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互联网之子

    记录片美国2014

    主演:亚伦·斯沃茨  蒂姆·伯纳斯-李  科利·多克托罗  彼得·艾克斯莱  劳伦斯·莱斯格  戴维·西格尔  戴维·西罗塔  塔伦·斯蒂伯里克纳-考夫曼  马特·斯托勒  埃沃·蒂姆  本·威克勒  罗恩·怀登  

    导演:布莱恩·耐本伯格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7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8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9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07 14:22

    详细剧情

      本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 的故事。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办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但斯沃茨在社会公正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雄心壮志,  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亚伦的故事也触动了对他如雷贯耳的网络社区之外的人们。

     长篇影评

     1 ) 追寻失落的互联网精神

    如果要问什么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我会回答「开放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早已超出技术的范畴,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群不为商业利益的黑客(Hacker),为了让信息更快地流动,让人们更容易地获取知识,一直在不懈地打破旧世界的藩篱。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正是其中一个耀眼的天才。

    亚伦从小就对互联网着迷,13岁时参与了 RSS 1.0 标准的制定,15岁时参与了CC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创建,而后和 John Gruber 共同发明了 Markdown,同时还是著名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他和其他黑客一样厌恶学校的教育和大公司的工作,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后,他去了刚刚成立的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并成为第一批毕业生。而当 Reddit 被收购,公司不再是四人小团队时,他也选择了离开。他的理想并不是创办一个能取得商业成功的公司,而是推动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确保民众享有获取公共知识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极客或者创业者,而是政治运动的组织者。

    RSS 可以让人们很方便地订阅互联网上的内容源,利用类似 Google Reader 这样的订阅器,人们可以将平时所关注的博客和新闻整理到一起,时刻获取最新的内容。而CC协议则是针对传统的 Copyright(保留所有著作权),遵循CC协议的作品只是保留部分权利,其他人可以免费自由地传播这些作品(前提是不能作为商业用途)。CC协议的创始人(也是亚伦的导师)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写的书《代码2.0》就采用了CC原则,它的翻译权也不再被国内出版社所垄断。亚伦还参与创建了 Open Library 项目,他搜集了美国国国会图书馆里的公共数据,尝试为所有书籍建立网络档案,共享给所有人。

    亚伦痛恨一切不合理的为了赚钱而阻碍知识传播的行为,当他得知人们在 PACER (联邦法庭记录的电子仓库)上浏览联邦法律文件竟然需要每页都缴费后,便用程序将图书馆里可以获取的法律文档下载下来,上传到 Public.Resource.Org 上供所有人免费查看。尽管这并不违法,但却引起了 FBI 的注意,也让年轻的他第一次面临来自公权力的压力。而后把他逼上绝路的同样是一次下载。众所周知,很多学术期刊的版权掌握在出版社手中,大部分人是无法免费浏览这些论文的。为了尝试共享这些资料,身为哈佛大学研究员的亚伦利用身份的优势,潜入 MIT 的机房,通过 MIT 的网络下载了大量 JSTOR 上的学术期刊文章。这回他遭到了美国特勤局和警方的钓鱼执法,于2011年1月被抓获。

    之后是漫长的指控过程,为了杀鸡儆猴,检方最终对亚伦提出了13项重罪的指控,他可能面临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和100万美元的罚金。这一切最终让深陷抑郁症的亚伦在2013年1月11日自杀,年仅26岁。

    「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的公司数字化并上锁。想要阅读那些有着最著名研究成果的论文?你必须支付给如 Reed Elsevier 这样的出版商大把钱。强迫学者付费才能看到同事们的工作?扫描了所有图书馆,却只允许人们通过谷歌阅读?只为第一世界名牌大学的学生提供科学文献,却不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们?这是无耻和不可接受的。」
    ——亚伦·斯沃茨《游击队开放访问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他在自杀前曾经领导过一场漂亮的胜利,那就是反对 SOPA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运动。这是亚伦短暂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互联网力量在推动社会革新上的一次闪耀。SOPA 的初衷是保护版权,但实际的处理方式严重动摇了互联网信息开放的根基,并要求互联网平台进行自我审查,这是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所不能容忍的。而支持 SOPA 的则是传统的版权方,包括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电影公司等,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利益。SOPA 提出时得到了很多国会议员的支持,信奉信息自由的亚伦自然不希望这个法案通过,为此他创办了「求进会」(Demand Progress),通过组织群众游说号召普通民众一起给国会请愿反对 SOPA。

    在 SOPA 上,国会议员们显然低估了网民的力量。从全球著名域名商 GoDaddy 的倒戈便能看出来:GoDaddy 最初支持 SOPA,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站长的抗议,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许多网站在两天之内迅速从 GoDaddy 撤出了37000多个域名,GoDaddy 于是迅速表示转投反对阵营。2012年1月18日,维基百科,Reddit,Craigslist, Mozilla 等网站决定关站24小时以表示抗议,这一天国会的电话被打爆,形势迅速发生逆转,第二天许多原来支持 SOPA 的议员被撼动,站到了反对的一边,最终 SOPA 没有被国会通过。亚伦非常高兴,这是他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胜利时刻,这一刻让他觉得自己的理念在现实世界中是行得通的。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 SOPA 这样有巨大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所推进的法案也敌不过千千万万使用互联网的普通民众。如果一个网络公司支持 SOPA,用户可以用脚投票让它无法存活;如果有人动摇互联网的根基,各大互联网公司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联合抗议,它们造成的放大效应比街头抗议强上数百倍。SOPA 的推行者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逆流而动的法案所面对的阻力是如此之大,而亚伦也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他刚开始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无论如何,这是美国政治史上的大事件,亚伦也成为了这个大事件中的大人物。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改变亚伦的结局。检方靠着已经过时的《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增加了对亚伦的重罪控诉,而亚伦也拒绝了可以带来宽限的认罪。亚伦被捕后,JSTOR 放弃了对他的起诉,政府一直想要杀一儆百,曾被认为是黑客精神发源地的 MIT 则保持中立,坐视不管。自由无拘束的生活被这件案子搅乱,生性敏感脆弱的亚伦也陷入过抑郁症的困扰,背负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的他最终选择在案件开庭审理前自杀,未留下任何遗言。很多人为此感到沮丧与愤怒,汹涌的情绪中夹杂着对天才少年的惋惜,对政府赶尽杀绝的不满,对 MIT 背叛黑客精神的失望,还有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控诉。

    万维网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亚伦的好朋友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哀伤地写道:

    Aaron is dead.
    Wanderers in this crazy world,
    we have lost a mentor, a wise elder.
    Hackers for right, we are one down,
    we have lost one of our own.
    Nurtures, careers, listeners, feeders,
    parents all,
    we have lost a child.
    Let us all weep.

    亚伦·斯沃茨可能永远也不会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那样吸引大众的目光,他的能力足以让他获取巨额财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蒂姆·伯纳斯·李一样,亚伦不关心赚钱,只关心如何真正地实现信息自由,赋权于民,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能一眼看穿这个社会的不合理之处,然而思想太过超前,自身又太过敏感,在以一人之力对抗强大体制的战斗中,终究被这个时代所扼杀。互联网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不仅是政府想对自由加以限制,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封闭与垄断也砌起了一堵堵高墙。开放,自由,分享,这些曾经代表着互联网最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正在被边缘化,亚伦身处其中,也必定感到过某种程度的孤独与无助吧。但这并非是没有希望的战斗。亚伦逝世后,那些陈旧的法律遭到了民间和法律界的猛烈攻击。国会也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了修正,其中包括对1986年《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进行修改的「亚伦法案」,以及促进学术论文免费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平获取法案》(FASTR),后者被称为「另一个亚伦法案」。一些学者也开始在网上免费发布自己的论文,并附上 #pdftribute 标签,表达对亚伦的悼念。时间终将证明这一切。

    亚伦·斯沃茨的一生,短暂而荣耀,他的故事应当被大家所熟知。他是推进信息开放的先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也许我们承受不了反叛者追寻自由的代价,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中实践亚伦的理念,这大概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仅仅安生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那样子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我觉得得有质疑的精神,我觉得从科学的态度看,你所学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任何所学都有改口、驳斥、质疑的余地。对于社会也是,我能尽力去解决真正的基础性的问题时 ,我没法去回避它。」
    ——亚伦·斯沃茨

     2 ) 耐人寻味的金句摘选(多图预警)

    看完《互联网之子》我可以说是被深深震撼到了。以前从未思考过版权原来还有这么黑暗的用法,版权不全是好的,也能成为垄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正当手段”。难以想象,如果版权保护被滥用,互联网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知识与信息的荒原,成为一个资本利益集团攫取更多利益的傀儡。

    RIP, Aaron Swartz.

    以下是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或能引发思考的句子。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3 ) 没看明白

           是我的智商不够还是我的大脑已经被彻底干净地修理过了,我很疑惑。
          很久以前,我的一个平时看上去特立独行的同伴告诉我说,他认为古时候当官的人一定要有灰色收入,如果没有灰色收入,人家为什么要去寻求那个职业,我一下 子就懵了,以前我对贪官什么的最反感了,但是这么一说似乎是的,在那样的位置上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勾心斗角,对上要溜须拍马充孙子,对同级的官员还要小心提防使计量,弄不好被哪个追求公平正义又有领导能力的草民看不惯肯定会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当官的容易吗?凭什么让人家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还不准人家贪图财富呢?如果没有灰色收入,谁会去当官?
          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变得糊涂了,我有点分不清对错,也不了解为什么要思考对错然后选择某一个位置站好,表明立场。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看了《1984》,然后整个世界都混乱了,谁知道对的是不是对的,错的是不是错的,谁又能解释“对”的概念和“错”的概念?谁能保证自己所掌握的价值观是非观不是在某种极具控制力的环境下酝酿出来的?我们所认为对的事情是不是正好由某些拥有强大权力的组织或是个人通过各种手段让我们确信的?我们认识的世界是不是完全脱离了它本来的样子?“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足以困扰一些人好一阵子,甚至是一辈子,所以人们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太多的褒奖,太多的支持,太多的同情,看这部片子的人应该有不少是因为看到评分不错就去看了,看之前就知道它不错,看之后就会说真的不错,然后给个五星,发表赞美的言论,然后花几个小时反思反思,甚至或许根本不留意自己在想什么,而去看别人想什么。好对自己的智商有个交代,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还很懵(其实我就经常这样)。
           我没有身处那个环境所以我几乎有点无法理解,因为在我们这里的环境里,很多信息都是免费获取的,反而还有很多人为保护版权什么的去打官司呢。当然我们这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浏览过美国人免费浏览的网页,更别提他们花钱浏览的了。我周围的人甚至可能对那些信息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在乎不提高分数的知识,不理会对仕途没有影响的知识,甚至无力思考,也无力欣赏,因为在这边的世界里,互联网很多时候只是娱乐和购物的工具,而用它获取知识的人很少很少。由于这里的人们想要获取的信息都是那些背后有权势的人希望我们获取的,所以我们获取信息很容易,也很少有人会感到不公平。
         所以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时一直很无力,很困惑。“使世界变得更好“?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就无法使世界变得更好,因为我无法判断对与错,所以我对这句话感到无力,无法产生共鸣。我知道我们有权利拥有知识,我们有权利得知那些藏在巨幕后面的东西,我们有权利打破不公平的东西。这部电影记录的东西绝对是不同凡响的,可是我不知道它能赋予我什么精神,因为我一直一直陷入混沌的矛盾中,那些知识的纂写着,发现者,那些艺术的创造者需要稿酬和版税,那些知识的传播者需要工资养家糊口,知识是可以共享的,那是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而这个想法过分乐观了,因为真正不需要思考利益纠纷的知识共享在现在这个充斥着贪婪和唯利是图的世界里是不太可能的。
          亚伦,你要我们选择怎么利用这个网络环境,我羡慕你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美好的向往。而你所向往的那份美好对现在这个世界是不开放的,因为只有这里的人拥有足够的觉悟和美好的品德时这才可能得以实现,可是现在,我能读到的只有困惑和惋惜。
         

     4 ) Aaron Swartz 语录

    摘录: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我身边的所有事,别人跟我说的所有事,那些所谓本来如此,注定如此的事,它们其实没有非得如此,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既然错了,那就该做出改变。 我对学校十分失望,我觉得老师们根本不懂自己所讲的是什么,他们居高临下,管这管那;作业就像是种把戏,就好像知识一种强制所有学生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于是我就开始去阅读那些关于教育史和这套教育体系演变的书籍。然后你就能发现,如果要真正学到东西,那就不能机械重复老师所教的,这有点儿使得我渐渐学会了质疑。我质疑我所上的学校,我质疑简历这所学校的这个社会,我质疑学校教人们追求的那套事理,我质疑建立起这整个体系的政府。 我总是深入思考,我希望别人也能想远一点。我为理想而工作,并从别人身上学习,我不喜欢拒人于外。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我不会要求出版界也精益求精。除了教育和娱乐以外,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有影响的事情上。我试着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但我讨厌人们不认真对待我。我不记恨他人,因为这于创造无益。但我从自身经历中学习,我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深深地觉得,光安生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那样子只是别人给什么你就照收,大人们说什么你就照做,你照着父母说的去做,照着社会说的去做。我觉得你应该总持有质疑,我觉得从科学的角度看,你所学的一切都只是暂时性的,任何所学都有改口、驳斥、质疑的余地。我觉得这情况对社会也适用。当我意识到社会上有着我能尽份力去解决的真正严重的、基础性的问题时,我没法去遗忘它、回避它。

     5 ) 观后感

    政治、新技术和哲学的议题,五星。

    看前半部觉得天才大概就是兼具这种程度的聪明与完美的逻辑和表达,能提出清楚的诉求并且迅速找到问题的最佳解法。SOPA那段真是很燃。

    看后半部一直在哭。你是否在做着真正重要的事并尝试着让这世界变得更好呢?我会回答没有,但我活着。Aaron是个真正的革命者,而这世界永远失去了他。作为一个庸者,我从来寄希望于"clever people to fix the world",可是他们之中顶尖的一个却因为(旧)世界的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感到悲伤惋惜呢。

    艾伦说过,互联网永远有两面,争论哪一面更优越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更倾向于哪方。
    到现在为止,我们仍未知道他是否已经被打败,这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6 ) 分享一些和很多人不同的观感

    我想说一些不同的声音,也许这种声音不太会被认可:
    纪录片的主角确实是一个天才,而且他也确实是怀抱着一个想让世界变好的理想在行动。但是我还是不赞成过于极端的信息自由共享观,原因是:分享是人性里善良的部分,需要得到赞美和鼓励,但是是否分享以及是否无偿分享是著作人的选择权,也是一种自由。这种权利也应该得到保护。我相信他以黑客行为盗取商业数据库信息并非为了商业目的,但至少是站在信息自由的道德制高点侵害了著作人的这种自由。大家往往关注第一种自由,却忽略第二种自由。

    还有一种说法是著作权和专利保护阻碍了社会更快的进步,这一点我也不同意。首先有很多人才和机构就是不想免费分享其全部成果,或者说白了就是想挣钱,这也是一种我们必须承认的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其次,凡事不是追求快,个人也没有义务要给一个高尚的“促进社会科学进步”的理想买单。

     短评

    电影可以分为下面几个个部分:1.天才亚伦——我们仍在享受着亚伦创造的东西;2.亚伦涉嫌违法,我也是因为下载论文这件事才认识亚伦的;3.亚伦发起反对恶法的运动,最终成功了;但亚伦因为以身试法而栽在另一个恶法上。最后为亚伦、为射手、为人人影视默哀。

    5分钟前
  • limbo
  • 推荐
  • Aaron Swatz就是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个世界亏欠了他。这几年美国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差不多到了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9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urder.

    11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 全人类的损失。

    16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 这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人物采访做的最出色的,有内容,有深度,观点性极强,每一段都让人想鼓掌。剪辑也超牛,把素材都用活了,把主人公短暂却传奇的一生再现了。天才少年Aaron Swartz的自杀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他的抗争却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18分钟前
  • Dude
  • 力荐
  • 受访者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真正于他并肩战斗的人

    21分钟前
  • 卡帕
  • 推荐
  • 难过的是世上少了一位先驱者,更绝望的是此刻本国版sopa已经扎根,作为几亿的普通民众我们正被网站自我阉割中,而这版本的sopa根本无法用抗争来改变。

    22分钟前
  • 力荐
  • 大多数人生活在系统里面并不觉得有太大问题,最大限度利用系统为自己谋利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有一些敏感而聪明的人,总是一眼看穿合理背后的虚妄,稳固当中的脆弱,他们遍布各个领域。“改变世界”,是天赋更是本能。既然决定这么做,那他们的悲剧就注定是壮烈且不可避免的。

    24分钟前
  • ID03280163
  • 力荐
  • 看短片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28分钟前
  • 不喝大白梨了
  • 力荐
  • 全片可在此观看(不翻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MDE5NzEy.html暂无字幕

    29分钟前
  • Klavier Cat
  • 力荐
  • 为钱的成为商业天才,不为钱的只能成为英雄。他曾给予这世界太多,人们懂得的却太迟。(作为同龄人,在他还活着时就受益RSS颇多,却直到他去世才听说他的名字。很惭愧多活了这些年,但愿以余生坚持CC协议开放原创内容,尽可能把更多东西分享到互联网上)

    32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 非常非常棒的一个故事。影片主角Aaron经常问自己和别人的一个问题是,此刻,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假如还不是的话,我到底是在做什么?

    33分钟前
  • Tony Yet
  • 力荐
  •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4分钟前
  • freeyoung
  • 力荐
  • 回头看看 SOPA已经在国内扎根——上面命令 大站必须有自己审查部门 VP级别人员负责 任何不妥言论直接到人 自我阉割这方面我们发明创造一直领先世界

    39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 @cxiaoji:"看完了The Internet's Own Boy。追溯Aaron Swartz在创立RSS、CC、Reddit、促进文献开放和抗议SOPA中的足迹。本可在硅谷发财的科技天才献身政治理想,推动信息开放、反垄断、反审查,揭露体制黑暗最后被体制掐死的悲壮人生。"

    41分钟前
  • 细胞膜
  • 还行
  • 看完对这位陌生的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人生充满惊叹号,最后却是一个省略号。只觉的某种意义上,他呵护着互联网世界的火种。

    46分钟前
  • 咖啡屋的鼠标
  • 力荐
  • 一个在互联网长大的理想主义青年,最终被现实打得一败涂地。希望能成为捍卫正义的超级英雄,却发现很多事都无能为力。确实让人遗憾,尤其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这种事更像是两个世界的对战,新与旧,自由与控制,分享与利益,可配合海盗湾的纪录片。本片的魅力还关于他的变化,由小胖变帅哥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Aaron Swatz ,一个秉承维基精神的互联网天才,却因为进入学术数据库下载学术论文而陷入了官司,而且,官方为了杀鸡儆猴,坚持要判他重罪,终于,他们逼死了他。版权与利益,分享与继承,这些概念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展中的,Aaron Swatz不过是其中的一位推动者,却不幸成了受难者。

    5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 哎,天才的陨落。他让我想起一句话,「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56分钟前
  • Ying
  • 推荐
  • 5星表达对Aaron的感谢。果然每个超级英雄都有个容易动摇的女朋友!(lois除外)单亲妈妈泡到Aaron这样的少年天才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你作为他的女人,又是行业媒体人员,你的智商怎么可以这么低?还说投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电脑里面的机密。拜托你男人是顶级黑客,藏你那点小破机密不是分分钟的事?

    59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