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这个世界上会有百分之百契合的伴侣吗?那朋友呢?
说到怪胎,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怪癖吧?我喜欢闻自己放的很臭的屁,有个朋友喜欢看男生的脚趾头,有个朋友吃薯片一定要自己吃第一口,有个朋友不允许别人睡自己的床……
这些癖好奇形怪状,组成千奇百怪的人,哪有绝对标准的正常呢?我们不都躲在看似正常的外壳下偷偷地“怪着”吗?我们所坚持的怪癖,就像强迫症的不同症状表现,一定要这么做,不然就会不舒服。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要找到懂你的同路人,真的是太难太难太难了。那种“啊!你懂我!”的感觉一定很棒吧,所以在陈静发现柏青的OCD消失之后,并没有替他开心,而是那么努力想要让他变回原样,除了要依靠相同的生活习惯维系感情之外,是那种,想要和同类人靠近的强烈愿望使然吧,是刻在人类基因里靠近同伴获得安全感的本能。
相同的喜好,一样的习惯,共同的频率,似乎是两个人吸引的重要前提。但谁又能保证这些癖好习惯,甚至性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呢?试图用承诺来绑住这些变化莫测的东西,不是很可笑吗?
但我们都这样做啊……
对朋友说要当一辈子的好朋友,和男朋友许下地老天荒的誓言,哪怕是对自己,也常常脑子一热的立下豪言壮志,附带一些敢说不敢听的毒誓。
当然,说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认真的确信自己真的能做到的啊。
但是,明天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连“明天太阳会从东边升起”,都不是一个百分百的确定事件。
所以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我们只能,不依赖别人,自己和自己身上的怪癖,好好相处。
我可太喜欢这类古古怪怪、又可可爱爱的电影了,瞧这高饱和度的大面积色块,这令强迫症愉悦的对称构图,多少有些韦斯安德森的影子,但和《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欧式童话感觉还不太一样,情绪上有些《大狗民》的清爽味儿,总之,透露着一种有趣的神经质。
可惜只有前半段维持住了这种荒诞活泼,后半程情绪整个down掉,直到最后也没拔起来,与我看完预告、点开影片前,期待的轻喜剧有些落差,情感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总体评分4星★★★★
这部电影看似讲了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男主女主偶然相遇,因为共同点相爱,接着其中一方失去这个共同点,最后是两人面临分开的开放性结尾。不过借由OCD这个外壳,外加男女主的演技也一直在线,前半场从相遇到相爱相处的过程看起来还蛮有意思的。
但是故事后半段情感冲突后就开始狗血,女主人设还怪怪的。前面基本是女主主动“表白”,牵引感情线和情节线(提出交往、展示人体模特工作、提出洁癖挑战、合照时牵对方手),一副明朗敢爱的样子,男主就主动了一回(提出同居),而当男主OCD痊愈,两人情感矛盾出现时,女主又是偷看手机又是隐忍又是跟踪,我都纳闷好几回,就这性格怎么还不搬出去?结果一搬回去就自杀了,看得我一阵气。
是,之前是埋伏笔说女主有自杀倾向,是,人的确可以既敏感又明朗,可总觉得缺乏人物性格内核应该具备的统一性。
简而言之,就是作为一个电影的主要角色,统一的内核,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勇敢”——用以推动情节,或者是“不勇敢”——用以反衬另一种勇敢的选择或者跟进剧情,女主这前后的反转,看起来有些令人费解。
紧接着下一段关于女主的设定也不喜欢,换女主病好的时候,为啥还是男主那个当编辑的工作,她跟图书出版社啥关系就升职加薪了?好敷衍的设定啊,为啥就不能是画家?她家里不是有一副很大的画像吗,就不能是她得病后有什么绘画障碍,只能当人体模特接近艺术工作,病好了回画室当老师什么的?人物背景丰满一点啦。
再说两次分手后相遇的场景,男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时就一副绝情的样子,女方病好说不认识对方就于心不忍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也有些不爽。
还有结尾,为啥就不能欢快一点呢,我真挺期待两个人一起好起来的,但是两人一块病好,貌似又不能体现想要讨论的话题了。那不一起病好也可以处理得欢脱荒诞一些啊,另有一个同路人,或者臆想出一个同伴一起疯,再或者直接魔幻掉,都比悲悲戚戚好,总之被这样荒诞开场吸引的我,就想要看到一个快乐的结局。
哎电影我还是蛮喜欢的,怎么讲这么多不喜欢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可惜呐,离满星的喜爱就那么一步之遥,国产韦斯安德森近在咫尺啊!
我觉得这部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可能并不是爱情,因为在我看来男女主之间也根本不是爱情,只是一种“同病相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两个丑得很特别的人,本来各自丑着,碰见对方之后,发现一样丑得很特别,交流一番经验发现“你懂我!”,就惺惺相惜在一起了,结果不论其中哪一个整了容,正常了就马上抛弃另一个,这能叫爱情吗?剩下那一个声嘶力竭让对方丑回来的心态,有美好在里面吗?
从状态上讲,就是“正常”>“一起难过”>“独自难过”呗。
所以本片的“OCD”只是一种隐喻,类比那些被人类拿来充当情感工具的一种条件,比如影片中间,电视里面播报类似新冠病毒爆发的新闻。
那么影片中“同病相怜”的情感就可以这样理解:当人们面对某种险境时,孤独中的危机感总会更强烈,这时候有一个人陪着自己,总好过独自面对恐惧,可在这基础上建立的情感关系,必然也会随着危险的远离而分崩离析。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浮沙一样的爱情,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危机,仅仅是孤独就足够它出现了。
从这个立意来看,本片的小清新面貌是不就立体起来了,不过隐喻虽好,形式上还是希望能再荒诞不羁一些,讲道理可以,必须让人从头笑到尾才行。
我没感受过怪胎和怪胎才是天生一对,但打破边界五六七八年我现在觉得恢复边界才是健康舒服的自我,即使是相对孤独的生活。 影片后段有点扯,虽然,爱和不爱确实如此,爱的时候等一声晚安到四点,收到一个逗点都像打鸡血;不爱了对方发一串消息也要皱眉,这人是谁大清早的这么不长眼。 又是不用跑影院宁愿在家看的影片,如果在家我应该只会看前片段吧,怪胎和怪胎天生一对长长久久同居到地球毁灭。
分享一些二刷下来不一样的感受。
画面给我的感觉陈静的梦境更像是现实,而她OCD消失后想象的未来更像是梦境。 1.她想象之后的工作是翻译,但她是辅助翻译(打字快); 2.出去工作,但她有皮肤过敏,电影中给的画面她没有过敏反应(工作后在外时间应该会超4小时吧)。
关键词:映射、对称、镜子 陈静的梦十分真实,她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更像是梦。结合我们东方哲学就可衍生出新的角度——轮回。 陈静想象之后会发生的事其实是陈柏青某天醒来发现的梦,一直循环下去。 从观众角度看,电影本身也运用了红(陈静)与蓝(柏青)一对“对称”情侣(衣服配色),他们本身就是相互映射的一对,就像照镜子。那么我们就可以互换一下,梦醒的其实是柏青(他的梦就是电影里小红想象之后发生的事),柏青没有离开静,最后梦里的事还是发生了。
ps:配色像蒙德里安。
前一半有多甜,后一半就有多伤心。iPhone真的是太出片了,这长片居然拍的这么好,前一半竖镜头完美表现了男女主二人世界的美好与甜蜜,随着男主打开门强迫症消失,镜头变成了横版,这也就是说,他们的世界要出现其他人了!
后一半男主真的是渣到要痛骂一顿,不过最后归为一场梦,看的倒是舒心了一下,虽然紧接着是女主视角。
我身边有这种强迫症人们,我能理解到电影所表达的含义,希望每一类人们都能找到能接受彼此的人们!
非常喜欢!!!
无意中在电台里听到介绍这个电影,因为说是用iPhone拍摄的,然后就一直想看一下,然后一直忘记。
在本该在好好备考的今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妈的,看得我心里一惊!!!
刚开始以为轻喜剧爱情故事,两个精神强迫症在同一件事儿惊奇相似,及其合拍,简直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不禁感叹,啊,老天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他专属配搭。
在我认为剧情会像其他类似电影,两个人会互相治愈,携手共赴更好的明天时,哇…这个转折点忽的就出现了,在某天某刻,不经意间……
然后后半段,突变来袭。消失掉的OCD可以代表任何现实中感情存在的问题~故事老套,但是把十分老套的爱情发展通过ocd一种疾病现象隐喻出来。嗯,很精彩,而且,结局也很意味深长。
而且注意看还有1:1画面比例跟16:9电影画面比例的大小切换,这种呈现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事件开始转折了。我也是到后来才意识到,哎,画面大小变化了。
总而言之,我好喜欢这个电影。男主憨憨的,女主也超级漂亮,饱和度极高的大块色彩看起来非常舒服,很久没有让我猜不到过程,也猜不到结局的电影了!!!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酷。
我很喜欢。
所以,爱情里没有性,无法维持长久!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要对他人报有过多期待。
吸引两个人在一起的频率如果不再一样,就会变成对方眼中的怪胎。
前半段轻巧,后半段老套
裱起画像,盒中挑战,肮脏接吻,算卦符水,社会规训,新冠背景随人心“正常化”后逐渐崩坏掉一个OCD爱情童话,我要是你也一样,是否该在伤害发生之前结束一切?……鸽子出现前的4:3画幅叙事蛮趣怪可爱,画幅正常后,故事也逐渐回归到规范化的无聊狗血,所以正常人类果然不适合恋爱吧。PS:在台湾做翻译收入好高的样子?
明艳的色彩,一派鲜活特异的南国风致。画幅比和明暗变化,1:1本身给人一种完美不缺的感觉,16:9则是一种大众随意的。非常新奇的切入点,一种开放的讨论,一面精致的影像。能从电影里感到很大的导演的真诚。依旧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是加入OCD之后就是一种自我重视的体验。说起爱情,我们嘴上谈着都是谁都知道的言论和感悟。但是这个电影很直接地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情感里的各种异类举动和想法。同时也看的到,寂寞和距离的累积总会把情感逼到死角。就像你站在爱人身后,你本有足够资格上前,但是时间拉开距离和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会把你定在原地。我们都很怪啊,各有自己的执迷和任性。上升到这个层面看,有没有OCD,是男是女,交往一天还是三个月,冷寂还是欢愉,我们都一样。
两个人相识、热恋、冷淡、变心、吵架、分手,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爱情的必经之路,那只鸽子或者那条壁虎甚至OCD的背后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然后所有的东西全然没有了任何意义。看似甜甜的爱情 到结局的旁白出现 才发现原来现实那么残酷。
除了手机拍摄,骨子里还是小清新爱情片,颜色使用得很突出。整体前半部更好看。
3.5 洁癖OCD、细菌导致的与外界隔离等设定,防护服、口罩等元素的全程使用,仅以家与外界的5-6个极少场景,都令人无法忽视与这部电影同生的新冠语境。整个电影非常追求形式趣味,但无论视听还是剧情,创设出的新鲜劲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后半段聚焦边缘人的怪奇之爱背后,揭开亲密关系逐渐流逝带来的沉痛与伤害,走向老套的议题。回过头看,基本还是一部靠表演撑着的电影。林柏宏主持前半段,把设定统统落地,之后多次切换形象与人格,令人信服。谢欣颖主持后半段,纤细的心境私语在情感上有穿透力,最后还来了个“《你一生的故事》时刻”。两个演员都很注重片刻的失神、失语、呆滞、静默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是爱情偶像剧的天花板演法了。
3.5 前半段真可愛,使眼球舒適的置中構圖、亮黃配色,加上新穎題材OCD(雖然只是外殼),但可惜後半段的劇情落入俗套,若拍成短片更好。
前半段是很可愛的愛情喜劇片,後半段話鋒一轉變成探討社會化與非社會化之間的隔閡,以及生活迎向變化的逆來順受,立場轉換,改變依舊是必然的,《怪胎》是一部執行的相當工整的實驗電影,但也許全片維持著像前半段愛情喜劇的調性,我會更喜歡。「我們都在尋找著可以懂我、瞭解我的同類」
吃出头发的路边摊、路人吐到鞋上的痰,还有爬到脚上的蟑螂,普通人也不可以......
無論怪胎與否,當兩個人行為節奏想法漸趨不同,難免有天由情人變成陌生人。
的確有不少可愛俏皮、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但就是把短片拍成了長片。
以为患上相同的怪病,就能携手相爱。当他突然痊愈,她却不想康复。感情里谁变成了留在过去的壁虎,谁变成了向往窗外的白鸽。爱时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缺点都是致命伤。患了相爱的顽疾,不能丢了自由的药引。中了解铃的诅咒,不能忘了系铃的侥幸。若爱情是超市偷来的巧克力,最终还是要还回去。
我的老天鵝,謝欣穎演技可以算的上是太好了吧?大驚喜!一直以為她是面癱一族,殊不知收放自如的很有勁。如果可以我想給這部六顆星。
喜出望外,如果说第一幕仅仅停留在有趣,让人误以为只是普普通通轻喜剧的话,到第二幕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探讨了一个深刻的话题:一段关系中的变与不变,它的原因、发展和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更惊艳的其实是第三幕,因为它没有停留在哀怨和控诉,而是有了一种以己度人的反思,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开始以为是两个怪癖的人相遇的可爱的故事,后来剧情急转直下好窒息,描述的亲密关系,感情里面的易变,家庭主妇的困境,渣男,厌倦,争吵,出轨,无力感,卑微,相互推卸责任,和女主强烈共情,想起之前的ex们,想起那种感情末期痛苦压抑的感觉,像恐怖片。
4.5星左右。比想像中更喜歡,前半段特別有趣也很可愛。「愛的時候,那些對方的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那些缺點都將成為致命傷。」很多很多的人在踏入關係之前,總覺得只要夠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可以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對方也將因為愛而為自己做出改變,但又是否有想過,在不變的情況下,是否仍能維持一樣的愛?世界上亦沒有不變的事,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中,又豈能去細思那些變與不變對愛情的影響,只是在踏入任何關係前,總得好好思考過,才能不後悔。然而在現代社會追求速食愛情的趨勢之下,這些又豈是容易的事,要有一個和你同樣認真、同樣想為一段感情負責的人更是一件再難不過的事了,與此同時我竟只能雙手一攤、聳聳肩,期待下一個遇見的人能如我一樣認真。
7/10 这个世界有病菌、污染和僵尸,我们也有病。远处的天地我已毫无兴趣,只想和同类永远地呆在家里,让空净的滤芯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打扫拯救我们。过分可爱,这片放在 Social Distancing 的疫情当下未免太应景,人人都是自我隔离的怪胎原子。叙事视点一直在 OCD 患者,从男性切换至女性,从方形切换至宽幅,但借由 iPhone 完成的视听尝试噱头大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