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晓棠 大美女
王晓棠实在是太漂亮了……短短几个镜头。开篇的伦巴完全可以和《低俗小说》里乌玛·瑟曼和约翰·特拉沃尔塔那段热舞有一批,真棒~
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情况下,真不懂王晓棠怎么能这么有味道,赞!
2 ) 超囧的台词揭穿了敌人的无知与龌龊
土匪夫人李月桂:“听到这样的音乐,让我想起了国外的生活来......多美呀!霓虹灯,香槟,爵士乐,还有高贵的美国朋友!”
潇洒地打个响指。
“来,跳舞吧!来个伦巴!”
就是现在的新社会也有很多像李月桂的人。去国外留了几天洋(说是去读书深造,其实丫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打工刷盘子、被人包养),回国后尾巴翘的比大尾巴狼还高,满嘴鸟语。吃中国饭,放洋屁。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告诉丫们,给中国人自己刷盘子不丢脸;被“高贵”的外国人包,你还是二奶!
我认为真正有思想、有良心的中国人,留洋归国后,不会因为祖国暂时的落后而崇洋媚外,反而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所学,反哺我们的母亲。鲁迅、陈师曾、钱学森......好多,好多。
丫们下次再装den卖弄时,小心一点,不要露怯,否则就会想电影里那个阿兰一样,把伦巴跳成慢三了。
x山寻,我就在此不点你的名了。
3 ) 电影《英雄虎胆》的影评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影片让身穿"奇装异服"的阿兰与曾泰一起跳"伦巴"舞――这独特的场面与情调,为处于长期封闭状态下的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听感知与体验机会,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私下里审美追捧的对象。曾泰的扮演者于洋举重若轻,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两人的对手戏更是棋逢对手,令人叫绝!
4 ) 如果阿兰没死
阿兰举枪对着自己悲痛欲绝,刚扣下扳机,....枪没子弹了,因为太过于伤心,所以....晕倒了.后来被曾泰救了,等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曾泰坐在床边,他俩久久地对视着......
曾泰:”你怎么可以这样?
你知不知道我看着你晕过去真的好心痛好自责?
我已经在心里把自己骂了几千遍几万遍了,
我,,,”
阿兰:”你不要心痛不要自责,
因为,你痛我也会痛,,,”
曾:”我真的好喜欢你,
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
冷漠孤傲的你,
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
我都好喜欢好喜欢!”
阿兰:”你喜欢我?
你怎么可以喜欢我?
我是特务我卑鄙我恶劣我.....
(此时曾泰以吻封缄,两行泪水顺着阿兰脸旁滑落)
曾:”不要哭不要哭,
你知不知道每次我一看到你掉眼泪,
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是我不好我该死但请你不要离开我,
等你好了我陪你看星星看雪看月亮......"
5 ) 十万大山地区的工作
敌人不消灭掉,农民就对土地改革有顾虑。(背景是准备抗美援朝1950年7月,十万大山地区的残党不断扰乱和杀伤百姓,还幻想仁川登录开启三战从而实现广西扩大自治)
霓虹灯,爵士乐,香槟酒,高贵的美国朋友。(那嘴脸和看嘴脸笑话般,不过反派阵营中王晓棠那句过好今天不就完了吗可能很多话也是借敌人口中说出,但电影展现的我军无畏牺牲的信念形象更值得歌颂)
敌人假扮宁死不从的共军俘虏,让副司令审问能否套出口供没曾想直接干掉这假扮者。
副司令从敌方截获电报得知我中有敌内线,让接头人在报告前(敌内线在旁)跟我方说是敌方独眼龙提供(实则副司令提供),敌内线报告敌上级说独眼龙是共方安插的内线,副司令这招将计就计也是妙,而独眼龙看到副司令与接头人接头的小报告却被敌上级认为是独眼龙想撇清关系的自保。(不过没有查实直接听内线也是当时剧本的情况,电影而言基本就是说啥就啥各种巧合(剧情安排转折是有趣,但实则我在第几层的那种YY叙事)没有多方叙事铺垫,女反派前面顾虑重重后面几次让副司令审问真俘虏又轻易放下顾虑,都是直来直去的单线叙事)
被骂骚货时王晓棠的面部表情特写几次变换,从不解委屈到悲愤,再到憎恨无力,最终又惹人垂怜,国军的画大饼和任人唯亲与实际的官僚作风(剩余价值无用直接弃)让一些跟在左右的人会自动走向对方,不过这种描写也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我们排长和连长都是不分你我的,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一家人。(不管他人借职位之嫌调拨离间)
这种安插内线如今看来可能不时兴,但人物形象塑造倒是很经典,就是打的过于形式了,以及转折有点简单自说自圆,其余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结合当时的背景去了解那段历史。
6 ) 阿兰之死,美玉微瑕
看了小崔的《阿兰之死》,明白为什么这部片会成为经典,导演很有想法,他找的每个演员都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真实而拒绝那种生硬做作的脸谱化演绎方式,因此演活了这部片。
过去的观众说,曾泰比土匪还土匪,这话说的太经典了,从曾泰在土匪窝里的放浪形骸,基本上看不出那种老电影中,共军英雄的那种光辉形象。
而女土匪阿兰,曼妙的舞姿,虽不说一句话,却妩媚动人,不愧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女神级人物。。。在那个年代以反面人物的形象,竟然迷倒一众观众。
多年之后,老人家依然风采不减当年!可谓绝对的气质美女。
阿兰之死,一共有 4 个版本。。。导演自述的版本是这样的:
在曾泰喊出自己的身份后:三个人都很吃惊(这是所有阿兰之死的一致的初始条件),然后
(1)阿兰感到很绝望,先枪击曾泰,然后举枪自杀。
这个结局比较平庸,但是基本合情合理。
这个结局被枪毙,共军领导要求的结局是这样的:
(2)阿兰枪击曾泰,然后被赶上来的其他共军击毙。
这也是最终现在成片的结局,可以归结为样板戏的固定模式中去,毫无疑问,这个结局是最恶俗,最垃圾,最恶心!但是迫于时代限制,也只有这个结局可以留存下来。
剧本给出另一种结局:
(3)阿兰枪指着曾泰,曾泰踢掉阿兰手枪,土匪头子飞出匕首,曾泰一躲,匕首将阿兰刺死。
一般般,非常平庸,毫无特色。
最后,王晓棠说出了这个结局版本:
(4)女土匪头子掏枪,准备向曾泰射击,阿兰发现后冲过去,替曾泰挡住子弹而死。
这是我认为,最适合本片的结尾,最佳,也最能达成对阿兰这个形象的塑造的完整性。
这样的结局将是悲剧性的,会让观众,深深的为阿兰之死感到遗憾和悲痛,同时使阿兰这个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人性化,而一定会更加深入人心。
7 ) 曾泰——于洋,我心目中完美的集美貌与智慧为一体的大叔。。。
故事非常简单,和现在老美的谍影重重系列相比,本片的勾心斗角很简单。
但是故事很有魅力,不管是运镜,还是音乐,故事情节编排很到位。特别是开头的伦巴舞。
王晓棠跳舞很有魅力,但是我更震惊的是于洋扮演的曾泰。
彻底屈服了,于洋如果是现在的演员,估计比梁朝伟还要受欢迎,魅力不羁,聪明勇敢,忧郁的样子很让人心疼。爱上他了,他是继赵丹之后,我最喜欢的老演员。
8 ) 剧情没什么硬伤,但是剪切的过于仓促
剧情没什么硬伤,但是剪切的过于仓促,以现在的眼光来说的确不太合格。但是那个时代用的是胶片,不像现在几乎可以无数次的重拍,随意剪辑啊。
王晓棠年轻的时候的确漂亮的让人惊奇,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22大明星。
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全军影视界第一位女将军。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王晓棠也忒肥了!!我真喜欢司令夫人!
太经典了~阿兰太美了~整部电影从剧本到表演都是一流的,在那个年代能有如此创意与技巧真是叹为观止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西十万大山地区。
王晓棠,非常感性的表演;最后被我军毫无怜惜、不带一点伤感地击毙,中国电影历史上这种相沿既久的感情戏处理方式,真让人叹服!
主旋律里算比较有功力的了,但还是脱离不了脸谱化及弱智情节,甚至有点抄袭杨子荣的嫌疑。惊艳的倒是反派人物的服装、伦巴、暧昧,阿兰最后被打死估计观众们都在惋惜,这算是电影的成功之处还是败笔呢?
真是讽刺
“双方卧底”的概念推出要早过港影《无间道》四十多年,晚于好莱坞黑片《无名街道》十年。不确定后者是否灵感过本片,很大的可能是没有关系,故事创意主要还是源于我军革命实践亲身经历。不过反复考验副司令的戏份拖得太长,各套手法以今天眼光(虽然个人很不愿意用这词儿)并没有显示出太高明的编剧水准:舞女纹身过分惹眼、猎人老爹太过自由,除非开枪打死耿浩否则怎能证明俩人不是同伙?……本片真正经受住考验至少细思颇趣的反而是它的角色塑造:唱曲看书的李汉光,爱弹扬琴的李月桂,跳着伦巴环顾四周满眼丑陋与仇恨的侦察科长,明明被司令调戏却反遭夫人呼巴掌骂贱货的阿兰……对于王晓棠这个角色,据说当年因受审未过而改自杀为击毙。个人倒觉得此处更改反使故事避免陷入到某种类型叙事俗套:谁说敌人内部存在矛盾就一定能转化为终极统战成果?
敌后英雄
王晓棠那时候真是绝色。女特务说的话,在现在都应验了。考虑什么明天,只要今天过得痛快就好。陈山爷爷说,很多话当时只能借敌人之口说出。
阿兰小姐,跳个探戈
真正的红色无间道!求老怪翻拍
*电影频道* 精彩的电影,表演尤其出色!
冷战背景下的中国内部纷争。边土改边内部热战。冷战电影之于中国 表现为家国的统一性 新政权合法性的快速建立和稳固。反特片作为时代样式 塑造精神胜利 弥足家国对战争的恐惧和不自信。据说 当年众多观众买票只为看阿兰小姐跳支伦巴一场 片子传去苏联等国 都痴迷阿兰小姐 甚至写信给八一厂表达爱慕。
跳恰恰那段印象最深
共和國的氣息,還有一代人的朝氣。
地下工作者电影,经典的双面人形象。王晓棠从冷漠、生无可恋、随波逐流再到爱上及因爱生恨,李月桂凌驾于丈夫的威势,很值得研究的女性形象。
阿兰真美啊,王晓棠。
恰恰那段儿太经典了!~于洋年轻的时候帅毙了~~~
阿兰,多么迷人的女特务啊~~
一定看了的