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起 赵蔓】战乱时期的爱情
前几天撸完大秦帝国之崛起,在烽火狼烟的历史中,我却很想把这一段改编的爱情故事记录下来。
(前方多图预警!!!)
他,叫白起,是当世战神,秦国上将军、大良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她,叫赵蔓,因被继父玷污了贞洁而出逃秦国的一名寻常赵国女子。
第一次见面,她在人群中吵着嚷着要入秦军,凭着一腔热血想和值班的军士比武来证明自己可以入兵出征。他听闻喧闹走过来问道
他说,你若是能像普通女子一般缝补绣花就能在咸阳做工生活。她却倔强地说自己不会手工,就要和他比试一番。他于是给了她一把剑:“你若赢了边上这个士兵,我就让你加入秦军。”她拔剑便刺但终究不敌,边上的人劝她住手作罢,她却固执地一次次从地上爬起继续进攻。最终,士兵也被她的没完没了弄得不再耐烦,下了重手,她终于倒地负伤。
醒来后他问她,你是赵人却想入秦军,若有一日秦赵对决你该如何。她终究只是个天真热血的女孩,一时答不上他的问题,只得嘴软说来秦国只是想凭自己的劳力吃饭。面对他的坦诚相待,也不再继续编造之前在人群前说自己杀过匈奴的豪言壮语,坦白了自己不堪受辱杀了禽兽继父出逃秦国的事实。他见她性格直爽坚强,便好心表示可以让她到自己府上谋个差事,她也随即应允。
他之后立下屡屡战功,但终究是肉身之躯,在一次战争中被敌国围了城,最终突破重围,身负重伤回到秦国。这时,她已是府中侍奉他的丫鬟,在他昏迷在床的时候,日日悉心照顾。终于,他好转醒来,看到了眼前这位在自己病时照顾侍奉的女子,坚忍的内心也起了波澜。
秦王听闻他有所好转,随即前来看望,关心之余,劝他找个妻子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他似乎从未有过感情经历一般,呆萌耿直地就向秦王表明了自己要娶她之意,还说请王上不要为他的家事费心。不等人回应就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拜托给了她。
但秦赵这两个独占一方的大国之间终究是因秦王一统天下的野心而有个结果,前线将领久攻不下,僵持了三年,又逢大旱之年,两国国库都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战事日益焦灼,他当仁不让,受王命披挂上阵。
战神自非浪得虚名,出神入化的用兵之道又碰上纸上谈兵的马服子赵括,他断绝敌军的粮草,数次分兵包围敌军,却遭四十五万赵军誓死抵抗,终于,在赵军战损二十五万兵力后,他将剩余的二十万赵军困在了泫氏谷底整整一月半,赵军无粮可吃却又难以从谷底突围,从开始吃树皮,到无奈杀战马充饥,最后甚至吃同伴之肉以求活命。赵军将领不忍看同胞相残也终于意识到赵国已不可能再发兵救援,无奈之下最终率二十万士兵降于白起。三年大战终于分出胜负。
虽然他一直主张降兵不杀,但秦军也再没有多余的粮食供给这二十万降卒。他立刻上书秦王请求更多的粮草。可嬴稷东出的愿望实在是太强烈了,他的年纪也不允许他再等了。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把这二十万降卒放归赵国也就意味着秦国的统一大业将要付出更多秦人的鲜血。没有粮食了,嬴稷下召不给白起任何多的粮草。
赵国大败的消息也第一时间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听到王上的召命还天真地认为胜负已出,降兵得以归国。但粮官说出的事实让她再也难以接受:不放降卒,无粮可供。意味着逼迫她的丈夫做出屠杀二十万自己国家士兵的残忍决定。她只身奔赴王上寝宫,以死相逼请求王上收回召命。嬴稷自然是知道白起的仁义之心和对眼前这个女子是赵人事实给他带来的顾虑,但他也知道白起身为秦将定能明白自己的态度。他应允赵蔓给白起一道空召,让他自行定夺,更准许她前往前线与白起汇合。
看到自己的妻子和王上的空召,他已经明白王上的意思,可她还蒙在鼓里以为事情在她夫君下令之前还有转机。他难以做出决定更不忍直面她的询问,他叫手下看好她却一个人坐在帅帐一夜未眠。第二天,秦军杀了猪给所有的赵国将士吃了一顿久违的饱饭,他更是一个人登上高处大声告诉所有赵人放他们归国的消息。赵军一时都不敢相信,直到有个副将问道:“ 武安君,此话当真? ”。他把佩剑举过头顶,大声喊出了“白起可信”这四个字。整个山谷都沸腾了,二十万赵人欢呼着回家了相拥而泣。可谁能知道他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回到营帐,他看到她趴在瓦罐上用体温暖着里面的粥睡着了。她看到他进来,说要替所有赵人向他下跪,感谢他的放归之恩。而他,只用了一句“他们都活不了”就冻结了她的所有希望。坦诚他骗了所有赵人是为了让他们安心,方便在半夜动手。得知这个真相,她一瞬间泪如泉涌,向他下跪磕头求他饶这二十万人一命,最后更拔剑欲刺。他红着眼眶说只因他是秦王之臣,秦国之将。
万人敬仰的战神白起,从不愿杀一名降卒,更不愿做出违背诺言遗臭万年的事情,但是因为这八个字,他做出了决定,看着瘫坐在眼前的她,他只是说,尽管如此,你仍可以选择做白起之妻,亦或是做一个普通赵国女子。
他终究还是不忍,放归了几百名年幼的赵国童子兵。而她,选择和这几百个孩子一起,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尸横遍野的地方。
他向秦王禀报,应当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国都邯郸。可秦王同意了赵国割地求和,否决了他的建议并命他撤兵。燃眉之急解除,赵国有了喘息之机,并没有按约定割地于秦,反而与韩、楚组成联军,合纵伐秦。秦王大怒,命他重新发兵攻打赵国,可他这次拒绝了王上的指令。二十万降卒的屠杀、提出攻赵却不被王上采纳的心寒,再加上数十年戎马征战的经验对再次出兵必落败而归的判断,他倒下了,也不愿再领兵出征。秦王恼羞成怒,派了好几任将领出征却无一例外地败了。于是,朝野内出现了有白起在,秦兵并不能为秦王所用的声音。秦王知道,自己有负于他,但在统一大业面前,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他也知道,白起是个忠心耿耿的秦将,但他已不能再掌权了。他亦明白,自己说出出兵必败的话已将自己置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和秦王之间的嫌隙也已不可避免。终于,他不再受宠,他们之间也不再是同心共力兄弟之谊的君臣了。
在赵国的日子,她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照顾。打饭的时候,听到边上赵国妇女说:“好好吃,一口一块白起肉,长大了好去杀秦人”的话,她只能愣在一旁任凭自己的丈夫被每一个赵人辱骂却还要假装习以为常。
贬谪之命终于来了,一生败敌数百万,为秦国赢下无数战役的他,终究没逃过这命运。他身负重病仍跪下接诏,得知自己已为庶民贬至阴密的事实,他只问了一句能否在咸阳多住一些时日再走,因他剩下的全部愿望就是能再见她一次。
她从赵国回来了。
他呆呆地望着他,口中只吐出两个字“夫人”。随后他转身就接过诏命,“罪臣白起,即刻便离开。”
秦王终究是没有放过他。去阴密的小车停靠在杜邮的时候,他似乎就感觉到了,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看着她的模样了吧。“夫人,早去早回。”可她还像当初那个傻姑娘,向他露出一个微笑就转身离开了。“赐王剑,命其自裁。”,他只询问了她的情况,“别让她太难过了,也不要让他看到我的尸首。”这就是他最后的要求。
在这部大部分依史而拍的剧里,我被很多为尽毕生志愿的君王臣子的隐忍牺牲所打动,却不曾想到单单因为这条编剧自我发挥的感情线而半夜缩在寝室的被窝里留了眼泪。这段爱情不仅仅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超越了生死,更超越了家国存亡。也许是现实和背景把它衬托地太过美好,美好到不能相信和理解在家国之仇后这段感情仍然美好如初。但或许真正纯粹的爱情的确有这样的魔力。
历史上白起真正的妻子是秦王嬴稷的舅舅(也就是芈月的弟弟)的女儿,并不是赵人,他们也并没有剧中的旷世之恋。白起也或许不是一个剧里那样处处完美令人惋惜的人。但我希望他的生命中确实曾存在过如夏花一般美好的瞬间。
2 ) 崛起
水准较前两部有不少差距。除了王学兵被封杀影响之外。还有就是投入非常少。秦昭襄王期间战争频繁还都是大场面结果电视剧里很多都是5毛特效和动画带过去了。另外还有节奏拖沓的毛病。明明一集能演完的拖三集并且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和感情戏的出现。
嬴稷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长达五十六年。只是前三十年都是其母芈月以及舅舅魏冉芈戎把持朝政。长期在母亲的压制下也使得嬴稷变成了一个叛逆少年、在秦孝公商鞅以及秦惠文王和张仪的那种传说的熏陶下。他想要用孟尝君田文来秦国做丞相一方面希望能够像父亲和爷爷一样有一段君臣佳话。另一方面也希望田文能够压制住魏冉能让自己亲临朝政。但是年少的嬴稷还是太天真了。田文作为齐国丞相他来秦国只是为了镀金为了让自己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他作为齐国人是不可能死心塌地的为秦王效力的。另外田文作为了空降兵如何能在秦国斗过扎根布局数十年的芈月和魏冉?最后田文也是仓皇离秦。非但嬴稷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与田文交恶致使田文游说六国共同伐秦海攻破了函谷关。在这个危机时刻还是得芈月和魏冉出来收拾烂摊子。
另一大失误就是把楚怀王扣留。虽然说战国时期以灭国为主。不再像春秋一样主争霸讲究道义和承诺。但是你以和谈为名把楚怀王扣留从根本上来说让本身已经认为你为虎狼之国的六国更加对你不信任。另外楚国太子顺利登基更加是不会让你送老楚王回去,相当于烫手的山芋在手上。三年后楚怀王去世更是让楚国百姓集体恨上秦国了。自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就流传出来了。我在想其后遗症之一就是韩国想将上党割给秦国上党百姓宁愿投降赵国也不愿意归秦。这种事情嬴稷的生命中出现好几次。比如让赵王把和氏璧送来割让城市也是谎言、让平原君赵胜过来讲和也扣留等等。
到了嬴稷中后期的时候情况好了很多。但是依然做出了自毁长城杀掉白起的举动。以及听信范雎的话用了郑安国等人指示秦军败北。嬴稷在位期间也是打了很多次仗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也算的上穷兵黩武了。幸好有孝公和惠文王给他打的底子才能支撑他这么折腾。
范雎重要的功绩就是在秦王基本建立起威望之际需要一个能够出面和以魏冉为首的四贵抗衡之人。恰好此时范雎出现了。于是范雎在秦王的背书下成功搞掉魏冉等人、并且提出远交近攻以及摧毁对手国力的策略。在长平之战中又用间谍以及外交手段帮助秦国。范雎的一切都是秦王给的。于是他对秦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是她识人是有问题的。只重视对方给自己的恩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了位子上导致自己也因次受害。
战神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此生没有败过。而且基本都是以多打少。伊阙之战灭掉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把楚国首都都打下来了。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万。只可惜因当下就要攻邯郸被拒后一年秦王因赵王反悔不割地要再打赵国让白起带兵屡次被白起所拒被杀。剧中描述长平之战坑杀赵军是秦王的命令但是又不明说又不给白起粮草。迫使白起杀俘。后又不听白起乘胜追击攻打邯郸于是君臣生隙,到后面白起称病不出又受到嬴稷的猜忌致使秦国战神被斩于杜邮。但我分析白起一向以打歼灭战为主。生平七十多战没有败绩手上鲜血无数不太可能突然转性了大发慈悲不忍杀赵军。而且当时中原大旱大家都没有粮草、秦国也确实养不起40万赵军、放也不是带回去种地也不是。其实白起应该是得到秦王的批准才做的。另外嬴稷本身如果在乎名声和史书怎么写他也就不会出尔反尔把楚怀王扣留了。试想一下如果白起没有被杀会不会在秦昭襄王期间秦国就统一了六国呢。
整部剧还是可以的。虽然张博对比富大龙和侯勇弱了不少但是也在水平之上了。缺点就是太垄长了还有很多感情戏都是没必要的。包括给白起安排一个赵国女子为妻增加他怜悯赵军的合理性等等都有些多余。
3 ) 《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摄影构图
虽然已经播完二十天了,但还是可以从摄影构图中学到些什么。
由于战争戏的缺乏,《崛起》的大多情节基本是以人物对话呈现的,而人物的拍摄又多是中景、近景。选了几幕比较特殊的构图看一看(蓝线为三分线,黄线为黄金分割线)。
一、对称构图
1.白起谈兵法,两人处于三分线位置,视线接近黄金分割线。
2.魏冉与魏、韩两王商议割地退兵,魏冉与韩王接近三分线位置,三人视线处于黄金分割线,眼睛永远是构图的重点。
3.秦昭王看魏丑夫密报,台案与竹帘、挂屏的冷暖色掉调和,白衣突出了主体地位,借助于道具形成最稳定三分线构图,秦昭王的面部位于画面中心,镜头向前推进,始终聚焦于秦昭王的表情。
4.范雎、白起争论攻人之策,严格的对称与黄金分割增添了剑拔弩张的气氛,两人的服色也是别出心裁,范雎棕绿色,白起是黑甲白领撞色,突出小人与君子的对比。
5.七国君臣第一次应该也是唯一一次会面吧,视觉识别做的很细致,各国旗帜服装颜色与座台对应,秦黑,赵红,楚黄,燕蓝,魏朱,韩绿,齐紫,秦与六国交界于黄金分割线,六国位于三分线处。
二、不对称构图
1.赵胜与廉颇争论攻守之策,犀利的眼神当然要用黄金分割。
2.白起送还两百四十名赵国少年,白起位于黄金分割位,远方的车队位于三分位。
三、黄金螺旋线构图
一般来说,以黄金螺旋分割画面,或将拍摄主体放在螺线旋紧处,将其他物体放在螺线开放部分使之与主体相关,是符合审美观的构图方法。
1.秦昭王顶撞宣太后,秦昭王位于螺线旋紧处,螺线开放部分依次穿过魏冉、嬴悝、嬴芾,将主体放在一重黄金分割线窄侧是常用方法。
2.秦昭王夜访苏秦,两人视线约位于横向黄金位,螺线旋紧部分经过苏秦面部,三盏灯光构成黄金框架。
3.苏秦遇姬狐,螺线旋紧处为苏秦的眼睛,手臂与螺线开放部分重合。
4.秦昭王与宣太后争论,一、二重分割线突出宣太后五官,螺线开放部分经过秦昭王面部。
5.齐闵王准田文攻秦,齐王眼睛处于螺线旋紧处,青铜灯经过一重分割线,螺线开放部分经过书简与田文。
6.函谷关之战,秦昭王位于一重分割线左侧,两旁道具构成螺线开放部分。(以上几张图中的灯火都经过了黄金线,好诡异哈哈)
7.苏秦夜会秦王,苏秦左眼处于黄金交点,身体中线为一重分割线,白起轮廓构成螺线开放部分(可怜的背景板)。
8.齐闵王临死戴上王冠,维护了王者的尊严,王冠处于螺线旋紧位置,士兵的站位完美拟合黄金螺旋。
9.秦赵谈判,赵胜的眼睛位于螺线旋紧处,两人身体交界于一重分割线,编钟架与范雎的手臂成为二重分割线。
10.赵括讲兵法九地,赵括处于螺线旋紧位置,后面士兵与山地走势构成螺线开放部分。
11.父子相见,秦惠文王的第一句词是“莫要贪杯”,不管是剧情还是摄影,酒杯是引导巧妙过渡的元素,惠文王轮廓构成螺线开放部分,酒杯处于螺线旋紧处,但画面主体性让位于两人的眼睛,随镜头上移,两人视线位于黄金分割位置,以一重分割线相隔。
4 ) 延播,删减,零宣发,关于大秦帝国的幕后
这部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2011年拍摄,本来2015就要播出了,却延播了很久,在大秦粉万众期待之下,终于来了一个猝不及防的播出,播出之时出现了零宣发和一如既往的删减。今天看了大秦帝国公众号发的新京报的报道,之前猜测的各中原因也有了明确的解答。
ps.下文括号内容是楼主自己加的。
一、关于延播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白起的“戏份补拍”。总制片人焦阳说 “在过审查时,当时饰演男二号白起的男演员出了事,要么他的戏份全删,要么剧不能播出,所以延误了档期。出事以后,我算了下他演戏的时长是239分钟。放到现在就是两部电影的量,我当时感觉,第三部要完蛋了。”焦阳回忆,《崛起》拍摄了近11个月。除了演员问题,还牵扯到郢都大战的制作。“这是借助地形来打的一场战争,参战方有秦国数万之众。很难用电视语言完全展现出来,所以一再改动,拍了又改,最后上特技。”
焦阳最后请来邢佳栋,硬把白起的戏全都补上。“邢老师很配合,在没有群戏配合的情况下,在绿幕底下拍完‘独角戏’,再通过特技加上。”他感慨:“改的这200多分钟,比整部戏拍的时间还长,做了整整14个月,最后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很多人打地铺在后期间睡觉,比拍戏还费劲。”(所以大家也不要吐槽邢佳栋啦!不容易啊!)
如果仔细看白起的镜头,会发现很多群戏部分中,换掉了脸。(也是弹幕上笑称的“我1080p的白起傲然立于720p的人群中”)焦阳直言:“没法把所有演员调过来再拍一遍,都是用特技把脸、头和半身换掉。实在改不了的戏,最后也删了。这种情况,对之前的演员,对剧组来说都有遗憾。但如果不改,这么多人的劳动就完了。”(能上就不容易了真的,再次告诫大家远离毒品,害人害己)
二、关于零宣发和删减
距离首播仅剩4个小时,《崛起》才通过官方微博(居然还是看的官方微博)宣告开播,焦阳直言,这一部播出“太突然”。“9号下午四点才通知我播,我才看到网上的节目预告。”而由于上一部《纵横》的收视低迷,他甚至没对第三部抱有希望。
“第二部播出惨败啊,可能是观众觉得太沉重,有很多人批评说‘看不明白’,所以这一部我根本没多想,估计播播就完了,没什么预期。当晚有人通知我上豆瓣,一看 1700多人在评论。第二天播完三四集,网上评论都出来了,心想不得了。”这部剧的讨论热度,令他大为惊讶。而外界不论是批评还是赞誉声,焦阳都“欣然接受”。
由于网络版跟电视版集数不同,一些情节在电视播出时被删掉。“央视只播出34集,所以要把铺垫的戏拿掉,我们的完整版是40集。电视平台有集数限制,一年只能播10到11部,后面还排了很多戏待播,能够播出34集已是不易。”焦阳说:“只要你看了这部戏,骂也行。对我们来说,漠然才是最大的批评。也有人说烂,对于我而言,电视剧不管做成什么样子,做多高,都是要拿给观众看的,要允许观众吐槽。只要是对我们后续作品有很大建议的评语,我们都接受。”
《崛起》的热播,如今被视作历史正剧回暖的信号,对此,他坦言:“影视行业走到今天是多元化的,不管戏说、正说、古装偶像化还是玄幻,都有它的市场。不要一个类型打压另一个类型,这样不符合繁荣艺术市场的规律。一开机就是面对8亿的电视观众,不可能只看一个类型的剧。不管什么类型,都有它的市场生存空间。各自题材的差异性大,越繁荣越好。”(彩!)
三、坚持原声
老粉应该知道,大秦帝国系列一直是用原声的(个别演员本人声音过于不适合才会用配音)。《崛起》依旧使用同期声。这点有的人适应觉得是真正检验演员台词功底,更正剧范儿,也有的观众表示不适应。对此,焦阳解释,此举是因为丁黑导演的一再坚持。“其实我不让用原声,因为同期声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原声是电影才用,时长短,方便修复。电视剧周期是要有保证的,受影响就要重拍,周期上不能保证。(所以偶尔也听到一些台词有几个字几句话后期打补丁的情况)台词很考验专业,但是电视剧现场不可控因素太多。横店是个旅游区,收音的条件没有在电影棚好,风向等都会造成问题,有些观众认为这个原声有些粗糙,听不清,是有这样的情况。”
但导演的这个坚持,他觉得对了。“好在实力派演员在台词上,没有大问题。”像李立群老师,剧本都不用拿,随便怎么对词,张口就来,这就是功夫。(壮哉我大胃王)对演员来说,这就是专业功底。“焦阳说,他作为制片人,考虑周期、成本等问题,而导演考虑的是艺术性。”其实第一部也是导演拼命坚持同期声,我认为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必须给导演、演员艺术创作的空间。"
四、关于选角
在选角上,总制片人焦阳坦言,第三部《崛起》跟第二部《纵横》“有极大的关联性”。少女芈八子变成宣太后是“一以贯之”。选择宁静,因为她之前演过年龄跨度很大的孝庄皇太后。“这部剧里,宣太后戏份非常重。跨度大对一个演员来说考验很大,所以选角最主要的是戏好不好,是否能担得起分量。对于制片方来说,选择宁静的风险比较小。”张博饰演的嬴稷从一个“熊孩子”到雄视天下的“君王”,跨度很大。加上邢佳栋饰演的白起,赵纯阳(大家可以看看他和何冰老师演的电影十二公民,反差巨大,里面是他自己原声的)饰演的魏冉等配角加持,这部剧称得上“一水儿的实力派”。
在拍《崛起》的2011年,市场上还没有“小鲜肉”一说。(感谢拍的早!)“那个时候,我们选所有的演员都只想他/她戏好不好。”(请继续保持)焦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部戏触碰到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编剧刻画时加了很多内心描写。现在的古装偶像或古装言情剧,跟这个戏差异是很大的,不是说那些剧不好,而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跟他们追求的不同。” (大家懂就好2333)
制片方选角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历史人物还原出来。“至于演员长得漂不漂亮、帅不帅气不是关键。”他笑着说:“当然,长得好看更好。但是那个时候,我们肯定还是以实力派演员为主,对剧本里描述的人物是要有把握的。”(良心啊,答应我一定要用这种标准继续下去)
五、关于服饰
焦阳回忆,在2010年末和2011年初,做古装影视剧服装的主要有两个基地,一个在镇江,还有一个在北京。“北京朱氏兄弟主要做电影服装,费用要比一般做电视剧服装的贵,但我们主角的服装全部是在朱氏兄弟那做的,按照电影的标准去做。”
焦阳说:“那个时代的人将丝绸穿在里面,因为当时男女没有裤装,里头这一层需要贴身穿,讲究舒适。由于生产力很低,丝绸即使穿在外面也是用作点缀,平民是不能穿的。”
麻布成为衣服最主要的材质。为了还原古时人的走路步伐,剧中服饰主要用麻布制成,宽大的袖袍使衣服颇有重量,加上身上佩戴的东西较多,走起路来四平八稳。“如果用现在的仿麻布,质量很轻,演员也好穿,但是走路就跟现代人一样轻飘飘的,显得很随意。那个时候贵族特别讲究穿着和仪态,跟平民百姓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而武将们用的盔甲,用的全是真牛皮。“你可以看到演员都是抬起腿来走,因为太沉了,一身牛皮甲30多斤,不那么走就走不动。”看起来演员是端着、绷着演戏,是因为服装太硬太沉。焦阳笑称:“人配衣服马配鞍。如果衣服材质达不到,演员没有这种重量压着,气势出不来。服装是在丁黑导演的一再强调下,花了血本做出来的。一穿上衣服,弄完头发,演员对着镜子一照,自己就会入戏。”
《大秦帝国之崛起》周一至周五晚八点央视一套两集联播,大家贡献下收视率哦!
5 ) 真心希望出第四部时,会是纯纯的同期声!
真心希望出第四部时,是纯纯的同期声,大小人物,谁的嘴就对应谁的脸!
以前《琅琊榜》火时,我在豆瓣上给它打了一个低分,原因就在于,我无法接受《琅琊榜》的配音。因为你走的是精品路线,定位是高质量影视剧,那么你就应该脱离低级趣味的配音,让演员声形合一,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难道演员只须表演,不须表达吗?
至于全年占据荧屏的烂剧,你配不配音,I don’t care.
一部好的连续剧,就应该是同期声的。在《琅琊榜》我的影评跟帖中,有些猪一样脑子的人,把我的话,理解为同期声的剧就是好剧,类似于我说猪有四条腿,此类人士会反过来表示有四条腿便是猪一般可笑。同期声是一部好剧必须要有的一个前提条件,其它的诸如演员,服饰,场景,导演手法之类只是不在我的讨论范畴内而已。
庆幸《大秦帝国之崛起》又是一部同期声(或曰“现场录音”)的好剧,虽然它还不是纯纯的同期声,但它已经秒杀加横扫各卫视同档播放的各种题材的电视剧了,更不用说那些五毛特效的魔幻剧和演员演的傻不拉几的古装偶像剧了。
赞扬让其它人写给《大秦帝国之崛起》吧,我继续挑挑骨头,谈谈不足,目的还是让国产剧出现进步,而不是搞得现在那种越来越差的普遍现象。
问题1,既然现场收音(同期声)了,为什么个别演员还是要事后配音?魏冉哥的声音太违和。
1.1 有好几个路人甲级别的群众演员,就这么一句台词,也配音了。有必要吗?这些群众演员一开口就让人吓一跳,万一挑一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般字正腔圆毫无瑕疵的声音。
1.2 小角色是个问题,但问题最大的,就是剧中的魏冉。我不是说配音演员有什么问题,而是你把一个人的声音硬生生地加到另外一个的身上,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我一听到魏冉出声,我就立马出戏。乖乖,因为是配音的缘故,他的声音全部感觉是喉咙里挤出来的,而正常人说话是嗓子眼自然出来的。
魏冉的配音和周围其它演员的本音也非常不搭,其它演员的同期录音,能明显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声音的远近层次,轻重缓级,那种溶入现场的立场感相当棒。但魏冉的声音,永远一个调,永远感觉浮在那里,配音永远是平面化的,无法溶入到剧中正在进行的故事情节中。
1.3 苏秦说话怎么永远像在读书??
演员选错了?只会演不会说?恐怕不是。这个演员我看行,问题极可能还是出在配音上。演员王小毅应该是实力派,不像那些小鲜肉没本事必须要别人代嘴,也就是说这个声音是他本人的,但其本人可能对同期收音还不满意,然后重新自己给自己配音了。这样就造成苏秦说话时没有立体感(对比他和齐王的对话环节,齐王的声音现场立体感十足)。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很遗憾地说:王小毅舍弃同期声重新配音力求完美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却是本末倒置了!当然,苏秦的声音比那个他人配音的魏冉依然强10倍。这也正是我一贯的观点,最好是现场收音,其次就是自己给自己配音。
1.4 剧的中期,范睢出场。很期待的一个角色,也算是一个老戏骨把关演绎,但遗憾的是没有用上同期声,以致于出现和苏秦一样的声音问题,但比苏秦好一些。范睢出声时平面感太强,和其它演员现场同期声非常不搭。范睢是事后找人配音,还是这个老戏骨自己配音,我不清楚,因为我对这个演员非常不熟(我很少看国产剧,所以很多演员不认识),只是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弃用同期声?按说老演员在台词现场演绎方面是没问题的。
电视剧配音泛滥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太严重了,不信你打开电视,不看脸,只听声音,你都不知道谁在演戏。古装剧在配音,很多现代言情剧也在配音。为什么呢?
以下对话截图于某网站对制片人焦阳的采访。
看到制片人说他不想用原声时,我真想抽这丫两巴掌,放眼全球,除中国外,还有哪个国家如此大面积使用配音电视剧的??幸好导演丁黑守住了底线,我给丁导演跪谢一次。大家看了制片人的采访也就明白了,不用同期声的直接原因就两个:(1)为了省钱(2)观众喜欢配音
观众不喜欢原音,喜欢配音??审美恶趣味?对,没错。具体我在《琅琊榜》走不出怪圈的古装配音剧 已经谈过了,简言之,观众在长期的配音文化中成长,正常的审美功能已被扭曲且浑然不知,并导致愈发严重的后果,即演员越来越不重视表演中的语言功底,观众越来越依赖配音,制作方如果没点职业道德底限,在吃力不讨好,费时又费钱的情况下,才不可能去采用现场录音。
谁之过???广电总局!!广总不该管的管的太多,该管的却不去管。不要用让市场自己选择这样的理由来搪塞,让小学生选择要不要上课,估计都选择去玩呢,那就尊重他们的选择?有的时候,大众的选择并非都是正确的,这时就要你们广总出手干预了。要引导市场向同期声电视剧发展,在评奖设置,上星优先权等方面,让优秀的同期声影视剧优先,这总可以做到吧。
唉,我一屁民为这配音这档事,在先前对《琅琊榜》的影评中被一大群跟贴的人骂,费的什么劲啊,还不是想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真正崛起啊。
问题2,群戏时的小人物(或曰群众演员)什么时候也能演起来?当了几十年的柱子,还没见哪部戏里的小人物也在真正演戏。
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里面在演群戏时,再远镜头的群众演员也能极度认真的把相应角色表演到位。国产剧,至今没见过,都是站那挥挥手时刻准备着领便当的,声音也基本会在后期全部抹掉,然后再找配音公司配音。
当然这个话题比较大,要让群众演员也能演起来,估计再过三十年也搞不定,这问题也不像配音那么严重,如果能马马虎虎过得去,也能接受。
6 ) 关于《大秦帝国之崛起》,三两言
这大秦帝国之崛起,也看了十多集了,慢慢怀疑以前对它期望有点高,看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说说。
一是时间不连续,跳的太厉害,明明感觉才过了几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实际呢,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年了。那个小优伶前一会儿还是个小女娃,后面突然就变成大姑娘了,看上去好几年了吧,可是秦王这些主演们一点都不显老,没什么变化;那苏秦再次见秦王,说等了十四年了,连个铺垫都没有,苏秦作为间谍,天天担惊受怕,那么竭心劳力,居然不见沧桑,长相也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剧中还很多,看得很脑补。
还有就是故事不连贯,场景切换生硬,有种按照史书生搬硬套的感觉,一篇一篇一章一章分界明显,前后不搭边,集与集之间都不说了,一集内部都缺少承前启后的场景。巴蜀之地粮食大丰收,向秦王朝贡,李冰治水这些情节是怎么冒出来的?后面如何?没了…
再就是故事只有其脉络筋骨,没有血肉,情节没有舒展开,就像一个史官作为旁观者记录一个事件,没有个人观点立场还可以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却也是一笔带过,事件参与人的心理,私底下做了多少事,遇到什么问题,压根没有。还是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粮仓,李冰治水,历史上开始有太守这个职位,出场的来自赵国姓赵的公主,都是用力太少,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我就在想,导演究竟想让观众知道什么?还是把有名的历史典故过一遍就算了?
最后,剧中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除了主演,打酱油的群演实在不上心,职业道德,职业水准都没有,楚王死了,仪仗队的小兵还能笑,不止一个,这楚王该多不得人心?秦王差点被下毒,场面严肃紧张,后面的妃子虽然努力想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出来却是满脸的麻木。群演也是演员,好么!群演演的也是戏,好么!这是导演的驾驭能力和敬业精神有问题。
与群演呆板的表情相比,主演的表情太过丰富,嬉笑怒骂随意发挥,言语措辞句句经典,编成语录可作为警世恒言或者励志佳句。群演与主演的反差太大,从整体拉低了这部剧的可观赏性。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正剧,这部大秦帝国3仅仅是一部有画会动的历史书而已,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合格的。如果你只是单纯想了解历史,或者爱想象喜脑补,看看也无妨;如果你逻辑思维比较强,又真想看,心态一定要放好;如果你是处女座的,还是远离此剧吧。
微博看到有人吐槽这剧“那时候就有韩国了啊!靠”只能深深感叹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我永远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央视追剧。
鸡蛋里挑骨头者退散,阴谋暗搓搓者滚蛋。大秦光从剧情一个方面来说就足以碾压各类滥竽充数的伪历史正剧,服化道也是考究非常,更别说主角的演技们了(就是杨某刚也比现在的所谓流量们演技好)
刚刚看完琅琊榜,豆瓣是9.2,大秦帝国我觉得应该可以到13分!这样的历史剧是良心要支持!!!
太粗糙了,群演一塌糊涂,严重影响观感。台词不知道什么鬼,太白,演员念得也不行,“啥”“啥”“啥”的简直气死人;当然宁静除外,第1集里两大段独白音质气息绝了,气势如虹。背景音乐各种唐突,谭晶的片尾曲倒是很好听。说这个比《琅琊榜》更能代表国产剧我是不服的,虽然某榜剧情硬伤多。1集弃。
现场收声比后期配音好一万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这个比什么芈月传好太多了,孙俪版的宣太后整天就是洒狗血、喂狗粮,恶心得不要不要的,拜托不要那么多感情戏,请尊重历史好嘛。宁静版的太后真是大气磅礴,又腹有块垒,倒像是一个智谋双全的女政治家。赞赞赞,继续追下去~
其实问题很大,洗白路线也尊崇原著。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
裂变经典,纵横优秀(得益于宁静和富大龙),这部只能勉强及格。当然它的现场收声和服装道具,以及对历史的尊重都让人欣赏,只是剧情人设确实让人比较尴尬。
宁静真的甩了孙俪几条街好吗!
终于开播了,喜大普奔。
这就是正剧的恢弘大气
看了一集,一般吧,大吹特吹什么良心剧的大概都不看历史书的,或者只看中国史不看世界史的,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这种历史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历史糟粕多于精华,所谓的大秦帝国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中国历史真正的精华在春秋时期,拍历史剧不要总是盯着崛起,统一什么的,多样化才是我们缺少的
给1分的那位,给了鬼吹灯5分好评,鬼吹灯是还不错,但大秦帝国没有鬼吹灯好?还差4分??笑了
秦强非一代之强,秦亡非一朝之亡。
宁静一直是女神!
喜欢邢佳栋。这部剧打开就浓浓的一股年代感,真正的历史正剧应当如此。
对不起各位,在下在此叩头谢罪!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央视版第一集的尿性给蒙蔽了,导致我对本片发表了很过分的评论,在此郑重收回之前的评价,看过优酷的无删减版之后才知道本片实在是国产佳作!但央视的第一集毕竟恶心到我了,所以,恕我无法给它5星,抱歉
现场收音啊!怪不得小花小鲜肉演不了,念不了123456。
为什么每一部都看?可能这就是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服化道和演技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