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雄》之前生
这是我唯一一部在影院接连看了两遍电影。当时并不知李碧华、程小东、黄沾、顾嘉辉,估计连视觉特效指导徐克也不认识。后来同学把他姐的《台港文学选刊》借我看,里头就有这部长篇《秦俑》。看这部电影旨在重温,也可发现一些有趣之处,比如国语配音里有四个角色出自童自荣;给童男童女点名,还听有人唤:李碧华——大概她把自己当做了蒙天放一样的老魂灵。《焚心似火》依然经典!给电影加了不少分。
另外发现,《秦俑》对张艺谋后来的《英雄》影响之大,真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且不说巩俐那身白袍跟《英雄》里张曼玉的白袍简直像出自同一家裁缝铺,就说说一个场景:巩俐手持筷子敲击盛了雨水的大碗小碗,给舞剑的张艺谋配乐。雨中曲响,意随心动,端的是剑胆琴心,侠骨柔肠。《英雄》里是李连杰与甄子丹在棋馆中听琴比武,二人自雨中破水穿行,风声水声兵气声,原来竟是《秦俑》的升级版咧。
巩俐在片中30年代小影星的造型,可不跟后来她在《摇呵摇,摇到外婆桥》里雷同……还有满天飞扬的银杏叶,吹得人看不清前生后世,到了《英雄》里换作胡杨树叶,也是下得铺天盖地,所不同的,风力被提高了四五级……不知到了08奥运会开幕式上,又会掉什么生物叶子刮什么东南西北旋风?
2 ) 纸页与胶片
对于李碧华,这个一直以来被人冠以诡异瑰丽笔调的女子,我所知甚少。这不是所谓的后知后觉,而是求学时期对书籍的狭隘所致,就像直到现在,我都说不出三毛与荷西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并不爱女子的笔,总觉得女人始终被性别生理所限,除了靡靡,所剩无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于现实中开始纠结情爱,婚姻,甚至是各式世情纠隔。直到那些琐碎到毫厘之间的尘埃开始落与眉间发梢,我才明白,女子的笔写出的是靡靡,却也是呼吸方寸之间躲不过逃不掉的宿命。于是,亦舒出现了,张爱玲出现了,严歌苓,朱天文,赵赵,甚至黄碧云相继出现,而李碧华自然也无法遁去,一笔笔,一幕幕,我开始走进李营造出的亦真亦幻,诡谲缠绵的恨海情天。
《秦俑》的故事,或许早十年读到,我会感动的把枕头濡湿。可最近几年,几世轮回,穿越架空早已街闻巷知。而《秦俑》之所以能作为前辈感动几车女子,也无非是因为文字的旖旎风流。然而,书归书,文字毕竟有着细细咀嚼后轻抚心灵的特别力量,如果想把它转成电影,恐怕不是易事。这一点在《古今大战秦俑情》里完全表现出来。
总体看来,《古》这部89年的片子已经是很不错了,看到字幕打出导演是程小东时,我差点没把一口酸奶喷出来。实在不敢想象,这个于9年前就可拍出此等妙片的人,竟然会在9年之后生生难产下来一个先天不足后天无补的《江山美人》,难道真是岁月不饶人?!
虽然和原著相比,影片少了些旷世的哀怨和美感,似乎导演本人也发现这些怦然心动,生死不渝很难用镜头表达出来。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影片中的许多喜剧因素意外的闪闪发光。比较明显的,便是蒙天放被朱丽丽带到现代,像用唾液戳窗纸那样戳玻璃,像吹蜡烛一样回头吹电灯……这一刻,张导那张苦大仇深垄沟必现的脸却意外的成就了一种喜剧效果。
其实,很多影片都有同样的笑弹,因为时间和空间错位的这一冲突,总能引发很多喜剧元素。像《第六感生死恋》中的死神皮特,像《穿越时空爱上你》中的休杰克曼,无一不是这样迷惑了屏幕前无数少女大婶的芳心。
原著这个三生三世的故事,在李笔下,长短并不受限,而拍成电影,受时间的局限,事无巨细肯定不行,所以取舍是否得当就成了关键。这方面其实电影做得不错,很多可以忽略的并不影响剧情的细节都做了处理。然而,由于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太多不容易诉诸于胶片的地方,比如转世,比如重生,所以,《古》失却了原著里痴缠的动人心魄。又或许,因为《霸王别姬》《青蛇》都修炼的登峰造极,故,其他再炫目凌厉的招式也难称霸武林了吧!
这部电影还有一大特点,便是颜色的运用。我很难想象89年的片子,近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采用大块色调了。漫天黄沙的土黄,铮铮兵士的灰黑,灵静童女的素白,给电影了添加一块纯洁明丽的幕布。虽然这是程小东的片子,但我却分明在其中看到了张艺谋的影子。我一直觉得张艺谋的作品太像一幅幅的画,采用自然光,简单的构图,饱满的色彩。从早期的《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后来褒贬不一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十年前的巩俐没有现在这种沉稳的大将之风,但演技却不可小觑。虽然有些地方还带着话剧般的夸张,而且稍显矫情,但那内心的挣扎,情感的藏与露,角色间毫不粘连的切换,都值得称道。另外,也许是巩俐的侧脸尤其动人,剧中那个冬儿回眸凝望的画面,竟和《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镜头如出一辙。
本片男主角张艺谋的表演可圈可点。大概是多数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他那张春种秋收的脸上,忽略了他的演技。其实,细细观察,我反倒觉得张艺谋的表演有些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禅意。
另外,我很欣赏片中的一个小细节:冬儿刚刚进宫,念名字的时候,冬儿之前的一个名字是李碧华。这个小细节让我当时张着嘴巴呆愣了两秒。如果这是李的手笔,那我真想对她深深鞠一躬。虽然没在社会中沉沉浮浮,但我却明白,一个可以拿自己开玩笑的人,不是大勇大智之人,就是聪敏豁达之人。因为,自嘲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如果这是别人的小恶作剧,那我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彩色幽默了。
《古》是一个关于轮回的故事,亦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它关乎承诺,爱情,生命,家国。
犹记得:不知何时,漫天黄沙下那张不沾烟火的素白面庞,已悄然镌刻在了三生石上……
3 ) 迷醉中殆尽
焚身以火/让火烧熔我
燃烧我心/喷出爱的颂歌
奋不顾身/投进爱的红火
我不愿意/让黄土地埋了我
让我写下诗
让千生都知道有个我
让万世都知道有个你
共享福祸
焚心以火/烫上爱的深烙
燃烧的心/黄土地埋不了我
第一次听见这首歌,我只有5岁。不通人世,却听得自己莫名的难过,太幼小,还会害怕,在夜里噩梦连连。
有时候人难过到极点,突然会有海阔天空的感觉,那种,空无一物的感觉。
到现在,还是不敢轻易去听《焚心以火》这首歌。想起那次偶然在公车上听到,忽然在众人面前泪如雨下的尴尬情景。
我这生最怕的就是在他人面前落泪,让别人知道自己心里的结。
从小我就没有安全感,好在够坚硬,所以很少落泪。
只有对着一些电影,一些编织的旧梦,忽然间变成一个在迷梦中的傻子。 如果没有《焚心以火》这首歌,我想自己不会在每一次偶然间看见那些画面时,泪水决堤般挡也挡不住。
主题曲升华了整部李碧华的作品。
爱的颂歌,悲壮而苍凉,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再也找不到那种跨越生死的爱情。
对现实中的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与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是在某一瞬间忘记了一切,沉浸在这片刻自虐的快感里。
心里越是针锥般疼痛,那种奇妙的快乐就越来越强烈。
有人曾经对我说,不要在人生这个游戏里太认真,否则,万劫不复。
其实,谁不在梦想那个永恒的万劫不复,那个可以抛弃一切奔向熊熊烈火的决绝。
我不知道秦朝的痴男怨女是否真的存在过,其实也与21世纪的人无关。只是会在跳舞吧里混乱的电子音乐的轰炸之后,回到家里,听见这首《焚心以火》,泪如泉涌。
4 ) 非常波澜壮阔的一段情
这部电影,是我学生时代时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应该也是巩俐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吧。
秦朝时画面唯美,冬儿白衣回眸,大火中的跪地,以及奔向大火等,好多经典的画面。冬儿和蒙天放的感情也凄美无比,令人遐想。
到了民国,冬儿转世成的朱莉莉虽然性格泼辣夸张,但是和蒙天放的相处模式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这部分剧情相对比较活泼轻松,也非常有趣,稍微冲淡了秦朝时的一些沉闷。之后在秦始皇墓中的大战,机关的设计等也还是非常壮观的,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会觉得特效一般。
最后,朱莉莉还是死去了,又留下了蒙天放一个人。
新中国时期,冬儿又转世成了日本女人,虽然着墨不多,只是在兵马俑中的一个眼神交互,但足以令人动心!故事也是开放式的结局,没有告诉观众蒙天放会否和这个日本女人有交集,但是能够看到他们的重逢,已经非常感动了!
5 ) 一觉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老谋子、巩俐,还有于荣光,他们都那么年轻。不过他们如今也不算老,至少比我们一介草民要衰老的慢。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那还是在大姑的杂志《大众电影》上。四五岁的我为之神往,可惜直到20多年后才填上这个坑。
想知道什么是演技吗?
老谋子饰演的蒙天放将军范十足,举手投足都是大将之风。直到他一路穿越到了现代,仍然是当初的样子。用嘴去吹灯泡却吹不灭,食指上沾点水却戳不透玻璃。当他拿着菜单一本正经的说“我不吃”的时候,我真心笑喷了。
古代的人穿越到如今,就该是这个样子。或者说,古代人就该是这个样子。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是一丝不苟,剧组构建异世界的能力吊炸天。
那么,马桶卫视的某些脑残历史剧人员们,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想知道什么是演技吗?
巩俐一人分饰三角。除了第三个角色只是惊鸿一瞥之外,前两个角色可以说是完全迥异的。韩冬儿沉静温婉,朱莉莉轻浮张扬。唯一不变的,便是深藏在她们内心的坚韧。能驾驭这些完全不同的角色,足见她的戏路之宽。想找部电影来当表演教科书,有这部就够了。
蒙天放一觉醒来,误把朱莉莉当成是韩冬儿。可惜朱莉莉根本不喜欢他。而他却一路追随,毫不犹豫的相救对方。经历过几次患难,朱莉莉决定义无反顾的追随蒙天放。
人物的转变源于情感,就是这么自然这么顺畅。可惜当下的影视制作人偏偏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人物的情感总是转变的莫名其妙。反面教材请参照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电影《沉睡魔咒》等等。
但是最后,他们没能走到一起。朱莉莉失血过多,死在蒙天放的怀里。两人再次相约来世。
世事无常,命运就是这么残酷。我突然想,如果没有那首经典插曲,《神话》是不是早就该被人忘了?
虽然成龙本人很让人钦佩,但是他的电影真心越来越对不起观众了。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的电影越来越不好看。演员们的表演越来越无力,让观众们比他们还累。区区二十年,电影的水平就已经退步了那么多。
蒙天放一觉睡了三千年,一觉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其实何须三千年,只要二十年,一样是物是人非的。
6 ) 张艺谋大战巩俐
记得当时年纪小,中央6有天晚上一直在播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
巩俐一袭红衣奔向火海,回眸一笑颠倒众生。
然而那时我和表哥的关注点只在这电影武打过不过瘾上面,并且一致认为男主很丑。
巩俐古装扮相有点天然呆,多数都很仙,《天山童姥》里同样红衣飘飘的她,更是艳压林青霞和张敏。
男主老谋子从颜值来讲,差了点牌面。
沧桑,瘦削,干瘪的张艺谋,作为男主,得天独厚的大概只有淳朴了。
但整部电影看完,不得不承认,最出彩的,竟然是老谋子。
秦代的蒙将军忠心不二(姓蒙的都是这么忠心吗?),大概受片长所限,和冬儿的爱情火花,迸发进度有点跳跃,比较接受不了;
到了第二世,两个人发挥的就很稳定了。
尤其是老谋子,满身兵甲戴上一幅墨镜后,显得既现代又朋克,且丝毫没有违和感。
剧情来到民国,简直就是港式喜剧的典范了:
青春无限的于荣光作为当时业界大亨,杀人灭口也要开个私人飞机,飞机上让巩俐说句台词,
巩俐曰:给我一大笔钱,不然我就揭穿你们的秘密
直接把老于吓得枪都掉了……
医院里老谋子演技爆棚,把穿越人士的懵懂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
败笔是,长城上鞋子扔掉了,巩俐竟然可以瞬移,不仅捡了鞋子,干脆就要和自己看不起的土包子厮守一生了。
陵墓大战的戏以当年的拍摄水平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秦始皇陵的设计也基本还原考古图,水银如果能流出黄河长江的曲线,会更有效果;
值得吐槽的还有于荣光仿佛抢了主角光环,金钟罩铁布衫就是打不死。
到了男女主最后一世,只剩下几分钟了,实在猜不到这么短的时间该怎样展开了,
幸好导演功力在,短短几分钟,也要来个一见惊情。
只见老谋子一身70年代社会主义劳动者服饰,从秦俑中缓缓转过身,俨然与秦俑融为了一体, 而且不用上妆。
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这一世,又重逢了:眼前的日本姑娘一如当年初见。
那一眼,就是几辈子。
张艺谋演兵马俑太像了!
有点前卫,有点华丽,有点夸张,有点二逼,还有点CULT。故事李碧华风格明显。一些场面还是很经典的。反派就很俗套了。巩俐演得不错,能把清纯动人的冬儿和媚俗做作的莉莉这两种反差极大的形象都演得活灵活现。张国师年轻时怎么跟现在一个样儿…一点儿都没变…我是说他现在长得年轻呢还是……==
秒杀一切《英雄》《十面埋伏》《菊花台》《三枪》
这片儿在我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误解 幼儿时期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兵马俑是活人敷上一层厚厚的泥浆做成的 残忍至极每次想到都浑身发冷 一次次锤打碰撞着我幼小脆弱的心灵……
还是不太大的时候跟我妈妈在电影院看的呢,就是觉得巩俐的古装很漂亮,不过张艺谋怎么看怎么觉得老。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张艺谋厉害,虽然从来都没年轻过,但是二十几年来也没觉得怎么老,呵呵。
你俩想谈恋爱也用不着拍个烂片让大家一起看吧?
有点囧,有点傻,很纯情,完全怀疑是程小东拿了钱,给热恋中的张艺谋、巩俐拍的MV。
二十年前,穿越鼻祖;二十年后,穿越成风。
这样的电影只属于那个特定年月,充满暖昧不清的时光余味,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了,巩俐与张艺谋程小东,香江与大陆,黄沾与叶倩文,一曲《焚身以火》……
冬儿奔向火场的那一幕拍得真美,人生一场真心爱过就不枉此生,冬儿将爱的寄托传递给了蒙将军,活下来的才是最苦的,离开的反而解脱了。
盗墓穿越题材,先锋的很。制作精良,看样子是投了不少钱。老谋子真是长了一张兵马俑的脸,难怪找他来演,还有和巩俐当年的那些事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李碧华的套路感很强,颇有层叠推进回旋之感。这么一部挑不出大毛病的商业片,在豆瓣只有6.6分,啧啧~
看了《十三邀》对张艺谋的采访,二刷该片。还记得小时候看,被震到,觉得电影神奇又牛叉,到现在都还记得巩俐那身红衣,还有那曲【焚心似火 - 叶倩文】至今还记得旋律和歌词,到底是为什么能这样。
这么好看的片子居然分数这么低
又名: 秦俑 / Qin yong导演: 程小东 (Siu-Tung Ching)主演: 张艺谋 / 巩俐上映年度: 1989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098147
这是小时候在干休所礼堂看的,周围的爷爷奶奶们一直在小声低估同一句话:这丑了吧唧的男的怎么还不死啊。
第一次看时没想到内地能拍出这么现代的片子,后来了解到影片的编剧,导演,配乐都是香港人时,就更吃惊于在当时一部纯粹的香港片能找张艺谋和巩俐来主演~~
轮回与转世,一次又一次。
完全有理由怀疑张艺谋为了和巩俐拍亲热戏才亲自上阵的,不然以他那张老树枯皮的脸和小鸡仔身板怎么会想到来演个威武伟健的秦朝大将,我多年前看小说时可从没代入过这种形象。古不错,今就算了,巩俐只要不演农村妇女多半是美的。
这两人当年要不分手,中国电影史会改写吧
英雄是不是就是这个套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