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逝者微笑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鬼神,只是人们对自己的思想加以神话色彩,以寄托信念,表达情感。
生者以自己的快乐来祭慰逝者,给逝者以安抚;异或以死相伴,在极乐世界得到再次重聚。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展现了这两种生活,导演以一生一死传递思想。当结尾处男主人公拿起项链,楼缝件、地板中再次传来“吱咯”声,两扇门随之敞开之时,男主人公没有去寻找线索,追寻死者,而是出人意料的笑了,以微笑去面对逝者,让生者得以快乐。
影片的逻辑有点像《不能说的秘密》,多个空间同时在进行,在同一个小屋内,生死两重空间同时发展,互不影响。得了艾滋病的小西蒙能够看到死亡的世界,看到同女主人公一起在房屋内长大的五个已死的孩子,还有老“义工”的畸形儿子,Tomás。一日小西蒙在沙滩边的岩洞内看到了“藏在洞中”的Tomás,并从那得知家中另外的几个伙伴还有Tomás小屋(地下室)的下落。家庭聚会当日,小西蒙想带母亲去看Tomás的小屋,被母亲严肃拒绝,生气的小西蒙戴上了Tomás的麻布袋,攻击了母亲,其后躲进了Tomás的小屋,让男女主人公误以为失踪。
不幸的是,一日晚上小西蒙从地下室的楼梯上失足跌落,不幸遇难,其摔在地上的声音还吓醒了母亲,让母亲一直误以为小西蒙一起和其他孩子在同她做游戏,导致一度的思想混乱,精神恍惚,最终在地下室发现了已死的小西蒙,并服药以死追随,得到了期待的“重聚”。
导演叙事简单易懂,很有逻辑的展现了全篇的每个细节,并且牢牢抓住观众心理,不时还加以“惊悚”,让看完的人在大呼吓人的同时,还能理顺到整个剧情的脉络,理会导演的思想。 总体看,实属佳作,值得一看。但有一前提,影音效果一定要震撼,吓就吓个半死。
2 ) laura最后把金链子的护身符摘掉就是为了永远留在那儿
之前她丈夫说过:这个圣安东尼奥的链子是我祖母传下来的,它可以保佑你。(而不是大家说的可以保佑你找到孩子)
laura说:你不是不相信么?
丈夫说:但是你相信啊。
laura第一次大把服药后虽然召出了孩子的鬼魂,但无法接近那些孩子,只有一个鬼小孩在她肩上拍了一下,然后大家就迅速躲起来,一方面是做游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链子的庇佑,可能有驱邪的功用,让别的鬼孩子不敢接近。
同时链子也是返回现实世界的媒介。当她在地下室找到simon之后,simon说,他的愿望是妈妈留下来照顾他和别的孩子(simon一开始找到金币,许的就是这个愿望)。laura告诉simon,只有妈妈和孩子两个人,tomas和别的小孩都是不存在的,返回现实世界,看到怀中的布和地上simon的干尸。
比较前面那个灵媒,看到五个孩子后出了状况,差点无法控制,其他人让她退回到中央大厅,才得以摆脱。
laura为了实现simon的愿望,第二次服药后摘掉了链子,这意味着她再也回不来了。灯塔的光照射进来,正如灵媒描述的那样,小孩们都出现了,那个瞎掉的小女孩还过来摸她。
最后laura的丈夫回家,看到地上的链子,知道妻子已经死了。推测他应该发现了laura和simon的尸体。因为laura死在了三十年小朋友们的卧室里,只有tomas住地下室,其他人都住在地上。
laura的丈夫不相信灵异事件,可是他知道laura相信,那个微笑是因为他知道laura在死前找到了“活着”的儿子。他当然明白laura死于服药过量,但从laura扔掉的那个链子看出来她是心甘情愿赴死的,他知道laura坚信在另一个世界能和儿子在一起,所以laura死前是幸福的。
3 ) 《孤堡惊情》:最“杯具”的母爱
推荐理由:西班牙当年票房冠军,号称全球十大惊悚片
片名:孤堡惊情(西班牙)
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
主演:贝兰•鲁达、费尔南多•卡约
类型:恐怖/惊悚/悬疑
上映时间:4月16日
一句话点评:孤儿院“不能说的秘密”让人不仅仅是毛骨悚然,更是心生感触。
欧美的惊悚片和日本的惊悚片不同,像《惊声尖叫》动不动就开肠破肚,血流成河,讲究的是感官刺激,就像快餐,一次、两次可以,但时间长了难免反胃;而日本惊悚片往往更关注心理恐怖,讲究是的煲汤一样“小火慢慢炖”,《午夜凶铃》之类,看完了三天还是“后背发凉”。
号称第一部引入中国的限制级惊悚片,《孤堡惊魂》一反欧美恐怖片视觉主义至上的特征,也走起了心理恐怖的路线,开篇的画面宁静而美好,几个小孩子玩着“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祥和宁静的气氛,谁都知道越平静的背后越隐藏着危机,这也是惊悚片惯用的套路。
初看剧情没有什么新意:曾经的孤儿劳拉和丈夫,带着儿子西蒙准备重建昔日的孤儿院,然而,接二连三的怪事打破了夫妻俩的计划,随着儿子西蒙的神秘失踪,隐藏在这座孤堡的秘密渐渐浮出……
影片看似始终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介入此片,却让观众不自觉的关注西蒙的生死。找到失踪的儿子是目的,匪夷所思的怪事是线索,发现孤儿院的秘密成为意外,可以说,整部戏出色的体现了惊悚片的特征,——越是熟悉的地方越隐藏着不能说的秘密,这种神秘而纠结的情绪一直如影相随,在声效和音乐的烘托下被发扬光大,让观众能够随着剧情的深入,在母亲劳拉的层层剖析下,坚持到最后,享受发现真相的乐趣,尤其是利用“通过线索找答案”这个游戏,照片、花瓣、乳牙,门把手……就像把一串散落到地面的珍珠,这些熟悉的元素都成为了揭示谜底的关键,共同指向不能说的秘密。
谁也说不清楚劳拉究竟看到了什么,也许一切只是她的幻象,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是曾经发生在孤儿院,还是现在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都异常忧伤,尤其是那些孤儿的遭遇,让人动容,虽然结局依然是一个扭曲的故事,但是本身并不是单单的指向悲恸的表象,更多笔墨都在为那一个温暖结局而铺垫,虽然意外却在情理之中,观众也愿意自欺欺人的相信,从此死亡不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种幸福的开始。
作为《潘神的迷宫》的编剧,吉尔莫这回依然用伤感的基调关注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若即若离的界限,《孤堡惊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突破,不再是强调两个世界的界限,而是希望用爱去跨越它,母爱是异常伟大的,因为劳拉的无心之过酿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这是最杯具的爱,而这样的爱又将人类对于生与死的本能隔阂摧毁,最终超越了死亡,也超越了凡俗。
整部戏花费了太多时间表现劳拉儿子失踪后的痛苦,虽然很好的烘托了母亲爱子心切,不离不弃的的性格,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其他人物形象明显有点缺失:父亲成为可有可无的背景角色,而那个女探员更只是花瓶般的摆设,尤其是可以发挥更多悬疑效果的孤儿院看护员,最后成了仅仅成了为结局一死了之的路人甲。
《孤堡惊情》有惊喜,但是并没有太多突破,依然是用惊悚的镜头语言讲述关于情感光辉的故事,不过相对于动不动血肉横飞的审美疲劳,这部大打心理惊悚牌的电影,紧凑、充满悬疑,同时又细腻、阴郁,还是让人觉得值得在电影院享受“怕并快乐着”的乐趣。
4 ) Doppelganger
青菜萝卜勿耽时光,哈姆雷特不知所终。
该片可能是我自从David Lynch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之后看过的最牛的电影。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部影片像极了Ewan McGregor主演的那部电影《生死停留》(STAY),所有的故事都不过是一个弥留之际的人的脑中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只不过这部影片的立意刚好相反,是活人对死人的故事。
一开始我就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西蒙是劳拉幻想出来的,然后才是西蒙幻想出其它的6个小鬼来,一段双重幻想。但看到最后那五个场景我才发现,原来首先应该是是劳拉被卡洛斯幻想出来的。
正如影片开头和剧情高潮时所暗示的那样,纸撕开一层,下面还有一层,再打开一扇门才到达第三层。这其实是一段三重幻想。
我们先从影片39分钟左右的那段“哀悼治愈会”的场景说起。
在“哀悼治愈会”上主持人说道:
“这并不是不寻常的,以某种形式,在所爱的人死后,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说这段话的时候所给的镜头一直是卡洛斯那张难过的脸——因为他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直到说到最后那句“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时,镜头切给了劳拉——因为她是死去的,她不过是存在于卡洛斯的脑海中的幻想,这段话事实上可以理解为卡洛斯说给他自己听的。
当时,现场共有11个人,英语里有个词叫“eleventh hour”,意思是“最后的时刻”,那我们也可以把这理解成为一种死亡的象征。或者,可以理解为劳拉将会成为卡洛斯脑海中最后消失的那个,成为他最后自我治愈的关键。
劳拉在这个“哀悼治愈会”一开始这么说道:
“我儿子6个月前失踪的,他的名字叫Simon。”
这个以时间的样貌呈现的“6”其实代表的是已经在卡洛斯的记忆中逐个死去的6人(也就是Simon幻想的那6个小鬼),而劳拉将是第7个人——这个他年少时曾经瞳景过的女人在他的记忆中将会是最后死去的那个。
这里存在着一个时间概念和人的概念互换的关系,11个人代表11小时,而6个月代表6个人,虽说我的解读不免有些牵强,也不明白西班牙风格究竟是怎样,但我只看作品不管它的从属,如果真的深究起来的话,这样还是有些联性的。
然后,说到Simon这个角色的设定,我想他可能是源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因为此人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由于在活动着的人身上,行为动机和情绪对认知行为的过程有重要影响,所以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一般理论应结合这些影响。”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影片的故事叙述手法的一种暗示。
说回来,现场除去劳拉,卡洛斯以及主持人外共有8个人,也代表了过去他们那8个人。
但是,你会说,影片开头那个玩“123,木头人”的游戏中不是只有7个人吗?那第8个人在哪?回头你去翻一下影片,看看影片在那个场景中最后定格的画面中有什么?是一个稻草人对吧?一个戴帽子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形象——还是长头发时的卡洛斯。
对,没错,第8个人便是卡洛斯。
你再回忆一下影片最后那段“小房子、海滩、失去的孩子们”(西蒙语)小房间里的场景,是不是也是8个人,看到坐在最外围的那个长头发男孩了吗?那个其实就是影片最开始的那个稻草人,那个其实就是当年的卡洛斯——肯定还曾对劳拉倾心过的卡洛斯,所以才让他那么难以忘怀。
这个场景其实是和字幕出现前的最后那个场景相对应的,卡洛斯从窗口回过身来,就是从记忆中回过身来,然后卡洛斯蹲下身捡起项链露出微笑,之前是望着窗口位置幻想中的劳拉他们,这回是望着这栋孤儿院里的所有记忆,并且释然。
在这两个场景之间又总共有其它三个场景:
两个静画面,一个是月夜下灯光巡视的灯塔,一个是露出海平线的太阳;
然后就是出现墓碑的那个场景,墓碑上刻着“请安息吧”然后8个人名字(Laura,Simon,Martin,Rita,Alicia,Guilermo,Victor以及Tomas)。
从这三个场景中透露出很多的讯息,前两个场景的切换代表着虚实间的过渡;
而这第三个场景则是个神来之笔。
影片在第一个场景“123,木头人”之后的场景是一个女仆接电话说要送走一个人,那个被送走的人其实不是劳拉,而是卡洛斯。
在影片中多次提到彼得潘(Peter Pan)的故事,说是彼得潘去了Neverland永远都不会老,但是温蒂却会老去。暗示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其实是彼得潘去了一个会变老的Neverland,而温蒂留在了一个不会衰老的回忆里。
事实上之后影片中卡洛斯没有留下与拉劳一起继续寻找西蒙,驾车离去,这其实就是对于记忆的一种扭曲重现——而这之后拉劳就开始了她的游戏,再现过去的所有场景,把原来的稻草人也搬了出来——只有在卡洛斯离去时它才出现,你认为这暗示了什么呢?我上面已经给你答案了。
这第三个场景其中还暗示了卡洛斯回来的原因——为什么Tomas的名字属在最后,肯定是因为现实中发现了Tomas的尸体;而Tomas应该不是属于当初他们那8人小团体中之一。
现在卡洛斯回来了,发现所有人其实都早已死去,而因此沉浸在伤感情绪中作出的某种看似合理的幻想:也许Tomas是被其他人合伙害死的呢?而事实上,可以说这样的疑虑产生了这整个故事,成为整部影片剧情发展的一个动力。
当然,最后卡洛斯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最好的解释:因为这些孤儿不是残疾就是畸形或是身患疾病(从第一个场景就开始埋下的伏笔),他们在他走后病重死去完全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影片中关于灵媒师的那段,小孩子哭喊着请求放他们出去,以及后面地下室的寓意其实都是为了反映“死亡与坟墓”这组词。而拉劳最后进入地下室,也正代表了她终于在卡洛斯的记忆中不可必免地死去。
而对于Tomas的母亲,那个老太婆,我认为她充当了某种“死神”的符号。
另外,由于这样梦幻般的叙述手段,不免会像影片《穆赫兰道》中那样出现角色身份互换的现象,影片中卡洛斯的身影可以在其他人的身上找到。虽然非常的不明显,但还是存在这样的身份互换的表现手法,有兴趣的人可以细找一番。不过,这一点其实也已经暗示的很清楚了,那是在影片49分钟左右提及的一个概念,Doppelganger,二重身。
“Doppelganger”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两人同行”,在这里是指隐藏在每个人心灵中的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从理论上讲,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二重身,不过这一半对于人的肉眼来说是无法捕捉到的(看见自己的二重身是不祥的征兆,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临终前称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说完后就死了),只有小猫小狗才能看见它的存在。二重身在镜子里不会留下任何映像,也不会投下影子,但它每时每刻都站在人的身后,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的建议灌入人的脑中或渗透入人的心里,从而形成思想。
二重身的出现通常带有恶意,会吸走原身的能量,甚至杀死原身,因此某些游戏把它做成一种具体的怪物,类似“克隆人”。
比如说当时房间里的8人中曾经出现过Tomas那张畸形的脸,那样说起来,算上卡洛斯应该总共9个人才对,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解释为卡洛斯成了其中一个亡魂小鬼的二重身。
所以在该片中可以说成是卡洛斯如果没有调整过来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就会被自己悲伤的第二重身所吞噬,死去。
影片中当初卡洛斯把项链给劳拉时,跟劳拉说:
“等你找到西蒙时再还我。”
所以当最后画面中让卡洛斯捡起项链的意思其实是:
“卡洛斯:我对记忆已经释然了,那个陷于恶梦的我将远去,但你们将永远与我共存。”
而不单单是“劳拉现在终于找到西蒙了,找到了所有人”这层卡洛斯幻想中的表面意思。
在那个“哀悼治愈会”上,拉劳说完自己的故事后,然后那8人中的一位女士也说了自己痛失爱女但又感觉她就一直在那里这样的感觉。这促使主持人说了刚才上面提到的那句话,“这并不是不寻常的,以某种形式,在所爱的人死后,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并问及现场的其他人是否有人有相同感受,现场有7个人举手,事实上也就代表了8人中的7个死者。
8人中的唯一生者卡洛斯,故地重游,沉浸在回忆里,幻想了这么个过程恐怖但是结局温馨的故事。
在《灵异孤儿院》导演访谈中导演Juan Antonio Bayona提及:
“我愿意执导《灵异孤儿院》是因为它的剧本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
“为什么劳拉要回到她以前长大的地方?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导演还借法国新浪潮的揭竿之作《四百击》(The 400 Blows)的导演法兰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还提及到这么一段话:
“童年是让每人都能有独到见解谈论的东西。”
不过,事实上我觉得Juan Antonio Bayona也并没真正理解编剧Sergio G. Sánchez的用意,虽然他之前的电影短片表现的主题也都是“成人与童年的冲突”——编剧明显是以迁就导演一贯以来的主题表现来创作的,但导演却遗憾地没有真正领悟。
《灵异孤儿院》的主题事实上也是“成人与童年的冲突”,不过这种冲突反样在同一个人身上,准确的说应该是“成人与他童年记忆的冲突”,就是成年后的卡洛斯一直想忘记童年伙伴的死亡阴影这件事。
所以,并不是“为什么劳拉要回到她以前长大的地方?”,而应该是“为什么卡洛斯要回到他以前长大的地方?”
这个可能的“为什么”我已经在上面给出了答案。
当然其实“为什么”不是重点,他想了些“什么”才是重点。
卡洛斯幻想了拉劳,拉劳幻想了西蒙,西蒙幻想了其他剩下的人。
这样一个“三重幻想”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手法从而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想这正是Sergio G. Sánchez这个苦心酝酿了近十年的故事的初衷。再加上本片的制片是Guillermo del Toro(《潘神的迷宫》导演),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很高。
5 ) El Orfanato
比起欧美血腥的恐怖,这部西班牙的惊悚悬疑片,以母爱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悲伤的经历,对于一位母亲,对于一位父亲,片中被收养的小主人公,身患绝症,他那些臆想中的小伙伴,让我们在小家伙失踪后,难免联想到鬼魂,可随着剧情的发展,结局却是那么意外而伤感!劳拉对小西蒙的爱,尽管没有血缘的联系,却超越了一切,让她做了最后自己觉得正确的抉择!viva madre
6 ) 很好很柏拉图。
最近开始喜欢从缝隙里找论调,所以请别介意我的题目。
孤堡惊情。有些感叹终于可以在电影院的大屏上看惊悚片。缺点是除英语原生以外其他语言均使用配音版。
影片进行,有点像是寂静岭的游戏规则,时间揭开臆想的迷,当123木头人再次念起,我突然感到这一幕似曾相识。只是记不太清引进版比原先版少了什么。
抛开声音和视觉瞬间切换的惊悚冲击,抛开那些大气和阴郁,单看情节片子实在文艺。
但我喜欢有线索的故事,尽管有情节被剪掉也依旧连贯。
Simon丢下贝壳,带Tomas回来。
一个硬币游戏,和一个未完成的游戏引起的意外以及引发的一连串悲痛。
......
“事件发生时,会有一些痕迹留在那里,就像是回声,乞求着关爱来解救他们。”
“你是一位好母亲,你的悲痛会给你指引方向。”
灵媒的演说。被Laura丈夫打断,而后和Laura之间歇斯底里。
我看到一个无神论者成功演变成内心柔软而疼痛的丈夫,他不敢面对,不愿承认。而后独自离开。
Laura独自一人寻找Simon的痕迹,我看到一个伟大的母亲,这种伟大足以掩盖她的疏忽和恐惧。
我喜欢充满人情味的结局,尽管他们生死相望,或者他也同样去和她们一起生活。
这个世界本没有理性,爱的诞生和存在让每一个细胞都融合在一起,于是你并不痛惜最后他们都死去的,反而觉得她们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在一起那才是应该有的美好。
而我们内心的光,就源自那个遥远灯塔。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吧。意外处在母亲于不经意间害死了自己的孩子。p.s.本片底下有过度诠释的典范的评论。
结尾竟然是欲罢不能的感动……
Belén Rueda。其實這是個溫蒂(媽媽)開心跟著彼得潘(兒子)回到Neverland,再也不寂寞的故事(咦
3.5 第二幕实在拍得太一般、太赶客了。幸而在惊悚+反转的高潮戏和之后几个温情煽里,能让观众得到扭转三层的递进式情绪体验,半个钟时间火速从及格线拉上75+。
还是对西班牙恐怖片不来电,气氛不错,故事一般,结尾也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太意外的
我觉得,电影院里的女生尖叫能把这个电影变成一部搞笑片。另:很多时候我也被吓一跳,赞。
先不说有些豆友超强的三层幻想的分析,就剧情而言,我认为前面铺设的母子情深不够,使后面的母亲做出的这么多出于爱甚于癫的行为很多观众也许不能达到共鸣,写的是母爱,男主角的弱化自不必说,女主角的行为支点还是要再深思一下的,找金币的游戏构思不错,那储藏室门后的秘密也找有提示,不错的!
如果玩一个游戏就能见到你,那,我愿意。
灵媒师说:“恐怖的事件发生时,会有一些痕迹留在那里,就像是回声,乞求着关爱来解救他们。”“你是一位好母亲,你的悲痛会给你指引方向。”“看,但是不相信,就会柳暗花明。”
恐怖,温情,精彩绝伦
有儿童的鬼片就一定有一个神经强悍到歇厮底里的母亲。
有恐怖,有惊悚,然后整个故事到最后美得不行。
这家人有一件可大可小的红棕色毛衣。开头儿子穿了,77分妈妈也穿了,影片最后是爸爸穿着的。一旦穿上这件毛衣,就会有鬼魂跑出来跟你做游戏。
不过如此
西蒙的死因真是……那我能不能推断,其实根本没有鬼,西蒙只不过是无意中发现了托马斯的小房间以及其他小朋友和托马斯之间的故事?
为了一切美好的画面:沙滩,海岩,灯塔……灯塔重新发亮之时,抛下的纪念章,是两个世界之间共存的感动。
我对结局表示无语。
这部电影有超美的开头和时光倒流30年式结尾,有满满的温情,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悲伤气氛,完全可以不把它当成恐怖片来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让你大呼小叫,而是让你感受深层次的心灵震撼。这两年我最爱的两部惊悚片竟然全是孤儿题材,但相对来说《孤儿》要凶险很多。
7分,这就是一部披着悬疑恐怖片外衣的温情电影,孤堡惊情这片名形容得吓恰到好处。如果你想看一场恐怖悬疑故事盛宴的话,那你会挺失望的,Anyway,片尾的升华还挺感人的。
本来只想给三星的,谁知道结尾竟然把我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