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英国各主要城市被德军轰炸,死伤无数。为了提升国民的士气,英国政府主导与大制片厂合作,拍摄军事宣传片。但这些影片情节无聊,宣传色彩过于是浓厚,饱受观众嘘声。为了在宣传片加入吸引女性的元素,信息部聘用了女编剧卡特琳。卡琳特有点迷糊却不乏智慧的前广告文案,因为被急需给宣传片加入女性视角的宣传部门雇佣当了电影编剧。她参与的电影,是以在敦刻尔克行动中回归英国的士兵做主角,信息部希望借影片振奋人心。一开始,她与制片人巴克利针锋相对,又遇到自大难缠的男演。卡特琳要拍的故事原来讲的是一对渔家姐妹驾船参与敦刻尔克救援,但是制片厂要求必须加入男主人公,两位女性只能屈居陪衬位置,还要安排一个美国英雄和女主角谈三角恋。面对官方一个个无理要求,卡特琳、巴克利运用智慧,在政治需要、拍摄资源、演员表现、观众反应和忠于事实之间巧妙地编辑着故事。两人之间的默契和爱苗都在悄悄滋长。然而,战事持续恶化,男演员纷纷离组,电影拍摄面临困境,凯瑟琳也遭逢人生惨变。就在摄制组讨论如何填补男演员没来得及完成的戏份“下水修船,拯救所有人”时,作为仅剩的编剧,卡特琳拍板:让片中英雄全是女人。 这部片的编导以一种迥异的传统战争片的视角与笔触描写了战争最边缘地带一群英国人最好的时光。选材独辟蹊径,以女性化、生活化的笔触描写战争,细腻而独特,片中极少见大场面,更多的是英国在战时的生活细节,是战争片中颇具新意的片子。战争和女权两个话题,在片中结合得还不错,“戏中戏”部分与女主人公的经历相映成趣。但是女权色彩影响了故事正常发展,显得喧宾夺主。
发生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作为一场战争奇迹永远印刻在二战史册中。在短短九天之内,有338226人被从海滩救出。77年前危机四伏的敦刻尔克海岸,这个绝佳的历史时刻也势必会留在影史,在诺兰的「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这样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
以女性视角看二战,其实,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而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军官将领,无论是手持武器孔武有力的男人还是柔弱的女子,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着德军飞机、大炮、潜艇的威胁,展开了救援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以女主凯瑟琳被邀请参加以这些普通人为主角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的制作的故事。女性视角更容易抓住细腻的事物本质,从而打动观众,虽然一度不被团队里的男人们认可,薪水也不及男性,还被嘲讽比起写作,你不是应该收拾干净这间屋子么?
哪里有质疑声哪里就有消除质疑的实际行动。而好的电影的基础就是有个好的剧本,访问真正经历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姐妹花,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引导剧本中人物的心路历程。 不身处哪个年代你不会懂得这样主旋律电影带给广大民众的鼓舞和振奋。随着战争的恶化,面对生命的无常,电影就是心灵慰藉。看过很多二战题材电影,也不乏经典作品,但最喜欢的两部却是《美丽人生》和《你逃我也逃》,能让你哭是喜剧的最高境界,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对刘别谦用喜剧桥段电影戏谑法西斯保全大家也是各种兴奋。电影在那个年代啊,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法西斯宣战,虽然它不尽真实,不尽客观,但它确实是黑暗中的光明存在。
你惧怕黑暗么?不,因为没有黑暗就不会有光明。即便是空袭中整个屋子在震动,但也不能阻挡她的努力,笔耕不辍。那个年代,每一天都会有生离死别,身边的人也许会倒下、会离开你,我们活着的人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活下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的讴歌。还是电影人写给电影的情书,没有热爱就不会有热情,凯瑟琳在电影院泪流满面,失去爱人的她本来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继续创作了,但在电影院观影之后,她已经决定继续回归团队继续创作那些鼓舞人心的作品。 他们最好的?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向战争时期的伦敦人致敬,向战争中的女性致敬,向电影人致敬。 最后,我灰常期待诺兰的《敦刻尔克》~好像北美今日(7月21日)上映,可惜大陆九月才上。
灰常好看 笑了很多次 也有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 哭泣 女配神助攻 既然生命如此脆弱 就别浪费它 山姆克拉弗林 又死了 怎么老在电影里死啊 男女主和一干人等演员绝对英式 嘲笑美国好莱坞也很酷 导演再英一点更好 太规整 没吱毛边 一点废话都没有 跟一群人一起笑的感觉很好 战争摧毁很多人 但是是灾难更加成就我们 好好活着
关于女性主义的电影,有很多不同的拍法。有些是冲突的、刺激的、性感的、严肃的……一说起这种类型的电影,第一个冒出来的形象,大概是影片中Phyl那样的女强人,果断利落,咄咄逼人,着裤装毫无女性的妩媚,碰上这样的女上司,想想就会肝颤。
然而,Their Finest的女主角,Catrin一看就不是这样的形象。她温柔含蓄,眼眉之间还有着演员Gemma扮演Tess的时候那种羞怯和一往情深,正是男性最喜欢的形象。而Catrin的性格,在二战时期,经历过女权运动洗礼的英国社会,也是最讨巧的。她不传统,有自己的事业与追求,愿意为爱勇敢私奔;但又不太过特立独行,她给自己买戒指,扮成已婚而避免议论,姓氏随男友,甚至连名字也跟着改成男友家乡威尔士的叫法。
在战时特殊情形下,Catrin抓住了机遇得以在电影业大展身手,她的敏锐与才华令众人刮目相看。而衬和她的性格更真实的,是她识时务的一面,她谦谦地推销自己的提案,获得一致赞赏认同之后,会羞涩地微笑着接受主管们的赞赏认同。编剧室的男人们做决定的时候,她会静静地在一旁听着,适时地插上几句话,给出几个好点子。
所以,影片也没有刻意制造男权与女权之间的冲突。男主角Buckley一开始独断霸道,看不上Catrin,更多是出于文化人的自负。唯一能触及神经的对白,大概是那句“如果你要做个女权主义者,就从整理干净办公室开始。”而面对Buckley对她的不屑和讽刺,Catrin则不卑不亢地回应,她赌气地把办公室整理一新,给自己腾出更宽敞的位置;当Buckley无视她的建议,她会继续争取,直到双方妥协达成一致;当Buckley开无礼的玩笑的时候,她则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所以,这对爱侣从一开始便不存在所谓的压迫或者针锋相对,而在插科打诨之间,爱意已明。
只有更激进的Phyl是清醒的,她一早便告诫Catrin,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男人们就会把女性塞回原来的盒子里,而他们会害怕,如果女性们已经不愿意再回去了。
片名Their Finest,取自于丘吉尔在战后的一篇著名演讲,it was their finest moment。确实,对于战时女性来说,尽管轰炸和战争让生活变得艰难,可这是她们参与社会,争取自己权利的finest moment。当适龄男子纷纷参战之时,无数的岗位不仅由女性担当,更是无可取代;而当需要全民动员的关键时刻,吝啬的男性才会愿意把聚光灯分享一部分给女性,所以,才会需要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反映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政治宣传电影。
战争和苦难是可怕的,它们会带来死亡、噩耗、恐慌、轰炸和拮据不安的生活,但同时它们也能赋权于人。这不仅仅是Catrin一个人,那些在轰炸废墟之上努力砌出新生活的普通市民们,战争赋权于他们的,是乐观的精神与勇气。而Sophie Smith,一个上年纪的单身女人,甚至不敢去停尸房认弟弟的尸体,却很快振作精神,主动提出会继续弟弟的演艺经纪人事业,她的魄力让Ambrose不再固执,更开启了事业第二春,她更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仅是女性,还有Ambrose,一个沉浸在过去的过气演员,他已经年老力衰,既看不上当下的影坛,而当下的影坛也看不上他,接到的都是敷衍的配角,聚光灯是属于年轻的面孔的。Catrin的游说,更是她的敏锐与才华,让Ambrose找到自己行将就木的演艺事业的新希望,这一段经历更改变了他,当Catrin因为Buckley的死而放弃编剧事业的时候,这一次是Ambrose来鼓舞她,“对于你和我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它,而不是让死亡笼罩着我们。”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足够女权,正是因为她不仅仅是关注女性获取权益这一单一议题,它关注的,是更多的弱势群体,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他们如何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更愿意挑战自我,接受改变,让自己成长。
而让Catrin成长的,还有爱情。她的第一段义无反顾的爱情,是出于对对方才华的倾慕,而愿意无条件地牺牲自我去追随他,因此,当Catrin有了自己钟爱的事业的时候,在对方眼中就是一种背叛。而她从来无需仰视Buckley。Buckley不停地赞赏着、肯定着Catrin在编剧事业的才华与进步,是两个编剧人的惺惺相惜让他们走到一起。对于我来说,无论是“你真漂亮”、“你好性感”,都抵不过“你比他们都才华横溢”“你最近的状态非常好”,我能感受到Catrin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中的甜蜜。当自己在所热爱的事业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都能被平等地赏识与肯定,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然而,爱情或许让人欣喜,也让人沉沦,当Buckley去世,关于电影的一切对Catrin来说都是触景生情。不过她最终选择记起的,是Buckley的信任与鼓励,促使她敢于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创意。来自爱人的声音,并非是她的禁锢,而是赋权于她,让她更自信的动力。
而这部影片既然是关于电影,必然也要来说说电影,电影不只是娱乐,更同样能赋权于人。银幕上上演着撤退中的喜怒哀乐,看电影的人们,同样跟随着影片一起又哭又笑,而坐在影院中的我们,看着银幕上他们大笑、流泪、紧张的时候屏息凝神、胜利的时候忍不住大声叫好,也一起跟着又哭又笑。Catrin在这些普通人的笑与泪中,感受到自己写的电影有多好,更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电影不只是给人带来一时的美梦与开测,电影是创造,它创造的是想象的空间,大胆的可能,让人去抗争、去乐观而能动地改写并创造未来和希望。这部影片让他们衷心认同女性的勇气果敢,认同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投入战争,为国捐躯,甚至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影片结束的时候,观众们感慨地说“这才是我们的姑娘”,这部影片让他们认可并由衷的相信,英国姑娘们不只是会做家务、料理花园、穿漂亮裙子和喝下午茶的,英国的姑娘,是在深夜,敢于违抗暴戾的父亲,敢于面对黑夜和波浪的不安,驾船出海直到数十公里外的敦刻尔克,把他们的孩子们安全带回家的姑娘。电影更能赋权于人,故事原型现实中的Rose写信告诉Catrin,她开始报读课程学习机械工程,真实生活中,因为引擎故障她们的船甚至没能开到公海,可是看了电影后,她想既然影片中的Rose有能力修理螺旋桨,那么她也可以做到。
Catrin更看到,自己作为女性电影人的意义。她的工作不只是写那些男性编剧人没兴趣的“婆妈”对白,正是因为她坚持不删减姐妹俩的戏份,坚持把剧本重点放在姐妹俩身上,正是她提出让Rose在剧情关键时刻把螺旋桨修理好,也正是她带着深情,以女性的敏锐与细腻所写的结局,让这部原本是国家机器的宣传品,能有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它写出的不是战争的恐怖和对人性的扭曲,而展现了战时女性的魅力与光辉。
这是一部向战时的伦敦人致敬、向战时女性致敬、向电影人,尤其是女性电影人致敬的电影。确实,这是their finest moment,无论对Catrin,对Phyl,对Buckley,对Ambrose,对Sophie,还是对Rose&Lily来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时局的特殊能让他们崭露头角。战争摧毁生命,带来绝望和黑暗,但有着坚强灵魂的人们,却不会怯懦,无论是战争、电影,还是爱情,都不是拘禁他们的枷锁,却赋权于他们,让他们去大胆创造,改写,想象一个从未想象过的未来。
对于电影人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观众对影片的认可。影片最后,凯瑟琳在影院与其他观众一道被这部用血与泪拍成的电影深深打动,在观众热烈的反应产生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她最终走出生活的阴霾,重回电影工作之中。片中几位新老戏骨都发挥出了无可挑剔的演技水平,个人觉得饰演美籍飞行员的杰克·莱西把一个菜鸟演员诠释的很到位,奉献了全片不多的笑点,是影片的一个小亮点。片中电影的背景发生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而今年恰逢诺兰的战争大作《敦刻尔克》上映,所以也不妨将本片看做《敦刻尔克》的背景介绍和热身之作
2021.09.12
战争给了英国这个古老而墨守成规的国度里女性展示的机会,女编剧凯特琳·科尔的加入,使这部原本是单纯的国家机器宣传片,添加了有血有肉的真挚情感而打动人心,它弱化了战争的恐怖和对人性的扭曲,而展现战时的英国女性不仅仅是细腻和温柔,更有坚韧和勇敢的魅力和光辉。凯特琳在剧组这个男人的世界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她的灵感和机敏常常出人意料的使一个个看似死结的难题迎刃而解。她更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性女人,几句话就让固执的老牌明星安布伦斯放下执拗,喜笑颜开。“生命是很脆弱的,浪费生命是很可耻的。”渐入佳境的凯特琳如鱼得水,在剧组里尽情的展示她的聪明智慧和才华,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称心如意的爱情。然而残酷的现实突然降临,刚刚还沉浸在和主编巴克利的热吻中,转瞬间心仪的人就没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凯特琳几近崩溃,她再也无法写剧本了,“我们得到机会,是因为这些年轻人走了,或者死去了,如果我们真的放弃这些机会,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那不就是让死亡笼罩着生命吗?”接受安布伦斯的建议,凯特琳去影院完整的看了自己参与编剧的处女座,在和观众的共鸣中,凯特琳被感动了,终于放下了包袱,重新振作起来。
电影就是把现实生活事实真相中“真实的无聊的情节一概不留,开头有了,结局有了,中间桥段的元素也有了,有小狗、敦刻尔克、发动机故障、还有叔叔的牺牲,剩下要做的就是把空填满”。原来电影剧本真的是靠编剧来“编”的,云山雾罩、天马行空,各种的遐想、杜撰(当然是围绕着主题),生动有趣的细节,杜绝平白直述,编的本身就是个有趣的过程,也是个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痛苦过程。战争背景下的电影大多是“现编现演,一蹴而就的”。正像这部电影描写的剧本的写作和拍摄过程,头脑风暴、卡片创作法、情节点设置,编剧之间因观点不同的争执,面对困难的合作,因为政治需求不得不做的增减与更改,拍摄过程中的再修改,直至电影通过荧幕上呈现给观众。据说很多香港电影就是沿袭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拍摄风格而制作出来的,可见当年的香港电影市场竞争是多么激烈,要用战时的方法来争夺市场。
电影里的人生和真实的人生区别就是,电影故事有结构,有框架,有目的和意义,即使有悲剧桥段也是特意安排的,总会赋予它什么意义,可人生不是,人生很多时候会有毫无意义的意外,人生电影有常,人生无常,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电影的原因。战争带给人生的残酷更是如此,上一秒你还在侥幸的傻笑,下一秒你就看到惊骇的一面。地铁里行色匆匆的凯特琳看到一个穿黄裙子的姑娘拒绝了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士兵的纠缠和索吻,出了地铁站口遇到空袭,爆炸的气浪把她掀翻在地,颤颤巍巍爬起来的凯特琳惊恐的发现周围都是残肢断臂,吓得大惊失色,烟雾散去才发现原来是旁边商店橱窗里的造型模特,惊魂未定的她笑了,嘲笑自己被这些假人吓到。再向前走几步,她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废墟里躺着的是几分钟前她看到的黄裙子姑娘,她睁着眼睛,炮弹在她肚子上开了个洞,肠子流了一地,凯特琳难过和恐惧,然后开始大口的呕吐,她们俩前后只差几秒钟的距离呀。
英国伦敦白厅,陆军部长居然说出来这样一番话“通过你们的电影,向美国民众传达信息的机会,他们认为统治我们国家的是上流社会精英阶层,你们来展现,在真正的英国,普通劳动人民才是我们的英雄,……,看来即使是在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人明白“人民创造历史”这个真理。
不错看 幽默风趣的风格在电影节挺讨喜的 bill nighy演喜剧不费吹灰之力
时代、女权、情怀再加上对于制片过程的展现,很BBC,很温暖又很感人的片子。
一部好电影是观众值得拿出生命中的一个半小时
二战的阴霾为背景,能拍出火药味这么淡的英伦小清新,看得让人格外舒服。要不是末了那一抹狗血,绝对让人更舒服。
@balmes 有几处转折未免过于狗血,但大家都好可爱!喜欢!bill太棒了实力真男主!那个朝生暮死的年代,电影作为折射现实同时让人逃离现实的途径,带来的希望与慰藉,和如今身处另一种黑暗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何其相似。(看完dunkirk之后更觉得这里他们拍的片好看多了!
润物细无声的女性主义。以女性编剧视角,讲述二战期间英国一部关于敦刻尔克的主旋律电影的诞生。前面挺欢快的,最后一下子戳痛了。Bill Nighy这样的老戏骨真是国宝~
這部戲裡滿滿的對於電影的愛,並相信電影最終能夠撫慰傷痕累累的心。感謝在這個時候讓我看到這樣一部電影。
电影永远关于离别与重逢。倘若还有谁单纯地以为电影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娱乐,那么TA或许需要了解那些政治情报(意识形态)都是如何“混”进剧本里的。显而易见,虚实交织的《他们最好的结局》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罗勒莎菲这部《成长教育》式的女性主义作品除了向《至暗时刻》中的绅士们贯彻“真实性与乐观主义”的大局观之外,核心点则落脚在性别平等的“现实意义”层面。正身处于生死存亡《敦刻尔克》背景下的英国,到处都是男性面向女性发起的歧视与战争。尽管要求思想进步和经济独立的女主不得不“屈从”于男性化的内阁之下,但将真实(过去)搬进银幕(未来)里的她却最终推动和主导了历史意义上的变革。换句话说,只有温润如玉的感性暴力能够摧毁落寞的保守主义。
bjiff。女性视角+元电影要素。最大趣味在于展示了一部电影从构想到成片中如何调节制片方合作方演员导演乃至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各种离奇无理的要求)的。以及影片如何引导观众情感。最后一场戏,片中观众看得又哭又笑,而片外我们也看得又哭又笑。被控制了?但这不正是我们喜爱电影的原因?
三星半 中规中矩 内容符合英国人的口味 身边的老头看的津津有味 Sam造型颇似法鲨在危险方法里面 还是不错的片子
又是战争,又是爱情,又是女性,又是元电影的……有些太刻意了
虽然又是电影人深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我非常喜欢这部。它非常英式,敢于用许多轻松和幽默来处理些沉重的地方。另外始终感觉言之有物,讲战争,讲女性,发力点都很巧妙。
二战中的女性视角。在「敦刻尔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一部戏中戏的「敦刻尔克」,看英国人在德国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国土狗☞雪纳瑞,看经历战争的人们重逢时的喜悦…女性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细腻和温柔,也有坚韧和勇敢。电影是黑暗之光,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这个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都不曾改变。
Lone Scherfig很擅長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從戰時拍愛國勵志電影這一個切口,映照出時代劇烈變動的感受。也拍出"電影"的力量。拍得挺整齊流暢,幽默混合著感傷。Gemma Arterton的女主拿捏穩重,Claflin也稱職。還有亮爆鏡的Bill Nighy!
其实应该是“她们最好的”,这是一部去回忆和纪念二战中的女性的电影,表现她们在战争面前的勇敢与坚强。情节如Catrin在坐上火车之前,勇敢决绝的向倒垃圾一样丢了戒指、最后坐上编剧室主桌挥洒文彩,都得我频频感动。但还是必须承认Bill Nighy一个人似乎抢走了所有的光芒,哪怕有很多帅哥美女。
如此平淡,让我暴躁。
好背景设定也有趣,拍得一般,铁叔客串是惊喜。
最喜欢片中关于现实生活和虚构电影中的“意义”的讨论,很巧但又很适合的,电影及其戏中戏刚好解答了最近几部大争议电影战狼2(虚构度最高)敦刻尔克(戏剧化史实)明月几时有(最写实)引发的一些相关问题(关于叙事关于政治宣传)其实以上都是废话,实话是最后我被煽到哭,年度十佳!
細膩真摯的女性電影,向戰時的倫敦人致敬,向戰爭中的女性致敬,向電影人致敬。苦難、戰爭摧毀生命,卻也能賦權於人;愛情、電影讓人沉醉,也能賦權於人。去想像、抗爭、樂觀而能動地去改寫、創造未來。
排演室飘荡歌声,你红着眼识破了我的托词,一字一顿说我是骗子。摄影棚一片嘈杂,你说想留我几个小时,结果你成了骗子。战争年代的死亡,竟是因电车事故或拍摄意外,你的离去如此荒诞。你曾说生活不是电影,处处都有荒诞,所以当电影里拍下我扔了你的薯条,忽然想起那晚唱百里香的歌声,和你红着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