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故事,应该说几乎涵盖了美国移民中非西方人的家庭,很有代表。每一集短小精悍,感觉最后一集有点突兀,其他都各有千秋。
第一集:印度家庭。父母辛苦经营着一家汽车旅馆,由于身份的问题,不得不回印度,本来说好是一段时间,没有想到离开的时候孩子12岁,回来的时候已经一晃至少十年。少年获得全美单词拼写冠军的男主人公也是随着生活的河流一起流淌,经历的疯狂的青少年时代,直到父母的归来。其中喝可乐这个小细节很好地说明了时间的流逝。小时候能够在上学日喝汽水是一种奢侈,到后来自己长大,父母老了可以随便喝的时候,父母却都不能喝了。
第二集:西裔家庭,女高中生学渣一枚,根本不知道生活以后的方向在哪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本来想去得到一双免费的运动鞋而去了壁球俱乐部,不想无巧不成书,经过刻苦锻炼和教练的指导之后,她进军国家壁球队。
第三集:尼日利亚的小伙子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处处不适应,并没有融入美国的大熔炉,反而时常思念家乡。这一集的拍摄方式非常特别,让他思念的人物们直接出场,他的母亲和兄弟,甚至还有羊。小伙子一直对西部牛仔心心向往,终于有一天买了一顶牛仔帽,并且因此而得到了一双靴子。这身打扮让他交上了朋友,得到了助教的工作,在美国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四集:影片的话语不多,因为讲述的是一个禁音的进修会。一位女子一直都没有办法进入状态,在打坐冥想的时候要么思绪万千,要么因为同伴的打呼声笑出声来。躲到车里去享受薯片,她是孤单的,知道又来了一位”同道“之人。在能开口说话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语言不通,并不需要语言就能交流,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他们两个在现实生活中结婚至今20多年。
第五集:乌干达长女收到父亲的宠爱,被送到美国来念书,读了两个硕士,却不能保住一份在餐馆的工作。早早地离了婚,拖带着一个孩子,没有人照看,但是因为她的爸爸是乌干达村子里最好的面包师,似乎就命中注定她也是一个优秀的烘培师,先是在街上叫卖,一开始一块也卖不出去,后来做了每个乌干达女孩都擅长的”头顶篮子“之后又了一点生意,但是有因为无证营业被罚款。后来收到了家里兄弟姐妹为她筹的回家的飞机票之后,实在不甘心,就租下一个店面,开了一家饼干点,结果一炮打响,成了最受欢迎的饼干点,并把妈妈接到了美国。
第六集:中国家庭,应该说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家庭,因为妈妈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丈夫嫌弃她,早早地抛下孩子们和妻子,所以这个妈妈就把她所有的期望和时间全心全意地扑到了孩子们身上,并且多多少少地有着期待回报,于是在一次赢来的游轮之旅上,她尝到了孩子们长大了之后离开她的孤独。但是她自己也去慢慢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时光。最后镜头是停在日出,画龙点睛。现实生活中,这个妈妈的儿子成了电影人,这部短片就是他拍的。而一起去做游轮还是一家最喜欢的度假方式。
第七集:伊朗家庭,父亲是一个梦想家,放弃了德黑兰豪华的生活来到美国,在停车场工作供孩子上学。但是他们在美国居住的房子里都是老鼠,而三口之家只有一个厕所。为了让家人住上大房子,他决定去买房子,结果纽约的房价让他望而生畏。他对地产经纪人说,你不要认为我是伊朗的难民,我在伊朗是有钱有身份的,并且再一次提到了他的儿子有3.65的GPA。他花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块地,问题是这块地上是一个巨大的石头,所以要造房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石头不仅横截面大,而且深,所以不是一个爆破就可以消除得了的。真是没有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他还是在建造他的理想家园。
第八集:叙利亚的同性恋者,因为国家里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就离开国家跑去了大马士革,然后又去了约旦。听从了朋友的意见后,申请了难民避难,在漫长而艰难的等待之后,他终于来到了美国,和他的的朋友相聚。去美国之前,他在网上看到了他的兄弟结婚生子,自己的父亲非常满足地抱着孙子的照片,他也一样热泪盈眶。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报了平安。来到美国,他获得了做人的权利。
I tried meditation several years ago. After reading the biography of Steve Jobs, a super fan of meditation and Zen, I decided to wake up in a morning and try it myself. I sat on my single bed, one leg crossing the other with hands on my knees, gently closed my eyes and followed the instructions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Be aware of your body." "Focus on your breath." "No matter what you are feeling, just let it happen." "Let the ground around you support you", etc.
Just like Sylvianne in The Silence, I wanted to "find it in me." After about four minutes, I felt like thousands of ants were moving on my body. My mind was totally out of control. All I wanted to do was to stretch myself and get the hell out of that situation. In a word, the whole meditation thing, for me, was nothing but torture.
I wasn't disappointed. It was just one ruined morning. But for Sylvianne, who made such a big trip all the way from Europe to America, with all the money, time, and effort, it is different. She couldn't just quit and get the hell out of that jungle. She came with the bitterness of solidarity, just like we all do every day, and wouldn't leave without solving it.
So, she stayed, kept participating in all the activities in that small land of silence, laughed and dreamt during sessions, leaving other people's experiences ruined. Her body was restricted. Her mouth was shut. But her mind was wandering in the world of imagination. Ironically, the silence around her made her more restless. Then a man came. She fell in love with him almost right away, a typically wild American man with broad shoulders, long hair and soft eyes. After the event, she visited him in the cabin he had built by himself. They got married, had a baby and lived happily thereafter.
It's a fairy tale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It's a pop song that makes people addicted. It's a poem that would be collected into a bestseller instead of a classic one. I love it, personally. And I would be more than happy if I went to such an event to "find it in me', to solve my emptiness and solidarity, but end up living with an exotic girl in a cabin.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problems just weren't solved. Love is brilliant, but is it the answer? Is it the power to solve the bitterness? Is it the thing that Sylvianne flew half of the world to try to find? I doubt that. It brings happiness and strength but never solves anything.
People were finally allowed to talk. The guru finally found that the price tag was there on his coat. The event is finally over. It's as if anything was solved, but nothing was solved. Maybe that's the meaning of any other experience, or maybe they should go to India or Japan for real meditation and Zen, where there are fewer McDonalds and more true gurus.
一口气看了《Little America》第一季,每集讲述不同国家的一个家庭,应该也是想充分表示主题“异乡人的美国梦”
虽然有一集讲的是教徒的故事,但那场跑进森林的镜头,看见湖水荡漾然后淋雨真是舒坦极了,女主回去吃饭胃口大开。
印象最深还属第一集和讲伊朗家庭故事那集,刚开始很奋斗、很励志,最后虽然都没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但也还挺感人的。
剧中肯定也是有美化的,减弱了那些敏感情节,让观众我看到更多的是hope,或者是移民们向往的美国。
目前看到了王爱的这集,看完之后,有点不适,演员和台词发音都让我不适,妈妈的那种没有自我完全以爱之名捆绑孩子的方式,让我窒息,最后故事副线说明了妈妈小时候的遭遇以至于她她把童年的缺失都都投射到了两兄妹身上,也对王爱,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苛责,即便不是真人故事改编的,这集的故事和人物也都那么生活那么真实,所以才会让观者这么代入,从而忘记了自己不是她or他。
Apple TV+ 新剧《Little America》基于《Epic》杂志的系列真人故事改编,笔调轻松,围绕各色不同的移民展开,片中的普通人,面孔多样,来自全球各地。
有来自印度、天生老成的拼写大赛冠军,来自中国、过度粘孩子的单亲妈妈,来自叙利亚的同性恋男子;来自伊朗的中产,为孩子未来放弃一起来到美国,真.愚公移山一样去建造全家人的梦想家...
传达的精神,很传统,简单说就是:在这里,可以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前提是,你要有坚韧的信心和不懈的辛劳。
人生很难,但还是要努力啊!
前四集更为惊艳,后四集相较之前的异想天开(然而又是真人真事),显得较为平淡,“就这样而已吗?”、“这也值得写吗?”,故事天生的戏剧感较弱,无非庸常生活琐事而已,没有前四集的人生梦幻奇遇感。
比如说,华人妈妈那集《爱》,一个单亲妈妈,为了与孩子一起去负担不起的旅行,孜孜不倦、连续多年参与展会,就为了赢到头奖的豪华游轮之旅,甚至暴雪天气也要去,最后她赢到了。然后,这就是全剧的最戏剧性的高潮了(当然还有说亲子关系,但这个跟移民或者华人身份并无特别关联,感觉也说得不了了之,求鸡汤的话,就是没有灌到位)。
所以,实现美国梦的一种途径,就是坚持参加抽奖、然后等待幸运来敲门?未免太愚民。
当然,当中的“美国梦”、“大美国主义”,会令部分人不适,但,传递美好(即便是鸡汤又如何)并没有错呀,既然“改编自真人真事”,那也无可厚非。
灌鸡汤又如何?真人真事是最好的挡箭牌。
117上线第一季,第二季已经续订。
或许有人觉得这剧是励志鸡汤,但我却意外觉得好看,八集一口气没有快进的看完。美国是移民国家,就像我们常说的城市居民往上倒三代可能都是农民,美国人往上倒三代可能都是移民。这其中环境的转变,移民的动机,新环境的适应每一项都有各自酸甜苦辣。当然这剧选的人是励志的,在新环境适应不错的,这其实无可厚非,希望有下一季,选择一些相对不那么励志的也挺好的。毕竟生活嘛,有好有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成励志鸡汤的样子。
每集约30分钟讲一个改编真人真事的移民小故事,或搞笑或温情。但也是因为篇幅限制,每个人的故事基本都是蜻蜓点水,像兑了水的鸡汤,能喝但没啥味道。
歧视有理,政治正确恶臭(回上面那位
和《现代爱情》一样,都是掺入糖水的诗选小故事;而在移民话题的时事语境下,无论是第一集对小男孩只敢说着“给我写信”的第一夫人,或是被迫的遣离,明显充满着“带货”的立场号召。但没有值得特意发通稿的大咖,也没有那么花哨的剧情设置,最出彩在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也有产生了“想要再看TA们”的想法,足见在角色塑造上的专注与功夫。这八个平凡人的故事揭示着他们伴杂着百味情绪的异乡生活,有所谓“美国梦”的粉饰,也有为你的文化、身份而自豪的个性宣言,再多的挑剔在进入到每集让人眼睛有些湿润的片尾字幕都被戳得不行。这份温暖是对所有分歧、误解与歧视最好的消解,但剧集本身还可以走得更远。最偏爱的是第五和第六集,完成最好的是第四和第七集。#TRIVIA# 第六集的片头曲是钟玲玲的《你怎能瞒过我Bang Bang》~
是部很奇怪的作品。即使在以移民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分类里,这个「因为是外来者所以吃了很多(在地人没吃过的)苦但they made it」的框架也实在是像嚼乏了的口香糖一样没滋味。文化上,每集一个国家并没有很好地呈现特异性的文化根源,然后主角弧光又完全无法寻找到泛文化共性让观众relate,导致这剧就是一部非常流于表面的政治宣传片。以华人那集来说,且不说那个鬼一样的中文语法一看就是移二代水平,明明坐在亲子关系的分离焦虑这种黄金议题上,结果应去拉流水强行关联童年创伤,老天爷啊大家都是人类,虽然国籍不同文化各异,但都不是石猴和桃太郎,难道贵美就没有分离焦虑案例吗?那空巢现象是怎么来的?Apple tv+定的这堆剧真是虚伪到不行。
近看小人物
《现代爱情》姐妹篇《现代异乡人》,梅拉尼罗兰和昆图那一集有点意思不过中间剧情一度让人以为是玄幻故事,第七集那个搬石头造房子的剧情最让人无语主角的固执浪费太多人力物力最后还是没建起来………
很细腻,很温暖。美国梦。
你路过的风景是别人的生活
灌水鸡汤
看的我想移民美国了
额........看到政治正确的黑大天朝瞬间好感度降到冰点。都2020年了,还来这套,坐等被大天朝超车的那天到来
This is America
类似modern love那样围绕一个母题的短片集,每个故事的角度都不一样,但都是在personal level描述美国对于ta是什么,有时候解答why you are here,有时候不,就像生活,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看how you deal with it...每个导演的处理都个放异彩,但大马士革的美少年迟迟在脑海里徘徊哈哈哈
最爱第五集!
我不觉得吹捧踩压 也不觉得太短 喜欢这种浅尝辄止 回味无穷的感觉
越来越体悟到鸡汤是一种没有实质性的创作...
對安靜、中國媽媽、伊朗同性戀、伊朗夢想家印象最深。來美國尋求庇護或尋求夢想,遭遇被歧視以及最終關愛的故事。屬於政治正確一類的片子,過程再苦難,也總有好的結局。
最后一集里那个小gay模仿表演阿甘他妈笑死了,看不够啊,还有肥K的几首经典歌也很好听应景~叙利亚基佬男主也算可口~
因为移民了,会特别感知得到主人公的点在哪里。对于人生的某种突破,如果正视,都是享受。看片子的时候会想到电影《巴黎,我爱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却有相同的渴望,自由快乐,好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