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身旁的放大镜
首先,我很尊重此片导演和编剧及所有的演职人员,是他们带给我如此完美的精神享受。相较而言,一此无礼和偏激的影评人,我更欣赏那些善良的观众和他们善意的评论。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美!片中的印度风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作品。很好,我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它让我对原著有更多的期待~
这部作品就如同我们身边的一支放大镜,透过它,你可以看到美的极致与丑的极致!
我不得不说在贝姬生活的那个时代,贫穷与战乱足以摧毁了一个人对意志的坚守,绝大部分人都为名利而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是社会制造了贝姬这样的人物,不断想往上爬的人物。
影片在对每个人物的刻画上都在极力的让他更真实。从贝姬那残存的一丝母爱,乔治以在沙场上为国殉职作为他绅士尊严的最后的挽留,罗顿在一切美好都受被击碎后选择了从军,Dobbin对Amelia的一直守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我每身边随处可见像贝姬一样的女子,也可以看到像逼良为娼的可恶的道貌岸然的斯丁伯爵。生活就是一场戏,有时在社交场合,有谁知道人们嘴里讲的话哪句真哪句假!大家互相利用着,对自己有利的人就会极力的讨好和恭维,而一些对自己不会带来太多价值的人就视其不存在。有才能的人迫切的在争取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身份与地位。就如同婚姻中的门当户对一样。人们心中的天平始终不会倾斜。但,为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大家不得不按照这个法则行动着。除非,逃离这个世俗环境,在一个像“世外桃源”的地方隐居。更高明的仍呆在世俗环境中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有自己狭小的朋友圈,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但,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在任何时候请不要失去你自己,即使在你最爱的人面前。要知道,当你忘我的爱一个人时,被爱者最终也会从甜美陷入恐惧(爱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亲爱的朋友,当你不小心透过身旁携带的放大镜看到片中的景象时,请固作镇定,并接受与适应它们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你可以出门不用带“放大镜”了!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你眼前的景物也会跟着变换!
2 ) 名利是重要的--电影《名利场》2004版
名利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能被传诵,不是因为名利,而是因为个性。
《名利场》里人各有性。主角们的个性给人印象如此深刻,以致华丽的布景和精致的摄影几乎被人遗忘。十八世纪的作家能写出夏普小姐这样个性鲜明,充满自我意识的角色来,叹。
夏普让人想起一首歌来:I can't deny what I believe.出身低微的她在贵族圈里拳打脚踢试图找到上行通道,这样的努力终其一生都未停止,因为她喜欢的不是名利,而是激情四溢的生活状态,你要她改变,只怕不能。不顾身孕和个人安危,陪好友留在危险的战场,这本不是名利可解,但于她的个性,是常理。
演员威瑟斯旁稍许弱了点。在名利场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夏普的后半段人生应该略有不同。但除了口红颜色和微凸的小腹(演员自己也孕了),很难从她的演技里看到应有的转变。这是年轻演员的通病。
3 ) 斯佳丽与夏泼
钱钟书说“道德教训的产生也许正是文学创作的死亡,上帝要惩罚人类,有时来一个荒年,有时来一次瘟疫或战争,有时产生一个道德家,抱有高尚得一般人实现不了的理想”。如果我们悬置道德,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19世纪生活的素描,正体现文学比枯燥的历史更加生动的临摹真相的能力。
夏泼在任何世代里都能找到映照,斯佳丽是这样的,当年47岁守寡带着四个女儿的奶奶也是这
样,现在80岁双目失明的姨妈是这样,我也是这样,67岁想当总统的希拉里是这样,甚至于67岁登基的武则天也是这样,这些女人暂不知谁落了善终。那就是柔弱的身躯里有一颗不那么柔弱的灵魂。
规则的对立面就几乎是不道德。“话语即权力”(福柯),权力却设定道德准则,而道德总是向着平庸者的,正如曹操说有“进取之士未必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进取”。在男性主体社会里,那种灵魂不屈,肉身柔弱的矛盾注定要强的夏泼就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人们动辄会说夏泼小姐以美貌和心计钻营,就如斯佳丽把自己嫁给那个本来应该是妹夫的木材商来换取家园的保留。
如果我们换一个入世的角度,夏泼小姐是画家和歌唱家的女儿,美貌与智慧并重,勤奋与机灵兼备,已经是这个世界呈现给当时人们上等的作品了。人类不向往更舒适的生活,文明就不会进步,夏泼小姐向往贵族生活,她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勾当,即使当那个老迈的毕脱爵士来求婚,她没有犹豫就宣布了自己的婚事,她和克劳尔靠自己的社交智慧维持了家庭的贵族生活,最惊艳的是她在勋爵斯丹恩的客厅用自己婉转如莺的歌声征服上流社会,这有什么可指摘的?当然战争在打着,她也没有吝啬把自己的丈夫送上战场,最终还是在她的解释和帮助下让好友艾米利亚和dobbin冰释误会修得今世情缘。连自己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有能耐的女子,即使我也碰上过几个不错的”。我从来没读原著,写出来的影评仅就电影传达的信息直抒自己的胸意,但我越来越知道在人类普世同情心的底线之上不应再对女人或者武士设立专门的道德门槛。
人性液态的,而当时的社会文化就是那个为之定型的容器,想当贵族的心不只夏泼一人有,享乐的生活更不是她一人所有。她的不高贵,并不能是她个人的道德污点。我敢说的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一定看过萨克雷的这部作品了,艾米利亚正和梅兰妮一样,善良而天真,迟钝而平庸,但平庸者得到奖赏,聪明者得到苦难,仿佛人类的宿命。那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人常常贫穷得卧轨了,那些开创一个计算机时代的人吃毒苹果死去了,那些杀了儿子孝敬母亲以伤害生命去谋取道德才是最大的不道德。夏泼比之斯佳丽的不幸在于后者有人爱,夏泼没有人爱了,混迹赌场。
4 ) 英伦乱世佳人
第一次认识瑞茜•威瑟斯朋是在极具好莱坞商业气味的《律政俏佳人》系列影片中。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甜心吧哈福大学和肃穆的法庭搅得活色生香。之后看了她演的《宛如天堂》(like in heaven),《情归阿拉巴马》(Sweet Home Alabama),题材相近,剧情俗套,同样是青春爱情片,俊男美女,轻松浪漫,对她的印象也就局限于此了。
后来看到她拿到了奥斯卡奖,很是佩服,开始留心起来。搜到了《名利场》(Vanity Fair),忍不住看了。大概是先入为主,这个金发碧眼的典型美国甜姐穿上紧身英式曳地长裙,满口不是那么地道的伦敦腔,还真是让我适应了好一会儿。
她的演技不能算差,似乎都摆脱不了《律政》中的影子,稍显生硬的英式口音大概是最大的败笔了。连其中扮演她的儿子的小演员都比她说的地道。
但是总体来说,影片对蓓基这个人物的塑造还算比较成功,我觉得除了瑞茜的努力之外,跟影片广阔的视角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
及至看完全部,不知不觉地联想到《乱世佳人》里那个高傲、坚强、聪慧、自负的郝思嘉,他们同样有着傲人的美貌和过人的机警,同样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样面临过生存的考验,同样用自己孱弱但坚强的身心一肩扛起亲人和自己的全部生活。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积极强韧地创造着自己的人生。
5 ) 这不是傻白甜的故事
夏泼培姬是我在中学时代读过的名著中,最有心机,有头脑,有情商,也有手段的女人。她不会向命运屈服,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一门心思往上爬,说实话,无论是戏剧,还是现实,我其实并不讨厌这样的人,甚至会钦佩。在原著中,最有印象的就是她那一双滴溜溜不停转动显露自己欲望与野心与头脑的绿眼睛。
所以我很庆幸比起原著她孤苦无依,丈夫离开,孩子不爱的悲惨结局,电影给了她一个好的归宿。
电影中的她,一开始会明明不舍,但为了生存,卖掉母亲的遗画,也会为了报复不尊重践踏她多年的修道所,把字典扔在地上故意羞辱。
“报复虽然不对,但这是天性使然。”我喜欢这句话。
也会害怕伤害艾米莉亚,在战乱之时情商高的立马改口说艾米莉亚的丈夫一定不希望她出事,安慰冲动的艾米莉亚,最后鼓励艾米莉亚去寻找真爱,促成和都宾的一段姻缘的,也是她。
我喜欢这样城府又有头脑的夏泼培姬。
她不是傻白甜,甚至很腹黑。
但我喜欢她。
庆幸电影给了她好的结局。
6 ) 女冒险家的曲线:柔顺 or 强硬
若命运总有所设定,反抗有何不对?
人有权做任何自己渴望的事情。
叛逆也绝非可以轻易鄙视。
命运的权威性原本就是一种“霸道”。
渺小的个体是否只能随波逐流,听凭造物弄人?
名利场中明白人。电影中的贝姬,并不可鄙。
对知心好友忠诚一生,对不应苟合的男子绝不纵容,对鄙视自己的绅士完全大度,成全其美事。做事全凭良心。贝姬与丈夫的爱是女冒险家与男赌徒的激情共谋,但他们有他们的语言与真挚,在整个浮华世界冷酷现世的外面,两人荣辱与共。
最可圈点的是女冒险家的大气与果敢,面对一切波折的从容不迫。
遇见出身尊贵然而身无长物的赌徒,他说爱,她就敢接着。他不厌弃她卑贱寒微,她不畏惧他的尊贵和贫穷,私定终身,女伯爵姑婆憾恨震怒,继承权被剥夺也无怨无悔。在那个人人讲求门第财产的社会里,这两人相知得纯粹,结合得坦然。另一条主线上,贝姬女友纯洁的爱情故事宛如百合花,幽谷之中慢慢绽放,清新婉约,却也不能掩盖冒险家与赌徒一见倾心,勇敢结合的纯粹光芒。相形之下,甚至纯洁之爱略显形拙。
面对家徒四壁的危险,贝姬安慰丈夫:没关系的,总会好的,看我的。洒脱不羁的丈夫却越来越多地犹疑:你有把握吗?
卑贱寒微至受人追捧,其发达之快速与地位变化的极端,终至遭人唾弃。而女冒险家始终唇角含笑,坚忍不拔。女性的美德“隐忍”、“沉静”,以另一种方式展现,怪诞而令人动容。
浮华世界不过烟云,然而,无论如何虚荣物欲,只要这其中的人物始终有那么些真性情,就总有可爱。
何况我们的贝姬,即美丽又聪慧,长袖善舞,魅力无穷,所向披靡。虽也缕缕失意,却总见越败越战。她向上攀爬的的意志无比强硬,然而这强硬笃定熬成一种厚度,使她行事大气,待人从容,终于消解在坚忍沉定里,成为一种悠然灵性。
贝姬.夏普,精彩的女人!
剧本其实蛮不错的但翻拍的很一般。演员倒都蛮靓。威瑟斯彭古装并不太合适还是爱玛小姐漂亮男配们都很眼熟。应该看看更好版本。
把Jonathan Rhys-Meyers和Reese Witherspoon 这么俩人去掉我会打4星的~看98版去~~
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认识到那没什么意义。
百转千回的人生啊
实在讨厌Reese Witherspoon.三颗星全给ROB的三分钟!
唔怪得甘少源,原来都唔系甘好睇
相比书里野心勃勃的女主,更喜欢电影里的Rebecca,她聪明,坚强,讲义气,她勇于追求爱情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虽然对Witherspoon的颜一直都欣赏不来,但她演技真心好。此片居然还有妖男Jonathan Meyers,小惊喜了一下。
古装剧“老三套”:女主角的贫穷、男主角的地位、一天一变的蓬蓬裙。所谓臭名昭著的女人,不过是浮华名利场的一面镜子,你说她丑恶,是因为丑恶站在她面前。
小乔打酱油
你们这些英国 什么贵族什么的,通通去死
萨克雷。
女主角的表演真的是上乘,但是我很是受不了导演,貌似是印度裔的.但你导演是印度的我当然不反对,可你也不用再影片中处处表现出来吧……就好像由李安来拍断背也不用让Jake和Heath穿上唐装一样.
浮华有余,讽刺不足,结尾大团圆是致命败笔。
原著还未拜读,但电影塑造的贝姬无论如何都担不上"坏女人"三个字。这是个值得让人倾心的女子,理智聪明满腹经纶多才多艺勇敢洒脱重情重义。她是爱罗顿的,罗顿亦是,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值得彼此。
红与黑的女子版
Becky Sharp被塑造得过于可爱,野心不足,丑陋不够;结尾更是狗血,硬把一个讽刺小说改成了爱情喜剧大团圆,外加殖民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几位主演的表现和美轮美奂的戏服。
Quite pathetic
这样坚强,乐观,生命力顽强,不怕伤害的女人,应该得到好的人生。爱与善良并不只在淑女和贞洁名下。
印度的元素加得很怪。7 out of 10
RG那时好嫩,此片萌男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