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唱歌的宁静真美
看了多遍电影,不想去评价电影的好坏,感动到我,我觉得就是好电影,可能我不太会去思考电影本身是不是能够给人更多思考,我比较喜欢去欣赏电影的画面和传达出来的情感,有没有这样一个能够打动我的点。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宁静含泪歌唱的镜头了,静姐真的好美,眼睛太传情,瞬间把我带入到电影情境中,每每看到这里,都会这样感慨一下,还有她笑起来的时候,那种纯洁和美好,也特别能打动我,好演员就是这样吧!
静姐现在越来越随性了,有时候还挺怀念电影中的她,不过现实也很可爱!
2 ) 黄河恋歌
一滴泪落下需要多少天? 一个瞬间忘记需要多少年? 泛黄的照片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遍,每一次翻看的心情又经历了多少次波澜,每一次波澜后又流了多少眼泪,每一次流泪的背后又有多少次的遗憾和甜蜜!一辈子无法忘记的黄河恋歌,在年老的欧文用颤抖的手、迷离的蓝宝石的眼、苍老的容颜、破碎却又清晰无比的记忆娓娓的阐述 一张一张有次序的黑白照片又如无声的言语,深沉而又震撼的向人们展示二战期间在古老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第一张是一个幼稚的黑黑的穿着肮脏的肥大棉袄的男孩子和一头老黄牛,他有一头短发,白白的牙齿露在干涸的小脸上,一双无邪的眼睛正茫然却又安心的看着前方,黑黑的小手牵着他的老黄牛,犹如一个征服天下的战士,浅浅的笑挂在嘴角,还没来得及放开,后边就多了个无情的飞机,无声息的犹如一条毒蛇伸出绚丽的毒芯。出现故障的飞机在欧文的努力控制下最终迫停在一高山的经人工改造的土地上,险些掉下山崖,是这位小朋友救了他,当把他从死亡边缘救上来时,欧文看到男孩穿着一个早已破烂不堪的到处是洞的裤子,犹如一个个布条挂在身上,他定定的看了看他,然后放声大笑,男孩也不明所以的笑了起来,笑的是那么自然,仿若一辈子不曾这样痛快的笑过。邪恶与善良往往就在一刹那形成,没有理由也毫无理由的,仅仅只需要一笑,万里的距离也会在瞬间拉近。与男孩满身灰色不般配的银色的发光的精致的长命锁叮铃铃的奏着美妙的歌。歌儿还没有唱完男孩已经被炮弹炸得飞身碎骨了,只留下它在黝黑的土地上孤零零的躺着,躺着...长命锁啊,长命! 第二幅是“安琪”,这是欧文为她起的,在欧文的眼里她就是他的安琪儿,他的天使。在滚滚浪涛旁边,在气势恢宏的激浪旁边,在悬崖上,她伸张双臂,用一种容纳一切的姿势高悬在空中,满脸露出满足,惬意,闭着双眼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属于这里的气息。我不知道什么是永恒,或是做了伟大的贡献,或是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但我坚信,这一刻,就是我心中的永恒。再没有比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露出如此的迷人的笑容而让人感到震撼。不管任何人无论他处在什么位置,在此刻,都会想和她一样,融入到黄河里,投进母亲的怀抱。欧文是在负伤的情况下被她所救,幸运的她还会说英语。欧文曾说:在如此的穷乡僻壤能遇到一个会英语的简直是奇迹。而她却就是他的奇迹。一次又一次得救了他的命。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在腰上挂着一个用红色绸布包着的圆筒,然而具体是什么却不为人知。直到在刑场上救他和黑子时,才明白是炸药。安琪说,在中国的女人,一旦被敌人捉到,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死。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最后的反抗。在中国,只有战死,绝不能投降,我们宁愿丢掉生命,但绝不能丢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柔弱的女子用低低的声音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话语。这不能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我们可能柔弱,但我们绝不软弱。你们的坚船利炮打倒的是一具具躯体,却永远打不到我们的中国心!然而安琪最终还是死了。割断的绳子就是她的结果。黄色的水依然在不停的流着,流着,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还有一具美丽的尸体在泥沙中静静的躺着,躺着,终于可以休息了。 第三幅是黑子的女儿,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穿着一个大大的花布稠衫,瘦小的身体被松松的裹着。粗糙的脸上挂着纯洁的笑。在我将要二十年的人生中,我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样不掺杂质的笑,那是怎样的笑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骨子里流淌出来的笑吗?是如野百合般散发着暗香的笑吗?亦或是如云彩卷舒自然地笑呢?我说不清也道不明。有些东西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不能忘,也不敢忘,不能说也无法说,一旦说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她是一个孩子,很小的孩子,却已经会也懂得了人世间的很多事。自小缺少母亲的她,并没有因为缺少一份爱而变得孤独。在欧文的面前,她幼稚却又执着的让他吃蝎子。当看到他艰难的吃下去时。她发出了格格的甜美的笑。我想没有哪一个人会让如此可爱的孩子失望。所以欧文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做了,承认自己就如一只会吃虫的小鸡。她是聪明的,聪明的把蝎子往小日本裤子里放,看到小日本受伤的样子,她就如一只得逞的小猫眯,眯着眼,猫猫叫。她是坚强的,当被小日本捉到作为人质时,为了不投降,甚至想要咬断自己的舌头。孩子,什么才是孩子呢,孩子就是要被长大了的孩子宠着,惯着,有求必应,不被世间的丑恶所伤害,毕竟我们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这样痛痛快快的过活,长大了就找不到这个机会了,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原谅,因为是孩子。而他们,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拥有什么呢,拥有了又能是什么呢? 最后一个我要说的是最复杂的也最悲剧的人三炮。因为黑子,他失去了男儿身,几十年过去,内心的寂寞无处话凄凉,只能靠喝酒唱一些情歌来麻醉那颗受伤的心。我深深的记得他对歌时的情景。微微的风把他本来就凌乱的发吹得更是四处飞扬,就如他的心,衰乱而不知方向。委靡而浮肿的眼睛直直的朝向歌声飘来的方向,把身体中所有的力量全提到了嘴上,用不太清晰的话语唱着一首首热辣辣的情歌。每唱一句就仿若用尽了全部力气,好似在发泄,又好似在哭诉,一句句的飘在山谷中,回荡,回荡...他是一个忠于主子的人,却是一个不怎么爱国的人。然而主子的每一句话他都牢记在心,就如黑子被关在牢中,他本可以直接把他杀了,但却没有。几十年,一个人,失去男儿身,其中的苦不言而喻,他发了疯的想报仇,但就主人的一句不行,他就把这份恨藏在了心里。他是一个擅于奉承得人,但只对有利于主任的人奉承。当看到主人被小日本杀死却还用尽全力扭头深深地别有用意的看他一眼时,他瞬间就明白了。他要做的就是保护主人的女儿,尽管还有黑子。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茅草屋着了火,黑黑的熏烟就像一个信号告诉了来此的三个人。看到小日本如小丑般慌张的扑灭火时,他笑了,大声的笑了,仿佛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高兴事,声音尖尖的仿若狼嚎。此举惹恼了小日本,最后挖了个坑,要把他活埋。站在坑里,一份份的土不断地往他身上砸,而他,则是把眼放向远方,好似在看他还未实现的梦,嘴里依然唱着情歌,火辣辣的情歌...一首又一首,直到封口,一个漂亮的小土堆就这样完成了,在黄河边沿,安安静静的躺着,黄河水在旁边流过,仿是在唱一首情歌,一首动人的情歌... 白花花的胡子的欧文,站在以前的那个地点,又是一个黄昏,血红的太阳又照在黄河水上,还是那么绚丽,那么美。欧文蹲下来把一张张照片轻轻的放在了水里,他答应过安琪,要把照片洗出来给他们的,现在,过去了几十年,照片该给他们了,尽管有些许舍不得... 我想当欧文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度时,他是寂寞的 一个寂寞的人总是认真的记得过去得点点滴滴 当一个人的时候 就会如数家珍的把它们一一摆在面前 眼里全是珍惜 而这些照片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他知道有些人比他更需要
3 ) 向美利坚献婚
《黄河绝恋》讲了一个和战争有关的爱情故事:二战后期,美军飞行员欧文(Paul Kersey 饰)因飞机被日舰击中而迫降在长城脚下。危难之际,他被八路军和村民救下。不久,战士黑子(王新军 饰)和懂英文的女军医安洁(宁静 饰)奉命护送他前往根据地,途中历尽艰辛,安洁和欧文相爱了,但在最后渡过黄河前往延安的过程中,黑子和安洁为掩护欧文而牺牲。
要理解这部电影,必须了解拍摄时的时代背景。1999年,正是中国加入WTO前夜,在精英们的宣传和诱导下,举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希望被西方/美国承认与接纳的渴望。《黄河绝恋》这部意在与美军重叙旧情的影片未映先热,并在公映后立即获得了华表奖和金鸡奖。
这其中华表奖分量最重,因为它是中国政府奖,也是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奖,由于其评奖标准最重“思想性”,所以授予华表奖,意味着官方对影片主题无保留的认同。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虽然《黄河绝恋》把美军飞行员表现得英俊潇洒、厚重多情、充满国际主义精神,并把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女明星宁静送进他的怀抱,但就在影片上映的1999年的5月8日,美国空军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三名中国记者殉难,其中两名是女性(此时,当朝相国意在取悦美国的“消气之旅”也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月)。这似乎证明,当年中国文化、政治精英对美国的投怀送抱多少有点一厢情愿,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单相思。而美国则不希望中国对中美关系有任何误解:上床可以,结婚则绝对不行。中国如果想追求美国,必须付出更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精英阶层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面前,最为自惭形秽的是发现自己属于非“普世价值”的异类,如何能够把自己包装成“普世阵营”中的一员,并被美国认可,则是他们的最大焦虑。《黄河绝恋》这样电影,真正的效用是化解这种焦虑。影片中的男主角欧文,虽然公开身份是被八路军拯救的落难飞行员,但真实的身份却是代表美国的“普世价值评估师”,可谓一言九鼎。
为了顺利通过评估,导演冯小宁称得上煞费苦心。虽然安洁、欧文一行活动在“晋察冀边区”这一著名解放区,但举凡从“普世价值”的角度看起来有点违和的东西都没有出现,比如党、民兵、武工队、堡垒户、老支书、妇救会……等等这些支持根据地存在的力量,全都恰到好处地随着“日军扫荡”消失的无影无踪。安洁、欧文、黑子要么活动在“无人区”,要么就穿越般地撞见一个水浒式的山寨——安家寨。
安寨主和黑子的世仇是影片的另一个“梗”,最后由黑子夜闯安家寨,对安寨主晓以民族大义而得以化解。耐人寻味的是,安寨主与黑子的对立与黄世仁和杨白劳、南霸天与吴琼花之间的对立完全不同,简言之就是不具有任何阶级斗争的性质,仅仅是不同家族之间的恩怨而已,这不仅是“普世价值”可以理解的,也是其可以驾驭与调和的,因此从“普世价值”的角度来看也是无害的。
黑子的父亲最后也为了帮助他们渡河而牺牲,在他身上,传统农民的木讷、淳朴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我们熟悉的“解放区人民”的气质则连影子也看不见,他和鲁迅笔下的晚年闰土及华老栓毫无二致。
黑子做为八路军战士,有别于任何一支其他军队的“人民军队”军人的特质,在影片中被淡化到了最低限度,支撑他出生入死的动机不是“阶级仇、民族恨“,不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所带来的高度政治认同,而是更为普世和抽象的“军人的尊严”,这就使他和欧文有了相互可以听得懂的共同语言。
《黄河绝恋》中最大的、也是被许多影评人所津津乐道的冲突是黑子和安洁所秉承的“宁死不降”价值观和欧文秉承的“为了生存可以投降”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黑子和安洁最终折服了欧文,但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
这个冲突其实是一种伪冲突。因为在影片设置的语境里,欧文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和黑子、安洁代表的“中国价值观”层级是不同的,前者是一般的、普世的价值观,后者不过是特殊的、“特色”的价值观,黑子和安洁不是要证伪欧文,而是要被欧文理解。
经过一番曲折与争论,欧文终于明白了:如果说对一个美国军人而言,在失去抵抗能力之后“光荣投降”,不仅不损害尊严,而且可以活命的话,那么对中国军人来说,投降只不过意味着从“有尊严的死”变成“屈辱的死”,所以投降绝不可行。
欧文终于理解了黑子和安洁,这种理解是居高临下的、是一般对特殊的理解、是“文明”对“野蛮”的理解。我们在西方电影人拍摄的西方冒险家和殖民者到南美丛林、非洲大草原、中东和印度探险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冲突与桥段。只不过他们是带着一种文明优越感来表现的,而冯小宁和中国文化精英则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来拍摄的。
在冷战失败的阴影下,中国自己的价值观不仅不能自我证明,而且不能自我表述,只能通过西方的价值系统才能得到证明与表述。
在这个最主要的“冲突”解决之后,接下来的情节则折射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嫁给美国。
冯小宁用浓墨重彩的方式,在黄河的见证下和激昂深情的音乐伴奏下,推出了一场献婚仪式——欧文拥吻了安洁,黑子含笑移开了自己的目光(他没有表现出嫉妒,这倒是不太符合“普世价值”中的“人性”,也许冯小宁是想表明:中国女性投入白人男性的怀抱是得到中国男性鼓励的)。
老实说,冯小宁没有在黄河边为安洁和欧文安排一幕《红高粱》式的场景,还是给中国人留了面子。
在一定意义上说,安洁代表了中国文化精英为中国构建的自我想象: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明的启蒙(安洁在北平一所具有教会背景的医科大学学习,并在那里学会了英语),后来惨遭日本的强奸与蹂躏,因此不得不走上革命道路,但仍然没有安全感,她身上一刻不离的背着一枚随时准备用来自杀的手榴弹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她渴望得到西方的抚慰和关照。
而欧文则代表了中国精英心中理想的西方/美国形象,他阳光快乐,正直有力,他给了安洁以她极度渴望的保护与安全感,亲手解下了挂在她身上的手榴弹,并承诺要把她带到美国继续完成她的医科学业(帮助中国实现西方化与现代化),这个承诺让安洁如此感动,以至于她甘愿为了欧文自沉黄河。
安全感不能自我赋予,而只能通过西方提供保护来赋予,这是中国精英的另一个心理症候。这个症候从晚清一直延续到民国,仅仅是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消失过。
欧文对安洁的不能释怀、一直持续到晚年的爱情,让中国精英自惭形秽于不被“普世阵营”所接纳的焦虑得到了缓解——这也的确是《黄河绝恋》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因为它真实记载了一个时代精神状态——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中国精英对美国的意淫而已。“五八炸馆”表明美国绝不会给中国以平等的“夫妻”地位,美国留给中国的充其量是一种没有平等权利的“通房丫鬟”地位,而此后爆发的全国性抗议浪潮,以及2008年爆发的海内外华人共同保卫奥运火炬运动,又表明绝大多数中国人绝不接受这种地位。
精英的意淫,不过是一种意淫罢了,但他们隐秘的、宁可倒贴也要嫁给美国(当通房丫鬟也在所不惜)的执念,才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因为这牵涉到中国的尊严,也牵涉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 ) 忍不住泪流满面,冲动想去黄河看看
总是不敢正视那段被欺凌的近代史,不敢或者不忍看南京大屠杀。我想我是比较脆弱的人,不能理解人类历史上的种种非理性的残忍。
打开电视,CCTV6 刚好在播,被一种干净的气息吸引。其实,我很少看有日本鬼子的片子。因为,从小这样的爱国教育实在太多了。而这个片子,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从一个老外的视角来看那个时代中国人价值观。
老美眼里,生命高于一切。军人的职责是有限的。而在中国军人的价值体系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强调的是牺牲精神。
任何时候,这种为了信仰的舍弃生命的的壮举总能让我落泪。我忍不住为这些人,心痛,为他们的勇气所感染。只是,现在我所拥有的只是迷失的信仰,和挣扎的自我。
有时候,很鄙视现在的自己,很向往那段红色革命的岁月。只是当生活回归平静,战争远离我们,我们记忆填充着所有模糊的仇恨的感觉,也随着岁月越来越淡化了。无疑,我们是最幸运的幸运儿。
只是,直到今天,我也不想去圆明园那儿静坐片刻,我的心难以平衡。历史不是公平的。历史是不公平的。在那段多灾多难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他们忍受了多少不该承受的悲情。哎,文明,是多么惨重的代价。
现代人,总想梦回唐朝,大兴土木,正如西安城景观规划。只是,回到空荡荡的城楼,却找不到当年镇守的义士。空悲切啊!
扯的离电影有点远,接着影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泪点是:当普通老百姓面对国乱当头时,即使是世代血债,也能够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怎么让我有个罪恶的想法,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被侵略,中国也会自动打开国门,学习来个君主立宪来着。
今天的中国,强调和平。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民族来说,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意义非凡。
我不想看,中国可以说不,为什么中国可以说不之类的书,我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没有精力去指点江山,鼓捣全球娱乐。今天的中国,刚刚睡醒的雄狮,面对混乱的丛林法则,生存和发展从来没有变的简单。
5 ) 静姐
虽然这两年静姐好像没有再出来演过什么影视作品了,但是真的感慨一个演员,如果这辈子能有一个代表作,就已经很不错了。对我来说,静姐的经典角色,一个是孝庄秘史里面的大玉儿,另一个就是这个了。小时候看的时候是没啥感觉得,因为好像是看不懂的,后来再大了之后就觉得真的好看。所以静姐是真的流弊的~
6 ) 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第一次看《黄河绝恋》是在高二的一个周六的晚上。那天,隔壁文科班不知从哪儿弄了台影碟机,也不知从哪儿搞来的《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的碟片。路过隔壁班的时候,看见一些人围着一台电视在看碟,于是凑了过去。于是就像一见钟情的恋人,恋上了《黄河绝恋》。
后来,我们那儿的县城影院终于拿到了《黄河绝恋》的拷贝。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高中时代只有周日半天的休息时间),也是这部影片要下片的最后一天,怀着无比兴奋的憧憬的崇敬的心情,去到影院再一次看了《黄河绝恋》。后来,在大学的时候,好不容易找到这个碟子,又看了两遍。后来,流行网络下载了,可是偌大的网络里,怎么也找不到这部片子的下载。还是在08年的11月左右,终于在电驴上发现了该片的DVD版本下载。于是下载了,刻成了碟片。
如诗而优美的画面,非常动听的音乐,朴实的风景与人物,强烈的家国情仇,还有美丽的爱情。当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在抗日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当一个美国空军士兵遇到中国的一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性,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冯小宁用精巧的电影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黄河上的恢宏历史,一个忧伤而美丽的爱情。
那些画面,那些红色的枫叶,那雄伟的长城,那滚滚的黄河之水,还有那苍茫的黄土地,极具视觉冲击力,一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那些音乐,特别是《夕阳山顶》的那一段,美丽动听,柔弱中充满了力量,让人百听不厌;那些人物,安洁,美国士兵,花花,黑子,黑子的父亲,安洁的父亲,以及那一个寨主的手下,个个人物都是那么地生动,令人不得不感动。喜欢宁静,喜欢她忧伤下的笑容,喜欢花花,喜欢她无邪的纯真的笑脸,喜欢那个美国兵,因为他的眼中有爱有正义,喜欢黑子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条汉子!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多,但是像我一样恋上这部电影的人,不知道有几个?这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如果不是高二的那个周六的晚上,偶遇那一次放映,我会爱上她吗?或许会,或许就不会。
感谢冯小宁导演,感谢这些演员,感谢这个剧组,因为你们,因为《黄河绝恋》,成就了我与电影的一场初恋。
~~~~~~~~~~~~~~~~~~~~~~~~~~~~~~~~~~~假装华丽的分割线~~~~~~~~~~~~~~~~~~~~~~~~~~~~~
本文最初发表于2009-1-15QQ空间
宁静张开双手背后是壶口瀑布那里,我也被打动了,虽然知道用意明显,但确实感染人。片子里多处地方不符合逻辑,比如欧文抢了辆卡车那里,为何要把机枪放进车里用手枪射击,为何不直接开车走?
中国的铁达尼号...在我心目中相当有地位,冯小宁导演的三部,红河谷 紫日和 黄河绝恋,我都超喜欢!宁静在壶口瀑布举起双手的那个画面,太美了.镜头的艺术,冯导当年很犀利~~!!
宁静在黄河边敞开双臂的那一幕属实绝美。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关于黄土地与日本侵略者,不如《红河谷》,男主和宁静在拍这部时已经结婚了,整个剧情就像是“我是你欲盖弥彰的温柔理想”,宿命般的结局,国人定要为了大义而“殉葬”,有意思的是对西方的生命至上和东方尊严至上价值观的探讨,模糊化的台词和语境莫名很难看出冯小宁的个人倾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宁死不屈。
2020.10.31和老张一起又看了一遍,把曾经标的五星改成了四星,算是童年记忆加持吧【每看必哭
非常喜欢!!!!小时候跟爹妈一起看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宁静跟她帅气的老公~~
没看完,我娘催我睡觉了。这片你们许多人都感动了,我却觉得超喜感。配乐非常美妙,堪称经典。别的等我明天看完了再评。宁静那时候还挺漂亮,男主角一般,三炮很出彩儿。
冯小宁拍这种片子最感人 比如前作红河谷 近年来的举起手来那种不适合冯小宁 这部黄河绝恋 很感人 又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永远的抗日!
格局其实很小,剧情也略显单薄,但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却是真挚且厚重的,无论是宁静在壶口瀑布前的经典pose,还是金鸡百花颁奖礼多年沿用的《夕阳山顶》,都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中的经典。
6/10。导演的空间调度非常失败,尤其是高潮没有强调黄河的汹涌、欧文一伙与河岸的距离,快靠岸的情况下安洁的牺牲显得毫无价值,此外迫降的飞机能摧毁岗楼却被悬崖边一截枯木拦住、黑子壮烈地拉响手榴弹后跃起堵机枪,堪称喜剧。用长命锁的道具指代被炸上天的放牛娃、红叶庙宇的和平场景转换为烧杀淫掠的暴行闪回,这些庸常的对比手法远不如狗腿子呼唤山那头的情歌有力量,几次呼唤从猥琐、可怜到烧屋报信被活埋的悲壮形象渐次升华。东方主义的叙事成为一种内在的缺憾,欧文扮演了西方救世主,要求象征东方女性的黄河/安洁被爱和被献身,美国人摘梨、八路军挂钱以及美国人说八路军的肚兜时髦,虽然表现了文化的冲突,但欧文假借投降营救花花平衡了保卫国家和尊重生命的职责冲突后,黑子最终要认同西方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才会发扬,中国才会迎来胜利。
宁静在河边儿伸胳膊那个动作我在壶口瀑布玩儿的时候效颦了一下,我说,黄河绝恋,但是某男说,不,黄河大侠。
小时候觉得那个年代的片子都很烦就没看,心里还是喜欢红河谷多一点。昨天上午CCTV6又在放,认真看了一下,好好看啊。。。。。。虽然战争场面寒碜了点╮(╯_╰)╭我还以为这种应该是小说改编的,结果不是哇。
冯小宁就喜欢弄大场面,可往往除了大场面其他的方面都很流俗,比如此片~~
记得小时后看到活人被土埋的那一幕还做了好几天噩梦
抗战三部曲随便拿一部出来,现在的青年导演恐怕片长小于三个小时都做不下来。
1.抛开故事不谈,就电影拍摄制作而言,比起豆瓣和IMDb评分都更高点的《红河谷》,反倒是《黄河绝恋》让我相对满意些。2.1996年保罗·克塞在拍摄《红河谷》期间与合作拍摄的女演员宁静相识,1997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1998年儿子雷纳出生。(所以《黄河绝恋》中算夫妻俩扮演战乱中相爱的情侣恋人。)2005年爆出两人离婚的消息,2011年宁静才首度承认与保罗·克塞离婚。3.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在线版本英语对白无中字、汉语对白有英字,西瓜视频倒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中文字幕。
安琪是个很美丽的名字,宁静手里的手榴弹赋予了它更坚贞的内涵,那段伤痛岁月如同那些美丽的旧相片随着黄河的澎湃而悄然流逝。
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技巧来包装“民族记忆”和“革命记忆”。八路军女兵和美国飞虎团男性的爱情故事,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轰轰烈烈地展开,提供了一种异性感情和异国感情相互重叠的浪漫传奇,另一方面也试图证明中国革命历史和谱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军人,业已被目睹这一历史流变的外国人所见证和认同。宁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张开双臂的画面,带着一种悲壮的美;三炮唱着信天游被活埋的画面,带着一种无言的悲
透过铁达尼里老罗斯的蓝眼睛看到的是催人泪下的萍水相逢之爱,老欧文的蓝眼睛却无声诉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别无选择的悲壮。配乐很中国,画面很中国,或许只有通过这样中国的视角,方能最好诠释--我们并不谴责残酷,我们只用生命换来尊严,那最后一句话,是“值得”。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