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木
因为前段时间看到泰国去年拍的《娘娘腔的日记》大电影,依旧黄暴屎尿、插科打诨,无所不能地延续着两季剧的特色,大概会让许多剧迷们再次想到2016、17两年时看这部喜剧时笑得花枝乱颤的快乐。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这部剧似乎改编自现实中的真实故事(在第一季Golf确诊感染HIV那集最后,现实生活中的Golf还出现说自己并未感染)。而根据泰国数量庞大的耽美剧,也会发现,像《娘娘腔的日记》中这三个娘娘腔形象在泰国或许并不少见,至少在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并且这部剧本身带有一定的现实向度,并非那么无厘头的虚构,所以也能从中管窥当下泰国社会中他们的生活、形象以及其他人对其的看法等等。
当然,这些都不是这部剧主要讨论的,它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四个死党之间亲密的友情,并且由于其中三个都是男同志,且很娘,所以在笑料百出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在生活中那些“主流”人们不知道或忽视掉的精彩和可能,以及他们每个人在家庭、生活和感情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或喜悦。一些与他们作为同志和娘娘腔这点有关,另一些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而这也就是此剧能够在让人喷饭的同时不由被感动,甚至忧伤的原因。
《娘娘腔的日记》中三个娘炮男同,一个女同的配置在欧美情景喜剧或相类似的同志剧中也十分常见。2000年改编自英版的美版《同志亦凡人》中,艾美特就是那个最典型的娘炮同志形象:从举止、行为到造型等都十分阴柔,表现、说话和性格也浮夸,时常咋咋呼呼,颇为感性,以及最典型的对同志历史上的众多女神icon有着如数家珍的本领。
异性恋世界对于娘炮同志的所有想象,艾美特至少从外在看来都十分符合。除此之外,2004年讲述四个生活在LA的非裔美国男同志的《诺亚方舟》里,黑人男同志娘起来,也毫不逊色……娘娘腔这个角色其实不仅仅在此类的同志剧中总会出现,他最早出现的地方似乎还是在主流剧中,作为一个小丑/丑角形象,提供笑料和揶揄。
但是此类主流剧——或称作异性恋剧——总是会弄混娘娘腔和同志。他们似乎没有能力或是有意地把两者混为一谈,但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并非所有娘娘腔都一定是同志,反过来,也并非所有男同志都是娘娘腔,女同都是男人婆。这种简单且粗鄙的二元划分体现的还是主流异性恋性别制度在这一方面的有限想象力,或更准确地说是它在强制性地排斥和打压任何无法被它整合进这个体制中的其他性倾向、性别气质与性别(gender)。
因此,主流剧中出现的娘娘腔便成了越轨者,由此因种种刻板印象和污名所带来的笑料,便成了异性恋观众消遣的对象;与此同时,它也再次巩固和再生产了这一主流性别气质及其意识形态。关于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此类小丑形象,美国纪录片《赛璐璐壁柜》做了很好的梳理。
而这一过程在中国影视剧中同样有出现过,在2008年的《丑女无敌》中,王凯不就扮演了一个典型的娘娘腔吗?并且应该有很多人就据此认为那个角色是个男同吧!而在同一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中,冯远征饰演的就是个娘娘腔同志,或说是阴柔型男同志。除此之外,在2016年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中,秦昊饰演的角色虽然并未说明,但我们都知道他是同志,并且也表现阴柔……以上只是我粗略关注到的几个形象(顾长卫在2005年拍的《孔雀》中,似乎也有此刻角色,但我不大确定),而他们也就如我在上面说的,都符合主流印象中的同志形象。
从而引起同志群体中一部分人的批评和愤怒,因为无论是“娘娘腔”还是“娘炮”这些形象,本身的来源和渗入其中的刻板印象和污名始终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因为性少数群体并不是橡皮泥,只能任人揉捏,自从1969年在美国纽约兴起了石墙暴动,象征着美国性少数运动正式从曾经的“暗地里”低调行事转向台面,从而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中方方面面在性少数群体中的各种建构和表现,而影视剧也是其中很重要一部分。
在日裔美国法学家吉野贤治所写的关于同志群体的抗争历史的《掩饰》中,他说可以把石墙运动看作是同志群体的一次集体出柜,向主流的、异性恋的社会和世界展示他们的存在。而如果我们把石墙运动看作是这一现代“起源”故事,就会发现当初促成这一起源发生的并不是那些平日里西装革履、看着和异性恋男性毫无差别的男同志,而是那些流落在格林威治街头、因自己的性向而被父母赶出家门的(黑人)青年同志,以及变装皇后。
在《娘娘腔的日记》里,变装(drag)也是三个娘炮们生活甚至工作中最重要和有趣的部分。例如一直写着“娘娘腔日记”的Gus就创造了一个叫Cha的变装皇后形象,不仅作为他的另一个自我,并且还是他工作里的重要部分。除了Gus,Golf和Kim也都有女装,并且当他们穿上女装后,会变得妖娆万分,甚至比女人还女人。而这里也再次涉及一个主流异性恋对于变装和同志的迷思,即变装的皇后(queen)们并不一定认同自己是女性。
就如我们在当下最著名的《鲁保罗变装皇后秀》中看到的,许多变装皇后都是自我认同为男同志,但也有一些变装皇后认同自己是女性,参与着这样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在《鲁保罗变装皇后秀 UK》版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年轻的变装皇后自我认同为异性恋,并且他女朋友也参与变装(变装表演一开始并不限定性别,即使到如今亦存在许多女性参与到变装表演中)。
变装(drag)这一活动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麻烦》最后被给予了很高的厚望,即巴特勒通过对变装这一活动的讨论,指出两性性别气质本身的建构性以及模仿性。意思是说,我们原本认为每个人/性别天生所具有的性别气质——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并非自然而然的,反而是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所建构而成的。
在变装中,这一点表现的很鲜明。当男同志(以及其他参与这项活动的人)开始给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戴上巨大的假发,垫上屁股、勒紧腰,穿上高跟鞋,妖娆万千地出现在舞台上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且是一个“过分女人的女人”。就如巴特勒所指出的,变装通过各种过分、夸张和bigger的妆容、服装、道具、性格展示以及各种表现,来彰显一种过分的女性形象和气质。而也正是在这过分中,我们发现女性气质本身的可模仿性,以及它的虚构。
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装手段,来让自己“变成”女人(波伏娃的名言,“一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变成的”),甚至可以“比女人更像女人”。
巴特勒在此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即认为性别/气质本身就是一种模仿,而当我们通过这样的模仿去回溯性地追究那个被模仿之原初版本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大的秘密,即那个所谓的“原初模板”同样只是个赝品。根本不存在某种先天的、自然且本质的性别/气质,有的只是我们在社会、历史、文化和权力等种种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赝品,只不过当这一切被回溯性地建构时,通过倒因为果的手段建构出了那个“原初模板”。这便是巴特勒的述行性(performativity)理论。
所以在《娘娘腔日记》中,三个娘炮变装后便会变得更娘,更女性化,比女人还女人。在这背后,曾经在二元性别制度中被奉为圭皋的标准遭到揶揄、模仿和解构,最终被摧毁和重造,从而出现更为多元的可能性。而剧中的三个娘炮们虽然对此并无明确的目的导向,但他们对于自身的表现以及变装的这个行为却意识清晰。
在第一季有一集他们到一个活动表演,穿着紧身衣,跳着妖娆的舞,事后遭到了公司老总(即Top的妈妈)批评;另外在一集Top和Gus见面时,一个顽劣的小孩就问Gus“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没等到Gus回答,小孩就说“哦,你是人妖”(注:天府泰剧翻译为“人妖”,但大概也就是娘炮的意思;其实人妖、娘炮和同志之间也存在差异),并且当小孩妈妈和Gus吵架时,也称Gus是个想成为女人却成不了的人……面对这些主流中最常见的误解和污名,他们都一清二楚,并且都有着足够的自信和(理论)知识来反驳这些人的狭隘、无知与偏见。
这一点便与整个性少数群体的权利争取有关,伴随着透明度的增强、关于他们生活、故事和经历的展现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而使得自我认同这个曾经让无数性少数个体日夜难眠的问题渐渐消失。在早期关于性少数的影视剧中,自我认同是其中最常见的主题,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如《爱你、西蒙》等)。我一直喜欢以一部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的电影《乐队男孩》(1970)做例子,它几乎全面地展现了作为一个性少数在强势的异性恋社会及其意识形态中所遭遇的重重危机。
电影中的迈克尔是个自我认同很好的男同,生活快乐,但伴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却发现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恐慌,不仅是对自己的性倾向,还有对主流生活(异性恋婚姻)的向往。迈克尔的遭遇便是此类关于自我认同主题中最典型的模式,即使当你有着坚强的自我认同和骄傲,却依旧难以逃离外界以及那些被我们内化进自己的“心灵”而成为我们自己一部分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观念,因此天人交战,折磨着自己。
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美剧《当我们崛起》中,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性少数群体不仅要面对主流社会的各种污名和偏见,还得面对来自医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等无良专家学者们的各种以科学名义所进行的诽谤与毒理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个体就算再强大,或许都难以抵抗整个社会的洪流,因此被碾压和摧毁就成为这个时期的故事中的最可悲的结局。
但往事已逝,如今的性少数群体已经摆脱了曾经的种种污名,并且开始创造自己想过的生活和想活成什么样子。因此在《同志亦凡人》中,艾美特娘的天经地义且理直气壮,“你不喜欢?suck it!”并且我们最终会发现——就如上面所说的——真正勇敢的并不是那些看着像主流的、异性恋的性别气质的同志,真正勇敢且可能对主流性别制度与意识形态形成真实威胁与破坏的正是这些僭越、无法分类和指认的娘娘腔、娘炮和各种奇怪的queer们。也正因此,他们才会遭到来自主流社会在方方面面上的污名、攻击和压迫。
诸如学校中排挤阴柔的男生,娘娘腔和娘成为骂和羞辱一个男性的词语,娘炮成了同志群体的污名标签,以及各种变装都被认为是心理或是性别认同障碍……当主流性别制度与其意识形态的有限框架无法容纳这些多元且花样百出的性/性别和性别气质与表现时,它的反应不是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借助它与各种权力的紧密结盟来打击和希望抹除这些出格。
但我们看到,今时不同往日了,娘娘腔们已经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认识的人、朋友、家人甚至是亲密伴侣。
当蔡康永在《奇葩说》说出“我们不是妖怪”时,我们都理解他的意思。但如今,对于一个我们所希望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就算是妖怪,难道就没有生活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吗?就如汉娜.阿伦特所指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数性的人的社会之中,而这一复数性中蕴含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其绝对的差异性。
如果人人相似,那就不是复数,而只不过是一的自我复制,而建基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是充满危险和压迫的。因为任何“非一”的不同都会遭到抹除,无论是符号性灭绝,还是如纳粹那般通过肉体灭绝来达到回归“纯洁”的目的。
《娘娘腔的日记》里的娘娘腔们在如其他所有人为了每天的遭遇或苦恼或无奈或感到幸福时,他们是通过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和生活的,而非对主流性别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其强制要求的屈服。而这样的一个现实最终也离不开整个环境对于多元的意识和追求。就如我们在泰国其它耽美剧中管窥到的现象,校园里、工作中以及社会其他领域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和我们不同的人,比如娘娘腔、比如同志、比如娘炮同志,而周围的同学、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对此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彼此尊重。
而遭遇着这些压迫的远不仅仅只是性少数群体,许多直男因为不符合主流男性气质同样会遭到娘娘腔和娘的标签污名,从而成为男性群体内部遭到剥削的受害者。而许多(直)男性为了防止自己遭遇到娘的指责,往往会选择压制自己的个性而进行强制扭转,这一情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对自身的伤害;而除此之外,另一些人则会变成伥鬼,帮助主流男性气质以及原本可能压迫他的性别制度去嘲讽、伤害那些更加边缘的群体。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网络生活中都时常见到。
相比于《同志亦凡人》中的艾美特(他曾对自己的男同朋友说:“男人一辈子都穿西装没什么了不起的,真正勇敢的是穿上女装的男人,即使只是一分钟”)、《诺亚方舟》里的黑人男同志以及《娘娘腔的日记》中的娘娘腔们,谁更勇敢呢?
因此,这场关于娘娘腔/娘以及性少数权益的战争远远不仅仅只是一小群人的,而是关涉到所有可能在这一等级制度中被贬斥和驱逐的广大群体。并且为了彻底摧毁这样令人殚精竭虑且危害十足的性别/气质等级制度,或许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个体的思考和行动所带来的改变是客观且重要的,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才能去发现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多元且精彩的社会和世界。
在其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模样向他人展现自我,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甚至结婚或创造另一种相处模式等等。这些看似日常且基础的权益,在当下看似属于每个人,实则它们始终只是有限——即使这一群体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群体的特权。
就像在看似温和的《威尔与格蕾丝》之后,其实隐藏着强大的改变力量一样。在《娘娘腔的日记》中,除了那些插科打诨、放屁拉屎等三俗且爆笑的段子之外,其中那些爱而不得、与家人之间的和解、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在生活里、人生中遇到的大小事情,都有人愿意扶持与陪在身边的故事会给人力量。而作为社会中的越轨者,就像自由的那般活出自己想过的人生和生活,在这其中的坚持和勇气,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因而感动,学着去了解、尊重与行动。
娘娘腔在内陆火不起来不仅是因为开头的十八jin,更是因为我们对泰国人妖还是不能很理解,当然这些人里也包括我。我一直都接受不了有人对“姐姐们”只是爱情的一见钟情(我的jj学长呜呜呜),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一定会扯一顿什么男子气概之类的。但我依然觉得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是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爱情,让每个人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如今的彩虹行动就像很多年前的年轻人们反对父母媒妁之命一样,应当被时代尊重和选择。这部剧虽然剧内有不少露骨的话,但这正反应了“同志”们的现状。剧中的三位gay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歧视白眼,同志们只能到gay吧或路边窑子里满足自己,不能拥有自己的爱情,甚至得不到性伴的尊重不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是现在同志的状态。不过还好,如今的青年群体已经开始接受这个群体,支持他(她)们,让不少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柔。相信中国总会有一天会通过相关法律,让同志们不用再躲在阴影里,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是被宣传语“劲爆的性爱喜剧故事”骗进来的!说好的“十八禁”呢!
你们有本事说,你们有本事拍出来呀!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
看了两集之后,我发现这明明就是披着《Sex and the City》皮的《Friends》!于是我默默地穿起了裤子,继续追剧。
这部剧真的是很走心的喜剧,它不是段子式的搞笑,不是单凭几句台词就引发笑点,它是故事式的搞笑,要从开始到高潮然后再到结尾连贯起来看。有好几集我都想跑到知乎“有哪些剧情反转的有趣故事?”底下去回答。
1.闺蜜四人团在酒吧喝酒,Golf 和 Kim 为了抢夜店小王子Champ Bei,使出浑身解数黑对方,最后Kim用淋病K.O掉了Golf,成功地获得了Champ 一夜的使用权。第二天,“不炫耀就会死”星人的Kim来找Gus诉苦,讲了一些不可描述的细节(这就是本剧唯一的肉渣),神转折是Kim通过纹身认出Champ 是中学时代撕过胯的同学,由于都整过容所以没有认出来。此事后来成为了Kim 的人生阴影。
2.Gus 前男友给他打电话要求见面,搅得Gus 芳心大乱,结果在咖啡厅15.5的前男友拿出一本金融产品手册。Gus的旁白是:“前男友来找你,不是来找你复合,而是来把你发展成为下线的。”
3.Gus 在咖啡厅买咖啡,在收银小哥的迷魂计下,稀里糊涂买了一大堆蛋糕。Golf 不信邪,结果跑过来被迷得直接办了个会员卡。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来泡收银小哥,发现他和泡咖啡的小哥是一对,人生真是何处不尴尬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去咖啡厅就买咖啡,不要不淡定的去买甜点、杯子、会员或是别人的老公。”
4.Gus在餐厅采访摄影师。身后一桌的小男孩,时不时用筷子戳他,又说他是妖,最过分的是用嘴里的饭去喷他,结果反而把自己呛到了。小男孩的妈妈在追《来自星星的你》,塞着耳机,没有看到小孩的情况,Gus 立马抱起小孩给他拍背,终于把饭给吐了出来。这时候,小孩的妈妈看到了,不分青红皂白就骂Gus,小男孩也撒谎说Gus 欺负他。果然,熊孩子背后一般都有熊家长出没。Gus 就要和她吵起来的时候,旁边桌的小女孩说出事实,小男孩的妈妈牵着他就想溜走,Gus 叫住她,给她剧透说《星你》的结局是男主回去他自己的星球了。
5.Gus在Top母亲的要求下,单方面与他分手,闺蜜带他出门旅游散心。他们去寺庙上香的时候,都祈求找到好对象,Gus跟着说了一样的愿望,结果被闺蜜团指出说他应该祈求找到一个好婆婆,他就立马改口。
这部剧的耻度比不上《不一样的的美男》,但是治愈度绝对更胜一筹。
这部剧也告诉我们,他们不仅只有大浓妆撕逼,走起心来连他们自己都害怕。
近几年的泰剧,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让人不敢小觑,隐隐有一些要超车的架势。希望我们的编剧、演员和导演们也要加油!加油!加油!
说实话,不论是国产日剧还是泰剧我能二刷都不多了,更不用说三刷或者还有四刷。这部剧怎么说呢,我也是是从第一集就开始追的粉了,当时看的时候就是随便找找的,以为就那样吧,但这剧我不得不说太搞笑了,一个反转又一个反转,特别是三个人抱头痛哭,妹纸在一边说可怜他们的时候我真的没忍住,果然是好gay蜜,然后就是小攻真的挺帅的,放下头发梳起头发完全两个气场啊,我当时是吓了一跳来着,口怕。结局非要停在虐受的点,哎呀,宝宝不开心,坐等第二部
TOP真的很像T.O.P
编剧答应我第二季让top和gus在一起好吗!
第一二集只觉得“mmp什么鬼好尴尬好吵”,后面就越来越好笑了,第六第十集是高潮。骚浪贱加屎尿屁,独属于泰剧的无节操神展开低级趣味,开心又解压,我们绝对没法拍。
Top5555555 (第六集笑尿)
演技颜值都逆天!我快笑出屎了哈哈哈!
无节操却有人情
连夜补完,有几集真的好笑到拍大腿,拍完了还要倒回去再看再拍。男主长得好像李弘基哦!
辣眼睛!辣耳朵!辣脑子!
比不一样的美男子还6。。。天府泰剧翻译更上一层楼。
拍的不错
又黄又没下限,闹腾+走肾又走心。导演算得上同类里的良心,加分不少。三个娘娘腔和一个蕾丝“相爱相杀”的故事,那种彼此抹黑又互相守护的微妙之处把握得太好了。虽然想说有这样的基友在身边人生还有何求,但还是请把top在第二季里吐出来!结尾fb那段虐,我要看后面的聊天记录!求原班人马保持水准。
意料外的好看,jaylerr弟弟实在太帅
这才是接地气的同志喜剧,好喜欢那个胖子!
闹腾但走心,小孩噎住那段好棒,金发小哥好像大野,bank学弟笑容治愈//简直太走心了,大象得病妈妈来,金毛小哥和top分手,金毛他爸开始理解他的身份,都是大哭点,~~~~(>_<)~~~~ 也好希望我爹娘能理解我,但几乎不可能!
黄暴重口好笑!能把娘娘腔拍得这么理所当然却又能感人肺腑的大概只有泰国一家别无分号了!
哈哈哈浮夸骚浪有毒!想起了当年SHAB大街放荡撕逼的日子~爱情虽然会让人痛,不过人活着还是要爱的,不然生命还有什么波澜,单身的时候也不必着急,或许不经意之间就会遇见,有缘天注定,人哪猜得着
好浮夸,但可爱,很好笑。
剧情紧凑,很搞笑。
好看到爆 已经爱上top无法自拔
不是我说,在翻白眼这方面,在座各位,都不如Gus。(Gus和Top小哥甜到爆炸ˊ_>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