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一定会等你,已足够美丽
电影从李连长讲起了多年的一次难忘经历,当时他被江南的一个小女孩救助,他久久未能忘记她的恩情,但李连长也迟迟未有机会重回江南地区。在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关头,我军某部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人的江防情况,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去侦察敌情,也重归那个怀念的地方。
1革命精神
战斗当中侦察勇士周长喜与敌人撞车同归于烬了。山上的战友们注视着自己战友的牺性场景,默默地脱帽敬致,为战友哀悼。周长喜在危机关头,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更多数人的生命。在革命人的心里,党的任务就像一道触目的曙光,因为有了这样的光芒,才有可能有之后的晴朗,所以所有人都在为着这道光芒,牺牲着、坚守着。
另一方面,老班长吴老贵在突破敌人江岸封锁时中弹了,老班长吴老贵生命最后,坚定说:小马我掩护你,记着写封信给我老婆,告诉她我没有白穿她给我做的布鞋。吴老贵开枪送走战友小马,吞下一口水壶里的酒,拼命扔出命敌的手榴弹,然后壮烈殉国。老班长既怀着对老婆诚挚的爱,又有着对革命深厚的使命感,以这样的方式选择死亡,正是因为顾全大局,以革命为先的精神。老班长还曾说过,“侦察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有得到上级的允许是不能喝酒的。”尽管喜欢喝酒,但是在生死存亡之际,革命和任务是高于一切的。
李连长说,“不管有多难,我们一定要把敌人的炮兵情况查明白,报告过去。”在那个年代侦察,没有任何高科技的设备能被使用,只有靠着眼力和体力、智慧,支持着一次一次侦察行动。
李连长在危机关头,选择只身上前,他说“你们先撤。我打仗经验比你多。不要争了,这是命令。”只有在这样的关头,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光辉形象是无限的动人及无私的。说完然后,李连长头也不回迎敌战斗去了。
在生死存亡之际,将一切感情置身事外,重要的是全局利益和同志的安全问题。
盼望
一直在江南生活的老奶奶,看到了李连长他们,“你们真的是当年的新四军?看到你们新四军过来,我死也可以闭眼了。”
江北和江南的人相见,有的也许素未谋面,但因着心中大家都属于一个组织--共产党。这种相见才那么感人。当地人对共产党的盼望,犹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样,站立在寒风中对春的盼望。
还有刘队长对连长的盼望,因为这句“小姑娘我们一定要帮你报仇,我们一定要打回江南去,”这句话,他们2人相认了。
刘队长的一颦一笑、一弯腰一上船,都吸引着李连长的目光。
刘队长给连长的桌上放了一盆他喜欢的三叶红。
刘队长看着连长的灯还未熄灭,在夜色中静静地看着那束光,那光既像心中的爱,也似革命的火焰。
在侦察与战争都获得了胜利的时候,侦察英雄们要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们二人也要分离。
李连长动情的说,“我们就要走了,我相伟德体育最新网站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又见面的。”
刘队长说,“不管时间多久,我一定会等你的。”
在战争年代,儿女之间的私情也会被革命所压制,但是正是因为高度的自律以及对革命的热忱,我们收获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但是“我一定会等你的”这样的话,已经足够美丽。
2 ) 战争年代革命的爱情承诺
2021.09.19
游击队女队长刘四姐接到解放军渡江侦察队,带领他们渡河,刘队长在岸边用竹竿把船推离河岸,李连长正担心刘队长咋上船,不想刘队长竹竿撑水一个鱼跃就飞到了船上,好熟悉的动作和身影,果然刘队长就是当年救了李连长的那个渔家小姑娘。俩人惊喜万分。刘队长从战士那里得知李连长也是苦出身,还知道李连长也喜欢一种叫“三月红”的鲜花,就悄悄的采集了一束摆在了李连长的屋里,一般男给女送花,他俩是女给男送花,更明确的表达爱慕之意。他们一起化妆侦察,智劫敌车;临危不惧,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一系列的行动过程中,李连长的有勇有谋、机智勇敢,让刘队长佩服,并心生情愫,爱情的鲜花在心底里默默的绽放。
万炮齐放,解放军全线渡江,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李连长马上要和大部队南下了,但是有一件心事未了,没有了细说的时间,又不好直言明说,只能含蓄动情的和刘队长告别“我们就要走了,我相伟德体育最新网站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又见面的。”刘队长倒是干脆利落直言“不管时间多久,我一定会等你的。”李连长大喜,俩人这就算“私定终身”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爱情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没有彼此的卿卿我我,只有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没有时间相互交往了解,只有抓住机遇,三言两语,一锤定音;没有海誓山盟,却比任何誓言都牢固可靠。
3 ) 有专业素质的战争片,有人情味的革命电影
小时候看过点,似懂非懂,只有临近结尾战士抱着一节树干跳下水去印象较深一些,当时只觉得他水性好,还很聪明。现在看来,这都属于导演不动声色的用功之处。事实上,这部革命战争电影的军事信息量非常丰富,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战术专业知识,这对于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相当有益,而这又是很多同期电影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不能与之相比的还有一点,即战争题材下人的精神面貌刻画。有些十七年的电影就不能做到角色的鲜活生动,反而让人觉得满嘴高调、缺少真实感。
汤晓丹工作在上影,来自国统区,这大概是原因之一吧。
4 ) 送回情报和敌后作战可圈可点
皖南事变后的渡江侦察记,打回对岸去,减少渡江作战的伤亡。
孩子他妈。
不能这么说,要说爱人。(这种称谓逗乐在当时或许是转情绪,但如今看没啥细说的)
敌人形象,新兵给上级点烟,听到我军就假晕,老油条巴结识眼色,都是虽脸谱但生动
如何拿到江边布防图?
挑夫系鞋带时偷听确认布防图的所属军官,趁军官一人钓鱼时让俩同志叼芦苇潜水过去,军官钓到鱼时被同志拉下水淹了(没了也没人管),军官公文包中的布防图被卷到芦苇根里,塞进鱼嘴里。卖香烟的女同志探听到布防敌军不同营各自管己防区(长江防不住也是上边的事,打仗时枪口抬高一寸就是积阴德了,也不至于到时被清算),来到插水桩同志这次,鱼换香烟,布防图就送出去了。
没有枪伤,肩膀红印,被说是扛枪的,被江边民工保护说庄稼人哪有不挑扁担的(听说我军要打回来都暗地相助)
两卡车相撞掩护友军情报带回江边,新榴弹炮阵地威胁,发报机被破坏,只能游回送情报。
要想尽一切办法活着完成任务。
我希望能看见你们的信号(游回完成的信号)
我也希望看见你们的火光。(在敌人区域突围成功才有)
剧本还是挺不错的,而且背靠人民群众走向胜利。
5 ) 评《渡江侦察记》的优缺点
影片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情节处理得也比较流畅,画面简洁,演员尤其是孙道临的表演也非常到位。
但影片也存在不少缺憾,如影片还是没能脱离当时革命影片的一般叙述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高、大、全”的模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对国民党军队的描述过于丑化了,形成好人与坏人的绝然二元对立,对人物的心理挖掘得不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情感没有更细腻的描写,这与《柳堡的故事》就差多了,也许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还有就是影片中在表现黑夜的戏时光线太强,与白天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差,易造成观众对时间感知模糊不清,从而造成误解。
6 ) 很不错的影片
经典自不必言,就是王志文在《黑冰》里还引用剧中陈述饰演的角色台词。开场是侦察兵汇报观察结果,专业术语。这点比很多影片都强。而且还有一条爱情主线,男女双方的感情隐忍但是炽热。
比较令人在意的一点是,本剧的反派是可以爆粗口的,一口一句他妈的。但是为何后来很多影片都不如说了呢?比如《地下交通站2》?好奇怪。
处座。。。
李连长恨死勤务兵了!每次他与刘四姐的情感互动刚要到升级的当口都被勤务兵老远处的喊叫搅局——当然这更是为了导演有意也是被迫克制的爱情线叙述,毕竟那个年代的革命题材在这个问题上不允许过分浓烈直白。而对孙道临自己来说,如果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关于“听”,那么渡江侦察记就是关于“看”。乔装改变深入敌后的故事特性决定了导演必须采用大量视线剪辑正反打去叙述冲突。假扮民工的李连长斜眼偷瞄江边工事图;敌情报处长认出车上的大个子,李连长也从对方的看和反应中看出了伪装暴露于是果断出手;结尾的三枚信号弹与三处火堆的交映生辉更是将“看戏”推向了最高潮!……三星半。
顶
我看过三十遍...
这个老班长没死吧
肯定看过,但是没印象了。
那时的人都好有精神
54年的渡江侦察记的确是不错
应该添加1974年版本的
那个年代能拍出这样的质量,我觉得很不错,胜过林海雪原的做作
要说当年的孙道临,那也是粗布军装,不掩国色啊,更何况还有那把迷人的声线。
怎能没看过
游啊游~
抱着一跟原木过江给炮兵提供坐标,这样的事情希望不要再发生在中国军人身上。
还是原版的好,尤其喜欢孙道临的表演
印象不深
十七年发展阶段,新中国第二部军事惊险片(第一是智取华山),不仅重视情节紧张还注重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鲜活,具有抒情性(多种情感融合,隐约的爱情线以一句“我一定会等你”+同志式握手作结)
渡江战役前
小时候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
孙道临真的不适合演军人啊,看在大军渡江给满分,沈默君编剧,英雄慕思荣高锦棠顾问,16老班长鞋上绣着渡江胜利,小广播,白天拍夜景,叠罗汉,像海上神鹰,26迟到俩小时,渡江的说是新四军游击队,51赤膊打桩福利,除孙道临身材都好,鱼腹传书,54枪口抬高一寸,官长,57肩膀有印是当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