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summer of 1983, just days before the birth of his first son, writer and theologian John Hull went blind.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 upheaval in his life, he began keeping a diary on audiocassette. Upon their publication in 1990, Oliver Sacks described the work as 'the most extraordinary, precise, deep and beautiful account of blindness I have ever read. It is to my mind a masterpiece.' With exclusive access to these original recordings, NOTES ON BLINDNESS encompasses dreams, memory and imaginative life, excavating the interior world of blindness.
真实录音捕捉+演员演绎的纪录片,没想到可以如此美和诗意,能将一种永远活在这个时刻感受这个时刻的意识表达出来,真的很厉害
感觉如果做成Audio游戏或纪录片广播剧,强化听觉上的诗性比强调画面的美会更有感染力
非常诗意
声音是《失明笔记》里绝对的主角,以至于影像完全沦为它寻求“共情”的附属。为此本片向观众提出的命题是依循声音我们能否还原出一个人物乃至一种“真相”,主人公的回答清晰而肯定。这份充满诗意想象、幽深恐惧和乐观思考的记忆证明充分而扎实的构建了他复杂而立体的精神世界。失去(物理意义上的)光明是不幸的,但所幸心才是人的视野和视线。于是我们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烛光下最终看见了人与人、人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看了此片的VR版本把我看哭
这个形式真的so sweet 他开口就是一句诗。看得我心脏疼......为什么人能这么坚强.......想到了活着(how can people understand each other...)美丽但慢,可以又快又美丽吗?如果时常稍微短一点我真的会打五星
选材挺有意思的 但整体就是 套用一个概念就是 告诉了你一个失明的人是什么样的 但是没有给观众体验一种失明的感受 这方面的visualise做得完全可以更好 比如对声音的捕捉之类的 连着看的第三场 太累了 中间睡着大概十来分钟= =
根据真实的录音日记视觉化John失明后的一系列心境历程,挺有创意的。拍摄手法也很诗意,毕竟日记也是琐碎的,有些是演员的同声表演,有些是旁白的解释。用了很多意象展现心境,空间总是很模糊,只有主角还比较清晰。摄影确实很不错,就是题材本身就很沉重,片长过长相同手法就显得有些单调。
感觉没有表达到位... 不是很抓
2.8
广纪第二场。文艺,迷幻,存在,意识,空灵,想象。观念电影,娄烨笔法,构图如画,片尾催泪,人物灵魂闪闪发亮啊!
本身是很喜欢的就是感觉有些地方的设计有点冗余 但我看的版本和老师放的不同 似乎是老师选了个更烦人的配乐那版吧
拍得这么美... 肯定成为文艺青年热爱的纪录片啊... 因为是拍摄“失明”这个主题,所以,太多内心感情之类的描写,影片的画面只能各种电影艺术手段来表现了... 居然拍得很美,没料想到。4星推荐
失明关怀
真挚动人,将失明录音笔记影像化,声音处理与画面处理俱佳。今年份的《然后呢?告诉我》。[B]
同样的audio素材,制作的VR效果就好很多,把其它感官都弱化,最强化了听觉,很震撼。电影相对内容有点干,visual做的不够好,带入感一般,有些chapter很有感觉,有的就很无聊。美是美,文艺是文艺,但就是感觉差了点什么。
1. 影片前80%的基調是灰暗的,反映了男主人公剛失明時的內心世界;2. 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充滿詩意;3. 本片聲音取自原始錄音,演員對嘴呈現;4. 影片節奏緩慢,1.25倍速看完;5. 除了失明者要重新認識自己,身邊的人也需要重新認識失明者;5. 不是所有的悲傷痛苦,別人都能感同身受。
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旁边的小姐姐说,哎呀,结束了?我睡着了三次……
纪录片?!失明让画面的美有了契机。
再见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