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urrells Season 1 德雷尔一家第一季豆瓣9分 英剧独特的魅力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让人体会到不动声色的善良(kindness)和毫不刻意的体面(Decency),唐顿庄园如是,德雷尔一家亦如是。德雷尔太太的丈夫意外去世,她独自一人拉扯这四个孩子靠微薄的抚恤金艰难度日,天下的好孩子都是一样的,天下的熊孩子都叫她赶上了,这四个从二十岁到几岁的孩子没有一个省油灯。德雷尔太太感到一家在英国生活完全没有希望,于是举家搬到了希腊的小岛上,生活依旧艰难,起初还要靠野菜充饥,孩子们还是不省心,从早吵到晚,经常是落井下石式的关心爱护,很像中国式亲情,然而德雷尔太太虽然有崩溃有畏惧,一直努力着耐心 公平 对待这群孩子和其他人,一家英国人生活在希腊,女主人谈吐间毫不费力的让人感到英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骄傲。国剧要想价值输出,还真是任重道远啊。剧中一个有趣的场景就是全家人为了避暑把饭桌支在水里,好像川渝人家在水里支桌子打麻将,还有剧中精选闪过的小动画,看起来别致温馨,总之是一部好看的家庭剧,有泪有笑,有争吵有拥抱,一点一滴,孜孜不倦。
自从搬来一个没有外卖送到的地方,我就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厨房之旅。刚刚在给自己切芒果的时候想到,明明直接往嘴里塞会吃得比较快,也会少浪费,为什么自己还要一刀刀地切成漂亮的小方块放进漂亮的碗里呢?可事实上是,我收集了很多菜谱,买了很多漂亮的餐具,就是为了吃得愉悦啊!我有梦想,有很多生活之外的喜好,那么生活本身呢?这个对人本身来说不可忽视的命题似乎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忽视的。 看过《冰与火之歌》的人一定知道我的标题写的是什么。这是高等瓦雷利亚语(High Valyrian),是厄斯索斯地区的一句常用语,通常会和“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一起出现。“Valar Dohaeris”,即“凡人皆需伺奉”,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及时行乐”。 这是一个很诡妙的词,理解或许会截然不同;在我的理解,这个词简单而庄重。 英剧《The Durrells》(德雷尔一家)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糟糕的家庭,单亲母亲Louisa Durrell为了让一家人更快乐,带着四个孩子一起离开英国,来到希腊的科孚岛,这是一个甚至连电都没有的地方。四个孩子看上去都和社会格格不入,都是所谓的失败者。但是来到科孚岛,除了这个家庭本身,他们一无所有。生活一下子简单起来,每个人都投入到自己的生活里,于是看似吊儿郎当的大儿子在这个小岛写出自己可以出版的书;二儿子去经历了很多自己本没有经历和了解的事;看似双商都低的女儿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怪胎一样的小儿子,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收集自己爱的小动物,并从中体味到了更多生命的奥义。 这个家也不总是和谐,母亲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永远有吵不完的架。但是在看似矛盾重重的氛围背后,是所有人对这个家的信任和依赖。他们从不真的去打扰每一个家庭成员自己想要做的事,哪怕那看起来可笑;他们也都曾离开,但是最后还是回来了,这就是家,是生活本身。我们拼劲全力想要去获得的认同感、安全感,其实有时候就是那么近。怎么说呢,这些看似虚无的东西好像可有可无,但是有了,生活就是彩色的,没有,就是黑白。 早上和一个朋友通了很久的话,可能一年以前他还是和我一样有很多负能量的人,但是现在有个一个可以一起的人,变得就特别不一样。那些我可能永远没办法想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很自然就说出来了。可能,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与众不同,只是他少了一个生而为人的基本配置而已。就是那种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就是我手里的芒果块儿。
itv接档《唐顿庄园》推出的六集喜剧《德雷尔一家》根据Gerald Durrell的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桃金娘森林宝藏》以及《众神的花园》)改编。 故事发生在1935年。在阴冷的伯恩茅斯,德雷尔一家的一切都在“sinking”,因为大哥的一句无心的建议,妈妈Louisa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希腊西北沿海的科孚岛(Corfu),开启了一段阳光之旅。
四个孩子秉性迥异,简单地说,没一个省心的。关于四人的年龄,电视剧和书有出入。在电视剧里,最小的孩子Gerry只有8岁,而书中是10岁。
大儿子Larry立志成为作家,善于讽刺挖苦,一般只动嘴不动手,刀子嘴豆腐心。没事四处结交朋友,还喜欢给妈妈找男人,找来一个满嘴黄段子的船长。说要出去打猎补贴家用,却因为枪的后挫力滚下小山坡伤了阑尾。但作为家里的长子,在关键时刻还是会为承担起责任,拿出自己的稿费补贴家用;也会为气馁的妈妈打气,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原则。
二儿子Leslie枪不离手,没事喜欢四处打鸟。一根筋的Leslie被女朋友伤了心,被污蔑打死了农户家的火鸡,又在监狱里交了坏朋友,靠妈妈贿赂相关者才被判无罪。他对妈妈的再婚颇有怨念,当仍承担起了“婚礼策划”一职,虽然最后婚礼黄了。封面的剧照就是因为Leslie提议夏天应该在水中野餐,而“地中海从来不会涨潮”……
女儿Margo爱美爱漂亮更爱男人,没事喜欢穿着比基尼到教堂门口晒太阳。在剧中是一个脑回路不太够但又傻得可爱的角色。不停恋爱不停受挫但仍矢志不渝。因为其跳脱的个性身受女伯爵的喜爱,终于有了份像样的工作。
小儿子Gerry喜欢动物,没事往家里捡动物,狗、乌龟、海鸥、蜘蛛、蝎子……最后一集开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科孚岛对他来说就是天堂,因为有数都数不过来的各类动物。小儿子最单纯,也是最快融入当地人生活的一个,只要能和他玩到一起的,都是他的好朋友,无论这个人是博学的教授,还是监狱里的囚犯。
“小岛的魔法如花粉般附着在我们身上,每天都有那种安详静谧、光阴止步的感觉,让你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结束。不过等到每个夜晚的黑皮蜕去,新的一天又会在前面等着我们,光滑而缤纷,仿佛一幅儿童画,带着一丝不真实感。” ——《追逐阳光之岛》 四个人来到岛上后,都在慢慢改变、慢慢成长。大哥Larry最终意识到家人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存在,放弃了与女友一同离开科孚岛的打算;Leslie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再冲动莽然不顾后果;Margo在与女伯爵的相处中懂得了一个人应该承担起的责任;Gerry收集了一屋子动物,最后终于明白应该还它们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爱,“we don't need to keep them to love them”。对妈妈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新别墅是一幢巍峨方正的威尼斯式宅邸,有黄水仙色的墙、绿色的套窗以及狐狸红的屋顶。它坐落在俯瞰大海的山丘上,周围有一片芜杂的橄榄树林与静谧的柠檬、柳橙果园,整个地方充满一种古老忧郁的气氛。房子的墙垣斑驳,巨大的房间里回声不断,阳台上堆积着零碎的落叶,又爬满葛藤与蔓草,使得楼下的房间永远笼罩在一片绿色的微黯光线之中。” 妈妈Louisa也在改变。她开始享受生活,不再只是为了孩子而活,也为自己而活。她学会了放手,懂得孩子们终有一天会离她而去,“a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them go”。不再像鸵鸟一样自欺欺人,开始正视问题,在婚礼前夜找未婚夫摊牌,发现他是gay后在原为婚礼举办的party上大度地告诉大家“we are fond of each other, but not in the right way”。
岛上热情的居民无私的帮助也是德雷尔一家改变的原因之一。万能的出租车司机Spiro、博学的教授Theo以及同为英国人的Mrs. Patridis 等人,帮助德雷尔一家度过了一次次难关,也奉上了一场场温馨的场景。 “他(Spiro)就像一个又大又丑的棕色天使,如此温柔地守护我们,仿佛守着一群轻微智障的小孩。” 原著希腊三部曲是小儿子Gerry的自传,完全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描绘在科孚岛生活的五年光阴。所以,书里面除了大段的动物描写,就是层出不穷的各式笑料,看得人捧腹。2005年BBC版的电影《我的家人和其他动物》(有马修·古迪饰演大哥,还有神一样的BGM)完全依据原著改编,有的旁白和书里一字不差,氛围也是非常的欢快。而itv这版的改编更加“写意”,除了几个孩子的人物性格与原著基本相符外,其他情节大多是编剧原创。比如,Svan在书中和妈妈并没有谈起恋爱,他只是Larry许多朋友中的一个,在家里住了几天就赶回雅典看小男友去了;Leslie上法庭前,自己拿了许多英国邮票贿赂有集邮爱好的法官;Margo也没有在女伯爵家工作,她天天忙于同青春痘和超重的体重作斗争;Larry因为和Leslie赌气才拿起枪出去打猎,结果一屁股坐进了泥沼。 角色改变最大的要数妈妈Louisa。在原著里,妈妈是一个谨小慎微保守传统的人。最常用在妈妈身上的两个词是“小心翼翼地说”和“可怜兮兮地说”。她天天拿着厨艺书琢磨菜谱,有些溺爱孩子,没什么坚定的立场,对同性恋也极其排斥(她因为Larry没有告诉她Svan是同性恋而生气,因为她怕Svan带坏Gerry)。而在剧中,妈妈的思想非常现代。她虽然爱护孩子,但是从让孩子自由发展天性的立场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溺爱(会认真地读Larry的作品给出反馈,就算Margo是和她对着干也要赞美她独立思考的尝试,给予做了坏事灰溜溜回家Leslie最温暖的拥抱,尽可能满足Gerry收集观察动物的兴趣爱好);她有决断力,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救家人于水火之中;她对Svan的骗婚行为很是包容,认为那只是a part of him。 itv这版是从妈妈的视角出发,刻画同样的五年,这一点很巧妙。日子变得不再单纯美好,不再无忧无虑,远不如BBC版来得欢脱。因为妈妈必须要为家计发愁、要为孩子们打算、要考虑现实中的诸多杂事。这也是我认为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举家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岛屿,日子真的会如此快乐吗?小儿子Gerry的回忆充满欢声笑语,他只看到明媚的阳光,是因为有人替他挡住了黑暗。 “在科孚岛度过的那些宁静日子里,每天都很特别,都有特别的色彩、特别的样子,使得那一天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都显得不一样,特别值得记忆。” 科孚岛是世外桃源,可总有一天德雷尔一家要回到现实出去。在原著里,德雷尔一家正是因为二战即将开始才选择回国。剧中间或会闪现现实的影子。Larry和朋友在酒馆里讨论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表情严肃;从英国远道而来的亲戚为了显示自己是文明人,要听BBC广播,棕色天使Spiro好不容易搞定了发电机,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却是英国准备扩大空军规模的消息,大家的表情瞬间落寞。还好,发电机立马爆出火花,笑容又回到众人的脸上。这两个细节还是挺戳人的。 另外,本剧好的一点在于排除了原著中patronizing或者说condescending的感觉。因为写作年代的关系,作者带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也难免,但现在看来确实会让人有些不舒服。《德雷尔一家》中加入了 Mrs. Patridis这个角色,提点妈妈该更多的融入当地生活,也是为了弱化这一点。 因为大幅度的原创,编剧为了冲突而制造冲突,圆不回去就在结尾直接给一个大团圆,有点莫名其妙。这也导致人设有点崩,本来各有特色的几个人,除了小儿子,时不时就会变成喜剧片中常见的不计后果瞎胡闹的角色。妈妈和Svan的感情线也进展得莫名其妙,直接大跨步跳跃式发展。回头看看,Svan在向妈妈诉衷情的时候,眼睛里真是没有一丝爱意和火光,不是gay才怪 d=====( ̄▽ ̄*)b
不过,整部戏温馨搞笑的氛围、对亲情的刻画、对个人意志的尊重,再加上希腊阳光美景的加持,治愈力还是100%。随后截几张图都可以直接作桌面。
第二季itv已经预定,据说今年夏天在希腊开拍,也不知道现在拍了没有,希望可以早日再见到德雷尔一家人~
(个人号“光影与文字的交错”,欢迎来玩)
2016年到2019年 四年的剧在四天里看完了。多喜欢希腊科孚岛的环境与生活,一浪一浪拍打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嘭的跳下去,在海水里的餐桌。刚来时的,离去前的,各自一桌,人越来越多。
妈妈的勇敢,魅力,教育,培养出的四个生机勃勃的孩子,让人燃起传承的感动,承认那种幸福感。当然了,影视剧里的妈妈,干涉了大哥二哥的恋爱,然后,纷纷告吹了哈哈哈。有些地方真的好讨厌好讨厌,来自母亲的控制欲和自以为是,到逐步学会放手,放心他们的飞翔与远离。
大哥的文学,题材开放,像他那个人,容纳了许多。二哥的许多爱好,做了一个又一个事情和职业?虽然看到些评论认为二哥的碌碌一生什么也没坚定地做成,但去尝试一个个东西也未尝不可(越来越觉得自己可能会变成二哥这类人,希望最后有些东西可以回味吧)有点傻傻的二哥,但他真的爱这个家,责任感与担当。三妹的追求爱情,让我觉得,人这辈子可以有许多lover,不要固定。她对于女性的平等权利有着敏锐的想法,这值得继续探索。四弟是我最理想的自己,自然之子,和动物和平相处,观察一面墙上的两万个生命,啊,多可爱的眼睛里的世界。西奥的出现无疑是他人生的光,指路与引导。
再去看纪录片吧,我好想知道离开希腊岛后他们的故事,他们又遇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刚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除了妈妈,四个孩子实在都比较奇怪,而四个孩子的关系也很奇怪。
首先,他们一家5口搬到岛上,似乎大家对这种糟糕的环境都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甚至连没有电都能忍受。
四个孩子之间没有相亲相爱,或者尊长爱幼这样的传统中华美德,就是互相讽刺,揭短,各玩各的——总之就是一盘散沙。
而妈妈始终保持着优雅,即使住在破败的房子里家徒四壁,有一天二楼塌了差点砸到她,也不影响她在破桌子上铺桌布,用茶杯喝英式茶,每天穿着旧的但是干净整洁的衣服,每次还会带着帽子外出,发型一丝不乱。随着在岛上日子越来越长,也可以看到家里环境越来越好,墙壁涂上了颜色,家具增多,在贫困的情况下,她依然尽力把家操持的十分舒适温馨。只有在大儿子阑尾炎发作,以及姑妈一家到访的时候,有点情绪失控;二儿子被指控偷窃并且和2个坏小子交朋友,小儿子和一个囚犯整日混在一起时,她都能强忍心中的愤怒、恐惧、焦虑尽可能的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
国外剧这点做的很好,不会去直接通过当事人的言行去表达情感(比如一些煽情的语言或者流泪,营造感情氛围),而是通过其他的事情不经意说出来。
比如妈妈为了营救有可能被指控抢劫的二儿子,用饼干去贿赂那两个坏小子,第二天这两个坏小子果然如妈妈要求的那样说莱斯利并没有参加抢劫,我以为是饼干起来的作用,还在奇怪,后面就借妈妈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之机,扯出了原来妈妈为了救二儿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结婚戒指。——这里可以脑补一下,妈妈在面对这件棘手的事时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对比最近正在热播的某国产剧,挺好的内容,片子里非要搞很多煽情片段。。。
越往后看越来越爱了。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在二儿子的提议下,全家在不会涨潮的地中海里摆上桌凳吃饭,天啊,这在我们这不是瞎胡闹吗?听一个傻孩子的建议?但是真的很特别、很有趣,还有点浪漫,虽然后来海水把屁股都打湿了。。。
片子的色彩太美了,阳光海滩,英式的服饰,还有希腊的浪漫,我最喜欢在她们家雇佣的当地女仆格鲁雷西亚,觉得她的每一个细微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都特别有趣,很有特点,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绝对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以及喜剧效果。
大儿子larry每天神经兮兮的做着作家梦,并且在镇上四处游荡交朋友,还热衷给妈妈找男朋友。
二儿子一根筋有点傻傻的,总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还很倒霉。
三女儿一到岛上就跑去晒日光浴,还有点像个花痴,而且每天既不学习又不工作,除了发呆就是无所事事。
小儿子格里喜欢动物,到处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还因此交了许多朋友,包括让他妈妈的非常担心的一个囚犯。
四个孩子都个性十足,且互不相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处在失控的边缘,妈妈真的是心大,我不想用“伟大”来形容,那样有些道德绑架,妈妈只是在尊重孩子的人前提下,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做好她应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个可以随时回来栖息的港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妈妈又强大的包容力,且要非常明智勇敢。
而四个孩子竟然也渐渐爱上岛上的生活,没吃没喝,也没有什么书,物质的匮乏反而促使精神的丰满,小儿子是原著书的作者,他在这个岛上尽情享受自己的爱好,每天观察研究动植物;大儿子为了能借到伯爵夫人家的书而去给管家读书;二儿子在经历失恋和结交不良朋友后也成长不少;三女儿虽然还是有点傻兮兮,但是也在工作学会了承担责任。
我在想,物质太多其实真的不是好事,意味着选择变多,这会令人迷茫,只有瞅准了一个目标,排除其他芜杂,看清楚一些本质,尽情享受地沉浸到里面去,才是真正幸福快活的事。
“德雷尔一家”,第一季看完,最后一集某处猝不及防,吓得我连手机带耳机慌不迭扯下来抛在沙发上,老汤一看就知,画面一定出现了什么鬼,笑我:你还晓得把手机往沙发上甩,没往地上丢。我要有个把家里变成动物园的孩子,我绝壁打死他。 快结尾时,金句频出,我一会进房去记一句在我的笔记本上:But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go. 动物迷的小儿子打算把他收集的动物们放归野外,他祝他的动物们:thrive,and have fun, if lucky, multiply. 天,简直就是替我在讲心声! 大儿子劝妈妈:When you fall off a horse, get back on again quickly. 这韧劲,就对了。还给在科孚岛第一次择偶失败单身妈妈希望, 我把他的句子改了,改成我要的:Somewhere in the world, there's someone for you. 还有一句说到我心坎里:You know, I just dream of the day, when you find happiness and fulfiment,and love. 人活一生,fulfiment是很重要的,多少人临终的床边,不甘的都是这个,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我本可以。我还没到deathbed,这痛苦和遗憾都终日啃啮我心。 英美剧都喜欢一季一季往后拍,而不是干脆一次拍个120集,我觉得这样好有风险,你咋能保证演员们都安然无恙,无病无事随叫随到,但他们好像都做到了,那个什么“辛普森一家”,据说拍了几十年。 总共没看几部英美剧,我的结论都已经下了:还是英剧适合我,文雅,温暖,幽默。美剧感觉吵,乱,一开口不离fuck,fuck! 德雷尔一家,中年单身老母带着四个孩子,靠一点抚恤金过活,大儿子当个要死不活的房产经纪,不知对家里经济有没有点贴补?小儿子在学校被霸凌,不肯去上课,被校长用棍子打了,硬核妈妈冲到校长室,对着校长一通咆哮,还折断了打人凶器,带走了老幺,撂下一句:我们不来上学了。唯一的女儿笨头笨脑,学习困难,老二更是讨人嫌,成天拿把枪,几次差点出事。 一家子肩扛手提几件行李,从英格兰搬到希腊的科孚岛,也是好命,一到科孚岛,就碰到活雷锋般的出租司机,暴躁大叔人头熟,吼嚷几嗓子,住处立刻搞定,还顺便雇了个便宜女佣,司机之后就常在他家进进出出,成天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大叔对妈妈的态度真像韩剧里的默默奉献型暗恋者,到第二季从台词里才确认司机真的结婚了,那咋对女主那么好?大概是导演叫的。看了昨天那一集,发现司机大叔身上真是闪耀人性光辉,连骗子被戳穿,下雨天从德雷尔家跑路,他都要追出去送,说毕竟是岛上的客人。 弹幕里把四个孩子骂死,基本也帮我出了气,照我们喜欢听话孩子的观点,这当妈的太惯着孩子了,家里百废待兴,儿女们个个又蠢又自私,啥忙也不帮,一穷二白,哪来的底气都在家里玩,生计呢?小儿子忙着把各种动物弄回家,不管人都没口吃的;女儿尽忙着好感她哥带回的某个对她无意的男生;二儿子还是端着枪这里砰砰砰,那里砰砰砰,进号子,上法庭,各种闹腾。 可往后看,几个熊孩子越看我越接受。老大吵着要当作家,居然随便一写寄回英国就发了一篇,然后又出了一本书,家里急等钱用那当口,还是靠他的稿费解了点困,他那台打字机真好玩的说,我都想要,好像边打字边把白纸放进去,哒哒哒,作品渐渐出炉;老二第二季再也不拿枪惹事了,跟妈妈一起上市场做生意,忙着开拓商机,发展新爱好给人拍照,逢人就推销;老三越看越纯真可爱,脸上长了痘痘,烦恼不已,只好在帽子下面弄块黑纱遮面,走路样子一看这妹子就实在。还是那么酷爱动物的老幺,现在忙着人工繁殖水獭,妈妈也偶尔帮着遛他的鹈鹕(画面真逗),但担心他一直run wild,给他找了个家教老师,他套路老头每节课扯闲篇,最后借口比试摔跤推老头一把,成功把老师气撂挑子。 希腊景色真美啊,剧中场景随便一截都足以当电脑桌面,特别是楼上老大的房间,窗外就是一整面碧蓝海水,amazing!希腊以前大概也属于欧洲穷地方,台词里调侃:去抢银行,银行也是空的。德雷尔一家住独栋别墅(虽然一开始屋子破得像鬼,天花板都掉一大块下来,灰尘落几寸厚),门前就是大海,美得不可方物的大海,还特别peaceful, 似乎永远不会发脾气。家门口就是树林,摇落橄榄,捡起榨油,金桔酿酒…… 最让我感慨和受教育的当然又是parenting. 是因为发生在一九三几年的欧洲,文凭不重要? 除了老大已成年,吵着要当作家,另外三个都不上学,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读书怎么找工作?怎么在社会立足呢? 就是被那些定势思维禁锢,其实今时的做法才大错特错,一刻不停地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在无数个群里因为过量的信息焦虑攀比,结果是教出的孩子不爱他人,不爱劳动,不会生活,按部就班地同大多数人一样,不快乐地过完平庸的一生。 上学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生活!生活需要什么?会觅食,会与人打交道,会爱就够了,兴致勃勃,心理有弹性,找到所爱的人,事,物,这才是essential. 小儿子虽然不上学,九九乘法都不会,但他热爱动物,饲养研究动物,那么早就找到一生挚爱的事业,比起大多数人起码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据说这电视剧是后来成了生物学家的小儿子写的剧本。 他家三姑娘,傻乎乎的,那么大了,提示弟弟回答妈妈7乘8等于54,我却觉得她的人生完全不用担心,初来乍到,她跑到海边日光浴,冲出个一身黑袍的僧侣对她大喊大叫,过两次再去,她晓得买包专供僧人抽的烟试着拉关系,几次之后,她居然跟那僧人成了朋友;给伯爵夫人做伴读,还治好了那位心肠不错的夫人的幽闭症。她会爱,虽然热衷求偶,有点花痴。 最要学习的是妈妈,先不说欧美中年大妈比我们行情好,拖着四个拖油瓶,还不断有人来flirt,妈妈无论境遇多么糟糕,再忙累也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老大要写作,不挣钱养家,写吧;老二那阵子不是派出所就是法庭,妈妈见了总是先熊抱表达爱,从不大光其火,骂一顿解恨,当了结婚戒指也要救他;姑娘笨头笨脑,也从没见她数落嫌弃;老四野出去没在家睡,她惊觉出去找的时候,黑泥猴回了,中国父母都是一顿打骂,德雷尔夫人又是先抱了再说,再回想开头,孩子被霸凌被校长打,妈妈那么强硬地卫护他,站在他一边,这样孩子不可能心理崩坏。 我学到的不止尊重个性,果然欧美的教育是把人当人看,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都擅长PUA, 他们心里都有预设好的条条框框,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做样板,你符合了才有笑脸,才乖,你不符合,他们最常见的就是批评,否定,表扬都不好好表扬,披着痞的外衣。代代相传。
看了一集,直接打五星
对不管死活也要和动物们亲近的小朋友最没有抵抗力,Theo最好可以一直探讨生物问题。Leslie的腿我可以看一整天
又美丽又可爱,看完之后心情变好啦:)
好暖的纪实文学,色彩明快,角色性格也很突出,大概是因为描写家人吧,感觉妈妈真的一直都要唱,“吾儿叛逆伤透我心”XDDDD
想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真是醉了。。。放肆任性又愚蠢无知。。所以是真实和勇敢吗。。。跪了。。。看的气都气死。。。唯一就喜欢咆哮帝Spiros。。。所以这个片子大概是在讲真情打败道理的故事。。。有爱一切就会好。。。然而我还是不信的。。。
光线和调色超幸福,衣服好看得不得了。克兰福德和雀起乡到烛镇之后又一精神支柱,现代性的具象桃花源。签证和旅游产业化简直万恶之源..真羡慕动不动就拖上行李举家迁徙到海边啊!海边啊!天呐!
家庭小品里的相处与人心,琐碎无奈之中温情满满。剧本扎实又自信。
一开始是冲着乔什·奥康纳才看的,结果看完第二集之后完全被吸引了,这家人的生活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虽然生活在30年代,可就是让人觉得五彩斑斓。不知道书里面是怎么写的,但是最后一集有点过于抓马了,陡然一下来个同志元素,实在有点怪。乔什·奥康纳在剧中实在太乖了,尤其是那张贱嘴超级的可爱。
适合脑子不想转的时候看的轻松剧集,不过这一家子,稍稍想想看的话,我觉得每个人都超级可怕……除了最小的一个另外三个孩子都极度惹人讨厌了,我的天,有这么多可怕的孩子还能这么乐观的妈妈也是现世圣母了=_.=
就是电视剧版的《我的家人和其他动物》嘛!大约是原作小说更具体的体现?那种南欧才有的风景和节奏真喜。有点想找原作来看了。顺便大哥我还是喜欢马修古迪啊……
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小孩没一个好东西
人物方面完全被妈妈这个人设性格所感染,在各种生活的艰辛几近崩溃的片段下,仍然保持着母亲最基本的仪态和尊严,并且完全尊重孩子个人性格的自然扩展,描绘给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一家可以,这很英剧。
原著作者(小儿子)说:母亲就像诺亚,驾驶着一家人乘坐的小舟,在波澜起伏的生活之海里航行,虽然船员们经常不服从她的指令,虽然她知道万一小船触了礁,大家一定会怪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凭着母性直觉引导这艘船前进。
我当不了母亲,因为想掐死这些闹腾的娃!
坦白说,我觉得妈妈真是累死了,小儿子算是最省心的,三个成年的简直是麻烦制造者,而且个个自私嘴贱。不过妈妈应该反思下要不要那么溺爱孩子。
爱的一部分是学会放手。
之前一直预想会有点闷,拖着没看。现在看完感想是:这种日常再拍五百集也愿意看。特别喜欢拉里跟母亲的关系,也喜欢母亲这种松弛的教育。这剧展现了一种多子女单亲家庭的美好样貌(更难得的是这不是编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岛上每个角落都美,大家每套衣服都美!
感觉就是豆瓣青年放到希腊科孚岛上的日常生活,美好而琐碎
有些情节的逻辑处理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