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名编剧里, 有两个编剧是我的心头好,金恩淑金编和卢熙京卢编。
一直觉得金编对现实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想法,她太知道现实的残酷之处,所以她宁可直接抛弃现实去写童话,但凡她的剧中流露出现实意味,都是冰冷的。比如《秘密花园》里,她明确告诉观众,王子和灰姑娘是绝对不可能在一起的,除非灵魂交换。就算王子和灰姑娘在一起又怎样,王子的家庭也不会接受灰姑娘。
而卢编不是,她明显就是一个热爱现实生活的人,所以她选择大胆拥抱生活。那些现实生活的忙碌、琐碎、甚至繁杂的小矛盾,都和幸福一起,奏成一曲温暖、忙碌、热气腾腾的交响乐。
她接受人有很多毛病,也接受大家都会很平凡,但她相信平凡人,身上有很多小毛病、甚至有小私心的人又怎样?照样可以拥有幸福。
年少时容易被金编创造的童话吸引。长大后明白了那种的不可得,是金编给观众们造的烟花,在心头绽放过后便是虚无,就会觉得还是卢编的这种现实更熨帖人心。
喜欢剧中的所有细节,喧闹的、不再是背景板的、每个人都活灵活现的人群,喜欢女主角围裙上被沾上的污渍、喜欢忙碌男女们累到睡着醒来后软塌塌的头发,褶皱的衬衫,喜欢看起来不怎么讲究的生活场景搭配,喜欢不是很浓的滤镜,不是很靓丽的妆造。大家不仅生活在这样的剧里,而且忙碌着,每个人都热气腾腾的,有生命力。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发生在济州岛的人情味故事。前两集以汉修(车胜元)恩喜(李姃垠)的故事线为主。这部剧的拍摄手法非常棒,有个一定要介绍的名场面!
青春时期的汉修毫无顾虑地奔向大海,是他内心无所畏惧、自由自在的表现。想起另一部剧的男演员形容过“青春”就是“波涛”、“大海”,在这里被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中年时代的汉修也奔向大海,他漂浮在海面上,却完全不是同样的感觉,晃动的波涛正裹挟着他,就好像无能为力的生活推着他不得不动...
鸟瞰镜头与近景镜头的互补也很有趣!
鸟瞰大海时,人变得非常渺小,青春与中年“并肩”的汉修,看起来和以前差不多,但是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而中年汉修和中年恩喜,也被大海和沙滩的分界线分割得明明白白,两人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
对比近景,即使在广阔的大海上,他也无法暂时抛开烦恼,仍然被现实所困,近景强调了这种情绪。汉修对恩喜说“你借我钱”是真心的,“一起去旅行”则真假参半,他开始想利用这个老同学对他的初恋情怀。
通过大海来比喻、对比汉修青春与中年的心态与处境,非常细腻又巧妙,“借钱”的点也容易引起共鸣,现实得令人唏嘘。
这才是真正优秀的青春与现实交叉、引起共鸣的动人叙事!
不过,这部剧的整体风格是轻松、温情向,汉修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在济州岛就是要得到治愈啊!同时,帅气船长和多情海女的爱情也正在启动中~期待后续!
-------------------------------------------------------------------
-----------------------------------------------------------------
《我们的蓝调》中宣亚的故事,导演用奇特的意象细腻描绘了抑郁症患者的世界。
早上起来,宣亚感觉恍惚,导演用模糊的镜头表达她的精神状态,她坐在床边,指尖在滴水。这种滴水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在电影中通常用水代表情感。
这里不是真的滴水,而是形容宣亚的内心情绪,就像是溺水的人挣扎着从水中起来那样,冰冷绝望的、湿漉漉的······
这种表现手法也生动地展现出一种流动的情绪,表面上看不出,甚至没有表情起伏变化,可是内心是汹涌波动的。
和汉修漂浮在大海上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水具象化表达内心情绪,只是一个是漂浮、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一个是溺水、窒息、深陷其中。
这里的水,象征着忧郁的情绪渗入宣亚每个毛孔,又因为太满而不断地流出来······也可以想象成一块吸收了太多水的海绵,变得无比沉重。
还有她丧失对时间的客观认知,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洗澡洗一整天根本不知道天黑了,在海边发呆站一整夜,明明已经天亮,回过头发现自己仍然在黑夜中。
可能是抑郁症让她产生幻觉、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黑夜,也可能是一种心理蒙太奇,来表现她在发病时内心的绝望感,黯淡无光、失去了一切希望,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那种黑暗究竟是什么?比起争不到孩子抚养权的悲伤绝望,我感觉更多是一种虚无,感觉现在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孩子的一句“妈妈生病了,不能陪我一起玩”让她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了,即使努力过还是失败,就算孩子跟着她也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争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晚,皎洁的明月,在她眼中是熄灭的、被乌云遮挡的,一切都隐匿于名为黑暗的虚无中。而她努力地忍住一跃而下的冲动。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或许不全然是如此,但至少具象化地表现出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也会让一些观众更具体地认识到“原来抑郁症会有这样的表现”。
促使思考背后的原因,宣亚是不是产后抑郁?明显老公不关心她,没有积极地帮助、鼓励她治病,还讲得很轻松,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老公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她内心世界究竟经历着什么样的痛苦折磨。也许现实中,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想太多”、“闲得慌”、“太敏感”、“太悲观”······身边人的不理解、不接纳,也会加剧患者的痛苦。
我之前写过好几篇《人间失格》的剧评,分析过其中对于抑郁症人群感到空虚、无意义、甚至想死的心理状态刻画以及关怀。
《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我在久违的甜蜜滋味中清醒,再次回到记忆的地狱里头。我是否有一天,能当个没有不好记忆的人,能当个仿佛今天刚出生第一次活着的人。是否能重新过上什么事都还没发生,那种安安稳稳的生活呢,无法爱自己的我,这样的我,能够重新开始吗?”
宣亚一定也有这种感受,听到“妈妈生病了,不能陪我一起玩”的话,她可能也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重新开始”了。
几组人物中比较好意思的是车叔演的汉修,仗着人高马大四十几岁了为了生活还要牺牲色相跟和高中时的暧昧对象借钱,看他以1米9的身高羞嗒嗒一脸沧桑颓废中年臊眉搭眼去搭矮他30公分的女人的肩,真是又好笑又尴尬。车叔从来都自带喜剧色彩。
最无聊的一对是高中生。与高中生成为对照组的是大饼演的东昔这一对,高中生就是当年的东昔和宣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大饼这组人物的故事底子,是借用的《法国中尉的情人》,并且把电影里的女主角的人物背景给拆分了,自我受难海边独立被海浪卷走的部分给了宣亚,神秘莫测声名狼藉受排斥被孤立的部分给了英玉。于是这两组人物的故事都显得单薄乏味。
大饼妈这条线写得不错。一个底层劳苦妇女漫长一生中没有任何人给她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没有知识不识字,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保护子女,给个棒槌就认作针。富家老头骗她当了十五年长工服侍瘫痪的女主人当两个儿子的佣人,兼性奴且侍奉客人。可怜可悲可叹的一生。东昔四十大几还走不出少年困境自怨自艾一辈子实在不讨喜。
片子是好片子,尤其是14集之后,眼泪都止不住了。看完习惯性地第一时间看了豆瓣评论,看到高中生这段简直骂声一片。其实我倒是觉得高中生怀孕这段还不错(虽然不如其他几个),国人批评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诸如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养活孩子;或者两个小屁孩不负责任,犯了错还要骂含辛茹苦的父母之类的。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下的我们有这样的批评是很正常,但是骂归骂,但我们不要忘了,这部剧不是卖到中国市场的,人家也没有义务去照顾中国人的感受,所以这是站在韩国本土文化价值观的立场上来探讨这件事情的。
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韩国(一定要强调,不是咱们中国,所以豆瓣骂这段故事的各种理由如果让韩国人看到,人家或许都是懵的),剧里也提到,韩国的法律,是保护早孕者享有继续在校教育的权利的。注意,这个法案不是在鼓励未成年怀孕,而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跟精神障碍者伤人会被轻判或者无罪也不是在鼓励他们伤人是一个道理)(足以可见韩国的教育法其实比国内先进些),这就证明在韩国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会造成影响到前途的无法婉转的局面,更何况故事在济州的渔村里,思想水平更是要比首尔要闭塞,所以16、7岁怀孕在当地不算难以接受(咱们国家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孩子18岁就相亲有孩子了所以不要觉得咱们有多优越好吗?)。我唯一遗憾的是男孩子选择了辍学,但是剧作中其实有提示的,男孩的父亲黑道出身,就是那种男人一定要有担当的意识,儿子遗传了父亲这点,不肯让双方父亲负担全部费用,宁愿暂时(注意,是暂时,人家说了将来要通过别的途径继续学习考大学的)放弃了前途,虽然莽撞,但是符合那个年纪小孩的热血上头。虽然最优选择是孩子由双方父亲带,两个人继续上学,但是更合情的是小孩子的早熟担当。
其次,不要用国产剧的人物塑造模式来去想别国的剧,谁规定小孩子在当下就要很懂事地体恤到父亲的难处?骂他们不懂事只知道对大人大吼大叫的这些看官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真的就懂事到不行吗?男孩子看到父亲强行要拖拽女孩去堕胎,当下热血上头,不但撞倒父亲,而且还把以前积攒下来的怨气用最莽撞的方式爆发出来,这难道不就是正常的下意识行为吗?难道男孩真的就以父亲为耻吗?而且这场戏明显就是为了后面父子和解而铺垫的,后面父亲拍着桌子哭着说我对不起我妈,对不起你妈,唯独没有对不起你,我一直都是为了让你不感到羞耻才这样活着的(大概这意思吧),这才是情感的爆点,男孩这才能够真正得到成长,才懂得在大人的世界里,任何情绪化的话在爽了自己的同时,更有可能深深伤害到最亲爱的人。这两场戏是衔接起来的,是有情感累积的,我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妙。
我们往往在做评价的时候,都会用一个上帝视角去审视别人,这里恶心了,那里下头了。就好像我们当年就不下头一样,别傻了,我们都不算什么圣人。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保不齐已经忙不迭地喊着要堕胎了,忙不迭地在各自的爸妈面前推卸自己的责任了。反观两个小孩,我觉得最打动人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道歉,但是我们不承认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就是相爱。
第三,麻烦各位审审这段故事的题目,人家的主题是流氓和赌徒,小孩的怀孕只是破题口,真正讲的是两个成年人的事情。一个社会混混,一个超级赌徒,同样不顾家庭,同样逼走了老婆。(别忘了他们家庭破碎的时候,小孩已经记事儿了哦!)这一段故事其实是通过孩子怀孕的事情来讲两个成年人的成长。
他们当初强烈反对的原因,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其实双方矛盾还好,前面的故事也看出来,虽然见面就骂,骨子里还是亲的。只是孩子的事情出来以后把结痂的伤口重新撕开了而已),更一层就是两个大人都害怕子女重走他们的老路,哪怕女儿说会考大学,爸爸也不敢相信。他们只能用成年人的方式,早发现早除根,试图将这件事抹杀之后就彻底平息(强调的是,他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孩子的未来被摧毁——这个切入点很好)。但是他们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却罔顾了孩子的内心,刻意回避这么做即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后续心理创伤。
看看他们的早期反应吧,当两个父亲在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做了什么?躲起来。当没事儿发生,该做生意做生意,(别说这是为了生计,后面美兰来的时候他们照样大白天出去玩儿),当情绪憋不住了以后,两个大人完全不管不顾地大打出手,完全都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而对于犯了错(当事人不觉得这是错)的孩子,他们一直迟迟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要么是打骂,要么是逼堕胎),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对孩子内心到底造成了多大伤害。他们发泄情绪地把宝宝B超照片丢弃甩开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题外话,我觉得有场戏特别妙,女孩的爸爸说宝宝是瘤。这场戏太棒了,要知道,生命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环境下造成的,哪怕最终被流产出来,他们也不可以被人叫做瘤。
这就是成年人最真实的映照,不愿费心思去读懂子女的心,总是觉得他们替孩子做的决定就是正确的。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批评两个孩子不顾及父亲含辛茹苦,一意孤行。我们做评论似乎都喜欢站在父辈的立场,殊不知我们连子女都没当明白呢。设想一下,我们站在这两个孩子的角度上,如果我们是他们呢?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往最小了说,从小到大,楼上楼下两户人几乎天天吵架,搁你你受的了?
女孩小时候眼睁睁看着妈妈离开,饿着肚子等爸爸赌输了钱回来,却拉着自己去求别人借钱,她是有记忆的哦。女孩子每去一次市场,身世都要被市场上的人提一遍,然后还要被不断叮嘱“看吧,你爸爸为了你戒了赌,为了你天天凿冰,你要感恩啊”,然后爸爸还要时不时地拿自己邀功“我女儿是全校第一”,你是她的话,你不想逃离?你不想找一个避风的港湾?她的父亲确实做出很大牺牲,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还有重回自由的船钱)但是严重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有人肯定要说了,他都这么辛苦了哪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不要随便在女儿换衣服的时候推开厕所门这种基本常识应该具备吧?事实证明,父亲在精神层面上对女儿的爱是极不成熟的,他以为无条件地迁就女儿就是交流,他以为说一句阿一古我女儿怎么这么可爱亲爸爸一口吧,这就是父女情感互动了。殊不知,这只会让早熟(且高智)的女儿倍感负担。我是她,我也想逃离,赶紧去首尔吧,这样我和我爸都自由了。
至于男孩,更别说了,到高中了依旧是家庭暴力的忍受者(肢体和语言),这个不是上纲上线,从他们台词可以得知,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是黑社会的那一套,打一顿就好了。而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好言好语,咱可别慈悲为怀地去替一个未成年人体会他爸爸的嘴硬心软了好吗?对于孩子来说,语气重就是语气重,打我就是疼,我感知不到太多里面的深层爱意的。
所以,别再强调两个父亲支撑这个家了。到底是谁的存在才让家没有垮掉还两说呢。孩子(尤其是男孩)当年要是跟妈妈走了,这俩当爹的早就非死即坐牢了。
这两个小孩,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了相爱的人,很节制地只做了两次(别告诉我咱们国家的高中生没有人干这种事)而且两次都很好地做了防护措施。他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而且事后的应对虽然慌张但不失理智(知道哪怕再想堕胎,瞎买的药也不能随便吃),只是命运使然,这样都没拦住怀孕,那真的就是纯概率事件了,用女孩的话说就是:恭喜你,成为了我的宝宝。这样的几率,确实值得恭喜。
偏偏这样两个小孩,竟然常年全校第一第二,竟然依旧没有放弃要去首尔大学医学院,(男孩女孩都没放弃,而且男孩选择了更勇敢的路)。偏偏这样两个小孩,被我们很多“二十四孝”大圣人一顿狂骂。
反思反思吧,我们要处在他们的环境,大概率就是海鲜市场丁青了,至于将来能不能人人成为电梯战神,做梦吧您嘞,别说早孕堕胎了,十八岁之前没被毒品害死就烧高香吧。
所以这段故事我个人很喜欢,因为它不是在讲小孩如何早孕之后如何努力地逼疯家长,努力地让观众下头。它其实是在讲大人如何成为大人,被改造的不是两个小孩,而是两个大人。
末尾,要说美中不足吧….就是怀孕六个月,肚子的显怀应该更大一些了,而孕吐也多发作于怀孕早期,六个月的时候,早就缓解得差不多了。
初看《我们的蓝调》时是被它的阵容吸引住了,后来细看,嗯,是分成了单元的故事来讲述。遂更被吸引住了。喜欢它描述故事时采用的插叙的手法,喜欢它的真实,喜欢它是我们人生的映照。 在看恩喜和汉修的故事时会在想:此情可待成追忆。成年人的现实问题,到了回忆起时还是皆成为了惘然。恩喜喝着酒唱着歌,仿佛在对过去告别。 每一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遗憾吧,潜藏的,不为人知的遗憾。在中学时期也喜欢过什么人,会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但是很庆幸的一点是卢编没有置评哪项选择才是真正对的选择,他道尽了为人父的心酸与无奈,把现实中我们逃避面对的详一描绘了出来。 我们只是没能是英珠和阿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说,也不敢去置评了。对错很重要的,阿显说:“作为你的儿子,这是我一生都感到丢脸的事情。”时,泪不自主地落了下来。父亲们也很悲伤,他们向来只是不会表达而已。和亲近的朋友示好,和疼爱的孩子示爱。 船长和海女的故事,前期一直在铺垫,海女爱说谎,会有好多的瞬间,也忽然感到悲伤与好奇。她逃离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在见过无尽的繁华后,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偏远的渔村?为什么要用数不清的谎言来粉饰自己?谎言有时候或许真的只是保护色而已。我假装很强大,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无奈懦弱与悲哀。 生命太沉重了,沉重到有时不能理解却还是热爱。 希望每个单元故事的主角结局都是好的吧,不是那种被“治愈”的好,而是顺其自然的好,有人惋惜也有人说不赖的那种好。 如果有幸能写自己的故事,我希望它的色彩也是蓝调的,但到了故事的尽头,畅笑释然。 我们参悟了生活的狼狈,回头后依旧唱歌,喝酒,卖力地活着。 毕竟悲伤不是唯一解。 幸福也不是。
《我们的蓝调》14集后渐入佳境,我每集都在哭。😢
抑郁症、唐氏综合征、东昔和妈妈玉冬这三个单元的故事一直让我隐隐担心,怕会落入治愈跟和解的俗套,事实上我还是太小看韩剧了,卢熙京编剧这种“脱离了低级趣味和有益于人民的人”,怎么可能偏离现实呢。
很喜欢儿子和妈妈这部分的细节处理。
几集的铺垫,很好奇当年的“隐情”,究竟为什么妈妈要给人家做小老婆,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大老婆和老公,冷眼旁观自己的亲身儿子东昔被打?
然而,没有隐情,没有苦衷。
这就是一个从小丧亲四处漂泊,没有接受过教育大字不识一个,不敢当海女也没别的能力靠自己赚钱,无法改变贫穷命运的底层女性而已。
这样受限于认知的女人,没有体会过关爱,连东昔爸爸非常偶尔买的一碗炸酱面都念念不忘了一辈子觉得这就是“对她好”的女人,你要她如何学会爱人?
她对于亲情的理解又能怎样呢?
在她理解的全部世界里,能让儿子吃得饱穿得暖,读书上学,就是好和爱,就是她最向往的人生了。
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和时间,是她的全部。
所以临死前面对儿子再三咆哮质问“你怎么可以对我不感到抱歉呢?”,这个女人回答:
“我有什么好对不起你的?”
“一个疯女人,怎么会觉得抱歉呢?”
我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简直想起立鼓掌三分钟。
让人目瞪口呆,却再真实再自然再合理不过了。
这比《请回答1988》里成东日的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更高明。
不过这样的剧情是吃力不讨好的,从评价可见一斑。观众可能更习惯也更乐意看到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许多人表示“这样的妈我绝不原谅,不接受洗白”。
我看到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这些人应该是活得很幸运很幸福吧,才会无法体会满是缝隙和瑕疵的人性。
我完全不觉得给妈妈“洗白”了,她也不需要洗白。
一个母亲,当然可以有许许多多糟糕,甚至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她同样是个鲜活的人。
对儿子从来没有笑过的玉冬,对着济州岛的其他所有人怜爱地笑,对着路边的小狗笑;
你说她冷漠吧,她连墙角新长出朵小花都惊喜不已;
你说她麻木吧,她每天路过许愿的玛尼堆都要在在上面放一颗小石头;
你说她心硬吧,好朋友春禧奶奶唯一还活着的小儿子也快要没了时,整部剧里都没什么表情的她在大雨里哭得肝肠寸断。
…..
人就是这样复杂,咋概括嘛。
而儿子接受这样的理由了吗?最后算和解了吗?我觉得也算不上。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会有的反应罢了。
在山上背上崴脚的妈妈那一刻发觉她已经瘦成那样,真切感受到母亲即将逝去,难过是真的,算了也是真的。
卢编厉害就厉害在,从来不讲“父母也有局限性,也不完美也是普通人”这样的大道理,他的剧甚至没有符合年轻人心理会被疯狂传播的台词截图,但他就是血淋淋地把现实剖在你面前,再让你在平凡的一地鸡毛里慢慢地拨云见山,看到他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
“为站在生命的尽头、顶点或是起跑线的所有人应援”,都是对人类的爱。
个人觉得这剧的后劲比解放日志和1988更大。
希望生活热气腾腾,到处闹哄哄
教科书般的作品,普通人的普通事都能拍的那么吸引人,我们跟韩国影视作品的差距跟男足越来越像了!看了评论,认为好的,认为不好的,谁也不用去说服谁,各抒己见,各打各分挺好。如果看完这部剧,还不懂包容那真是没看明白!结尾的那句话真的是对各位最好的礼物:人生不是来经历痛苦的,是为幸福而来的!
太好看了!全员演技在线看起来就是舒服,运镜也是干净自然克制。原本最帅学习最好打球最棒的男孩去了大都市首尔,却为了女儿的昂贵爱好倾家荡产;留在小村的矮个子卖鱼女孩却咸鱼翻身,坐拥上亿现金和独栋大楼。所以人生从来没有定式啊。两场堵车,人物悉数出场,性格完美呈现,节奏进入的很好,三对男女的故事,完美串联在一起。可能每天能看到大海的生活,心境因此更乐观、辽阔和洒脱一些。当明月从海上升起,孤独被隐藏,人总在祈求更多平静和自由。
木浦、釜山、浦项以及济州岛……韩国人的海岸情结从「请回答1997」贯穿到「海岸村恰恰恰」再至这一部,主色调依然是生活气与人情味,相较于满屏的乱力怪神和都市恋爱剧,这类小人物群像或许才是永恒的王道。正如所有好莱坞演员都在投奔美剧一样,这两年以tvN为代表的本土有线台以及以Netflix为代表的海外流媒体正逐步拉小韩国电影和剧集间的演员鸿沟,王牌主创与星光熠熠的阵容让这类本就自带“亲民”属性的生活剧更添看点。考虑到演员构成将这部剧的主角简单归类于中年人似乎并不恰当,但又确实拍出了中年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过往的眷恋与羁绊,或许将成为这个十年的「请回答」。
高中生怀孕这一笔真的很败好感,我无能接受
被14集震撼了!被这部剧题材的广度震撼了!把镜头聚焦在了残疾人及其家人,真的太难得了,给编剧导演演员点赞!
我敬佩把生活的艰难拍的惬意且平凡的导演,每个人都有自己拧巴遗憾的地方,又有许多反思。(蓝调是黑人奴隶在劳作时抒发情感产生的一种音乐类型,在抒发痛苦的时候又在自我疗愈,每个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又会自我化解,可能导演取名的真意是这样吧)
不论是春禧奶奶,恩奇小朋友,甚至是唐氏综合症的英希,演技都那么感人,一边哭一边看完。人生无常,但心中常有爱。满分推荐!
四星观望一下,现在这个糖水、虐渣、土味时兴的光景,还敢写敢拍这种日常平淡群像流,才是最洋气、最酷的。
一部认认真真描写了老人、穷人、残疾人、抑郁症患者并认认真真把他们当人而不是工具人也认认真真探讨了友情、爱情、人生各种羁绊以及生、老、病、死的剧集,每一个平凡普通的角色都鲜活得有如邻里,每一段情绪都细腻得令人动容,如此真挚如此轻缓如此温柔,有什么理由不给五星?
对啊,已婚大雁老爸车婶x卖鱼富婆周立波才适合演悲伤中年回头看那短暂的青春每个瞬间都耀眼,2521为什么。。
卢熙京的剧本真稳啊,把普通生活中的人都能写得这么精彩,是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么闪闪发光的,只是不为人知罢了。这部剧分数绝对会到9+,我先把话放在这里了。
“你也很享受吧” 啊!初恋真的很美好。
同戏不同CP,好想磕鱼饼哥和敏儿姐这对真情侣的糖啊,谁懂!!!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到中年,小人物的辛酸苦辣,统统在老朋友相逢的酒局中一笑而过吧,
在粗鄙而辛酸的土壤上开出瘦弱的怒放的鲜花,不是被浮夸滤镜包裹出来的浪漫,而是一群被社会打磨成了“油腻”中年的男男女女扯着大嗓门喝酒发疯后坐在室外的小板凳上就着夜色回忆人生中仅有的灿烂青春。她问你到底记不记得,他醉着不停地笑不停地笑;“如果我很可爱,那时候你为什么不跟我谈恋爱?”他没有回答,笑着问你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再没有遇到你这样的人”,谁说车叔配胖大妈是掉价?在那个为了生计满身伤痕的卖鱼富婆眼里、心里,他闪闪发光了一辈子。喜欢车叔漂浮在海里那段,曾经的自己漂浮在旁边默默注视着他,他喊她的名字,哽咽了几声,终究没能向她开口借钱。
有生之年系列~这几个演员坐一起聊天我都能给五星好嘛
卢熙京+金圭泰,牛逼我说倦了。原本还担心这么多大咖会不会失调,完全不会!轻松日常又有一点小趣味,每一个人物鲜明立体,哪怕是回忆杀都拍得格外诙谐,强推!
很喜欢,很好哭,太喜欢看中年人的生活了,好像是一种预习,希望我中年的时候也能做到这样,担负好自己的责任,有人情味儿。最喜欢申敏儿那一对,两人都是彼此的救赎。也很喜欢海女和船长那一对。太苦了,但每个人都还在坚持,在努力生活,没有自暴自弃,真好。永远不要放弃。
看到第8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吐了!学生那对真的是纯纯让我捏紧拳头👊是谁给女生勇气吐槽她爸自私啊!两个前途光明的人非要生下来未婚先孕的孩子,一个看爹受伤那么严重也一句不关心,立马骂完辛苦攒钱把积蓄给自己的老父亲自私就跑去旅馆,一个书也不读就去餐馆打工还跑去旅馆送吃的送一天的工资,是不是都觉得自己是超级伟大的父亲和母亲啊…连子女都没做明白,就想当爹当妈;连自己都养不活,就想生下孩子读大学!要是有骨气不让家长带孩子,可以预见未来俩人得过得有多混乱糟糕!大型中二反智现场…本来开始单元剧一还挺看好,果然任何一部剧被骂都是有道理的!|看完了 两星没得跑 二倍速都发现至少有两处丑化中国人 炸酱面的梗 情节突兀 为了黑而黑 尬得要死 非要在文艺作品偷掺意shi形态的屎 垃圾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