也这么温情就好了。
开场希特勒,倒叙交待原委的手法在当时也很出众。许多桥段重复运用,以增加喜剧效果。
故事一直在冲突中进行,所以饶有趣味。开场是纳粹戏剧的演员争端,第三者飞行员的加入,战争爆发,间谍到来,飞行员投递讯息,教授与女主调情,男主、飞行员、女主的争执,教授与女主调情,教授与男主交锋,教授死亡,男主与上校交谈,(教授尸体发现)女主与上校交谈,女主找不到男主,(暴露)男主与上校交谈,发现尸体伪装,剧团的人与男主,逃亡计划,纳粹秘密营地,女主与上校,逃亡成功。处于不断的动作变化中。
电影约三分之一处,由于飞行员的发现教授真实身份,影片进入第二幕。约三分之二时,教授死亡,影片进入第三幕。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对话。
——那张照片,他应该像那张照片一样。
——可那张照片就是我的。
——我能在两分钟内扔下三吨炸药。
——真的吗?
——那让你感兴趣吗?
——当然了……
——我不想超越限度,可是我要抓住机会。你能允许我给你看看我的飞机吗?
——也许吧。
——我什么时候找你。
——明天两点到我家里,不,我更希望在机场见到你。
【德军即将入侵】
——这是阴谋,愚蠢的阴谋!
——不只是那样,这是犯罪。
——完全正确。他有一次在我演出的时候离开了。
——我们再也不用为纳粹戏剧担心了,现在纳粹党亲自来表演了,规模更大。
——没有办法阻止他们。
【女主观察字迹】
——我希望你能像那个Y一样,教授。
——他是伟大的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你应该听说过吧。
——不,没有。(两次)
——她丈夫是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你一定听说过吧。
——是的。
——战前我在华沙看到过他演舞台剧。
——真的吗?
——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就是我们现在要对波兰做的。(真损)
TO BE OR NOT TO BE!的巧妙运用
纳粹戏剧的对词在之后又有出现,喜剧效果更胜。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经典台词的多次出现。
教授巧妙地套出飞行员家属信息。
教授与女主的第二次调情,以及伪造遗书的方式。
用死人作为秘密组织领导人。
教授的尸体被发现,男主却不知道,当他知道后,立刻当机立断用剪掉死者胡子的方式调换身份,并镇定自若地先试探着问其它东西,再转到胡子。欲擒故纵。
上校对斯库兹的恨(爱)。
结尾过于顺利地开挂,算是影片唯一的瑕疵吧。
2 ) 暴君必将被愚弄,胜利终将来到眼前
《你逃我也逃》是德国导演刘别谦在纳粹权焰滔天时制作的一部反战喜剧,心目中的喜剧十佳。
本片的经典之处,在于巧妙完美的戏中戏情节设定(开风气之先?),优秀演员表演的强大戏剧张力,和导演特别的表现手法——“Lubitseh’s Touch(刘别谦笔触)”。
片中,镜头随着勇敢的女主角游走斡旋于众多男性之间,用简洁而细腻的剪辑方式揭露道貌岸然背后的猥琐下流和险恶居心。这是明快而调侃的掌镜风格,很少用长镜头叙事;布景和画面也带有舞台剧的风格(这也很符合片中主要情节的设定);这一切营造出的戏剧效果带给观众巨大的满足。真正的希特勒到达剧院一节是全片最为“严肃”的段落,也是全片的高潮,导演在此借助一直想在舞台上饰演《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的演员之口,义正言辞地对纳粹的暴行发出了控诉。在这里,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不再是台词,说出它的人也不再是表演;这是一个民族的喉舌,混杂着血泪的呼号。
有观点认为,喜剧因为缺乏严肃性而无法与悲剧媲美;而本片则恰恰因为其本质是喜剧而伟大。在那绝望的日子,在更深重的黑暗将要裹挟着“最终解决方案”(希特勒对从肉体上彻底灭绝犹太人的说法,于1943年3月正式实施)席卷整个欧洲之时,这部拍摄于1942年的影片在山雨欲来之际,力顶重压,对恶毒和残酷发出大笑,也让人们对这个自以为是的政权及其愚行发出大笑;并且预言,暴君必将被愚弄,胜利终将来到眼前。
3 ) 金句台词节选
他是对马斯洛斯基的熟食店感兴趣吗?
不可能,他是个素食者
而且他并不总是在意他的饮食
有时候他会吞掉整个国家
这次他是想吞掉波兰吗?
他说他们以拿破仑的名字作为白兰地的名字
还用俾斯麦的名字作为青鱼的名字
那么,希特勒会是
一片奶酪
莱维奇先生,你是我不想吃的东西
你怎么能暗示我是个笨演员呢?
我没有眼睛吗?我没有手吗?
器官、感觉、尺度、影响、热情
吃同样的东西,被同样的武器伤害,遭受同样的疾病
如果刺穿我们,我们不会流血吗?
如果给我们挠痒痒,我们不会发笑吗?
如果给我们下毒,我们不会死去吗?
我去找杜伯什先生说:
他宣传新的戏剧时,把你的名字放在前面
是吗,亲爱的你真是太好了,不过我不在意
杜伯什先生就知道你会这样说
所以名字还是没有变
这是阴谋,愚蠢的阴谋
不只是那样,这是犯罪
他又一次在我演出的时候离开了!
我们在同一条船上
同一条船上?
那就让我作为一个水手问另一个水手几个问题吧
是什么错误的风把你吹到了我的拖鞋里?
最初你在我念对白时离开
接着走到我拖鞋里
现在你又质问我的爱国心
我是很好的波兰人
我爱我的祖国和我的拖鞋
他是怎么成为将军的?
他是空军司令戈林的姐夫
我真讨厌把我们国家的命运交到笨演员手中
他会怎么样?他会杀了我
我们会为你祈祷
好
等等
你去旅馆,我为你祈祷
他是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
你应该听说过吧
不,没有
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不,元首也不会觉得有趣
我不相信阿道夫希特勒会出现在熟食店
对不起,可是是你亲自签署的行刑命令
我每天要签署,那么多命令
我再也不能相信自己的手下了
她丈夫是伟大的波兰演员约瑟夫杜拉
你应该听说过吧
哦,是的
战前我在华沙看到过他演舞台剧
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情
就是我们现在要对波兰做的
你怎么敢让我陷入这种困境
我是谁都不能相信了
你下的命令
又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够了斯库兹,再见先生们
如果你演砸了,我们就会失败
如果你成功了,我还是不能保证什么
我尽了努力,同时也要感谢我的伙伴们
谢谢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哪怕只有一点点
4 )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9分。
描写纳粹占领时的波兰有一个话剧团,利用他们的出色演技,揭穿了一个纳粹间谍,保护了华沙地下抵抗组织,并且从纳粹眼皮底下成功地逃脱。
超级喜剧,很多地方比卓别林的《打独裁者》更加优秀,故事情节紧紧相扣,紧张刺激并且妙趣横生。影片表达了 Lubitsch 对二战前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控诉。虽然在 40 年代– 60 年代受到争议,本片最后还是和 1939 年的《妮诺基卡》被视为是刘别谦最好的电影。
惊喜!刘别谦式的幽默在这部片里尽情发挥,本片是他被迫逃到美国后向纳粹德国开的一次玩笑,虽然开映之初被严峻评击,却无损这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荒谬政治笑片,背景是沦陷时期的波兰,以喜戏描述手法,认真的讥讽纳粹,疯狂的以婚外情所笑料,把莎士比亚名句和希特勒把玩一番,最后剧团是大嬴家,每个人心口该刻一个勇字。
妙绝的是片中的戏中戏,话说这伙剧团演员在戏里戏外扮鬼扮马装纳粹,人物真真假假大兜乱,试想想片中的希特勒给扮演希特勒的人取代了,然而这位希特勒事实是本片的扮演者,你说好不好玩?不过最错中复杂还是片中的男女关系,这也是整个故事的主轴,好端端一对剧团的当红夫妻,女的偷情偷得理所当然,男的在办正事关键之际还来吃醋,但说到精忠报国,各人二话不说热血无边,极道夸张惹笑之能事,再来To Be or Not to Be的偷情密玛、希特勒的小故事,假若莎士比亚和希特勒泉下有知,会否爬出棺材大笑一番?
刘别谦的技俩是节奏把握得宜,笑料隐诲独到,他会把东西说得欲言又止,却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有一小幕我觉得特别好玩,夫妻拥吻道别,老公先走出房门,情夫走在后头,老公却退回来请情夫先走出去(以防他跟老婆说话),这个小细节单单用一个镜头,没有对白,却叫人发出会心微笑。
必需大赞演员的功力,尤其男女主角,认识Jack Benny 这位喜剧谐星可真相逢恨晚,他演一位龟毛丈夫,有点神经质的莎剧演员,好几幕由他主导的情节就够笑倒,比如他跟那个呆头呆脑的德军将领的纠缠戏码,把纳粹讽刺得彻底,想起他演Hamlet竟有人离座,那惊讶的表情都会一掬笑泪,而女主角Carole Lombard倒是此种型角色的常客,Lombard嗜演性喜剧,说话抵死惹笑,她的作风豪情大胆,却又非狐狸精型的艳女郎,真实生活的她深得同行欢迎,人缘极佳,39年才与大情圣Clark Gable的结婚,可惜红颜薄命,二战期问积极为军队筹款,42年一次筹款活动途中坠机生亡。本片是她后期演出之精品。
奥斯卡记录:1942年提名最佳配乐
A:你是怎么到这里的 ?
B:我出生在这里
A:是什么让你决定死在这里?
B:他(指希特勒)
A:你想从元首这里得到什么 ?
B:他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他想从波兰得到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我们不是人吗 ?我们没有眼睛吗? 没有手吗…
器官 感觉 尺度 影响 热情
吃同样的东西 被同样的武器伤害…
受到同样的疾病的折磨 以同样的方法治愈
有同样寒冷的冬天 和温暖的夏天
如果你刺穿我们 我们不会流血吗?
如果你给我们挠痒痒 我们不会发笑吗?
如果你给我们下毒 我们不会死掉吗?
如果你错误地对待我们 我们能不报复吗?
5 ) 你逃我也逃:两天三约一吻别
八卦和超人,是演员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两种基因。
一个女演员,哪怕一个粉丝都没有,她也能演绎出一场“相思风雨中”。
不这样,观众没法相信,她倾国倾城。
一个男演员,演过雍正王朝康熙大帝了,遇到小偷小摸性骚扰,他怎么可能不拍案而起,朕,怒了!
不怒,他的情绪受了内伤,以后就再也接不到“帝王将相”的戏了。
刘别谦,把两个演员,八卦女和超人男,放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电战,入侵波兰,占领华沙的背景下,做了一出哈姆雷特喜剧。
《To Be or Not to Be》
您不去自己看,真是错过了美好人生。
特别神奇的是,
这部1942年的电影,站在2020年的女权主义立场上,都是那么地政治正确。
女主人公,在两天内,约会了3个男人,分别是纳粹的间谍、纳粹的上校,纳粹的元首的替身。
结果,2个真纳粹当天就死了,那个替身的真元首,后来,也没逃脱死亡的惩罚。
什么叫,颜值即正义?
这就是,100%的,一吻,别。
整部喜剧的核心是:狂妄自大的男主角频频表演失误、然后,大家拼命临时救场。
不断的低级表演失误,
神奇反转的临时救场。
一个假胡子,就玩了5次不一样的笑点。
您不去自己看,我要是用文字描述,那就只能抄剧本了。
最令人难忘的是,
假扮希特勒的群众演员,
一句台词不说,一个眼神没有,就是转身离开这一个动作,吓得纳粹上校,饮弹自尽。
什么叫,纳粹级别的恐怖?
仅仅是想象一下可能的后果,你就宁愿现在,去死。
假设一下,想象一下,
如果《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科幻小说成了真实的历史。
刘别谦这部电影,就是禁片了。
他本人的下场,就是奥斯维辛了。
你我的生活,就无处可逃了。
So,
能把《To Be or Not to Be》翻译成,“你逃我也逃”这样的幽默片名,真的是一种胜利者的幸福。
看不看电影,随您。
但您总有逃不掉的时候,
To Do or Not to Do.
备注:
刘别谦,作品,《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1942)
《高城堡里的人》是由菲利普·迪克著创造的一部美国小说。
在1963年获得了雨果奖。以《易经》牵引情节,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穿插描述,讲述了一个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和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6 ) "To Be or Not to Be",纪念盖博的妻子
当初买DVD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期待,对刘别谦导演的喜剧,还是没有弗兰克·卡帕的喜剧那样有亲切感,中文片名《你逃我也逃》也使我感到一些轻浮;然而看过之后,仍旧给了我好些意外的收获。
首先就是观摩之前注意到女主演是卡洛尔·隆巴德(旧译卡洛·朗白),克拉克·盖博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他一生的至爱,二战期间因前往各地推销救国债券而不幸飞机失事去世。初中时看过电影画报上一部写他们夫妻的电影的介绍,知道了他们的故事;在我心里,她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演员,总是怀着好奇,想看看盖博最爱的女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影片以德军对波兰不宣而战、将华沙炸成一片废墟为背景展开,描述了华沙一个剧院里的演员阴差阳错地扮演业余间谍,与盖世太保进行一系列智斗的一幕幕喜剧,充满刘别谦一贯的讽刺意味,以及正义感人的爱国反法西斯热情。
卡洛·朗白演的是华沙著名话剧女演员玛丽亚·图拉夫人,却有一个演技蹩脚的同行丈夫图拉先生;年轻的影迷、空军中尉索宾斯基深深仰慕她,被获准在图拉先生演《哈姆雷特》念到“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台词时,去化妆间找玛丽亚。不久二战全面爆发,因识破了军中的德国间谍塞列斯基教授,中尉秘密回到华沙,联合图拉夫妇以及剧院其他演员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反间谍喜剧。玛丽亚机智、勇敢,又心怀温柔坚定的爱国心,透过她我仿佛能感受到卡洛本人身上的那种热情和精神。虽然评论对她推销救国债券的举动说法不一,有正面的感人描述,也有“爱国不落人后”这样的怀疑语气,但我情愿相信她是真的爱国忧民;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呢?当年的形势,有点良心的人至少都会同仇敌忾的,而凭我对她不多的了解,也愿意相信其真实性。想想我们地震那会儿罢。
我擅自揣摩着盖博对卡洛的爱,始终觉得他喜欢的不仅是她的容貌,还有她倔强的性格,顽强不屈,坚持到底,不服输和充满勇气的精神。我真相信是这样的,哪怕也想过若不是她的意外亡故,盖博并不一定能与她厮守终生;但凭盖博后来的一些举动,尤其是加入空军的那些日子,我相信至少盖博曾经确实深爱过卡洛。她的去世给他的打击非常大;也许在私生活上盖博并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最近无意中接触到好几部都是与二战有关的电影,而且不乏正拍摄于战争期间的作品,使我很有感触,思想应当怎样生活。
说得偏出去太多了,不过还是忍不住想加几句。忽然想起很早前看过的一部《永恒的爱》,讲述一个因病昏迷了20年的妻子,后来重获丈夫的爱;对里面丈夫的话印象很深:“她的性格与当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很相似。”朋友就说:“所以你再次坠入爱河。”就是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至今想起仍很感动;我觉得卡洛身上就有这种精神。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总有一个人是他(她)这一生念念不忘的。
说了那么多“传奇”的方面,差点忘记了卡洛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演员,演技很出色,很亲切。最近我对“金头发”的看法明显有了改观,她算原因之一罢。喜欢玛丽亚和丈夫充满感情的对手戏。
这部电影是卡洛的最后遗作,还是在她去世后才上映的。不知盖博有没有去参加首映式。
这部影片对于卡洛来说,或许有种宿命的味道在里面;心里为她感到伤心。相信她在天国会幸福的。
刘别谦是个德国人,1942年二战还没结束就在美国拍了部讽刺纳粹德国的喜剧片。更重要的是,和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比起来,这部喜剧的笑点更加高级。刘别谦电影的魅力真是奇特。
有别于卓别林和巴顿明显的肢体滑稽,刘别谦的喜剧就在于文本台词的出彩。严肃下的戏谑,整个剧院临时剧组现场演戏逃离魔掌,台词处处出梗,戏中戏的剧情天衣无缝。解构、巧合、错位、反讽,上下误会、左右逢源、临机应变的巧妙,这剧情这台词这桥段,纵使莎翁再世也不过如此!1942年呐,战争还没打完,德国人刘别谦就敢于如此讽刺纳粹,真厉害!8.9
一根筋的醋坛子丈夫以高超演技拯救了一个国家,个中桥段太幽默了
刘别谦式笔触果然不同凡响。相同题材中,[大独裁者][虎口脱险]笑点直接,本片则较为含蓄,兼具优雅、机智与玩世不恭感,昆汀[无耻混蛋]在致敬之余更为疯狂戏谑。影片节奏紧凑,毫无冷场,多处戏中戏反讽与幽默极为精妙。| 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现在要对波兰做的。| 我自己万岁。(9.5/10)
“我真讨厌把我们国家的命运交到笨演员的手里“,最乐的部分是正乔装纳粹的演员会忽然分不清戏内外的身份,演哈姆莱特时台下总要重复跳出些喜剧状况,夸张、解构、反讽、利用巧合,想演《威尼斯商人》的龙套演员在不起眼的垃圾时间念了几次夏洛克的控诉,纯属夹带私货,是犹太导演内心最深最真的愤怒吧
喜剧电影分两种:一种是刘别谦玩过的,一种是刘别谦玩剩下的
反转再反转,好玩。Jack Benny老了长残了,不过眼神还是很逗趣。Robert Stack演这部的时候才23岁,英俊死了,要命啊(¯﹃¯)
To Be or Not to Be,土鳖拗孬土鳖,刘别谦导演作品,1942年的黑白片,教科书般的杰作,告诉你一个剧团怎么以自己方式愚弄第三帝国,正义怎么欺负邪恶。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在这电影上耗费每一分钟都是值得的,因为充满了魔术般的逆转和杂耍般的狂欢。——鹦鹉史航
“to be …… or not to be…… ”没办法不喜欢这样的影片,设定有趣,幽默无处不在,各种冷嘲热讽,但或许是我笑点太高的缘故,始终没有感受到其他人那种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
简直爆笑啊!这才是好喜剧啊,笑点一百年不过时!每一秒都满分!
之前在《希特勒万岁,猪死了!》一书中读到此片的介绍,今终于一睹其风采。我在午夜4点非常享受这部69年前的电影,几乎笑到断气。精彩的剧情,战争的讽刺,让人喷饭的笑点、台词,大师刘别谦的指导,这是你一生中不可不看的电影。副作用是今后当你听到:“是生存还是毁灭”这句经典台词时,会爆笑。
What he did to Shakespear, we are now doing to Poland.
始祖级的戏中戏,无论是环环相扣的情节还是字字珠玑的台词都已经超神;看完这种电影会让人语言贫乏,只能默默在心里大叫一声好。
年代的关系不免有些许瑕疵,夫妻关系的梗贯穿始终,最经典的第一是老公进房门,发现陌生男人在床那段逗逼死,第二是老公发现尸体,冷静解套一段牛逼死,那个年代的片子永远不要给主角设定一个固有印象,后面你会大吃一惊的! 一个演员知名度的梗,一个假胡子的戏中戏,还有官僚体系的迂腐,玩得十分溜。不过刘别谦touch好像在这一部没什么体现。
脸盲者慎看
一波多折,层层推进,细节处处迷人,严肃、紧张、诙谐并存,有我喜欢的一切喜剧元素。刘别谦的绝妙台词令我不断在深夜大声发出阵阵惨笑(希望没有太扰民= =)“她的丈夫是伟大的波兰演员XXXXX,你一定听说过吧。”“是的,我看过他的舞台剧,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纳粹现在要对波兰做的。”
#重看#完美的喜剧范式,绝妙的讽刺功力,教科书级别的剧本结构,超级优雅的刘式触点,举重若轻的尺度拿捏——喜剧模式覆盖的深沉家国主题,可谓是以四两拨千斤挑起泰山于顶的负载力,当之无愧且不会过时的泽被后世名作。将剧团人员配置/空间结构/剧作文本完美契合到现实的战争状态和对立冲突,一浪接一浪的戏剧性矛盾席卷而来,节奏丝滑顺畅,跌宕之起伏让人沉醉,是谓轻盈感;莎翁名句的反复运用,在不同场景承载不同功能,文本细节的对应着实值得称赞——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彰显其有效性,且在重复的节奏中“再创”倒映般的喜剧效果。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主角自不必赘言,就连渴望出演夏洛克的小人物也被描摹得可怜又可爱——在戏剧和人生的舞台上,你们都是优秀的。
刘别谦毫无疑问有天才,而且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让人捧腹和反思的尺度和转换上都把握地相当好。但是也不得不说,这种喜剧化的手法显得过于乐观了,一副隔岸观火的逍遥态度。
LUBITSCH万岁。大笑过之后想起那个总是跑龙套演配角的演员,他一直觉得自己能演好夏洛克,同伴总是嘲笑他一番,后来家园被德国人占领,两人连龙套都跑不了,在街上铲雪的时候,他又背诵起夏洛克那段经典的台词,这次同伴说,你能演好夏洛克了。经历过那些痛苦愤怒之后,我们才能真的写出读出那些诗行吧
第一部刘别谦。1.在评论区感受到深入骨髓的孤独:我怕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看懂却全程没爆笑过的人了...2.作为我接触的第三位早期喜剧大师,刘与卓基之流差异明显。对比同为有声/二战的《大独裁者》,仍可见两者在语言与肢体性幽默的倾向分别,但戏剧共通。3.本片精神续集:《无耻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