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猫女和蝙蝠侠在另一次元无法超越
从初中时代第一次看蝙蝠侠
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部
猫女就像街边受你所有恩惠 吃干抹净却不肯跟你回家的小野猫,带着神秘,也有骄傲。
蒂姆波顿镜头里的高谭市,很60年代,传统 保守还带着一丝疯狂。作为秘书的米歇尔在职场被各种歧视,调戏,回家被老妈各种碎碎念,几乎就是Mad Man里那些女秘书们的缩影。化身猫女魅惑人心,亦正亦邪,是对传统男权的反抗,而她的小骄傲也注定了,她永不会去蝙蝠侠的城堡,自在的喵星人怎么会甘心化身金丝雀呢。
基顿的蝙蝠侠,像是老派的绅士,贵族气质不怒自威,即使兵临城下你也不必忙乱,绅士从来不会神色慌张。更不会被小丑玩得弄在股掌之上。绅士有宽阔的胸膛,可以让他心爱的小野猫放肆嚣张。绅士要尊重女性,槲寄生下轻轻地吻她,不去城堡也请驻进我的心房。
这一集的蝙蝠,符合我理想中伟岸男子的想象。
这一集的猫女,是现代女性的独立意志。
2 ) 漫画式罪恶
蝙蝠侠,老版系列我看到了滑稽可笑,动作僵硬,也看到了城市的罪恶。
这个企鹅人是我看到印象最深的,电影夸张的表现手法,把这只企鹅身上的矛盾放大出来。一方面,他看到漂亮女孩就产生邪念,一方面如果遭到拒绝,他那可怜而自卑的心灵变开始扭曲,直到杀掉那个人为止。
猫女是我觉得比较戏剧性的一个人物,性感又疯狂,在米歇尔的扮演下,将原本身上那种迟钝直女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后来的蜕变是反差极大的,不过我始终搞不懂,为什么最后那一下非得来个电击之吻,也许这就是她的风格吧。
剧中我最赞叹企鹅人那嘴里喷出的黑色口水,以及吐出来的黑血,这样的手法潜意识引导了观众,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
片尾总是那么出人意料,拿了把伞,却是玩具伞,然后倒地死了。这种黑暗式幽默,我觉得更吸引人。
3 ) 暗黑哥特风的蝙蝠侠
第一次看到这部蝙蝠侠是在明珠台(广东的小伙伴都懂的),虽是92年的电影但我喜欢那年代感。首先从人物、布景来讲,不得不承认这部蝙蝠侠具有黑暗感与哥特风格,特别是企鹅人、猫女的衣着,尤其是猫女,被推下楼后奇迹生还,然后回家制作猫女衣服那段,估计小孩子看了会有阴影吧。企鹅人虽然外表丑陋,但因为其是次子而被遗弃,对长子有报复之心也是情有可原,出身的原因以至于他要掌握哥谭市的权力,去弥补自己的过去。整部影片似乎在影射西方的政治,比如把一个坏人包装成好人,然后推他出来参选;官员与资本家勾结等。在影片的结尾,一堆企鹅发动进攻甚有喜感,企鹅人被打回开始的地方,也叫做首尾呼应了。猫女与陷害她的市长同归于尽,令人惋惜。在影片的最后有猫女的彩蛋哦。
4 ) 蝙蝠侠: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
前半部分感觉有点无聊,从布鲁斯与猫女宴会相遇的时候开始觉得精彩了起来,当宴会上所有人都戴了面具,而只有蝙蝠侠和猫女没有戴面具,说明平时的他们一直都戴着面具,只有穿上自己的战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相比第一部,企鹅人这个反派给我的感觉是并不是天生的恶,而是从小被父母当作怪物抛弃长期在地下生活孕育出的反派,而第一部的小丑一出场本身就是一个恶人的角色,只是小丑的身份更加释放了其恶。感觉第二部除了一如既往地展示腐败、虚伪、充满黑暗的哥谭之外,也想表达一些关于人身份平等之类的东西,无论是天生畸形的孩子还是男女之间在身份地位上之类的平等吧。依旧是舞台剧的风格,相较第一部的惊艳,第二部的反派魅力感觉稍微有点弱,不过依旧是一部好电影。DC与漫威的区别就是,DC的超英电影终究不是完全的商业爆米花式电影,他总是想反映些关于社会、人性之类的东西,两家各有各的优点,对于观众来说,其实各有看点,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5 ) 歷代蝙蝠俠
除了BATMAN的第一部我沒有看過之外,其他的我都看了.
不看第一部主要是因為嫌它年代太老了~[笑]
下面從第二部開始介紹~
BATMAN RETURNS-1992
BATMAN仍然是由第一集裏的Michael Keaton續演.他是第一任BATMAN.
個人認為他的形象是歷代BATMAN裏面最符合漫畫形象的那個!
方形的國字臉...比George Clooney還帥!
他所演繹的BATMAN看上去很冷淡,是個深沉的人,但當他面對Selina[劇中貓女]時,又顯得很羞澀和深情~
這些都是讓我著迷的地方,覺得男人就該是他這樣的.
再來值得一提的就是Michelle Pfeiffer扮演的Catwoman,由於我在以前的篇幅裏提到過,這裏就不多寫了.
她的出現是整個電影的亮點!
飾演企鵝人的Danny De Vito也很出彩,不停的發出喘息般的哄哄聲,竭斯底裏的狂叫,但同時,又對企鵝們十分愛護.與他一向的搞笑角色大相徑庭~卻又讓這個企鵝人仍舊帶有黑色幽默感.
電影基調算得上灰色,整個背景都很哥特,沉穩得來又夢幻.皆因這導演是Gothic鬼才Tim Burton.
這影片就是在敍述一個故事,沒有其他搶人眼球的不必要的噱頭.
個人認為,這是BATMAN系列電影裏面最出色的一部[除了第一部,因為我沒看過]
BATMAN FOREVER-1995
這一次,仿佛大換血,整個基調都變了,與前兩部大不相同,花俏了許多.
不僅加入更多電腦特技,也加入了新人物,演員陣容可謂強大!
因為導演換了人~雖然他拍過歌劇魅影,但怎可與Tim Burton同日而語~
第二任BATMAN是Val Kilmer[方.基默],他在那個年代紅極一時~
他是個好演員,但我覺得他不適合出演這個角色...似乎能夠讓人一眼看透,缺少Keaton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神秘感.
再加上他在戲裏的風頭都差不多被Jim Carrey搶光了!Jim真的是個天才,我太喜歡他了!
他的每個動作都是那麼獨特,一看就是他,他念臺詞也總是那麼與眾不同!
戲裏還有老戲骨Tommy Lee Jones,我從沒看過他出演這種類型的角色,一個人格分裂幾近瘋狂的人.
不愧是老戲骨,演什麼像什麼.
Nicole Kidman在戲中扮演一個心理醫師,可是角色與花瓶無異.
這一部裏出現了動畫片裏的另一個角色,羅賓.
由Chris O'Donnell出演,挺帥的~表演也很到位,但不出色.
BATMAN & ROBIN-1997
如果說Val Kilmer和Tommy Lee Jones不被你熟知的話,那麼這部戲裏,演員們的知名度就很高了!
首先,BATMAN由不羈的George Clooney扮演.
然後是加州州長,我們的健美先生Arnold Schwarzenegger出演大反派!
他把角色對妻子的深情詮釋得恰如其分,他的存在和行為的一切意義都是為了他的妻子.
再就是的Uma Thurman~
極盡妖嬈的能事~絕對不是花瓶角色.
Clooney出演的BATMAN,多了幾分風趣,不再是那麼冷冰冰~這或許和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不常笑的BATMAN在Clooney的演繹下變得人情味十足.
不過這樣一來,就於原著的BATMAN不符了,多了另一種味道.
ROBIN還是由Chris出演,還算不錯~
這次還出現了動畫片裏的另一個人物,BATGIRL...也是花瓶一個.
第三部和第四部都太花俏了,影片其他的因素太多,顯得很紛亂.
BATMAN BEGINS-2005
這次的明星知名度就沒有前兩部高啦~不過都是些實力派吖!
第四任BATMAN由Christian Bale出演.他的表演中規中矩,缺少那種深層次的東西.
倒是老管家由老牌影帝Michael Caine出任,對於我們這一輩人來說,他可能太陌生了.
以至於出鏡都沒有人知道他是影帝.
然後是絕對實力派Morgan Freeman,在片中的出鏡時間不足20分鐘.
再就是引起無邊話題的Tom Cruise的老婆Katie Holmes,她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了,看上去很樸實,並不是一個花瓶.
這第五部倒是好好的敍述了一個故事,視線並沒有被那些搶眼的特效奪了去,而是安靜的看完了這個故事.
電影尚算可以,但比不上第二部給我的驚豔.
The Dark Knight-2008
其實Heath Ledger把風頭都搶去了,他才是整部片的真正主角.
我相信看完電影的所有人都會這么說.
他把一個滿腦子奇思怪想聰明絕頂又神經質的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他把半個身子伸出車窗外,迎著呼嘯撲面的夜風露出他那不顧一切的笑容.
當他被審訊燈照著臉,仍然自顧自的說著他自己的瘋想.
Why so series?
我對這部影片唯一的不滿,就是炸輪船的那段.從這一個情節的安排,可以看出,這畢竟還是一部DC幻想劇.
在犯人黑大個兒搶過船長手中的炸彈控制器,毫不猶豫的扔出窗外後,我心底涌現了一種想法:天吖!DC終於深刻了一把!
因為我的想法是,乘客船上一定認為犯人們會按下控制器的按鈕,因為他們都是犯過罪的惡人,他們肯定不會手軟,所以最終決定要比他們先按下按鈕,犯人船在海上一片火光,當他們安全著陸后,搜救隊竟然從海底打撈出了犯人船上的控制器…這一情節足夠展現對人性醜惡的挖掘.
可這畢竟還是一部幻想劇…
在BATMAN系列影片裏,最讓我注意的角色,是那個叫做Alfred的老管家.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自己的小主人到大.
他鼓勵BATMAN,鼓勵ROBIN,也鼓勵BATGIRL...
他是個懂得引導和教育青年的老者.
他守秘密,忠誠,善良,會修機械,會修車,是個電腦高手,還做得一手好飯菜...
這樣的管家上哪里去找!
我之所以會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他與BATMAN之間的情感,那種超越主僕的家人般的情感.
6 ) 这些元素让蝙蝠侠区别于其他超级英雄
初中的时候在CCTV6第一次看老爷就是这部企鹅人就跌进坑了,真是惊为天人,那时候接触的一些作品打破我的认知,原来很多时候,好人和坏人的界线并不是那么清晰。
不愧是出自蒂姆伯顿之手,整部影片都沉浸在一种阴森,怪诞的氛围里,这么多高登市里最喜欢他创造的这一版。
90年代的片子,特效感人,打斗戏少了很多,热血减弱了很多,不过侧重点很明显在于剧情和人物,但是这一部的老爷的形象比较单薄,潦草,可能重点都在企鹅人和猫女这边了吧。
在日常生活中唯有老爷和猫女他们两个戴面具,但是在化妆舞会中,唯独他们不戴面具,有点意思。
最后一幕明显是在送葬,这样刻意的设计竟然有些许庄重的意味,蝙蝠侠系列的反派都不太像反派,不专心侵略世界,各有各的想法,比较像获得了超级能力的普通人人,而不是一个脸谱,一个符号。
猫女真的销魂!!!
“韦恩,你干嘛打扮成蝙蝠侠?”“因为他就是蝙蝠侠,你这个低能!”
也许换个心态没那么难看,但我看了三遍都没看完,蒂姆·波顿啊,是说你有才呢还是就会玩那点东东
不像一部蝙蝠侠,更像黑暗童话。企鹅人和猫女的角色表演很好。部分场景完全不是电影,就是舞台剧。
tim你能不能把放在美术指导方面的心稍微匀一点到其他方面来?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硬要挑优点的话,猫女造型还是挺好的。企鹅人也棒。
导演蒂姆波顿第二部蝙蝠侠,刚好在《剪刀手爱德华》之后,个人风格形成,在本片的美术和化妆,也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个人也非常喜欢本片,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派人物,都塑造的非常成功,。最高潮的就是当蝙蝠侠撕掉头罩的时候,实在是太帅了,这一幕也对后续的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影响,比如《蜘蛛侠2》等。……对游戏的影响也非常大,和第一部一样,非常多的元素在后来的《阿卡姆》系列游戏中,都有出现。
黯淡无光的下水道滋养了苍白无助的癫狂,灯火通明的摩天楼跑出了邪魅入骨的惨烈。映照在乌云中的天之骄子,肩负着正义使命,却为情所困。跳跃在夜空中的暗之女王,脚踏着血海深仇,却因爱生恨。被抛弃的发誓要毁灭被宠爱的,被吞噬的决定要拥抱被欺骗的。三个善于伪装的夜行动物,三个霓虹灯下的谎言。蒂姆波顿毕竟是艺术学院出身,在灯光布置与色彩调配上面很有一套,但缺点和第一部一样,还是在剧作层面没什么耐心,猫女是如何与蝙蝠侠结怨的?两人又是如何爱上对方的?这些核心的戏份竟然交待的模糊不清,更别提企鹅人稀里糊涂就当上市长的事儿了,简直是胡闹,哥谭市民如果就这种智商,蝙蝠侠早卷铺盖回高老庄了。当然,米歇尔菲佛的表演确实为本片增色不少,邪魅,妖艳又充满矛盾的猫女大概是本片最大亮点。而蝙蝠侠一如既往的成功塑造了黑衣废物。
“回顾这两部(蝙蝠侠)电影,我认为波顿的确有自己的观点,也试图将其整合到素材中,但总是难以吻合。无论你如何努力,超级英雄与黑片到底走不到一起去。黑片的真正核心是:没有英雄。我感觉直到本片的结尾,蝙蝠侠才开始明白这一点。”……伊伯特
6.5/10 分。初看,重制版蓝光。老版蝙蝠侠的第二部。画面修复得不错。。。剧情感觉还是好幼稚。。。道具一如既往的粗糙,除了那几座雕塑很有特点。。。想不到如今才过了三十年,电影技术就进步了这么多。。。本片褒贬不一,艺术性非常不错。。。故事性极其垃圾。。。
波顿的蝙蝠侠,猫女,企鹅,个人心目中的系列最高作。漫画人物的影像化既要塑造能被认可的面孔符号比如基顿和现在的贝尔,也要保留原作的漫画特征和直来直去的故事风格,波顿的奇诡风格正好合二为一。
一星给演员,我觉得早期的蝙蝠侠电影都能被称为走火的马戏团电影,闹腾,情节幼齿,整体感觉卡通,幸好有诺兰。
蝙蝠侠系列的第一个高潮,高潭市是波顿的玩具。猫女的懈寄生之吻:你若吃懈寄生会致命,但你若认真一个吻会更致命。
印象最深的就是猫女一边挥着鞭子一边说,男人总是搞不明白生殖器与枪的区别。蝙蝠侠系列最爱这一集了,画面最阴郁古怪,故事却最多鬼点子,也难怪会丢票房。
远比第一集要精彩, 同时Burton的风格也要浓些。
蒂姆·伯顿这次直接祭出了企鹅人和猫女,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黑暗。而华纳不要伯顿拍摄蝙蝠侠的第三集是因为他将这部电影拍成了一部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虽然这一部内容丰富了,还请来了像克里斯托弗·沃肯这样的大牌,但与第一集相比娱乐性倒差了些,主要是蝙蝠侠不够犀利了,被配角盖过了风头
蝙蝠侠爱猫女,猫女也爱蝙蝠侠。蝙蝠侠是猫女的爸爸,猫女是蝙蝠侠的妈妈。蝙蝠侠和猫女结过婚。蝙蝠侠和猫女亲嘴过,而且两个人还抱得很紧,蝙蝠侠还把猫女的衣服tuo掉。
可以吐嘈蒂姆波顿电影的剧情、道具、演员,甚至他所有的电影都是统一的风格,不过,绝不能否认蒂姆波顿那摧枯拉朽的想象力,再加上其特有的B级片风范,蝙蝠侠由之前的恶搞英雄片彻底转型为阴郁英雄系,甚至说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也逃不出蒂姆波顿“玩“下的圈子。
我认为蝙蝠侠最好看的一部,一直觉得猫女应该和蝙蝠侠在一起.
看多几次之后,姐居然有点喜欢Max这个人物——嗯,人渣。在企鹅人意图绑架他儿子的时候,这个人渣果断要求以身相替(明知此去有死无生),且全无死不活哭哭啼啼的作派,极镇静(and邪恶地)说服了企鹅人,后者详述杀他的细节时也不惊不乍,还挺有魅力的(姐的M属性哥特魂暴发了灭?)
猫女很特别 令人印象深刻 企鹅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