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刻画得入骨三分。最欣赏的人物塑造,第一位是云姨的扮演者。第二位就是坏得随心所欲的丁有康。毕竟是电视剧,安排太多的巧合。丁友健事业的成功就是如此,放到现实中就极不现实。陈少玲的私生子,作为另一大财阀的冯家,从来不提此事,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吗?最后丁友康还非要被施计的大哥骗至马来西亚才能受审?香港的法律都是空中楼阁吗?如此不堪一击。马两条命,港8条命。马那边如果单凭一张加敏遇害前的遗书,控告丁友康有罪,真会令其侥幸逃脱。反而云姨的惨死,证据确凿,却在当时还必须由港庭确定其是否有罪?又多拍了二十多集。死得最不清不楚的当属倪家唯一的儿子。感觉他的死,倪家并不上心,他姐姐都确定是谁,也无济于事。还任由丁友健替弟顶罪。
另有痴心不改的阿富,角色塑造都太过理想化。
这一套剧留在硬盘里已经几年了,从第一次看便“惊为天剧”——韦家辉的故事和人物,让我欲罢不能。每每回味楚君和阿健细水长流又肝肠寸断的爱情,总是感动异常。就如俊杰所说,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为什么不能60岁结婚;如果一生能有如此爱情,漫长等待也是过眼烟云。
他们确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有着同样善良热情的性格,仿佛早已注定,终于在25岁生日那一天相遇。他的老实他的好,有如温泉汩汩,流入她的心里;开心不开心,什么都分享,平淡生活里的快乐和温暖,是她以前混乱的世界里不曾拥有的。最开心的,该是她在他的照顾和关心中,学着真正独立学着脚踏实地的那一段时光。她爱上他,是那么自然;她的真诚直率,又让她的情感无处遁形——偏偏只有他不知道。又是一年他们的生日,她终于在弟弟的鼓励下,拿着蛋糕坐船特地去澳门找他,心中必是又忐忑又兴奋——虽则有一半会担心他会不会和自己一起;另一半定是已经在幻想在一起之后开心的日子了吧。可惜她的表白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已经和一直心仪的表妹双宿双栖。从澳门回来他还兴奋地打电话给她,和她分享他此刻无比喜悦的心情;他听不到更看不到,电话那头无尽的落寞和强忍到肚子里的泪水。她终究是开朗外向,大情大性的女子,这头放声哭过之后,那头就真心恭喜她喜欢的人,无论如何这个或许要很幸运一生才能遇到一个的朋友,她怎么都不愿失去。
或者是天意弄人,也或者是上天要成全他们之前无数考验中的一个,他撞死了她的弟弟——她对他说,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我也最值得我关心的人得两个,一个是你一个是我弟弟,为什么,为什么偏偏会是你撞死我弟弟?她伤心欲绝,她哭着走开;可是事后她再想起,以她所了解的他,又怎会撞了人不顾而去?她在他的内疚懊恼和无奈中了解了真相,他是帮他的弟弟顶罪。她才是最了解他的人,她才是无论如何都相信他帮着他的人,再伤心再难过都好,她都坚定地告诉爸爸这件事不关他的事。他在狱中的日子,也该是她最难过的日子……那年在最热闹的平安夜,她与出狱的他重逢;她看着潦倒的他,心痛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下——由始至终都只有她一人,什么都不计较地爱他。
出狱之后他们又有一段很开心的日子,她帮他一手一脚搞大排档,她更像老板娘;她悉心照顾他的养母,更像媳妇;她在他最难过的时候陪伴他安慰他,该是在他最潦倒的时候,他才真正明白她的可贵;那个时候,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她。可惜表妹仍旧是他心里最喜欢的人,他觉得坐过牢再配不起表妹,在不小心看到表妹的心迹后,他做丑人悔婚。他后悔到几乎心死,表妹离开香港后他也决定要去中东开餐馆。而她的失落又有谁在乎?直到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他才明白这么多年她对他的深情。他终于为了她留下,开始追求她,可她不是爱得没有自尊的女子。始终最令我心痛的,是在海边她最后一次用力拒绝他追求的那一刻。她太了解他了,她一句话就问得他无言以对。为什么你要去中东?为什么?因为阿华走了,香港没什么再值得你留恋了。我是什么?我只不过一个与你相识的女人罢了,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你狂风暴雨都要在大屿山蹲一夜为什么啊?就为了买一个音乐盒给她;你掉了她送给你的水壶,就命都不要爬下山去拣。你对她怎么样我实在太清楚了,那才是爱情,你不要令我太自卑……好在他也一样那么了解她在乎她,好在他从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好在他还记得她曾经戏言的征婚启事,终于用五彩贝壳砌成的两颗大爱心开启了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
自1989年出品以来,香港TVB电视连续剧《义不容情》已悄然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这部以起落人生为题材的经典杰作,在经济及社会体制大变革的今天,极易使人发出恍如隔世的长叹,当观看结束,就仿佛自己也走完了一生。也许你会这样表态:一生的付出与掳取,到最后,究竟能有多少不被消散?我们的财富究竟是商业化支酬的数字,还是记忆里永远抹不掉的真心感动和亲恋友伴?
一次不公的审判让幼小的孩子们失去了父母并流离失所,一位周身笼罩无限母性光辉的云姨让这些孩子组成了家庭,一颗永远不安分的心让阿康走向死刑....可结局,并不是所谓正义在高调作祟、繁难说教,而是应了阿康的那句话:“囚徒的孩子始终要走同一条路。”也许话到这里,你会问,阿康、阿健虽为一奶同胞,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他们有着相异的结局,怎么能说是走同一条路?
的确,康与健是两种骨子里就流着不同血液的人,这样的血液虽然来自单一的母体,但一个易腐变质,一个狼性不足。如果非要对其做个定性,也只能姑且地归因于“保质期”的不同。泥潭,在多数情况下是人们陷落的借口,而放弃又往往被人们用来当作逃避现实和减少负累的工具。对于阿健来说,“阿君肯花十年时间来证明有个肯等她十年的傻瓜”正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而“君已死,请忘记”的回应又恰恰成为他最足够份量的伤心所在。至于楚君究竟是否已死,我们只得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答案,如果在大结局里,红衣、红鞋的两次出现(第一次是53:17阿玲上楼梯时的一个特写,第二次是62:58在教堂)是导演在提示我们纸条是阿玲写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楚君真的死了,死于那场地震。但也许对于编剧或导演的意图,我们永远只有猜测的份,艺术的价值也油然而生,但不论结局如何演绎,我们都可以肯定,阿君对阿健的苦恋、结尾的碎镜难圆,这一切安排都是为了不成全任何一个“人”。
如果说阿健一开始就不应当对弟弟有丝毫的纵容,每一滴关爱和包容都是罪恶,那么编剧也正给了我们一个‘十年’等待却依然无法偿愿的遗憾。这恰恰是作品要告诉我们的人生悖论:“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一场罪恶,别奢望改变结局,你一无所有.....”
今天在微信说起曾志伟蓝洁瑛事件,一个朋友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与我无关,我既不是蓝的粉丝,对曾(以前)也并无恶感。
不错,我欣赏蓝洁瑛,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更多是为她的宁折不弯。这印象一来自她的代表作--大时代。
这部戏,我自己看了两遍,带我家领导看了三遍。不知是否戏如人生,反正玲姐(蓝洁瑛)他们一家面对黑社会时候的无奈绝望,跟她的真实人生,并无二致。
玲姐他们反抗了,结果呢,敏敏被强奸(法庭判强奸者无罪,媒体指责受害者水性扬花,怎么样,是不是很像),玲姐辛苦带大的孩子们被黑社会扔下楼,她疯了。
在另外一部经典即《义不容情》中,蓝洁瑛更惨,仅仅因为贫穷,就被屈杀人,判死刑还不算,还死了两次。在受刑那天,她疯了。
《义不容情》大结局中,阿健对当年错母亲的前法官冯世邦说:“冯生,你相信这世上有因果报应么?”
简简单单一句,却令我有惊心动魄之感。
在剧中,冯世邦的儿女被蓝洁瑛儿子丁有康害死了。
无论是机关算尽的丁有康,还是走错一步的阿华,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的果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
我在诚金庸小说时,有一段印象很深,是写田归农拐带苗人凤妻子跑路,无人敢阻:
突然间一个黄瘦男孩从人丛中钻了出来,指着苗夫人叫道:“你女儿要你抱,干么你不睬她?你做妈妈的,怎么一点良心也没有?”这几句话人人心中都想到了,可是却由一个乞儿模样的黄瘦小儿说出口来,众人心中都是一怔。只听轰轰隆隆雷声过去,那男孩大声道:“你良心不好,雷公劈死你!”
如今曾志伟被爆料,莫非,卓伟是雷公?我更倾向于认为,是来自北京的看不见的手。对这只手来说,无论曾志伟,还是已经疯了多年的蓝洁瑛,都只是棋子而已。
无论哪一方赢了,蓝洁瑛都是牺牲品。当时没有报警,就说明没有证据。何况已经过了十五年强奸起诉时效。
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事实上,却是“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样的事情,不是太多了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这样告诉自己:上帝死了,一切都可以做。
可是,就算我能够完全追求自我的利益,自我的感觉,全然不顾现实,不顾他人的感受,就能够快乐吗?
想想也真是好笑,你以为不做好人就行了吗?照照镜子你做得了坏人吗?
那时候我开始读点佛经。有一个同事说你算了吧,这些东西他早就玩过,现在看透了,世界不过如此,不如及时行乐算了,释尊说人生如梦如露,六祖不也说过“本来无一物”嘛,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认真的。
我还是有疑问:如果都是虚空,那么世尊、六祖苦苦求法、弘法,所为何来?他也答不出来。
有一天我在《般若经》上看到一句话:诸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想,佛应该是来自五维空间,所以他的慧眼,观照世间诸法的过去未来,看见空虚之中诞生的实有,这就是因果!
佛不是神,大千世界,并没有一个神灵在赏善罚恶,安排一切。但是,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不,在人的意志之外,还有因果,我们受它的引导,就像我们头上的星辰引导我们一样。
当我越是用平和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我越是相信,人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物的世界虽然是流变不定的,但种种错综复杂的名相,都依从一个规律--这就是因果律。
因果的理论,不可与“道德的正义”或“奖善惩恶”之说混为一谈。奖善惩恶与道德的正义,是以一个最高的主宰──上帝的观念为出发点的。上帝制造法律,君临众生,裁判是非。但是,世上并没有最高主宰。
因果是自然律,与正义、奖惩的观念毫不相干。每一个有意的行为,一定有它的效应和结果。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不是正义,不是任何“人”或力量对你的行为加以裁判后所施于你的奖惩,而是因为这些行为的本质如此。这是它们本身的法则。
因果之间,还有一栋桥梁,就是缘。缘固然有偶然性的成分,但如果人们毫不作为,偶然性永远不会成为必然性。甚至可以说,没有人去执行,这也是一个因。
比如一个人作恶多端,但没有人去给他报应,那么他可能会得善终。
我们今日所受之苦,深夜思之,难道会是没有原因的吗?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懒惰与自私吗?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对于降在身上的种种苦难,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改了一天稿件,眼睛都昏花了,我也不想再胡扯了。世界就是这样子,大家都看惯了好人倒霉和恶人得势。我只希望有心人能够做点事,好让逝者得到爱,疯颠者得清白,人们多少对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有一点点敬畏。(百韬网刘琅)
�;fo���c0
最早接触的tvb时装剧,在大陆播出的时候也是非常轰动。就因为倪楚君这个角色,我对刘嘉玲三十年都黑不起来。黄日华温兆伦周海媚邵美琪,tvb应该补发你们视帝视后。
这部剧到现在内容已经差不多忘光光了,但就是对温兆伦塑造的丁有康这个恶人形象无法忘怀,这绝对是港剧史上最最经典的一个恶人形象,也绝对是温兆伦演艺的巅峰之作。虽然现在想想觉得编剧对这个角色的刻画确实有些过了,丁有康不少恶行其实是支出远大于收益的,极其折本,正常的恶人一般不会如此。
觉得黄日华和万梓良有共通的地方,就是穿上西装可以老大范,穿上背心又一秒变路人。
可以说是一部能把“做老好人有哪些坏处”这个问题解释清楚的电视剧。80年代的TVB居然就已经脱离了刻板印象的描写,反而显得现在的TVB非常堕落了。
丁有健欠倪楚君一个没有阴影的婚礼,欠她弟弟一个公道,欠她儿子一条命。可丁有健没有做错任何事。有人生来凉薄,有人生而重义。凉薄之苛,重义之寡,选择和谁在一起,也是选择对方性格的悲剧。从这个角度想,金庸先生让陈家洛选了喀斯丽,其实是放了霍青桐一条生路。
这么坏的弟弟就是被这么好的哥哥给宠出来的,所以说,溺爱害了孩子一生啊,该吃的苦头还是要让他们去吃的
这部有多经典呢。我妈当时在读夜大,下课回家我爸就趁她洗漱的时候给她讲剧情,详细到比给我读睡前故事还要声情并茂的那种。
温兆伦这种天才型的演员实在是几十年难遇,没几部戏就已经到达了巅峰的演技。想想看现在的年轻演员,简直像是些智障
前半虽感情戏较拖沓,胜在真实细腻,后半大事件一个接一个,可惜这戏剧性实在有些硬来。PS:发现港剧一个甚好玩的特点,角色老是大喊“你听我说啊,你听我给你解释啊”,——他他妈的就是不说!
当年港剧的一大优秀之处在于并未想过要将主角塑造为没有缺陷的道德完人。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
韋家輝的編劇無用質疑,一生何求原來出自這裡,看見很多熟悉的年輕臉孔,看見藍潔瑛就覺得心痛。丁有健过于溺爱丁有康,是阿健的善纵容出阿康的恶。阿康作为香港史上经典反派形象,也是温兆伦演技的巅峰,坏到可以给观众仍鸡蛋,给全家人憎恨,甚至气死人。其无底线式坏事做尽,但往往代價比收益大。丁有康是所有悲剧的制造者,影响着善者的世界,最后丁有康生于囚房,死于囚房,壞人宿命的命運,表現出導演要将恶人伏之于法。韦家辉变化無常規编剧的功力,近乎变态,特别阿华的那个镜头,其视觉冲击也切割人的心脏。最后那一张纸,也带向宿命的悲剧结局。“没料到我所失的 经已是我的所有”
港劇第一奸角,非丁有康莫屬。溫sir說他當初只是照導演要求的演,想必是他自謙了,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天才型的演員。可是如此的顏、氣質、演技卻再也尋不到了,十年難遇一小生啊!
当股市好到卖菜的都去买股票的时候 那离崩盘就不远了
倪楚君。最后上楼梯的那一双腿……
恩怨情仇家族戏谁还写得过韦家辉啊,韦生不写连续剧这些年港剧几无可看之剧。《大时代》太过神级,《义不容情》值得编剧反复多看两遍。欲使观众绝望先给观众希望,韦生的本子很他妈的虐啊。
第一次蓝洁瑛演的母亲要被吊死的时候被人争分夺秒地救了下来,然而案件重审,她还是被吊死了。真的很“韦家辉”,欲使观众绝望,先给观众希望。杜汶泽当初指摘温兆伦不认真演戏是没有道理的,温兆伦无比信任韦家辉,无比信任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演技啊,演技哪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演技就是接近生活的情感表达,没有了。所以浙江台那个节目有多可笑。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每次響起這首歌眼前都是蓬蓬頭的劉嘉玲..
最后全部死光光,这电视拍的
30年过去,港剧第一奸角仍然是丁有康。人物形象奸到极致,温兆伦凭此剧可以吹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