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墨尔本上学, 离我住的不远的地方有个小电影院。flo是在那里看的。电影院很小且便宜,但排片很牛。很多电影大电影不放(可能放了不挣钱),但是从那里能看到。不知道为什么。举例子,没有超人大战蝙蝠侠,美队, 和MA15. 有daniel Blake,Flo。 原因不知道。可能这才是小影院的市场。
说这个的原因是为了交代关于电影背景是个不挣钱的,非大商业化的,不是举家去看的,小成本电影。 人人心里都有自己对电影的标准和看法,并且以此去看待一个电影的好坏。 所以好坏没有绝对。我的标准是, 看完之后,还会是不是的想起某个剧情,某个对话,或者正在看的时候,决定特别有感触,事情好想也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就是好的。 起码这类评分都很高。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生活的主题原来是这样的。导演把你带进了他的世界,他把要完全呈现给你了,你感受到了。一定去看Whiplash, Lala Land。 先打个铺垫。 1, 英国的东西都很有意思,小动物有路虎,捷豹。fashion icons。 电影也很有特点。 英国人拍的电影很细腻,往往是从小处见真情。 不是靠场面大,全靠演技。 一个眼神,一个笑。以小博大。靠细腻来表达内心,这不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吗,表达人类的情感。表达内心无以言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这点就非常了不起(歧路父子情,when did you last time saw your father),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不是说只有打打杀杀才是戏,吃喝拉撒更是戏。生活往往比戏更精彩。生活中充满了惊喜和惊吓,情节比电影更出奇。可能是他们的这种国民性格吧。 这个电影,FLO FO, 也是一样,拍了一个平凡的女人,老女人,名老女人。白云大妈。 唱歌难听的人很多,我唱歌也很难听,但导演有野心去为她构造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只属于5个人的世界。08年有纪录片叫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A World Of Her Own、同期Marguerite。故事情节波澜不惊,好像前列腺病人的尿不尽一样。试图去搞一个华丽丽的旧纽约的镜头也很阳痿,但是只用演员的功力刻画出了性格各异的人物,达到了饱满的效果。HUGH GRANT,英国人心目中标准的浪货,去看briget jones baby。St. Clair Bayfield, 他的相公兼经记人,实际上并没领证,只是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他和她的对话,所以发现他有小三,不要心慌,正常。mr mcmoon简直是表情帝,不,是表情包。 真不知道为什么,全电影院的人都傻乎乎得笑他的表情。 感情戏份比较多 。这点跟美国人就不一样,他们的擅长是用一个很傻逼的故事情节,再用逼真的细节去填充。 例子比如,美队群殴,为了打而打,ANTMAN出来cosplay了个奥特曼。 2, 英国人还有个毛病,和一切BBC 拍的东西一样,就是他们在拍之前先假设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所以可能看得时候不能完全明白,完事之后东可能要再去查一下背景资料才恍然大悟。也有可能是是文化差异,不太明白他们的潜规则。 或许,你得先大概知道这个跑调的名老女人是谁,到底是何方妖孽,你才能体会到他们拍的多好。她是哪个寨子的,唱什么山歌这么出名。下面是一首诗概括flo的个人私生活。 FLO爹是个大富豪,房子地皮少不了。 少时钢琴弹得好,手部受伤停止撩。 老爸老妈离了婚,一心跟男私了奔。 穷的来到了newyork,又把钢琴教一教。 中年亲爹死翘翘,她和她妈解了套。 有钱能使鬼推磨,从此想把歌唱好。 四十才算出了道,又被人说跑了调。
电影讲的的确没有把整个前因后果说全,还是要看书再了解下。上次在书店里看见了原著,等我买了看完之后我读完再改一下影评,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去读一篇dogshit。 感谢这部电影,还有BBC的很多电影,举例子傲慢与偏见,唐顿庄园。通过她的嬉笑怒骂,我们看到了她的人生中的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事。听到了,她剪短但真挚的遗言,或者宣言. You can say i can't sing, but you couldn't say i didn't sing. 我奶奶没有上过学,高等教育,但是我很敬佩她,很有智慧,生活,人与人之间,人群道场。会教会更多。 让我们知道了,有很多人在同时和我们自己一样,小人物,大人物,都会经历着一样挣扎与绝望, 无助和彷徨,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再小不小过的小事。
不,她的丈夫并不爱她。
没人知道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什么样,但根据这部电影的铺垫,St. Clair并不爱她,原因如下:
1. 他和所谓“情妇”关系很好。“所谓情妇”是说,如果不站在弗洛伦斯的视角来看,明明这一对才是正常夫妻,各方面都很正常,有共同爱好和社交圈,一起吃饭睡觉,弗洛伦斯那根本是工作关系。
2. 实际生活中,在弗洛伦斯死后,St.Clair 和一个叫 Kathleen的人结婚了。虽然没有证据说K某在实际生活中一直是St.Clair的地下情人,但电影选择把他的情人叫做“Kathleen”,意味着电影故事结束后,St.Clair和他的情人破镜重圆。或者说是修成正果。这怎么看都是真爱啊。
3. 电影用种种细节给我们展示St.Clair在弗洛伦斯面前装成另一个人。他的本质是热爱爵士舞的大俗人,但在弗洛伦斯面前是个禁欲、高雅、动不动满嘴跑莎士比亚的英国贵族。假得让人全身发麻。戏精成这样,连5%的真我都没有,还谈什么真爱?
4. 弗洛伦斯看到的St.Clair根本不是他的真实人格,所以几乎完美无缺,事事尽心,百依百顺。两个人从来不发生矛盾,从来不吵架,出了事都是St.Clair带着周围的人哄骗应付她。这叫谈恋爱吗?这叫哄富婆。
5. 弗洛伦斯要求St.Clair晚上留下来,St.Clair 在她身边和衣而睡。
-------------------------------------------------
以下有剧透。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上世纪40年代,纽约有个富有的老太太叫弗洛伦斯。她继承了大笔遗产,没有家人和子女,生活中只有一个“丈夫”——比她小N岁的St.Clair。弗洛伦斯热爱古典音乐,经常赞助不赚钱的音乐会,在这个圈子里声望很高。她自己也喜欢唱歌剧,自己开了个社交俱乐部,在里面登台演出。
这里面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弗洛伦斯啊,她唱歌实在不怎么好听。
因为她是个大好人,也挺有鉴赏力,这个俱乐部也捧出不少有才华的人。所以她有很多朋友、著名音乐家、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来捧场。大家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弗洛伦斯其实是懂音乐的,只是她有点汞中毒,加上年纪大了,加上大家都哄着她,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唱歌跑调。
特别是St.Clair,把整件事情包装地像模像样。尽管他从来不住在弗洛伦斯家,而和一个“情人”住在一起。周围的人都知道St.Clair另外有家,但是大家都不告诉弗洛伦斯。大家都觉得弗洛伦斯这么老,大概快死了,让她生活在童话里到死吧。
但是阴差阳错,弗洛伦斯灌了一张唱片,仅仅只用来送朋友,也给她打开了知名度。她又觉得二战中的士兵太辛苦了,为了慰劳他们,决定在肯尼迪大厅开一场独唱会,请士兵们来听。这次演出中,泡泡戳破了,观众哗然。负面评论登上报纸,弗洛伦斯看到以后病逝。但是她觉得毫无遗憾。
-------------------------------------------------
看到一半,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这被分类为“喜剧”。
明显的笑点只有梅姨唱歌跑调。第一次还挺搞笑的,场景设计也刻意搞笑,可再往后就不好笑了,我见过唱歌难听的人多了,从来没觉得很好笑。
只能把本剧理解为“黑色喜剧”。前半部分是挺黑色,虽然画面温暖喜庆,人物可爱,然而难以掩盖整个故事讽刺的基调。钱无所不能,有钱就能实现梦想,古典音乐家为了钱陪一个唱歌跑调的老太太玩,英国贵族后裔整天说着恶心兮兮的情话傍大款,暴发户参加滑稽可笑的音乐会附庸风雅,前线打着二战呢一群纽约富人搞这些乱七八糟。
这是个“皇帝的新衣”式笑话吧……
然而后半部峰回路转,表面上要谋财害命的St.Clair突然真心维护起弗洛伦斯的声誉,以前也笑过弗洛伦斯的人突然大声指责现在嘲笑弗洛伦斯的新观众。神秘的手提箱里不是什么感动人的秘密,而是一份长长的遗嘱名单。新加入的钢琴师本来是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现在被加入遗嘱名单,成为皇帝的共犯。
这是什么发展啊?这是什么强行HE啊?
更大的可能是,创作方受到某些压力,最后时刻修改了结尾。这样硬扭的结果是,观众最后十分困惑,把一部本来至少7.5分的电影拉到7分以下。
不过我还是想给它找补一下。这样强行温暖的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电影中的)St.Clair固然是谋求遗产而来,但不妨碍他入戏太深,代入角色。就算人生如戏,演员也可以在自己的角色中给其他角色真情实感。
就像《甜蜜蜜》中的张曼玉,傍上黑道大哥曾志伟完全是为了荣华富贵,并且心里一直想着以前的“好朋友”黎明。但曾志伟死的时候,终于成了人人羡慕的“有钱寡妇”,却由笑转哭。
他们聚集在弗洛伦斯周围,都是为了钱。弗洛伦斯又何尝不知道。只不过她实在太爱唱歌了,她在梦中不可自拔,最后带着众人在这场戏中沉浸式演出。他们真把自己当成弗洛伦斯的爱人、专业歌手的伴奏、歌剧名角的追随者……所幸这场梦随着弗洛伦斯去世,很快结束了,每个人都完满完成了自己的演出任务。
飞机上看了一部影片:Florence Foster Jenkins.
女富豪一枚 芳名Florence 从祖上继承亿万财富 毕生热爱音乐。幼年钢琴弹的美妙,可一场病让左手神经坏死,做优秀钢琴家的想法成为泡影。于是转攻歌唱 雇佣了最好的声乐老师学习唱歌。老师对优渥的薪水袋无比忠诚 不停地夸奖 吹嘘 蒙骗这位万贯家财 五音不全 但内心的音乐梦想大过天的傻女人。在音乐的世界 Florence每时每刻感受着美、巨大的存在感和生活意义。受了音乐老师的夸奖 Florence开始举办小型堂会演出,受了她恩惠的人们献出自己的耳朵和赞誉。被蒙在鼓里自我感觉极度良好的她进而决定在肯尼迪音乐中心举办千人音乐会。
女富翁的先生,年轻英俊文雅 怀才不遇的一位英国小演员 和她相识在一场演出上。她迷上了他精致甜美的笑容。于是他娶了年长的富翁妻子 顺便娶了巨大的财富 每日在她左右服侍 小心保护她的音乐梦想和拙劣才华之间GAP的尴尬 哄着太太呆在她自己粉色肥皂泡的梦想里。如果说这个富家女对钱没有太大感觉,她的小丈夫可知道钱的滋味和用途。他用钱买所有人为她喝彩 他用钱收买一切可能对她音乐梦想造成威胁的人 他用钱理顺周围相关的各种重要关系 他用钱小心翼翼保护着她建筑在沙滩上高高的自尊之塔 维护这个家庭的精神生活质量 他爱这颗水晶心 。他为她读诗 陪她练歌 每晚耐心等她入睡 摘掉她的美丽假发 把松软舒适的睡帽套在老态龙钟妻子的秃头上 掖好她的被子 再去年轻漂亮的女友家入眠。
最后是那个才华横溢 卑微渺小 紧张兮兮 怀揣梦想来纽约闯世界的钢琴家。他最最柔软甜美的内心 瓷器般细腻的情感从指尖娴熟地变为钢琴音符的那一刻 两个热爱音乐的灵魂邂逅了。女富豪雇佣他为自己伴奏 慷慨优渥的条件。钢琴家从初次为她不堪入耳的声音伴奏,内心惊讶笑话她 到一层层了解Florence如小女孩般对音乐凡尘不染的热爱和执着 再到亲眼目睹做丈夫的种种努力和情感困惑割裂 一步步体会生活的复杂滋味 了解自我实现的多层意义 最终和Florence丈夫一起尽全力鼓励 促成她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电影情节简单 但每个细节都无比丰富!
其中一个例子:Florence在自己最大一场演唱会过后筋疲力尽地昏昏睡去,丈夫和每天一样,轻轻掖好她的被子 蹑手蹑脚走出卧室 到玄关拿好大衣 拉开大门准备出街的一刹那 她叫住了他:明天早上回来可以帮我买份有戏评的报纸吗?他放下大衣走回她身边:“当然了 亲爱的!” 她再问:“那今天晚上可以呆在我身边嘛?”
另一个细节:钢琴家拒绝和女富豪同台演出,本来嘛 在家陪她玩玩也就罢了 公共场合 岂不是“要坏了我名声”?Florence丈夫必须促成这场演出而不让她失望 私下里质问他“你倒是跟我说说你有什么名声?!纽约谁认识你?!” “但我以后会有名啊?”“切! 我当年也这么想的!我也曾是是个舞台演员呢!” 太深刻的对白 道尽造化弄人 人间沧桑。
影片结尾字幕:一个真实的故事。Florence的唱片是Best Seller. 钢琴家在她去世后 再也无法弹出和她在一起时的优美篇章 转行去做身体塑形教练。Florence丈夫继承大笔财富但生活简朴 至去世前一直资助热爱音乐开始在纽约打拼的年轻人。
戏如人生。
我们这一生 挣扎在金钱 情感 自我实现的梦想里,予取予舍。
要感谢自己内心的力量 风风雨雨中不放弃梦想,勇敢不吝啬付出地追求它;
要感谢命运的种种馈赠 它也许是财富 也许是才能 也许是际遇;
要感谢身边人 小心翼翼 极心尽力保护我们的梦想和自尊,感谢他们付出的耐心和爱,感谢他们全然懂得而不戳破的慈悲;
要感谢生活中里种种不如意,感谢生活里的各位反对者,不仅因为它/他们真实存在,其实正是因了它/他们 我们才认出了艰难中站起来的我们自己和爱我们的人们。
可爱的Florence, 可爱的小丈夫,可爱的小钢琴家,他们都是凡人,但因了执着 因了慈悲 因了成全 人性熠熠发光。
妈妈是个敏感自卑的人,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好,永远羡慕别人。
看中了衣服,总是询问我们的意见。其实我们的审美差异这么大,长辈喜欢的,年轻人不喜欢;年轻人喜欢的,长辈不喜欢。
衣服买回来,穿在身上走到我们面前,问我们一句:“怎么样?”我想,我说不好看,她每次穿衣服都会想起我的评价,然后一边穿着一边嫌弃自己。而如果我说好看呢,她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心可以多多少少收获一些肯定和鼓励。两相权衡之下,我总是盛赞好看,挑一个点加以细说,让她真心相信我。
我们总喜欢向身边最信任的人询问意见,大多数时候,我们真的是在打听真相吗?还是寻求一种支持?
以跑调天后这么热爱音乐的个性,靠着对音乐的热爱来抗击病魔,真的想听她最爱,最依赖的另一半告诉她真相吗?观众嘲笑又如何,我只想知道最重要的你永远支持我,永远会和我在一条船上。
试想一想,女朋友问男朋友“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这样的千古难题时,真的是想知道男生的实际想法吗?不过是想知道在男生心里的重要性罢了。
问“最近我是不是胖了”的时候,也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只是想知道——不管多胖,你能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问“我好看还是那个女生好看”的时候,只是想知道,你是真心地喜欢我这种类型的女生。
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最在意的你,是什么想法。只要是你说的话,我都愿意全心全意地相信。(额,其实愿意听的仅限于为了哄人而撒谎的话。真正撒谎的时候,第六感是不会放过你的。)
所以台下的观众笑又如何呢?我有愿意坚持一生的热爱,又有你在我的背后,这是莫大的幸福,足矣。
很惊讶梅姨的精湛演技在大家的评价下竟然只有不到7的评分。认真的看了一些评价,结合本人几次认真看完希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供大家参考。不是所有关于权贵富人的谎言都是皇帝的新衣。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作为中心人物的佛罗伦斯女士的几个细节:
1.在安排午餐座位的时候,表现出老太太的细心和对午餐习俗的尊重。而随后到来的托斯卡尼尼的到来,选取的几个镜头就很有意思。大师带来了讨好老太太的礼物(黑胶唱片),在开口要钱的尴尬语调以及他走之后侧面表现了他回报老太太的方法是赠予其一份录音。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对于老太太的夸赞,而我们的佛罗伦斯女士也丝毫没有浮夸的虚荣。
2.钢琴伴奏麦克穆恩首度登场,老太太第一次讲起了她的过去和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其中被圣.桑的天鹅打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3.第一次学歌的时候对音乐的全情投入和听到夸张之后开心的表现。
4.老太太入夜前与丈夫的深情对话,老太太的软弱第一次展现。同样的请关注老太太的表情,特别是听到丈夫念诗时候的幸福感。
———————————————
至此前半段的部分细节已经整理完了,有人说前半段体现了佛罗伦斯女士的虚荣和大家各自心怀鬼胎的为她营造一个虚幻的国王新衣式的梦。但是在笔者看来,前半段对老太太性格的描写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本电影的女主—佛罗伦斯女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乐观,好施,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打从心底里喜欢音乐(或者说古典音乐),也有虚荣的部分(每次都要看报纸对自己的赞誉)。
随着故事的推进老太太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认真观影的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后半段老太太情绪的起伏和影片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虽然随着故事的推动,这个华丽的美好的梦总会幻灭。那个活在梦中像天使一样的老太太总会消失,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这个善意的谎言有多美妙。
随着人渐渐成长,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越来越不能用绝对来定义人和事。就像影片所表现的这个梦,参与在这个梦中的人,有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配合吗?有。我们的佛罗伦斯女士有虚荣的部分吗?绝对有。但这并不妨碍这个梦成为一个好梦,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好梦。
这个梦里不仅仅有为了个人利益而配合的原因。就如影片中登场的对古典音乐毫无了解的那个女人,最后在大剧院为老太太呐喊给予她掌声。从1919年开始陪她至今的丈夫,在最后时刻看着老太太离去的表情。他们所表现出的敬佩和爱,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不能因为一部剧的主人公有钱,所置身的事件有人因个人利益而奉承,我们就不假思索的认为这是一个讽刺富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皇帝新装的故事。笔者认为正是富人的影响力和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经历才让他们的故事越发有趣,越发能更明显的体现人性的部分。所以请别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部有关富人与谎言的电影,这会让你的观影体验低到极点。
ps:这是笔者第一次写长评,有词不达意或者排版上的问题请多多包涵。非常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Helberg演的琴師Cosmé McMoon太出彩了,卻不知道給哪位天才譯成了康是美·麥萌---真是譯得詩意十足,Bravissimo! 梅姨的歌喉很不錯,故意跑調亂唱,其實一條好嗓子藏不住,她遮掩得不比休爺輕鬆,笑得我又擔心又期待下一秒鐘她就要原形畢露,教兔兔夫人從醜小鴨變成天鵝。期待還更多一些。
赶紧给梅姨一个金球奖喜剧类影后吧,看她拼的
梅姨配休叔——“那女孩对我说 说要保护她的梦”
改编自真人事件。Jenkins的歌声是一个事件,丈夫的极力呵护让Jenkins没意识到自己的歌声是多么要命。听众拼命忍住不笑,又为这样一种勇气而感动。对艺术评判标准的思考令人动容。
总体不错,叙事比较简单,人物设置上有些理想化,倒也无伤大雅,但是我感觉还是欠缺一些火候,整体不够精炼升华不足,开门见山的就展示了Florence的病情放在后段或许更好。梅姨的表演细腻柔缓,无懈可击,她能带动作为观众的情绪,就像最后一场戏那样令人动容,潸然泪下。
几个人物表演都特好,剧本则差强人意,表现出了“是什么”,但没讲明白“为什么”,从头到尾还是感觉在看西洋景,缺乏共情共理。
男人不管多爱一个女人还是需要性。#刻意曲解主旨系列#
真是无聊的不得了,一群人给梅姨舔脚舔的这叫一个high,但是电影就是难看啊
阳光老美女
法英两版都有问题,Florence这把充满解构力量的歌喉终究还是被用作鸡汤的一味调料。也许是为了和法版增强区别度,英版特别把丈夫的形象从一个闲荡小丑,变成了勤恳绅士。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温度,影片因此而不会难看到哪里去。但对于跑调歌后在娱乐产业、社会风尚中究竟如何扶摇直上,观众仍然一头雾水
1. 有钱任性。可以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推荐景甜小姐观看此片,不得不想起颐和园有一处供太后、公主、王子们带着小太监模拟过家家体验普通大众生活乐趣的“苏州街”,有钱人完全可以自己制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把你保护的好好的“真实世界”尽情玩乐,不要投入大众市场,自high即可,现实很残酷的。
不看画面我以为是尖叫鸡的传记片。
Florence is Trump. Her happiness is built on money, not ever on music.
梅姨再次轻松证明自己是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当然本世纪还长,不妨碍还有大波妹子挑战她),导演节奏有点松散,导致不认真看,很难跟上整个电影的叙事。总体来说非常有趣,三个演员火花四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纽约风貌和衣着配饰被很认真的展现出来,推荐。
梅姨和Hugh固然可爱,但各方面表现都太平均了...斯蒂芬·弗雷斯这次有点扑!
"You don't have to be good to be great."真是传奇人生 有钱真好啊可以活在梦里 Hugh Grant怎么这么老了梅姨比他大十二岁看上去也还蛮年轻的哇 TBBT的Howard演的很出彩了 尤其电梯里憋笑的那段分分钟表情包 最后一场演出那里之前笑趴在地的夫人声嘶力竭教育士兵以及带领全场Bravo的时候太太太感人了
这个和去年的“玛格丽特”应该是同一故事吧?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跑调跑得如此惊世骇俗的人物原型了。比较起来明显法国版更胜一筹,讽刺同时又不忘投注淡淡的怜悯,美国版完全走心灵鸡汤路线了。梅姑=奥斯卡真毒瘤...
最好笑是天后日常拎着装有遗嘱的公文包到处走,兴之所至就掏出本子为某个讨人喜欢的小伙伴改一笔,馈赠些财产。神奇荒诞的成名背后,并不是诸位期望的人间大爱在运转全局,每一步都有金钱通力打点。佩服剧中人自我洗脑的功力。然而丈夫的一句话告诉我们这就是个皇帝新装的故事:20年来我每天都想自杀。
只希望我人老珠黄的时候还有人叫我小兔几。
现在无论看梅姨演啥都是冷漠脸:知道啦知道啦,反正你演什么都最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