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
心心念念的神作,终于来了!
开画前,一众一线巨星扎堆安利,贼有排面。
能让百亿票房影人齐推荐, 只因它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人们心中美好的童年回忆。
而且完全能担得起“顶级神作”这种夸张耸动的字眼。
其实修复版早在两年前就曾在上海电影节首映,
但开票后,瞬间抢空。
手残星人UP铩羽而归,当时别提多遗憾了!
魂牵梦萦整整三年,如今终于等来全国公映。
今年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部初代国漫之光。
《天书奇谭》上映于1983年, 是中国业界龙头老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第三部动画长片。
在经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技术积累后,《天书奇谭》在艺术造诣、剧作完整、商业娱乐等方面都到达了空前的高度,堪称中国动画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而本片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神乎其技的运用。
汲取古代神话、民俗传说、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各种艺术元素精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在艺术风格上,更是做到了“奇、趣、美”的全面开花。
奇这个字,既然被写在标题上,首先自然会体现到故事当中。
但说起来,《天书奇谭》的来历也堪称传奇。
挑头的竟然是大家都并不陌生的媒体巨鳄,BBC(英国广播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BBC找到上美影想合拍一部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长片。
中方看完他们提供的剧本后,发现故事烂得惨不忍睹。
角色繁多线索混乱,驴唇不对马嘴,各种怪力乱神大乱斗,根本无法落实到动画层面。
于是上美影提出,合拍可以,但剧本必须中方主导,BBC也同意了。
新剧本由包蕾和王树忱执笔,据明代小说《平妖传》改编。 人设脱胎于部分章节,情节上则做了大刀阔斧的简化。
话说西王母要办瑶池盛会,玉帝携各路仙家赴约,只留下看管“天书阁”的袁公。
太白金星反复嘱咐袁公,“天书阁”里藏的都是天界的至宝仙书,一定要小心看管。
袁公看守天书三千年未曾看过一眼,这次终于按捺不住了。
打开一看,书中写有一百零八条法术,这么好的东西与其束之高阁,不如带到世间惠泽众生。
于是袁公私自下凡,将书中法术刻在了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
袁公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被玉帝革除仙职,被罚终身看守石壁,不能与凡人来往。
既然如此,那就跟非凡之人来往呗。
这时天上正好掉下一颗天鹅蛋,袁公用法术将天鹅蛋化为人形,取名蛋生。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嘱咐蛋生拿白纸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书。
袁公指点蛋生勤学苦练,运用天书为民造福。
不料三只狐狸精偷吃洞中仙丹化为人形,又盗取天书,勾结官府,祸害百姓。
蛋生为了追索天书,开始与狐狸精斗智斗勇。
英方看完后,对中方提供的剧本大加赞赏,认为的确比之前的强很多。
这个故事虽然乍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其实采用了一种“冰糖葫芦式”的叙事结构,用主线将一个个小单元串联, 这种串烧的方式颠覆了上美影之前惯用的一套编剧理论。
密集的关键节点和频繁的场景转换,造成了信息量的骤增,这也就意味着主创必须在前期投入大量精力。
动画设计范马迪和薛梅君透露,
片中每个镜头的分镜构图都是一众主创反复商讨后的成果,光前期设计就耗时长达一年。
然而中方已经把启动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结果英方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
前期已经投入这么多,开弓没有回头箭,上美影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咬牙把项目做下去。
但另一方面,没了外方的干预自然就少了掣肘,主创们开始大刀阔斧放开了干。
如此天马行空的故事,给了主创们很大的发挥空间。
导演给本片定下了“立民族之新,标民族之异”的宗旨,既要扎根本土,又要突破创新。
为达目的,主创们可谓绞尽脑汁。
就比如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转圈吃饼,就是原画师搜肠刮肚琢磨出来的。
在角色的塑造上,专门邀请中国民间艺术专家柯明担任人物造型设计。
男主蛋生参考了木版年画娃娃的形象,而反派小皇帝则大胆地用了雕塑和民间玩具的元素。
而本片最出彩的一笔,当属戏曲元素的使用。
片中角色的相貌大都来自戏曲脸谱,而且生、旦、净、丑俱全。
蛋生其实就是娃娃生。
袁公两道蚕眉斜挑入鬓,火红的须眉,一袭白衣,红净的形象明显借鉴了关公脸谱。
而凤眼樱嘴桃花眼的狐女,自然来自京剧中的花旦脸谱。
最明显的就是丑角县太爷,简直一毛一样。
其实戏曲元素并非《天书奇谭》的专利。
在《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中上美影已经把京剧脸谱用得炉火纯青。
但在《天书奇谭》中更上了一个台阶,做到了脱胎于戏曲,但又不拘泥于戏曲。
就比如很多人的“童年阴影”狐母。
“八”字型黑眼圈与倒三角脸型毫无疑问来自京剧中的“净”,
但“净”角一般都是男性, 一个老太太居然借鉴了男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丝毫不违和。
这种打破桎梏的创新不可谓不大胆。
片中还有一场方丈和小和尚的打戏。
虽然整场打斗中完全没有京剧身段,没有唱腔,没有配乐。
但这场戏的节奏、二人一来一回的招式、强弱的博弈,跟京剧的武场戏在气相和神韵上,一脉相承。
这样的改编完全是先将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推倒,再结合本片的荒诞喜剧风格进行二次重塑。
最后还能达到形神俱备,独树一帜。
唯有瑞思拜!!!
《天书奇谭》通篇都闪着中国动画学派独特的风格和视角。
就像中国动画泰斗钱家骏老先生说的那样,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人笔下的动画人物,就连走路的姿势都跟外国人不一样”。
其实钱老在1946年编写的教材(《关于动画及其学习方法》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6)中曾提到,
中国动画起步时期的作画理论其实也都是来源于好莱坞,人物的运动参考的就是迪士尼动画的基本动作规律。
但随着北影厂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一套中国动画独有的动作规范。
经过近40年的演变,人物的动作已经非常中式。
这些都是前辈们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比如狐狸甩尾巴的姿势;
和迪士尼截然不同。
再比如,鹿的奔跑姿态。
外国鹿偏重写实——
而中国鹿则更重写意。
九色鹿所有的运动轨迹都是弧线形的,飘逸洒脱,充满仙气。
戴铁郎等主创虽然也到云南的鹿场采风,但写实的动作无法凸显九色鹿的“神”性。
所以,主创最后决定将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的脖子和腿拉长,这样身姿更加挺拔,鹿的动作也刻意放慢。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作画。
而《天书奇谭》在走民族化之路的同时,还进行了极其大胆的创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狐狸偷到天书后的那场戏。
主创竟然加入了时髦的电子乐。
群魔乱舞的画面配上大胆的霓虹色系滤镜,就差头顶上再加个迪斯科炫光灯球了!
这种脑洞大开的巧思,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要说的,就是本片的美学风格了。
本片遵循明代“吴门画派”的写意风格,简约含蓄,具体就体现在场景的绘制上。
片中自然景观用的都是淡雅水墨绘制,可以明显看出水晕墨章的效果。
而宫殿、楼阁、园林等建筑人文景观则用工笔白描,
工整细致,富丽堂皇。
蛋生为村民除蝗灾的段落。
大地重新复苏,画面则营造出一种国画山水花鸟画的意境。
充分展示民族艺术文化荟萃的“美”。
本片所有的背景都是绘制在绢画上,
人物绘制在透明的赛璐珞片上。
最后叠在一起进行摄影,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动画。
本片所有原画加在一起,足足有上万张。
在没有电脑和数控板的年代,每一笔都需要人工绘制,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画面外,本片的配乐也相当悦耳。
作曲家吴应炬充分借鉴了戏曲中声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为本片确立了欢乐明快的基调。
在配乐创作完成后,画师再绘制动作关键帧原画,让音乐节奏能跟故事情节和人物动作紧密结合。
本片配乐在充分运用竹笛、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的同时,还引入了古典交响乐。
中央民族乐团负责民乐演奏,上海交响乐团负责古典管弦乐演奏。
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天书奇谭》中的每一帧,每一个音符,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才华与热忱。
为了让这部瑰宝重新焕发生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技术厂在多年前启动了本片的2K修复工作。
画面修复采用“底片扫描,数字调色”的方式,
首先对原底进行整理,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再扫描至硬盘。
然后进入逐帧修复、逐帧校正颜色,
画质的飞跃肉眼可见。
与画质修复相比,声音的修复更加艰难。
由于原始素材上所有的对白、音效、音乐的录音,全都并在了一轨上,且有多处缺损。
修复师只能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音乐和音效分离,再经过繁复的修补重配,才能将声音补全。
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原影片原本的声音效果。
2016年,2K修复版完成并在上海放映,但动画人并没有停下脚步。
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开始了进阶的4K修复工作。
团队遵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影片进行去噪、去划痕、色彩增强、超分等处理,过程中不断测试,反复调优,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颗粒感。
当这些熟悉的画面在眼前重生,思绪也跟着回到了最快乐的童年。
这是一次跨时空的重逢。
38年前,老一辈动画人编织了它的前世。
38年后,新一辈动画人再次创造了它的今生。
《天书奇谭》变得更加清晰,模糊的记忆再次被唤醒。
而曾经的那些主创已经垂垂老矣,有很多参与创作的老艺术家们无法亲眼目睹这次重生。
导演说,感谢大家喜欢这部作品。
其实,
该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
感谢你们给了我们一个梦。
一个如今再看仍会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复的梦。
平家物语◎极致惊艳,美到窒息,一集封神!全程目瞪口呆,这才是真正的高级
白金终局◎全网下架,举国封杀,挡不住他飞升成神
漂流少年◎ 一集顶礼膜拜!7月霸权实至名归!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百感交集,泪流满面!旷世神作终完结,世间再无EVA
EVA系列解析◎10年了,终于又等到这「永远的神」
致不灭的你◎逆天高分9.8,一集封神!绝了,飙泪,起立鼓掌!
鬼灭之刃◎10天100亿, 狂破日本影史纪录的《鬼灭之刃》何德何能?!
薇薇 -萤石眼之歌- ◎逆天开挂,集集高潮!4月霸权当之无愧,良心神作必须吹爆!
进击的巨人 ◎逆天高分9.9!史上最牛神作(没有之一),看完刷新认知
工作细胞◎刷爆B站,炸翻热搜,官媒表扬!这扒开肉体的霸权神作,季季9.6
京阿尼-专题◎永远的京阿尼,永远不会忘记……
天官赐福◎感天动地、让人哭瞎的绝美社会主义神仙兄弟情,来!了!!
白蛇2青蛇劫起·追光动画◎苦等三年的国产黑马,果然炸了!
刺客伍六七◎炸了!开分飙到9.5,国产良心一集封神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上海美术制片厂于1983年推出的《天书奇谭》,根据罗贯中、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选取蛋子和尚与狐狸精片段,编剧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可以说,动画片是在传统故事基础上的一次重新创作。
《天书奇谭》也是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又一部经典的彩色动画长片。虽然《天书奇谭》的声势似乎不如前两部响亮,但在评论界,《天书奇谭》一直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它同样是老一辈优秀动画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对于不少70后、80后观众来说,《天书奇谭》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童年,这一次《天书奇谭4K纪念版》是回到童年的最好契机。修复版极大提升了电影的清晰度,画面更清新流利,声音效果愈加优质饱满。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反复检验,尤其是当我们时隔多年回望时,才恍然发现原来它那么“超前”。《天书奇谭4K纪念版》登上大银幕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经典的尊重,对中国派动画的传承,还在于重新发现《天书奇谭》无与伦比的“超前性”——这之于当前国产动画的创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天书奇谭》讲述的是,奉命在天庭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私自打开石龛门拿出天书观看。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并且天书上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
既然天书可以造福百姓,袁公便选择私自下凡,把天书的法术刻在石壁之上。果不其然,袁公受到天帝的严厉惩罚,并被勒令下凡看守天书。
不料,在袁公回天庭述职之时,三只狐妖偷吃袁公练就的仙丹,幻化为人形。从这儿开始,三只狐狸成了这部动画片绝对的主角。
虽然“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方式已经不为当下的观众所接受(30多年前这是主流),不过大家还是默认影视作品中戏份占据主导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主线必须是以正面人物为主。
但《天书奇谭》在叙事上就打破了这一范式,三只狐妖成主线。并且,与《西游记》总体上颇为顺利的斩妖除魔不同,因为袁公的徒弟蛋生的稚嫩和经验不足,他在与几个狐妖的对抗中并不占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狐妖兴风作浪、“平步青云”。
所以,扣除掉开头结尾,《天书奇谭》的中间主体部分,就是狐妖的各种做坏与“得势”,并牵引出一系列坏人,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
老狐狸是这群狐妖的领头人物,她身体佝偻,扮相丑陋,神态诡谲,诡计多端;粉红色的狐妖,美艳妖娆、忸怩作态,实际上是“伐性之斧”;男狐狸则贪吃愚蠢,滑稽可笑。
除了这三只狐妖外,电影中出现的时代群像,无论是庙里的和尚、还是代表庙堂的县官、府尹、皇帝,乃至于天上的玉帝,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比如庙里的老和尚,道貌岸然、六根未净;县官和府尹自私猖狂、见钱眼开,满脑子想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小皇帝娇生惯养、残暴无知;就连玉帝也脑满肠肥,平庸昏聩,滥用权力……
《天书奇谭》具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但它一点也不苦大仇深,而是带有漫画式的夸张、平民化的狂欢,尽情释放着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
这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画片中的反派形象,借鉴了年画、京剧、绍兴泥娃娃等众多与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让他们的造型自带诙谐滑稽的特征,相当生动鲜活。
比如县官的形象,创意来自于京剧中的丑角。脸部中心位置用白粉画出一个方形,眉毛为一字眉,几缕稀疏错落的鼠须上是一对星星眼,而官帽的帽翅上为铜钱形状,观众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贪财滑稽的丑角。贪财的府尹矮矮胖胖有点像财神爷的扮相,但两颗不断转动的眼珠子则体现出他的精明狡猾。小皇帝则小圆脸、八字眉、小眼睛、朝天鼻、嘟小嘴,既有传统戏剧丑角的特征,也嘲讽了普通人家里宠坏的“小皇帝”。
另一方面,这些反派的举动都颇为笨拙可笑。就比如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打斗,并没有中国传统功夫的一招一式,无沉稳也不大气,而像是功夫喜剧的无厘头;男狐狸因贪吃断了一条腿,从此变成了独腿书生,走路都是一蹦一蹦的,蠢态百出;县官把聚宝盆抢回家中,老父亲被蛋生“推”入其中,于是聚宝盆里一下子跳出十个爸爸,拉扯着县官叫儿子……
这些反派角色,不无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天书奇谭》狠狠将他们戏谑了一把,表达了老百姓对“大人物”的不屑与嘲讽。同时,动画片设置巧妙且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让观众收获了轻松与快乐。
如此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时至今日,如此反权威、反教条、反虚伪的批判精神,也在式微。
但《天书奇谭》又不止于此。与三只狐狸的斗争,以及由此揭开的社会丑态群像,是动画片的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则与天书有关,冲突发生在袁公与玉帝之间。
袁公的形象,有点像关公。他脸形方正,一双丹凤眼,有着鲜红的胡须与眉毛,眉尾向上高扬,额上有个上弦月的印记,连鬓的红胡子垂到胸前,平时着一身白袍,气质英武刚正。
袁公在天庭并未得到重用,一众神仙去瑶池盛会,他因为级别低去不了。偷偷打开天书,发现上面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他很纳闷:既然如此,为何又密封起来,严加看管呢?袁公面临着两难选择:是遵循天道,无私地惠及百姓,还是听从长官命令,把天书给封锁起来?
袁公选择了前者。他将天书带到凡间,并将天书刻在石壁上。很快,他被天兵天将逮捕,颟顸的玉帝说袁公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革除仙职,终生看守石壁天书,不得与凡人来往。
于玉帝而言,天书有可能落入坏人手中,引发风波,把天书封锁起来一了百了。动画片其实也论证了玉帝的担忧,天书落入三只狐妖手中,的确引发了风波。当然,也有可能是玉帝“不仁”,藏住天书以维护神仙的权威。
但在袁公看来,担心天书落入坏人之手就把天书封锁起来,无异于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他相信:天道无私,自有慧光。而如果是为了维护神仙权威,故意隐藏天机,那么就违背了天道的无私准则。所以,袁公屡屡违背玉帝的命令,把天书带到人间。
为了众生福祉不惜违逆天条、遭受惩戒的袁公,仿佛是古希腊神话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具备了崇高的英雄气质。尤其是《天书奇谭》以袁公再一次被天兵天将抓走(预计死罪难逃了)、蛋生一声一声痛心大喊师傅作为结尾,在悲壮激昂的配乐的衬托下,这一幕既催泪又震撼。
这个结尾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提升了整部动画片的审美格调。在悲剧的崇高余韵中,启迪观众更深层次地思考——如果面临相似的困境,我们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们会始终站在正义与无私这一边吗?
作为“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天书奇谭》也恰如其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比如动画片中山林云海、市井生活、宫殿楼阁,利用传统中国画中的不同用墨技法,各美其美,相得益彰。高耸山峰,用意象造型,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市集街道,则用工笔绘制,线条简练、细节精致、韵味深长。
动画片也集结了老一辈配音艺术家,配音阵容堪称中国配音史上的“梦之队”,他们的精心付出,赋予角色生命力。加之,38年前,动画片创作条件相当艰苦,《天书奇谭》需要绘制数万张纸,这样的浩瀚工程是老一辈艺术家用耐心和恒心一笔一划勾勒完的。
《天书奇谭》是一部杰作。它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动画片对“伟光正”人物塑造模式的打破、对幽默讽刺风格的凸显、对庸俗“大团圆”范式的改写、对悲剧崇高精神的张扬,都走在那个时代动画片的前沿,甚至在当下的动画片创作里仍是“超前”的。
《天书奇谭》没有过时,它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2014年,难得的周末,打开电视看NBA,可是在换台的时候被CCTV6放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吸引住了-----《天书奇谭》,顿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1983年出品的国产动画作品,依然深深感染了我。剧本改编成功、人物塑造典型丰满、台词辛辣幽默,留有余味,小至服饰等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无不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让我始终没有换台,将这部动画电影看完。 《天书奇谭》改自罗贯中《平妖传》,描绘了中国等级社会各种常见的代表人物,为了突显人物身份、性格及其特色,人物形象设计匠心独运,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比如中国剪纸、戏剧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的同时,却又运用西方黑色幽默的手法将其置于生活化的场景之中,使得各色人等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逐渐被剥下虚假的面具,原形毕露,讽刺之极。 老和尚的道貌岸然,小和尚的心口不一,农民的艰辛卑微,小商小贩的精明灵活,官役的狗仗人势、欺下媚上,造型如鼠、贪图蝇头小利的县官让人想起诗经中的“硕鼠”,肚大肠肥、眼光长远的府尹就像一个在官场游刃有余的“不倒翁”,放虎咬人的小皇上是娇生惯养、被宠坏了的小孩,玉皇大帝则是一位不辩是非、昏庸糊涂的老头子。 着墨最多,最为出彩的并不是现实中也许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的神仙,而是装神弄鬼、愚弄众生、兴风作浪只为骗取钱财的三位骗子,他们或者如老旦造型的黑狐诡计多端,或者如花旦模样的红狐妖媚无比,或者如小生加丑角的蓝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然而无论在哪,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发现制度漏洞的他们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最终平步青云,直至获得小皇帝赏识封为法师。 记得前年一位朋友和我聊过,现在的社会信仰缺失,价值观沦丧,我们两人叹息良久。种种丑恶现象就如《天书奇谭》的反映。先辈们曾经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无数人为之付出生命、青春、鲜血。而现在善的东西又留下多少?现实中去哪找袁公这样有正义感的神仙主持正义,去哪找蛋生这样人小鬼大、武艺超群的小英雄打抱不平? 而我,在看到可爱的蛋生蹦蹦跳跳,要为劳苦大众排忧解难,竟然忍不住有流泪的冲动。那单纯美好的童年,那满是憧憬的少年,那磕磕碰碰却不乏热血青春的青年,而现在的我,要躲进哲学,要难得糊涂,要内心气愤依旧用麻木来压抑自己,看不到光,看到的满是黑暗和丑恶。 时隔三十年,袁公你身在何方?你被押解天庭后可否安好?
————————
2020年新感受
当时写作的2014年,袁公出现了,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年政治生态变好了
100分钟的《天书奇谭》结束了,5岁的儿子伸了个懒腰,满意地说:“好看,衣服和人都好看,蛋生很可爱,府尹大人像董卓。”
此刻银幕上正放映短纪录片,《天书奇谭》的导演之一钱运达老人说道:“动画片就是要奇、趣、美。”
看到他说这句话,鼻头一酸,心生由衷的感谢,对钱老,也对《天书奇谭》所有的工作人员。这一声“谢谢”也是替小时候的我说的。
自从儿子看得懂动画片,我一直在等一部我认为适合带着他一起看的动画电影。第一次进电影院的体验很重要,我不想破坏这个仪式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时,我就感叹过,“适合孩子看”这个要求,看来在当下的动画电影环境中是很难实现了。
《天书奇谭》的重映,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电影”。
知道孩子对什么好奇,知道什么是让孩子欢快的美,也知道孩子理解“善恶”的脑力边界大概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富有一种舒展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特别有气度、有气质,天马行空又不至于飞入虚无,嬉笑怒骂又不至于愤世嫉俗。
《天书奇谭》原本是计划和英国BBC合拍的动画片,钱运达导演回忆往事时说:“和他们合作的那个剧本,盘古开天什么都有,乱七八糟的……没有真正的把中国的东西展现出来。”
“中国的东西”,就是我所感受到的“舒展的想象力”。
《天书奇谭》的每一个人物,都和戏曲人物一脉相承。然而在动画片的语境下,他们减去了戏曲人物过于程式化的言谈举止。仙风道骨的袁公,天真到底的蛋生,三个狐妖,县太爷、府尹、皇上等等人物,都有戏曲味儿,但特别鲜活生动。我儿子一点传统戏观赏经验都没有,看这些人物却看得津津有味。
戏曲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它的审美习惯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基因。戏曲味儿一出,国人就特别来劲,因为大家知道这是要“戏说”某段历史、某个神话故事。
“戏说”在束缚压抑的旧社会,是有一些特权的。《天书奇谭》讽刺了绝对皇权、官僚主义、人面兽心、欲念深重等等现象,这些不仅大人看得懂,小孩也能明白大半。
县太爷、府尹对女狐狸精的迷恋,我儿子看不大懂。但是县太爷、老太爷要更多的钱粮屋舍,要霸占聚宝盆最后变出了许多爸爸塞都塞不回去,我儿子笑出了“鹅鹅鹅”声。他当然知道,爸爸一个就够了,继而他也就明白了,钱和房子,也只要属于自己的就够了。
小皇帝这个角色的设置,更是惊艳。如果是个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皇帝,那都无法让孩子明白“皇帝贪婪”会带来什么恶果。片中的小皇帝,想要更多鸟,继而想要更多的烟花、更多的老虎去吃人,他要求的是“更多好玩的”。
无节制的好玩会带来什么,小孩最容易投入去看、去想。平时我们和儿子说再多“玩要有节制”,都没有银幕上小皇帝最后的下场更有说服力。
适当的惊悚感,也是《天书奇谭》人物形象的加分项。尤其是影片中那个可说得上是中国银幕上最丑陋的玉帝形象,以及和尚师徒、三个狐狸精。这几位的尊容,我记得我小时候看了是害怕的。所以在他们出场时,我偷瞄了儿子几眼,如果他害怕了,我就捂住他眼睛。
没想到他只是往后缩了缩,眼睛还是直勾勾。
我觉得,让孩子害怕,也是动画片的一个功能,恐惧带来警醒。附带恐惧的印象,会让他永远记住一些事。不过“适度的惊悚”,在很多动画作品里是多余的考虑。这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特别不适合孩子的原因,那里面的暴力和恐怖感,是提供给成人的元素。成人们才愿意将压抑的自己投射到黑眼圈充满戾气的哪吒身体里,孩子心目中的哪吒,永远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那个英气勃勃的哪吒。
重看《天书奇谭》,我的感动特别丰富。因为小时候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袁公传天书到人间”罪该万死,重看银幕上被链条拉回云端的袁公,感慨良多。
除了明白了袁公的伟大,也有新感触。把无所不能的天书传到人间是壮举,然而袁公在多年修行思考后,当初的一腔热血也必定归于冷静。眼前利用了天书记载的法术为祸人间的,虽然是狐狸精、贪官昏君,老百姓看似都只愿意拿回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不贪不抢。
但,善恶就分布得如此平均吗?
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任何能够快速满足欲望让所得成倍增长的“技术”,都不会因使用技术的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不同结果。结果都是秩序混乱,道德败坏,泡沫破灭。
所以袁公在那么多年前,就对着蛋生以及看动画的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了最后一句话:“蛋生,今后你要好自为之。”
我想,这句话我儿子现在肯定不懂,等他能懂了,我一定再陪他看一遍《天书奇谭》。
我喜欢这个故事~
可以打10星
东方普罗米修斯
蛋生不是生蛋。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动画片,现在想起国产动画片依旧觉得是经典。故事性很强,人物特点鲜明,三个笨狐狸很逗趣,印象深刻。
粉强大的声优阵容啊~
“你是蛋生的,所以叫蛋生~”蛋生的师傅好帅啊~~~~~~~~
刚看的。天书中性论,既能用作好事也能用作坏事,袁公秉承现代普罗米修斯观,认为还是要传给人类,但这也可能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式结局,蛋生过于天真的禀赋使他无法独自克服三位狐狸精的诡计和暴力,而袁公在被抓上天庭后,将不再存在机械降神,也就是说,蛋生将面临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处境,等待戈多不再归来,而他心头词典里的天书将如何传给后人却不遭恶用,这将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当然,如果我小时候看的话就不会说这堆东西了~
我欣赏里面对于权威的嘲弄,从玉帝到皇帝,都是王八蛋。
畸形性格的形成跟这些家伙绝对有关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书之后。211106,这次影院4k幕后有十几分钟花絮,原来这个本来是和BBC的合作,但BBC后来说最近穷,没给钱哈哈哈
这里出现了历史上最猥琐的玉帝形象……
4K修复版在片尾加了一段纪录短片,才晓得项目源起是BBC递来合拍动画的剧本,上美厂在其基础上重构故事(改编《平妖传》),彻底甩开束缚,往搞怪喜剧的方向制作。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一如既往取材自传统绘画,叙事的展开非常松弛且自由,而我最惊讶的还是片子的讽刺力度,对官场、宗教、市民都有丝毫不留情面的批判。在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风靡市场的当下,动画前辈的艺术观念仍是最超前的,他们用作品诠释着继承与创新。钱运达导演提到的“奇、趣、美”的标准,如今有几部国产动画真正达到了呢?把哪吒和赛博朋克结合、把青蛇扔到现代都市,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正的现代性在于反叛精神,《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立意远未被超越。
令人奇怪的是,在当年那个人们思想观念比较禁锢的时代里,上美能创造出如此多卓越的作品,而在“自由”的今天,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如此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或许这是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丢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不知道大家都记住了什么,我记住了,所谓天庭,高高在上,不管人间疾苦,所谓朝廷,愚昧自私,追求无度的欲望,所谓人类,让妖物登堂入室,指手画脚。只有袁公,不顾上级命令和自身安危,把知识和希望留给了孩子
虐片。师父死的时候老子哭得肝肠寸断
看了很多遍.喜欢.那个年轻的女狐狸精真美,声音也动人.
浅绛山水斧劈皴,游丝描绘众生相,最爱狐狸老太婆,最爱独腿小书生,一蹦一跳去吃鸡,蹦入清明上河图,蹦入东京梦华录~
开场配乐一出我激动得几乎当场决定要二刷。对于80后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爷青回”。动画设计十分精妙,看得很感慨。然而,有个巨大的槽点我真是不吐不快:蛋生全程每一声“师父”字幕打出的都是“师傅”,真是太不应该了。小和尚叫老和尚也是“师傅”,弄得我非常闹心,既想听蛋生喊师父,又不想看到大银幕上的师傅……院线版多出的11分钟是一则小小的幕后纪录,挺好,很感动。20211106北京槐房万达
这是中国动画中的又一部里程碑似的、绝对顶级的、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品,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人物造型与性格的设计再到动画技术的运用都堪称无以伦比,它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在自己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因为《天书奇谭》绝对有这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