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总体上是一部快节奏的片子,影片一开头就指出:“世界地理板块在变化,正对全球带来影响。”
这个消息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听起来那样遥远,然而,变化不知不觉中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中国某深山峻岭中,已经施工10年,眼望仰望竣工在即的某高铁隧道,忽然被发现施工环境的地质数据发生了变化,甚至突然出现了一场没预料到的透水事故。在紧张的避险和应对事故之后,刚刚死里逃生、喘息未定,坚持要安全第一,主张停止施工的隧道工程师,男主角洪翼舟为了说服上级,踏上了去收集整理支持自己主张的数据的道路。
“从工地回到驻地,把电脑里的数据整理好,送给或发给领导”,如果仅仅是这样,故事就会简单很多,可是,洪冀舟需要做的却远比这个复杂得多。递交报告需要整理数据,而采集实时数据的装置安装在野外,在某个峻峭的山腰上。需要人从山顶身系绳索,垂直下坠,才能接触到。此刻,这个装置恰好没电了,需要更换电池,为了获得最新数据,并给装置更换电池,洪冀舟拿上装备出发了。
就在洪冀舟按照日常的流程下坠到半山腰的同时,地裂山崩一系列让人目不暇己的灾难展开了。
从灾难到灾难,从高潮到高潮,整场电影一步一步扣人心弦,几乎让人喘不过来。如果这场电影就这样一直快节奏的从头到尾,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好,恰恰能满足很多人快餐娱乐的需要,可是引起我注意以及观影后我读到的很多影评中抨击的慢节奏,偏偏在这样的快节奏中出现了
我注意到的第1个点,也是网上见到有网友表示不满的点,首先是那场洪翼舟去救他的父亲,带着几名幸存者在地下溶洞中找路,遇到地下河阻挡无法继续前行时,他出于童年阴影的影响无法下水,在父亲失望的斥责下终于爆发心中委屈,对父亲哭诉那一段。
有位网友在影评中说,“明明众人已经到走投无路的绝境,父子俩居然还有心思回忆悲伤的家庭往事!太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我注意到的第2个点,也是有网友表示疑惑的另一个情节,就是当洪翼舟将炸药扔进牛冠山内部已经筋疲力尽时,这时候明明还有时间能上直升飞机,但他却没有抓紧这个时间,而是出现了明显的迟疑,导致飞机在气流影响下不得不抛下他离开。飞机离开后,他躺在地上,似乎已经在等生命的最后一刻到来,但就在此时,他无意中应答了女友的电话,在一段简短对话后,便又燃起了生机。
有观影者评论说:“如果男主角要活,投放好炸药,直接跳上飞机就行了;如果为了塑造英雄影响,在他跟女友最后通话的时候,不用画面,女友手机中一声巨响......,不是也蛮好?本来浑身无力,听到女友声音又有劲儿了......”。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有一种电影流畅感被卡顿的感觉,心里也很着急,回想:“下一秒灭顶之灾就要发生啊,洪翼舟你怎么能停下来?”
“英雄不是应该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敢,不为任何个人情绪所干扰和动摇的吗?不管这个人以前经历过多么大的创伤,即使是十几岁时母亲在身边溺亡,十来年都无法再下水,但是,现在到了一个拯救他人的关头,那种巨大的责任感应该会一瞬间压过他曾经的个人伤痛。他应该毫不犹豫的下水,在完成救他人任务的同时,自己的创伤也会不治而愈!”
过去的故事里,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标准不就是这样吗?
不但英雄会这样,即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这样,——也就是在大家都认为你不该有情绪的时候,你就该像台机器一样冷静运作,只许有积极的反应,做出符合环境需要的行为。
个人创伤的影响?那是什么鬼东西,完全不值一提,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他人的时间。磨磨蹭蹭的让别人为你着急,难以接受!
然而,以上想法只是我曾经的想法,遇到一些事的第一反应,近十年来,我的工作实践已经能够让我有了接下来的第二反应,那就是“在无法理解时尝试去理解,去思索对方会有这些行为的原因,而不是去抱怨、去评判、去指责。”于是我暂停我的焦虑,去想——“他这是怎么了?”
一思一想之下,我的眼睛湿润了。伴随泪水涌入心中的有对洪翼舟的心疼,但神奇的,同时涌入心中的还有力量。
我看到了洪翼舟这个英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理所应当的,他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常。
他有能做到的地方,但他也有弱点。
他有力量,但他也有惧怕。
他在克服他的恐惧,他在渴望美好的结局。
那些网友们批评这两个情节是因为觉得那不符合客观实际,但真正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呢?
就是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自己都会害怕,想回避,想否认,但是又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又知道不能放弃,所以才会有“拖延”的出现,不是吗?我们自己也知道,“拖延”并不能等同于放弃,而是我们仍然在考虑,在挣扎,在犹豫。这就是生活中人人都难以避免,会出现的客观实际!
洪冀舟是英雄,但是他也是普通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他勇敢,但并不完美。
电影一开头,他就和同事发生争执,没有像完美英雄那样“高大上”地耐心礼让。
得知父亲遇险,他开车去救援的时候,路遇险情,他眼里流露出的不是一往无前的坚定,而是正常人会有的恐惧。
终于找到父亲后,他父亲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在工程抢险的第一现场,他轻轻的嘟囔:“我还不是为了救你”,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明知对方不会赞成自己,自己也不太理直气壮,却又忍不住想为自己悄悄辩解时做的一样。
而在遇到地下河拦住去路,他想下水,却又被恐惧攫住,难以下水,艰难万分的时后,听到父亲惊讶和失望的说出类似“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孬种”的话,他终于崩溃了,哭喊出“你一直看不上我,对不对?”——这更多的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失望。
这些内容无一不显示出,洪翼舟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他有对依恋的需求,有对死亡的恐惧,有对父母的认可的渴望,但又为得不到这些认可而苦恼。
他在地下溶洞中的崩溃,就像我们自己,一直想做一个让父母骄傲的人,却又认为父母对自己是不满意的,但是对于这部分,我们平时也不愿意去和父母沟通,不想让他们看见。
然而,在死亡面前,这些之前的硬撑还有什么用?在对死亡的巨大恐惧下,在自己都对自己失望了的境地中,“面子”已经无所谓了,对父亲的爱和怨恨终于冲口而出。
假使你也曾有过和父母的爱恨纠葛,但目前却已经与他们和解,即使还有一些小遗憾小情绪,但已经不至于是要么和他们什么都不说,要么是一交流就吵架的状态,并且你也经历过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刻”,你会发现,地下溶洞里的这个情节,不是不符合客观实际,而是太符合客观实际了!
而在电影结尾处,洪翼舟那惊天一跃前的迟疑,也让我再次体会到,原来,洪冀舟比我所想象的有感情。
他踩着父亲的肩膀完成了向目的地的攀爬,父亲为此牺牲了。虽然父亲虽死犹荣,但是,这是他在人生中第二次看到至亲在面前去世了。
而且在他看来,这些亲人的离开都和他有关。
他十几岁时“害死”了母亲,现在又“害死”了父亲,他已经不配再活下去。他一心只想像父亲一样完成任务然后赴死。
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记不起还有女友了,他是孤单的,在世界上毫无留恋的。因为从电影前面的情节中已经反映出,他的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在早年去世,他一直就很孤独。现在父母俱亡,生命对他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第一次直升飞机受气流影响,但还有时间求生的时候,他没有坚定的求生。他已经准备和父亲前后脚“同归于尽”。
女友的电话是意外的,这通电话把他唤回现实世界,让他意识到还有人爱他、需要他、信任他,因此,他生的愿望才再次被燃起了,这时恰好直升机又飞回来救他,于是他才有了毅然求生。
电影结尾处男主角的犹豫和迟疑,恰恰反映了求死和求生的心态转变过程,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精妙所在。
正如前文所述,洪翼舟的这两次迟疑,让我一开始也感到困惑和不解了,然而,思索之后,我感到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有些网友感到这些部分太煽情,认为浓墨重彩的感情戏削弱了这部电影的可观赏性,但是,我认为《峰爆》对我来说之所以好看,恰恰不仅仅在于“灾难性”,而在于重大抉择和行动中的“人情味儿”。
单纯追求紧张刺激快节奏的电影,即使让人感到爽快,爽快的也不过是一时,爽快过后就是一片荒芜。没有思索,没有触动,也没有成长。但《峰爆》中的慢节奏却还提醒了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更重要的那部分,——这部电影在目前这个节奏过快,很多人只顾得匆匆向前,为了所谓“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已经忽视、甚至已经忘记了做人以及生活的基本含义的时代,愿意将宝贵的银幕时间用在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些更重要的东西上,愿意用慢节奏来体现这些人性,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而正是因为对这些人性的突出刻画,所以我才再次体会到,“英雄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凡人挺身而出”。
洪翼舟只是个隧道工程师,他不是武术冠军,没有受过专门的格斗训练,没有超能力,没有父母留下的亿万家产和世界上暂时还不存在的黑科技加持。他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他也会惧怕,会焦虑,,但是在必要的情形下,他却一步一步的做出了成为英雄的选择。
看着洪翼舟做的这些,我会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学习他?我也可以做到?” 或许在一些紧急危难的时刻,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只是去尽自己的努力。只是去试一试,只是一步步走来,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英雄。虽然我们一开始做某些事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做英雄,但是我们对他人的帮助,最后也就形成了他人把我视为英雄这样的客观结果。
即使我就是为了做英雄(总比树立“成为人民公敌”这样的人生目标好),洪翼舟这样的英雄也会让我觉得更容易学习,和我的生活更接近。而那些英美电影中的英雄,会让我觉得完全和我没关系,想着:“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反正我是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的”,只会想着“出了事就等着这些英雄来救我们吧!”
我特别感谢在当今时代,能看到有一部电影的主创人员还能用心的刻画和突出“危急时刻人的感情变化”这一部分,我想,这一部分之所以能呈现出来,跟编剧、导演、主演乃至其他的目前幕后的人员,能够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密不可分。
接下来是有人会抨击的第3个点,就是对于影片中洪翼舟在雨中攀岩和向飞机跳跃的情节,有人还会说不现实等等。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内容我自己没有受过训练,我肯定做不到。但别人能不能做到,我不清楚。而且,我也会记得,我是在看电影。
我会想,既然有些人在看国外的007系列电影以及布鲁斯威利的《虎胆龙威》时,不觉得某些情节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不可能实现,或者即使认为那些情节虽然不现实,却也没有激烈抨击的话,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让这些人对自己国家电影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时进行激烈抨击呢?难道真的是有的人跪得久了,自己不愿站起来还不说,你站起来他还会指责你遮住了他的光?
对于《峰爆》这部电影,我还有两个很有触动的点。
第一个触动我,也让我感到很舒适的点,是洪翼舟女友卢小靳形象的设定。
电影中塑造的卢小靳,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隧道工程师,朴实善良,认真本职工作的同时有一定的烟火气息。看着她,我会觉得很亲切,觉得她和我、以及和我身边的其他女性没什么大区别,这让我感觉很踏实。
有些电影中,会把男主角身边的女性塑造成为一个妆容精致、打扮时尚、同时无比精明强干的人,几乎是个商品化和物质化的代表符号。每当看到这样的女性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特别有压力,觉得自己要么是太蠢,要么是太懒,所以才会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相差那么大。而另一些电影中,则会把有主要戏份的女性塑造成一个特别甜美可爱,但同时傻呆萌,没有自己大脑的形象,每当看到这样的角色的时候,又会让我不免怀疑我还是不够蠢。
看到卢小靳后,我松了一口气,放心了,我想:“很好,我(以及我的女儿,我所有的女性朋友)就像我们自己这样活着,也是有可能遇到洪冀舟这样踏实可靠的伴侣的。”
第二个,我看别人影评时意外发现的点是:这部电影中另外一些应该很感动人的点,比如施工方决心放弃隧道,以救老百姓为主;比如县长逆着人流呼吁大家及时撤离等等,并没有让我流下热泪。
这也触发了我的反思,然后我意识到,我之所以没有被特别感动是因为:我心中非常清楚,在这样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选择下,我们的国家肯定选择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主政官员在危险情况下也一定会积极疏散百姓的。——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每一次的天灾人祸面前,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比如地震后,救援掩埋在废墟中的人员的时限是72小时,又被称作“黄金救援七十二小时”;可是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出现了以下一系列数据:
——距离汶川大地震一百个小时,绵竹县工人刘德云,北川县城彭志军等四人,汶川映秀镇小学生尚婷被分别救出废墟。
——一百零二个小时,北川二十六岁的银行女职员贺晨曦、北川国税局周亚君、映秀镇三十六岁的董凤强获救。
——一百零四个小时,德阳什邡的李青松、李克成生还。
——一百一十七个小时,五十二岁的幸存者季中山在北川县城被救出。
——一百二十三个小时,汶川县二十岁的小伙子蒋雨航、周志获救;与此同时,什邡的卞刚芬及平武县惟一幸存的灾民严加富被救出。
——一百二十九个小时,都江堰,四十八岁的张小平被救出。
——一百三十九个小时,北川县医院的地震废墟中成功营救出幸存者唐雄。
——一百四十六个小时,映秀镇七层楼的废墟下,一名叫沈沛云的中年男子被成功救出……
(以上数据源自《汶川大地震"生命奇迹"缘何能不断抒写?》2008年05月18日 中国新闻网记者 董会峰)
是什么支持着这些幸存者等待着救援?
上文中提到的,四川省平武县唯一幸存村民,被废墟掩埋了约120小时的严加富,在脱离生命危险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坚持到最后,我坚信解放军一定会来救我!”
有他这样信念的不止一个人,2008年5月15日早上10点,在都江堰荷花池市场,救援人员发现一名被困在废墟中70多个小时的女孩乐刘会,她在废墟内见到了救援人员以后,说的也是:“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是的,我也有这种信念。
2020年发生,到现在也还没有停止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家的应对让我再次加强了这种信念,那就是“会有人来救我们,国家不会放弃我们”。
我意识到,多年以来,我就像一个得到父母足够爱护的孩子,已经不再认为父母的爱护有什么特别值得被感动的地方,而是心安理得的享受它。
我为我能有这种反应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的国家确实做到了,让她的孩子们,每一个人民感到安定!在许多其他国家里的民众面对这样的时刻充满焦虑,各自奔命,犹如散沙的时候;我国的人民可以有所依仗,可以有所组织,积极应对,互相爱护。
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我们得到的时候坦然,我们付出的时候也自然。
祖国万岁。
在疫情,河南暴雨这些灾难之后,对这种面对困难万众一心的片子特别喜欢 ,看峰爆的预告买了预售,果然没失望,特效很棒画面一点都不突兀,听说这个团队也曾为流浪地球制作特效!影片很感人,主演演技代入感很强,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都是我们每个平凡的普通人,在疫情期间的大家,和医护工作者,即使很艰难,也听从党的指挥,做好防护和隔离,使我们的疫情得以控制,我们中国人都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
文/梦里诗书
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虽然为《峰爆》带来了一定的共鸣,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试图用特效作为卖点的灾难片,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并没能带来媲美好莱坞级的震撼 ,一眼看假又贪图大场面的拙劣特效,成为了电影难掩的诟病。
电影故事以一座行将修建竣工的隧道为展开,因为全球地质变动的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令隧道和附近的县城危在旦夕,16万人深陷险境,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唯有炸毁山峰,改变塌方的方向才能化险为夷,退伍的原铁道兵父亲洪赟兵与研究爆破的儿子洪翼舟,两人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成为了电影塑造英雄,解救16 万生命的主线。
《峰爆》中父与子的关系,自然不会是和睦相处的,同很多同类型电影一样,亲情关系的矛盾与和解,被嵌入到了这场地质灾难的主线中,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得知洪翼舟的母亲早年溺水意外身亡,而作为铁道兵的父亲常年无法在家,洪翼舟因此从小便在缺乏亲情的关系中对父亲心生怨念,两人因此结下了隔阂,这个设定不仅是为在灾变面前父子关系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兵,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铁道兵当年为了建设祖国无私的奉献与付出。
这种叙事手法虽然算不上多么新颖,但其积极的一面在于作为一部中国自己的灾难片,电影带入了历史的时代背景,另一面也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性,使主人公的个体经历与地质灾害的自然事件被衔接为了一个整体,从而再带出中国面对自然灾害面前一贯以生命至上为原则的内核。而单从电影本身的设定来看, 从火车大巴以及房屋损毁的的灾害发生到主人公的徒手攀岩,再到山崩地裂的"峰爆"行动,《峰爆》其实是希望在大场面上有所作为的。
就制作而言,《峰爆》虽然特效不至于烂到一无是处,但其水准却仍旧没有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对于一部灾难片来说才是致命的。而电影本身又没能扬长避短,相反使用了很多大场面去体现灾变,这无疑令电影制作的问题被更为放大化的显现了出来,由此再在这种一眼假的特效中去穿插过多的情感,刻意的煽情无疑淡化了电影本身的危机感。
在我看来,《峰爆》更像是一篇及格的命题作文,虽然没有多少新颖的奇想,却还算有着对仗工整的叙事,然而制作的诟病,使这篇作文对灾难的假象终究无法变成一部拥有爆点的灾难片。
本月11号的点映我看了,虽然看过花絮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影片还是惊到我了。影片极具视觉 冲击力的特效,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整部影片极具高尚的大爱都是看点。通过这场地质灾害以及面对危险时老洪和小洪父子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尤其是小洪在飞机上告别老洪“要去做很牛的事”这句话令人泪目。影片诠释了“生命至上”的意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总之,这是一部优秀影片,值得一看。
三刷完了峰爆。
感官上的震撼好像比一刷二刷略微平缓了,但感情上的冲击却如牛冠山爆破余波,延绵不绝、后劲悠长。
最直观的表现,大概就是看了三次,却一次比一次泪落得汹涌吧。
一刷时来不及细品的童年照、水仙花、平安扣、助听器、热咖啡、攀岩鞋,二刷三刷时全成了一把把捅向心口的大刀,刀刀见血、幕幕催泪。
1.童年照
照片中,小小的洪翼舟,被父亲托举着向上攀爬着,暖暖的色调下,父子俩笑得一样的阳光灿烂。
想来为他们拍照的,一定是小洪的妈妈。
那应该是小洪最幸福的时光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攀岩、游泳,把对铁道兵的感情和对基建工作的热爱也同时融入他的骨血。
当过铁道兵的父亲、攀岩游泳无所不能的父亲,应该是小小洪心中最崇拜的人,所以母亲出事后,他会如此愧悔、如此痛苦、如此煎熬,他恨父亲不接电话不回家,但他更恨的,是自己的幼小孱弱和无能为力、是自己愧对最崇拜的爸爸、是自己保护不了最深爱的妈妈。
他一直带着对往事的伤痛和对母亲父亲的歉疚活着,却仿佛忘了,当年的自己,还只是个12岁的孩子。
他逼着自己成长、逼着自己强大,他参加极限运动、他攀登珠峰、他选择危险性强的爆破研究工作,他终于强大到被称为“天才洪”……除了骨子里和父亲一脉相承的对基建工作的热爱,是不是也有对童年创伤的应激反应呢!
他的心里,一直还住着那个痛苦不堪的12岁小男孩。
那个小男孩,一直在逼着洪翼舟,要变得强大、强大、更强大,强大到足以应对任何困境、强大到足以保护身边所有人。
二十年过去,小洪终于也成了如父亲一般,攀岩飙车无所不能、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当灾难来临,强大起来的洪翼舟,终于和父亲勠力同心,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拯救了万物苍生。
一张照片,一次救赎,一个轮回。
曾经救不起母亲的他,而今
拯救了万千生命;
曾经需要父亲托举的他,而今
托举起了整个世界。 2.水仙花
故事的开始,父亲特意挑了一盆尚未开花的水仙做礼物,要送给久未谋面的儿子。
水仙花语,寓意思念和团圆。
买水仙,是浪漫还是偶然?是有心还是无意?
我愿意相信老洪其实天性浪漫,买水仙是他有意为之,因为当他独自偷偷去探路,在水中濒死时,幻觉中出现的妻子身影,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温柔。
让人泪目的是在故事的结尾,水仙被细心打理、亭亭绽放,父亲却已经永远长眠。
那些关于水仙花语的疑问、那些从未诉诸于口的思念、那些曾经切切期盼的团圆、连同那个想让父亲尝尝酸萝卜焖鸭的小小心愿,终究都化为了牛冠山的朝云暮雨、云岫烟岚。
山河无恙,繁花盛开。
老兵不死,青山犹在。 3.平安扣
洪翼舟在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他把平安扣含在嘴里的画面。
在山洞里查看电脑时,他也下意识地把平安扣含在了嘴里。
一刷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反应过来,这个平安扣,对洪翼舟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平安扣,是洪翼舟妈妈的遗物。
所以二刷三刷的时候,恍然醒悟过来的我,才会更加为小洪难过伤感。
二十年贴身戴着妈妈的平安扣,二十年背负着对妈妈的爱和愧,平安扣对洪翼舟来说,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好祝福,反而更像是自我惩罚的工具,寓意平安的平安扣,如同一道枷锁,将已届而立之年的洪翼舟,牢牢地禁锢在了12岁的那一年。
平安扣无法守护妈妈平安,正如他无力让妈妈脱险,这样的伤痛时时折磨着他,对父亲的怨、对母亲的愧、对自己的恨,让他经年累月,将自己困于其中,无人知晓、无人救赎。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对疏于交流的父子,在爆发激烈的冲突时,无意中触痛了小洪心里这道年深日久、经久不愈的伤口,让他终于有了发泄哭诉的机会,那他究竟还要背负这样的心魔多久?
一场大难,虽然摧毁了物质家园,却也成为了父子和解的契机,让父子俩在面对生死的同时,真正直面了彼此的内心、懂得了彼此,也让洪翼舟内心再也无所畏惧,精神家园得以在废墟间茁壮成长。
当大难消弭、当众生得救,当洪翼舟终于理解了父亲、放下了往事、拯救了苍生、接纳了自己——
那块妈妈留下来的平安扣,也终于回归到了最初的美好寓意——守护。
平安扣,会代替小洪,守护爸爸。
平安扣,会代替妈妈,陪伴爸爸。
曾经让小洪痛苦不堪的平安扣,随着山间清风,悠悠落入深谷——
再也不是噩梦,是祝福;
再也不是痛苦,是温暖;
再也不是心魔,是陪伴。 4.助听器
老洪耳背,这是长期工作战斗在基建一线工地遗留下来的职业病。
洪翼舟其实很心疼父亲,但已经习惯了长期分开、冷淡疏离的相处模式、又有严重心结的他,面对至亲,却又那么别扭,不肯直白地表达深藏内心的爱与关怀。
小小的助听器,是因为知道父亲要过来专程买的吧!听他和小靳的对话,这也不是第一次买了,是想要挑最好最合适的给父亲的吧!
虽然把助听器给父亲的时候,用的是那么急燥火爆的方式。
可是听到父亲遇险之后的急切、险峻山路上的疾速飙车、滚下山洞时的毫不犹豫……
早就暴露了他的内心。
父爱无声。
儿子的爱,也同样沉默。
很别扭的一对父子,明明彼此牵挂、互相关心,却偏偏表现得嘴硬心软、冷淡疏离。
老洪小洪的相处方式特别引人共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亲子关系太多了。
无论变得再强大,永远渴望父母认可的孩子;
无论多以孩子为荣,永远只肯用鞭策代替赞美的父母。
真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老洪小洪的故事,学会与往事和解、明白时光宝贵、懂得相互珍惜。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多点幸福,少些遗憾。
树欲静则风立止,
子欲养则亲可待。
5.热咖啡
从岩洞获救返程时,小洪翻找出了背包里的保温杯,想让父亲喝口热咖啡暖暖身子。
递给父亲之前,他打开杯盖,用手试了试温度。
一个小细节,小洪的温暖细心一下子就鲜活生动起来了。
其实父子俩都是敏感细腻的人,老洪的水仙花、小洪的热咖啡,传递的是明明是同样的感情和温暖。
一辈子从未喝过咖啡的老洪,接过了保温杯,尝到了对他来说有点陌生却又热乎的味道。
那是儿子深藏内心的爱的味道。
固执的老洪,接受了咖啡,也彻底理解接纳了儿子。
父子分享咖啡之后的对视和微笑,明明云淡风轻,
却又如此动人。 6.攀岩鞋
小洪决定去引爆牛冠山,解云河镇之危,拯救十六万人的性命。
临行前,他准备换上专业的攀岩鞋。
父亲知道了他的决定之后,什么话都没有说。
也什么话都不必说。
身为曾经的铁道兵,面对险情,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本就是他刻在血液里的本能,他完全理解儿子的选择。
但是,明知儿子要去执行的任务有多危险,明知儿子此行可能有去无回,他的内心又怎么可能毫无波澜。
有多少欣慰骄傲,就有多少心疼不舍。
所有汹涌澎湃的情感,都外化成了老洪蹲下身子,执意要为儿子穿上的那只鞋。
是妈妈离开以后,小洪再没有感受过的炽热父爱;
是小洪终此一生,再也无法从心里抹去的珍贵温暖。
他用力挥开儿子手的那一瞬,
他为儿子穿上鞋子的那一瞬,
他与儿子无声拥抱的那一瞬,
他与儿子相视而笑的那一瞬,
千言万语,早已尽在不言。
……
意外地好看,难得感情拍得如此细腻,难得如此人道主义
在二分与三分之间徘徊不定,最终二🌟,这个特效尬的想吐,父子关系塑造的还行吧,就是都那么危险了男主和父亲还在那吵架,这场戏真的尬 30岁好像15岁犯错了一下……
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虽然为《峰爆》带来了一定的共鸣,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试图用特效作为卖点的灾难片,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并没能带来媲美好莱坞级的震撼 ,一眼看假又贪图大场面的拙劣特效,成为了电影难掩的诟病。
里面的父子线真的看得我尴尬死了,为什么国产片就要安排这种家庭戏啊,只拍个人不行吗?除了这条线其他勉强还行吧,大场面还挺惊心动魄的
整体观感不错,用灾难片的形式把中国铁道兵和基建人救灾的故事讲出来了,在国产片中这样的题材还是比较新颖的,朱一龙和黄志忠搭档上演父子戏码也挺有看头,两人演技很在线。但是电影剧情如果能多提到一点关于铁道兵和基建人建设祖国、建设基建工程的部分会更好,最后点赞一下朱一龙的演技。
含剧透尴尬到抠脚,事关十几万人性命的事情,最后安炸药只有两个本不应该干这事的人干。请问其他人是死绝了么,你们就算人送不上去,给他们补补装备也行吧,真看着他们徒手爬啊。
基建工人确实不容易,工作高危,环境恶劣,开过川藏公路的人都知道——一公里牺牲一个修路人。但是,如果能把溶洞观光旅行团处理得好一些,并且回答一下小洪如何在淹死他妈蹬死他爸之后还能坚强活下去的问题,就更好了。另外,亚洲飞人苏炳添冲刺之后都跳不出小洪跳上飞机那个距离吧!!!
特效不错,中国特色灾难片,就是剧情有些杂,亲情爱情家国情,什么都不能少,也就不突出
如坐针毡...我理解了医生看抗疫片的感受了...
想给两星的…想要表达的太多,每一段单拎出来都还不错,但堆砌在一起就很突兀奇怪。父子情,很感人,但前面烘托得那么危急,来哭一出,抱歉缓不过来。爱情,放弃的莫名其妙也突然满血…奇怪,太奇怪了
为女性角色加一颗星。
故事整体节奏深华了,但是主旋律是个人英雄主义秀
我们的电影已经越来越体现我们独有的文化,不再是诺亚方舟,而是愚公移山。
很一般,很失望
我发现我不喜欢这类片子最大的原因是你不知道他是在讲虚幻还是现实,你说他是当代,全篇的电子屏感觉即将移民火星;你说他很科技吧,他又儿戏地在屏幕上给你现实个“成功率100%”。两首滥用的bgm覆盖了全篇80%,试图煽情的慢放填满了剩下的20%,令人满头雾水的红绿打光里一次次出现主角父母悬浮在半空的上半身特写,让人又迷惑又想笑。最值得诟病的是感情戏,亲情不是靠哭和吼表现的,父子感情拍的比街上小情侣吵架还要难看——“你难道从没有怪过我吗!?”“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这都是些什么台词啊!至于男主暴雨和山瀑中徒手攀岩,奄奄一息时还能爆发小宇宙一跃20米抓住直升机……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啦!
一个大bug,攀岩难度调的太大,太假了,全球最牛逼的攀岩运动员都不敢这么玩儿,按照正常人难度的200%来设计比较科学,这按照百分之一百万来设计的徒手垂直攀登+暴雨湿滑+山体滑坡+强侧风……山洞丢炸药,直升机飞到侧边垂直摇荡很容易进入,非打个钉子还没进去,白送一条人命......另外,父子俩命悬一线吊在高空的时候,唠了好长一阵的家常,太出戏了.....
本来只值2星,可朱一龙的眼睛,在幽暗的山洞里,一闪一闪的,不得不再加一星
6.5分水平,4分给大场面,那些悬崖峭壁光是看已经让我头晕了,其他的都get不到。剧情,台词尤其尴尬。学习了电影套路之后很容易联想与解构,ps:虽然场面够灾难,可是朱一龙山路十八弯开车撞各种障碍物还连人带车旋转空翻最后还精神棒棒那段,我都看笑了
不管是从特效还是大场面,这部电影都做的很好,场景逼真,令人震撼。很喜欢电影中“诺亚方舟”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几句台词,每一位都是平凡人,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但在灾难面前,他们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他们都是平凡人中的英雄,向每一个逆行者致敬!
煽情部分拖垮了节奏,朱一龙像spider man,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